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鸟教案

2024-05-25

一小鸟教案(精选6篇)

篇1:一小鸟教案

一只小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它们,并从中感悟亲情的伟大。3.理解“啁啾”“新意”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试着续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它们,并从中感悟亲情的伟大。【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路,感悟生活之美

上课之前,我首先给学生推荐了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同学们,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领略到各种不同的美。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感受到哪些美了呢?能说说吗?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生活中的美。

小结:山河秀丽、鸟语花香,那是大自然的美丽;优美辞句、灿烂华章,那是语言的美丽;互相关爱、助人为乐,那是心灵的美丽;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那是亲情的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寻找美的眼睛,来学习课文《一只小鸟》,好吗?”

板书课题:一只小鸟

二、初读课文,体味朗读之美 1.指几位同学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通过指名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提出要求:“希望站着的同学能够带给我们美丽的朗读,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够用心倾听,从他们的朗读中寻找美丽。”

2.引导学生评价。

小结:能够发现一个人的优点与不足,除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欣赏他人的胸怀与诚实的勇气;对于一篇文章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走进课文,看看自己能够从中发现哪些美丽的地方,又能够找出哪些值得怀疑的地方?

三、品味课文,领略文章之美

(一)品味自然美

1.师:同学们,你发现美丽了吗? 学生交流:

一天早晨,它醒了„„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这一段我觉得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板书:自然美)

追问:你从这一段话中感受到了怎样的自然美呢?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怎样的美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大自然,应当怎样去读呢?(优美的、赞美的语气)请同学们读一读试一试,注意要读出大自然的美丽。过渡: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美丽呢?

(二)品味生活美

学习小鸟部分:说一说: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并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学生交流:

一只幼小的小鸟:课文当中写着“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

一只幸福的小鸟,受到老鸟保护的小鸟,因为它每天都能“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理解:啁啾

(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话?让学生表演:小鸟围在老鸟周围啁啾的样子,体会鸟儿一家的快乐。)

一只热爱生活的、快乐的小鸟:“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

①“充满了新意”什么意思?(突然有了新想法)有想法就立即行动,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②让学生想象:小鸟都会唱出怎样的歌?它的歌好听吗?(利用“自然”含笑倾听来说明小鸟的歌声动听与心情高兴。)

③朗读句子,读出小鸟快乐的心情。„„(请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三)品味亲情美

1.师:无论是大自然,还是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丽的存在。但也往往会在美丽的篇章中蹦出那么一两个不和谐的音符,干扰了美丽、破坏了美丽。现在让我们仔细读一读课文 第四、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注意运用咱们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帮助理解的方法。

2.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先说读懂了什么,再读出相关句子)生1:小鸟受伤了。

出示:“从树上跌了下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 请其他学生在谈谈对这句话了理解。

“跌”说明完全失去控制,很重的掉下来,说明鸟儿受伤很重。追问: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生2:体现老鸟对小鸟的关爱。

出示:“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① “箭也似的”什么意思?(像箭一样快,说明它们此刻内心非常着急。)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比作()。

② 从中感悟到什么?(亲情的伟大)③ 朗读句子,读出老鸟对小鸟的关爱。3.小男孩伤害了小鸟,难道他们不喜欢小鸟吗?

① 从第四自然段的两个‘天天’中,读出了小鸟的可爱以及孩子们对小鸟的喜爱。”(板书:喜爱)

② 你觉得孩子们在听小鸟唱歌时会想些什么?(要是把这只小鸟捉回家,天天唱歌给我听那该多好啊!)

4.师小结,过渡:是啊,正是对小鸟的喜爱,正是这种自私的爱才造成了小鸟的悲剧。“小鸟从树上跌了下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如果你是这个男孩,会怎样想?

5.讨论:怎样做才是对小鸟真正的爱?

6.出示资料:2004年,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一份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由于环境的恶化以及无节制的农业开发,全球鸟类有12%濒临灭绝。报告指出:全球大约有1211种鸟类面临灭绝,其中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有关鸟类资料,可以登陆:http://www.phyx.rug.nl/mk/people/wpv/index.html。”

四、自编名言,书写领悟之美

1.“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朗读一遍课文吧,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完之后,将感悟和体 会以名言的形式写在练习本上好吗?”

2.学生自由朗读,写下感悟名言。

3.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人人都想占有美丽,那么世界上将不再有美丽。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美丽常驻我们的心间,美丽常驻我们的世界!”

