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慎独

2024-05-05

大学生慎独(共8篇)

篇1:大学生慎独

慎独在大学生

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慎独在大学生道德修养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慎独对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有很大意义;关键词:慎独;大学生;修养;道德;

一、慎独的内涵;“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慎独道德是指个人生活特殊情景中的道德,指人们在不;

二、当代大学生慎独道德缺失现状;道德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他律和自律是;(一)自省缺失,是非模糊;自省 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慎独在大学生道德修养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慎独对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有很大意义。当代大学生慎独时自省缺失,是非模糊,慎独时人格错位、表里不一,慎独时自控削弱,信念动摇。强化慎独道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就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尊重人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慎独道德能力;注重慎独方法引导,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等。

关键词:慎独;大学生;修养;道德

一、慎独的内涵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其要义是不管你处在显与幽、明与暗,都要谨慎慎独,不做坏事。这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或方法,称之为“慎独为入德之方”或“慎独”之道。一个人慎独时,道德、人性和良知成了人的欲望的最后一道堤坝。所以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共产党人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对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慎独道德是指个人生活特殊情景中的道德,指人们在不直接与他人发生交往、个人慎独时刻和场合所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慎独道德是社会整体道德评价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社会道德是人们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道德思考。慎独道德是社会道德和群体道德的完成与实现,是发展和完善人之所有为人,建立真正的人格、尊严与良知的重要力量。透过慎独道德,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道德认识的深与浅、道德追求的高与低、道德品质的纯与劣,而且还可以判断出道德决心的真与假、道德人格的崇高与卑微。人们最难堪的莫过于面对自己和正视自己,而慎独道德恰恰是面对自己和正视自己的勇士。

二、当代大学生慎独道德缺失现状

道德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他律和自律是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在道德他律阶段,道德主体主要是根据客观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个阶段的道德主体只是在外界的道德规范支配下履行自身的道德义务,这种消极、被动的道德行为只是道德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并没有触及到道德规范的实质。今天,人们在享受市场经济变革带来的思想自由和经济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物质与精神、社会与人生关系上的失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强烈的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导致了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和无序,增加了当代青年道德选择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和精神失落,尤其是大学生慎独时,就会出现道德与行为不相一致的现象。

(一)自省缺失,是非模糊

自省包含内省与自讼。内省,就是从别人那里有的对与错来审视自己有无类似的情况,即以人为鉴而反省自己;自讼,就是通过自我认知来自我主动批评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而当代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都是缺失的。当代大学生许多都是中国90后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许多家庭的孩子常常变成了“小皇帝”,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任他们随心所欲。生活中自我意识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无法做到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不能积极的开展思想斗争,自觉纠正言行偏差,特别是在慎独的时候,或者没有外界监督的

场合,更是难以做到自省。表现为自私自利,任性偏执,得失不分,善恶难辨,是非模糊,缺乏更高

层次的道德要求。(二)人格错位,表里不一

环境对人格与信仰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社会上满口仁义道德,而言行举止粗俗不堪,一手高举“慈善旗帜”而另一手攫取私利;对人不对己、律人不律己,“人前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等人格错位现象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扰乱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塑造的批判体系,破坏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如,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表现出耍“滑头”、表里不一。在学习上,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作弊、蒙混过关;在生活中,有的借东西不还、赖账,有的隐瞒老师、恶意欠学费,有的装穷叫苦、花钱请人冒充家长骗取救济或补助。凡此种种,在公众场所,在被人认识、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一般都表现出谦谦君子、斯文得体的形象;一旦只有他一个人在的场合,或者没有被监督的情况下,简直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像这样的言行举止,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妨碍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出现严重缺陷,人格心灵受到沉重打击和扭曲。

