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论犯罪中止

2024-04-28

刑法论文论犯罪中止(共6篇)

篇1:刑法论文论犯罪中止

1、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因抢劫罪和绑架罪被法院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对甲的减刑,应由其服刑地高级法院作出裁定

B.乙因检举他人重大犯罪活动被报请减刑的,法院应通知乙参加减刑庭审

C.丙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对丙的假释,可书面审理,但必须提讯丙

D.丁因****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对丁的减刑,可聘请律师到庭发表意见

2、某环保公益组织以一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为由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后因诉讼需要,向县环保局申请公开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排污许可证信息。环保局以该组织无申请资格和该企业在该县有若干个基地,申请内容不明确为由拒绝公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该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出示其负责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B.该组织的申请符合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要求,环保局认为其无申请资格不成立

C.对该组织的申请内容是否明确,环保局的认定和处理是正确的

D.该组织所申请信息属于依法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3、郭某涉嫌报复陷害申诉人蒋某,侦查机关因郭某可能毁灭证据将其拘留。在拘留期限即将届满时,因逮捕郭某的证据尚不充足,侦查机关责令其交纳2万元保证金取保候审。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取保候审由本案侦查机关执行

B.如郭某表示无力全额交纳保证金,可降低保证金数额,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

C.可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进入蒋某居住的小区

D.应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变更住址

4、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5、菜贩刘某将蔬菜装入袋中,放在居民小区路旁长条桌上,写明“每袋20元,请将钱放在铁盒内”。然后,刘某去3公里外的市场卖菜。小区理发店的店员经常好奇地出来看看是否有人偷菜。甲数次公开拿走蔬菜时假装往铁盒里放钱。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乘人不备,公然拿走刘某所有的蔬菜,构成抢夺罪

B.蔬菜为经常出来查看的店员占有,甲构成盗窃罪

C.甲假装放钱而实际未放钱,属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

D.刘某虽距现场3公里,但仍占有蔬菜,甲构成盗窃罪

6、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犯重婚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后也可能适用缓刑

B.乙犯遗弃罪被判处管制1年,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

C.丙犯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即使该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

D.丁17岁时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3岁时又犯伪证罪,仍有可能适用缓刑

7、对下列哪些拟作出的决定,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A.税务局扣押不缴纳税款的某企业价值200万元的商品

B.交通局吊销某运输公司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C.规划局发放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直接涉及申请人与附近居民之间的重大利益关系

D.公安局处以张某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8、关于公务员的辞职和辞退,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

B.领导成员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引咎辞去公职

C.对患病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D.被辞退的公务员,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9、关于甲非法获利的定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擅自经营收费站收费业务,数额巨大,构成非法经营罪

B.即使收钱时冒充国有收费站工作人员,也不构成招摇撞骗罪

C.未使收费站工作人员基于认识错误免收司机过路费,不构成诈骗罪

D.骗吴某仅得20万元的行为,构成隐瞒犯罪所得罪

10、梁某酒后将邻居张某家的门、窗等物品砸坏。县公安局接警后,对现场进行拍照、制作现场笔录,并请县价格认证中心作价格鉴定意见,对梁某作出行政拘留8日处罚。梁某向法院起诉,县公安局向法院提交照片、现场笔录和鉴定意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照片为书证

B.县公安局提交的现场笔录无当事人签名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C.县公安局提交的鉴定意见应有县价格认证中心的盖章和鉴定人的签名

D.梁某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可要求县公安局的相关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11、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中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撤回起诉、申请回避

B.委托诉讼代理人、提起自诉

C.申请复议、提起上诉

D.申请抗诉、提出申诉

12、如B省高级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裁定驳回关某的上诉,维持原判,则对本案进行死刑复核的正确程序是:

A.对关某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B省高级法院不再另行复核

B.最高法院复核鲁某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应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C.如鲁某在死刑复核阶段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人的,死刑复核合议庭应在办公场所当面听取律师意见

D.最高法院裁定不予核准鲁某死刑的,可发回A市中级法院或B省高级法院重新审理

13、关于程序法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程序法定要求法律预先规定刑事诉讼程序

B.程序法定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定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C.英美国家实行判例制度而不实行程序法定

D.以法律为准绳意味着我国实行程序法定

14、郭某涉嫌报复陷害申诉人蒋某,侦查机关因郭某可能毁灭证据将其拘留。在拘留期限即将届满时,因逮捕郭某的证据尚不充足,侦查机关责令其交纳2万元保证金取保候审。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取保候审由本案侦查机关执行

B.如郭某表示无力全额交纳保证金,可降低保证金数额,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

C.可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进入蒋某居住的小区

D.应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变更住址

15、关于公务员的辞职和辞退,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

B.领导成员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引咎辞去公职

C.对患病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D.被辞退的公务员,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16、甲、乙系初三学生,因涉嫌抢劫同学丙(三人均不满16周岁)被立案侦查。关于该案诉讼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审查批捕讯问时,甲拒绝为其提供的合适成年人到场,应另行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

B.讯问乙时,因乙的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而通知其伯父到场,其伯父可代行乙的控告权

C.法庭审理询问丙时,应通知丙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D.如该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甲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时可不再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

17、某区工商分局对一公司未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销售电子出版物100套的行为,予以取缔,并罚款6000元。该公司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公司可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B.在复议过程中区工商分局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

C.市工商局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审查此案

D.如区工商分局的决定明显不当,市工商局应予以撤销

18、下列哪些行为触犯诈骗罪(不考虑数额)?

