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2024-04-22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精选17篇)

篇1: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提出适合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高负荷活性污泥法(HAS).该工艺不设初次沉淀池,负荷高,泥龄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不存在污泥膨胀,对有机物的去除以絮凝、吸附、沉淀作用为主,对COD、BOD<,5>、SS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对氮、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作 者:胡春玲    付强    魏东洋    邱熔处    HU Chun-ling    FU Qiang    WEI Dong-yang    QIU Rong-chu  作者单位:胡春玲,HU Chun-ling(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付强,FU Qiang(抚顺市给水工程设计科研院,辽宁,抚顺,113008)

魏东洋,WEI Dong-yang(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邱熔处,QIU Rong-chu(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期 刊:四川环境  ISTIC  Journal: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 27(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城市污水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中小城市    污水处理技术   

 

篇2: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摘要: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主要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作用,通过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了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系统的.动力学参教数Ks,Vmax,Y,Kd的值,为今后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的工程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作 者:胡春玲    付强    林峰    HU Chunling    FU Qiang    LIN Feng  作者单位:胡春玲,HU Chunling(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抚顺,113001)

付强,FU Qiang(抚顺市给水工程设计科研院,抚顺,113008)

林峰,LIN Feng(清原满族自治县自来水公司,抚顺,113300)

期 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1(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动力学参教    城市污水   

篇3: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简称为CAST工艺) 是在传统SBR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增加了生物选择区和污泥回流工序,使CAST工艺具有厌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结合了传统A2/O工艺与SBR工艺的优点,显著增强了生物脱氮除磷效果。CAST工艺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增殖速度差异和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具有底物浓度梯度和较高的污泥负荷,具有极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及优秀的脱氮除磷效果。CAST工艺周期运行时间可根据各厂实际情况设定,一般为4 h:进水-曝气阶段2 h;完成生物降解过程(包括降解有机物、硝化/反硝化、生物除磷等过程);沉淀1 h,在静态状况下完成泥与水分离;滗水1 h。四个池为一个系列,实现生产连贯循环[1]。

二、CAST工艺机理

CAST工艺特点:整个工艺处理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泥水分离过程;反应器分为三个区,即生物选择区、兼氧区和主反应区,各区容积比为1∶5∶30;通过工艺控制,实现生物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厌氧的处理过程。

1. 生物选择区

又称为厌氧区,DO浓度控制在0.3 mg/L以下,目的就是形成厌氧环境。在生物选择区内,大量回流污泥与进入的污水充分混合,可降低污泥负荷,防止污泥膨胀,并对难降解有机物起到酸化水解作用,同时在厌氧条件下,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得到有效释放。

2. 兼氧区

DO浓度应控制在0.3~0.5 mg/L,主要使回流污泥中携带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样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就可以实现生物脱氮。与此同时,聚磷菌继续释放磷,硝化菌也开始硝化作用。

3. 主反应区

主反应区主要包括三个工艺工序:进水-曝气阶段、沉淀阶段和滗水阶段。

(1) 进水-曝气阶段。该阶段为2 h,是反应器接纳污水的阶段,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具有高浓度、高活性的特点,完成硝化、反硝化及除磷反应。从进水-曝气开始,DO浓度从0 mg/L逐渐增加到2.5 mg/L。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微生物供氧,促使其对水中腐败物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2) 沉淀阶段。本工序相当于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此时应关闭所有的曝气装置,使装置处于静沉状态,利用活性污泥绒粒子的重力沉淀作用,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同时排出剩余活性污泥,以保证生物处于最佳状态。沉淀后的污泥浓度可达7 000~14 000 mg/L。

(3) 滗水阶段。在池子的末端设有由电机驱动的可升降的滗水器,以排出处理后的污水。滗水装置及其他操作过程,如溶解氧和排泥等均实行中央自动控制[2]。

三、CAST工艺在霞山厂运行情况

霞山污水处理厂是由天津市政设计院设计,设计处理能力为200 000 m3/d。工程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为100 000 m3/d,于2007年9月投入运行;二期工程为100 000 m3/d,于2010年11月投入运行,主要处理湛江市城市生活污水,采用16组CAST生化反应池为主要处理构筑物。每池运行周期为4 h,分别为进水-曝气2 h、沉淀1 h、滗水1 h,实现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充水比为0.33,污泥回流比为20%。出水指标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B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一级水质排放标准。

四、DO浓度控制对CAST工艺的影响

CAST工艺反应池具有生物选择区、兼氧区、反应区三个功能区,工艺控制上与传统A2/O工艺相同,实行分区控制,实现区域功效。生物选择区的DO浓度应控制在0.3 mg/L以下;兼氧区的DO浓度应控制在0.5 mg/L以下;反应区的DO浓度应控制在1.5~2.5 mg/L。同时,根据SBR工艺特点,按工艺程序对反应池的DO值梯度进行控制,实现同一个池中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聚磷菌厌氧释放和好氧吸收同时进行,因此CAST工艺具有较好脱氮除磷效果。

