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行政复议通知书

2024-05-06

中止行政复议通知书(精选16篇)

篇1:中止行政复议通知书

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

_____________号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

你(你单位)不服(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我们依法已予受理。(中止审理的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决定中止行政复议。

特此通知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印章)

抄送:_________________(申请人)

篇2:中止行政复议通知书

你(单位)不服 (被申请人) (具体行政行为) 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本机关依法已予受理。(中止审理的事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条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项的规定,现决定自 年 月 日起中止该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行政复议中止原因消除后,本机关将恢复该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特此通知。

年 月 日

篇3:中止行政复议通知书

一、关于责停通知书发放的程序沿革

第一阶段, 执法人员发现涉嫌违法行为的, 即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决定, 发出责停通知书。执法部门随后检查通知书并对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即:发责停通知书——发检查通知书——立案调查。

第二阶段, 执法机关发出检查通知书后, 如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即发放责停通知书, 再立案调查。即:发检查通知书——发责停通知书——立案调查。

第三阶段, 发出检查通知书后, 发现有涉嫌违法行为的先立案, 然后再发放责停通知书。即:发检查通知书——立案调查——发责停通知书。目前, 我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均按照该程序处理海洋行政违法案件。

二、责停通知书发放的条文依据

关于责停通知书发放的依据在《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9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行政监督检查职责时, 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四) 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42条第5项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依法对海洋工程进行现场检查时, 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五) 责令违法者停止违法活动, 接受调查处理。

同时,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9条也明确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在海上实行联合执法, 在巡航监视中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者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时, 应当予以制止并调查取证, 必要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污染事态的扩大, 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上述三项规定是实践中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在处理海域类、海洋工程类以及海洋环保类行政违法案件中, 发放责停通知书的法条依据。

三、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的法律性质

《海岛保护法》中, 仅在第47条、第48条、第50条中出现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字眼, 而上述条款属于法律责任中的处罚条款。那么上述条款是否可以作为在海岛行政执法中发放责停通知书的依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 需要首先分析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的法律性质。

四、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措施作了如下定义: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 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 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据此, 可以看出:

首先, 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暂时性行为, 是中间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的做出不以相对人行为违法为前提, 也不必然导致行政处罚。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顾名思义, 是以相对人行为违法为前提, 是在立案后发放的, 以行政处罚为归宿 (情节轻微, 不予处罚为例外) 。

其次, 行政强制措施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子做出了处分, 是一种可复议可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 而“责停”并未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做出处分, 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不可复议或诉讼。

再次, 行政强制措施做出后都有后续解除措施, 而“责停”是以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为归宿 (情节轻微, 不予处罚为例外) , 并无解除措施。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发放“责停通知书”的行为不是行政强制措施。

五、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生效的行政决定, 行政强制执行是执行行政决定的行为, 目的是保障行政决定的内容得到实现。而“责停”是在行政 (处罚) 决定做出前, 立案之后做出的, 没有一个行政决定作为其做出的前提, 因此“责停”不符合行政强制执行的构成要件, 不是行政强制执行。

六、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最终处分, 具有制裁性。而“责停”只是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 是做出行政处罚的前期行为, 不具有制裁性和处分性。因此, 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不属于行政处罚。

篇4:中止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事项:

请求贵处中止申请人请求撤销《关于省道s268线中山市歧江路段改建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意见》(粤发改【XX】788号)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事实与理由:

2011年11月9日,申请人因不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出的《关于省道s268线中山市歧江路段改建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意见》(粤发改【XX】788号)具体行政行为向贵处申请行政复议,贵处已正式受理该行政复议案件。在本案审查过程中,中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就本案所涉事项正与申请人协调,但需要一定时间。为了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申请人特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八)项之规定,依法向贵处提出中止行政复议之申请,请贵处予以准许。

此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申请人:

篇5:劳动合同中止通知书

______,您与本单位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签订的劳动合同于_____年____月_____日履行期满,经研究,本单位不再与您续订,见通知后请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来单位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逾期不办,后果自负。

______________公司

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6:行政复议通知书

对你机关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本机关已于年月日依法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你机关,请你机关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对该行政复议申请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逾期未提交书面答复,未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本机关将依法予以撤销。特此通知。

