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2024-05-20

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共8篇)

篇1: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诉讼案件的审理情况

2011年,我院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10件,比上年增长40%。已审结8件,审结率达80。

在已审结的案件中,不服政府行政裁决1件,不服公安交警行政裁决1件,不服公安交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1件,不服公安事实行为1件,不服上饶市劳动教养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1件,不服政府行政强制措施1件。在这8件案件中判决3件;裁定1件;撤诉2件。

(二)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立案和执行情况

2011年,我院共审查各行政单位申请执行的行政非诉案件252件,已执结229件。结案率为90.8。其中,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的74件,技术监督局申请执行的18件,县计生委申请执行的70件,县畜牧兽医站申请的4件县房管局申请执行的8件,县公路分局申请执行的7件,县防疫站申请执行的6件,县土管局申请执行的38件,其它单位申请执行的27件。执行总标的达200余万元。

(三)调研工作情况

在调研工作方面,今年庭长带头,全体干警人人参与。很抓了调研工作,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大大调动了全庭干警参加调研的积极性。一年来,全庭干警共撰写发表调研文章为调研2篇、信息2.5篇,宣传4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

“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园满完成院党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为鄱阳人民服务,首先就要求干警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此,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周固定挤出二、五下午两个半天时间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全年的政治业务学习达次。除此之外,还要求干警在八小时之外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撰写调研文章。通过学习使全庭干警在政治业务素质上有个较大的提高。增强了干警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加大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力度,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一年来,我们通过快办案、办好案,发挥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为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探索了以行政审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新途径。在办案中,对行政机关在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护短,不搞“官官相护”。如今年二月份我院受理的`丰家彬诉县公安局行政事实行为一案,该案系县水上公安分局接到江西省鄱阳湖渔政管理局鄱阳渔政分局移送处理的丰家彬违法销售禁用渔网一案,该案本不属公安受案范围,水上分局却越权办案。原告丰家彬起诉后,我们在审理中发现这一情况不护短,明确指出了水上分局的违法之处,水上分局当即改正错误并将违规收缴的当事人的财物返还给当事人,取得当事人的谅解,撤回起诉。

(三)重视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如果说开展行政审判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那么进行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则是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今年由于行政诉讼案源不足,我们加大了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的力度,特别是对计生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长期以来虽然我县及各乡镇的计生干部为我县的计生工作做了不少努力,但违法违规超生第二胎第三胎的情形时有发生。对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我国计划生育法的规定是征收社会抚养费。但计生部门上门征收社会抚养费阻力很大,对这些超生者征收不到位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当恶劣,也导致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为此我庭配合县计生委加大了对钉子户的征收力度,以点带面,打开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局面。如今年10月,我庭受县计生委和莲湖乡政府的要求到莲湖乡配合他们对违规超生教师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刚开始这些教师们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违反计划生育法私自超生的违法之处反而集中到县委静坐,我庭在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未果的情况下依法对钉子户张胜先进行了拘留。通过这一强制措施使这些教师们收到很大震动,纷纷主动到计生委交纳社会抚养费,为县计生委打开了该地区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工作局面。我们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在工作中也做到了有张有弛,对执行时确实有困难的也给当事人一定的时间筹集执行款项。如我们在执行县工商局申请执行的一批对无证经营不交工商管理费的行政处罚案件中,被执行对象是一批个体砖瓦窖主,一次执行全部罚款确有困难,我们就预先给他们留足筹措

资金的时间然后执行。最后在二、三天的时间内执行一批案件,执行标的达2万余元。除此之外,由于我县是个农业大县,我们在进行非诉行政执行的工作中还着重加强了对坑农害农案件的执行。如在我县田坂街镇有五个仔猪贩子,为了赚钱从外地贩来一批有病仔猪卖给当地农民,当地三、四十户农民买

回家饲养没几天就全部死亡。该案经县畜牧兽医站处理后一直没能得到执行,在当地影响很坏,该案经县畜牧兽医站申请我院立案执行后,我庭当天就派出得力干警赴当地执行,经过一天一夜的工作使该案得到全部执行,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虽然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

(一)办案设备跟不上工作需要,大大制约了办案效率的提高。

(二)审理正常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虽有所突破,但仍未能完成上级法院和院党组下达的审判工作任务。虽然这一方面与案源不足有关,但也要求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还要对行政审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三)调研工作还有待提高。虽然今年全庭的调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同兄弟庭科室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院党组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

篇2: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在调研工作方面,今年庭长带头,全体干警人人参与。很抓了调研工作,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大大调动了全庭干警参加调研的积极性。一年来,全庭干警共撰写发表调研文章为调研2篇、信息2.5篇,宣传4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

“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园满完成院党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为鄱阳人民服务,首先就要求干警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此,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周固定挤出二、五下午两个半天时间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全年的政治业务学习达次。除此之外,还要求干警在八小时之外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撰写调研文章。通过学习使全庭干警在政治业务素质上有个较大的提高。增强了干警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加大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力度,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一年来,我们通过快办案、办好案,发挥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为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探索了以行政审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新途径。在办案中,对行政机关在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护短,不搞“官官相护”。如今年二月份我院受理的`丰家彬诉县公安局行政事实行为一案,该案系县水上公安分局接到江西省鄱阳湖渔政管理局鄱阳渔政分局移送处理的丰家彬违法销售禁用渔网一案,该案本不属公安受案范围,水上分局却越权办案。原告丰家彬起诉后,我们在审理中发现这一情况不护短,明确指出了水上分局的违法之处,水上分局当即改正错误并将违规收缴的当事人的财物返还给当事人,取得当事人的谅解,撤回起诉。

