《公司法》的适用范围

2024-05-08

《公司法》的适用范围(通用9篇)

篇1:《公司法》的适用范围

《公司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在我国有两种类型的公司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我国《公司法》适用于这两种公司。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国的立法不同,公司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公司进行不同的划分。如议信用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及人合兼资合公司;以规模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小型公司;以是否公开招股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公开型公司、封闭型公司;以公司支配关系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母公司、子公司;以登记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以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形式的不同而加以分类,主要的有以下四种:

(1)无限公司。所谓无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所有的股东都对公司承担无限责任;所有的股东都不能只以其对公司的出资额为限来承担公司的债务;所有的股东都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贵任。

(2)有限责任公司。所谓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的股东组成的、股东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只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所有的股东都是只以其对公司的出资额为限来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只是以其全部资产来承担公司的债务;股东对超出公司全部资产的债务不承担责任。

(3)两合公司。所谓两合公司,是指由一人或者一人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与一人或者一人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股东之间的责任是不同的,有的股东只以其对公司的出资额为限来对公司承担责任,有的股东则是对公司承担无限责任。

(4)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公司的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股东只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只以其全部资产来承担公司的债务。

将公司分为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分类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具法律意义的分类。在世界各国或者地区的公司立法中,因为情况的不同,往往只是在法律上规定其中的几种,如日本(商法)第53条规定,“公司为无限公司、两合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三种”。但也有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是允许设立以上四种公司的,如韩国(商法典)第170条和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条规定,“公司分为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四种”。

文章出自:浩天国际商务 http://

篇2:《公司法》的适用范围

杭州紫竹湾科技有限公司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公司名称:杭州紫竹湾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条 公司住所: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

第四条 公司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公司经营期限为长期。

第五条 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六条 公司坚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章程规定,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

第七条 本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执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具有约束力。

第八条 本章程由全体股东共同订立,在公司注册后生效。

第二章 公司的经营范围

第九条 本公司经营范围为:……(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定的经营范围为准)。

第三章 公司注册资本

第十条 本公司认缴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第四章 股东的名称(姓名)、出资方式及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第十一条 公司由2个股东组成:

股东一:杭州××百货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姓名:×××

法定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2号

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其中首期认缴出资8万元,将于2015年3月1日前到位,其余32万元认缴出资将于2016年3月1日前到位。

股东二:王大毛

家庭住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3号

身份证号码:***10X 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20万元,其中首期认缴出资12万元,将于2015年3月1日前到位,其余认缴出资8万元,将于2017年3月1日前到位;以实物方式认缴出资40万元,将于2016年3月1日前到位。共计认缴出资60万元,合占注册资本的60%。

股东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应当依法办妥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第五章 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第十二条 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第1项至第10项职权,还有职权为:

11、对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作出决议;

12、对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除本条第11项以外的人提供担保作出决议;

13、对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决议。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第十三条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

股东会以召开股东会会议的方式议事,法人股东由法定代表人参加,自然人 2 股东由本人参加,因事不能参加可以书面委托他人参加。

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

1、定期会议

定期会议一年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年三月召开。

2、临时会议

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执行董事,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

第十四条 股东会的表决程序

1、会议通知

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以前通知全体股东。

2、会议主持

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召集和主持。股东会的首次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依照《公司法》规定行使职权。

3、会议表决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东会每项决议需代表多少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规定如下:

(1)股东会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公司可以修改章程,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3)股东会对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除上述股东或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4)股东会的其他决议必须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4、会议记录

召开股东会会议,应详细作好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必须在会议记录上 3 签名。

第十五条 公司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一人,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第十六条 执行董事对股东会负责,依法行使《公司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第1至第10项职权。

第十七条 执行董事每届任期三年,执行董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执行董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更换或者执行董事在任期内辞职的,在更换后的新执行董事就任前,原执行董事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执行董事职务。

第十八条 公司设经理,由执行董事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执行董事负责,依法行使《公司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职权。

第十九条 公司不设监事会,设监事一人,由非职工代表担任,经股东会选举产生。

第二十条 监事任期每届三年,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监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改选,或者监事在任期内辞职的,在改选出的监事就任前,原监事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监事职务。

执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二十一条 监事对股东会负责,依法行使《公司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第1至第6项职权。

监事可以列席股东会会议,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六章 公司的股权转让

第二十二条 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第二十三条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 4 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第二十四条 本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先召开股东会,股东会决议应经全体股东一致通过并盖章、签字。如全体股东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则按本章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公司股权转让的其他事项按《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至第七十五条规定执行。