A.甲对李某家的保姆说:“李某现在使用的手提电脑是我的,你还给我吧。”保姆信以为真,将电脑交给甲

B.甲对持有外币的乙说:“你手上拿的是假币,得扔掉,否则要坐牢。”乙将外币扔掉,甲乘机将外币捡走

C.甲为灾民募捐,一般人捐款几百元。富商经过募捐地点时,甲称:“不少人都捐一、二万元,您多捐点吧。”富商信以为真,捐款2万元

D.乙窃取摩托车,准备骑走。甲觉其可疑,装成摩托车主人的样子说:“你想把我的车骑走啊?”乙弃车逃走,甲将摩托车据为己有

19、郭某涉嫌报复陷害申诉人蒋某,侦查机关因郭某可能毁灭证据将其拘留。在拘留期限即将届满时,因逮捕郭某的证据尚不充足,侦查机关责令其交纳2万元保证金取保候审。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取保候审由本案侦查机关执行

B.如郭某表示无力全额交纳保证金,可降低保证金数额,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

C.可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进入蒋某居住的小区

D.应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变更住址

20、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申诉,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二审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的案件,申诉人对一审判决提出的申诉,应由一审法院审理

B.上一级法院对未经终审法院审理的申诉,应直接审理

C.对经两级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申诉,法院不再受理

D.对死刑案件的申诉,可由原核准的法院审查,也可交由原审法院审查

21、罗某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D市中级法院的案件审理工作。关于罗某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担任人民陪审员,必须经D市人大常委会任命

B.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也能担任合议庭审判长

C.可参与中级法院二审案件审理,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

D.可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

22、关于甲非法获利的定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擅自经营收费站收费业务,数额巨大,构成非法经营罪

B.即使收钱时冒充国有收费站工作人员,也不构成招摇撞骗罪

C.未使收费站工作人员基于认识错误免收司机过路费,不构成诈骗罪

D.骗吴某仅得20万元的行为,构成隐瞒犯罪所得罪 23、2015年《立法法》修正后,关于地方政府规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省政府所在地的市针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以外的事项已制定的规章,自动失效

B.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C.没有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D.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刊载

24、李某乘正在遛狗的老妇人王某不备,抢下王某装有4000元现金的手包就跑。王某让名贵的宠物狗追咬李某。李某见状在距王某50米处转身将狗踢死后逃离。王某眼见一切,因激愤致心脏病发作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李某将狗踢死,属事后抢劫中的暴力行为

B.李某将狗踢死,属对王某以暴力相威胁

C.李某的行为满足事后抢劫的当场性要件

D.对李某的行为应整体上评价为抢劫罪

25、某地连续发生数起以低价出售物品引诱当事人至屋内后实施抢劫的事件,当地公安局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居民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公安局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性质?

A.履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B.负担性的行为

C.准备性行政行为

D.强制行为

26、关于李某脱逃前的诉讼程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是否逮捕李某,应由甲市检察院的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

B.李某符合逮捕条件,但因其有孕在身,可对其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C.李某委托的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李某,需经侦查机关许可

D.侦查人员每次讯问李某时,应对讯问过程实行全程录音、录像

27、下列哪一选项属于传闻证据?

A.甲作为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就一起伤害案的鉴定意见提出的意见

B.乙了解案件情况但因重病无法出庭,法官自行前往调查核实的证人证言

C.丙作为技术人员“就证明讯问过程合法性的同步录音录像是否经过剪辑”在法庭上所作的说明

D.丁曾路过发生杀人案的院子,其开庭审理时所作的“当时看到一个人从那里走出来,好像喝了许多酒”的证言

28、关于李某脱逃前的诉讼程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是否逮捕李某,应由甲市检察院的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

B.李某符合逮捕条件,但因其有孕在身,可对其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C.李某委托的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李某,需经侦查机关许可

D.侦查人员每次讯问李某时,应对讯问过程实行全程录音、录像

29、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累犯和犯罪集团的积极参加者,不适用缓刑

B.对累犯,如假释后对所居住的社区无不良影响的,法院可决定假释

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法院可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犯恐怖活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刑罚执行完毕后的第12年又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成立累犯

