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教育资料

2024-04-22

三观教育资料(通用9篇)

篇1:三观教育资料

三观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甘南镇中学 官跃鹏

一、教学内容:《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化礼仪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者的关系 2.知道《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 3.了解基本文化礼仪,如握手、坐姿、站姿

(二)能力目标 1.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的意识 2.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态度

3.培养学生树立孝敬父母首先要了解父母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五大方面 2.学习基本的文化礼仪

(二)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仪态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良好精神风貌。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二)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3个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引入新课 问题一:你们知道握手应该用那只手吗?

问题二:现在,你数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有几种主要颜色? 问题三:你们作为中学生,知道约束中学生行为的规则有那些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并数一数自己身上有几种颜色。

(二)教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者关系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中小学生守则》和简要阅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启发学生自己体会《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者的关系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中小学生守则》和简要阅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体会二者关系,回答问题.环节二: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一大方面,并掌握坐姿、站姿要求,并进行小比拼看那班同学动作规范。教师活动:

1.选取规范中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3条重点举例讲解。如:升旗时要脱帽、行注目礼。2.讲授“注重礼仪”一部分时,引申讲解穿衣的“三色原则”。3.讲授仪态时,重点说明坐姿要求。学生活动: 1.开展行为自测,每当将是讲解一条行为规范时,学生都在纸条上写下“是”“否”,“是”表示做到了,“否”表示没有做到。测试自己原来的行为是否符合这条行为规范的要求。2.体会标准坐姿。3.选出2名本班代表,代表本班比拼站姿、坐姿。

环节三: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大方面,并掌握握手要求。教师活动:教师选取《规范》8条中的4条,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礼貌。组织学生写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老师,我想对你说„„”逐一提出问题:你喜欢的老师,他/她的那一点是你喜欢的?你不喜欢老师的哪些做法?你对实习老师的印象?你发现的我这位老师的优点缺点?等待学生在纸片上写出。

学生活动:体会标准的握手。自测是否做到《规范》的要求。在纸片上写出想对老师说的话。环节四: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三、四、五大方面,小测试“你对父母知多少” 教师活动:选取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答案,朗读测试题

学生活动:选出的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写答案,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将答案写在纸条上。

教师活动:进行活动小结。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日、属相、出生年份都能很快的写出,可是对于父母的生日、属相则写得很慢、甚至写不出来,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要知道,我们讲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多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三)课堂小结

1.总结日常行为规范的五大方面。

⑴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⑵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⑶遵规守纪,勤奋学习⑷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⑸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2.总结坐姿、站姿、握手的规范要求。

3.在所讲的近二十条规范中,学生总体看一下,数出自己一共有几条做到了,几条没有做到。

(四)课堂练习

1.请几位同学用行动表现所学的标准握手、坐姿。2.教师以填空题形式提出几个问题,学生集体回答。

三观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

甘南镇中学 荆晓巍

一、教育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总结近4年来的日常行为规范,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促使学生将日常行为表现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2、通过活动展示学生的创造力与表演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3、通过活动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和体会出发,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重点和难点

1、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作用

2、主持人语言的感情投入及感染性。

四、班会形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一位学生就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集体大讨论。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准备工作

1、全班动员、明确目的,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准备个人成长档案袋、个人成长记录的相关材料。

3、布置主题班会的会场。

4、主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5、按照主持人要求轮流发言。

6、准备演讲稿。

六、班会过程

1、组织教学与导入主题(班主任)

2、组织讨论(由学生主持)

窗外是春光柔媚,和风扶柳,风儿骚手弄姿,云儿悠闲踱步,万类春天竞自由!在这个春光灿烂的时间里,让我们欢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四年前,我们从各地相聚到这里,四年后,我们将从这里走向各地,四年的时间,我们一起走过各种风风雨雨,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一生最珍贵的回忆,如今我们都已长大,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我们也将进入另一种生活,此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是以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去面对社会的吗?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呢?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并不是仅仅取决与我们的成绩,更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个人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很多人早已经忽视了这种行为,但是并不代表在当今社会就不需要这种行为规范,相反,在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想要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更加需要这种良好的行为,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这里,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个机会,就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中学教育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吧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下面我们就有请张溶溶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做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在校园内勤俭节约。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都应坚持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以校务为已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养成节约的意识和习惯。