(三)自控削弱,信念动摇

在当今网络时代,人们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这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庞大的资料、信息服务,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大学生互动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而,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从而带来了道德表现的多样性,慎独时的网络道德对当代大学生的约束随着空间拓展而削弱,道德责任感、道德约束力在电子空间的延伸,反倒因为受用者的不明确和传播信息方式的隐蔽性,淡化了主体的道德感。如诚信,多数大学生认为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里没有必要讲诚信;网络充斥着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反动等言论、图像,导致青年大学生思想混乱;一些大学生把虚拟世界的玩世不恭、尔虞我诈、金钱至上与现实社会的理想、信念、忠诚、奉献对立起来,看重眼前利益和虚无缥缈的东西,缺乏对社会主流思想和人生目标的思考,缺乏进取向上的内驱动力,胸无大志,动摇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更不要说事业心、责任感。可见,“网瘾症”、“网络孤独症”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的危害与威胁。

三、强化慎独道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一)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是指社会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系统化、理性化的道德说教和引导,通常是指社会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有组织的、系统化的道德教育,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标准的社会化机构对学生所进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道德认知也称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一定的道德规范及其所蕴涵的道德必然性和道德规律的认识,是对人类生活中的道德事实和道德现象的个体性把握,也包含有个体对自己人生目的、人生道路及其人生价值的认识与确定。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促使道德信念形成的认知基础,起着理性指导作用,是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一个缺乏正确道德认知或道德认知水平低下的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自律意识和行为。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关键是要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坚定的内心信念,成为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行动指南。

一种道德规范在现实社会中有多大的影响力,关键取决于该规范是否已经被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和接受,最终取决于当今社会对该道德实施教育影响的程度。只有加强对大学生个体的道德教育,才能使他们认清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将理性的道德规范和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心中的道德法则,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性机制;只有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科学决策,正

确选择,这是解决道德选择冲突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在强化大学生的慎独道德,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向更高层次道德境界迈进。(二)尊重人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慎独道德能力

慎独道德是人们对个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它体现的是个人道德意识,反映着的是自我道德观和自我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复杂的,道德品质的提高和完善不仅需要大学生不断主动地接受道德教育,形成稳定的道德价值观,实现道德行为,而且需要他们能够从复杂环境中对自己的反馈信息判断、主动选择,提高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并决定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最终成为一个道德自律的人。所以,要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就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越明显。单靠外在的“他律”去塑造他们的道德人格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道德观念只有为大学生们这个道德主体所领悟并被其吸收,触动到他们的灵魂,进而成为他们的自育自律,这样才会发挥慎独道德应有的作用。因此,除了要发挥高校教育者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慎独道德能力。

(三)注重慎独方法引导,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个人要求取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工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自省是儒家提出的重要自我修身方法。在《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意思是每天都要反复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发现有违背常礼和伦理道德要求之处及时纠正。儒家进一步从“为己之学”的观点出发,规定了道德人格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慎独。慎独是指在慎独时、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这是对人的道德修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在纪律约束下和有人监督时能按照要求、规范去做,一旦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就会放松,行为也可能出现偏差。只有通过慎独和自省的方式来修养身心,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才能真正根植于人们心田,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有序、理性和道德。

“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把慎独作为一种修养方法,在保持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素质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大学生中提倡慎独,因为它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教会大学生道德选择,承担道德责任,在多元价值冲突的时代,做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大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2:大学生慎独

关于“慎独”的一点浅见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大学》。《大学》中第一次出现“慎独”二字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学》中第二次出现“慎独”二字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那么“慎独”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活学活用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这么一个事例:后汉时,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就此我们看到,如果要做到慎独,就要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同志也曾经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篇3:大学生慎独

一、“慎独”思想的内涵

“慎独”一词, 在我国的经典著作《礼记.中庸》中有记载:“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在古代人们是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论身处何处都要高标准要求自己, 以君子为榜样, 向君子学习。现在社会把“慎独”理解为当人们在独处的时候应该谨言慎行, 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侥幸的心理, 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要始终如一的高标准的要求自己。