CAST工艺DO浓度控制非常关键,不仅影响其处理效率,也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种类和微生物絮体结构。目前,霞山厂CAST工艺运行周期为4 h。曝气控制过程中,生物选择区的DO浓度应控制在0.3 mg/L以下;兼氧区的DO浓度应控制在0.5 mg/L以下;反应区的DO浓度控制采取分阶段限制性曝气控制。具体控制如下:进水-曝气前30 min, DO浓度应控制在0~0.5 mg/L,目的是使进入的污水与活性污泥进一步混合、吸附,同时在低DO浓度状态下完成反硝化反应和聚磷菌厌氧释放磷的过程;进水-曝气后30 min, DO浓度应控制在0.5~1.0 mg/L,提高DO浓度有助于进一步完成碳化反应,使BOD5被降解,硝化反应成为主导反应;此后的1 h内,DO浓度一般控制在1.0~2.0 mg/L内,并维持一段时间,以保证碳化反应和硝化反应的完成,同时使聚磷菌在好氧环境下充分吸收磷,并富于水中一定余氧,防止聚磷菌磷的释放。对该阶段实施分阶段限制性曝气控制,其目的是在该曝气控制模式下,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与传统硝化反硝化三者有机结合的脱氮模式[3]。

五、污泥浓度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进水污泥负荷 (F/M) 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上和运行上的重要指标。随着F/M的增加,NH3-N去除效果明显下降;F/M降低后,NH3-N去除率增加。当F/M增加时,用于碳化反应的时间增加,而相对用于硝化反应的时间就减少,反应时间不足以成为制约脱氮效果的瓶颈。霞山污水处理厂F/M设计0.06 kg BOD5/ (KgMLSS·d) ,由于进水浓度高且较复杂,COD为250~400 mg/L, NH3-N和TP分别为25~40 mg/L和4~8 mg/L,且受涨潮海水影响。在复杂进水情况下,控制MLSS量很重要,通过MLSS量控制,可提高对复杂污水质处理能力和增强抗冲击能力。下面以三种不同的MLSS量的控制来阐述其对工厂生产的影响[4]。

1. 污泥浓度为2 500~3 500 mg/L, MLVSS/MLSS之比约为40%

由于MLSS较低,对出水NH3-N去除率影响很大,为NH3-N出水达标,在无法延长曝气时间情况下,必须将DO浓度提高至2.5~4.0 mg/L才能确保出水NH3-N达标。曝气量加大,剪切力加强,长期下去会造成微生物絮体结构碎化,影响CAST工艺作为整体在不同时段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最终也不利NH3-N去除,高DO浓度对TP去除率影响十分显著。

2. 污泥浓度为4 000~5 500 mg/L, MLVSS/MLSS之比约为45%

由于MLSS得到提高,微生物数量也增多,较容易实现NH3-N出水达标,DO浓度控制成本不高,可控制在1.0~2.0 mg/L。且MLSS的提高增强了系统抗异常水样和海水冲击的能力,对确保体系稳定性也非常重要。此外,DO浓度为1.0~2.0 mg/L对TP去除率也非常有利。

3. 污泥浓度为6 000~8 000 mg/L, MLVSS/MLSS之比约为50%

DO浓度可控制在1.0 mg/L以下。低DO浓度对污泥体系非常有利,微生物絮体和颗粒结构都在增大,有利于体系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低DO浓度更利于体系聚磷菌生成,有利于提高污泥中聚磷菌的含量。装置在低DO浓度、高污泥浓度下运行的出水NH3-N指标和TP指标都非常好,出水清澈,抗冲击能力强,十分适合该厂恶劣的进水条件。但污泥浓度增多,F/M负荷降低,工艺操作控制难度加大,特别是对DO浓度的控制:DO浓度偏高,易造成活性污泥营养不良,使微生物过度内源呼吸、解体,导致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解体和老化会使池面出现泥絮漂浮现象,常常随滗水流出,造成出水SS值偏高,从而影响出水NH3-N和磷指标;DO浓度偏低,活性污泥氧气不够,污泥会变黑,污泥活性变差,也影响出水指标。在高污泥浓度下运作,DO浓度控制要求很严格,且范围窄,对进水是一个动态过程的CAST工艺,DO浓度控制要求具有平稳性,存在诸多困难[5]。

六、结语

通过霞山区水质净化厂的实际运行研究发现,CAST工艺系统的DO浓度、MLSS控制指标对微生物群体生成及保持污泥活性至关重要,对CAST工艺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系统中较高的MLSS值及较低的F/M负荷有利于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及工艺运行稳定性;低DO浓度对微生物及污泥絮体结构增大和聚磷菌生成都非常有利,针对目前该厂的进水水质情况,将MLSS值控制在4 000~5 500 mg/L,平均污泥负荷控制在0.032 kg BOD5/ (kgMLSS) 左右,DO浓度控制在1.0~2.0 mg/L,在工艺操作控制的平稳性和处理水质稳定性两方面都取得很好效果。

摘要:本文介绍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特征及工作原理, 结合湛江市霞山区水质净化厂的实际运行情况, 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及实际生产运行情况, 并着重探讨了溶解氧控制对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影响和污泥浓度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污泥有机负荷 (F/M) ,溶解氧 (DO) ,污泥浓度 (MLSS) ,污泥龄

参考文献

[1]张建丰.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林荣忱.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

[3]彭永臻.SBR法生物脱氮除磷及过程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篇4: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进步巨大,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污水排放量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为了有效根除污水排放带来的危害,普遍采用活性污泥法来治理污水。本文通过对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问题;解决对策

正文:

一、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性原理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一些好氧细菌以及原有的动物对污水进行有机的处理工作,通过对有机物来进行吸附、氧化并进行有效的分解,最终能够这些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化学的作用主要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来进行实施,好氧的细菌凭借着自身分泌的活性蛋白质酶,通过生物催化作用,将水中的胶体性的有机物分解成可以溶解的有机物,连同污水中可以溶解的有机物进入到细胞内部,并在细菌体内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生物化学的过程在有氧状态下进行,是利用细胞所分解出来的有机物所得的能量合成新的原生质,并在细菌的催化作用下分裂成长。

