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2024-05-21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精选8篇)

篇1: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安徽省人事厅文件

教人[1999]136号

安徽省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考评标准

一、思想政治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3、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团结协作,教风端正。

近三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予评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1)因违法乱纪,道德败坏或犯其它严重错误造成恶劣影响,受过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

(2)不服从分配,不遵守纪律,给工作造成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或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本校工作岗位1年以上,不能履行教师职责。

(3)在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无理取闹或挟私报复。

(4)搞有偿家教,参与编写、销售、组织学生集体订购省教委规定教辅用书之外的其他各类复习资料、试题、习题册或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

(5)按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文件规定不能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二、学历资历方面要求

1、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2、具备硕士学位后,受聘1年以上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具备学士学位后,在小学岗位上按规定试用期满合格;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中学任教或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工作,受聘4年(脱产进修1年以上的时间顺延,下同)以上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大专毕业10年以上,在高中任教,受聘4年以上中学二级教师;大专毕业后,在初中、小学任教或在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从事小学教研工作,受聘5年以上中学二级、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7年以上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取得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大专专业证书》或到1986年底前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满20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可申报评聘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但任现职年限应比具备合格学历的延长1年。

3、任期内,年度考核合格。破格申报者,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至少取得过一次以上优秀。

4、从2000年起,应取得省教委统一颁发的继续教育证书。

5、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校长(含副职),应完成校长岗位培训,并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计划接受提高培训。

6、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

1、对所教学科(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能熟练担任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备课认真,教案完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须附上一学年学校验证的原始、完整教案,并从中自选2一3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案,以及结合本学科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有一定见解的经验总结一篇。

2、能完成学校在教学计划内安排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上学年病事假累计不超过1个月,并无旷工旷课现象)。兼任学校领导的教师,授课总时数不得少于本学科教师标准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兼职从事校办产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经组织同意,可酌情减少教学工作量。申报者除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外,其教学工作时间还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以上须附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任期内的原始材料如授课计划、课表和出勤情况证明等)。

3、贯彻教学大纲要求,独立掌握所教学科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申报当年学校组织的考评教学课或教学法演讲效果较好(须附学校教务部门验证的考评课教案或讲稿、听课考核组各人的记录和评价意见。听课考核组不少于3人,考评课的要求见省教委教科研[1995]6号文的规定)。

4、任现职以来,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善于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工作需要,任现职以来未被安排班主任工作,但担任学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书记,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进行活动课教学指导和社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或年龄满50周岁以及兼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师,任现职以来未担任班主任工作,但过去有承担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以上均须附本人的经验介绍材料和学校的证明。未担任班主任的,须附学校的专题报告)。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或传授教育教学经验的活动,经常听同行教师的课,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0节(须附学校验证的原始听课记录和有关证明)。

6、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任现职以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命题的初中毕(结)业考试或高中会考中,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合格率,达到同类学校中上等或名列同年级第一名(省示范及重点中小学、市地级示范及重点中小学、一般完中及初中分别在省、市地、县区范围内比较,须附省、市地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证明材料和原始成绩统计表)。

(2)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差生,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或高中3年(小学为低年级或高年级)的一个循环教学期间,全班学生的成绩合格率明显提高(须附经教导主任、校长签字盖章的所任班级三年来学生成绩的原始记分表及本人的“转差”工作经验总结)。

(3)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科技评奖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普通中小学市地级以上,音体美学科、职业中学县级以上)取得优异成绩(须附获奖证书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证明)。

(4)原文化课教师或其他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任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1年以上,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普遍好评(须附学生的测评意见和学校的证明)。

(5)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关心学生,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在建设班集体、培养良好班风等方面做出较大成绩,获得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或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或所带班级获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集体、优秀团支部称号(须附获奖证书及有关证明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

(6)承担残疾少儿教育教学工作(含随班就读),关心爱护残疾学生,能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并有独到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使残疾学生在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社交技能和缺陷矫正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须附学校和县以上教育部门的证明)。

(7)在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积极宣传义务教育法规,主动做好学额巩固工作,成绩比较显著(须附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8)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市地级以上“教坛新星”称号(须附获奖证书和教学课的教案)。

(9)担任学校领导,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文明学校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受到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肯定和表彰(须附全面介绍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材料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证明材料)。

(10)原是专职教师,现是兼职从事校办产业实体、企业的领办、创办人或是校办企业的技术业务骨干,为学校带来较大收益(须附县以上校办产业部门验证的有关证明材料,主要包括所属企业年纯收入、上缴学校纯利润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习教育的情况等及省校办产业服务中心的有关统计资料)。

四、任现职以来,教研、科研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且教研文章(包括教学CAI 课件或软件)在县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书面交流1次并获得好评或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在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书面交流2次并获得好评(须附交流论文,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不予认可,下同)。

2、参加乡镇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教学课1次或观摩教学课2次以上,获得好评(须附示范、观摩教学课的教案和教研部门的开课通知、评价意见);或在乡镇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县直学校的教师在本校以上)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次以上(须附获奖证书)。

3、在县级以上刊物(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不子认可,下同)上发表1篇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文章。