(三)重视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如果说开展行政审判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那么进行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则是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今年由于行政诉讼案源不足,我们加大了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的力度,特别是对计生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长期以来虽然我县及各乡镇的计生干部为我县的计生工作做了不少努力,但违法违规超生第二胎第三胎的情形时有发生。对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我国计划生育法的规定是征收社会抚养费。但计生部门上门征收社会抚养费阻力很大,对这些超生者征收不到位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当恶劣,也导致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为此我庭配合县计生委加大了对钉子户的征收力度,以点带面,打开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局面。如今年10月,我庭受县计生委和莲湖乡政府的要求到莲湖乡配合他们对违规超生教师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刚开始这些教师们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违反计划生育法私自超生的违法之处反而集中到县委静坐,我庭在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未果的情况下依法对钉子户张胜先进行了拘留。

篇3: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一、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

(一) 立案环节存在

该立不立、不该立乱立的现象;对申请人提的诉前财产保全, 证据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申请, 不符合保全申请的, 予以保全, 符合保全的, 不及时保全;对来访群众蛮横、解答咨询不耐心, 缺乏说服力;在委托评估、拍卖环节存在与评估机构和当事串通, 导致结果显失公正。

(二) 审判环节存在

不向当事人释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 不询问当事人是否行使对举证期限的处分权;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不出具证据清单;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举证期限内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合法要求, 不予理睬或不予收集;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申请鉴定, 故意拖延或不鉴定;将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泄露审制秘密, 给当事人和其他涉案人员及其亲友通风报信, 出谋划策, 泄露承办人、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审理意见及法院内部函件的具体内容, 致使案件无法正常审理;受利益驱动, 裁判时擅自改变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的决定, 特别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把握、法律文书的签发等最容易造成“人情案”“关系案”的风险。

(三) 执行环节存在

拖延、推委、执行, 导致被执行人藏匿、转移财产, 贻误执行时机;执行过程中方法简单, 态度粗暴, 执行措施使用不当;泄露执行秘密, 给被执行人通风报信, 致使案件无法执行, 未按标准费用收取, 随意性大;未指定专人对执行款物进行管理, 造成管理混乱;执行款物的发放随意性大, 手续不完善;发放执行款物时, 手续不完善。

除了以上几方面, 法官行为是否违反程序性的法律规定也存在风险, 如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法官行为是否违反廉政禁令, 如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 为律师介绍办理案件;法官行为是否遵守职业道德和司法礼仪。如对待当事人是否文明礼貌, 是否规范着装;部分法官作风漂浮, 极个别干警吃拿卡要, 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二、建立和完善审判执行工作中廉政风险的防控措施

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 在研究实施廉政风险措施上笔者认为应将廉政风险的防范贯穿审判执行的全过程, 建立以“审判流程管理、法官行为规范督察、案件质量管理、廉政风险报告和督查”为手段的廉政监管机制, 加大对审判权执行权在行使中的廉政监管力度, 提高廉政监管的效能。

(一) 建立审判信息电子化、网络化, 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中的廉政风险防范

1.立案环节公示工作流程, 工作职责、收费标准等审批事项, 设置意见箱、公示监督举报电话, 在审查立案过程中, 应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遇到复杂、疑难问题, 要逐级上报院领导, 防止一人说了算, 对符合立案条件的, 及时立案;对起诉状需要完善的事项, 要一次性告知对方及时补正;对符合保全条件的申请, 由立案庭审查后及时转承办庭做出裁定并执行;对业务庭委托鉴定、评估、拍卖的, 在本院纪检监察人员参与下, 严格按照上级法院相关规定选择具有资质中介机构, 确保委托、拍卖工作的正常开展。

2.审判环节中, 一是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后, 应出具清单, 并注明证据的名称, 份数和页数以及收到的时间, 由经办人签名盖章;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举证期限内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 应在提出申请之日起5日内予以收集。二是在庭审环节重点抓好庭审举证、质证、论证, 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权。三是在案件合议环节重点抓好合议到位管理, 防止出现合而不议, 避免个人说的算的问题。四是在裁判环节重点抓好法律文书签发和审核, 法律文书是法官行使审判权, 对案件做出裁判的重要环节。对这一环节, 要实行分权制约。

3.执行环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执行, 严禁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 泄密执行秘密, 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 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的, 须报院长审批决定方可采取;指定专人对执行款物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款物发放的审批手续, 防止随意性。

另外法官司法行为的规范除了依靠自律外, 法院可通过旁听庭审、庭审观摩、巡查、督察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法官的行为规范督查和考核, 通过行为规范促进司法公正。

(二) 创新管理机制, 制定评查标准, 加强案件质量评查中的廉政风险防范

为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案件质量, 建立查错、纠错、评错、监督四位一体评查模式。对涉法信访案件重点评查, 找出原因, 督促整改。对案件评查做到“逐人评查, 逐案评查, 评查合格准许归档”。