附件: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及相关材料

篇7:有关共犯中止问题的研究

(一) 共犯中止问题的相关立法例

1、客观主义学说

通常适用这一学说的有韩国、日本等国家。客观主义学说刑事责任的基础表现在外部的具体犯罪行为, 以及由此产生的实害, 这一学说是形式古典学派在犯罪论上的基本立场。具体而言, 就是在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上, 认为帮助犯、教唆犯只是从犯, 所以其性质由实行犯决定。

2、主观主义学说

瑞士、西班牙等国家持主观主义学说, 我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现行刑法中也适用该学说。该学说刑事责任基础是认为犯罪人反复实施犯罪行为具有危险性, 是新刑事学派在犯罪论上的立场。根据此理论认为无论是教唆行为还是帮助行为在行为本质上都是实行行为。

3、折衷主义学说

主观主义说和客观主义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学说, 就是折衷主义学说, 德国和俄罗斯的立法应用的就是这种学说。《德国刑法典》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 第二款规定:“二、在数人共同犯罪中, 其中主动阻止完成的, 不因犯罪未遂而处罚。如该犯罪没有中止犯的行为业不能完成的或犯罪的未遂与中止犯以前参与的行为无关, 只要行为人主动努力阻止该犯罪完成, 应免除其刑罚。”

(二) 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现状

二、我国的研究主要围绕时空性和有效性进行

1、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时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实行犯中止的时空范围包括两种:第一,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实行犯, 中止的时空范围从共同犯罪着手一直到犯罪既遂止;第二, 事先有通谋的共同实行犯, 中止的时空范围从行为人共谋开始一直到既遂为止。

(2) 教唆犯中止的时空范围, 我们应当有具体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教唆犯的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和教唆犯的既遂。我国刑法界认为, “已经开始实施教唆行为是教唆犯着手的标志, 而既遂则应以实行犯即被教唆人完成所教唆的犯罪为标志”。

(3) 帮助犯中止的时空范围, 从帮助人着手帮助行为开始, 到被教唆人完成犯罪为止。帮助犯的既遂标准, 与教唆犯的观点相同, 以实行犯完成了所帮助实施的犯罪为标志。

2、在有效性问题上, 共同犯罪和单独犯罪有较大差别, 共同犯罪的有效性条件的成立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共同犯罪时, 各行为人对本人的行为负责的同时对其他成员的行为也要负责, 并对共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 因为我国刑法规定共犯人间具有整体性。在共同犯罪中, 各个共犯人的个人行为组成了整个共同犯罪的整体, 每个行为人都与结果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所以在共同犯罪中各共犯人应承担的中止义务相对较大。

三、我国法学界关于共犯中止规定的不足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 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的不足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是犯罪中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法条规定的中止犯的成立时间具有局限性, 只能是在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时间, 则是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 达到既遂以前。我国刑法总则中, 犯罪中止仅是对单独犯的行为中止做出的规定, 这样一来就难免有不足之处:

1、过分强调共同犯罪的整体性

首先, 共同犯罪行为虽然是由各共犯人的单独行为形成的行为整体, 却并不是说共同犯罪中只有一个犯罪行为, 而是各个共犯的犯罪行为之间因为存在特殊关系而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其次, 共同犯罪行为是由每个共犯人的单独行为组成, 每个共犯人都独立实施自己的行为, 与其他共犯人的行为之间不一定具有联系, 独立性因此产生。

2、有悖于刑法的罪责自负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共同犯罪中, 类似这样的状况时有发生, 部分共犯人停止了犯罪行为, 并有效阻止了其他共犯人利用自己之前所做的单独行为继续实施犯罪, 但其他共犯人利用其他条件仍达到了既遂的目的。那么此时想成立犯罪中止, 如果要求已经实施了中止行为的共犯人必须阻止整个共同犯罪行为的进行或有效防止共犯结果的发生, 显然对其而言是不公平的。