第七章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条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执行董事担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原件每个股东各持一份,送公司登记机关一份,公司留存一份。

杭州紫竹湾科技有限公司

全体股东

法人股东盖章:杭州××百货有限公司(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自然人股东签字:(王大毛签字)

篇3: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

一、民事习惯的发展

(一)民事习惯的定义

民事习惯是法律习惯中的一个分类,也就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习惯。相对而言,由于民事权利义务属于典型的私法权利义务,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界定,实际上民事法律制度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当事人自治的尊重从而进行规则的确认,对于民事习惯的吸收也可以认为是比较明显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民事习惯的运用和产生,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民事交易行为的效率和公平,从而在一个领域内形成的长期的行为规范,对于从事这个类型行为的人有着默认的约束制度[1]。

事实上现阶段的法律规范的严密性和覆盖性是越来越强的,对于社会事务的指导和规制的领域也是逐渐广泛的。因而习惯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是被法律所代替的。而实际上习惯在民事领域的基层分布依然非常广泛,一些细节以及容易变化的地方也并不可能完全由法律来规定。再加上民事原则中对于私法自治的认可,实际上在民事领域习惯还能够有一定的活跃的空间。

(二)民事习惯的发展和普及

民事习惯的产生要比法律更早,由于民事行为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需要对当事人的权益进行保障,再加上出于对民事交易行为的程序的简化,实际上良好的习惯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只是由于民事习惯不具有强制力,因而在约束方面虽有一定的力度但是并不能够完全执行得下去,因而法律的出现并且在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基础上,在大多数领域取代民事习惯的地位,也就是比较正常的了。

而实际上民事行为的种类和行为实在是数不胜数,而且发展和变化的速度也是极快的。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不可能让法律这样追求稳定性的规范去穷究细则,企图完善的规制一切是不大可能的,而这也是法律制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而实际上向对方的交易中,习惯往往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而且随着默认遵守的增加,可以认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加宽松化以及具有灵活性的民事习惯来作为一些补充性的调整工具。,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直观和体贴性的优点。

二、民事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价值和原则

(一)民事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价值

事实上,民事习惯本身就很有可能成为法律认可的对象,由于民事法律本身的调整范围以及规范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民间的一些交易习惯和保障制度所发展而来并且认定的,因而二者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确。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传承的的一方面,也是需要作为民事习惯的支撑,才能够使得整个民事法律体系更好地在事实层面得到操作。

另外,民事行为的当事人也往往用民事习惯作为规范来约束他们的行动,而大部分本地群众和从事行业的人都是认可习惯的规范作用的。可以说民众的认同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持。再加上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懂得法律,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能完善而灵活地运用法律,实际上在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民事习惯的使用有一定的自然而然的成分在内[2]。

由于民事习惯是受到一定领域内的普遍遵守的,再加上其灵活性本身也对于行业和地域的特性有一些体现,实际上习惯受到支持和制定本身就有一定的渊源性,因而可以认为民事习惯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合理性正是其可以作为渊源的价值。

再者,民事习惯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法律规范所不能到达的地方。虽然说法律本身的规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同样可以认为其效力也是有限度的,而且面对一些细碎而且多变的事项,也是比较难以完全囊括的。因而可以认为这样的限制对于法律效力的发挥有一定影响,从而可以给民事习惯一定的补充作用。而且法律的稳定性要求其变化不能过于迅速,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于新事物的认定,而习惯方面则会比较快的形成,从而有效补充法律暂时不能约束的领域。实际上在没有规范的领域,规范很快就会产生,毕竟任何人都很难在缺少合理秩序的环境下正常的行动。

(二)民事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原则

作为原则民事法律中是有规定的,即法律没有规定的,依习惯。这个就是作为法律渊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毫无疑问民事习惯是有着比较广泛的运用空间的,不过同样的,它也不可能真正的在效力方面超越法律之上,必然就需要在法律所不能规制的地方发挥空间。因此,可以认为民事习惯作为非正式渊源受到审核来确定合理性才能进行运用的方式,也是法律内容所决定的。

而另一个方面,民事习惯也是需要符合民事法律原则的情况下才可能适用,虽然说习惯可以认为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但是习惯并不可能仅仅是能够适用的部分,相对原则性的条件来说,习惯也是不能违反的[3]。如果说如同平等性等民事法律原则不能够体现甚至是受到违反的话,那么民事习惯的效力将不能得到承认。因而本身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能不加以考虑的。