二、“慎独”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一) “慎独”思想中的理性自觉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的意识培育的内涵相符合。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我们只有具有了高度的网络主体意识, 才能更加自由的, 自觉地和具有创造性的在社会中生存。“慎独”思想和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是相互融通的。由于人们处在“熟人的社会”, 我国传统的社会道德以“他律”为主, 人们的言行举止处于周围人的监督之中。但是在网络构成的社会中, 人们脱离了现实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交流就是用一些符号或者网络语言。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理解。尤其是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互不认识, 没有人监督, 这就给了一些人一个发泄的平台和机会。在这样的心理的支配下, 助长某些人逃避道德的责任, 做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 传统道德他律性的机制很难运行。所以, 必须增强道德主体的自律意识, 这正与“慎独”精神所要求的“自律内省”相符合。

(二) “慎独”思想的自控精神和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行为的目标相一致。

儒家的“慎独”思想是我国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它所揭示的恰是人们在独处时的自律的能力, 传统的“慎独”思想主要强调的是自省, 揭示了传统道德素养自律、自觉。现实中的网络道德要求也主要是人们自律和自控, 谨言慎行。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目标需要自律和自控。可见, 现实中的道德和互联网中的道德的核心主要都是自律。这正是儒家的“慎独”思想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目标的统一性和相似性。因此, 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就变得极其重要。很显然, “慎独”思想凸现的这种对自身行为自觉控制的自律精神, 与网络道德建设确立的道德自律性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 “慎独”思想的修养与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相一致

传统“慎独”思想的培育和养成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形成人们的道德人格, “慎独”思想从自己出发来要求道德言行的意义, 它要求人们在剖析自己、自律克己的修身过程中, 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 是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有极高的道德人格和品质, 这也是我们培养他们的目的之一。当前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道德滑坡, 人性异化。形势的急迫性和严峻性迫切要求加强学生的网络的道德人格的教育, 以培养起大学生们的自制、自觉和包容等良好道德人格。所以, “慎独”思想要求达到理想的人格的修养境界和网络的道德培育的道德自律的人格是统一的。

三、运用“慎独”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

网络道德是一种基本的行为规则, 它维护的是人们的共同利益, 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网络道德需要我们个体去遵守, 网络道德反映在每个人身上并在言行中展现出来就形成了品德, 因此要十分重视每个人的心理结构的建设, 进而促进网络道德的形成。我们个体道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项。儒家的“慎独”思想强调道德的自觉性、理性和主动性, 并且高度重视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可见, 慎独对于每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 以及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把“慎独”思想应用于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

“慎独”思想主要强调自律, 不管处于何处都能严格按照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这便是“慎独”思想最重要的体现。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融入“慎独”思想, 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对待及判断事物,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能力。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普遍较高, 但是心智上还不成熟, 正处于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关键阶段。在“慎独”思想的指引下, 大学生可以正确的辨别是非曲直, 形成自己对各种思想观念的认知, 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缺少的不是认知对象, 而是恰当的认知的方法, 因此增强“慎独”思想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 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们的网络道德的素养, 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关键。

(二) 将“慎独”思想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多介绍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对新兴的网络道德规范缺乏研究。“慎独”思想要得到大学生的重视和运用, 必须将“慎独”思想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 让“慎独”思想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实现由接受“慎独”思想到践行“慎独”思想的转化, 这样网络道德的他律性和规定性就会被逐渐的淡化, 网络的道德就会慢慢的走向自律的轨道。

当网络中的道德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意识时, 网络道德所具有的外在和他律性就会被摒弃, 网络道德的发展就会从他律的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依靠外在力量和人们对惩罚的恐惧来实现监督和制约的依赖型道德就会与依靠“慎独”思想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主型的道德实现有效对接。