二、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污泥的膨胀

当一些活性的污泥内部出现一定的细菌来过度繁殖的时候,就会容易导致污泥的体积出现过度膨胀的情况,这样在水中也是不易沉降的,而且当这些污泥的膨胀情况持续的时间过长的话,也就直接导致曝气池内部的污泥浓度的降低,而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溶解氧的浓度出现过低的时候,污水中的微生物元素也会出现失调的状态,例如氮、磷的比例问题,而且若是长时间的失调,再加上PH值偏低的话,一些其他丝状的细菌就会借此机会大量的繁殖。容易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形成污泥上浮的情况。

(二)污泥腐败

若是二次的沉淀池内部,长时间处于无氧的状态,这样活性的污泥也会直接因为缺氧的状态下产生的腐败,若是真的存在腐败那么就是发生了厌氧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能够使污泥变成黑色的主要是污泥内部存在大量的甲烷。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等情况,从而导致密度的降低。这样在浮上水面之后也就会随着水土流失掉。一般情况下,产生污泥腐败的主要性原因就是长期的不回流或者污泥回流的通道导致堵塞,这样在长时间的不回流污或者是回流污泥的通道不畅等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因此防止的方法就是在应用中要及时的进行回流的泥污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疏通污泥的回流通道。

(三)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

在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厂的运行管理中,有时会发生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污泥由于上浮而随水流出;另外可能因为活性污泥所需养料不足,尤其是进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四)泡沫问题

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有时会发现曝气池中产生大量泡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气泡物质。泡沫的大量产生。会给污水厂的日常操作管理带来诸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污泥等困难;当采用机械表面曝气时,大量的泡沫还会影响曝气叶轮的充氧能力。

(五)控制反硝化作用

由于在污水处理当中存在相应较多的蛋白质的控制措施,若是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就会被水解成相应的氨基酸,但是氨基酸在进入到曝气池就会通过氧化的过程转变成硝酸,该过程也主要属于消化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消化作用的进行也主要是在曝气池充分的条件下来进行试试的,若是在无氧的状态下,就会出现反噬的情况,活性污泥中的硝酸盐直接通过反硝化的作用,对硝酸盐所放出的氮气来进行有效的分解。在活性的污泥当中,氮气就会溢出来,从而变相的变大活性污泥的体积控制,而且会导致密度的变小,从而上浮从水面流失。若是反硝化作用能够有效的实施控制措施的有效调整,也将会进一步降低硝化作用下形成的硝酸盐浓度控制。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克服以上在处理污水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规范操作步骤,尽可能做到预防到位,避免出现问题;当出现问题后,立即分析原因,及时加以解决,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一)控制污泥上浮的技术对策

1.污泥膨胀。预防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结合进水浓度和处理效果,变更曝气量,使有机物和曝气量维持适当的比例。二是严格控制排泥量和排泥时间。抑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加强曝气,使废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根据水质适当投加氮化物或磷化物;在同流污泥中投加漂白粉或液氯以消除丝状菌;调整PH值。

2.污泥脱氮上浮。为防止污泥脱氮上浮,可采取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泥的方法,以减少二况泡中的污泥量。或是减少曝气量或缩短曝气时间.以减弱硝化作用。还可以减少二沉池进水量,以减少其污泥量。

(二)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解决办法

解决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可提高污泥沉淀效率,防止污泥随水流失;加大进水量或投加营养物;当营养物少时,可减少曝气量,反之,若营养物过多,则可加大曝气量,使活性污泥快速增长。

(三)控制泡沫的措施

第一,用自来水或处理后的出水喷洒曝气池水面。这种法价格低廉又易于操作,而且效果较好,因此被广泛采用,但是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第二,投加消泡剂。此法效果也不错,可采用废机油等,价格低廉,但投量较多时将污染水体。第三,增加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这是控制泡沫大量产生的最有效的办法,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回流污泥加大污泥浓度。

结语:

总之,对活性污泥法进行分析改良并合理运用,使其作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污水处理方法来得到有效地普及,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代科林,贺玉龙,杨立中等.磁效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2):41-43.DOI:10.3969/j.issn.1673-2251.2010.02.002.

篇5: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综述了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数学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国际水协会(IWA)推出的活性污泥1号、2号、2D号、3号模型(ASMl、ASM2、ASM2D、ASM3)各自的特点和使用限制条件;介绍了几种基于ASM系列模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化仿真软件.最后,还就ASM系列模型的三个应用难点--水质的分析测定、模型简化、参数校正进行了讨论.

作 者:于广平苑明哲 王宏 Guang-ping YUAN Ming-zhe WANG Hong  作者单位:于广平,Guang-ping(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苑明哲,王宏,YUAN Ming-zhe,WANG Hong(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刊 名:信息与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INFORMATION AND CONTROL 年,卷(期): 35(5)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数学模型   ASM(活性污泥模型)  

篇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的研究

摘要:对加压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停留时间(HRT)、污泥浓度(MLSS)和反应压力等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有机中间体废水经铁炭预处理后,COD从原来的8 000 mg/L降到5 000 mg/L左右,BOD5/COD由原来的`0.20升高到0.40左右.当反应器内废水混合后COD 2 000 mg/L时,在反应压力0.10 MPa、污泥质量浓度3~5 g/L、停留时间8~10 h条件下,出水COD小于600 mg/L,COD去除率大于70%;出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COD小于400 mg/L,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与常规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相比,加压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速度快、降解效率高和容积负荷大等优点.作 者:潘志彦    方芳    杨晔    Pan Zhiyan    Fang Fang    Yang Ye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 期 刊:环境污染与防治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年,卷(期):2006, 28(12) 分类号:X7 关键词:有机中间体废水    加压活性污泥    铁炭预处理   