最后也就是需要经过认可才能正式的应用,由于法院可以对于规章以下的一些规范进行选择适用,对于民事习惯来说同样是如此,因而也是需要经过审核认定之后,才可能适用。

三、民事习惯的适用的保障措施

(一)立法方面的保障

立法保障可以认为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由于实体方面缺少对于习惯运用的规范,因而对于这些方面都是存在无可无不可的判断的。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事习惯的运用,同样也是对于法律效果的一种限制。各方面对此的规定不统一,也造成了一些混乱的情况。因而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的就是在法律方面明确、清楚地规定出来,从而能够从整体方面将民事习惯的地位以及适用范围明确的规制,以此来保证其使用方式以及运用手段的强化。

(二)对于习惯运用的审查的加强

另一方面,习惯本身的存在只是有一定的惯性和传统力量的拥护,并不能完整的证明其本身的合理性。如果说没有一个良好的审查制度的话,那么制定更加不规范的民事习惯,则是有可能侵犯到当事人合法民事权利的,从而给民法的司法运用方面造成一定困扰。

因而审核的工作可以说是必须去做的,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符合民法原则,并且尽可能地对于当事人利益没有明显的偏差,这才是运用的基础性条件。

(三)保证对于习惯材料的收集和分析

由于习惯比较多,差异是比较大的,因而实际上就需要预先做好收集的工作,从而保证习惯能够得到有效的认定和正式的审查。实际上很多时候对于习惯的具体影响和联系不够清楚的话,也是容易出现一些偏差的,因而良好的资料能够有效认定情况,并且分析真伪。

另一方面良好的分析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审查的过程,习惯有值得应用的部分,但是糟粕却是一定要剔除的,不仅仅需要在审判中加以排除,更需要在实践中对于类似的习惯进行呼吁和改善。

四、结语

所以说,民事习惯的应用本身应当是一个法律补充的过程,在能够保证更加灵活和细致的前提下,并且不违背某太原则的情况下,实际上也是会发挥出有利作用的。

摘要:法律的来源有两种,即制定和认可的,因而实际上法律渊源就会出现不同的类型从而在效力和适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当然制定或者认可的法律才是正式的渊源,在司法适用以及立法方面实际上都是可以作为名正言顺的运用的。而那些并没有被完全认可的习惯方面的规则,实际上虽然有的时候可以作为非正式渊源使用,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受到了一定的制度约束而难以运用的。对于民事司法而言,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约定和私法自治,因而相对而言民事习惯的运用范围,在这个方面可能会稍微广泛一些。

关键词:民事习惯,司法适用,非正式渊源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1:25.

[2]渠涛.中国民法典立法中习惯法应有的位置——以物权法立法为中心[A].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篇4: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适用范围

一、契约之债或侵权之债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人格否认总是适用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这种特定的法律关系既可以因契约而起,也可以因侵权而起。因为无论是契约理论还是侵权理论,在解决公司人格被滥用的问题时都会遇到法律上的障碍,在契约法上主要表现为契约的相对性理论,因为债发生在公司和债权人之间,所以债权人无法要求不在契约关系之中的股东为公司之债负责。在侵权法中的情形基本相似,如果侵权行为发生在公司和债权人之间,那么要求股东承担责任就没有任何依据,如果说公司和股东属于共同侵权,那么就需要举证证明双方有共同的过失或故意,而在股东不当控制公司的情况下,公司的意志完全淹没在股东的意识之中,要证明公司的过错基本不可能。因此不论是侵权之债还是契约之债,传统理论都无法解决公司人格被滥用的情形,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之引进和运用实用必要。

有学者认为,在契约之债中运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应该慎重,因为在契约关系中,债权人有足够的时间和方式获得债权担保来规避自己的风险。而我认为,凡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运用都该慎重,契约之债的债权人的确可以事前从股东处获得担保,但如此必然意味着股东有限责任向无限责任的复归,用这种类似于承担无限责任的方式保证了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必然会造成公司有限责任形同虚设,这加大了股东投资的风险,不利于交易的最终达成。