4、受聘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选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编写的材料(不包括教育部和省教委明令禁止的复习资料、试题、习题册等,下同)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5、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或结合教学实际,参加本地经济、教育社会调查,写出有一定价值的科研报告或调查报告,受到乡以上主管部门的肯定或推广。或所研究课题被县以上教研部门正式立项并确认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

6、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7、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1次以上。

8、能结合学科特点,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取得明显教学效果,受到县以上教研部门的肯定(须附情况介绍材料、学校及教研部门的证明)。

五、破格评审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

1、破格晋升的对象,是指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或具备了规定的合格学历,不够任职年限(满三年不满五年)。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要求评审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的教师。

2、破格晋升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除应符合正常晋升的有关条件外,在任现职期内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

(1)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市地以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所任学科的会考或“中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三名。

(3)获得市地级及以上“教坛新星”称号(须附教学课的教案及获奖证书)。

(4)所培养的优秀学生参加市地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人次以上,其中1人次获省二等奖或市地一等奖以上。

(5)获市、地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次以上。

(6)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包括教学CAI课件或软件)2次(篇)以上。

(7)受聘参加市地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

(8)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地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2次以上。

篇2: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皖教工[2009]1号

关于开展县级教育工会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工会:

为落实王兆国同志关于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各地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成绩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县级教育工会的作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拟于近期对全国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为筹备即将召开的全国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经验交流会作准备。根据全委通知精神,现将调研方案通知如下:

一、调研参考提纲

(一)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基本情况。填写《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附后)。

(二)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总工发[1999]17号)以及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会议精神以来,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工会以及教育系统各级党政部门在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解决的实际问题,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三)当前影响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四)进一步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育工会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五)县级教育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县级教育工会在党和

1国家工作大局及工会全局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近年来重点工作、特色工作和创新工作的完成情况、效果。

1、宏观维护、源头参与情况。县级教育工会参与了哪些涉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以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会所提意见被采纳情况。

2、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教职工津补贴、绩效工资以及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协助党政维权维稳,参与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开展工会劳动人事法律监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的情况。

3、指导基层开展以教代会、校务公开等为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的情况。

4、协助行政、指导基层开展师德建设和各种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情况。

5、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和各种互助互济活动,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情况。

6、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

7、上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二、调研工作要求

(一)请各地接到本通知后,根据调研参考提纲的内容,及时组织力量对所属县区教育工会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文字材料。

(二)省教育工会将到有关县(区)进行调研。

(三)省教育工会将在近期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请各市自行确定1-2个县(区)参加座谈,座谈会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请各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调研任务。

请各地于2009年元月22日前将调研文字材料、填写好的《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及电子版报省教育工会。(省教育工会电子信箱:ahjygh@163.com)联系人:王玮

附表:《县(区)级教育工会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安徽省教育工会

2009年1月8日

抄送: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省总工会、省教育厅

附表

县(区)级教育工会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3: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安徽省物资再生协会报废汽车专业委员会2008年度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5日在合肥召开, 安徽省物资再生协会报废汽车专业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陈俊海副处长和公安厅交警总队钮心田副处长参加会议并讲话。安徽省双赢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安民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汪齐虎会长作的工作报告, 传达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 学习了《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对我国废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调整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篇4: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安徽省教科院院长阚智致开幕词。他首先对来自全省各教研机构、兄弟单位、师范院校和幼儿园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肯定了学会作为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社团组织,在实践与探索中,为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他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学会能把握新机遇,明确目标,增强幼教教研工作的使命感;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做好工作的落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制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共同开创我省学前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缪富国讲话。他代表省教育学会、教育厅基教处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当前我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分会作为全省性教育学术团体,在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希望学会今后在加强教育研究上下工夫,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工夫,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工夫。希望各位理事不负众望,把分会建设成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未来学前教育家成长的摇篮”。

学前教育分会秘书长汪秋萍向大会汇报了第四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自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研讨活动,转变教师观念;搭建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各种评选、展评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利用项目、课题开展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其他组织合作,为幼儿成长和幼儿园发展提供服务。此外,也提出一些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期待倾听到广大教师的诉求,更好地为安徽省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

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学前教育分会章程,选举并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由阚智任理事长,夏业柱、吴玲、马玉龙等任副理事长,汪秋萍任秘书长,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共74人。

会议邀请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吴玲做了题为“苦练内功 拥抱学前教育的春天——有关课题类别及申报的介绍”的报告。还邀请了国内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做了题为“《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的学术报告。

本次大会的召开促进了我省学前教育事业朝更高的方向发展。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以后,将紧紧围绕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坚持为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服务、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为广大幼儿家长服务、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努力将学会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学术团体。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学将始终如一地精心打造学会的学术品牌,激发群体活力,集聚优秀人才,活跃学术研究,为推动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篇5: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张宝顺同志简历

张宝顺,男,汉族,1950年2月生,河北秦皇岛人,1971年4月入党,1968年1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经济学硕士。现任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1968年11月在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参加工作,历任局团委书记、局党委副书记;1978年12月起历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副处长、副部长;1982年12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工农青年部部长;1985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1982年8月至1987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马列主义理论专业学习),1991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全国青联主席(1991年11月明确为副部长级;1989年12月至1991年12月在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在职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4月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1998年3月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9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2004年1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2004年2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省长、党组书记;2005年6月任山西省委书记、省长;2005年7月任山西省委书记;2006年1月任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5月任安徽省委书记;2010年6月任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11年1月任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十四届中央纪委委员。

