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行为规范

2024-05-09

行政人员行为规范(通用6篇)

篇1:行政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以下简称环境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环境执法人员在实施现场检查、案件调查、排污费征收和督查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一般规范

第三条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得包庇、纵容、袒护环境违法行为。

第四条 规范执法。熟悉掌握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按照法定的权限、时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第五条 公正执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程序优先,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

第六条 文明执法。不断提升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证等合法权利,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粗暴执法。

第七条 廉洁执法。严格遵守廉政规定,做到:

(一)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二)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宴请、参加其邀请的娱乐活动和营销活动。

(三)不得胁迫当事人、向其索要钱物、推销环保商品和服务、干预和承揽环保工程以及其他谋取私利行为。

第三章 现场检查

第八条 除例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外,现场检查均应当采取突击检查方式实施,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检查,不得向当事人通风报信。

第九条 现场检查时,环境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当事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在场的,应当向其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和执法依据,告知其申请回避的权利和配合调查的义务,告知其拒绝、阻碍、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现场检查时,应当场制作检查记录,内容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环境管理手续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检查实施情况等。检查记录应当真实、明确、规范。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有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提出整改要求,对环境违法情况和责令改正内容作出检查记录,并按程序报告。

第四章 案件调查

第十二条 调查案件时,需实施现场检查的,按第九条至第十一条执行。

第十三条 调查案件时,应当根据案件性质和调查要求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危害后果、违法情节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及时、公正的调查。

第十四条 调查案件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或者询问笔录。现场笔录应当有环境执法人员签名和当事人签名、盖章。

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不能签名、盖章的,应当注明情况。当事人拒不到场、无法找到当事人的,不影响调查取证的进行。有其他人在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询问笔录应当有环境执法人员签名和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第十五条 调查案件时,发现当事人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程序报告,根据指示并案处理或者另案处理。

第十六条 调查案件时,做到:

(一)不得擅自增减、变更案件调查内容。

(二)不得擅自向当事人泄露举报人、投诉人相关信息。

(三)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违法手段获取证据。

(四)不得隐匿、毁损、伪造、变造证据。

第十七条 调查案件时,做到:

(一)违法事实清楚、法律手续完备、证据充分的,作出明确的调查结论。

(二)违法事实不成立的,提出已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作出违法事实不成立的结论。

(三)违法事实不清,法律手续不完备,证据不充分的,作补充调查。

第十八条 调查终结后,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所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不得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条件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得以行政处罚要挟当事人或向当事人索要财物。适用一般程序的,应当将已查明的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和初步处理意见,送有环境行政处罚权限的部门审查。

第五章 排污费征收

第十九条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方法核定排污者污染物排放量。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征收排污费,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排污费征收标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改变收费范围。

第二十条 不得协商收费、人情收费。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或者擅自减征、免征、缓征。

第二十一条 应当及时将征收的排污费缴入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

第六章 督 查

第二十二条 督查前,应当制定督查工作方案,严格按照督查工作方案实施督查,变更督查工作方案应当报请组织督查的部门同意。

第二十三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实施督查时,应当依据督查工作方案,要求督查对象提供相关资料,对其完整性、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填写资料审核表和汇总表,列出发现的问题和需要实施现场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督查时,需实施现场检查的,按第九条至第十一条执行。需实施案件调查的,按第十三条至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五条 督查结束后,应当作出明确的督查结论,及时向组织督查的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提出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和处理建议。提出通报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约谈地方政府、实施区域限批等重大处理建议应当根据督查事项的不同,由组织督查的部门或者督查机构集体研究决定。

第二十六条 根据督查事项的不同,由组织督查的部门或者督查机构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反馈督查情况,并督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开展后督察。

第二十七条 在督查时,做到:

(一)不得擅自变更方案实施督查。

(二)不得采取诱导、压制、强迫等方式进行调查询问,不得调查询问与督查无关的内容,不得有歧视和差别待遇。

(三)不得擅自约见督查对象或者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向督查对象反馈情况。

(四)不得以提出通报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约谈地方政府、实施区域限批等处理建议威吓督查对象。