3、违反了刑法的期待可能性原则

我国刑法的规定的目的就是要鼓励犯人及时退出犯罪, 如果对于严格苛刻的规定共犯中止的成立条件, 就不利于防止犯罪的发生。在共同犯罪中, 部分共犯人若要成立中止, 必须以一己之力阻止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 高估了个人能力, 违反了刑法的期待可能性原则, 更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二) “有效性”内涵的探讨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是犯罪中止”, 分析可知, 这里有两层含义, 首先, 共犯人要放弃自己的犯罪行为, 其次, 阻止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在没能阻止其他犯罪人的时候, 能够做到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单独犯罪的犯罪中止适用这个标准并没有争议, 但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若适用该标准则会发现诸多不足, 为了弥补我国立法的不足, 学者对于“有效性”做了众多解释, 但并没有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提出一套新标准。但笔者认为, 对“有效性”做出的解释着实太多, 并不会起到弥补不足的功效, 还会导致理论过于繁琐。笔者认为还是应当为共同犯罪中止制定一套不同于单独犯罪中止的独立标准, 使我国对此的立法和理论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日]牧野英一著:《刑法研究》 (第一卷) , 第13-10页。

[2]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 法律出版社, 第480页。

篇8:行政复议调解通知书

为了规范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行政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市局制定了《温州市公安局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上报市局法制处。

附件:配套文书(式样)

一、参加行政复议调解通知书

二、行政复议调解笔录

三、行政复议调解书

四、行政复议和解协议书

温州市公安局

篇9: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

(申请人)不服你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我们依法已予受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口头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你机关,请你机关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口头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对该行政复议申请提出书面答辩,并提交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它有关材料。

特此通知

年 月 日

篇10:行政复议答辩通知书

魏俊兰对你局《当场处罚决定书》(市车监当罚字[]号)和《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超标限期治理通知单》不服,向我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我局依法已予受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你局,请你局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对该行政复议申请提出书面答辩,并提交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特此通知。

篇11:共同犯罪中止形态论

从刑事立法来看, 有些国家对认定共犯的中止专门作了明确规定, 例如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但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共犯的中止问题没有专门立法, 而是对单独犯和共犯都规定一个共同的中止要件, 例如日本、我国大陆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由于刑法没有对共犯的中止犯问题作出单独规定, 故该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刑法理论或者刑事司法实务界根据刑法第24条作出相应的理解或解释。笔者在此列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作为分析的依据:

张洪林、余有绑架三个小孩向其家长索要15万元, 在没有得到勒索款的情况下, 余有将自己身上仅有的20元给三名小孩让其安全回家。2007年5月24日, 云南省呈贡县人民法院对张洪林、余有绑架案进行开庭审理, 以绑架罪判处余有有期徒刑6年, 并处罚金3万元;以绑架罪、合同诈骗罪, 判处张洪林有期徒刑12年, 决定执行11年, 并处罚金6.5万元。

判决一出, 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且, 大多数人都觉得余有的量刑畸重;甚至有的人主张其不构成犯罪, 或者成立犯罪中止的免责条款。对于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就成了本案审理的关节点, 那么, 余有究竟符不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呢?笔者将从当代刑法理论入手, 剖析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问题。

一、共同犯罪部分中止理论的概说

对于共犯的中止认定问题, 其焦点在于如何认定中止的有效性。对此, 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 整体完成形态论

既然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整体性特征, 那么, 其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只能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完成状态来确定, 个别共犯意图中止犯罪, 必须在停止自己犯罪的同时, 迫使其他共犯停止实施共同犯罪行为, 或有效地防止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 倘若没有发生这种效果,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就不能成立。

(二) 个别中止论

共同犯罪行为虽然具有整体性特征, 但实际上是由每个共犯的独立行为组合而成的。其中个别共犯自动停止犯罪, 就与共同犯罪完全脱离了联系, 之后与其他共犯的行为就不再有任何的关联, 因此, 其自动停止犯罪就应该被视为犯罪中止。

(三) 非主犯能力论

除主犯外, 其他共犯中止的有效性, 应以行为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为限。如果其主观上努力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行犯罪, 但其能力有限而阻止无效的, 仍可成立犯罪中止。

相对而言, 上述第一种观点恪守我国中止犯理论的一致性, 这是值得肯定的。其他两种观点则于我国目前的共同犯罪理论以及中止犯理论不尽相同, 也与刑法的相关规定不符。根据第一种观点, 当部分共犯人在犯罪结果发生前, 中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并积极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 其他共犯最后还是完成了犯罪时, 行为人也不能成立中止犯, 仍按犯罪的既遂犯承担刑事责任。如此处理, 显失公平。为了消除这一不公平现象, 弥补刑事立法关于共犯中止规定的不足, 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提出了“共犯关系脱离说”。