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三运同志简历

王三运,男,汉族,1952年12月生,山东单县人,1979年7月入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1968年12月贵州省织金县绮阳公社知青,县一中代课教师;1974年8月至1977年9月在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分配到院党办工作;1983年5月任贵州省委组织部秘书;1984年8月起历任贵州省委组织部青干处副处长、贵阳市云岩区委副书记;1987年12月任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委书记;1990年2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常委、云岩区委书记;1990年7月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1992年12月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1992年9月至1993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1995年9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书记;1995年10月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1998年8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贵阳市委书记;1998年10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省部级干部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2001年7月任四川省委副书记;2002年6月任四川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2002年10月任福建省委副书记;2002年11月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2004年8月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2007年11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2007年12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2008年1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孙金龙同志简历

孙金龙,男,汉族,1962年1月生,湖北钟祥人,1986年4月入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勘探掘进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一分队工作;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掘进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历任辽宁省地矿局坑探工程大队技术负责人、副大队长;1989年4月任辽宁省地矿局坑探工程大队大队长兼党委书记、总工程师;1991年7月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赴巴基斯坦CRBC项目部经理;1992年6月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1993年2月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总经理兼临时党委书记;1995年1月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部长;1995年10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其间: 1997年3月至5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在职研究生);1998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2001年6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副部长级),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全国少工委主任;2003年4月任安徽省委常委;2003年6月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其间:2004年9月至11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5年3月任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2005年7月任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年1月任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其间:2010年3月至5月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学习);2011年7月任省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2011年9月任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中共十七大代表。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余欣荣同志简历

余欣荣,男,汉族,1959年6月生,江西樟树人,1982年12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江西大学哲学系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学习,之后在江西省委农研室工作;1985年3月调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1988年8月任江西省委农工部副处级干部;1989年1月任江西省农办副处长;1992年6月任江西省农办处长,1993年8月兼任省农业开发办副主任;1995年8月任江西省农办副主任兼省农业开发办主任;1996年2月任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农业开发办主任;1999年9月任江西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任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12月任江西省委常委,上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1月任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常务副书记;2003年4月任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2011年4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徐立全同志简历

徐立全,男,汉族,1956年2月生,安徽合肥人,1976年8月入党,1982年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副总警监。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在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合肥仪表总厂研究所车间技术组长、厂党委副书记;1983年9月任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1985年7月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1990年5月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1991年3月至7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1992年12月至1994年9月挂职任蚌埠市委副书记);1994年9月任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6年8月任宿县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93年9月至1997年1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读在职研究生,1997年1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2月任宿县地委书记、行署专员;1998年4月任宿县地委书记;1999年4月任宿州市委书记;1999年5月任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1年4月任省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2001年5月任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2003年1月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05年5月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05年7月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2006年12月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授予副总警监)。

中共十七大代表。

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宾宜同志简历

王宾宜,男,汉族,1956年9月生,河南汝南人,1977年11月入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73年12月河南省汝南县小麦原种场知青;1975年5月任湖北省秭归县航运公司团总支副书记;1976年6月至1977年12月在湖北省公安学校学习,任团支部副书记;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公安厅工作,历任侦察员、副科长(其间:1982年2月至1983年1月参加湖北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84年5月任湖北省公安厅九处处长(1981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湖北省直属机关业余大学哲学专业学习;1985年5月至1986年6月下派任襄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1993年11月任湖北省国家安全厅副厅长、党组成员(1993年9月至12月参加湖北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4年9月至1998年6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湖北省分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年7月任西藏自治区国家安全厅党委书记、厅长;2004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厅长;2005年5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公安厅厅长、厅党委副书记(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副总警监);2005年7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2006年7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2008年9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10年9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詹夏来同志简历

詹夏来,男,汉族,1955年8月生,安徽怀宁人,1972年9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文学学士。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1970年12月起历任解放军55497部队战士、班长、代理技术员;1976年4月任怀宁县小市公社农机员、代理文书、会计;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省委办公厅秘书、科级秘书;1986年10月起历任省委办公厅秘书室副处级巡视员、秘书室副主任、综合处副处长;1991年1月任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1992年8月任芜湖市市长助理;1993年11月任芜湖市副市长;1995年10月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8年5月任芜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9年1月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1999年10月任芜湖市委书记、市长;2000年11月任芜湖市委书记;2003年1月任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兼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5月任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1月任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2008年6月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2011年4月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王炯同志简历

王炯,男,汉族,1964年9月生,河南淮滨人,1984年11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武汉钢铁学院冶金系压力加工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武汉钢铁公司冷轧厂轧钢一车间任技术员;1988年2月起历任武汉钢铁公司冷轧厂平整车间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宣传部副部长,轧钢一车间副主任、主任;1992年11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冷轧厂轧钢一车间主任(其间:1993年9月至12月赴日本研修);1994年1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冷轧厂全质办副主任;1994年9月起历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冷轧薄板厂厂长助理、副厂长;1996年11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3月任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冷轧薄板厂厂长;2000年5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2月至2001年4月在职攻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获工程硕士学位);2001年8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学习);2002年9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兼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2002年10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兼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校校长(第八届、第九届中共湖北省委委员);2008年10月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2008年9月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兼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校校长;2008年12月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2011年8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唐承沛同志简历