篇2:一小鸟教案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

教材说明:

本文叙述的是我放飞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全文共四段。第一自然段讲我看到小鸟在笼子里不吃不喝,非常着急。第二段讲我听到鸟妈妈在叫唤。第三段讲我决心放小鸟回家去。第四段讲小鸟飞走时向我道谢!本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童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

课件有关小鸟的儿歌,以及小鸟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喜欢!)

2、为什么?(我的爸妈为我买很多的学习用品,还有许多的好吃的东西!

我的爸爸妈妈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回家&&)

3、是啊,有爸爸妈妈在身旁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啊!有一只小鸟总喜欢跟着妈妈到森林里去玩,瞧,它们来了,(听音乐,看图片)它们是多么幸福啊。可是有一天,小鸟因为贪玩不小心迷路了,找不到妈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还不小心被别人抓住了,被一个小男孩的姑妈买到了,送给了那个小男孩,小男孩可喜欢这只小鸟了,可是小男孩最后却把这只小鸟放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4、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放小鸟》这篇课文。(板书 放小鸟)齐读课题。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瞧,小鸟来了。(出示小鸟)

2、你觉得这只小鸟可爱吗?为什么?(颜色、动作,随着学生回答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指导朗读。我听出来了,这只小鸟的羽毛特别漂亮,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啊,这只小鸟的嘴巴特别好看&&它的小眼睛多亮呀&&)小朋友一说,老师也觉得这只小鸟特别可爱。打开书本找一找,课文里是这样描写这只小鸟的吗?

3、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男生先来。女生来。(可以站起来)要把它的可爱读出来,注意重点的词。(重点词变色)。(出示句子: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也喜欢这只小鸟,我们一起来读,好吗?齐读。

4、这只可爱的小鸟是谁送给小男孩的?(姑妈送的)板书:送

5、小男孩和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这只小鸟。他为小鸟做了很多事情,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说说他都为小鸟做了些什么?

6、学生自读后回答。(关进笼子里,给它食吃&&)

出示图片。

2)、那小男孩将小鸟放进笼子里,是不是就不管了?(不是,他把小鸟放进笼子里,给它水喝,给它食吃,可它一动也不动!)

4)、小鸟为什么不高兴呢?它在想什么呢?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想什么?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它在想妈妈!它想和妈妈一起飞回自己的家。飞回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如果我是小鸟,我就会想:小朋友啊,你怎么不理解我的心呢,我想飞回大自然中啊!&&)

总之一句话,小鸟感到很难过,所以它才会一动也不动。(出示:一动也不动)哪只小鸟来读。(这只小鸟真难过呀!&&)如果小鸟一直这样一动也不动,它会怎么样呢?(饿死)

7、可是小男孩明白小鸟的心思吗?(不明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还有这么多小朋友不知道,没关系,你只要读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就知道了。(学生自读。)小男孩可着急了,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比一比,看谁能把小男孩的着急读出来。

(出示句子: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注意重点词。)

三、教学第二、第三自然段。

1、正当我急得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赶快读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2、指答。(我知道了,又来了一只小鸟!出示图片:鸟妈妈来找小鸟了。我知道了小男孩把小鸟给放了。&&)

4、鸟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它非常的着急:顾不得吃饭、顾不得喝水、赶忙去找自己的孩子,大树上没有、小溪边没有、草地上也没有,一天、两天,找了好几天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孩子。现在终于找到了,(放课件:鸟妈妈在窗外向笼中的小鸟焦急的叫着!)却发现孩子被关进了笼子里,鸟妈妈急不急?(急)课文中用哪个词表示的?(焦急)听,鸟妈妈在叫小鸟呢!它的叫声是那样的?(着急、焦急)

5、焦急,什么意思?(非常着急)谁来做一做这只焦急的鸟妈妈?(指读: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6、这时,如果你就是小鸟的妈妈,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又渴又饿,见到了妈妈,却不能和妈妈一起飞走!这时,你又会怎么做?对妈妈说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一个做鸟妈妈,一个做小鸟,互相说一说。(想想自己如果放学回家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妈妈下班回来,见不到你又会怎么样?)(孩子,你怎么在这儿,妈妈找你找的好苦啊。孩子,你吃饭了吗?那个小男孩对你好不好!孩子,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的!孩子,几天不见,你都瘦了呀!&&妈妈,我想你,快想办法救我出去吧!妈妈,我很害怕,我想跟你在一起!妈妈,我不想在笼子里,我想回到咱们的家!&&)

7、出示填空指答。(我是鸟妈妈,我对小鸟说:。我是小鸟,我对妈妈说:。)

8、那么,如果你是站在一旁的小男孩,看到小鸟和妈妈虽然见了面却不能在一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小鸟真可怜。我一定要放了小鸟,让它和妈妈一起飞回美丽的大自然!飞到属于它们的家!&&)

9、是啊,没有妈妈的孩子,多可怜呀,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集体合唱!