(三) 健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监督体系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内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既需要自觉的掌控规范, 启发理性, 增强网络道德认知的水平, 也需要监督机制进行约束, 通过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 最终才能够使道德的认识升华为道德意识和信念。通过“慎独”不断反思自己, 修正自己的言行, 达到调控自己行为的目的, 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网络道德自律目标。现存的网络法律法规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抑制了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尤其是互联网的立法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中“慎独”思想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也十分有必要开设法律课程, 教导大学生科学文明守法的使用网络。个人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遵纪守法, 文明上网。

四、结语

网络开辟了大学生们新的生活空间, 在给大学生带来传递信息与知识便利的同时, 一些垃圾文化也倾入他们的视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互联网的虚拟性, 非常容易诱导他们甚至扭曲他们的道德的观念, 进而导致道德失范。儒家思想中的“慎独”思想作为一种自律修养, 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正与当前网络道德教育相契合, 秉承和利用“慎独”思想所焕发出来的当代价值。将“慎独”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融合起来, 以此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水平, 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很好地认识网络世界, 抵制网络世界的诱惑, 而且还能够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养成良好的品行, 对探寻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中的道德问题和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近些年,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根源在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慎独”思想的缺失。儒家倡导的“慎独”思想是我们进行道德的修养, 完善高尚道德人格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其所提倡的理性的自觉、自控、理想的人格道德的修养目标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思想相符合。大学生的“慎独”思想的培养教育对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慎独”思想,大学生,网络道德

参考文献

[1]杨晓明.四书五经现代版:中论.法象[M].成都:巴蜀出版社, 1996.

[2]易连云, 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张芬昀.“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精神培养[J].河西学院学报, 2012.

[4]齐爱花.“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5]唐晓燕.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J].广西社会科学, 2007.

篇4:培养学生的“慎独”品行

[关键词]慎独道德规范道德情感品行

所谓“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是指导人们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条件下,仍然自觉地按道德要求行动,自觉恪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在学校教育中,要想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学校教育只有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为自我教育时,才能取得真正的、积极的效果,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慎独的境界并不是自身随意达到的,这要经过深刻的道德观念的铸造,使学生形成并树立牢固的道德观念。“慎独”的境界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要给学生创造长时间的磨练的机会,“慎独”的行为,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养成。列宁曾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工作中应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和措施:

一、明确道德规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慎独”能力应先从明确道德规范、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人手,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符合道德规范,哪些不合乎道德规范,通过学习,才能懂得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讲道德,自己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规范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能比较好的分析现实活动中的是与非,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界线,从而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确立道德修养目标,使学生能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为“慎独”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明确道德规范,不能靠说教式,要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按道德规范行事,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能力。

二、激发道德情感是引导学生

进行自我教育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外在的道德规范如果不转化为个人情感需要,个人即使遵从道德规范也是处于“他律”的道德水平,只有情感才能把人引向道德上的“自律”,进而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榜样激励

爱因斯坦说:“伟大神圣的人物作为榜样是引导我们得到崇高思想并做出崇高行为的唯一途径”。向学生提供仿效的榜样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当然,选择榜样不一定都是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身边的人,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作为榜样。对这些身边的榜样,学生了解得实在、具体,有真情实感,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更容易使人比照榜样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从学习模仿过度到自觉需要的心理状态。生活中不都是正面人物,除从榜样身上汲取营养外,还要从反面人物的堕落中引以为戒,从反面人物身上看到违反法律、违反公德,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必然自食其果,不会有好下场,使学生产生警惕,从而检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劳教所也可以为我们提供鉴戒的素材,适时地组织学生去劳教所,让犯人现身说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感受,发表看法,进行自我警醒,这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格言激励

针对性地选择人们喜欢的格言警句来鞭策和教育自己,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措施。不少老师很重视通过格言警句感染学生,让学生每天抄一首古诗或一则格言警句,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三)表扬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时地给学生表扬和激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荣誉心和进取心,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不要忽略,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良言一句三冬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守规行为的赞许之情真诚地表露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自我教育的动机。