二、“共犯关系脱离说”的解析

何谓“共犯关系的脱离”?有学者认为:“所谓共犯关系之脱离, 乃共犯开始后, 尚未既遂前, 共犯其中一部分人, 心生悔悟, 而自共犯关系离去之谓。犯罪有多数人参与者, 其中一部分人, 于中途中止犯罪之续行, 而自共犯关系脱离之情形, 乃平常颇为常见之现象。”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共犯关系的脱离, 是指共犯关系成立之后, 完成犯罪之前, 部分处于共犯关系的人切断与共犯的关系而从该共犯关系中解脱出来, 其他共犯人基于共犯关系实施实行行为, 引起了犯罪结果的场合。”

相对而言, 笔者较为赞同第二种定义, 根据共犯的脱离的一般理论, 行为人单纯地消极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还不能认定为脱离, 还必须为切断自己已经实施的行为与其他共犯行为之间的关系而积极真挚地努力, 否则, 会不恰当地扩大共犯的脱离的成立范围。根据共犯关系的脱离理论, 在有共同关系的场合, 部分共犯只要表示了从共同关系中脱离的意思, 并且实施了脱离共犯的行为, 其他剩下的共犯也知道这一情况, 而仍然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场合, 就成立除了脱离人以外的新的共犯关系, 脱离人在共犯关系中的影响力就消失了。这种场合下, 脱离人和所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仅就其脱离前的行为负责。

三、共犯脱离的理论依据

首先, 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共犯的处罚根据一方面在于共犯人之间主观上有意思联络, 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 另一方面在于共犯人的行为均与犯罪结果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在共犯的脱离情形中, 脱离者主观上已经放弃共同犯罪故意, 与其他共犯不再有意思联络;客观上其切断了自己的加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物理的或心理的因果关系。因此, 在脱离者基于己意已经脱离了共犯关系的情形下, 仍让行为人对既遂结果负责则明显缺乏共犯处罚的根据。

其次, 对于共犯的脱离以中止犯论符合中止犯的立法旨意。根据刑法理论学说, 各国设立中止犯制度, 不仅因为中止犯的违法性减少、责任程度降低等原因而对其从宽处罚, 而且通过对中止犯实行从宽处罚实现一定的刑事政策, 即鼓励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积极中止犯罪, 从而实现特殊预防和更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 正如刑法学大师李斯特所言, “给行为人架起了一座回到适法性此岸的‘后退的黄金桥’”。

而且, 刑法理论及刑事立法之所以主张中止的有效性这一要件, 并不是说绝对不能有既遂结果的发生, 而只是要求行为人防止原本可以归责于其行为的结果发生。如在《犯罪通论》中, 对犯罪中止的有效性要件的阐释:“如果犯罪人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确实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 而且这些措施在正常情况下也足以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但是, 由于第三者的介入使本来能够避免的犯罪结果未能避免。对这种情况, 则不能令犯罪人对所造成的结果承担既遂犯的刑事责任。”

再次, 在共犯的脱离情形中, 脱离者主观上具有自动中止共同犯罪的故意, 不仅表明其主观恶性减少, 人身危险性减小, 也表明其社会危害性程度的一定降低, 因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不只是由行为客观上所造成的损害来说明的, 主观方面也是一个重要评价要素。

四、共犯中止的甄别

理论界对勒索财物型绑架罪 (以下简称“绑架罪”) 是否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 认定绑架罪的犯罪形态, 首先必须根据绑架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构成绑架罪。

从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来说, 目的犯有两种, 一种是目的行为和实行行为统一, 行为人实施了实行行为就可以实现犯罪目的。另一种目的犯是行为人在实施了目的行为以外的实行行为以后, 还不能实现犯罪目的, 必须另外实施目的行为, 才能实现犯罪目的, 绑架罪就是适例。行为人单纯实施控制人质的行为, 并不能实现勒索财物的目的, 必须在控制人质行为之外实施勒索财物的行为, 才能达到勒索财物的目的。这在德国刑法理论中称为“缩短的二行为犯”, 在日本刑法理论中有人称为“间接目的犯”。根据刑法理论, 犯罪既遂以完成犯罪构成要件行为为标志, 对间接目的犯或缩短的二行为犯而言, 因为目的行为和目的行为以外的实行行为均是构成要件的行为, 故其犯罪既遂, 应当以行为人完成目的行为和目的行为以外的实行行为为标准。对于绑架罪来说, 其既遂以控制人质, 并向人质以外的人提出勒索财物的要求为标准。因绑架罪是行为犯, 故行为人是否勒索到财物, 对既遂没有影响。如果行为人在控制人质后, 因为主动放弃或者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提出勒索财物, 则构成犯罪中止或者犯罪未遂。