(五)督查结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得仅由推断、猜测等作为督查结论的相关证据,不得作出“可能违法”的督查结论。

第七章 监督处理

第二十八条 应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由有管理权的部门作出以下处理:

(一)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脱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处理情况应当作为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

(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范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全文)

2.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守则

3.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4.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5.关于守则制定内容

6.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守则

7.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8.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全文)

9.《济源市机关工作人员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10.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

篇2:行政人员行为规范

1、着装整洁,坐姿端正,说话和气。

2、主动同客人、上级及同事打招呼。

3、礼貌待人,文明待客,主动介绍。

4、保持环境整洁,严格请示汇报。

护士礼仪行为规范

1、仪表端庄,着装规范,护士服整洁、庄重,衣帽整齐统一。

2、春、秋、冬季穿长袖工作服,配白色长裤、工作鞋。夏季穿短袖工作服,配工作鞋,同肤色长筒袜,衣领及裙边不外露。

3、不浓妆上岗,上班不戴耳环(钉)戒指、手链、脚链及有色眼镜。不染有色指(趾)甲。

4、不戴彩色头饰,不染彩色头发,头发前不遮眉后不过颈。

5、佩带胸牌于工作服左上口袋处。

6、作风严谨,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7、提倡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言,态度和蔼,服务热情。

8、爱护、体贴病人,熟知病人的姓名,称谓尊重。

9、站立、行走姿势优美,步态轻盈敏捷。

10、严格遵守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11、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收受红包、礼品、宴请,不通过病人办私事),不与病人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2、耐心答询,实行首接待负责制。

13、为谈论病人的隐私,暴露病人的操作注意遮挡。

14、工作时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15、坚守工作岗位,外出时向护士长请假。

16、护士长外出时向值班护士通报去向。

17、与病人交谈治疗时,严禁接打手机,等处理完工作后再处理个人事宜。

医师礼仪行为规范

1、仪表端正,着装整齐干净,不准穿拖鞋、短裤、短裙。

2、不浓妆上岗,上班时间不戴耳环、戒指、手链、脚链等首饰。

3、佩戴胸牌于工作服左上口袋处。

4、精神饱满、作风严谨、工作认真。

5、与病人交流提倡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说话和气。

6、坐立正视,行走姿态优美。

7、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规章制度。

8、医患关系和谐,不对患者生、冷、硬、顶,不收受红包和回扣,不参加病人和医药代表的宴请。

9、实行首问负责制,在医疗活动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为异性治疗时有第三者在场。

10、接诊、查房、开会期间不接打手机。

11、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医护等人际关系和谐。

药剂科工作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窗口发药人员应提前到岗,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精神饱满,穿着整齐,佩戴胸牌,微笑服务迎接患者,不得在窗口吃零食等。

2、窗口发药人员在接收处方时应站立,双手接方,产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

3、药剂工作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应做到认真细致,态度和蔼,有问必答,耐心解释,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4、药剂工作人员在办公场所应当遵循办公场所的礼仪要求,并注意办公人员的禁忌。

5、药剂工作人员在收方发药时,严禁接打手机等,处理完工作后再处理个人事宜。

财务办公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仪容、仪表、整洁大方自然,给人以精神振备,朝气蓬勃印象。

2、言谈举止温和,态度谦虚,彬彬有礼。

3、同事之间各负其责,协作一致,平等礼貌,密切合作。

4、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做事到位,不缺位,不越位。

5、接待来人周到热情,耐心解答。

6、院内各种业务密切配合,准确高效。

7、工作时责任心强,认真办理财务业务,严格执行财经法规。

8、迎接各项检查、规范,不卑不亢。

收款处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精通专业业务知识,不多收,不漏收。

2、苦练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等待时间。

3、收款时做到唱收唱付,不卑不亢。

4、仪表大方,态度谦和,微笑服务。

5、细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不推诿刁难病人。

6、坚守岗位,穿戴整齐,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新农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证件齐全,随到随报。