篇7: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有占地少、效率高的.优点,但对自控系统也有较高要求.本文结合东鄱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改造工程,对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工艺的自控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总结,为此类自控工程提供参考.作 者:何小青 He Xiaoqing 作者单位: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期 刊: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Journal:AUTOMATI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年,卷(期):2010,31(3)分类号:X7关键词:污水处理 自动化 PLC 监控

篇8: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应用探析

在废水处理中, 活性污泥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而保持多种微生物能够共生又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关键所在。所以,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良好的运行, 就需要污水之中的微生物活性污泥絮体拥有密实性, 并且也容易沉降。但是, 由于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凝聚性和沉降性恶化, 就可能出现曝气区泡沫、“死泥”、污泥膨胀等问题, 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带来影响, 这些都值得注意。

2 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废水的生物本质

2.1 基本原则

第一, 如果活性污泥浓度较高, 可以适当培养一些生长速度慢, 但是数量达标的特殊菌种, 达到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目的。第二, 在大比例回流循环之中, 每一个循环应该尽可能少处理有机物, 让进水与出水尽可能保持相同的浓度差, 以降低处理难度。第三, 因为微生物特性与菌群的改变, 再加上快速澄清系统与水利结构, 可以确保活性污泥浓度达到8g/L以上。第四, 溶解氧的浓度应该控制在2mg/L之下, 可以通过溶解氧检测仪的自控回路对鼓风机风量的控制来实现溶解氧浓度控制[1]。

2.2 除碳

利用装置工艺来去除COD的理论, 夜市微生物群体对于水中溶解氧的利用, 这样可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 以便提供自身能量来繁殖, 达到净化废水的要求。

2.3 脱氮

在使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前半段的溶解氧, 都被消耗在微生物降解之中, 降低了溶解氧的浓度, 在后半段就能够减轻负荷, 拥有富余的溶解氧, 提高溶解氧的浓度。当溶解氧达到一定条件后, 就可以提供一个硝化反映条件。在氮氨硝化的反硝化过程当中主要包含了短程与全程两个方面。短程硝化之中的反硝化菌群在进行反硝化是可以利用N02-, 也就是通过亚硝化微生物将NH4+-N转化成为NO2--N, 使得反硝化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反映, 原本的NO2--N就会释放成为N2, 其脱氮过程要远远短于全程的硝化反映。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就是利用N03-让反硝化菌群进行反硝化。在活性污泥法之中, 短程硝化是最主要的途径。

3 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晴废水的对策

3.1 曝气区产生泡沫的处理对策

(1) 进行表面的搅拌处理。水面上漂浮的气泡可以利用水珠或者是水流喷洒来打碎, 以减少表面的泡沫, 这是常规的物理方法之一。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恢复部分沉降性能, 但是混合液中的丝状菌却无法消除, 达到消除泡沫的最终目的[2]。

(2) 添加杀菌剂或者是消泡剂。使用臭氧、氯等强氧化剂或者是聚乙二醇生产的药剂来抑制泡沫的增长。但是, 虽然拥有抑制作用, 但是无法扼杀其成长。另外, 杀菌剂的使用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果使用不当, 还会影响池中的生物总量。

(3) 控制污泥的停留时间。一般来说, 抑制生长周期较长的防线菌, 可以选择缩短污泥停留时间来达到目的。通过实践证明, 5~6d的污泥停留时间, 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生产。

(4) 在曝气反应器投入填料或者是增加载体。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泡沫的产生, 同时还能够提高实际的处理效果, 有利于曝气池内生物量的增加。

3.2 曝气区产生“死泥”的处理对策

(1) 控制pH值。在运行过程中, 为了满足工艺稳定运行要求, 需要将水中的碱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必要时, 可以添加碱性的白百石来调节。一般来说, 生化反应顺利进行, 需要水中的pH值超过7.2, 且剩余的碱度达到100mg/L即可。

(2) 控制好溶解氧。目前, 变频式鼓风机是污水处理厂使用最频繁的机器, 利用鼓风机可以自动调节池内的空气量。但是在正常运行之后, 鼓风机装置出现故障, 风机的鼓风量就无法满足要求, 这时需要对池底的污泥变化密切的关注, 就算表面上看不出水质有任何的异常, 但是池底的污泥可能已经出现大量的死亡。当鼓风机维修完毕, 投入使用之后, 会突然加大空气量, 进而出现池底死泥大量上浮现象, 至少需要30d才能够恢复正常。

(3) 做好进水水质的控制, 当生产出现波动之后, 每间隔30min需要监测一次进水泵房, 一旦发现异常, 必须立刻停止进水, 这样可以避免“死泥”现象的发生。

3.3 曝气区污泥膨胀的处理对策

因为污泥膨胀危害性强、发生率高, 不仅普遍存在, 同时还很难控制, 只需要短短的2~3d就可以发生, 并且一旦发生, 控制就很无力, 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可以恢复。一旦发生膨胀, 必须观察其现状, 配合理化手段, 对产生膨胀的原因与种类加以分析, 才能够做好控制。

3.3.1 非结构型丝状菌膨胀

(1) 投药处理。考虑到菌胶团菌和非结构型丝状菌之间存在拮抗的关系, 就可以适当添加药剂来抑制生长。一般来说, 以氯居多的药剂最佳。当氯的浓度在10~20mg/L之间, 就可以满足絮体中的贝代硫菌和球衣菌的灭杀;如果超出20mg/L的浓度, 就会影响到絮凝体形成菌。所以, 抑制非结构型丝状菌生长, 可以适当添加氯来抑制, 但是投加量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效。