10、小鸟和妈妈的感情真让人感动啊,我听懂了小鸟的话,我明白了小鸟的心思。我爱小鸟,(板书 爱)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使小鸟失去母爱、失去自由、失去欢乐!我要让小鸟和妈妈在一起,我要送小鸟回到大自然、回到属于他们的家!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怎么样?(放它回家去!)

11、现在让我们用心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一下孩子爱妈妈,妈妈爱孩子的感情,体会一下,我爱小鸟的感情。出示段落齐读。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小男孩把小鸟放了吗?(放了。)

2、瞧,(课件:小鸟和妈妈一起飞走了,小男孩高兴的拍起手来!)

3、小男孩把小鸟给放了。(在题目位置小鸟的前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描一遍:放!)

4、一起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来读一读。齐读题目。

5、小鸟飞出笼子,就要跟着妈妈飞走了,他会对小男孩说什么话?(谢谢!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再见!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你才是真正的爱护我们鸟类的人!&&出示:小鸟对小男孩:

。)

6、总结:小鸟的自由,小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多么美好的一幕啊!如果人人都能捧着一颗爱心!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的更加美丽!(板书:画心,)跟老师说爱小鸟。(多说几遍)出示段落让我们带着祝福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小男孩把小鸟放了,因为他明白了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

2、小鸟是益虫,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护林军》大家还记得吗?出示:一起来读一遍!

3、小朋友,你们想看看那些可爱的鸟吗?(想)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些鸟类的图片。(放各种可爱的小鸟图片,。)

教师简介: 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他们给自然界带来了生机,给人类增添了乐趣。许多益鸟还为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杜鹃:被称为报春的使者。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5万多条松毛虫。

大山雀:人们称它为果园里的卫士。它一天捕食害虫的重量和自己的体重差不多。

猫头鹰:又叫捕鼠能手。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能吃掉1000多只田鼠。

啄木鸟:大家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医生。一只啄木鸟可以保护500多亩森林。

有些鸟虽然不吃害虫,但是却能传播花粉,树种,使多的地方长出花草,充满绿色。

4、这些鸟儿多可爱呀,可是现在随着一些人的乱砍树木,使得许多的鸟儿失去了生活的家园,许许多多的鸟都已经永远的消失了,还有更多的小鸟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讲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想对那些乱砍乱伐,破坏鸟儿家园的人,对那些抓鸟、卖鸟的人说些什么呢?(出示:我想对破坏小鸟家的人说:。我想对抓鸟、卖鸟的人说:。)

5、是呀,再也不能让他们肆意破坏,随便乱抓鸟儿了,为了能更好的保护鸟类,1981年9月25日,国务院规定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6、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有一种鸟儿叫丹顶鹤,它有着鲜红的头顶,雪白的羽毛,只有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色的,它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引吭高歌,非常美丽。曾经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放图片,音乐。)

篇3:一小鸟教案

一、挖掘“乡土材料”的趣味性、生活性,给课堂增添生活气息

由于政治课的教材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把乡土材料加以筛选引入课堂,做到理论与乡土材料的联接,发挥其生动形象的优势,就会使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更具有说服力,育人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理解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创作小品、歌谣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教材。教师加以精选引入课堂,把“大道理”讲“小”,“虚”东西变“实”,抽象变生动。例如:在讲《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义务》中,引用白塔寺是西藏纳入中国历史版图的历史见证这一乡土事例,并组织部分学生游览白塔寺亲眼目睹历史遗物,还可组织学生自编历史小短剧,模拟历史情节和人物,营造课堂氛围,增强育人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认清“藏独”分裂分子的本质。学生通过对家乡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了解,激起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从而增强发奋学习,建设家乡的信念。假如我们用枯燥无味的说教或远离乡土生活等不为学生所熟知的事例,对教材理论进行分析讲解,那么政治课的育人效果就会被弱化。