(三) 纪检监察一起参与廉政风险的防范, 建立廉政风险报告和督查机制

法官在审判过程中, 发现外界因素对自己的审判权力施加不正当影响, 应当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如院领导、部门负责人、纪检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某一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存在廉政风险的, 也应迅速对该承办人进行廉政风险预防。对此类廉政风险较大的案件或容易出问题的重点案件, 要启动特别的廉政风险预防机制, 进行专门的廉政风险预防。它包括几个环节:一是审判权力廉政风险预防的启动;二是督促查摆和整改;三是实行廉政风险反馈。对于上述存在重大廉政风险的案件,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或审理之后, 由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案件所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相关群众进行廉政回访, 听取意见和建议, 并将情况向相关审判人员进行反馈。对确实存在拉拢、引诱法官违法违纪办案情形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 进行批评、教育;与法官交换其审判过程中廉洁司法情况, 对其进行廉政风险预防情况小结, 放入其廉政档案。

篇4: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这并不是某个渔业部门或者环保机构的公益活动,而是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下称“万州法院”)环保审判庭监督下进行的“赎罪行动”——3名因违法捕鱼而被起诉的被告人,用“以补代罚”的方式,修复长江生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三峡地区人地矛盾突出,环境压力加剧,非法捕鱼、污水排放等问题屡禁不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王金生表示,国家环保投诉电话12369每年平均接到38万件投诉,受理的行政处罚案件每年有3万多件,长江三峡是被关注的重点流域之一。

为此,重庆市万州法院于2011年底成立了长江三峡库区唯一的环保审判庭,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对环境司法专门化机制的探索实践,通过环境司法为长江三峡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环保法庭不以“罚”为主,

注重补偿、回访、教育

重庆万州法院环保审判庭庭长陈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环保审判庭与行政机关组织非法捕鱼人员进行增殖放流,既是打击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实践需求,更是修复长江生态的审判探索。”

“组织非法捕鱼人员进行增殖放流,是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污染者付费、损害者补偿的体现,旨在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方式来达到防止污染、保护资源的目的。”环保咨询专家陈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到,万州法院环保审判庭成立以来,并非就案审案,而是注重以案讲法,进行环保引导,该案的处理就带来了示范效应。在随后的另一些非法捕鱼案件中,被告人也主动要求放养鱼苗,以示悔过自新。环保审判庭不以“罚”为主,而是使用回访、教育等方式,配合行政执法。

对已发现的污染源进行回访,是万州法院环保审判庭杜绝污染源再次出现的好方法。在一次回访排污人员时,该院环保审判庭庭长陈伟向忠县忠州镇新桥村加工豆腐排放污水及烟煤的眭某说明来意,随后,法官一行在环保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对该豆腐加工厂污水处理和排污情况进行了回访,到加工房下水道、锅炉排污口一一进行了查看。大家看到,原来的排污情况已经得到整顿,通往粪便池的下水道进行了检修,回访结果让大家都比较满意。像这样的回访,环保审判庭的法官已经进行了很多次。

万州法院环保审判庭庭长陈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环保理念的教育方面,环保审判庭会将实际案例和教育结合起来,做到以案说法。比如,2013年12月4日,他们审结了一起土壤污染责任纠纷案件,3名被告由于其养牛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化修建,粪便未经任何处理进行排放,对原告的承包田造成了严重污染,造成原告多年无法耕种,因此要求3名被告予以赔偿。万州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法判处3名被告给予赔偿。尽管赔偿数目不大,但是也教育了当事人,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人民法院坚决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犯罪行为的决心。

环境司法

“要用老百姓体会得到的方式”

2014年2月25日上午9点30分,重庆万州法院的一间普通会议室里,坐满了国家环保咨询专家及环保组织负责人,“重庆长江三峡库区环境司法座谈会”在此举行。与会的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吕克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王金生等专家学者结合三峡库区环境生态保护实际,就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建立环境保护司法新机制等问题,畅所欲言。会上,由万州法院推出的《重庆长江三峡库区环境司法情况白皮书》获得了专家的普遍肯定。

云南昆明中级人民法院环保审判庭王向红庭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万州法院的环境司法工作带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和思考,也提醒我们人民法院,不要去单一地审理和裁决案件,而是要用老百姓体会得到的方式,以人为本,维护生态环境。”

万州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重庆长江三峡库区环境司法情况白皮书》正是保护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的有效司法实践总结。万州法院环保审判庭自2011年试点成立以来(当时重庆市只有渝北区和万州区的两个法院作为试点),先后审理了土壤污染责任纠纷、电力公司环境污染(辐射)责任纠纷等案件,通过加强宣传,提高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较好地创建并完善了百姓与政府行政部门的良性互动。

篇5:关于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思考

成为各界所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各地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积极开展行政诉讼案件审判和非诉行政案件审查执行工作,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行政审判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

(一)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意识较为薄弱。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相应提高,“民”告“官”的案件也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意识还相对薄弱。一是不知告。一些相对人对行政诉讼知识知之甚少,在自身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不法行为侵害后,不懂得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寻求保护,不懂得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不懂得如何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信访不信法”,往往到党委、政府缠访甚至群访,而不依法通过诉讼来解决。二是不愿告。由于受长期的“民不与官斗”观念的影响,行政相对人不愿成为行政机关眼中的“刁民”,在发生行政纠纷后往往不愿将政府或其部门告上法庭。还有些相对人认为:“民”与“官”双方地位不平等,怕“官官相护”,从而对行政诉讼信心不足,这也是相对人不愿告的一个原因。三是不敢告。由于行政机关掌握着强势权力,有的相对人害怕因行政诉讼而遭到行政机关的加重处罚,或是在案件之后遭到报复,因而对行政诉讼存有畏惧或顾虑。

