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

2024-04-15

红斑狼疮(共8篇)

篇1:红斑狼疮

从免疫学角度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摘要】

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盘状红斑狼疮(DLE)两大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即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导致SLE患者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因是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这些抗体的产生起源于复杂的机制,几乎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SLE的发病机制和最新治疗进展。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其作用机制复杂。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1.1致病性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也可以出现在健康个体而不引起机体损害,并且它们有可能起着保护性作用。SLE患者体内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具有特殊的致病性能。

① 以IgG型抗体为主,与自身抗原有很高亲和力。一项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IgG-AECA的阳性率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53.8﹪、24.0﹪、0,3组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活动组高于SLE缓解期组。SLE患者血清IgG-AECA及滴度水平可能在SLE的病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IgG-AECA的滴度水平在经治疗后的缓解期患者低于SLE活动期患者,可作为

【】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1。

② 抗血小板抗体及抗红细胞抗体。自身抗体街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破坏是狼疮患者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Pujol等对90例患者的56份血清进行抗血小板检测发现,90例患者中有29例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与抗血小板抗体的出现具有显著相关性。

③ 与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和抗α-肌动蛋白抗体。血清抗ds-DNA抗体是狼疮中研究最多的一种自身抗体,早在1967年即发现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组织中有抗ds-DNA抗体,它们与患者组织和细胞中的ds-DNA结合。血清中ds-DNA抗体水平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但并非所有患者如此。那些具有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但并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中,80﹪患者5年内会出现疾病活动性增高的临床症状。细胞外的ds-DNA主要以核小体的形式出现,核小体是细胞凋亡时释放的染色体片段。抗ds-DNA和抗核小体抗体与肾组织蛋白有交叉反应,因此,它们对肾组织细胞有直接得人病理损害作用。目前认为α-辅肌动蛋白对于维系肾脏足细胞(podocyte,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成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④ 抗-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或酯)受体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狼疮中有可能具有重要作用。NMDA是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兴奋性氨基酸。Kawal与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将狼疮患者含有抗DNA和NMDA受体抗体的血清经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可引起小鼠认知能力减弱以及海马趾损伤。同时,他们还在脑狼疮患者的脑组织中发现抗-NMDA的受体抗体。

1.2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SLE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多种自身抗体和大量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CIC的出现会激活补体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他血管外组织中造成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研究已经证明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测定循环

【】免疫复合物,认为CIC值可作为SLE的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重要依据2。另外用ELISA法定量检测SLE患者血清中的CIC,结果SLE患者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血清CIC可作为

【】SLE判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有用指标3。

1.3淋巴细胞的作用

人和小鼠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研究报道,狼疮患者和狼疮倾向小鼠体内的调节T细胞数量和/或功能下降。与健康对照或非活动性狼疮患者相比,活动性狼疮患者体内的调节T细胞对辅助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能力减少。Kang等发现他们以往鉴定出的一些免疫遗传组蛋白肽能够促进狼疮倾向小鼠调节T细胞的法语和延迟肾炎的发展。

1.4细胞因子的作用

SLE中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不平衡,文献[13-15]报道SLE患者中存在Th1型细胞因子相对减少或绝对减少,而Th2型细胞因子相对或绝对表达增加。在一次新研究中发现SLE患者P35的表达降低,提示IL-12在SLE患者中表达降低。由于IL-12在Th1介导的免

【】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结果提示SLE患者中Th1功能下调,而Th2功能上调16。文献[17]报道SLE患者中IL-12的表达水平增加,而且IL-12表达水平的患者IFN-γ表达也增加,这和上述研究得到的结论不一致,也许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SLE患者的IL-12表达水平。

研究表明,SLE未经治疗的患者P40、P19表达增加,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已经治疗的SLE患者P40、P19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IL-23对治疗有反应。本研究中也发现SLE活动期患者的P40、P19高表达,提示IL-23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也许可以作为SLE患者的缓解指标之一。

干扰素-γ(IFN-γ)属于Th1型细胞因子,它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其主要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而调节免疫反应。同时IFN-γ可诱导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自身抗原的提呈,并可能通过上调CD40的表达和激活狼疮患者的细胞免疫引发肾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新进展

针对SLE的作用机制,目前对于SLE的常规治疗主要还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皮质激素是全部治疗方案的基础;环磷酰胺是目前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重要药物,但其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2.1 新型免疫抑制剂

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它选择性地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降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较环磷酰胺更有效,明显减少对性腺毒害和感染,故安全性更高。在最近的实验中,对有膜性肾病变的SLE患者用霉酚酸酯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效果良好。

来氟米特

来氟米特为异恶唑类免疫抑制剂,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同时抑制酪氨酸磷酸化和抑制嘧啶核苷酸合成,从而抑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2等的产生,阻断活化淋巴细胞的增生,减少抗体产生。Cui等研究说明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SLE的诱导缓解率有较明显的疗效,耐受性尚好。来氟米特的主要副作用有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白细胞减少和肝损害等,但发生率低。.2生物制剂