(2) 投药量与方法。将氯投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之中, 但是投入的地点与份量会影响处理效果。这是因为, 絮体微生物和丝状菌对于氯气拥有类似的敏感性, 所以, 在投入氯的过程中, 用量应该控制在不伤害微生物的同时, 刚好能够杀死丝状菌, 一般来说, 1~10g有效氯最佳。在投入时, 应该先从小剂量开始, 慢慢增加用量, 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严禁一次添加大量有效氯。在投放点选择上, 可以靠近管道的转弯处、进水管道、回流污泥泵等地点[3]。一般来说, 多点添加适合没有外鞘的丝状菌, 在投入几天之后, 就能够将污泥的体积降低到正常范围值内。

3.3.2 结构型丝状菌膨胀

(1) 控制溶解氧。在混合液中, 溶解氧的浓度一般需要保持较高的状态下, 混合液应该保持在好痒状态下, 这样就算在短时间或者是局部区域出现厌氧问题, 这样也会抑制絮体形成菌生长, 丝状菌还是适合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增殖。

(2) 投药控制。通过添加药剂, 可以对废水之中的C、N、P比例加以调整, 这样才能确保混合液的营养物质达到平衡的状态。

(3) 做好pH值的控制。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下能够满足丝状菌的增殖, 通过添加碱, 能够避免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受到干扰, 一般pH值控制在7.2~8.5最佳。

(4) 环境调控。在环境调控方面, 要求有利于菌胶团细菌的增长, 可以利用生物竞争机制, 来遏制丝状菌的生长和过量增殖, 做好丝状菌数量的控制, 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泥膨胀出现恶化。

4 结语

本文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现状分析, 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研究, 以便能够找准对策, 达到废水改善的目的。本文以丙烯晴的废水处理为例, 希望在今后的活性污泥法的应用中, 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化的污水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昌稳, 李军, 陈瑜, 等.磁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 2011 (3) :47~50.

[2]代科林.磁性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0.

篇9: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CSAT工艺;设计细节;探讨 1.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原理与特点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又叫CAST工艺,这是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选择池和进行污泥回流改进设施,对处理时序进行系列调整的工艺,通过实践证明,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比原有的处理工艺更具有可靠性和处理效率,循环式活性污泥法讲污染物降解在时间上有效的予以推荐,形成了一个好氧——缺氧——厌氧的交替过程,具有很多优点与传统模式相比,简单说其特点主要有:操作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大大减少了处理的构筑物;具有更强的承受水量和水质变化的能力,因为其采用了完全的混合式和推流式的曝气池这样的设置;可以人为调节曝气和间歇时间,已达到污水在反应池中的厌氧与好氧的交替,便于脱氮除磷,也便于控制丝状菌类的生长,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是通过间歇运行的,这样可以避免设备闲置,避免频繁启停的损害,造成不必要的维修成本。

2.设计进,出水水质

我们都知道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和经过预处理过的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所以处理的污水大多含氮磷比较高,且出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一级B类水质标准。根据这一进出水水质要求,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更加适用于当前的污水处理需求。

3.工艺设计

3.1工艺流程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处理过程中,其工艺流程大致为,通过粗细两种栅栏除去较大的漂浮物,再通过沉砂池去除较大的无机颗粒,再通过循环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这一流程看似简单,但是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处理量相对较大,每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直接导致着水质的不达标或者造成经济的浪费。

3.2主要构件设备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粗格栅与进水泵房合建,粗格栅栅宽1.0m,栅距20mm,安装角度70°,共两套,粗格栅配套无轴螺旋输送机。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合建,设备按3.0万m3/d安装。细格栅栅宽0.9m,栅距5mm,安装角度50°。

配水井。配水井为四座CAST池配水,闸门全部安装到位。

CAST池。采用CAST反应池,每池平面尺寸61.5m×18.0m,池深6m,有效水深5m,单池有效容积5500m3。

紫外消毒间。设两条渠道,尺寸L×B×H=6.6m×3.06m×0.6m,设两个UV3000PLUS型紫外消毒灯组,光照接触时问16s,水流流速0.3m/s,有效剂量≥20mJ/cm2。

污泥浓缩脱水间。剩余污泥量460.3m3/d、初沉池污泥量为165m3/d,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两台,处理量为60m3/h,污泥浓缩脱水前投加PAM。

4.调试运行

4.1活性污泥培养

生化池的接种污泥大多来自附近污水厂的二沉池,采用间歇培养的方式。第一阶段,污水投配率为30%,投加一定量活性污泥和实验室驯化后有选择性处理能力的菌种,再投加营养物质,保证BOD5:N:P大约在100:5:1,控制pH为7.5~8.0,温度为20~C以上,DO为3~4mg/L;第二阶段,污水投配率增加到70%~80%,操作同第一阶段;第三阶段,污水投配率增加到90%~100%。

4.2工艺调控

4.2.1 SS的去除

污泥培养起来以后(MLSS达到2000mg/L),SS处理指标基本可以达到设计出水要求。控制排泥,使SVI高于40,泥龄在35~40d以下,保证污泥不老化,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控制沉淀加滗水时间,合计时间在1.5~2h,保证了良好的泥水分离效果;运行时曝气池溶解氧平均值控制不高于3mg/L,避免污泥含氧量较高或由于异常进水原因,生成泡沫影响了污泥的有效沉淀。