30、法院可以受理被害人提起的下列哪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

A.抢夺案,要求被告人赔偿被夺走并变卖的手机

B.寻衅滋事案,要求被告人赔偿所造成的物质损失

C.虐待被监管人案,要求被告人赔偿因体罚虐待致身体损害所产生的医疗费

D.非法搜查案,要求被告人赔偿因非法搜查所导致的物质损失

31、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犯重婚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后也可能适用缓刑

B.乙犯遗弃罪被判处管制1年,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

C.丙犯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即使该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

D.丁17岁时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3岁时又犯伪证罪,仍有可能适用缓刑

32、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33、3万元

34、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是一种特别程序。关于其特别之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不同于普通案件奉行的不告不理原则,法院可未经检察院对案件的起诉或申请而启动这一程序

B.不同于普通案件审理时被告人必须到庭,可在被申请人不到庭的情况下审理并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C.不同于普通案件中的抗诉或上诉,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可通过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启动二审程序

D.开庭审理时无需区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阶段

35、下列哪些行为(不考虑数量),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

A.将白银从境外走私进入中国境内

B.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旧机动车

C.走私淫秽物品,有传播目的但无牟利目的

D.走私无法组装并使用(不属于废物)的弹头、弹壳

36、关于网络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与审查,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询问异地证人、被害人的,应由办案地公安机关通过远程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

B.收集、提取电子数据,能够获取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封存原始存储介质,并对相关活动录像

C.远程提取电子数据的,应说明原因,并对相关活动录像

D.对电子数据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可由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37、甲杀人后将凶器忘在现场,打电话告诉乙真相,请乙帮助扔掉凶器。乙随即把凶器藏在自家地窖里。数月后,甲生活无着落准备投案自首时,乙向甲汇款2万元,使其继续在外生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藏匿凶器的行为不属毁灭证据,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

B.乙向甲汇款2万元不属帮助甲逃匿,不成立窝藏罪

C.乙的行为既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也不成立窝藏罪

D.甲虽唆使乙毁灭证据,但不能认定为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教唆犯

38、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

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39、关于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提供,鉴定意见可由单位出具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有时可以提供证人证言,但不能出具鉴定意见

C.如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相应证人和鉴定人均应出庭

D.证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其庭前证言仍可能作为证据;鉴定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40、甲以伤害故意砍乙两刀,随即心生杀意又砍两刀,但四刀中只有一刀砍中乙并致其死亡,且无法查明由前后四刀中的哪一刀造成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管是哪一刀造成致命伤,都应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

B.不管是哪一刀造成致命伤,只能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既遂与故意杀人罪未遂

C.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应推定是后两刀中的一刀造成致命伤,故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既遂

D.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虽可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未遂,但杀人与伤害不是对立关系,故可按故意伤害(致死)罪处理本案

41、某环保公益组织以一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为由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后因诉讼需要,向县环保局申请公开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排污许可证信息。环保局以该组织无申请资格和该企业在该县有若干个基地,申请内容不明确为由拒绝公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该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出示其负责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B.该组织的申请符合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要求,环保局认为其无申请资格不成立

C.对该组织的申请内容是否明确,环保局的认定和处理是正确的

D.该组织所申请信息属于依法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42、2015年《立法法》修正后,关于地方政府规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省政府所在地的市针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以外的事项已制定的规章,自动失效

B.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C.没有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D.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刊载

43、某县公安局以涉嫌诈骗为由将张某刑事拘留,并经县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县公安局以证据不足为由撤销案件,张某遂申请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赔偿义务机关为县公安局和县检察院

B.张某的赔偿请求不属国家赔偿范围

C.张某当面递交赔偿申请书,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场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并注明收讫日期的书面凭证

D.如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张某可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44、某地连续发生数起以低价出售物品引诱当事人至屋内后实施抢劫的事件,当地公安局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居民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公安局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性质?

A.履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B.负担性的行为

C.准备性行政行为

D.强制行为

45、甲涉嫌盗窃室友乙存放在储物柜中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并转卖他人,但甲辩称该电脑系其本人所有,只是暂存于乙处。下列哪一选项既属于原始证据,又属于直接证据?

A.侦查人员在乙储物柜的把手上提取的甲的一枚指纹

B.侦查人员在室友丙手机中直接提取的视频,内容为丙偶然拍下的甲打开储物柜取走电脑的过程

C.室友丁的证言,内容是曾看到甲将一台相同的笔记本电脑交给乙保管

D.甲转卖电脑时出具的现金收条

46、如B省高级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鲁某的量刑适当,但对关某应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限制减刑,则对本案正确的做法是:

A.二审应开庭审理

B.由于未提起抗诉,同级检察院可不派员出席法庭

C.高级法院可将全案发回A市中级法院重新审判

D.高级法院可维持对鲁某的判决,并改判关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限制减刑

47、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

B.甲未能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生,成立犯罪既遂

C.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犯罪未遂

D.甲未能阻止乙跳车逃走,应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论处

48、律师邹某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担任未成年人陈某的辩护人。关于邹某的权利,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可调查陈某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并提交给法院