B细胞清除剂利妥昔单抗

B细胞功能障碍被认为是SLE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CD20是B细胞特异的表面标记物。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的抗B淋巴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在体内能有效清除异常增生的B淋巴细胞。近期使用利妥苷单抗治疗SLE的临床数据表明,其通过有效清除体内B细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初步表明利妥昔单抗对除类风湿关节炎外的自身免疫疾病如SLE、肌炎等效果显著。

阿贝莫司 阿贝莫司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合成肽,是一种免疫调控物质,能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的抗双链DNA抗体,使特异性B淋巴细胞对免疫原无应答,不产生自身抗体,从而降低双链DNA抗体水平。超过800例SLE的患者资料显示,在阿贝莫司临床Ⅱ、Ⅲ期实验中持续使用阿贝莫司治疗相对照于安慰剂,能持久减少SLE患者体内双链DNA抗体,降低SLE肾脏和其他主要症状复发。

抗IL210抗体

在SLE患者中,IL210水平偏高,但机制不明。IL210有促进B细胞分化和抑制T细胞的作用,在活动性SLE患者体内其含量增高,抗IL210单克隆抗体可阻断IL210,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并恢复正常T细胞功能。利用小鼠实验证实持续的IL210低表达能明显减少自身抗体产物并减少肾炎等临床症状,主要是通过控制T细胞活性起作用,这为人类指示了治疗SLE的新方向。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是一种大分子肽,它阻止T细胞核中的核活化因子,从而抑制IL22、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及转铁蛋白的表达,并抑制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免疫抑制作用为环孢素A的10~100倍。利用0.1%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常规方法无效的SLE皮肤损害共12例,6例患者明显改善,1例轻度改善,说明0.1%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难治性的SLE皮肤损害是有效的。

环孢菌素A

其主要是阻止T细胞IL22的产生和IL22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该药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SLE疾病的活动性症状,如关节痛、蛋白尿等。常见副作用为多毛症、高血压及齿龈肥大,肾毒性应引起注意。随机选择6例SLE患者,长期使用环孢菌素A的同时,能减少类固醇用量,3例可以停用激素,3例可以减至低水平维持,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此外,还有免疫清除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免疫清除包括了血浆置换、免疫吸附,选择性细胞清除和双重滤过。免疫吸附疗法是用葡聚糖硫酸酯纤维素柱去除致病性抗体。血浆置换通过直接清除血浆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并促使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这些复合物,还可以去除游离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对于危重患者或经多种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迅速缓解病情的功效。此疗法必须同时使用免疫抑制药,以预防或改善血浆置换后体内抗体产生反跳;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原理有两方面,一是在预处理时,通过大剂量化疗或全身照射摧毁患者的异常免疫系统,对自身免疫病起缓解作用;二是移植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以重建正常的免疫系统。在免疫重建中阻断自身抗体的产生或诱导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后者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并使其长期缓解的原理。这两项治疗方法中,干细胞移植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复发、移植成功率低、感染及带来新的自身免疫疾病。

综上所述,导致SLE患者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因是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这些抗体的产生起源于复杂的机制,几乎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其治疗方法目前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目前主要SLE的常规治疗还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皮质激素是全部治疗方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双欣,邵福灵 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4期558-560 [2]楼鼎秀,徐春仙,曹红娣,赵咏桔,杭玮霖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地位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00 [3]梁淑慧,李翠,刘志辉,朱海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6卷第01期 MHGN ,Januanry 2010,Voi16 No.01等。

篇2: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疾病简介

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9左右。幼年和老年性SLE的男女之比约为1:2。全球的患病率约为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但各地的患病率报道有明显差异。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SLE患者的同卵双生兄妹发病率为25%~50%,而异卵双生子间发病率仅为5%。尽管SLE的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散发病例。[1][2] 疾病分类

按照主要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一步分类为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肺炎、狼疮心肌炎以及狼疮肝炎等。

(1)皮肤病变:盘状红斑(DLE),是SLE的慢性皮肤损害,约有2~10%的DLE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狼疮(SCLE)可见于7%~27%的患者,多为对称性,常见于阳光暴露的部位,红斑可为鳞屑样丘疹或多形性环状红斑,多形性环状红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伴中心低色素区,愈合后不留有瘢痕。急性皮肤病变的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约见于30%~60%的SLE患者,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起始表现,光照可使红斑加重或诱发红斑。

(2)狼疮肾炎(LN):SLE的肾脏损伤多出现在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患者,诊断狼疮肾炎的主要依据是肾脏病理活检、尿蛋白及红白细胞检查,评价肾脏损伤的程度除了依据临床资料外,更重要的是依据肾脏活检的病理及免疫分型。