唐承沛,男,汉族,1964年9月生,安徽桐城人,1985年2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干部;1988年4月任合肥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其间:1990年3月至6月在国家教委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学习);1991年5月任合肥工业大学团委书记(副处级);1993年3月任合肥工业大学团委书记兼学工部副部长(正处级,其间:1993年3月至6月在机械工业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5年4月任合肥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1993年7月至1995年7月挂职任怀宁县委副书记);1997年2月任团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任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0年5月任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其间:2002年5月至9月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举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习);2003年9月任宿州市委副书记;2003年10月任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4年2月任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2006年4月任宿州市委书记;2007年2月任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在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2月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11年10月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中共十七大代表。

七届、八届省委委员。

八届省政协常委。

沈素琍同志简历

沈素琍,女,汉族,1958年5月生,江苏涟水人,1979年8月入党,1976年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1976年1月霍邱县柳树公社知青;1979年10月至1981年8月在六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六安行署教育局人事科工作;1983年10月任共青团六安地委副书记;1985年9月任共青团六安地委书记(其间: 1985年12月至1986年7月挂职任省委政研室政调处副处长);1991年12月任六安地区行署外贸局局长、党组书记,外贸公司经理;1994年11月任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6年11月任舒城县委副书记;1997年6月任省物价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年3月任省物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2000年4月任省物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2001年12月任铜陵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2004年6月任铜陵市委书记;2004年8月任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2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10年4月至7月参加中组部举办的省部级干部第五期英语强化班培训);2011年10月任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中共十七大代表。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七届、八届省委委员。

宋海航同志简历

宋海航,男,汉族,1955年5月生,河南武陟人,1973年5月入党,1969年12月入伍,在职研究生学历,少将。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69年12月任31军93师炮兵团二营五连战士;1975年1月起历任31军93师炮兵团二营五连排长、副连长、连长,党支部委员、副书记(其间:1976年7月至1977年10月在南京第一地面炮兵学校学习);1979年5月任31军93师炮兵团二营副营长,营党委委员;1981年7月任31军93师炮兵团85加农炮营营长,营党委副书记;1983年9月任31军93师炮兵团副团长,团党委常委;1987年11月任31集团军93师炮兵团政治委员,团党委书记(其间: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1994年1月任31集团军炮兵旅政治委员,旅党委书记;1998年3月至2000年1月免职在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2000年1月代理31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党委委员;2000年8月任31集团军91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在职攻读国防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年3月至8月赴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高级研修班学习);2005年8月任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5年10月任总政治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基地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11年6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11年10月任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陈树隆同志简历

陈树隆,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安徽巢湖人,1985年4月入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工业财务与会计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兼辅导员;1989年4月起历任省财政厅综合处科员、副主任科员;1993年8月任省国债服务中心副主任;1994年6月任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省财政证券公司总经理(正处级);1998年1月任省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副厅级)、党委副书记,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省财政证券公司总经理(1996年1月至1999年2月兼安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5月至1998年2月兼任安泰期货公司董事长);2000年12月任省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1年3月任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正厅级);2002年9月任合肥市副市长(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12月任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2006年4月任芜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6年7月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6月任芜湖市委书记、市长;2008年7月任芜湖市委书记;2011年10月任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八届省委委员。

吴存荣同志简历

吴存荣,男,汉族,1963年5月生,安徽无为人,1984年9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华东水利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学习,毕业后任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助理工程师、水工二室副主任;1991年11月起任省治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科、综合科科长;1993年5月任省治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2月任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1997年2月起任枞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1997年12月任枞阳县委书记;1999年2月任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1年7月任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2000年9月至2002年11月在安徽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5年12月任合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6年2月任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习,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1年9月任合肥市委书记;2011年10月任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七届省委候补委员、八届省委委员。

注:

12月11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接受王三运同志辞去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请求的决定,决定任命李斌同志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同时决定由李斌同志代理省长职务。

又讯 据新华社电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三运同志任甘肃省委委员、常委、书记;陆浩同志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李斌同志简历

李斌,女,汉族,1954年10月生,辽宁抚顺人,1981年6月入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1974年7月至1978年3月长春市教育学院教师;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吉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年1月至1984年11月长春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干事;1984年11月至1987年4月任长春市委讲师团副主任;1987年4月至1990年2月任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社科联副主席、市委讲师团副主任;1990年2月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12月至1994年3月任中共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委书记(挂职);1994年3月至1998年10月任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3月至1995年12月参加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任吉林省体改委主任、党组书记,吉林省政府体改办主任、党组书记;2000年12月任吉林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体改办主任、党组书记;2001年9月至2007年7月任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2000年9月至2004年12月参加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副主任;2008年3月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员);2011年12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2012年2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篇6:安徽省女律师工作委员会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律师协会章程》,结合我省女律师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女律师工作委员会是安徽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女律师工作的专门工作机构。

其宗旨是:团结全省女律师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维护女律师的合法权益,加强女律师及其组织之间的交流,提高我省女律师的素质和地位,促进女律师在全省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章 女律师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第三条 对女律师执业中的重大课题和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 交流、总结女律师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业务情况和经验。