2、审核做到准确无误,严格把关。

3、微笑服务,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

4、细致、耐心地解释好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规定。

5、做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

住院处工作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办理病人住院手续时,应双手接住院卡片,说清应收的住院押金,并唱收唱付,说清住院病人所在的住院科室及位置,办理完毕以后,双手将住院卡片及押金收据交付病人,并嘱咐妥善保管。

2、办理病人出院手续时,应双手收回住院押金单,印好发票后,双手递给病人,剩余押金与押金不足,应唱收唱付。

3、对医保人员来记帐,做到准确记录,及时报帐,并说清收费项目及价格。

4、护士来记帐时,应认真审核,发现错误及时与护士沟通,每日将清单及时送交病人。

检验科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站在窗口接单时要说:“你好,你要做化验检查吗?”“请把检查单给我吧。”“请把胳膊(手)伸进来”

2、抽血完毕时要温馨告知:“请你按压针眼几分钟,一直到不出血为止。”

3、取化验单时要主动向前打招呼:“请问你找化验结果么?”“我帮你找吧。”

4、解释化验结果时要和声细语,婉转解释,或说:“让大夫看一下吧。”不要将不好的结果讲的太直接。

5、做尿液检查时:“请你拿个尿杯到厕所取半杯中段尿作化验。”“马上就能拿到化验结果,请稍等一下。”

6、做病理检查时:“请把标本给我吧。”或“请麻烦你把标本送到二楼病理室。”

放射科医师礼仪行为规范

1、病人咨询时,要面带微笑,认真回答,对专业问题要给病人解释清楚,让病人明白,对非专业问题,要建议病人到相关科室咨询,不能说“我不知道”或“我不明白”。

2、病人到窗口划价或递交检查单时,接待人员要热情,告诉病人划价的依据和检查的地点。

3、给病人检查要问清楚病人有无吃饭或喝水;有无化验及B超检查。

4、病人等待时要告诉病人“请你稍候”。

5、病人在窗口时,所有接待人员要起身站立,微笑着站在窗口内,向窗外人员点头致意后,说“您好,您有什么事?”切忌问“你干什么?”“什么事”等。

6、拍片或透视检查时,接诊人员要按照顺序轻柔的呼叫病人之名,根据病人年龄、性别、加上适当的称谓,切忌粗声大气。

7、根据检查需要,要诚恳地请病人脱去外衣或所佩戴饰物,对隐阴部位的检查,注意周围环境,保护病人隐私。

8、摆体位时,动作要轻柔,并向病人说明检查方法及体位,当病人不能配合时,千万不能有不满情绪,要耐心的讲明,对陪同人员,要向其说明在室内的危害,劝其离开。

9、检查完毕后要告诉病人出报告及片子的大至时间。

特检科医师礼仪行为规范

1、病人在做检查时,要主动站起来询问病人做何种检查,态度要和蔼热情,要微笑询问:“您做什么检查?”

2、遇到做检查排队时,要向病人解释好,按照先急后缓原则,进行检查,并说清工作室不能让很多陪检人进入等情况。

3、做超声检查时,要耐心说明病人的检查体位,特别是老年、病残、小儿,热情帮助他们做好配合检查。

4、做心电图时,要求病人做准备(如解衣、脱袜等)时,语言要温和,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5、做胃镜检查时,要做好解释说明,解除病人对做胃镜检查的顾虑,让病人放松配合,做好检查。

6、病人询问检查结果时,要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解,不能有不耐烦的情绪。

7、检查单上书写部位与检查部位不符时,要和病人解释清楚疾病部位的情况及需加收另检部位的费用。

总务科工作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仓库保管员要主动和各科联系,了解所需物资,尽量在固定日把物品送达,有变故要亲自向各科主任及护士长解释或道歉。

2、维修人员接到报修电话,要主动说明上门维修的时间,及时维修。

3、后勤查房固定时间,按时进行,询问周到,行为规范。

4、进入病房查房和维修时要敲门,表明身份和意图,征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方可进入。