三、发挥监督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利用舆论导向,使学生进行自我控制。

舆论是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正确的舆论来自明确的是非观念,班主任不要总是自己出来以班主任“身份”批驳错误,那样虽然也可以说明是非曲直,但更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形成舆论力量,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时可采用专题讨论、辩论会、黑板报等各种形式进行。

(二)利用跟踪督促方法,使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实现的,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我教育表格,包括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几个部分,要求学生每周填写一次,时刻提醒学生对自己这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后每两周、三周填表一次,间隔的时间逐渐延长,以至于一学期一次,对于这些“自我教育’’表格,每张教师都应细心审阅,帮助学生准确地评价自己。对于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为了使其增强自信心,就应更多地鼓励他们,随时指出他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能力,而对那些经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学生,就要适当地多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他们多做自我批评。学生在教师的督促引导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四、激发学生自尊自信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学生有了自尊心,才会追求上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尊,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在工作中应主要采取对学生多信任,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尤其是对成绩较差,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委以重任,使其充分表现长处,确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自尊、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一些优等生,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突出,常产生一种优越感,这也会减弱上进的动力,在工作中要掌握时机,指出其缺点,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其自尊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尊心,既能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又能调动其内在因素,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明确道德规范,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通过道德情感,使学生知道主动去做;发挥监督作用,使学生知道坚持去做。教师应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由自我内省到自尊自重,达到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自觉恪守道德规范,达到“慎独”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5).

[2]于洋.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4).

篇5:慎独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摘要:“慎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而流长,古老而风韵犹存。本文以“慎独”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了解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发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说明慎独的含义及其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呼吁道德主体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分别就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两方面提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融入慎独思想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慎独;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55-02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及教育的现状

约翰?诺顿所言:“互联网就像迎面而来的卡亚克斯咫风,以20英尺高的浪潮袭击我们,这场暴风雨经过太平洋数千英里的能量积蓄,足以使你腾空而起,再将你重重摔下,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时代近在咫尺……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截止到2013年12月,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2]。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饱和状态。

网络道德就是在网络社会中调节网民与网民、网民与网络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起到的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14年5月),截止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水平(45.8%)26%。大学生网民依然呈上升的态势[4]。一方面,学生群体不可置疑的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渗入,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隐匿、虚拟和自由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宣泄自我,而不必担心在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网络可以自由选择浏览内容,能够接触到现实社会中接触不到的大量信息,包括部分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另外,网络的开放、流动、变化、多元等特点,又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世界里充分地张扬自我,甚至可以肆无忌惮的开展攻击行为。道德失范行为大量的存在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其中常见的不良道德现象包括:沉溺网络、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以及传播网络病毒、干扰和破坏网络程序等。著名的CIH病毒,就是大学生陈盈豪自制的病毒,这一病毒在当时造成全球几十万台电脑受损,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另外还存在着许多网络诈骗和偷窃事件,利用网络攻击他人事件等都严重影响着网络秩序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年龄阶段,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处于孩童和成年的交界处,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同,对任何未知和新鲜的事物都会无比好奇,但又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新奇而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这一需求,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自由畅快地寻求刺激和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这些都如同毒药一般正一点点地侵蚀当代的大学生。

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不够全面和完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是教育部颁布的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准则,其中在提到网络时指出大学生要文明使用互联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遵守网络道德,那么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慎独的含义及其在网络社会的道德价值

“慎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慎独”既可以作为一种修身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人们要达到的精神境界。总结整理研究者对“慎独”思想的注解,可以将“慎独”的含义分为两类:一是独处时谨慎不苟;二是内心意志专一。这就是要告诫我们无论是在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服从内心高尚如一的意志,始终如一的约束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任何的道德教育都是实现自身道德发展的自我构建活动,因此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成长的一种自我构建活动,其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网络自觉性,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与慎独精神所蕴含的独处时谨慎不苟和内心意志专一的思想,强调依靠理性自觉,形成自身道德自律的人格修养方法有着内在的相似性。由此,在高校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时就可以把“慎独”思想作为新的支撑点,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自律性,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结构和体系。