初中生活闲暇舒适,不同于高中紧张的生活。面对青涩的校园爱情,是放手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还是以学业为重放弃感情?有人认为,恋人不同于一般的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追求梦想。有人认为,中学恋爱没有任何基础,是浪费时间与金钱。那么究竟在中学谈恋爱是鼓励?是禁止?还是约束?下面就由我来给各位谈谈我的浅见。异性交往比同性交往更要求彬彬有礼,讲究分寸。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对任何人都表示出亲热,心直口快,喜欢攀谈,就可能引起对方或他人的误会,使之产生错误的联想,双方都会感到尴尬,从而影响到正常的交往。这是庞海春同学交给我们的道理,仔细想想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这使我们以后与异性交往的时候有了很好的行为参考。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我们虽然没必要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天天死读书的呆子,然而,好好把握上课时间,树立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让自己过的充实丰富,还是很有必要的。莫待无花空折枝。弹指一挥间,四年的光阴很快就会悄无声息的逝去,就象所有过往的十几年一样。若不好好把握,也许留不下一丝的痕迹。那么,当我们老了,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青春,我们会有怎样的后悔和遗憾啊!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的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幸。下面就请蒋魏同学给我们谈谈他的亲身经历吧!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中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中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下面我们请柯马胜同学来给我们讲讲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我们注意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第一点是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第二点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第三点是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四点是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做到了这四点,我相信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一定会对我们的各个方面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班主任总结

篇2:三观教育资料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共产党人如何看待人生、权力、事业,如何立身、用权、做事,作了系统的回答。“三观”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思想观念的概括浓缩,世界观标举思想指南,人生观揭示人生本质,价值观蕴含目标方向,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三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哪一个搞不好,都会影响其他两个。世界观是“总阀门”,是管总的,对人生观、价值观起引领作用;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党员干部身上的价值反映,人生观发生偏差,必然导致价值观走偏,也表明世界观没有改造和树立好;价值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因此,xx同志要求党员干部“树三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向书本、向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各样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不断提高理论理论素养、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辨别力,不断增强党性党风党纪意识。

一要勤学。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在业务上,要精通自身工作的.标准、程序、方法等有关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在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修养,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学别人的长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二要勤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做任何工作都要动脑、用心,甚至用神。埋头拉车的同时更要抬头看路,要不断思考总结,我们才会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勤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学习的成果转化成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真正将掌握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在工作中办实事、解难事。

在工作生活中要严格自律,带头遵纪守法,时刻把住人生底线,守住思想防线,增强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把自己锻造成一身正气、百毒不侵、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严于自律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然,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靠组织上的培养。没有组织给我们的舞台,我们有再大的本事,也是没有办法施展出来的, 要将个人目标——组织目标——事业目标做到三位一体。因此,常怀感恩之心,就会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放纵,用感恩的心对权力,对待事业。

篇3:初中历史三观教育浅探

人文精神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积淀以及以历史和实践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 也是社会发展真实水平的重要风向标。人文精神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学科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相关内容,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对全面的概括, 以丰富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知水平。从内容上看, 初中历史包括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军事史等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完成学生素质层面的引导。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人生观作为人格的重要内容, 指导着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其潜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先进人物, 其作为与态度对历史的进步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开展相应的人生观教育。例如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针对商鞅、孙武、屈原、扁鹊、老子、孔子、韩非等人物展开素质教学。首先, 教师要注意确保学生对具体人物的认知程度, 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等进行全面陈述。在陈述过程中, 教师应避免带有主观的评价色彩, 使学生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各类历史人物, 并以自身知识体系为基础展开思考。其次, 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令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具体人物加以讨论, 并从中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比如在教学《孔子的发展与成就》一课时, 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会, 使学生分别针对孔子的教育成就进行分析与总结。由于初中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未成熟, 在人物认识和评价等方面难免存在不够正确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适当地加以引导, 以保证以培养正确人生观为内容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对学生人生观加以正确引导, 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与评价, 并以此为基础, 充分认识自身与世界的矛盾与联系。初中历史作为世界发展的简要陈述者, 既承担着向学生展示较为充分的社会历程的责任, 也应起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等联系的积极作用, 从而完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目标。首先, 全面、详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过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价值观培养为重要目标的课堂活动的重要基础。例如,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 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另外, 在事实教学的基础上, 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课件的相关视频或文件资料, 使学生在事件的认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评价。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进行引导, 使学生最终形成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看法, 具体可通过创作、演讲等形式完成价值观培养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 初中历史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开端, 不仅是其世界观形成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契机。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的客观性、系统性及特殊性等特点,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人文素质教学, 以先进历史人物的光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初始阶段, 历史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同时也在其综合素质、人格的养成等人文精神方面起积极作用。文章主要从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聂翔雁.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 (4) .