二、适用于股东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形

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是公司人格滥用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当公司因为契约而负有特定义务时,控制股东会运用各种手段,新设公司或转移资产,让原公司资不抵债,以实现脱壳经营的目的,使债权人得不到清偿;而当公司成为某部法律规制的特定主体时,控制股东又会利用新设公司或旧公司的人格,人为改变强制法律规范的适用前提,以达到规避法律规范的真正目的,从而使法律规范本来的目的落空。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确有必要揭开公司的面纱,恢复躲在公司人格面纱背后的股东的真实面目,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范围就是在侵权或者契约法律关系中,股东滥用了公司的人格,以实现规避法定或约定义务的目的。至于虚假出资、脱壳经营等行为只是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手段而已。从各国公司法理论和实践情况看,公司人格否认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虚假出资。按照有限责任原则,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应该承担填补出资的责任,这是基于违反出资义务产生的普通法律责任。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其他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对因不履行出资义务造成公司和其他股东财产损失的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这样,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后果并不仅仅是补足出资差额,赔偿数额完全可能超出其约定出资额。以上这些法律责任的规定,对于运转正常的公司而言是完全可行的。但对于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而言,特别是一些已经歇业的公司,改正、罚款、撤销登记,其实并无实际意义。此时,法院往往要面对这样一个既成事实:虚假的公司登记文件,虚假的股东,甚至虚假的出资。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的利益如何得以保障?如何追究股东的民事责任?在《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其实完全可以特别适用法人人格法理,否认公司法人人格,追究股东的无限连带责任。由此可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此时的适用可谓实属相关处罚不能有效规制的穷尽之举、无奈之举,但也是必要之举。

(2)抽逃出资。公司成立后,股东以各种方式抽逃资本的,在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情况下,股东“一般”应在所抽逃资本的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虽然公司实践通过建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实现了股东责任向严格责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的前提是“对债权人利益的严重损害”。当然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代公司法实践对公司资本的充足性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考虑公司法所规定的最低资本额,而且也开始注重考虑公司的资本同时也要与公司的经营性质和经营风险相匹配。也就是说,即使公司注册资本的数额符合法律规定的最低要求,只要资本对其经营不能提供充分的实质保障,公司的面纱也应当被刺穿。因为,如果股东的出资达不到与其所从事行业的性质和经营风险相适应的最低要求,那么表明公司股东利用较少出资运营较大风险,同时公司股东也在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将投资风险降到了必要限度之下,因此存在股东通过公司将商业风险转移给无辜大众的嫌疑,这无疑增添了侵害债权人利益的风险性。

篇5:司法鉴定的范围

运用文件检验学的原理和技术,对笔迹真伪、印章印文真伪、印刷、打印、复印及传真文件特征同一性、文书的制作工具及形成时间等问题进行鉴定、伪钞鉴定、纸张及笔墨成份鉴定等。

微量物证鉴定:

运用物理学、化学和仪器分析等科学方法,通过对有关物质材料的成分及其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检材的种类、检材和嫌疑样本的同类性和同一性进行鉴定。

1.无机物分析:

对送检材料(简称检材)中的无机元素、无机阴离子、无机阳离子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包括重金属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等。

2.有机化合物分析 :

对送检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于可以提供标准品的化合物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测定该物质的含量。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农药、毒品、兴奋剂等的分析。

3.食品检测:

对送检的食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水产品等45类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微生物、抗生素、添加剂、重金属等的限量进行检测。

4.环保分析 :

(1)空气质量检测:

可以对家庭空气质量检测、办公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建筑工程空气质量检测、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

(2)装修材料污染检测:

对粘合剂、水性涂料、聚氨酯涂料、溶剂型木器涂料等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卤代烃、重金属等的限量等进行检测。

(3)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氟化物指标进行检测。

(4)对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鉴定。

痕迹司法鉴定:

运用痕迹学的原理和技术,对有关人体,物体形成的痕迹的同一性及分离痕迹与整体相关性等问题进行鉴定。运用枪械学、弹药学、弹道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枪弹及射击后残留物、残留物形成的痕迹、枪支和弹药及杀伤力进行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

运用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对通过非法手段使计算机系统内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或系统正常运行造成的危害行为及其程度等进行鉴定。

声像资料鉴定:

运用物理学、计算机学的原理和技术,对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的记录声音、图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鉴定,并对记录的声音、图象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同一认定。法医病理学鉴定:

运用法医病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尸体外表检查、尸体解剖检验、组织切片观察、毒物分析和书证审查等,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或推断。其主要内容包括:死亡原因鉴定、死亡方式鉴定、死亡时间推断、致伤(死)物认定、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死后个体识别等。

法医临床鉴定:

运用现代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伤害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的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医疗纠纷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法医物证鉴定:

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等进行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性别鉴定等。

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技术(也称父子鉴定)极大地推进了亲权鉴定,它以DNA作为遗传标记来判断“父亲”或“母亲”与子女是否存在亲生关系。目前在国际上,亲子鉴定越来越多的依赖于DNA鉴定技术。

法医毒物鉴定:

篇6:金融公司的经营范围

本类包括68—71大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单位的附属机构跨行业小类从事银行、证券经纪代理(含证券营业部)、证券投资(含券商自营业务)、保险、信托、风险投资、实业投资等活动,其附属机构应单独划分行业。

银行业

681 6810 中央银行

指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活动,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的活动。◇ 包括: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

682 6820 商业银行

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活动。

◇ 包括: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融活动;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金融活动;

—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的金融活动;

—城市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的金融活动;

—农业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的金融活动;

—农村信用社及分支机构的金融活动;

—国外银行在我国境内开办的金融机构的活动。

◆ 不包括:

—银行金融资产的管理活动,列入7412(投资与资产管理)。

689 6890 其他银行

指政策性银行。

◇ 包括:

—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金

融活动;

—国家政策性银行驻各地金融机构的活动。

证券业

指对股票、债券、期货及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交易活动。

691 6910 证券市场管理

指证券、期货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 包括:

—国家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管理活动;

—国家证监会派出机构(驻各地的证券监督办公室、办事处、特派员办事处)的管理活动;

—证券交易所的活动;

—商品期货交易场所的活动。

◆ 不包括:

—证券营业部、期货交易营业部,列入6920(证券经纪与交易)。

692 6920 证券经纪与交易

指证券、期货经纪代理人的代理交易活动;证券、基金的管理等活动;证券营业部的管理活动。

◇ 包括:

—证券公司的证券交易代理活动;

—期货经纪公司的期货交易代理活动;

—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活动;

—证券营业部、期货交易营业部活动;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活动。

◆ 不包括:

—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期货交易所,列入6910(证券市场管理); —证券商的自营投资交易活动,列入6930(证券投资);

—独立或为主的证券承销活动,列入6930(证券投资)。

693 6930 证券投资

指在证券市场从事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及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活动。包括证券公司(券商)的自营投资活动,以及其他企业、自然人的证券投资活动。该类别还包括证券承销服务活动。

◇ 包括:

—专门从事股票、债券、期货及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活动;

—专门从事基金的投资活动;

—证券现券交易、证券回购等活动;

—证券包销、代销、转销等活动;

—其他证券投资活动如(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 不包括:

—证券公司(券商)在各地开办的证券营业部,列入6920(证券经纪与交易); —证券公司(券商)下属机构(子公司、分公司)对非金融市场的实业投资活动(如投资房

地产、电信、制造业等),列入相应的行业类别中;

—证券公司(券商)下属机构(子公司、分公司)受托对资产、资金的信托管理活动,列入7110(金融信托与管理);

—证券公司(券商)下属机构(子公司、分公司)从事的证券咨询、分析活动,列入6940(证券分析与咨询);

—证券公司(券商)下属机构(子公司、分公司)从事的项目策划、项目融资、财务顾问、企业购并、重组、上市等风险投资活动,列入7412(投资与资产管理);

—投资公司及其他机构从事的项目策划、项目融资、财务顾问、企业购并、重组、上市等风险投资活动,列入7412(投资与资产管理);

—以代理为主,代理证券、期货的交易活动,列入6920(证券经纪与交易); —受托对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的信托投资管理活动,列入7110(金融信托与管理);

—不具体从事证券投资业务和其他金融或非金融业务,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的总部,列入7411(企业管理机构)。

694 6940 证券分析与咨询

指证券咨询、投资分析活动。

◇ 包括:

—证券投资顾问咨询公司的活动;

—证券分析活动;

—证券资信评估机构的活动;

保险业

701 7010 人寿保险

指主要提供养老等人寿保险和再保险的活动。

◇ 包括:

—各类人寿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保险活动;

—人寿保险公司的附加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险、儿童伤害险等)活动; —非人寿保险公司下属独立的人寿保险机构的活动;

—以人寿保险为主险种的保险公司的保险活动;

—为单位提供的集体养老保险活动。

◆ 不包括:

—强制性养老保险,列入8600(社会保障业)。

702 7020 非人寿保险

指主要提供除人寿保险以外的保险活动和再保险活动。

◇ 包括:

—事故险;

—财产保险;

—机动车保险;

—交通运输保险;

—再保险;

—其他未列明的非养老保险。

703 7030 保险辅助服务

指保险代理、评估、监督、咨询等活动。

◇ 包括:

—保险代理的活动;

—保险经纪人的活动;

—保险咨询的活动;

—保险行政监督管理;

—其他保险辅助活动(精算、理赔、调查、评估服务)。

其他金融活动

指银行、证券、保险以外的金融活动。

711 7110 金融信托与管理

指代理资金、财产的信托、管理活动,以及基金的托管人活动。

◇ 包括:

—受托经营资金、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的信托管理活动;

—受托经营证券、投资基金、养老金及其他社会基金的信托管理活动; —受托经营的投资管理活动;

—代理财产的管理、运作与处置活动;

—对财产(贵重财物、证券及其他物品)保管服务。

◆ 不包括:

—信托投资公司独立从事的银行活动,列入6820(商业银行);

—信托投资公司独立从事的证券经纪代理活动(证券、期货代理及证券营业部),列入6920(证券经纪与交易);

—信托投资公司独立从事的证券投资活动,列入6930(证券投资);

—信托投资公司独立从事的项目策划、项目融资、财务顾问、企业购并、重组、上市等风险投资活动,列入7412(投资与资产管理);

—信托投资公司独立从事的实业投资和服务活动,分别列入相应的行业类别中; —不从事具体的信托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具有法人资格的信托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的总部,列入7411(企业管理机构)。

712 7120 金融租赁

◇ 包括:

—各类金融租赁公司。

713 7130 财务公司

指经人民银行批准,为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活动。

◇ 包括:

—企业集团、大型联合性企业及其他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的活动。714 7140 邮政储蓄

◇ 包括:

—各级邮政系统开办的邮政储蓄机构的活动。

715 7150 典当

指以实物作抵押的贷款活动。

◇ 包括:

—各类典当行、公司的活动。

719 7190 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

指上述未列明的金融活动。

◇ 包括:

—金融担保活动(如贷款担保等);

—信用卡金融机构的服务活动;

—外汇、黄金、钻石交易活动;

—农村办的融资机构(合作基金会);

—上述未包括的其他融资活动。

◆ 不包括:

—银行金融资产的管理活动,列入7412(投资与资产管理);

—与房地产有关的担保活动,列入7230(房地产中介服务);

—与工程有关的担保活动,列入7671(工程管理服务)。

备注:

篇7:公司行政主管的职责范围

2、负责各部门和项咳嗽钡鞫低üぷ;

3、负责定期的人员培训及考核工作;

4、负责员工访谈工作的安排管理,并进行员工关系工作的开展;

5、负责考勤管理;发布各类通知;

6、负责各部门和项目薪酬绩效考评核算;

7、各部门和项目的入离职档案资料管理等基础人事工作;

8、根据公司要求,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并督办执行;

篇8:浅谈坦白的司法适用

一、坦白时间的认定

坦白的主体是“犯罪嫌疑人”, 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只有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分子才被称为“犯罪嫌疑人”, 这也就是说《刑法》将坦白的时间限定在了侦查和审查起诉两阶段。这么做, 一来可以鼓励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交代犯罪事实、侦破案件、节约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二来可以与“庭审中的如实供述”相区别, 庭审中的被告人如实供述, 同样可以酌情从宽处罚。所以将坦白时间限定在庭审之前, 既遂被告人不在此阶段如实供述, 其也有机会获得从宽处罚的机会, 充分响应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

二、坦白之“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标准认定

如何界定“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是判断坦白与否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内容如下:

(一) 如实供述的应当是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即应该供述的是足以证明其行为满足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且为影响定罪量刑的主要犯罪情节。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供述影响定罪的犯罪事实, 若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所犯罪行的构成要件事实、情节作了比较全面并真实的陈述, 没有在直接影响定罪的事实和情节上故意歪曲真相虚假陈述, 即使他在其他不影响定罪的细节上存在不一致、不准确的情况, 也应认定为如实供述。如在具体的身份犯中,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对于案件的定性有决定性影响, 而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身份 (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前科等) 进行虚假供述影响正确定性的就不能认定其为“如实供述”。同时, 犯罪嫌疑人还必须如实供述影响量刑层次的犯罪事实, 如财产犯罪中的数额等。