(3)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受累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

[3][1]40%在发病时即出现神经精神性症状,63%出现在SLE确诊后的第一年内。发病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认为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在环境、性激素及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或参与下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诱导T、B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其在各组织的沉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进展。[1] 发病机制

(1)疾病易感性

SLE不是单一基因的遗传病,而其发病与多种遗传异常相关,是一种多基因病,如HLA-DR2和HLA-DR3分子及其各亚型与SLE的发病显著相关;纯合C4a遗传缺陷与SLE发病的风险相关;此外,SLE还与C1q、C1r/s和C2缺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免疫细胞紊乱

SLE患者自身抗体产生与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系统紊乱有关。T细胞和B细胞紊乱还可出现异常的免疫耐受。SLE患者体内除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外,核小体是SLE疾病发生的促发抗原。此外,细菌DNA具有特征性核酸基序,可直接刺激TLR,具有潜在的免疫辅助特性,可诱导易感个体产生抗DNA抗体。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外来抗原的交叉反应促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而自身抗原维持了ANA的持续产生。

(3)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和体液微环境提供了SLE易感背景,但是SLE的发生或病情活动可能与环境或其他外源性刺激有关。其中,感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感染可通过分子模拟和影响免疫调节功能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应激可通过促进神经内分泌改变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饮食可影响炎性介质的产生;毒品包括药物,可调节细胞反应性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原性;紫外线照射等物理因素可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这些诱发因素对不同个体的损伤存在很大差异。

许多SLE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可出现血清学异常改变,从发病机制来说,SLE是进展性的疾病,首先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出现临床症状。后天的诱发因素可导致自身抗原释放、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促发细胞因子产生。[1][2] 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轻症的患者往往仅有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的不典型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其临床表现会越来越复杂,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全身表现包括发热、疲劳、乏力及体重减轻等。

(1)常见受累组织和器官的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蝶形红斑、盘状皮损、光过敏、红斑或丘疹、口腔、外阴或鼻溃疡、脱发等。

2)关节肌肉:关节痛、关节肿、肌痛、肌无力、缺血性骨坏死等。

3)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4)神经系统:头痛、周围神经病变、癫痫、抽搐、精神异常等19种表现。

5)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6)血管病变: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动、静脉栓塞及反复流产等。

7)胸膜及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狼疮肺炎、肺动脉高压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8)肾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

9)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膜炎及胰腺炎等。

(2)少见的受累组织器官的临床表现:

1)肠系膜血管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或假性肠梗阻等属于严重的消化系统受累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和体征。

2)狼疮眼部受累,以视网膜病变常见,表现为“棉絮斑”,其次是角膜炎和结膜炎;可表现为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及黑蒙等。

(3)特殊类型的狼疮:

1)SLE与妊娠:SLE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生育与不孕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活动性SLE患者的自发性流产、胎死宫内和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健康妇女。SLE病情完全缓解6-12个月后妊娠的结局最佳。

2)新生儿狼疮:这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的疾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异常的母亲。患者的抗SSA/Ro、抗SSB/La抗体可通过胎盘攻击胎儿。可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还可出现皮肤受累(红斑和环形红斑,光过敏)等。

3)抗磷脂综合征:可表现为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反复流产,抗磷脂抗体可阳性。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妊娠的结局无差异。

篇3:红斑狼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床确诊符合入选标准的SLE患者简单随机分为龙血竭组 (简称治疗组) 37例, 其中女性33例, 男性4例, 年龄18岁~56岁, 病程在6个月~9年不等。西药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30例, 其中女性27例, 男性3例, 年龄16岁~62岁, 病程在3个月~10年不等。入选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肯定SLE并伴有新发红斑者;2能遵医嘱注意日常护理 (如避暴晒等) 并配合治疗的患者;3年龄16岁~62岁。排除标准:1不符合入选标准者;2SLE伴有心、肝、肺、肾、脑、造血系统等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 排除有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3合并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醋酸泼尼松片 (江苏方强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H32025390) 30mg, 一天一次;硫唑嘌呤 (葛兰素威康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H10980272) 0.1g, 一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龙血竭片 (云南大唐汉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7068) 1.6g每天三次。

在药物用量方面, 两组均在临床症状和血液检验指标得到良好控制后逐渐减少强的松用量, 延长硫唑嘌呤间歇使用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菌、补钙、补钾、保护胃粘膜等对症支持治疗。30天为一疗程, 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及皮损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疾病总体疗效对比结果

表1显示, 经治疗后, 总体疾病疗效治疗组为97.30%, 对照组为93.33%,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两组治疗后红斑疗效对比

表2显示, 疗后, 红斑疗效治疗组为83.78%, 对照组为63.33%,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注:经秩和检验。

2.3 两组治疗后红斑主要指标疗效比较

表3显示,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在红斑面积变化、色泽改善、浸润改善、光过敏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在红斑鳞屑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注:经秩和检验。