4.2.2 COD的去除

调试时控制溶解氧平均值在1.5~2mg/L,确保提供足够的溶解氧降解COD中的可生化部分;调试中发现,如污泥浓度低于4500mg/L后,出水COD明显上升。控制反应池最高水位时曝气混合液污泥浓度在4500~5500mg/L。设计反应最高水位时曝气混合液污泥浓度为3400mg/L。控制排泥,使SVI高于40,保证活性污泥良好的吸附性能以保证COD中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得到有效去除。控制沉淀加滗水时间,合计时间在1.5~2h,确保污泥得到有效的泥水分离,降低出水 含量以降低出水COD浓度。在上述条件下,控制每个周期的曝气时间为2.5h(出水COD可以控制在40mg/L以下),曝气时间为2h左右,出水COD则在50~60mg/L上下;来水中含有高浓度COD以及高浓度氨氮及的成分不明的废水,或COD去除效果不佳时,将接触反应区的功能作为好氧区使用;开启生物选择区曝气器阀门;将反应池平均溶解氧值控制在2mg/L左右。

4.2.3氨氮的去除

氨氮进水经常超过设计标准,调试初控制溶解氧平均值不低于1.5~2Mg/L,严格控制排泥,泥龄要求在25~30d,控制反应池最高水位时曝气混合液污泥浓度高于4500~5500mg/L,每个反应周期的曝气时间控制2.5h左右,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对氨氮进行有效处理,进一步采取了的工艺控制:将接触反应区的功能改变为好氧区,将反应池平均溶解氧值控制在2mg/L左右,减少排泥,延长污泥龄至30d以上,污泥浓度控制5500mg/L,增加回流比至40%,降低进水负荷,污泥负荷控制在0.02kgBOD5/kg MLSS,延长CAST反应系统每周期的调试时间,将进水,曝气时间延长至144min经过调整后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

4.2.4 磷的去除

为提高生物除磷效果,调试时作出以下调整。将接触反应区的曝气支管开度调整至最小,溶解氧在0.5mg/L左右。调整回流比,将回流比控制在17% ,以降低生物选择区和接触反应区的分子氧。增大进水量,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使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负荷保持在0.1kg以上,并将污泥龄控制在25d以下。受到COD、氨氮等指标处理要求的制约以及生物处理的碳源不足,BOD5, 值为15.68因此试调试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生物除磷效果不佳。生物除磷系统不能对总磷达到有效的去除,为使出水总磷达到设计要求,调试组进行了化学加药除磷的调试。化学加药除磷按照设计建议,采用FeSO4.7H20为沉析药剂,采用同步沉析法在CAST反应池的进水/曝气阶段对CAST反应池的主反应区进行加药除磷。由于污水厂调试进水各指标严重超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及调试措施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摸索,经过3个月左右的调试后,整个处理工艺连续进水,能够正常运行,经监测处理水质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5.结语

篇10: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按四种不同工艺条件,实验室模拟制浆过程提取出四种桉木CTMP制浆废液.采用超滤法对废液进行处理,找出最佳处理的膜孔径,并用该孔径的膜去处理四种不同工艺条件的废液.结果表明:经超滤处理,使废液的污染负荷大大降低;清洗后膜的.通量可恢复99%;滤过液的生物可处理性明显提高,对经过最佳膜孔径的超滤膜处理后的废液进行改良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 3544-92二级排放标准.

作 者:张灿彬 何北海 林鹿 李小红 蔡卫 彭志军 ZHANG Can-bin HE Bei-hai LIN Lu LI Xiao-hong CAI Wei PENG Zhi-jun 作者单位:张灿彬,何北海,林鹿,ZHANG Can-bin,HE Bei-hai,LIN Lu(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l)

李小红,蔡卫,彭志军,LI Xiao-hong,CAI Wei,PENG Zhi-jun(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81)

篇11:双酚A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特性

双酚A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特性

摘要: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双酚A(BPA)废水的`效果、降解动力学特性和净化机理.结果表明:污泥驯化与否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驯化污泥对双酚A降解率可达90%以上.测得的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qmax)为0.35 d-1,半饱和常数(Ks)为15.5 mg/L,降解速率较慢.活性污泥法处理时BPA的去除主要是生物降解起作用,吸附作用很小,BPA不会在剩余污泥中积累.作 者:王燕春    刘启凯    赵庆祥    WANG Yan-chun    LIU Qi-kai    ZHAO Qing-xiang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 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2(9)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双酚 A    活性污泥    降解动力学    净化机理   

篇12: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

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

采用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模拟丙烯腈废水,探讨了丙烯腈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1 h、厌氧1 h、曝气4 h、沉淀1 h的处理条件下,处理后丙烯腈质量浓度由71 mg/L降至4.4 mg/L,去除率为93.8%;COD由546 mg/L降至49 mg/L,去除率为91%.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发现八叠球菌、诺卡氏菌、链球菌为其主要菌群.