(二) 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 犯罪嫌疑人要成立坦白, 其如实供述的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犯罪事实。共同犯罪较单独犯罪而言, 其社会危害性更加严重, 对于其如实供述的认定更为复杂。加之坦白比自首的主观恶性严重, 举轻明重, 共同犯罪中的坦白的“如实供述”标准至少应与自首相同甚至更严苛。如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人不仅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还要供述其所知的同案犯。

(三) 对于多次实施同种罪行的犯罪嫌疑人, 其如实供述的标准判断应综合考虑衡量已交代的犯罪事实和未交待的犯罪事实的危害程度。具体来说就是犯罪嫌疑人多次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 我们不能强求其到案后就立即供述了其全部的犯罪事实, 毕竟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需要一个回忆、考虑的过程。犯罪分子到案后, 没有交代全部罪行, 但是他交代的罪行情节明显比未交待的罪行情节严重或者数额明显大于未交待的罪行的数额的, 一般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了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反之则不能认定。倘若已交代的罪行与未交待的罪行的危害程度无法比较, 便不能简单的认定为如实供述了主要的犯罪事实。

三、坦白到案形式的认定

简单的说, 坦白到案的形式就是被动到案。具体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一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到案;二被司法机关传唤到案;三被公民扭送到案。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司法实践中, 若犯罪嫌疑人是因为司法机关捎带口信或电话通知后, 自动到司法机关接受询问或调查的, 应适用自首的规定。

四、坦白与自首、立功的区别

从广义上讲, 自首是坦白的特殊表现形式, 但在司法实践中, 必须严格界定坦白与自首。首先, 二者的到案方式不同。自首是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行为, 而坦白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其次, 对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动机和心态不同。自首具有一定的自愿悔改、接受审判的心态, 而坦白则是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机关控制之下, 不具备发自内心悔意、被动接受处理的无奈之举。同时, 对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范围也存在差异。犯罪嫌疑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或不同种罪行的, 属于自首;而如实供述已掌握的本人罪行或未掌握的同种罪行的均被认为是坦白。

立功就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 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对于坦白与立功的界限, 不同情形的案件其标准也不同。简言之, 针对同案犯, 立功必须是以自身积极的参与行动协助司法机关抓获或者辨认出同案犯, 而不仅仅是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的同案犯的联系方式、藏匿地址;如果是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则仅提供联系方式、藏匿地址即可构成立功。

摘要:自《刑法修正案 (八) 》首次将“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法律化、明确化后, 坦白制度便被广泛适用于司法实践中。但在具体操作中, 由于对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 坦白所维护的实体公正并不能真正实现。因此, 对于坦白的司法适用标准, 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确定。

关键词:坦白,司法适用

参考文献

篇9:新公司法司法适用的探索

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奏响了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前奏;同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绘制了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蓝图;2014年3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历史新篇章。

本次论坛以问题导向为中心,针对在资本制度改革背景下新《公司法》的司法适用问题展开了探讨。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旭东主持。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王保树,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法制司司长张建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姜天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出席了本届论坛并致辞。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杜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吕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林彬、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慈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虞政平、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顾功耘等来自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就新《公司法》的司法适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注新《公司法》研究诉讼面临的新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

《公司法》的修订对于助推小微企业、鼓励投资创业、解决每年700多万大学生的就业、对于激发整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诉讼当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解决。本次《公司法》修订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还是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如何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特别是在实践当中如何加强协调、加强配合,理应受到各界的关注。希望本次修法能够促进宏观市场稳定、微观市场灵活、社会政策托底,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不断推进治理国家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资本三原则的弱化带来的新挑战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杜军

这次《公司法》修改取消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资本设定完全交给股东甚至一元公司,资本确定原则发生变化;公司法允许股东无限期自己约定出资期限,资本维持原则严重削弱;再加上取消了现金出资30%的底线要求,原有的三大资本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资本维持原则的削弱将给司法带来很多的问题:抽逃出资将更难界定,其程序问题也需要更进一步规定;公司资本不足时,公司获取资金规则亦不清楚;股东减少股权出资转而债权出资后的受偿顺序也需要重新确定;已变化的资本来源制度与未变化的利润分配、股份发行、减资等程序之间的协调也需要重新思考。