3 讨论

现代医家把目光转向中西医结合之路, 探索SLE治疗的新途径[2]。该临床研究总结出治疗SLE易推广的有效中成药制剂龙血竭片, 疗效可靠, 尤其对面部红斑的改善及恢复效果显著。

据《本草纲目》记载, 龙血竭性温、平, 味甘、咸, 无毒。药理学研究表明, 龙血竭具有抗炎、抗菌、镇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护心肌细胞等多种作用[3]。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应用龙血竭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感染,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解除缺氧等应激因素的影响, 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后可明显提高SLE的治疗效果。

SLE面部红斑不仅会严重影响外观, 而且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另外新发皮疹或原有皮疹加重对于SLE病情的活动判断也具有一定意义[4]。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龙血竭配合西药常规治疗SLE有助于提高红斑的改善率, 促进红斑恢复的效果明显。龙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改善炎症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抗氧化抗自由基等作用[3], 可能是治疗组改善SLE皮损优于对照组的原因。

总之, 龙血竭改善机体微循环、调整机体新陈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炎镇痛等作用, 所以在治疗SLE皮损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沈丕安.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7.

[2]熊琼春.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体会[J].河南中医, 2006, 26 (2) :32-33.

[3]文东旭.龙血竭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 32 (11) :1053-1054.

篇4:挑战红斑狼疮

目前,世界范围内红斑狼疮的患病率约为1/1000,患者大多数为年轻女性及育龄妇女,除了有皮肤症状外,还常伴有关节、血液、心肺、肝肾、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受累,病程迁延难愈,少数人因控制不好而死于并发症。因此,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谈“狼”色变。

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红斑狼疮的方案,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1993年,我们在国内第一个报道了红斑狼疮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84%;

2000年,我们对50名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18年生存率为70%;

2002年,我们让80名患有红斑狼疮的育龄妇女顺利分娩81胎(其中有一对双胞胎),母婴均平安,有效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上述治疗奇迹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在治疗中导入了很多新观点:首先,我们应用泼尼松(强的松)、甲氨蝶呤、氯喹三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三年的治疗实践证实,这种方案能有效控制大多数轻、中度红斑狼疮病人的病情。其次,对于急性期、病情危重的红斑狼疮病人,我们采用大剂量激素短程冲击疗法,疗程一般为3~5天,以尽快控制病情。第三,如果病人病情逐渐稳定,激素剂量可逐渐减量,此时再视病人不同病情酌情加用一两种免疫抑制剂,如氯喹、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及环磷酰胺等,有时还可加以中药辅助和调理。一般情况下,病人经如此分级治疗,可以达到病情长期平稳和缓解的状态。

若干注意点

在治疗中,病人的配合非常重要,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激素的治疗作用。目前,激素仍是治疗红斑狼疮最有效的药物,尤其是急性期,应尽早使用激素。当然,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肥胖(向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四肢变得纤细,医学上称为“柯兴症”)、高脂血症、高血糖、骨质疏松、女性月经紊乱、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因此,有的病人及其家属害怕用激素,不少人拒绝用激素。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因人而异,从病人的病情考虑,全面平衡与评估激素在治疗中的利弊,合理用药。为了预防药物的副作用,医生会采取各种辅助治疗,如适当补充钙片、给予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及时纠正低血钾等,趋利避害,以保证疗效最大,损害最小。病人拒绝使用激素只会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错失治疗或抢救的最佳时机。

2.坚持持久战。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在研究之中,目前还不可能根治。因此,红斑狼疮的疗程不像一般的感冒、咳嗽、腹泻,吃药、打针,几天或一周就会治愈。红斑狼疮的疗程一般需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有的需终身维持。对此,病人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持之以衡地配合医生治疗,切不可中途自行停药。有些病人在病情尚未平稳时就擅自减药,结果导致病情复发,再次需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病情,反而延长了疗程,也增加了药物副作用,真是得不偿失。

3.缓解期应加强定期随访。一般情况下,病人需每月一次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每隔三个月化验血沉、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的指标,每年需全身体检一次,如B超、心电图、胸片以及血液免疫抗体的检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一旦身体不适,应及早就医。服药期间需密切注意激素的副作用以及其他药物如氯喹、甲氨蝶呤和环膦酰胺等的副作用,警惕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如果病情比较稳定,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篇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概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多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病女性约占90%。以青年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SLE的发病有家族倾向,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挛生中发病(69%)远较异卵生为高(3%)。

二、感染 SLE患者的血清病毒(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EB病毒)的抗体滴度高于健康人,SLE病人体内存在的内源性抗反转录病毒,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引发SLE。

三、内分泌因素 可能与下列性激素异常有关:①雌激素水平及其代谢异常;②雌激素受体的含量③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