5、维修操作时要注意卫生和工具噪音,尽量不影响别人休息和工作。

6、在病房工作时要注意言论和举止。

7、工作结束要向病人、科室领导汇报情况。

8、工作中要做到有问必答、有忙必帮。

9、各方反应的情况应当场做好记录,表示对此事的重视。

10、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解释清楚。

11、对医务人员要有礼貌,对病人要和蔼。

物业人员礼仪行为规范

1、工作期间要着标志服装。

2、在公共场所清理卫生和保洁时,要注意周围的人和存放的车辆,不要让灰尘污染空气,不要影响交通。

3、清理厕所时要用声音用意,表明自己的身份。

4、进入病房清理卫生和保洁时要先敲门,征得病人同意后方可进行,并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

5、进入病房工作时,不得损坏和弄脏病人的物品,需要移动病人物品时要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

篇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1.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建设, 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有利于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

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 制度在调整内外关系时, 对有关的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程序等, 或是作质的界定, 或是作量的界定, 对于“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都规定得清清楚楚, 使人一目了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了制度这个钢性的标尺, 工作人员行事就有了规矩, 就可区分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界限, 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制度, 其属性具有强制作用。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 如何提高广大干部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而全面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方面, 要加强思想教育, 而思想教育的成果需要用制度建设来体现;另一方面, 要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人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良好行为规范, 需要制度的约束力来巩固。因此, 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发挥制度应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的作用, 才能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素质,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有利于保障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制度,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制度制定之后到其修改之前, 始终保持其应有的效力, 它不会因领导者的更迭而随意废止, 也不会因领导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随意改变, 在一个组织中可长期发挥作用。将办事规则和好的做法用制度条文的形式保存下来, 流传下去, 就是确保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我们党在七十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建党经验, 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如何发扬光大, 如何持之以恒, 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之制度化, 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同样, 我们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就是要通过制度来使现行的好做法、好传统、好作风制度化, 进一步持之以恒、发扬光大, 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健全, 不断继承发展。

2. 机关制度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 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并以文件形式制发了相关制度, 主要有《财务审批制度 (试行) 》《议事制度》《科技计划及其经费管理办法 (试行) 》《政务公开实施办法 (试行) 》《考勤制度》等, 制定了一些具有制度性质的工作意见, 此外, 还形成了一些未正式发文的规定, 如印章管理、文档资料管理、车辆管理、资产管理等。这些制度或规定的制定, 基本上保证了局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较为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 基本实现了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但是,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深入贯彻实施, 随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局机关制度建设的水平与全面依法行政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有些制度规定还缺乏配套的措施;二是制度意识与观念还不够强, 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够高;三是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还不够有力, 措施不够具体, 督查职能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

3. 兄弟市科技局机关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无锡、苏州、南通、南京、扬州等市科技局在机关制度化建设方面有成效。南通科技局已建立了包括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政务公开、考核奖惩、政治学习、财务管理、服务企业等6个方面的20余个制度, 在执行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促进了各项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1) 局领导层高度统一思想。

南通科技局出台每一个制度, 都是局领导根据需求提出建议, 领导班子充分讨论, 明确目的和要求, 交职能处室起草。制度制定后, 以一把手为标杆, 局领导争做执行制度的模范, 人人都自觉维护制度的权威和严肃性, 努力避免产生随意性。

(2) 制订制度有针对性。

南通科技局结合本局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针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及时制订制度, 明确约束和规范。他们体会到只有突出针对性, 制度才有生命力、约束力和权威性。

(3) 制度建设的关键是抓落实。

该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抓督查, 从领导层开始抓落实, 从具体事抓落实, 从严要求, 不回避矛盾。注重日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抽查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

(4) 对制度及时修订完善。

南通科技局在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特别重视执行中发生的问题, 由纪检组牵头将问题汇总, 通过规定程序及时研究修改完善。例如财务制度, 他们先后制订了《财务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和《操作说明》, 使财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5) 把廉政建设贯穿制度建设全过程。