完全认缴制下避免出现极端公司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涌

这次《公司法》的修改,实行了完全的认缴制,实缴制已经不再强制。在完全认缴制下,极可能出现一种非常极端的公司,资本完全是认缴的,没有实缴的。

完全认缴制在适用上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债权人在个案当中可以要求公司未实缴出资股东清偿公司对他的债务;债权人在个案当中行使对未实缴出资股东请求权,标准是什么?还没有到实缴期限的股东,可以成为债权人请求权的对象;公司债权人债权产生的时间,无论是债权发生在先,还是未出缴出资的股东发行在后,都有权利主张债权;直接请求权和法人人格否认之间应为请求权竞合关系;减资可以对实缴部分或认缴部分單独减资。

工商登记应该包括股权冻结登记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吕强

关于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冻结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工商登记应该包括股权的冻结登记。新《公司法》并没有从法律上免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协助义务。国务院注册登记改革方案采取了“宽进严管”的运行方式,其不仅规定了市场主体信息公示系统,还强调了行政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的配合,股权登记应当属于此“严管”的应有之意。

第二,如果工商局拒绝履行办理协助义务的话,可能会产生4个方面的法律后果。第一,可能会侵害潜在的冻结股权受让方的权益;第二,没法控制冻结股权的转让,在股权查封过程中,可能存在第一手受让人再受让一手;第三,可能工商局会被相关法院采取民事强制措施;第四,工商局可能面临赔偿责任。

公司法的配套还应细化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林彬

本次改革的思路是政府该放松的要放松,该加强的要加强,有的是减法,有的一定得是加法。目前,工商局的减法做得过多。设立的时候降低门槛,投资、营业自由,但是退市制度一定要加强,比如最高院有关公司清算和其他方面的执行的制度仍然是有效的,而且应该更加细化。公司到工商局进行登记的原因:一是公信力,二是股权登记的对抗效力,涉及善意取得的问题。如果转让了股权且善意,这个损失由谁来承担?仅仅指望通过一个企业征信系统让市场主体把握这个风险,而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机关作为消极行政,并不符合改革的精神。

抓住修法契机,关注立法空白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慈蕴

本次资本制度的变革对公司资本的整体制度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它却成为一个契机。

《公司法》修订主要有以下3个关注点:第一,这次《公司法》的改革对公司资本制度没有实质性影响。首先,虽然取消了最低资本额,采用了全面的认缴制度,但公司成立时候,全部资本必须全部发行,并且被全部认缴。其次,依然要适用资本三原则。再次,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掺水股出资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因为这次公司资本制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第二,资产信用和资本信用这两者之间不是同一个问题,不可以互相替代;第三,公司可以宽进了,保护债权人一些基本措施要加强。

注重瑕疵出资问题,保护债权人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

本次《公司法》修订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强化瑕疵出资和抽逃出资民事责任的重要性。第二,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刑法188条和189条修改之后意味着什么?虚假出资责任一定要明确。第三,关于瑕疵出资问题,不及时、不足额、不适当和根本没有出资,及时出资是按照认缴方式做的,如果显著不公平、不合理的,破产行为要提前。关于3个责任,为对公司的责任、对其他股东的违约责任和对债权人代位清偿责任。第四,关于抽逃出资,不能入罪,但是有民事责任。对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代位清偿责任。

新《公司法》背景下的验资程序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顾功耘

新《公司法》下,验资程序在确定股东出资多少、实缴多少与出资形式方面仍然有意义。对于募集设立的公司及国务院规定的特殊的公司,在验资方面并未变化,仍然需要法定验资。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公司,验资将从法定程序变成依章程规定进行,可以由第三方或者公司内部部门来执行并出具验资报告,经董事会认可后,则董事会需对公司实际到位的资金负责,董事会有催收出资和公开验资信息的义务。评估与验资并不相同,评估是专门机构对非现金出资部分的价值确定,在验资中,实物出资价格不应高于评估价格。验资中未出资的股东其分红权、投票权、知情权等股东权利应该受到一定限制。

积极应对资本制度改革带来的新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虞政平

本次修订核心是资本制度改革,从《公司法》几百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股东人数越来越少,资本要求越来越低,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宽松,股东自治权利、公司意思自治权利越来越大,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些改革显然和国际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是相符合的。

对于本次改革的内容,很多学者的文章当中都已经有所涉及,并非没有准备好。改革之后形成的市场交易模式对债权人总体是有利的,对司法总体是有利的,对解决执行难总体也是有利的。同时,本次改革为一些可能面临投资障碍的人提供一些可能的渠道,实际上增加了投资的保护。

上一篇:重阳节与福利院老人联欢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红色经典传奇100》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