(二)行政机关的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看来,近年来行政机关对行政审判的配合程度在提高,但不协调的情况也仍然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传统“人治”观念的影响,行政机关往往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对行政权受到行政诉讼的约束和审查还不太习惯,对行政机关成为被告有时还不太理解,有的还将司法审查看作是行政权的障碍或“紧箍咒”。二是抵触司法审查。一些行政机关对法院的行政审判存有一定程度的对立情绪,配合程度不是太高。极个别行政机关不予配合,不答辩、不应诉、不出庭、不举证,变相对抗司法权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三是行政首长出庭率低。由于认为与百姓对簿公堂失身份、丢面子,加之害怕败诉或是重视不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少之又少,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或是旁听则几乎没有,出庭应诉的大多是单位法制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有的行政机关只是委托律师出庭而本单位无人出庭。

(三)公正司法受到相关因素干扰。一是行政干预依然存在。相当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在审判中会不同程度的遇到来自公权力的干预,行政机关通过自身的权力或是个人关系来施加影响,甚至请出相关领导说情打招呼,干扰了法院独立审判和公正裁决。二是群体性、同类性案件较为棘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方面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而这些案件大多为集团性诉讼,涉及为数众多的行政相对人,处理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而在处理同类案件上,平衡难度大、难掌握;特别是在处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案件上,容易导致“翻烧饼”,而这个成本往往很大,也是行政机关难以承受的。三是涉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案件难以裁决。一些地方政府或是行政机关在实施一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作出了违法行为,或是行政行为存有严重瑕疵,如果判决行政败诉则会影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大幅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此类案件令法院处于两难境地。

(四)非诉审查执行存在许多困难。一是缺乏执行基础。一些非诉执行案件基本不具备执行的基础,执行难度非常大。如计划生育方面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一方面社会抚养费高达数万元,而另一方面超生家庭往往比较穷,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且其中相当一些为在外打工人员,难以执行。当然,同时也存在恶意转移、处置财产以逃避执行的情况。二是执法不公引起攀比。主要是由于行政机关在同类违章中仅仅处罚其中部分而引起的,突出表现在违章建筑强拆上。在数量众多且相邻的违章建筑中,行政机关有时只处罚了其中一户或几户,或是只申请强拆其中几户甚至一户,以至相对人心理不平衡,同时从执行者的角度来看也显失公平。这类案件有的被审查后裁定不予执行,有的虽符合执行条件但往往难以执行。三是对抗执法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执行触及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加之少数相对人法制意识淡薄、素质不高,暴力抗法的情况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引发重大社会事件。四是执行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非诉案件的审查执行周期较长,执行效率不是很高,影响了行政效率特别是影响了对一些违章违法行为的处罚效果。

不难发现,行政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有工作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做好行政审判工作,需要各级法院奋发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行政审判的认识。要统一各级法院自身的思想,进一步重视行政审判工作,将行政审判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从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重视抓好行政审判工作,从各个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发挥行政审判在支持改革、保障发展、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宣传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增强公民的行政诉讼意识,使相对人在遭受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侵害后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尤其是行政首长的宣传教育,使行政首长认识到配合行政审判特别是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是塑造行政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打造精品案例并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为行政审判人员的审案进行指导,为行政相对人的诉讼进行示范,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提供借鉴。要加大对行政审判工作成绩、做法、成效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更多地了解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以行政审判的公正取信于民,以行政审判的服务赢得行政机关的配合,以行政审判的实绩在社会上树立权威和公信力。总之,要努力营造法院自身重视、行政相对人信任、行政机关配合、全社会关注的良好环境。

(二)强化沟通,实现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监督行政行为是行政审判的主要职能,而支持依法行政是行政审判的主要目的。二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建设法治盐城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法院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定期帮助行政机关举办讲座或培训,从行政审判的角度指导执法人员如何依法行政、如何避免和减少违法行政行为;可通过事前行政机关搜集问题、现场执法人员提出问题、行政审判人员带着问题等诸多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要通过个案专题报告、定期工作通报、行政司法联席会议等途径和方式,积极向政府及其部门建言献策,帮助行政机关指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要根据办案实践,积极发挥司法建议的重要作用,向行政机关提出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切合实际、而且具有较高质量的司法建议,确保行政机关当一次被告、长一次知识,依法行政水平得到一次提高。总之,要在良性互动中,促进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赢得行政机关对行政审判的支持,也使行政审判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公正司法,坚持维护民利与支持行政并重。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结合点在于公正司法。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对待双方,平等保护双方的合法利益。既要防止“官官相护”、“权权相护”、偏向行政机关的想法,也要防止一味同情相对人、刻意偏向相对人的不当做法,始终保持行政审判的中立立场。要进一步加大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保护,畅通救济渠道。要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的纠错功能,依法纠正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非诉执行力度,缩短审查执行周期,提高执行效率;要过细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把握最佳执行时机,不断提高执行到位率,依法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要立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发挥居中协调的作用,努力钝化矛盾,在相对人正当利益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使二者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篇6: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调研组先后深入X等县(区)人民法院和有关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并委托其他县(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调研。