南通科技局的领导认为, 党风是根本、是龙头, 党风好坏关系到政风、行风的建设与改善。他们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并通过各项制度来保证每个工作人员“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他们专门制作了《党风廉政建设征求意见表》, 规定每位工作人员到基层工作时必须携带此表, 交给服务对象请其填好寄回局纪检组, 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6) 切实加强考核。

“光有制度, 不执行, 不考核, 仍是一派空文。”南通科技局在制度执行中, 注重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尤其是注重平时考核, 比如上下班考勤, 除了遇事要请示请假报告外, 每个处室都有记事板, 标明每个人的去向和工作状态, 如发现有不符现象, 就要作出违纪处理。实行全员目标考核, 考核的结果与奖金分配紧密结合, 实践证明, 这种考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总体而言, 南通科技局的制度建设根本目的就是管住人, 管住人就能管住事, 这样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机关作风建设。他们深深地体会到, 制度建设过程中决不能离开教育, 更离不开监督考核。

4. 对局机关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增强机关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首先, 要不断提高对加强机关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曾强调, 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制度建设关系到机关全部工作的成败与好坏, 是机关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意义的工作;加强了制度建设, 其他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其次, 要持之以恒地对机关工作人员加强自觉执行制度意识与习惯的教育和培养。机关的各项制度是机关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必须通过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实践来实现, 要教育、帮助和督促机关全体成员筑牢思想基础, 不断提高模范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2) 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 促进全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 全面提升我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 使科技工作在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多更好的作用, 我们认为局机关制度建设的任务, 除了对已出台的制度作必要的修订完善外 (如财务管理办法要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新要求) , 还需要新建以下管理制度,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 要制定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纪检监察信访查办制度及工作程序等, 完善民主评议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党务政务公开办法;二是涉及机关工作效能方面的, 要建立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请示报告制, 以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机关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 要制定公文处理、印章使用、车辆管理和资产及消耗品管理等项制度。

(3) 抓好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

要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肯定成绩, 查找问题, 总结推广经验, 制定改进措施。要建立督查机制, 领导亲自抓, 明确责任部门。要经常了解和及时掌握机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分析, 对不适宜的规定予以修订。要把执行制度的情况, 作为考察工作人员现实表现的重要内容, 同奖惩和使用挂钩。对模范遵守执行制度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认真执行制度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无视制度、明知故犯、违犯纪律的要严肃处理, 坚决维护机关制度的严肃性。

摘要:文章结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举措, 从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机关制度建设的现状与不足等方面, 对局机关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篇4:行政人员行为规范

摘要: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分析其职权行为的重要前提。公共行政人员既非自利的“经济人”,又非缺乏价值内涵的“公共人”,而是有着多重利益取向的“利益人”,因而他们的行为面临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进而陷入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彰显。应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的规范制度,以及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促使公共行政人员选择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中图分类号:D035;D6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3—0118—05

一、“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是伦理规范的前提。在传统公共行政研究中,主流的人性假设范式是性恶论。公共选择学派更将“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和公共行政领域,认为“政治中的个人参加者并不是从事发现的事业,他的地位非常接近市场中商人的作用。他通过可以得到的工具表达自己的利益,他接受从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政治是‘利益或价值的市场’,很像一般的交换过程”。公共选择学派关于公共行政人员人性假设立论的前提完全忽略了政治和行政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差异。新近在我国学界流行的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公共人”,然而“公共人”思想正是源于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布坎南所谓的“公共人”(public mall,也译为“公务人”)只是一种承担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的称谓,与商人、作家等其他职业从业者并无二致。“公务人”(公共人)就是以统治者名义行事的代理人,当选的立法人员、法官、官僚,以及在限制和规定公民自由的供选择的条件中进行选择的人。我国学界对“公共人”的阐发多从“公共”出发,增添其公共性的内涵:“‘公共人’源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意即公共行政人员行使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承担的是公共利益,所为与所不为受公众的监督”。对“公共人”的这种期待已完全偏离了布坎南提出该称谓的初衷。我国学界在界定“公共人”时,有意将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的人员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区分开,对他们有更多的伦理要求和规范,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共行政人员人性“应然”的期待。但“应然”与“实然”毕竟是有差距的,只有对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作出最切合实际的而不是理想或期待的判定,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行政行为选择。