二、利用好乡土教材的接近性功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

“沙漠和荒漠化,这是不争世界性问题,聚焦荒漠化问题”。荒漠化在我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面积以2460平方千米/年的速度扩大着,每年扩大的荒漠化面积相当于一个大县的面积。截至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63.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46%”,“土地荒漠化已成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在张海主编的《民勤县荒漠化乡土教材》(暂定名)里,对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有真实描述。在甘肃省民勤县还有一个比“荒漠化”更响亮的名声:教育成绩连创纪录。根据民勤县教育局的公开材料,民勤县全县每年高考升学率保持在75%以上。

但是,高升学率也给饱受荒漠化危害的民勤县带来了“恶性循环”:贫困让人们寄希望于教育,但高昂的学费加剧了当地人的贫困,走出民勤县的人绝大多数永远离开民勤,并没有回来建设民勤,当地流行的“天下到处有民勤人,民勤没有天下人”的说法正是这种“恶性循环”现象的真实写照。教育、贫困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密。笔者运用乡土教材,让孩子们能够了解民勤“可怕”的荒漠化和贫困,认识它们形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并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家乡,产生对家乡清晰而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和理解将传递给这些孩子的家长们。为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是他们关心的话题。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这个抽象的理念如何深入人心,特有的“环境教育和乡土教材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朴素的人地和谐观念,让他们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土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寻求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抱定这样的信念是乡土教材的运用最终的目标,也是教育者时刻坚持的理念。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善于不断地变化和实施材料内容和呈现形式,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使其容易产生心理共振和不同的理性升华。纵观现有政治课教材对有关原理观点的阐述,多从全局性和典型性出发,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时代变迁,课本教材渐显苍白,渐失生机,难以更好地反映现实问题。在教学中,处理课本材料的同时,教师为弥补这一不足,适时引进一些乡土材料,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能增强说服力,优化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强调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时,引用本地食品工业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带动当地农民粮食种植逐步走向产业化,也带动了相关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引用此乡土材料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农业产业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所运用的材料源于学生的生活,带有乡土气息,学生更易领会,不仅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而且较好地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的升华,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降低了教学理论的难度。

三、借用多媒体做好“乡土材料”精加工,使其服务政治课堂教学

乡土教材,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涵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民俗风情、地域历史文献、地域风光等多方面内容,既有适合政治课教学的典型经验类材料,又有适合学生观看的科普类,这些“乡土教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适合课堂教学应用。随着计算机服务教学的普及和视听多媒体进入课堂,这些教学工具的使用对材料的处理有了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同步性等特点。对乡土材料的加工、处理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挥好和利用好学生在乡土材料采集中的地缘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主动关注和搜集所能反映时代特点、乡土气息的材料。中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乡土材料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如本地的人文景观民俗等原生态的材料,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利用多媒体手段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师可组织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实地采访、拍摄照片等活动,还可结合采访写调查报告、办摄影展等,进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种乡土教学活动的开展,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利用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四、发挥好课外实践,提高乡土教育实效性

教师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每到一处都要记笔记、写小结或写小论文。乡土教材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参观本市开发区后不少同学在小结中写道:“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大批有用之材,我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现在就必须好好学习,毕业后到开发区工作。”“我们要明确肩负的责任,努力学习,建设家乡。”通过写作,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飞跃,从中也看到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期望,希望我们的祖国和家乡迅速发展。

乡土材料的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乡土材料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

摘要:乡土材料具有当地性、趣味性等特点。多媒体教学利用好乡土材料, 对乡土资源的深加工, 有利于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 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篇4:小鸟飞越太平洋(一)

“这些草籽太沉了,飞起来一定很费力。”斑鸠哥哥说。

“那是当然的。不过,这是鸟长老的命令,我们必须照做。”黄莺大叔说。

“我们能不能少背点?”

“不行,这么多张嘴,这么远的路,没有吃的可不行。”黄莺大叔的表情很严肃。他是个实干家,为了包好这些草籽,他一天一夜没合眼了。

“那到时候我们就多吃点。”斑鸠哥哥抱有一丝幻想,想借背食物的机会,占点小便宜。

“这可不行,草籽是大家共同的食物,可不能只为方便自己!”

“唉,真是费力不讨好!”

就在这时,鸟老长飞了过来,问:“黄莺,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就等您审查呢!”