四、物理因素 日光和紫外光照射可诱发皮肤损害或使原有的皮损加剧,并能使某些局限性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发展为系统型;日晒后出现颊、额、颈、胸、手背等处红斑。日常饮食成分对SLE诱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无磷鱼、干咸海产品及烟熏食物、苜蓿等。

五、药物 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品按化学结构可分为4类:①芳香胺类:普鲁卡因胺、磺胺嘧啶和β受体阻滞剂等;②肼类:肼苯哒嗪和异烟肼等;③基化合物青霉胺、甲状腺药物等④苯类:苯妥英钠等抗惊厥药物等。

六、免疫异常

一个具有S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因素作用下使机体正常的自身免疫机制破坏,产生多种免疫异常。常见:①B细胞功能亢进;②T细胞失平衡;③细胞因子表达异常;④淋巴细胞凋亡异常。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活动期病人大多有全身症状。大部分病人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此外,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亦颇常见。

2、皮肤、黏膜

SLE病人的皮肤损害多种多样,表现不一,以皮疹为常见,典型的特征性皮疹有:①蝶形红斑;②盘状红斑;③血管炎性皮损;④手指末和甲周红斑,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此外,部分病人有光过敏、雷诺现象及脱发。黏膜损害通常与SLE活动有关,可累及全身各处的黏膜,但多发生在口腔及唇部,可见白斑、糜烂或溃疡。

3、骨关节和肌肉

SLE患者常伴有关节痛,多为对称性、游走性,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最易受累的关节为近端指间关节、腕、膝及踝关节,部分病例可发生无菌性缺血性骨坏死,股骨头最常累及,其次为肱骨头、胫骨头等。少数病人可有肌痛、肌炎。

4、呼吸系统

大多数SLE病人发生狼疮性肺炎,其特征为双侧弥漫性肺泡侵润性病灶;慢性病人则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也可发生双侧或单侧胸膜炎。病人可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相应临床症状。

5、肾脏

几乎所有病人肾脏受累,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尿毒症是SLE常见的死亡原因。

6、心血管

大部分病人有心血管症状,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以心包炎最常见,可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最主要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和心包摩擦音或心脏增大。若为心肌炎则出现气促,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少数病人可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如血栓性静脉炎等。

7、消化系统

常见的症状为食欲减退、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肝大及肝功能异常。少数可发生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腹膜炎、胃肠道穿孔、出血或梗阻等。

8、神经系统

可出现躁动、幻觉、猜疑、妄想等;神经损害以脑损害最多见,可表现为癫痫发作、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

9、血液系统

活动性SLE常有慢性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约半数病人可有无痛性轻、中度淋巴结肿大,以颈和腋下为多见,少数病人脾大。

10、眼

病人可因视网膜血管炎,产生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等,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在数日内致盲,经及时抗狼疮治疗,一般可逆转。

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

2.饮食 宜清淡、低盐、低脂防、高蛋白。3.活动指导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尽量让关节处于功能位置。(2)支起盖被,避免下肢受压。(3)遵医嘱服药,必要时服止痛剂。

(二)病情观察 1.皮肤受损程度 2.用药后反应 八.健康教育

1、避免各种过敏现象。

2、避免各种感染。

3、避免口服避孕药,因为避孕药含雌性激素,易加重SLE病情。

4、避免计划外怀孕,由于妊娠和流产均可能诱发病情加重,因此SLE病人想要生育,须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病情,并停用免疫抑制剂3—6个月以上才可怀孕。

5、避免各种对SLE有害的含紫外线的照射,包括阳光、复印机、电焊等。日光灯、液晶电脑显示器对SLE病人没有影响。

6、尤其注意不能吃虾蟹,复发率极高。

(一)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二)饮食指导

1.宜清淡、低盐、低脂防、高蛋白。

2.患者已有肾衰,则禁食香蕉、苹果、橙子、西红柿等含钾食物。3.含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含联胺基因的蘑菇、烟熏食物,含L—刀豆素的苜蓿类种子、豆类等可诱发红斑狼疮,应尽量避免。

(三)日常生活 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心理指导 保持平静的心境,有一个良好的养病、治病的环境,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正确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合理安排工作学习。

(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活动期应积极治疗,使其缓解,缓解期要调整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防止疾病复发。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1、要体贴病人疾苦,做好思想开导工作,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和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患者普及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4、发热时,按发热病人常规护理,避免受凉,积极预防并治疗感冒。

5、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或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中药补骨脂和蔬菜中的芹菜等。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裙、长裤。

6、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副作用的出现,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感染。

7、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正常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篇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1)颊部红斑

固定红斑,平坦或高起于皮面,在两颧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

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

从病史中得知或医师观察到对日光有特殊反应而引起皮疹。(4)口腔溃疡

经医师观察到有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

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6)胸膜炎或心包炎

①胸膜炎性疼痛病史,或有胸膜摩擦音,胸膜增厚或积液的放射线证据;或②心包炎,经心电图证实或听诊有心包摩擦音。

(7)肾脏病变

①持续蛋白尿(>0.5g/d或>3+);或②任何类型的细胞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