对人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不能离开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所构成的所有社会关系。公共行政人员活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两种相异的角色。在私人生活领域,他扮演的是功利性的角色,以追求个人效应和实际利益为目标;在公共行政领域,他扮演的是表现性的角色,旨在维护社会制度与秩序,彰显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差异如此悬殊的两种角色扮演非性善论或“经济人”假设所能解释。公共行政人员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而人以利益追求为行为的动力,因此,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人应该是“利益人”,管理的伦理内涵就在于“利益人”的假设。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对利益的追逐是人们行为的动因所在,这是不应带有价值评价的客观事实。行政伦理之所以考察利益,缘于为了什么人的利益和如何实现利益关涉人们利益追求的正当性考量。利益的主体和实现利益的方式包含着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二是如何保证组织、社会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是一项具有公共性的活动,公共行政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没有自己的特殊意志但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公共行政人员之所以没有特殊意志,是因为他们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和旨归。但自由意志的存在,使得公共行政人员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求。他们的个人利益要求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的公共行政活动中,他们会将公共行政所要实现的各种价值按其理解进行重要性排序,这就使得他们在履行其职责时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易言之,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利益人”,其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谋求特定的利益。不过利益有两个向度:一是为公,即谋求公共利益;一是为私,即为部门利益、自我利益而奋斗。“利益人”假设摒弃了“经济人”与我国学界的“公共人”假设对公共行政人员价值取向的简单界定,其所涵涉的两种利益追求与公共行政人员的现实境况相吻合。不同的利益目标必然涉及到不同的行政行为的选择,由此,也就产生了公共行政人员公共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

二、多元责任取向: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

作为“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承担着多重责任。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行政的所有词汇里,责任一词是最重要的。行政责任有三个主要的向度: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组织利益负责;对职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忠于个人利益和忠于公共利益。由此带来了公共行政人员行政行为选择的三重伦理困境。

(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

对于公共行政来讲,“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人员必须致力于实现共享的公共利益。在社会分工之后,之所以保留了公共行政这个领域,就预示着它有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的功能就是公共行政人员要摆脱公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实现共同的公共利益。但是,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公共组织的成员,承担着组织的任务,他势必要忠于职守,严守纪律,服从命令等,这些既是其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其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一般意义上讲,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公共组织利益负责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公共利益较特定的公共组织利益更多样,二者就可能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是公共利益的某一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冲突。当公共行政人员所在的公共组织做出的决策不合时宜时,公共行政人员就面临着这样的两难选择:执行政策,将损害公共利益;不执行政策,就意味着对组织的不忠诚。

(二)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

本位职责是与公共行政人员在科层制中所处的位置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而社会职责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通常公共行政人员的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指向是相一致的,因为本位职责是社会职责分配到各个角色中的具体职责,只有每个人都践履本位职责,才能最终保证社会职责的履行。但是由于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致使公共行政人员在认知能力和意志力出现偏差时使二者产生抵牾。加之在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本位职责的表现通常直接与个人的绩效评估结果挂钩,更增加了人们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以本位职责取代社会职责的可能性,导致二者之间矛盾加剧。

(三)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公共行政人员之所以会面临个人正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原因并不能归结为公共行政人员在利益取向上的个人中心主义,而是与现代社会的结构息息相关。一方面,现代社会使个体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使其能够真实地感受并追求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因素高度相关和相互依赖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的个体都会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常常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当个体进入公共行政领域时,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由于公共行政人员手中握有公共权力,因此他们比普通社会成员面临着更多的权利自我扩展的诱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公共行政人员有权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自己正当的基本权益,在现代社会即使不能说是充分善的,至少也是合法正当的。但是,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他们首要的职责应该是为公众谋福利。这样,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普通社会成员和公职人员的利益就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追求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公共利益。