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召开有关部门、律师代表和当事人座谈会,参阅委托县(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情况汇报,形成了调研报告。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行政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

X年以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新行政诉讼法,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及时公正审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积极探索以行政审判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新思路、新途径,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助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到今年X月底,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X件,审结X件,审结率X%;受理二审行政案件X件,审结X件,审结率X%;受理再审行政案件X件,审结X件。执行行政诉讼案件X件,执结X件。受理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X件,其中裁定准予执行X件,不准予执行X件。主

要措施如下:

(一)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助推依法行政

一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管理。严格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具体行政行为有瑕疵的案件,敦促行政机关改变或者撤销,对违法的行政行为坚持裁定不予执行;

二是服务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化解历史积案,指导和监督政府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三是加强日常司法建议和行政审判“白皮书”发布工作。

四是延伸行政审判职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互相联动纠纷调处机制,提前介入和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的法律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纠纷。

截止到今年X月底,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共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X件,为行政机关纠正错误执法提供法律帮助。

(二)突出司法为民,依法保护行政参与人合法权益

全市两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的有关规定,建立行政案件受理审查机制,清理限制当事人诉权的“土政策”,拓展行政诉讼调整领域,完善诉讼服务措施,畅通案件受理渠道,加强立案前的诉讼指导、权利告知、风险提示等诉讼服务窗口建设,积极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问题,维护行政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

X--X两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X件,比前两年上升X.X%。

(三)开展协调和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法院坚持将矛盾和争议解决在基层的原则,积极推进交叉管辖试行工作,平衡基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数量,排除地方政府干扰,提高审判质效。

针对行政案件存在上诉率高、申诉率高,行政相对人服判息诉率低的问题,深入开展申诉上访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深入耐心细致的协调和解工作,使一些行政诉讼争议得到妥善化解,官民关系得到恢复,裁判的社会效果得到最大值的实现。

(四)完善审判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公正司法水平

全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平与效率”工作主题,积极推进司法改革,提高行政审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配套齐全的行政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建立案件质量和效率评价指标及考评机制,严把证据事实关、法律适用关、审判程序关和裁判文书制作关,切实提高行政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阳光司法机制,全面推进行政案件的审判流程公开和庭审公开。

X年--X年,共上网公开X份行政裁判文书。对有影响的行政审判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执法单位代表和人民陪审员参加旁听、座谈和评议,向社会视频直播行政案件开庭情况,有效促进了审判程序的公开和实体裁判的公正。

(五)探索行政审判工作新途径,妥善处理高速公路非诉执行案件

针对我市高速公路违法超限行为逐年增多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快速有效的高速路政案件审执速立速裁机制,在区内首创广西高速公路超限运输行政处罚案件速立速裁巡回法庭,并以点带面,先后指导X等县(区)相继建立高速公路速立速裁法庭。

速裁法庭实行繁简分流、简案速立、速调、速结、速执的工作机制,为非诉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查及强制执行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高速路行政执法效率和非诉执行工作效率,为营造

X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平的从商环境,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行政审判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各级法院在行政审判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行政审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不是很完善,导致我市的行政诉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维权需要。

(一)行政诉讼审理难、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新实行的立案登记制度使立案难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但审理难、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难。对于法院的生效判决,个别涉诉的行政机关因为未能转变观念,法治意识不强,不认真对待、不主动履行,法院生效的判决得不到有效地执行,打赢了官司也解决不了问题,严重影响司法权威。

二是行政诉讼案件审理难度加大。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增加了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扩大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加强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等,对行政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行政诉讼案件审理难度。

(二)行政诉讼“受案难”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对受案范围的标准并不明确,实践中难予把握,认识还不够统一,有的法院对法条的理解不同,导致受案范围界定不同,对一些较为复杂行政案件的受理难以把握。

(三)对司法建议的认识和使用不够充分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基层法院忽视司法建议的作用,不少审判执行人员对司法建议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有些行政个案是否要作出司法建议把握不准。而有些行政部门对法院的司法建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司法建议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讨论研究,没有反馈,导致执法中的同一问题一错再错。

(四)行政诉讼中行政首长出庭率低,行政机关应诉能力有待加强

部分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重视不够,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不够高,“消极应诉”、“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出声”现象较为普遍,个别县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至今仍是空白。

另外,负责出庭的人员对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不熟悉,应诉答辩不积极主动,涉诉的行政机关法定期限内不提供证据或提交答辩状,影响法院审判工作效率。

(五)行政审判力量不足、能力不强

随着行政案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许多过去不能或者不必进入行政诉讼程序的案件都要进入诉讼程序,行政案件数量迅速增加;而基层法院行政审判庭除了审理正常的行政诉讼案件外,还承担大量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工作,使本来就严重的“案多人少”矛盾更加尖锐,审判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此外,行政审判业务骨干调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新手多、行政审判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对行政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多、研究不深,影响行政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建议

针对我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妥善解决基层法院受理行政诉讼难问题。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起诉时限、级别管辖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调整。随着立案登记制的施行,部分基层法院对受案范围界定,存在理解模糊、标准不清晰等问题。