第五条 举办学术活动,编辑、出版有关专业读物,促进女律师业务的提高。

第六条 开展对内、对外交流,增进与其他省、市、自治区、外国女律师及其他女性组织的友好往来。

第七条 对各市女律师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三章 机构设置

第八条 女律师工作委员会由从事律师工作三年以上、熟悉律师业务,具有丰富执业经验,关心律师事业发展,热心律师公益事业的女律师组成。

第九条 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聘请顾问若干人。

第十条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提名需经安徽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委员会设办公室(设在省律师协会),由常务理事会指定

主任一名,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委员会委员由各市律师协会提名或主任、副主任委员推荐,委员会主任办公会批准通过。

第十二条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可连选连任。

第十三条 委员连续两次不参加委员会组织的活动,其委员资格自动取消,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有权提议增补委员。

第十四条 主任、副主任不履行其工作职责,连续两次不参加委员会组织的会议和活动,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有权罢免其职务。

第十五条 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由主任召集并主持。委员会决议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同意通过。

经十名以上委员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第四章 委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六条 委员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在委员会会议上享有表决权;

(二)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监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四)参加委员会的会议和组织的活动;

(五)忠实地履行职责,全心全意维护女律师的合法权益;

(六)履行委员会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 主任、副主任的工作职责

第十七条 主任、副主任的工作职责是:

(一)制订委员会的工作计划;

(二)组织召开会议,举办各种活动;

(三)决定委员会的重大事项;

(四)代表委员会向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情况、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报告;

(五)完善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六章 经费

第十八条经费来源:

(一)省律师协会拨款;

(二)社会各界的赞助、捐助;

(三)自筹经费。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规则由女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负责解释。

篇7: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发布文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 【发布日期】2005-10-21 【生效日期】2006-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旅游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

《安徽省旅游条例》已经2005年10月21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0月21日

安徽省旅游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旅游、旅游业经营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 发展旅游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旅游产业市场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发展。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建立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旅游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活动,发挥指导、协调、沟通、服务作用,维护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旅游促进与发展

第七条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涉及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可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应当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景区景点开发,以及对旅游事业有重大贡献者的奖励等。

第八条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制订交通发展规划,改善旅游客运条件。

市政建设项目和国家大型工程的规划编制和方案设计,应当统筹兼顾旅游开发和相关设施建设。

建设、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城市道路和干线公路设置标准化的旅游交通标示牌、重要景区景点指示牌。

第九条第九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信息互通。设立公益性旅游咨询网站。在公共交通枢纽站点、旅游集散站、主要旅游区(点)逐步设置自助交互式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十条第十条 建立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和旅游警示信息发布制度。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春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及放假前一周,通过大众传媒逐日向社会发布主要旅游区(点)的气象、旅游接待承载力、住宿、交通等信息。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通告,就旅游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或者其他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情况,及时向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发布旅游警示信息。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提供信息、指导培训、帮助协调等方式,促进研制和开发具有安徽历史文化内涵和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教育、劳动等部门,加强旅游院校(专业)的建设和旅游科研、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加快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依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组建大型旅游企业或者成立旅行社、旅行社分社,从事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拓展国际国内旅游业务。

第三章 旅游规划与建设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地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上一级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相协调。

旅游发展规划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指导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应当符合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并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备案或者审批。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鼓励开发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具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娱乐项目。

鼓励发展徽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等旅游项目。

禁止设立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依法有偿出让或者租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旅游景区、景点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合理设置停车场、环境卫生设施、通讯设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紧急救援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以及旅游指示牌、警示牌和说明牌,并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信息图表符号。

第四章 旅 游 者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知悉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三)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四)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得到尊重;

(五)因接受旅游经营者的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依法获得赔偿;

(六)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约定的旅游饭店、车船公司、餐馆、购物场所、旅游区(点)等在为旅游者提供约定的服务中侵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旅游者可以直接向旅行社提出赔偿要求。经协商一致或者依法确认后,旅行社应当先行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再向责任人追偿。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下列义务:

(一)保护旅游环境,爱护旅游设施;

(二)遵守社会公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遵守卫生、安全等旅游管理规定和秩序;

(四)履行旅游合同所约定的义务;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选择下列解决方式: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

(二)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三)申请当地旅游行业协会调解;

(四)依法申请仲裁;

(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取得营业证照。法律、法规规定需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应当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

旅游经营者组织漂流、攀岩、蹦极、探险等具有危险性的特殊旅游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旅游经营者从事索道、缆车、观光电梯、游船、汽艇等特种营运的,其设施设备经法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注册登记。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旅行社可以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有关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者会务服务。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或者志愿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摊派和检查;有权拒绝旅游者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或者旅游合同约定内容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公开服务项目、标准、价格,严格履行旅游合同,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组织或者参与损害国家利益、违背民族风俗习惯、有碍宗教信仰自由和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

(二)超越核定范围经营旅游业务;

(三)垄断经营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宣传;

(五)欺诈、勒索旅游者,欺骗、胁迫旅游者接受服务或者购买商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向旅游者提供真实的旅游信息,依法与旅游者订立旅游书面合同,安排符合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按规定推荐旅游者购买意外保险。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旅行社、导游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旅游合同;需要变更合同的,应当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并承担相应增加的旅游费用或者返还减少支出的旅游费用。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导游人员依法取得导游证书后,方可从事导游活动。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导游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举止文明、语言规范,不得擅自变更旅游接待计划或者中止导游服务,不得索要小费。导游服务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旅行社与旅游者合同约定的标准。