作 者:孙剑辉 李萍 Sun Jian-hui Li Ping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7 刊 名:化工环保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25(5)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循环活性污泥法   丙烯腈   废水处理  

篇13: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关键词:生物膜,悬浮填料,废水,COD

MBBR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固定生物膜法之间的高效新型反应器[1]。反应器中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因搅拌在水中自由运动,污水连续经过装有移动填料的反应器时,在填料上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上微生物大量繁殖,异养和自养微生物利用水中的C、N、P等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2]。其核心部分就是以密度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反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在反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下,使得悬浮填料处于流化状态[3],从而获得良好的净化效果。目前应用于生物膜法的生物填料主要有: 固定式填料、悬挂式填料( 软性、半软性、组合式填料) 、悬浮填料、 新型生物填料[4]。本研究通过对悬浮填料和辫带式填料与活性污泥法组合处理废水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优势生物膜填料与活性污泥的组合。

1实验

研究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组合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寻找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抗冲击能力较高的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1. 1实验设计

1. 2实验装置及条件

1. 2. 1实验装置

罐体: 11#、2#、3#: 钢结构方形立式箱体( 有效高度1. 6 m,有效容积216 L) ;

2中试: 钢结构圆柱形立式箱体( 有效高度1. 8 m,有效容积2200 L) 。

填料: YLXH - 25悬浮填料( 填充率30%[5]) 、辫带式悬挂填料。

YLXH - 25悬浮填料如图1所示,是一种移动型似蜂窝孔状内经为 Φ25 mm的填料,可以增加微生物生长的表面积。辫带式悬挂填料如图2所示,是一种固定式填料。

曝气方式: 微孔曝气盘与穿孔曝气管混合使用的均匀曝气方式[3]( 配玻璃转子流量计) ;

进水方式: 用精密蠕动泵连续进水;

污泥回流: 初期为人工回流,后期改用蠕动泵自动回流, 中试回流泵为计量泵。

1.2.2 实验条件

(1)接种条件

采用废水生化处理系统2 /3兼氧池( 实际为好氧运行DO值> 1. 0 mg/L) 与1 /3MSBR池新鲜污泥接种。

( 2) 检测条件

溶解氧: 便携式溶氧仪( 雷磁PJB - 607上海精密仪器厂) ;

COD:快速COD测定法;

温度:(30±1)℃,自控;

p H: 笔式p H计( METTLER) ;

流量: 容量瓶或量筒定容计时测算。

( 3) 运行参数

2结果与讨论

2. 1实验一: YLXH - 25悬浮填料、辫带式悬挂填料与活性污泥的组合对废水处理效果比对

1#、2#装置主要研究在挂膜初期阶段、生物膜生长阶段、 稳定阶段对两种生物膜填料与活性污泥组合的COD去除效果。

2. 1. 1挂膜阶段

该阶段两种填料表面开始形成生物膜,从图3可以看出1# 装置COD去除负荷不断增加,在最初阶段2#装置处理负荷效果高于1#装置,但随着填料上生物膜的逐渐形成,两装置处理负荷和效果逐渐相同,去除负荷均达到1. 0 kg/m3·d ( 由2014 - 3 - 28至2014 - 4 - 10,共14日) 。

2. 1. 2负荷提升阶段

该阶段两装置通过提高进水流量与进水浓度逐步提高负荷。1#装置COD去除负荷逐步提升至2. 0 kg/m3·d,2#装置经过尝试去除负荷仅在1. 0 kg/m3·d左右( 由2014 - 4 - 11至2014 - 5 - 11,共31日) 。

2. 1. 3稳定阶段

该阶段两装置生物膜生长稳定,最大限度保持各项条件稳定,COD处理效果的基本稳定,1 #装置去除负荷能稳定在2. 0 kg / m3·d左右,2#装置去除负荷稳定在1. 0 kg/m3·d左右( 由2014 - 5 - 13至2014 - 7 - 13,共61日) 。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1#装置的COD去除负荷较高,即YLXH - 25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生长成熟后与活性污泥法组合的工艺对废水处理负荷明显高于辫带式悬挂填料与活性污泥法的组合。

2. 2实验二: YLXH - 25悬浮填料与活性污泥组合对高浓度高负荷废水的启动效果

为考察YLXH - 25悬浮填料生物膜组合工艺对高浓度高负荷废水的启动情况,开展了3#装置的实验。

图6的数据表明: 3#装置在高浓度高负荷条件下( 进水COD: 6000 ~ 8000 mg / L、进水流量: 80 ~ 90 L / d) 启动时,由2014 - 5 - 6至2014 - 5 - 25共20日,COD去除负荷较低,去除率85% 左右,但填料表面迅速挂膜; 2014 - 5 - 26 ~ 2014 - 6 - 27,系统逐渐稳定,COD去除率稳定在85% 左右,去除负荷均值为1. 5 kg/m3·d。说明YLXH - 25悬浮填料与活性污泥组合工艺在高浓度高负荷废水中也能启动。

2. 3中试实验

根据实验一、实验二小试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开展了YLXH - 25悬浮填料小试的扩大10倍的实验,即中试实验, 2014 - 7 - 11开始实验,实验废水直接取自生产废水,每天的COD变化较大。

2. 3. 1挂膜阶段COD去除效果

在挂膜初期,低进水负荷使微生物适应反应系统,此阶段出水COD保持在500 mg/L以下,COD去除率较高〉90% ,但COD去除负荷较低( 由2014 - 7 - 4至2014 - 8 - 6,共26天) 。 后期逐渐提高进水流量,进水负荷增加,COD去除率逐渐降低,但COD去除负荷逐渐升高,不过在此阶段,生物膜生长情况并不理想,总结实验二3#装置的挂膜过程,采取了通过提高进水负荷继续挂膜( 由2014 - 8 - 7至2014 - 9 - 29,共53天) 。

2. 3. 2中试阶段COD去除效果

如图8,中试阶段从9月30日开始至11月6日共38天: 其中COD去除负荷在1. 0 kg/m3·d以下的有1次,占试验天数的2. 6% ; COD去除负荷在1. 0 ~ 1. 5 kg/m3·d之间的天数为8天; 在1. 5 ~ 2. 0 kg/m3·d之间有11天; 在2. 0 kg/m3·d以上有18天。此阶段的COD去除均值为2. 08 kg/m3·d,平均COD去除率85% 。

3结论

( 1)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试验小试阶段,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YLXH -25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小试装置的COD负荷为2. 0 kg/m3·d,与之对比的固定床辨带式悬挂填料生物膜小试装置COD负荷为1. 0 kg/m3·d,YLXH -25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废水处理负荷较高;

( 2) YLXH - 25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在较高COD负荷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挂膜启动性能;

( 3) 在YLXH -25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基础上扩大10倍进行实验,COD去除负荷为2. 08 kg/m3·d, 平均COD去除率为85% 。

参考文献

[1]刘雨,赵庆良,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62-164.