建议市中级人民法院要针对存在问题,加强对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司法水平。要根据法律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统一受案标准,为基层法院受理案件提供统一规范的工作制度。

(二)加强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的宣传学习。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条件、审理方式、举证规则等都作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执法机关要认真组织学习,准确领会法律条文精神,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依法规范和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各级法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行政诉讼法以及审判工作职能、作用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行政审判工作的认知度,以司法审判的公正取信于民,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导其依法理性行使诉权。

(三)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这是解决行政诉讼过程中老百姓“告官不见官”的现象而确立的一项制度。

我市各级法院要加强宣传沟通,促进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出庭应诉是法律的规定,是对国家法律的尊重,是带头实践法治的体现。要借鉴学习外地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纳入绩效考评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应诉自觉性,提升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率。

(四)加大对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工作力度。

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难问题在我市行政审判工作中,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社会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

建议人民法院要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制约考评机制,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把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纳入绩效考评,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判决的自觉性。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辖区内基层法院审理的异地行政案件,在行政辖区内进行通报,提高异地法院判决裁定的司法权威。

(五)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能力建设。

要全面落实办案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进一步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要配足配强行政审判工作力量,对行政诉讼案件少的县(市、区)要做好人员储备,保持行政审判队伍的稳定性。

(六)强化审判工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审判工作不仅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还客观反映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做好行政审判工作,对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冲突也在增加,必然反映到行政审判工作中来。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

一是加大司法建议运用力度。切实加强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对行政机关不规范、不合法行为,包括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通过司法建议向相关的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建立完善法院和行政机关的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及时通报行政审判中发现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突出问题;

篇7: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调研组先后到了区法院、区政府法制办及部分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就区法院行政审判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人民会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

2013年以来,区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行政审判职能,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铜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行政审判作为新形势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有效方式,逐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越来越多的行政争议通过行政诉讼途径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调研情况看,区法院把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作为行政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受理和审理各类行政案件。2013年至今年6月30日止,区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254件,审结186件。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85件,审结84件。其中,2015年以来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14件。面对行政诉讼案件矛盾集中、易激化的特点,区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重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司法审查权,依法审查行政机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于行政机关违法或显失公正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作出败诉、变更、撤销。2013年至今年6月30日止,经区法院审理,行政机关败诉22件,行政机关主动撤回执行申请20件,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区法院还积极推行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文书上网公开等便民诉讼措施,认真解决群众告状难、胜诉难、看不懂裁判文书等问题,对于弱化矛盾、减轻行政相对人的对立情绪、维护行为相对人的诉权,确保司法公正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积极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近年来,区法院不但通过履行审判职能纠正违法行政行为,还积极发挥司法功能作用,规范和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司法建议制度。对审理中发现的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重点问题,主动发送纠纷预防型建议;对被诉行政行为不合理或存在程序瑕疵的案件,积极发送裁判补充型建议;对于行政机关举证不规范等问题,依法发送裁判引导型建议。对行政机关在行政行为中暴露出的违法或者瑕疵等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5条,促进了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或裁定不予执行的非诉审查案件,主动与行政机关交换意见,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其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帮助其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区法院与行政机关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情况,在涉及群体性案件、全局性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时,主动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2013年以来区法院与区法制办、公安、国土、计生等部门召开研讨会30余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四是区法院根据业务特点对行政机关进行针对性培训,先后到区政府、区地房局、计生委、东城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等部门对其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及行政执法具体实务的培训,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提高了我区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

(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区法院强化服务大局意识,通过诉前、诉中、判后和延伸服务等环节的全面协调、多元联动,积极探索化解行政争议的新方法。一是加大了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人员众多、容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对社会和谐稳定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的协调力度,统筹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2013年以来通过协调,促成原告撤诉77件,撤诉率达41.4%。二是坚持诉讼和解与依法审判并举。坚持正确的行政诉讼协调理念,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前提下,将和解贯穿于庭前、庭中和庭后;同时注重实质性地化解行政争议,对于疑难复杂、分歧较大的案件依法审判。如在审理涉及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中,力求做到准确把握和适用法律及政策,在合法性审查中移送执行前促成拆迁户与区国土局达成拆迁协议12件,同时依法裁定予以强制执行37件。三是加大审判公开力度。加强数字化法庭建设,积极推进“走出去,引进来”制度及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工作,邀请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和群众参加庭审的旁听,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监督审判工作的渠道,促进行政审判工作公开公正。

(四)积极探索行政审判工作新方法。

区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化解涉诉行政争议、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行政审判司法环境的新机制和新举措。一是坚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努力促使行政机关负责人由开始的“不出庭”向“敢出庭”、“愿出庭”转变,并以此推动行政争议矛盾的化解。2013年以来共有16件行政案件涉及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参加诉讼,其中我区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达13人次。二是推进行政案件异地集中管辖制度。2013年以来,区法院报送交叉指定管辖案件22件,市一中院指定区法院管辖33件。在审理指定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11件。三是试行行政诉讼简易审判程序。在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2013年至今,采用简易审判程序审理案件14件,案件平均审理期限25天,提高了审判效率。

二、行政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能力有待增强。

随着新《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有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执法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不熟悉,执法不规范情况时有发生。在个别案件上还存在领导干预法院审判的现象。