慎独思想对于当代的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理性的网络认知水平。网络道德认知是网络道德情感、信念和行为的基础,“慎独”思想中提到的独处时谨慎不苟的自觉遵守道德准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意识的基础和网络道德自律的导向性机制的形成。其次,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动力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也需要加入情感因素进行催化,形成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传统的“慎独”思想所强调的自我道德监督,意志合一的理念能够指导大学生自觉增强对网络道德的认同感,将道德情感同道德意识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坚定地网络道德意识,始终坚持网络道德规范和原则。再次,有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人们对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的最高追求,更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不仅对于网络道德的养成有着重大意义,也对大学生自身的人格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慎独”精神提倡内心意志专一,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中融入慎独的思想,能够强化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修养的愿望,从而不断地激励自己在网络生活中始终向善,追求高尚的网络道德。最后,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行为。“慎独”的思想倡导大学生在进行网络生活时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道德自律,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意识,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提高网络道德的自觉性。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推行“慎独”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条途径来进行,在理论教育方面主要是采用理论知识讲授的方法,把慎独精神的内在要义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克服不良现象的影响,远离不健康的内容。另外,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实践教育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大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体会到正确积极的网络道德观念的莫大益处。

第一,要做好“慎始”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接触网络之初,就该让大学生明了网络世界是同现实世界一样的客观存在,都有着自身不可违背的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原则,必须做到洁身自好,谨言慎行,以确保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朝着正确恰当的方向发展。

第二,要做好“慎微”教育,告诫全体高校学生切勿在细枝末节处犯错误,特别是进行网络浏览时防止出于好奇、无聊等原因而导致的行为失范,微处更应自律,自觉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要做好“慎隐”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性,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自律,自己独处时也要做到内心的意志合一,特别是在网络生活中,很难为大学生构建他律的环境,此时,“慎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四,要做好“慎言”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和语言的诚信度,在网络虚拟且自由的特征下,也要恪守道德规范,拒绝信口开河及各种不恰当、不健康的言语,教导大学生认识到网络中语言的重要作用,自觉做到文明用语、诚信上网。

第五,要做好“慎行”教育,行动是展示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好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得到改善。在大学生中推行慎行教育,构建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时刻提醒高校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恰当选择浏览的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理性意识。

研究者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提倡,在高校道德教育课程中渗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开展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慎独”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历久弥新,所提倡的独处时谨慎不苟和内心意志合一的理念对于今天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非常大的价值,特别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更需要以慎独的精神作为支撑和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未来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精华和维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青年人慎独

总书记在2013年6月20日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讲到“党团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过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此项讲话主要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身,不要被外界所诱惑。

何为慎独呢?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任何有违法律或有悖道德的行为。只有做到慎独,严以律己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一般说来,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在组织和领导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在无人监督之处,却容易放松自己,甚至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

为什么要做到慎独呢?慎独是让人保持清醒上升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的发展建设的离不开党团干部,他们是国家建设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党团时刻保持慎独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国家才能发展建设得更好。除此之位,我们青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慎独对我们来说也至关重要。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内在追求尚未完全确定,而外在得诱惑却比比皆是,如无法做到严以律己,则很容易在追梦得过程中迷失方向,忘记初衷,而一步步误入歧途,这如同政治上的贪腐,一时贪欲导致梦想的破碎。

对于青年人来说,小的一方面是如何充分利用工作间隙、休闲之余,不至于因沉迷于游戏、视频、小说等而忘却自己的目标,忘记生活的重点,最终碌碌无为度过一生,追悔莫及。大的方面是在追梦的路上,因无法做到慎独而被外界快速致富、美人享乐、致富捷径、歪门邪道吸引,分不清生活的真谛,为一时的享乐,放弃自己原本的理想,偏离目标的航向,纵然得到一时的幸运,却在更长的生命中饱受迷失空虚的痛苦,甚至因违法而毁去生命重要的时光。