[2]李兵,张建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4):6-8.

[3]柴同志,谢小龙,乔新明.MBBR工艺在几种典型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03):136-137.

[4]路远,孙力平,衣雪松,等.生物膜法水处理用悬浮填料的筛选[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5):69-72.

[5]裴烨青,陈东辉,周恭明,等.MBBR工艺中不同曝气方式充氧效率的比较及工程应用[J].环境工程,2011,29(1):7-9.

篇14: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传统活性污泥法

垃圾渗滤液可用生物法、化学絮凝、炭吸附、膜过滤、脂吸附、气提等方法单独或联合处理,其中活性污泥法因其费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美国和德国的几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有机负荷,活性污泥法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例如美国宾州一家污水处理厂,其垃圾渗滤液进水的CODCr为6000~21000mg/L,BOD5为3000~13000mg/L,氨氮为200~mg/L。曝气池的污泥浓度(MLVSS)为6000~12000mg/L,是一般污泥浓度的3~6倍。在体积有机负荷为1.87kgBOD5/(m3·d)时,F/M为0.15~0.31kg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为97%;在体积有机负荷为0.3kgBOD5/(m3·d)时,F/M为0.03~0.05kg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为92%,

数据说明,只要适当提高活性污泥法浓度,使F/M在0.03~0.31kgBOD5/(kgMLSS·d)之间(不宜再高),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篇15: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制品废水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制品废水

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制品废水.运行结果证明:当进水中的CODcr和BOD5平均浓度分别为1 128 mg/L和700mg/L时,出水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9%和94%以上,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并且系统运行稳定.

作 者:李宝宏 LI Baohong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学院市政工程系,平顶山,467001 刊 名:科学技术与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6(20) 分类号:X703 关键词:SBR   混凝沉淀   乳制品废水  

篇1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黄原胶废水

本文介绍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CASS工艺在处理黄原胶废水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4500 mg/L,BOD5=2000 mg/L,SS=2500 mg/L时,出水达到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

作 者:卢继承 李桂新 肖军 LU Ji-cheng LI Gui-xin XIAO Jun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生物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21 刊 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36(2) 分类号:X501 关键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循环活性污泥法   黄原胶废水  

篇17: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

1.1 废水水质

某制药厂含氮废水水质及水量情况详见表1。

1.2 主要仪器试剂

自制200x350x350玻璃反应器两台;WK-2型氨氮分析仪, 上海维康环保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兰格蠕动泵, 杭州飞域实验设备有限公司;p HS-3C型p H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通过自定义配置而成硫酸溶液, 质量分数为10%;混合配置的Na OH溶液, 质量分数为20%。

1.3 实验原理

1.3.1 硝化原理

硝化反应, 即在含氮废水中引入硝基, 形成氮的氧化物。其反应机理为:

硝化的总反应式为

1.3.2 反硝化原理

反硝化反应是相对于硝化反应的一个逆反应, 主要借助异氧微生物进行, 反应过程为:

1.4 实验方法

1.4.1 试验工艺流程 (如图1) 。

1.4.2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将活性污泥加入生活污水和制药废水混合液中, 逐渐加大制药废水水量, 减少生活污水水量;温度以5-35℃为宜, 间歇曝气;待MLSS达到4000mg/L-6000mg/L时, 持续重复操作15天, 即完成驯化。

1.4.3 确定内循环比

将污泥回流比设定为100%, 在100%-800%内循环比范围内, 考察并记录整个处理工艺的脱硫效率。

1.4.4 确定适宜的p H值

在污泥回流比一定时, 在室温条件下测量不同硝化池p H系统的脱氮情况。

2 结语

2.1 内循环比确定试验

研究显示, 室温状态下, p H值不变时, 污泥回流比为100%, 而随着内循环比增加, 脱氮率不断提升, COD变化不明显。但内循环比超过400%时, 脱硫率开始下降。因此, 400%为最佳内循环比。

2.2 确定p H试验

研究显示, 在室温状态下, 污泥回流比和内循环比分别为100%和400%时, 硝化池p H在9.0-9.5之间, 硝化作用最佳。

研究显示, 污泥回流比为100%, 内循环比为400%时, 反硝化池p H值在6.0-7.0之间, 脱氮效果好。

2.3 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处理制药废水重复性试验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 本次脱氮工艺在室温状态下, 将污泥回流比设置为100%, 内循环比为400%, 硝化池p H值为9.0-9.5, 反硝化池p H值为6.0-7.0, 进料滞留时间5-6小时。通过重复试验, 最终算得出水COD平均值为331.8mg/L, COD去除率平均值为90.7%;出水氨氮平均值为40.4 mg/L, 脱氮率为83.8%。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p H调节条件及生物处理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并得出了最终结论。

关键词:pH,活性污泥法,除氮工艺,制药废水,A/O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星之路幼儿园整改报告下一篇:小诗10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