①癫痢发作——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或②精神变态——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

(9)血液学疾病

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①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或②白细胞减少(<4×109/L,2次或2次以上);或③淋巴细胞减少(<1.5×109/L,2次或2次以上);或④血小板减少(<100× 109/L,无导致血小板减少药物损害史)。

(10)免疫学异常

①抗双链DNA阳性;或②抗Sm阳性;或③抗磷脂抗体阳性(a.IgG或IgM抗心磷脂抗体血清滴度异常;或者 b.用标准方法测狼疮抗凝试验阳性;或者c.梅毒螺旋体制动反应或以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荧光法确证的梅毒假阳性血清试验阳性至少6个月)。

(11)抗核抗体

在任何时候和在排除药物引起狼疮综合征的情况下,以免疫荧光法或相类似的测试法检测抗核抗体滴度异常。

符合上述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后,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出自,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邹耀红主编)

2、美国风湿病学会2009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临床标准:①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狼疮表现

②慢性皮肤狼疮表现

③口腔溃疡或鼻咽部溃疡

④脱发

⑤关节炎

⑥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⑦肾脏病变:尿蛋白肌酐比>0.5或24h尿蛋白>0.5g 或出现红细胞管型

⑧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多发性单神经炎,脊髓炎,外周或脑神经病变,急性神经混乱状态。

⑨溶血性贫血

⑩至少1次白细胞减少(<4.0×10 9/L),或淋巴细胞减少(<1.0×10 9/L)

⑪至少1次血小板减少症(<100×10 9/L)

3、免疫学标准

①抗核抗体阳性

②抗双链DNA抗体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需2次阳性)③抗sm抗体阳性

④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阳性/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中高水平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

⑤补体减低:C3/C4血清总补体或许(CH50)⑥无溶血性贫血,但Coombs试验阳性

篇7:红斑狼疮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SLE好发于()

A老年人B 幼儿C青年男性D 青年女性

2.SLE患者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是()

A每天用肥皂水洗脸B用热水敷红斑处C清洗后可用化妆品

D用温水湿敷红斑处E居室定期紫外线消毒

3.环磷酰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心脏损害B脱发C胃肠道反应D出血性膀胱炎E口腔溃疡

4.SL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心肌炎B颅内高压C尿毒症D上消化道出血E胸膜炎

5.SLE是一种()

A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

6.有关SLE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吥符()

A 肾脏损害最常见B晚期大约多有关节畸形C皮肤损害最常见于暴露部位D可发生偏瘫E可有心包炎

7.下列哪种自身抗体对诊断SLE的特异性最高()

A抗sm抗体B.ds-DNA抗体C.ANAD.SSA抗体

8.下列在SLE中哪项损害最严重()

A肌肉.关节B肾脏C皮肤D 心血管E肺和胸膜

9.SLE最长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腹部 B颈部 C暴露部位 D前胸上部 E下肢

10.SLE患者的辅助检查中下列哪项数值可增高()

A.白细胞B红细胞C红细胞沉降率D血小板E补体

二.填空题

1.SLE的主要病因与()()()有关。

2.目前治疗SLE的主要药物首选()。

3.SLE患者80%有皮肤粘膜损害,典型表现为()。SLE以()为首发症状,且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损害.三.简答题

篇8: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

1 老年SLE的临床特征

大多数资料显示女/男随年龄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1,2,3,4]。有关SLE患者的非选择性的大型队列分析显示老年SLE女/男从1.9~9不等[5]。这可能反映了SLE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临床观察可见怀孕通常会加重病情, 而绝经后SLE发病率下降。大量证据表明雌激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SLE患者的单核细胞能被雌激素激活, 雌激素治疗使患有狼疮的小鼠病情恶化, 而切除卵巢后则症状减轻。绝经及雌激素分泌减少可能是SLE发生率降低以及随年龄增大其性别比率降低的原因。