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人格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应当加强管理,维护旅游秩序,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

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应当根据旅游安全、旅游环境容量和服务质量等要求,合理确定旅游接待承载力;在接近其承载力时应当公开发布预告。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旅游景区、景点内有多处景观或者浏览项目的,应当设置单一门票。确有必要实行重点保护的游览点,需要单独收取门票的,应当经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实行优惠票价或者免票,并设立明确的标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对集体组织活动的中小学生免票。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旅游景区、景点票价的制定或者调整,按规定报经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国家和省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制定或者调整前,应当召开价格听证会。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和卫生管理的规定,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备旅游安全保护设施,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经营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游项目,应当具备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条件、设备和必要的救护设施,并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并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安全、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实行旅游企业公告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告旅行社和其他旅游企业的开业、名称变更、经营范围、服务质量等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事项。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旅游经营者的服务质量不符合相应的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可以降低或者取消其质量等级。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预案,并加强旅游安全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知整改,并通报有关部门。

发生重大、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旅游、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赴现场实施紧急救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地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到现场指挥救援,组织善后处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旅游投诉制度,设立并公布投诉电话,接受旅游者的投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旅游者投诉后,属于本部门处理的,应当在1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投诉者;涉及使用旅游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在5日内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者。

前款规定的旅游投诉具体事务,可以由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办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旅游经营管理规定应予处罚,法律、法规已作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四)、第(五)项规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导游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四)、第(五)项规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导游人员擅自变更接待计划,中止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导游人员索要小费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拒绝或者妨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的旅游经营者或者其从业人员,由公安机关按有关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旅游安全管理规定的,由旅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予以处理;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对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当颁发有关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而不予颁发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擅自颁发有关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的;

(三)向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旅游者乱收费、乱罚款的;

(四)未按规定处理旅游投诉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信息等服务的行业。

本条例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

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主要是指:

(一)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

(二)旅行社;

(三)旅游饭店;

(四)旅游购物商店;

(五)旅游客运公司;

(六)导游服务公司;

(七)网络旅游经营者。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3月26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2002年4月4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关于修改〈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决定》同时废止。

篇8:安徽省教育委员会

目前专标委分为国际、国家、省3个等级。国际专标委负责国际标准, 全国专标委负责国家和行业标准, 地方专标委负责地方标准。作为全国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 负责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提出、起草和审查, 所以, 全国专标委对承担国标、行标制修订项目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某一企业或区域来讲, 拥有全国专标委的数量越多, 其制修订的国标和行标就越多, 其拥有的全国专标委的数量越少, 其制修订的国标和行标就越少。每个地区承接专标委的个数和管理水平, 很大程度上体现其标准化发展程度, 为此, 如何开展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是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关键。

安徽省专标委概况

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 和相邻的沿海、沿江城市相比, 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步伐迈得比较迟缓, 特别是对企业的引导, 是很薄弱的。为此, 在2009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2009-2012) 》, 自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实施以来, 安徽省的标准化工作应该说是大步向前, 奋起直追, 经过这3年的努力,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不过因为起步较慢, 势必和发达省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说如何更好地加快安徽省标准化工作, 是作为标准化人员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为工作的关系, 笔者对安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相关工作略有了解, 经过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浅谈一下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中的一点想法。

1.国家级专标委情况

从安徽省承担国家级技术委员会, 分标委情况看, 安徽省共承担22个国家级专标委, 全国共有2 290个, 安徽省占全国的比例为0.96%。江苏、河南、浙江、山东等省的全国专标委及分委会分别为:130、39、47、43个。江苏是安徽5.9倍、河南是安徽的1.8倍、浙江是安徽的2.1倍、山东是安徽的有2.0倍, 如图1。所以安徽省拥有的专标委数量与安徽省承担的国标与行标项目数量基本上是一致的:安徽省的全国专标委少, 所以安徽省承担的国标、行标项目也少;江苏、河南、浙江、山东等省拥有的全国专标委比安徽省的多, 所以他们承担的国标与行标项目也比安徽省的多。

2.省级专标委情况

安徽省省级专标委56个, 包括已成立的34个, 尚未成立的22个 (专标委未挂牌) 。2011年7月份进行全省专标委调查, 发放70份, 仅收回12份, 只占17.14%。2010年8月召开省级专标委第一次会议, 仅有33个专标委参会, 占应参总数的63.46%, 有19个专标委未参会, 占应参总数的36.54%, 按照要求提交工作总结和计划的专标委只有5家。2011年7月举办省级专标委第二次会议, 有37个专标委参会, 占应参总数的69.81%, 有15个专标委未参会, 占应参总数的30.19%。其中, 有11个专标委两次会议均无人参加。2012年7月份再次开展的全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调查表调查活动, 向全省56个省级专标委和在皖的11个国家级专标委发出了调查表, 共收到省级专标委提交的调查表30份, 占总数的64.2%, 收到国家级专标委提交的调查表6份, 占发出的54.5%。通过以上数据可知, 省专标委的问题很多, 尚处于松散状态, 大部分专标委工作开展情况不佳, 甚至有的名存实亡。