B.可反对法院对该案适用简易程序,法院因此只能采用普通程序审理

C.可在陈某最后陈述后进行补充陈述

D.可在有罪判决宣告后,受法庭邀请参与对陈某的法庭教育

49、章某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因犯罪后企图逃跑被公安机关先行拘留。关于本案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拘留章某时,必须出示拘留证

B.拘留章某后,应在12小时内将其送看守所羁押

C.拘留后对章某的所有讯问都必须在看守所内进行

D.因怀疑章某携带管制刀具,拘留时公安机关无需搜查证即可搜查其身体 50、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

B.在离婚诉讼期间,丈夫误认为自己无义务救助落水的妻子,致妻子溺水身亡的,成立过失的不作为犯罪

C.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向乙的咖啡投毒,看到乙喝了几口后将咖啡递给丙,因担心罪行败露,甲未阻止丙喝咖啡,导致乙、丙均死亡。甲对乙是作为犯罪,对丙是不作为犯罪

51、关于公检法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应报有权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B.基于检察一体化,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是指检察系统整体独立行使职权

C.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上级检察院认为下级检察院二审抗诉不当的,可直接向同级法院撤回抗诉

D.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指导关系,上级法院如认为下级法院审理更适宜,可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

52、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下列哪些事项,《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A.受案范围、管辖

B.期间、送达、财产保全

C.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

D.检察院对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

53、下列哪些行为(不考虑数量),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

A.将白银从境外走私进入中国境内

B.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旧机动车

C.走私淫秽物品,有传播目的但无牟利目的

D.走私无法组装并使用(不属于废物)的弹头、弹壳

54、甲市某县环保局与水利局对职责划分有异议,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关于异议的处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提请双方各自上一级主管机关协商确定

B.提请县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决定

C.提请县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并由该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县政府决定

D.提请县政府提出处理方案,经甲市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甲市政府批准

55、关于办案期限重新计算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盗窃汽车案,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其还涉嫌盗窃1辆普通自行车,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B.乙受贿案,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发现一笔受贿款项证据不足,退回补充侦查后再次移送审查起诉时,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C.丙聚众斗殴案,在处理完丙提出的有关检察院书记员应当回避的申请后,重新计算一审审理期限

D.丁贩卖毒品案,二审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并通知同级检察院阅卷,检察院阅卷结束后,重新计算二审审理期限

56、关于刑事诉讼价值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公正在刑事诉讼价值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B.通过刑事程序规范国家刑事司法权的行使,是秩序价值的重要内容

C.效益价值属刑事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而不属刑事诉讼法的独立价值

D.适用强制措施遵循比例原则是公正价值的应有之义

篇2:刑法论文论犯罪中止

2015年政法干警笔试备考指导

——专业综合I(刑法学)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必须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中止。

(二)必须是自动中止犯罪。指犯罪分子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他完全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犯罪行为。

(三)必须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完毕,危害结果即将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犯罪分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篇3: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一、共同犯罪中止问题的提出

(一) 犯罪中止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是犯罪中止。”即通常所说的能达目的而不欲。对于犯罪中止, 实践中有单个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中止两种。

(二) 共同犯罪中止和单个犯罪中止的比较

实践中犯罪中止分为共同犯罪中和一般犯罪中止。虽然两种类型都符合犯罪中止的特点, 但是共同犯罪中止与一般犯罪中止却不可同日而语。

1. 共同犯罪中止和单个犯罪中止的比较

就单个犯罪的来说, 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的认定比较容易, 行为人在自己主观上认为犯罪还可以继续实施的情况下, 及时并有效的放弃了犯罪, 满足一般认为犯罪中止认定所需的及时性、自动性、有效性三个条件即可成立犯罪中止。单个犯罪中, 行为人只需要在其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或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就能够成立犯罪中止, 而在共同犯罪中, 各个行为人的行为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 每个行为人的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发生都具有一定意义的因果关系, 这就使得共同犯罪中的各个行为人既要负责自己的犯罪行为, 又要负责犯罪集体的的犯罪行为。对于共同犯罪, 实行“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因此, 在认定犯罪集团中的某一部分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时, 就必须将其行为置于共同犯罪行为中来看, 行为人中止犯罪的行为是在停止本人犯罪行为的同时又阻止了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或者说是有效地防止了其犯罪整体的犯罪行为的犯罪结果的发生。若实行犯在实行过程中只是消极地停止了犯罪行为, 却并没有积极有效地阻止其他共同实行犯的犯罪行为;或者是在实行完毕犯罪行为之后犯罪结果之前, 采取了阻止结果发生的行动却未能发挥作用, 那么行为人虽然有自动停止的行为但是却不足以成立犯罪中止, 只能视结果的发生与否而定, 构成既遂或者犯罪未遂。在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部既遂。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

(一) 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几种学说

在我国刑法理论学界中, 关于共同犯罪中止有以下几种主要点:

1. 整体完成形态论。

这种学说认为, 各共同犯罪行为人的行为时一个整体则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必须根据整个共同犯罪最后达到完成状态与否的情况来认定个别共犯人中止犯罪的意图。共犯人中止犯罪, 必须既停止自己犯罪行为, 又停止其他共犯人停止实施犯罪行为, 或者有效地阻止犯罪后果的产生。

2. 个别中止论。

共同犯罪行为虽然是一个整体, 但实际上是由各部分独立犯罪行为组合而成的。部分共犯人自动停止自己所实施的那个部分犯罪, 就部分犯罪脱离了整体犯罪, 同其他共犯人的行为的关联也不复存在。因此, 其行为就应认定为犯罪中止。也即, 部分共犯人只要停止自己的行为就成立犯罪中止。

3. 非主犯能力论。

认为主犯之外的共同犯罪人难以分清其在犯罪中的主从作用时, 共犯中止的有效性的标准就要看行为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如若行为人已经努力阻止了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却因自己的能力限制而难以达到阻止效果的, 仍然是可以认定成立犯罪中止的。

4. 阻止先前行为被利用论。

在这种学说中判断部分共犯是否成立中止的标准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并积极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人利用自己的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是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以上观点都有待商榷。

第一种观点认识到了共同犯罪是整体性与共同性交叉的特性, 但忽略了共同犯罪中各共犯犯人的不同作用与地位及其独立性与个别性, 以偏概全, 对于共犯中止的要求过高, 在这种观点下很难成立共犯中止, 不利于减少犯罪。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截然相反, 但又走入了令一个极端, 它侧重与共犯人的个别性与独立性, 但由于过于偏向个别性又忽视了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 各共犯人的行为之间都存在莫大的关联性, 对共犯中止的要求过低。

第三种观点认识到了共同犯罪中共犯人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应根据其地位与作用来分析, 但是它对于各共犯人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并不具体, 而且“能力的范围”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并且难以界定, 认定共同犯罪中止所需要的条件应当是客观的具体的。

第四种观点展示了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联系, 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但是对于“先前行为”的内涵还无清晰的概念, “先前行为”过于笼统。

(二) 本人观点

鉴于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考虑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时应当认清共犯中止的来源, 即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交叉。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 共同犯罪人有不同的分类以及作用, 犯罪又分三个阶段。结合以上三方面笔者认为在认识共同犯罪中止问题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 各犯罪人既是该整体中的人在做出共同犯罪行为又是独立的, 因此, 在把握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的时候要防止以偏概全, 强调和遵循共犯的整体性和从属性的同时结合并突出独立性的作用 (特别是非实行犯) ; (2) 犯罪中止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的, 应该在不同的犯罪阶段具体分析各共犯人的地位与作用来判定; (3) 无论共同犯罪中止问题如何发展变化, 它归根结底是一个认定犯罪的问题, 既然是犯罪问题就必须要使用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对共犯中止的认定还是应从主观恶意、社会危害结果等方面。 (4) 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 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 共犯人的犯罪行为必须对整个犯罪负责, 共犯人要想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须使整个犯罪整体都自动有效的放弃实施犯罪行为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三、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

(一) 共同犯罪中止的一般条件

共同犯罪中止不同于一般犯罪中止, 行为人自身行为必然与整体犯罪发生关联。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犯罪中止的一般性, 得出了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

1. 共犯中止的及时性。

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是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这段期间内。如果犯罪应经达到既遂阶段, 犯罪中止就不可能存在。因此, 从犯罪预备行为时开始, 直至犯罪达到既遂状态以前的这段时间里, 犯罪人如果没有因意志意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在预备或未遂阶段, 在犯罪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成立犯罪中止。

2. 共犯中止的自动性。

自动性是指在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可以将犯罪行为进行至终了的情况下, 基于本人意愿而中止了犯罪行为。主观上放弃了继续犯罪意图, 客观上停止了犯罪行为。而成立共犯中止, 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同时要求他说服其他共犯人也放弃犯罪或自己在放弃犯罪意图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3. 共犯中止的有效性。

这是指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防止其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犯罪结果的发生。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必须满足两个方面:主观上, 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须切断与其他共犯人的共同故意, 并且要及时将自己的这种意图以言行方式告诉其他共犯人;客观上, 行为人必须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自己的先行行为对犯罪有因果关系的必须切断这种因果关系。

(二) 共同犯罪中止的具体条件

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共犯中各具体犯罪人有不同的类别和作用。因此, 他们成立犯罪中止既要有一般条件还满足特殊条件。

犯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预备阶段、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在犯罪过程中, 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