(二)行政审判的外部司法环境不够好。

新《行政诉讼法》施行后,少数行政相对人维权意识的增强与法律素养的提高未能同步,片面强调维护自身权益而曲解法律,少数老上访户缠诉,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扰乱了法院审判和工作秩序。

(三)行政审判队伍力量还不完全适应形势犮展的需要。

随着新《行政诉讼法》施行,立案审查降低,受案范围扩大,使行政诉讼案件大幅增加,许多新类型案件也将更多的出现,对行政审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区法院行政审判队伍力量不足,整个行政审判庭只有4个人,其中审判员1人,书记员3人,人少案多矛盾突出不适应行政审判工作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依法履职,有效发挥行政审判职能。

行政审判是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制度。区法院要站在践行群众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加强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学习领会,按照法律要求,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把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和方法,提升行政审判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坚持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并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纠正行政机关的不当行政行为,同时尊重行政机关的合理裁量行为,对行政机关的合法行政行为予以维护。进一步加大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保护,畅通救济渠道,正确发挥协调作用,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

区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健全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防止因为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引发行政争议。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评制,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真正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具体。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要正确对待行政诉讼活动,尊重、理解、配合区法院的司法监督,及时履行区法院的生效行政判决,重视并及时反馈区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要进一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确保出庭应诉制度落到实处,并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多措并举,努力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当前,提高全社会对行政审判的认识是为行政审判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行政审判职能和作用的宣传,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行政审判工作,努力提高行政诉讼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以行政审判的公正取信于民,以行政审判的效果赢得行政机关的配合,以行政审判的实绩树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要大力宣传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增强公民的行政诉讼意识。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宣传教育,使行政机关负责人认识到配合行政审判是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是塑造行政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必然要求。区法院要增加司法的公开度、透明度。要积极打造精品案例并广泛宣传,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提供借鉴。

篇8: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总结

审判公开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要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和新闻媒介采访,是司法公开的重要环节。审判公开的包括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一系列内容。审判公开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审判公开的目的是审判结果的公正。各基层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在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维护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审判人员在审判工作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审判公开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司法人员对审判公开的认识有缺陷,重视公开举证、公开质证、公开认证、公开宣判等庭审内容,而忽视立案的公开;有的对审判公开的内容不彻底,审判人员以“向上级法院的请示”、“交换的意见和看法”、“内心早已形成的结果”作为裁判的依据,使庭审流于形式;有些法庭对外公开的判决书只有一个生硬的判决结果,判决书存在不说理、说理不清楚问题;有的基层法院在审判过程中虽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媒体报道和采访,但由于法庭小,容纳的人数有限,难以落实允许公民旁听的规定和要求;有的法院对一些焦点和热点案件,常常限制记者采访和报道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审判公开原则的贯彻执行,损害了司法机关的整体形象,导致人民群众失去对法律的信仰,甚至轻视和无视法律,一次失去公平和公正的审判比违法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祸害更为严重。

针对审判公开中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审判公开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迫切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使审判流程的更加公开,使裁判文书更加公开,使案件的执行信息更加公开,提高案件质效评估的质量,正确合理的引导舆论和民意,方便群众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推动和加强人民法院的审判公开工作,使司法的公平正义真正让广大普通的人民群众看得见和感受到。

一、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会促进审判流程更加公开

审判流程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及执行判决和裁定必须遵循的步骤和规范,主要包括案件的立案、排期、开庭、结案、执行、归档等节点。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的人民法院高清数字法庭系统平台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法院的电子展示系统上公开审判流程中各节点信息及各审判节点的期限信息,案件当事人可通过登录电子展示系统快速、准确的了解本人案件审判流程及审判期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的高清数字法庭能够通过现代多媒体音、视频技术,以更清晰的显示,向更为广泛的受众展示庭审中的各种信息,还提供远程庭审、远程作证、庭外旁听、司法监督、远程庭审观摩等功能。在开庭审活动过程中,对庭审的过程实行录音和录像,对各项审判活动进行同步记录和同步显示,控辩双方可通过影音系统公开展示证据,审判人员也可利用信息系统公开展示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庭审工作结束后,相关人员可将庭审活动全过程刻录光盘,作为电子档案保存备查或者同步上传保存到局域网上,方便案件当事人均通过内部网络调阅。随着审判工作的发展进程,审判人员可通过法庭信息平台及时录入庭审工作的同步信息,依托互联网、局域网、手机短信平台、微信订阅号等方式,向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同步推送将案件流程进展信息。另外,案件当事人还可以利用公开的法庭系统平台开展网上预约立案、观看庭审工作视频、通过网络与审判法官交流互动、对审判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等事项。所以,信息化促进了使审判工作流程中相关信息的公开。

二、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会促使裁判文书更加公开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结果体现在裁判文书上,裁判文书是诉讼活动结果的载体,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载体,只有将裁判文书公开,人民群众才能看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才能看到国家的司法权在法律和理性的范围内被运用,才能够看到王子犯法是否真的与“庶民”同罪,同时,裁判文书也能够反映出审判工作过程中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理由是否充分,审判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裁判文书的公开,有利于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廉洁,提高审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于不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裁判文书,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的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予以公布,可以是审判工作更加公开和透明,便于案件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查阅和浏览,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外,利用信息系统公布裁判文书,可促使办案人员以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案件,增强了办案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改变一些法官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思想观念,提高法官证据分析和文书说理能力。同时,由于各级法院实现了联网,上级人民法院也可通网络查阅裁判文,起到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作用。人民法院的信息化系统,使裁判文书上网更加方便和简洁,也使审判的结果结果更加公开。