[2]曹明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8) .

篇4:初中历史三观教育浅探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98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内的事件及其价值的描述,初中作为历史教育的始端,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客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独立地认识并且评价历史,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提供科学的引导。

人文精神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积淀以及以历史和实践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真实水平的重要风向标。人文精神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学科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相关内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对全面的概括,以丰富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知水平。从内容上看,初中历史包括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军事史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完成学生素质层面的引导。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重要内容,指导着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对其潜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先进人物,其作为与态度对历史的进步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开展相应的人生观教育。例如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商鞅、孙武、屈原、扁鹊、老子、孔子、韩非等人物展开素质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确保学生对具体人物的认知程度,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等进行全面陈述。在陈述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带有主观的评价色彩,使学生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各类历史人物,并以自身知识体系为基础展开思考。其次,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令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具体人物加以讨论,并从中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比如在教学《孔子的发展与成就》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会,使学生分别针对孔子的教育成就进行分析与总结。由于初中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未成熟,在人物认识和评价等方面难免存在不够正确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适当地加以引导,以保证以培养正确人生观为内容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对学生人生观加以正确引导,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认识自身与世界的矛盾与联系。初中历史作为世界发展的简要陈述者,既承担着向学生展示较为充分的社会历程的责任,也应起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等联系的积极作用,从而完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目标。首先,全面、详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过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价值观培养为重要目标的课堂活动的重要基础。例如,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另外,在事实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课件的相关视频或文件资料,使学生在事件的认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最终形成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看法,具体可通过创作、演讲等形式完成价值观培养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开端,不仅是其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契机。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的客观性、系统性及特殊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人文素质教学,以先进历史人物的光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参考文献]

[1]聂翔雁.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曹明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3]耿崇晴.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寓历史教学中刍议[J].赤子,2014(14).

篇5:三观教育体会

“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xx年,省委作出决定,从现在起用半年时间,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教育活动。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文明

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项活动主旨鲜明,涵盖面广,针对性强,切合云南实际。认真开展好这一活动,对于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促进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好“三观”学习教育,首先是要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它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我省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一定要通过学习教育,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完善发展思路,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达到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目的。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离开发展,发展观就无从谈起。云南要从根本上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今年,我省经济在去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和引导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际结合是关键。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宏观调控。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要结合《守则》的宣传贯彻,把中央和省委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

篇6:如何实现三观教育

一、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应该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三者在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升华,我们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教育。

二、强调弘扬民族人文精神,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绵延的精神支柱。新世纪之初,我们应使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走出校门能适应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

三、优化教育过程,改革教育形式。

1、拓展德育领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

2、突出德育主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的,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形成的。

3、改革德育形式。现代化社会环境的开放程度、信息水平迅速提高,我们要逐步变单调的灌输型为综合渗透型。

4、贴近生活的内容: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如在现金的经济转型期,有许多学生的父母下岗了。现实的生活和遭遇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从而激发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

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实效。

1、以文明的语言面对学生。语言文明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表率作用的基本体现,文明的语言可使学生感到亲切,让学生产生被信任、被尊重的优越感,利于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2、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正面鼓励原则,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赞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3、善于进行心理换位。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用学生的思想去度量,这样能给学生一种平等感觉,使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更有利于取信于学生,有利于教师把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篇7:三观教育心得体会