老年SLE症状、体征通常复杂多变, 早期多不典型, 病情隐匿, 可表现为体质量下降、关节肌肉酸痛和意识情感的改变等等, 有的症状甚至象风湿性多肌痛, 难以明确诊断。与年轻人SLE相比, 关节痛、关节炎和皮肤红斑仍然是常见的, 间质性肺炎、浆膜炎和贫血在老年SLE病人中增加;神经病变发病也升高。相反, 脱发、蝶型红斑、光过敏、口和鼻腔溃疡、狼疮肾炎 (LN) 及淋巴腺病的发生则明显下降[1,2,3,6]。肾脏受累是提示SLE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肾脏受累、蛋白尿, 肾功能不全在晚发组较少见, 故提示SLE的严重程度随年龄而降低。Cervera等[7]报道肾炎的发生率在早发SLE组为41%, 而在晚发组降至22%, Wilson等[8]也报道了年龄与肾病的发生之间呈负相关。老年SLE合并干燥综合征 (SS) 比例增高。一项2004年的研究报道对比合并或不合并SS的SLE患者后, 发现前者年龄更大, 而狼疮症状较轻, 较少有肾脏受累但类风湿因子 (RF) 阳性, 雷诺综合征较常见[9]。荟萃分析显示, 不仅在老年SLE 患者, 而且在那些合并有RF阳性或合并SS的SLE患者中, 肾脏受累的发生率较低, 而RF阳性及SS在老年SLE中更为普遍,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何为老年SLE 患者肾脏受累发生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 (TIA) 和意识、肢体运动障碍在老年SLE也十分常见, 原因多见于抗磷脂抗体 (aRL) 综合征 (APS) 引起的血栓形成, 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引起的栓塞或出血, 有时还会是因为糖尿病等代谢病、药物、抑郁症等引起, 需要鉴别。

老年SLE主要死因多不是疾病本身, 真正死因多是感染、消化性溃疡穿孔或出血、心血管病变和其他原因。老年SLE病人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发生率较高[6], 而其他肿瘤的发生率低于其他自身免疫病。

2 诊断

晚发SLE有不少是药物引起的药物性狼疮, 因此诊断时需要注意了解有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SLE的药物史 (例如含有β受体阻滞剂的滴眼液) 。老年人很少出现≥3种典型临床表现,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关节肿痛、雷诺现象、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炎和模糊的神经精神症状 (如头痛、注意力下降和失忆等) , 均要考虑到老年SLE可能。

在7个小样本的老年SLE研究中, 3个研究报道抗SSA/Ro、抗SSB/La抗体较年轻SLE明显升高, 分别为92%和52%;抗双链DNA (ds-DNA) 抗体约为62%, 与年轻SLE病人相似。其他抗体的阳性率有一定差异, 抗核抗体 (ANA) 为67%~100%;抗Sm抗体为0~24%;抗核糖核蛋白 (RNP) 抗体为0~20%;RF为0~85%;抗心磷脂抗体 (ACA) 为28%~63%;狼疮抗凝物为7%~13%;补体下降为13%~83%[5,6]。其中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的特异性有助于老年SLE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 在老年人群中, 约8%~28%健康老年人有ANA阳性, 约7.6%有抗ds-DNA抗体阳性, 8%~14%有IgM-RF、IgG-RF阳性, 12%有aPL阳性。但一旦患者免疫学异常, 即使临床诊断不够条件, 也应密切随访, 以便尽早作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国外报道荟萃分析, 从出现症状和体征到诊断的平均时间为32.5月, 最长可达4年。

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 符合≥4项者, 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 可诊断SLE。因为老年SLE有自身特点, 有学者认为目前的分类标准用于老年SLE不是十分恰当。

3 治疗

国内外对老年SLE的治疗还没有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 目前临床上治疗基本上是按照年轻发病的SLE的方案进行治疗, 但由于老年SLE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对较轻, 尤其肾脏受累较少见, 因而治疗上较少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特别>70岁的病人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剂量应按常规的半量使用。另外, 也要考虑到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泌减弱, 造成药代动力学的改变, 而且可能同时服多种药物, 或伴有消化道等其他系统疾病, 使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变化以及服药依从性下降等问题。

近年来, 在风湿性疾病治疗领域, 新的靶向生物制剂已被证实在治疗某些风湿性疾病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包括类风湿关节炎 (RA) 、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SLE 等, 与传统药物相比, 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疗效。SLE靶向治疗是指药物靶向性地与引起狼疮发病的不同特异性环节 (靶点) 发生作用从而阻断SLE的发病, 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 在提高疗效的同时, 可以大幅度减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 在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现有治疗效果差的老年SLE患者, 靶向生物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选择。下面是一些将来可能用于治疗SLE的靶向治疗药物[10]。

3.1 抗CD20单抗 (rituximab,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抗体, 通过清除B细胞发挥疗效。临床研究表明, 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SLE如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受累及血管炎有效。在2003年, Albert等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9例至少对一种免疫抑制剂耐药的活动性SLE患者, 其中6例临床症状有改善, 3例达到持续临床缓解。在2004年, Looney等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9例难治性SLE患者, 其中16例完成全部治疗, 10例疾病活动度明显改善, 1例Ⅳ型LN患者经1年治疗后尿蛋白完全消失, 二次肾活检提示肾脏病理明显改善, 并且aPL滴度也有所下降。

3.2 抗BlyS (B lymphocyte stimulator) 抗体

可抑制B细胞存活, SLE病人中, 有50%病人高表达BlyS。抗BlyS抗体Ⅰ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Ⅱ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完成入组, 正在进行中, 其临床和血清学的效果尚待验证。