1. 简单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简单的共同犯罪, 在大陆法系刑法中叫共同正犯 (即共同实行犯) 。简单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中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行为的行为人是数人, 换言之, 每个共犯人都是实行犯。在共同犯罪中正犯又是实行犯, 他们由于自己能左右犯罪的进程, 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都是从属于实行犯的。共同犯罪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实行犯, 如果只有一个实行犯, 那么这是共犯中止与一般共同犯罪的中止并无二致;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实行犯, 就要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在这种共同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则要分以下两种情形: (1) 在犯罪预备阶段, 一般的共同犯罪中共犯实行犯由于还尚未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 只要其自动放弃犯罪的预备行为不再向实行阶段发展, 犯罪结果便不会发生。在这个阶段只要共犯人放弃预备行为便切断了与犯罪的联系; (2) 在犯罪实行阶段, 各共犯人已经形成了联系密切的犯罪共同体, 他们主观上相互鼓励客观上相互补充。若某一个 (或一部分) 实行犯想要放弃犯罪, 不仅要自己放弃犯罪还必须阻止其他共犯人继续犯罪或者自己和其他共犯人的犯罪的结果的发生。共同正犯在犯罪预备直至犯罪既遂满足以上条件即可成立犯罪中止。

2. 复杂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复杂共同犯罪中, 共同犯罪行为表现为四种方式: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根据这四种行为方式可以将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和帮助犯。

(1) 组织犯的犯罪中止。组织犯是指在犯罪中起组织、领导、指挥作用的人, 组织犯虽然在共同犯罪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是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行为人, 其犯罪很大程度上还是从属于实行犯。组织犯包括犯罪集团中的组织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犯罪集团中的组织犯, 分为首要分子和一般的组织犯, 对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首要分子以外的组织犯按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因此对于他们成立犯罪中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 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在犯罪中处于核心地位, 是整个犯罪集团的首脑, 左右着整个犯罪过程以及其他共犯的行为。因此在这种共同犯罪中本人彻底放弃继续犯罪的意图、脱离犯罪集团, 此外他们必须解散为实施犯罪行为而成立的犯罪集团并且有效地阻止犯罪集团成员继续实施原犯罪集团所计划实施的任何犯罪行为, 积极阻止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向既遂状态发展。

(2) 犯罪集团中除首要分子意外的组织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的中止。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要主动放弃自己的犯罪意图, 并将自己的这种意图以言行方式告知其他共犯, 因单独的阻止行为并不能构成犯罪, 他还必须在撤回犯罪意图的同时切断自己的先前组织行为与整个犯罪的整体联系。犯罪进入实行阶段后, 组织犯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放弃自己主观犯罪意图、停止本人犯罪行为, 并在此基础之上阻止其他犯罪集团成员实施集团计划内的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2) 实行犯的犯罪中止。实行犯在大陆法系国家称为正犯, 就是指自己直接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行为的人。在复杂共同犯罪中, 若只有一个实行犯, 则其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与一般犯罪中并无二致;若有数个实行犯则属于共同正犯的情况, 前文已经详述。

(3) 教唆犯的犯罪中止。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人”。基于教唆行为的特殊性, 教唆犯欲成立犯罪中止, 就要有效的阻止自己所教唆的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以及其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被教唆者所处的不同犯罪阶段, 教唆犯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不同: (1) 处于犯罪预备阶段时:在教唆行为预备阶段, 教唆者只要主动放弃教唆被教唆者实施犯罪行为的意图和行为即可成立犯罪中止;在教唆未实行终了阶段, 教唆者只要主动放弃教唆被教唆者实施犯罪行为就成立犯罪中止;在教唆实行终了阶段, 犯意已经产生。若被教唆者还未实施预备行为, 教唆者必须主动有效地消除自己的教唆行为对被教唆者产生的犯意才能成立犯罪中止。若被教唆者已经着手实施预备行为, 教唆者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须主动有效的消除被教唆者的犯意并且劝说被教唆者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2) 处于实行阶段, 教唆者在实施教唆行为直至被教唆者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的这个期间内, 教唆者要成立中止就必须撤回教唆意图及教唆内容。若被教唆者已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尚未实行终了, 教唆犯要成立中止就必须主动有效的制止被教唆者的实行行为并且消除其犯意使其无法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3) 处于施行后阶段时, 犯罪实行行为已经实施完毕, 还未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 教唆者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为:必须自动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事实上, 无论何种犯罪, 处于实行后阶段要成立中止都必须积极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4) 帮助犯的犯罪中止。帮助犯在整个犯罪中是相对独立的, 即使没有帮助犯的帮助实行犯也能完成犯罪。因此, 如果帮助犯自动放弃整个犯罪中所计划的自己应当实施的帮助行为或自动有效地防止、阻止其帮助行为所应当产生的犯罪结果, 可以成立独立的犯罪中止。由于帮助犯所具有的特殊独立性, 帮助犯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只需要消除计划内的自己所应当实施的帮助行为对整个犯罪的影响。在共同犯罪中, 帮助犯成立犯罪中止应当从实施帮助行为开始, 直至实行犯完成犯罪行为时止。帮助犯如何使自己的帮助消除对犯罪的影响, 在不同阶段要分不同情况:

(1) 事前帮助, 即在实行犯预备阶段, 就必须切断自己的帮助行为与实行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才能成立犯罪中止。例如, 提供了物质帮助的, 就必须撤回其帮助, 同时消灭其帮助行为在实行犯心理上的帮助效果。提供心理帮助的, 由于其主要是强化了实行犯的犯意, 因此, 只要消除自己的心理帮助对实行犯的犯意强化以及促进作用就可以承认中止成立。

(2) 事中帮助, 也即在实行犯实行阶段, 帮助犯已经不可能撤回其帮助行为, 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须主动有效的消除自己的帮助行为对整个共同犯罪产生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阻止实施实行行为并且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篇4:刑法论文论犯罪中止

关键字: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重复侵害;释明权

中图分类号:D924.13;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32-02

所谓犯罪未遂(attempt of crime):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在这里,有关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性质、处罚原则都不做过多赘述,有关代表性学说在我国法制重新回到正轨也是各派林立。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同样的概念、构成要件、种类等不做具体解释,文章主要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疑难部分来为大家结合实例,展示实践中容易混淆的点和裁判中难以界定的因素。

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问题,简单概括,犯罪未遂是“欲为而不能”,犯罪中止是“能为而不欲”。然在复杂多变的日常生活中,仅凭概念很难定性,甚至会出现“同案双定性”,同案不同判等问题。来看一个比较简单的案例:甲欲用枪打死乙,甲连打了三枪都没有打死乙,甲大叹一声,看来乙命大,今天算了。但事实上是甲的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甲自己并不知情),这时候,对于甲的定性,怎么判断?在这种情况,大家可能会联想到主观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或是构成要见说。对于以上情形,笔者想要大家从另一种角度考虑,会不会构成犯罪中止。

对行为人如何定罪,无非两种,故意杀人未遂、故意杀人中止。我们从多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案例,首先,客观行为,开枪的角度分析,这里涉及到一个理论——重复侵害行为。连开三枪是否能看成一个行为,如果不能,每开一枪为一个行为,构成三个未遂;能,三枪一个行为,构成中止。目前重复侵害已被学界广泛接受。其次,从行为人主观方面山来分析,开完第三枪,没有打中,行为人大叹一声……赞成中止的一方认为他能继续实施(虽说他不知枪中已无子弹),主观上不想再继续进行下去,“能为而不欲”;赞成未遂的一方多半是有他的话语来判断,行为人将杀不死对方的原因归结为对方“命硬”,对于神论者来说可能是主或神或老天爷今天不让你死,还是选其他时候杀你吧,构成“欲为而不能”。

从深层理论上来剖析一下,此案中杀人不成无非是存在“障碍”,障碍分为两种:物质性障碍和精神性障碍。如果是物质性障碍,很简单,直接定性为故意杀人未遂;精神性障碍往往很难界定。举另外一个案例,行为人欲实施强奸却因为对方生理期而放弃实施,客观上时能实施的但是行为人受制于这种精神性障碍而放弃,此为中止。再举另外一个例子,行为人走到公共场所欲实施放火,在点燃一大堆物品后火势马上蔓延只是却后悔,及时将火熄灭,此种行为能够成中止吗?答案是不能。此案例就涉及到具体的罪,每个罪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在放火罪中不存在中止,此案要么不成立犯罪,要么构成放火罪未遂。因为放火罪为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这类犯罪量刑往往比较重,刑法制定的目的并不是惩罚犯罪人,在上个案件中,只要不构成严重危害,法官在定罪时还是偏向为不为罪的。此外,根据犯罪主体类型的划分(如危险犯,实行犯,行为犯),不同罪对中止和未遂的规定也是不同的。

然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竞合问题,此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存在的,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认识错误,如对作案工具的使用或是作案手法的运用上,想要达到一种预期的效果,却无法完成;行为人主观上有中止的犯意,实际行动中明显配合有中止的行为,在结果上却产生了因为工具或是作案方式的不合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这就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竞合。

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不断加强,公民法治观念的不断进步,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顺利召开,法的作用越来越大,承载的历史使命也越来越厚重。人权观念与人权理论不断发展,日益冲击并改善着我们的法律体系,同样的,犯罪嫌疑人或是罪犯,人权理应更受重视,在某些程度上更能体现一个国家人权的进步与否。我国新的刑法修正案及新刑事诉讼法都对此作出了相对进步意义的改善,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等非法律人士也能够脱口而出,这无疑会是我国法律制度史上的转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官在犯罪中止或犯罪未遂的适用争议比较大的案件中,往往会选择适用中止,这也是运用了对被告有利这个不成文的原则。邹碧华法官在《要件审判九步法》也一直强调法官的释明权,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案件,法官内心都应当有一个标准,每一个法官理应具备相应的责任。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其次,要有能力实现司法价值目标。在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选择及判断中,法官应做好充分的价值衡量,无论是从受害人角度或是犯罪嫌疑人角度,还应当充分衡量社会价值、社会影响以及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