专标委工作开展情况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 摸清专标委实际工作状态, 为下一步对专标委开展整顿提供依据, 2012年7月份再次开展的全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调查表调查活动向全省56个省级专标委和在皖的11个国家级专标委发出了调查表, 通过两周的时间, 共收到省级专标委提交的调查表30份, 收到国家级专标委提交的调查表6份。经过对36份调查表进行分析梳理, 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省专标委工作开展情况。

1.标准参与情况

(1) 参加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提交调查表的36个专标委中, 参与过国家标准制定及已经列入标准制定计划的标委会共14个, 共77项国标, 其中省级专标委参与单位11个共38项国家标准, 国家级专标委参与单位3个共39项国家标准。

(2) 参加行业标准制修订情况:提交调查表的36个专标委中, 参与过行业标准制定及已经列入标准制定计划的标委会共11个, 共62项行标, 均为省级专标委。

(3) 参加地方标准制修订情况:提交调查表的36个专标委中, 参与过地方标准制定及已经列入标准制定计划的标委会共23个, 共291项地标, 均为省级专标委。

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专标委数量只占总数的19.6%, 可见参与力度还是不够的, 而且主导制修订的不多, 大部分是参与制修订的。通过调查表也发现, 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的专标委主要以具有规模的产业为主:如安徽省煤矿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安徽省锻压机床及刃、模具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安徽省宣纸书画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安徽省滤清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安徽省耐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其次主要以标准化研究机构参与度较高, 如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等, 这些专标委参加国标和行标制修订的参与度很高。所以说专标委的工作开展很大部分依靠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具有规模的行业牵头。而中小企业在其行业中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 更不具有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性和导向作用, 为此建议, 在以后设立专标委时, 小型企业不易承担专标委工作。

同时, 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各个专标委在制修订或者列计划过程中都没有及时向省局标准处进行汇报, 这样导致省局标准处对全省专标委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本没法弄清楚情况。而且如果各个专标委在制修订标准工作中及时向省局标准处反应, 标准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指导性的、科学性的建议和意见, 也会使专标委更有效、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展工作。其实在《安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管理规定》) 第一章第二节第七条中有规定:应定期向省质监局报告本部门、本行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 可是大部分专标委没有做到, 导致与省局标准处管理脱节。为此, 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规定》的宣贯, 增强全省专标委的管理意识。

2.活动开展情况

(1) 年会召开情况:每年定期召开年会, 进行总结和布置下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统计共有16个专标委开过或连续开了年会, 只占统计总数的53%。

(2) 参加培训情况:参加各种标准化培训, 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知识普及的专标委有22个, 占统计总数的61%。

(3) 标准审定会召开情况:根据各个专标委的标准制定情况, 组织召开标准评审会的专标委有5个, 仅占14%。

(4) 标准宣贯情况:为企业提供标准宣贯活动, 对新标准进行标准宣贯的专标委有7个, 仅占19%。

(5) 开展调研情况:到先进地区或者技术发达地区开展调研活动, 聘请技术专家来调研指导工作的专标委有6个, 仅占17%。

(6) 参与国标、行标的评审会议情况:参与过的专标委有8个, 仅占22%。

分析:首先开展年会的情况并不乐观, 但是在《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十条中有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工作会议。及时向省质监局、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报告工作, 每年1月15日前应当报上年度工作报告和《安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年度工作报表》。由市质监局协助管理的技术委员会应当同时向市质监局报送年度工作报告。但是真正召开年会的专标委只有一半, 这个比例是很低的, 这也说明专标委工作的不到位, 对《管理规定》的执行度很低。

参加各种标准化培训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只有9个专标委参加了相关标准化知识培训, 仅占上交调查表总数的25%。此外, 举办标准宣贯的专标委有11个, 占31%。由如上数据可以看出, 我省专标委对标准化知识培训的力度不大, 组织参加相关活动不积极, 同时, 开展活动的也不多。不过, 通过调查表我们发现, 只要是开展宣贯活动的专标委, 活动开展的效果都不错。为此, 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 举办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标准培训。将原来的基础标准宣贯和较专业、对口行业的行业标准宣贯相结合, 组织专标委开展标准化培训和宣贯工作。

此外, 我们在调查表中发现, 个别专标委开展到先进省份或者单位调研的活动, 这是个很好的方法, 如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安徽省石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安徽省锻压机床及刃、模具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这种走出去调研的办法, 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先进省份或者单位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借助好的方法和经验对我省专标委活动进行改进。同时, 参加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标准审定会也是学习经验、增加认识面的一种好的办法。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该大力推行。

3.其他情况

(1) 挂牌情况:目前上交调查表的36个专标委中33个已挂牌, 还有3个未挂牌。

(2) 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有21个专标委制定了管理制度, 主要有专标委管理制度、秘书处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

(3) 专兼职人员情况:29个专标委有专兼职人员, 4个专标委无专兼职人员, 其中大部分是兼职人员。

(4) 每年投入经费情况:均有经费投入, 有多有少层级不同, 有几万的, 也有几十万的。

分析:从上交的调查表中我们发现, 仍然有一部分专标委在计划下达后仍旧没有挂牌, 这也是我省专标委管理中很严重的问题, 在《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二节第六条中有规定:筹建单位应当在省质监局批复成立后15天内启动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但是有一部分专标委认为计划批了就可以了, 就是专标委成立了, 连牌子都不挂, 更别说是开展活动了。为此, 建议对未按管理办法要求及时挂牌开展活动的专标委给予取缔。