鸟长老走上前,认真地数了起来。“一包、二包……不行,这太少了,恐怕吃不了几天,你再动员一下大家,每个人再采一些!”

“好吧。”

黄莺大叔又挨家挨户地通知……

它最后来到喜鹊伯伯的家,问:“您准备得怎么样了?”

“是黄莺来了,快进屋!”屋里的光线很暗,也很阴冷,一点生气都没有。

“我不想和你们一起走了。”喜鹊伯伯说。

“为什么?”

“我年纪大了,体力不行了,恐怕飞不了多久,就会掉队的。”喜鹊伯伯低着头,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想拖累大家,就守在这里吧。”

“您别担心,有我呢,到时候我帮您。”黄莺大叔安慰着。

“你还要背草籽呢。”喜鹊伯伯弯着腰走到桌子前,拿起一个小包。它颤颤巍巍地举起小包,说:“这是你们以前送给我的草籽,我没舍得吃,你拿去吧,路上用得着。”

黄莺大叔看着小包,差点流出泪来。它说:“不行,这个您留着吧。以后这里的日子会更难过。”

(待续)

(辽宁省沈阳市雏鹰小学五年三班*黄思宁)

(指导教师*黄书满)

篇5:放小鸟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我”在两次“放小鸟”这件事中对小鸟“爱的升华”,激发学生爱鸟、爱大自然的情感。

3、初步感知“着急”与“焦急”在情绪程度上的不同,理解并学会使用新词“非常”、“一定”。

4、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读”“多问”“善思”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我”在两次“放小鸟”这件事中对小鸟“爱的升华”,激发学生爱鸟、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在读中产生疑问,并通过品读解决疑问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读15课。齐读课题:15放小鸟

课题就告诉我们课文写了一件放小鸟的事。

谁“放小鸟”?“我”

“我”字大家学过了,拿出手指跟着老师默默地写一遍。相机板书:我

“我”几次放小鸟?两次。第一次放进笼子,第二次放回家。相机板书

大家上一节课学得真好,看着板书,你有什么要问吗?

2、质疑:我为什么把鸟放进笼子里?又为什么把鸟放回家?

夸:你能读出问题来,真棒!下面我们再通过读,能解决问题就更了不起了。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把鸟放进笼子里?”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看谁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谁一边读还一边动脑筋想。(边板书:读、想)

二、品读感悟,解决问题一。

1、读后反馈:因为小鸟很可爱,我非常喜欢这一只小鸟,所以把它放进笼子里。

(你真会读书!已经读到小哥哥的心里去了,能告诉大家你刚才是怎么读的吗?再次重申读书方法:边读边想。如果每次都能这样来读书,你一定会越读越聪明。)

过渡: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第一句话: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1)、出示词卡:可爱,指名读。“可爱得不得了”出示:非常,指名读。“如果这里不用“非常”,换上什么别的词,意思差不多呢?”很可爱、多可爱、好可爱……

(2)、这么可爱的小鸟真想见上一面。你瞧,它来了。出示鸟图。

师领说:他全身的羽毛都是――绿色的;头上小小的嘴巴――黄色的;哎呀,一身绿色的羽毛当中还有一点点的黄色,这样的色彩怎么样?好看、漂亮。(第二次出示“非常”,让学生试着使用。)非常美丽,非常漂亮……真是非常可爱。刚认识的词语,你们就能把它用上,太好了。再来看它圆溜溜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就像――像珍珠、像星星、像宝石……这么明亮的眼睛正一闪一闪地看着你呢,你也来一闪一闪的看着它,真是非常――非常可爱,非常神气,非常讨人喜欢……好可爱呀!

(3)、感情朗读:刚才觉得小鸟色彩美的小朋友举手,相信你也一定能读美了!刚才觉得小鸟讨人喜欢的小朋友在哪里?你来读得让人人都喜欢好吗?

(4)、大家把小鸟读得这样讨人喜欢,真想把它捧在手心里,摸一摸它全身绿色的羽毛,亲一亲它黄色的嘴巴,看一看它一闪一闪的眼睛,真想天天和它在一起。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它放进笼子里吧。学生练习说话:因为……或……所以……用一个字来板书就是“爱”板书:爱

大家通过读,把第一个问题读懂了,真会读书呀!