三、“内外兼施”: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公共行政人员在面临伦理困境时究竟会作出何种选择,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制度的规定与控制,公共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二者也关涉公共行政人员如何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我们从不否认制度的规定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但任何一种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更关键的是,任何制度效能的发挥都要依赖于公共行政人员自主性的发挥,正义的制度只有对拥有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才可能是有意义的。因此,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实现有赖于良善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人员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德性的彰显,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一)良善制度的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因此,制度的设计对人类的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行政伦理学中所谓的制度主要指成文的制度安排,作为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良善的制度表现为设计精良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设置了底线标准。任何一种立法活动都是一种集体道德裁决、一种政治性社团建立的道德最低标准。制度和法律的实施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必须保证制度和法律都是良善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指明了方向。“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是对处理权责关系的原则性要求。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根据职能需要对权力进行分配并保证权力和责任对等是行政职权及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责任追究制度,避免部门利用权力谋取部门利益,避免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推诿扯皮。“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是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原则性要求。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决策的腐败是最严重的腐败。因此,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决策的信息收集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听证公示制度以及集体决策制度,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执行顺畅,是降低监督成本的基础,是保证决策落实的重要条件。顺畅的执行建基于公正执行,为此,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公正地选择适用的法律依据,公正地对待每个行政相对人,并保证行政相对人申述渠道的畅通。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的必要措施,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应通过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建立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等确保有力的内外监督。

制度的不道德才是个人不道德的根源。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保证法律制度的合伦理性就是要对其进行伦理化,制度的伦理化就是要突出制度的伦理内涵,即制度的设计、评价以及制度的目标都应符合公平、公正、诚信等伦理价值目标。也就是说,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伦理价值和伦理规范,或者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伦理评判。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既要保证立法的实体正义,也要确保立法的程序正义。立法正义的核心是分配正义,就是公平地分配权利和义务。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他的“用于制度的两个正义原则”。两个正义原则可概括为更为一般的正义观的一个专门方面,其表述是: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对法律制度所提出的这种符合伦理的正义要求既考虑了公共利益的需求,也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照顾,毕竟公共利益是建立在真实的个人利益之上的。罔顾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就似海市蜃楼。因此,制度的合伦理性就是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所执行的制度是以公共利益为中心、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同时,在程序上,公共行政人员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障公众申述渠道的畅通。尤其是在行政管制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要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的人道的生存条件。

(二)个体德性的彰显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凭借其权威性和控制的多层面性在社会治理中居主导地位,以其独特的规范形式、严密的体系和合理的程序使公共行政人员令行禁止。然而任何法律制度都不是完善的,因为“规章只会引起更多的规章”,“语言的歧义性使其无法作为一个充足工具,来完全控制官僚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规章越多,对官僚行为的控制力就越小”;由于激励缺乏或者不相容,对规章的执行总是伴随着偷换目标、敷衍了事等弊病。于是,个体德性就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这里的德性是指个体保持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所必备的道德品质。现代公共行政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其所隐藏着的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以及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所带来的价值冲突。在人类理性达到至高点之前,自由裁量行为都会存在。自由裁量权并不必然带来权力滥用和腐败,关键在于公共行政人员道德的自觉。在前述伦理困境中,单独考察每一种价值取向,它都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如何超越这些价值冲突,也取决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个体德性的培养以完善的行政人格为前提,行政人格是公共行政人员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品质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也是公共行政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行政人格对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定位。行政人格具有指导行政主体区分“可为”和“不可为”并指引其做“可为”之事的功能。在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人员(行政主体)是公权的行使者。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行政主体在处理行政事务时才能坚持连贾胜和一致性,体现出对公共利益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第二,利益整合。行政主体所扮演的角色集带来了多元的利益需求,具有利己和利他双重取向。由于公共行政追求公共利益,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坚持利他的动机和行为。然而,利己是人之本性,利己行为必然会在公共行政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对于有着完善行政人格的公共行政人员来讲,由于他们坚持高尚的道德行为动机和自觉的道德规范,就会从理想的价值观出发,妥善处理利己和利他的矛盾,通过整合两种行为动机,突破利己的价值观束缚,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价值。