综上所述, 如果余有在控制人质后, 因为主动放弃或者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提出勒索财物, 则构成犯罪中止或者犯罪未遂。共同犯罪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后, 余有在放弃本人的犯罪行为的同时, 必须要积极有效地制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或者防止既遂犯罪结果发生, 才能成立犯罪中止。原因在于, 犯罪行为一旦进入实行阶段, 各共犯人之间就会形成联系密切的犯罪共同体, 彼此之间的客观行为相互加功, 主观心理相互激励。因此, 此时的各共犯人意欲从共同犯罪整体中脱离出来, 单独成立犯罪中止的话, 只有一个途径, 那就是必须自动放弃自身的犯罪行为并且有效地阻止其他实行犯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防止既遂犯罪结果的发生, 由此彻底地切断其原有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整体之间物理的及心理的联系。

由此可知, 余有不符合共犯中止的构成要件。“在没有得到勒索款的情况下, 余有将自己身上仅有的20元给三名小孩让其安全回家”, 其已经达到既遂标准。绑架罪既遂以控制人质, 并向人质以外的人提出勒索财物的要求为标准。因绑架罪是行为犯, 故行为人是否勒索到财物, 对既遂没有影响。云南省呈贡县人民法院对绑架罪的犯罪形态认定准确, 并充分考虑其悔罪的情节和表现, 在法定刑以下量刑, 也是对上述事实、情节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2]陈兴良.刑法疑难案例评释[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

[3]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黎宏.日本刑法精义 (第二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5]孙国祥.刑法基本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6]大谷实.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7]大仁.刑法概说 (总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8]转引自中国刑事法律网“在线调查”第九期, 2007-4-5.

篇12:行政复议听证通知书

(听证会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

(申请人姓名)不服(被申请人姓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向本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本机关已经受理。为查明案件事实,决定举行听证,向你(单位)了解有关情况。请你(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准时参会。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请携带相关证据材料的原件。

如果是代理人出席听证会的,请携带委托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并注明代理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代理人出席听证会时需提供身份证,供本机关核实。

时 间:

地 点: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年 月 日

篇13: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通知的场合越来越多,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1

(被申请人):

(申请人)对你单位(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本机关已依法受理(受理通知书文号:)。请你单位在收到本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依法提交以下材料:

1、针对该行政复议申请的书面答复。《行政复议答复书》应当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经过和依据,并应当针对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逐项提出意见;

2、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3、你单位行政复议案件联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逾期未提交书面答复、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将依法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特此通知。

附件: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1份及相关材料

年 月 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复议办公室印章)

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2

(被申请人):

(申请人)不服你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我们依法已予受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现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口头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你机关,请你机关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口头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对该行政复议申请提出书面答辩,并提交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它有关材料。

特此通知!

年 月 日

篇14:行政复议延期审理通知书

行政复议延期审理通知书

()质技监复延字[]第号:不服作出的的申请行政复议一案,本局已于年月日受理。因本案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根据

起中止对本案的申请。待上述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本案将继续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复议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本局决定将本案的审理期限延长至年月日。

特此通知

(印章)

年月日

篇15:服务意外中止恢复工具的开发

1 监视服务的运行

显而易见的是, 首先必须能监视服务的运行情况, 这样才谈得上后续的恢复, 如何监视服务呢? 这里使用监视系统日志来达到监视服务的目的。系统日志是Windows系统用来记录系统事件的, 每当服务运行或中止时, 一般来说, 系统日志将写入一些信息来记录这一行为, 这就给监视服务运行带来了方便。

.NET提供了丰富的类库 , 其中就包括有关系统日志的类Event Log, 通过该类 , 可以轻松控制系统日志的方方面面 , 包括读取 , 写入等 , 这里需要 做的是挂 钩系统的 写入事件(Entry Written), 挂钩事件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 , 其实质实是提供一个回调函数, 当系统日志有新的条目写入时, 操作系统会自动调用提供的挂钩函数, 请看下面的示例代码:

首先要在构造函数中传递要监视的日志类型, 这里事关服务的显然 是系统日 志 ( Application) , 并将Event Log对象的Enable Rasing Events设置成true, 这样才会引发事件的回调 , 然后设置Entry Written回调函数 。在回调 函数中 , 会收到一 个Entry Written Event Arg参数 , 这个参数 包含了大 量写入日 志(Entry) 的细节 , 这里取出日志的具体内容 (Message) 来与预先设置的内容 (也就是某个服务出现意外中止时系统日志中的记录) 对比, 当比对匹配后, 选择弹出一个气球提示的操作, 后续服务的恢复将依靠这个气球提示, 后文将详细说明, 最后还使用了一个计时器, 这个计时器将不断重复弹出提示, 直到用户对这个提示进行了操作为止。

2 恢复服务

监视到服务的意外中止后, 后续操作是恢复服务, 笔者这里使用系统自带的Sc.exe工具来恢复服务, Sc.exe是一个控制服务的命令行程序, 通过它可以启动、停止、查询、配置服务, 假设某个服务名是service1, 要启动服务, 只需要输入下面的命令:

Sc start service1

因此要恢复服务的运行也变得很容易, 首先我们设置处理气球单击的事件:

在这个单击事件中, 将重新启动服务:

注意, Restart Service函数一旦成功, 意味着服务已经重新启动了, 所以可以将刚才提到的计时器取消。下面具体看一下这个函数:

使用.NET提供的Process类, 并使用其start方法来调用Sc.exe, 前面提到的start service1应该作为它的参数 , 这里有一个注意点, 目前使用Win7已经较为普遍, 如果使用这个操作系统, 就牵涉到用户权限问题, 由于启动服务需要管理员权限,所以, 这里必须设置verb参数, 这样当用户点击气球提示时,将收到权限提升的通知, 这里之所以使用try-catch语句, 也是因为用户可能拒绝权限提升, 如果是这样的话, 代码将自动进入catch处 (实际上是引发了一个拒绝提升权限的Exception),只要简单地将函数返回为false就可以了。启动服务后, 还应该判断一下服务是否真正被启动了, 因此代码应该继续如下:

这里再调 用一次Sc.exe, 不过这次 的参数换 成querservice1, 当使用这个参数时将得到服务的运行情况 , 为了分析这个命令行的输出, 必须使用重定向方式将输出重定向到的代码里的Stream Reader对象 , 随后通过 判定输出 里是否有RUNNING来简单判定服务是否已正常启动 , 这是因为一个正在运行的服务的query结果大致如下:

当然这个判定并不很精确, 更为准确的方法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等工具, 读者可自行修改。限于篇幅, 这里不详细介绍输出重定向问题, 读者可参考笔者在本刊发表的其他文章。

3 Timer 问题

上面代码中牵涉到一个timer, 用于在用户未对意外中止的服务成功重起的情况下不断提示用户, 虽然.NET窗体设计工具箱提供了可拖放的timer控件, 但遗憾的是在这里无法直接使用该控件, 这是因为这个timer控件被设计成与用户Ui同一线程, 而对Event Log的回调却在不同线程, 在回调函数中设置timer的使能将 不起作用 , 因此这里 只能使用 另一种Timer, 代码如下:

另外 , 请注意 , 这种Timer并没有Tick事件 , 而只有Elapsed事件 , 当然其实两种事件的激发是一样的 , 由于这种Timer不是可拖放的 , 所以也不存在可视化设计器 , 因此可以像上面处理气球单击事件那样设置其Elapsed事件, 代码如下:

4 结语

篇16:补正行政复议申请通知书

湘临交复补字【】号

你(单位)对被申请人以邮寄方式向本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本机关2012年10月

19日上午08时收到该申请)。经审查,本机关认为:该行政复

议申请材料不齐全,需要补正(齐)以下材料:

请你(单位)接到本通知书后,于日内补正(齐)申

请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

条规定,补正申请材料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无正

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行政复议申请。

特此通知。

上一篇:教师看《远山》电影心得体会下一篇:家长写幼儿园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