慎独谈起来容易,但执行时却千难万难,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同样是党员其思想境界只保留在一般群众的水平,有人在其仕途的高峰落马,而有人却逐步向更高山顶攀爬,最终引领所有党员建设党。

那么,如何做到慎独呢? 个人认为,做到慎独首先要有个人信仰。这里得信仰不仅指得宗教信仰,而是指得一种精神寄托,能时刻给人无尽得动力。信仰就像人生得灯塔,照亮前进得方向。当具有个人信仰时,做任何事情能让人充满激情与动力,即使独自一人也不会觉得孤单。其次需要明确个人目标,.合理规划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生活目标就是指引个人前行的明灯,让人在黑夜里始终知晓前进的方向;达到目标的规划合理性则是鼓舞人不放弃,不迷失的重要手段,只有清晰合理的规划,才能让青年人既知道自己离目标的距离及现阶段达到的成就,同时也不会因离目标太远、太长时间未达到目标而丧失信心,转而偏离通往目标明灯的路。只有清晰明白自己的目标及规划到达目标方法的人,拥有智慧的人,才不至于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在青年时期保持慎独,能够达到目标,承担重任;成为干部后继续保持慎独,则能紧跟共产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篇7:君子慎独

——题记

人生而有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面临着各种欲望的诱惑,有的人因之驱使,丧尽天良,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一次又一次;但是,有的人却能等闲漠视,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将慎独诠释得尽善尽美,一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叶存仁,为官一方,深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之际,其他官员筹集了一船礼品,他却万般推辞。为首的官员说:“天知,地知;你知,我们知,其他人绝不会知。”叶存仁听后,会心一笑,并随口吟出一首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所谓慎独,即此之谓。捅破“无人知”的无形壁纸,不自欺欺人,却能无愧于心。

但凡真正代表人类完美的东西,总能跨越时刻和空间的障碍。冰心在她的文章中提到,在泰国旅游时,想着多带回一些礼品,在与货摊女老板讨价还价时期望便宜些卖给她,然后多给一些小费,并说这样女老板的公司不但不知道,而且还能够让自己获利;可谁知,女主人的回答让她无地自容——“佛会知道”。时刻到了这天,在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地方,依然有着如此潜心向善的人,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市场大潮中,用他们的朴真而又善美的行为向世人宣告“表里如一”才是做人的唯一正道。

语言上的巨人,略显容易;行动上的巨人,也非难事。

柳下惠,节操高尚,而能“坐怀不乱”。

许衡,铮铮傲骨,信奉“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哈佛大学里的图书窃取者,却更能担当且勇毅无比,真诚地喊出“图书诚可贵,慎独价更高!”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之而止休”将欲望的触觉自觉地控制在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审察于莫见莫显之间,不因外物的回应而或喜或悲,这便是慎独的最高境界。

君子,慎其独也,知行合一,智力一体,表里如一,此之至也。

篇8:小议“慎独”

在中国,“慎独”作为儒家的重要道德修养方法,最早出自《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先乎微,故君子慎乎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的行为,尤其要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更要十分警醒自己。一切人们认为隐蔽的东西,总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一切最微小的事情,也总是很容易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特别戒慎和警惕独处的时候。

在古希腊,个人独处时候的道德也很早就被哲学家们强调。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个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希腊的德尔菲神庙上就已经刻有这样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吧!”注明哲学家苏格拉底根据这古老的神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伦理要求,并以此为至善的原则。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摆脱私欲的纠缠,而获得道德上的完美人生。