三、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会促使案件执行信息更加公开

案件的执行作长期以来是人民法院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的案件,如果案件的被告人没有最终履行,将严重地损害了案件胜诉方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所以,司法案件执行问题,是实现公平正义需要越过最后一道围墙,对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民法院逐步实现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被运用到案件的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的信息系统可以和金融、房产、车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诚信体系进行联通,建立在全国范围的财产信息查控系统,实现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工作,防止其隐匿财产。人民法院也可通过信息系统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姓名、职业、家庭住址、单位名称及不履行裁判文书义务的情形,并依法通知相关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经营活动、消费活动等方面进行限制,使失信被执行人感受到由于失信而处处受限。人民法院还可信息平台设置案件执行窗口,设置执行动态、执行须知、执行曝光等专栏,逐步向当事人公开案件执行的相关信息,便于案件当事人查询。所以,人民法院的信息化,使案件的执行工作步入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便可以全面掌握被执行人资源、财产等信息,从而对案件被执行人的经济活动活动及和案件执行有关的其它活动依法实施监控,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裁判。可见,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可以推动案件执行全过程的信息化,实现案件执行立案信息化、执行实施的启动工作信息化、财产调查与控制信息化、财产变价与款物交付信息化、执行裁决信息化、结案归档信息化,较好地解决案件执行这一“老大难”问题。

四、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会提升案件质效评估的质量

公正和效率是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案件的审理质量、效率的高低,要通过对案件进行质效评估来衡量。建立科学、高效的审判质量与效率评估体系,实现审判质效在定性基础上的定量管理,是案件质效评估的重要任务,可为司法决策和完善审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就颁布了《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在该意见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规定了审判公正、审判效率和审判效果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为各级法院开展案件质效评估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蓝本。在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的案件管理、立案、开庭、结案、执行、归档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审判工作过程中生成的所有案件材料都实现了电子化,实现了传统审理方式向现代审理方式的转化、实现了纸质文书向电子文书的转化,这种转化,从根本上确保了信息录入的准确、及时、全面、完整,杜绝了案件信息迟录入、错录入、不录入和部分录入的情况,为案件的质效评估的高质量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审判工作质效评估体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系统生成的审判信息、执行案件信息、人事劳资信息、财务物资管理信息、档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规信息、行政公文等信息全部形成电子档案,实现了所有审判信息的网上归档,为实现自动化的审判质效评估创造了条件。这些统一的质效评估体系指标,使各地法院对审判质效的内容有了明确和统一的认识,从而使审判工作的质效评估指标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审判工作的全貌,提升了人民法院审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条件下,还可以将人民法院的案件审判质量评估和人事管理、廉政信用评价、绩效考核评估等方面工作相关联,加强了法官职业操守的监督与约束,实现了对审判法官的业务素质、业绩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综合评估与量化考核,构建起了法官廉政信用评估体系,实现了信访、举报的信息化联动处理,促进审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为其晋职、晋级提供科学依据。

五、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有利于合理引导舆论,维护审判工作公正进行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十分丰富,社会大众会通过新闻媒介、微信等传播途径获得大量的信息,包括一些涉及到重大刑事案件、热点刑事案件的信息,从而引起社会对司法的高度关注,这种大众对某个案件的高度专注往往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审判”与“舆论判决”。但网上信息复杂,真假难辨,虚假的信息往往引发负面的舆情,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对于媒体和民意对审判形成的舆论压力,审判人员不能因为舆情丧失了司法的基本理性,更不能让民意来决定司法的标准,应当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地开展审判工作,在程序上做到无可挑剔、不留死角,坚决维护审判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人民法院可充分借助媒体和自身的数字信息平台主动发布适宜公开的案件信息,通过平台发布与案件相关的网络视频访谈直播、法官讲坛、微直播、微博等形式,强化法院和媒体、民众的信息互通,发挥法院信息平台的舆论引导功能,最大化地提高司法宣传和信息公开效能,正确地引导舆情,把网络舆论当成审判公开、司法公开的助推器,在审判工作中严格规范执法,增强审判工作的的独立性,维护审判工作的公正公平。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是司法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能促进审判流程更加公开,能促使裁判文书更加公开,能促使案件执行信息更加公开,还会提升案件质效评估的质量,能合理引导舆论,维护审判工作公正进行,可见,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对加强审判公开工作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审判工作质效,对促进司法公开公平,对建设现代化法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建设,终将带来一场由传统审判方式向现代审判方式的革命,为我国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摘要:审判公开是世界各国公认的诉讼原则,也是司法公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慧工程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迈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其对作为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审判程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审判公开的作用尤为显著,其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的公开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建设能较大地促进人民法院的审判公开工作。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加强,审判公开,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澍.刑事审判公开的信息化转型——基于实证研究的路径探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12):65-75.

[2]钟雷杰.信息化条件下的审判公开研究[D].宁波大学,2014.

[3]赵红星.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现状探析及公开方向论证[J].河北法学,2015(12):190-200.

上一篇:个人工作表现自我鉴定下一篇:上海郊区新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