3.3 抗CD22抗体 (epratuzumab, 依帕珠单抗)

与B细胞内的CD22结合后则不但可以抑制B细胞的功能, 而且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在一个开放的研究中, 14例狼疮患者使用了抗CD22抗体治疗, 疗效与B细胞清除有关, 且耐受性好。

3.4 B细胞耐受原 (LJP-394)

交联B细胞表面的抗dsDNA抗体, 诱导免疫耐受。延迟肾炎的发作, 降低抗dsDNA抗体的滴度,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5 CTLA4-Ig (abatacept, 阿贝塔西普)

是人IgG1的Fc段与T细胞上CTLA4分子的融合蛋白, 能抑制共刺激分子CD28和B7-1/B7-2活化T细胞的第二刺激信号, 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 CTLA4-Ig 也能改变炎症细胞的迁移。CTLA4-Ig联合使用CTX等药物可以使狼疮鼠病情缓解, 减少尿蛋白, 延长生存期。已用于RA患者, 长期随访显示其疗效明显高于安慰剂, 治疗SLE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3.6 抗白细胞介素-6 (IL-6) 抗体 (MRA)

阻断IL-6可以改善狼疮鼠的症状。MRA 是人源化的单抗, 在治疗RA的临床试验中发现MRA相对安全有效, 有轻度而短暂的白细胞减少和腹泻。MRA在Ⅰ期临床研究中, 发现治疗中度活动的狼疮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3.7 抗IL-10抗体

IL-10在SLE病人中显著升高, 且与疾病活动相关。动物模型显示连续给予IL-10可以引起LN的发生, 而使用抗IL-10抗体则能阻断肾炎的发生。在一个开放的研究中, 使用IgG1型抗IL-10抗体可以改善皮损、关节症状、降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 (SLEDAI) 积分并减少泼尼松用量, 6例用药的病人在6月以内有5例保持病情稳定。

3.8 干扰素 (IFN) 拮抗剂

最近的研究发现, IFN-α在狼疮鼠和SLE病人的发病中均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IFN-α拮抗剂也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3.9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抑制剂 (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

最近在一个开放的试验中, 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6例难治性LN并伴有关节炎的患者, 发现60%的患者蛋白尿减少, 疾病活动度降低和关节炎缓解。但在SLE病人中不推荐广泛使用这类药物, 使用该药物可能同时增加感染机会。

3.10 人源化的抗C5b抗体 (eculizumab, 依库珠单抗)

在SLE病人中补体C5活化产生的C5a结合免疫细胞的C5a受体后有强烈的趋化炎症细胞和致炎效应, 也可以形成C5a-9膜攻击复合体, 导致细胞的损伤。在LN病人和使用抗ds-DNA抗体诱导的LN的小鼠模型中, 依库珠单抗能阻断补体的活化, 并可以显著降低蛋白尿, 已有的临床结果同时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目前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 老年SLE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加深, 相信治疗水平也会走上一个新台阶。老年SLE的治疗也应该提倡个性化,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尤其重要, 治疗时应权衡风险与效益之比, 既要清楚药物的不良反应, 又要明白药物给患者带来的预后影响。

参考文献

[1]吕良敬, 鲍春德, 杨程德, 等.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5, 11 (4) :43-47.

[2]Ho CT, Mok CC, Lau CS, et al.Late 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southern Chinese[J].Ann Rheum Dis, 1998, 57 (7) :437-440.

[3]Antolin J, Amerigo MJ, Cantabrana A, 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in194pa-tients.Subgroup classification of SLE[J].Clin Rheumatol, 1995, 14 (6) :678-685.

[4]Maddison P, Farewell V, Isenberg D, et al.The rate and pattern of or-gan damage in late 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 Rheuma-tol, 2002, 29 (5) :913-917.

[5]Costallat LT, Coimbra AM.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ical and la-boratory aspects related to age at disease onset[J].Clin Exp Rheuma-tol, 1994, 12 (6) :603-607.

[6]Nived O, Jonsen A, Bengtsson AA, et al.High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damage index for sur-vival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 Rheumatol, 2002, 29 (7) :1398-1400.

[7]Cervera R, Khamashta MA, Font J, 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patterns of disease expression in a cohort of1000patients.The European Work-ing Party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Medicine (Baltimore) , 1993, 72 (2) :113-124.

[8]Wilson HA, Hamilton ME, Spyker DA, et al.Age influences the clinical and serologic express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 1981, 24 (10) :1230-1235.

[9]Manoussakis MN, Georgopoulou C, Zintzaras E, et al.Sjogren s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rofiles and comparison with 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J].Arthri-tis Rheum, 2004, 50 (3) :882-891.

上一篇:母亲节策划方案下一篇:五年级小学生读书笔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