号称希腊七贤的泰勒斯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戒人易”、“知己难”,人们常常容易督察他人的行为,却忘记省察自我行为的细处是否经得起道德原则的推敲,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应当意识到对于自己来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说:人应该自重。认识我们自身,慎独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与他人相处。还是我们自己独处。

在他人面前,一个人要不做违背道德原则的事,在人后能不能也不做对不起自己品德、人格要求的事,要考“慎独”,要考与自我的灵魂做斗争,以维护自我品格的魅力。古希腊人认为,无论是在别人面前还是自己独处的时候,都不应该做一点卑劣的事情。但这是很难的。对此赫拉克利特说:“与心做斗争是很难的,因为每一个愿望都是以灵魂为代价换来的。”要使自己免于在人后做卑劣的事情,成为欲望的俘虏,而失去自重的品格,就要做到“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比在自己面前更知羞耻,而应该在一个人也看不见的时候和在大家都看得见的时候一样不做坏事。毋宁在你面前自己更知羞耻,并且把下列的箴言铭刻于心:”丝毫不做不应该的事“。哲学家的,德谟克利特特别强调独处道德是完善人之人格和灵魂的重要方式,同时认为,人们币留意身体更多地留意他们的灵魂是适宜的。

“慎独”作为中外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就是要反省内求。按照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道德信念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在无人监督,甚至不会为人所发觉的情况下,仍然按照道德原则行事,不做任何坏事。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在公开的场合下不做有违道德、败坏人格的事情很容易,独处而不违背道德则需要高度的自律。

东汉年间有个忠臣也是有名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变相朝廷举荐。不久王密被委任为昌邑令。过了几年,杨震调任他职,路过昌邑。晚上,王密前往杨震一个人下榻之处拜望,王密恭恭敬敬地掏出十斤黄金放在桌案上,对杨震说:“学生有今天全靠恩师栽培,一点心意,敬祈笑纳。”王密还特意说明,此事只有你知我知,并无他人知晓。”杨震正色道:“你送黄金与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晓。自古以来,君子慎独。以为无人知晓就宽容自己,怎么使得?”王密见此很是惭愧,讪讪地告辞。正是因为王振严格道德修养,才能有以后刚正不阿,弹劾贪婪骄横的宦官专权,虽遭诬陷身死,英名却流芳百世。

二、“慎独”的重要意义

“慎独”要求我们做的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这就必须强化道德准则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古人云:“慎独,即不自欺”,自欺欺人是伪善的人格,即所谓“独处不能谨,而徒饰乎外,伪也。”伪君子们逢到独处时便肆无忌惮地放纵本性与私欲。故君子应该谨慎不苟,即使无人注意,也要检点自己的言行,正心诚意,而不自欺欺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一旦外部的约束力松了,就以“反正别人不知道”为自我安慰,去尽情放纵心中的“魔鬼”出来横行。这就是不能“慎独”,结果是会形成“双重人格”。那就是在人前,出于外在道德的束缚装出君子的面孔,一个人独处时就开始放纵自己的行为,见他人间善德的原则。最终,会在分裂人格的无休止的矛盾之中,丧失意志,丧失自我。

三、如何做到“慎独”

要做到“慎独”,要求人们,在无人监督或可以不受舆论谴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深刻体现了道德这种社会意识的特点,即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去贯彻,这就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增强自己的强制力。每个人都有弱点,心中的“魔鬼’可能会时常探头,不合理的欲念贱货萌发,此时就要以意志约束控制自己。

能够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又需要自己不断反省自己。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曾子也说“五日三省吾身”。中外思想家都认为有道德必先内胜,于是提出律己修身反省。在不断的反省中加强道德信念,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孟子把无愧于自己看做人生三大快乐的源泉,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要无愧于自己,更能慎独。

摘要: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依靠于每个公民个体道德水准的提升。而一个人道德水准以及人格的高低尤为显著地表现为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所以人们强调“慎独”。

上一篇:爱,在人间流淌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信息科学系学习部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