[4]〔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5]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上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6]赵秉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尹训洋(1990.4.13-),山东新泰人,,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

篇5:刑法论文论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一直以来是事业单位考察的重点难点,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学员经常出现分不清楚三种罪名的情况,以下就其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进行分析:

一、近年真题:

甲与乙有仇,意图杀乙 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乙的住所,准备杀乙,但在途中,甲突感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己的住所休息,第二天,甲因他人告发被抓获,甲的行为是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45【答案】A。解析: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

39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39【答案】C。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二、.知识点分析: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相同的是三者都是犯罪过程中的形态。都不具备刑法规定了的一个完整的犯罪所具备的全部要件。三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犯罪未完成的原因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

(一)犯罪预备是在犯罪的准备阶段发生的。客观上犯罪人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

(二)犯罪未遂是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时发生的。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是在犯罪的整个过程当中,犯罪的中止必须而且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或者犯罪的实行过程中。如果犯罪即遂,就不能中止了。

二、发生的原因不同。

(一)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

(二)犯罪未遂行为也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结果没有发生。

(三)犯罪中止行为是由于犯罪分子一直以内的原因导致结果为发生。必须是自动中止或者是有效的防止结果的发生。自动中止是说,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认为有可能把犯罪完成,而自动地放弃犯罪的意图,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最主要的特征。造成犯罪中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犯罪人的真诚醒悟,不愿继续犯罪,有的是经他人忠告教育思想有了转变;有的怕罪行暴露后担负刑事责任等等。不管犯罪分子出于什么动机,只要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都应该认识是犯罪的中止。如果不是自动放弃犯罪,而是在犯罪过程中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被迫放弃犯罪的,或者由于他人的妨碍使犯罪无法进行下去的,或者是为了等待有利时机而暂时中断犯罪的,都不是犯罪中止。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说,在犯罪预备和行为未实行终了的阶段,要做到不使犯罪结果发生,只要犯罪人放弃犯罪活动就可以了;如果犯罪行为实行已经终了,还需一点时间犯罪结果才能发生,犯罪人就必须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做到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仍要负即遂的责任。

所以对于三者的区别,大家以后可以根据以下思路进行辨析。首先,通过行为发生原因是意志以内的还是意志以外得导致来区分;其次,通过行为发生的时间阶段来进行分析。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6:论犯罪与刑法的观后感

1.对于法学的学习,尤其重视勤奋与多看书。在大一的这一个阶段里,我在充分接触大学的课余活动的同时,也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每一门课能够进行复习与预习,按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余时间能够多问问老师问题,能够与学长学姐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希望通过互相的沟通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学习法律,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法律人重视的效率与利益,在大一的学习中,不仅学习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且还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了相关的学习心情与感受。大家虽然起步觉得很困难,但是有了那么多的人的帮助,也就将困难克服了。除了专业课,还有公共课的学习,例如英语的学习,我能够做到与老师时常地交流学习心得,多多与老师沟通,锻炼口语,多多调动课堂气氛,与同学一起在课堂中欢乐地学习知识。

然后我还积极参加了本系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活动,我和同学积极参加活动,一起讨论相关的事项,熟悉法庭的相关程序,一步步逐渐了解,然后和其他同学一起呈现给大家一场精彩的活动。

2.对于思想方面,大一第一学期加入了分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党课里积极回答问题,与

学姐共同组织相关的课堂内容,而大二第一学期加入了院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老师的上课内容,积极思考老师在上课的问题,希望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自己一定会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大家服务。

3.生活方面,也要做到一名标兵,和班级同学和睦相处,大家每天欢乐地度过,共同分享

欢乐与痛楚,11法一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和大家一起决心努力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不枉四年的生活。同时和学长学姐也能够欢乐地相处,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一起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与有事失败的感伤,生活中的我可能有点慢热,但熟络了以后,大家就会感受到我的欢乐,我能给大家热情与欢乐,以及真挚的情谊。

4.工作方面,大一我担任的是分院的组织部干事,在大一的这一年里,我能够按时完成部

长交予的任务,能够和学姐一起商讨有关的问题,工作方面要做到有自己的见解,是问题简单化与效率化。大一有关组织部的事项我都与部长和同事一起共同完成。有相关的是团员证的补办与收缴,五四评比,还有每月的团日活动以及分院的党校培训还有团干培训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很幸福与同学与部长一起经受锻炼逐渐成熟的时光。

5.志愿者活动是贯穿大一时期的活动。在大一,我参加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有法学系的相关品牌活动,如法律移动超市,模拟法庭等等的,还有文学系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以及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只要一有空,我总会抽出时间,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让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一种帮助的快乐。

上一篇:揉进春天里的思念散文下一篇:处暑节气应该吃些什么传统食物? 处暑养生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