专业人才紧缺, 大部分专标委是兼职人员, 但是兼职人员本身就有工作, 所以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同时, 标准化专业人才素质不高, 对标准化专业知识掌握不多, 很多工作开展吃力。而且, 现在企业人才流动性大, 经常换人也使得标准化工作不易开展, 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对于制定专标委管理制度的情况看, 大部分还是制定了的, 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没有按照管理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同时, 对于财务制度的制定, 在平时的反馈中, 很多专标委提出了账目归口管理的问题, 这个也是下一步要进行规范的问题。

专标委管理中常见问题

经过对收到的调查表进行统计, 提交调查表的36个专标委中, 共有15个专标委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占41.7%, 18个专标委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占50%。

经过分析, 我们可以归纳出在专标委管理中存在如下几个常见问题。

1.活动经费紧张

没有经费, 活动无法开展, 大部分活动靠企业赞助, 但是难度很大。同时, 专标委反应, 专标委没有收费依据和收费项目, 无法收取费用开展活动, 导致很多活动被停滞。目前, 提意见的专标委中57%都提出此问题, 因此需要重视该问题。

2.专业人才紧缺

标准制定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性工作。然而, 标准制定是企业避免不了的工作, 同时又不是企业经常性的工作。大型企业, 产品较多, 制定标准的事情较多, 比较重视标准化工作, 可能配备专职标准化人员。然而, 很多的企业都是中小微型, 只生产一个或者几个产品, 企业标准制定一次, 至少使用3年, 所以, 很多企业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制定一项标准。因此, 对小企业来讲, 标准制定工作不是经常性工作, 是时有发生的工作。所以, 这样的企业一般没有专职标准化人员, 也不可能较好地制定标准, 从分工的角度讲, 这样的企业不能形成制修订标准的专业人才, 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撑, 标准水平自然不高。同时, 标准化专业人才素质不够高, 对标准化专业知识掌握不多, 很多工作开展吃力。

3.标准化意识不够

这个是很多专标委反应的情况。缺乏标准化意识, 特别是缺乏技术标准就是市场竞争力的意识。不知道技术标准与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只把标准作为生产的依据来认识, 而不把标准作为市场规则来看待。实际上, 生产依据与市场规则都是技术标准的根本属性, 只是使用环节和使用主体不同而已。特别是企业, 对标准化工作没有概念, 更别说参与标准制定了。这也是导致专标委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组织活动没人参加, 这种情况非常令人尴尬。

4.缺少交流平台

很多专标委提出自身技术力量太弱, 基础薄弱, 水平太低。由于承担专标委秘书处的大部分是企业, 于是就出现平时更关注生产和销售, 对标准信息缺乏关注的情况。目前, 安徽省还没有专标委管理交流信息平台, 专标委之间相互学习缺少渠道, 更别说及时了解我省标准方面的信息动态了。很多专标委盲目地各忙各的, 闭门造车, 甚至干脆没人指导, 就将专标委工作搁置了。然而, 即使有的专标委开展了大量活动, 也不知道向主管部门及时汇报, 导致上下无法沟通的局面。

5.培训学习不够

首先是对《管理规定》没有认真学习, 很多工作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如挂牌、开年会、定时上报工作情况等都没有落实, 执行力不够。其次对标准化知识学习不够。很多企业的标准化人员往往是由技术人员兼职, 但是懂技术未必就懂标准, 甚至很多企业的标准兼职人员都不知道标准制定的程序, 很少有企业能够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制定标准, 所以出现从技术到转化成标准的环节严重脱节的现象。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依据, 是企业产品质量的判定规则, 标准的每个技术指标都与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密切相关。所以, 务必让企业的生产部门、研发部门、市场部门和检验部门的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学习标准、参与标准制定。否则, 不但影响标准的质量, 而且还会影响标准的实施。

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由以上对安徽省专标委工作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希望对以后专标委工作的开展能提供一些依据。

第一, 争取政策上给予资金支持, 奖励活动开展较好的专标委。设立相关奖励标准, 以奖代补, 激励好的专标委积极开展工作。同时, 建立专标委经费收取制度, 为各个专标委自行筹集活动资金提供依据。

第二, 建设全省专标委管理平台, 达到有效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功能整合。尽量做好省级专标委、全国专标委的沟通管理工作。通过平台搭建横向和纵向的信息网, 加强在皖专标委的信息收集工作, 及时掌握在皖专标委的动态, 便于更好地开展全省标准化工作。

第三, 加强培训活动的开展, 通过短期集中培训, 培养一批标准化专业人员, 为专标委输送专业人才。也建议以各市为单位开展学习, 方便专业化人员培训, 使得参与度增加。通过培训, 可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企业的标准化意识, 为更好地开展专标委活动打好基础。

第四, 加强管理, 制定管理和考核制度, 对省级专标委进行评价, 考察其对《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于没有执行管理规定的和没有开展活动的, 予以取缔, 做到没有“终身制”。

上一篇:职业卫生风险点清单下一篇:企业文化整合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