篇5:行政执法人员着装规范

第一条 支队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着装,树立良好队伍形象,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完善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执法支队在职办公的执法工作人员。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执法制式服装包括执法常服和执勤服。第四条 执法人员在以下场合应当穿着执法常服:

(一)公务办公;

(二)在市场、门市、企业等便于办公的环境下开展行政执法;

(三)参加市级以上统一部署的会议、培训或宣传活动;

(四)重大接待活动或接受媒体采访;

(五)参与联合执法检查;

(六)参加其他场合严肃或公众关注度高的应当着装的集体活动。

第五条 执法人员在以下场合可以穿着执法执勤制服:

(一)在操作间、生产流水线、屠宰厂、养殖场、种植园区、田间地头等不便办公的复杂环境下开展行政执法;

(二)参加执法演练、安全生产演练、消防演练、军事化训练、义务劳动、公益执勤等集体活动;

(三)参加党团、工、青、妇联组织开展的集体体育活动;

(四)参加以劳动为主要目的的集体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五)到艰苦环境下开展集体调研。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着带执法标志的制式服装:

(一)非公务时;

(二)外出处理与公务无关事情时;

(三)因身体变化等原因,确不适合或无法穿着制式服装的;

(四)其他不需要统一、规范着装的情形时。

第七条 执法人员应按季节变化,适时规范地穿着对应季节的制式服装。

第八条 执法人员应保持着装整齐,佩戴配件完整、齐全,并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着夏装常服时,除夹克式衬衣外,制式衬衣下摆应扎于裤内,不得外露;

(二)着春秋、冬装常服时,外套制服与制式衬衣之间不得着高领和半高领内衣,以着V式领为宜,且下摆不得外露,制式衬衣应系制式领带;

(三)不得佩戴、系挂与执法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饰物;执法过程中,不得戴墨镜面对当事人。

(四)不得歪戴制式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管等;

(五)除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黒色平跟皮鞋,非工作需要,不得穿拖鞋或者赤脚。

(六)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除应规范着装外,还应随身携带本人执法证件,并及时向执法对象出示执法证件。

(七)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如无特殊需要,应将执法记录仪佩戴于执法服装制定的佩戴位置或左肩上。

第九条 执法人员着执法服装时,应当注重形象,举止文明,不得勾肩搭背,插兜叉腰;不得嬉笑打闹、高声喧哗,出言不逊。

第十条 执法人员着装必须做到干净整洁、仪表端庄,不同制式服装不得混穿。制式服装与便服不得混穿。制式服装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着执法服装时,不得在公共场所、执法场所以及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得饮酒;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第十二条 执法人员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执法服装以及配套标志,不得变卖、拆改,不得赠送、转借;执法人员不得将自己的胸牌号与他人调换使用。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调离或退休时,由支队办公室收回帽徽、肩章、臂章、胸牌等农业综合执法标志及配件。

篇6:江苏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一、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从事行政执法必需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有确定的行政执法职责和权限,持有与行政执法资格相符的行政执法证件,定期参加行政执法岗位培训,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行政执法知识。

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准确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准确理解和执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维护法令和政令的畅通和行政执法的公信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三、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忠于法律,忠于职守,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实事求是,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四、行政执法人员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执法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五、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积极履行执法义务,严格遵守执法程序,进行调查和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共同进行,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行政执法身份,说明调查和检查的事项,依法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真相,依法告知作出行政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尊重和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陈述申辩权和救济权,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

六、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模范遵守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自觉遵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执行公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严格约束各种职务外活动,杜绝与社会公德相违背的、可能影响公正履行执法职责的不良嗜好。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七、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不徇私情,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敢于抵制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说情,本人与行政执法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八、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拒绝、推诿和拖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要求,不得越权干预他人行政执法活动,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九、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得索取或变相索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物,不得收受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馈赠,不得接受与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的吃请。

上一篇:国庆节人气祝福语下一篇:笔算除法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