2、学习第二句话: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直接出示:师领学生随读:让我们一起“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我是多么希望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小鸟能快乐的生活呀。可它一动也不动。”

(2)、出示小哥哥着急的图:问学生:小哥哥你怎么了?怎么不笑了?你的手直抓头干嘛呀?出示词卡“着急”,师述:急得直抓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指导朗读:“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3、整体朗读:谁能把这一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你爱小鸟,你为小鸟着急,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

三、品读感悟,解决问题二。

过渡:就在我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请大家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完了告诉大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还有别的说法吗?你从哪里读出是小鸟的妈妈来了?(如果学生不会说,就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夸:真会读书啊!出示词卡:焦急。指名读。孩子不见了,急得心就像被火烧着了一样的,肯定是妈妈呀!出示下一句话: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相机出示词卡:一定。我们把一定也来换一个词,用什么词意思还不变。可以换成“肯定”。是啊,一定是妈妈来了。谁来把这个自然段读好,让大家就仿佛看到妈妈来了。

(3)、情感渲染:是啊,孩子不见了,妈妈四处寻找,她焦急地喊着“孩子,你在哪儿呀?天空中看不见你的踪影,树林里听不到你的歌声,你怎么了?”听到妈妈的呼唤,小鸟也拼命扑动着翅膀,使劲地喊着:“妈妈,妈妈,我在这儿。我被关在了笼子里,快来救救我呀!”

略停几秒钟。学生的表情都很难过,很伤心。指一名学生轻轻地问:你怎么了?你的眼眶都湿了。我很难过。当时小哥哥的心情和大家一样。

(4)、他现在终于明白小鸟在笼子里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了。你们明白了吗?谁来猜猜小鸟的心思?出示图。(它想妈妈了。它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它想回家去……这些话可以让学生带上“一定”来说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把它放进笼子里,以为可以关心它,照顾它,爱护它,可小鸟却并不快乐。

(5)、出示句子“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心想,

决心放它回家去。”我决心放他回家去,出示“一定”,而且一定要放它回家去。指名读该句。

(6)、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出示齐读“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跟着妈妈飞走了。”播放录像,指名学生配读。飞走了,飞到哪儿去了。飞向蓝天,飞回树林,飞到大自然中去了,大自然才是小鸟的家呀。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飞到大自然怀抱中的小鸟,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她正张开美丽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在蔚蓝的天上,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让我们也一起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小鸟回家吧。先飞上蓝天,就好像看到――就好像看到小鸟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飞翔;再来到树林,就好像听到――你好象听到了什么?听到小鸟在树枝上欢乐的歌唱。如果鸟儿全都被放进笼子里,我们再看看蓝天――再看看树林――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啊!小哥哥多好啊!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啦!

(7)、小鸟飞回它的家了,你看,小哥哥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8)、小采访

小哥哥把小鸟放回大自然的事,被电视台的小记者知道了,他们都想来采访一下小哥哥,把它的事迹告诉所有的人,让大家都向他学习,来保护小鸟。下面老师来当记者,你们来当一当小哥哥好吗?

要当好小哥哥,一定要读懂小哥哥的心。让我们再一起静静地来听一听《放小鸟》这个故事吧!(听课文朗读)

问题设计:听说你得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是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这么可爱的小鸟,你怎么舍得把它放回家的呀?

四、动手写一写。

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小哥哥说什么?把它写下来,能用上“非常”或“一定”就更好了。

篇6:一小鸟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放小鸟》。

2.板书课题:放小鸟

3.指名读题,齐读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过渡:读了课文,相信你们自己就能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你们一定能做到: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⑴自由读。

⑵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⑶指名同桌读。

⑷“开火车”读(提示多音字“着zhao”),注意正音。

⑸指名领读一类字。

过渡:读准了这些字音,相信你们一定能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出示要求。(你们一定能做到:读通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让学生练读)。

5.解疑:谁要放小鸟?为什么要放小鸟?

6.出示娇风,说说其外形。

过渡:我们书中的这只小鸟长得什么样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学习第一句

⑴指名读

⑵指导朗读:读出喜爱的感情

⑶自由练读

⑷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句

⑴引读

⑵指名读

⑶指导朗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⑷自由练读

⑸指名读

4.自由选读喜欢的句子

过渡:我这么担心小鸟,接下来又会怎么做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闪”、“非”、“找”、“想”

2.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3.认识新偏旁“”

4.学生描红

5.练写《习字册》

课后反思

上一篇:高三unit 6 Mainly revision重点词语下一篇:工作日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