三观教育心得体会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近日,岳林街道4个党支部的9名党员代表带着这三个问题,在“三问三观”主题演讲赛上展开了声情并茂的演讲,畅谈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街道以专题讲座、学习研讨、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刻贯彻群众路线的精髓。在街道开展的此次“三问三观”主题演讲赛上,9名党员代表来自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却有着共同的领悟,即用好群众路线“法宝”,才能凝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而这也是全街道机关干部们的共识。

“作为我市建设东部新城的主战场,街道面临的拆迁、征地、安置等难点热点问题林林总总,考量着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的耐心与智慧,也时刻拷问着我们的‘三问三观’。”来自拆迁指挥部的党员代表在演讲中说,正确的群众观是岳林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耐心地对群众解释政策,甚至不厌其烦登门拜访,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每个拆迁户的性格、背景、诉求都了然于胸,在政策框架里最大限度地为拆迁户们谋福利,达到城市建设与民生愿景的平衡。如今,一号拆迁区块已有超过2200户签约,即将启动裁决程序;中山区块住宅签约率达到85%,已开始准备裁决工作,“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折射的是党群之间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

“仅仅依靠政府监管的力量,必然走进‘死胡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企业,只有真正地将中小企业动员起来,积极投身到预防事故上来,那时的安全生产状况将会大改变。”来自安监部门的党员代表们提供的工作思路让人耳目一新。

面对街道辖区企业多、民营经济活跃的现实情况,安监人员坚持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将安全生产的理念从政府诉求变为企业自身诉求,经常深入企业一线,把安全生产理念、科学管理方法传递给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等,及时总结推广企业安全生产典型经验。目前,该街道所有规上企业均已成功创建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这次演讲比赛立足岗位,紧接地气,成了一次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据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推广这种演讲比赛,并结合政情分析会、联村干部微讲台等交流平台,发掘每位党员干部的经验心得,“晒晒”大家的“三问三观”,不断提高自身为民服务水平。三观教育心得体会

中央、省、市委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无论是宣传发动、组织部署、督导推进,决心之强、力度之大、措施之实为历年之最,全局民警热情饱满、踏踏实实投入到活动中。通过研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学习市、县局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当前和今后的深远影响,初步领会“为民务实清廉”的辩证关系和丰富内涵,清醒认识到此次活动对今后各项公安工作的重大指导作用。无论是活动主题还是方法措施,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精神力量、筑牢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赢得群众拥护,经过学习、结合实际、深入对照,得到点滴体会。

一、真学深思纠“三观”。一是纠正人生观。现阶段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是什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能遥远,并非遥不可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共产党人人生观,向革命先辈学习,舍生忘死、流血牺牲,在正确的人生观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纠正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应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凡是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事业,就应当看作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为之献身和奋斗的。共产党人的人生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时间精力投入到为党、为人民群众的奉献之中,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三是纠正政绩观。“千赞万赞不如老百姓称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要正确处理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利益的位置,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将手中的权力用于对群众根本利益中,在工作中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等问题。锡山分局打造“诚信、人文、有序、创新”的特色警队就是有力的实践。

二、脚踏实地务“三实”。总书记鲜明的务实作风吹遍华夏,蔚然成风。这种作风也必然要求我们在调研问题、说话办事、在岗履职等方面保持务实。一是谋之有方,就是提倡从实际出发。我们在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时,既要按照要求狠抓落实,更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落实,不能照搬硬套。在谋划开展本地公安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本地哪些情况比较突出或者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落实针对性措施着力加以解决。二是言之有物,就是提倡讲真话、讲实话。在汇报工作、交流情况时,实实在在地说话,对客观事实负责,如实讲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反映事件的整个过程,不弄虚作假、不欲盖弥彰、不文过饰非,不说空话、大话、套话。在调研分析时,要敢于触及矛盾,把问题弄清、弄准、弄实,敢于反映真实情况,不瞻前顾后;在辨析是非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发现工作漏洞或偏差时,要敢于直言,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三是行之有策,就是提倡敢作为,勇担当。要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秉公办事,不回避困难、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敢于承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诚信意识、信用意识,低调、不张扬,务实苦干,言必信、行必果,切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干出实效。

篇8:“三观”教育的新思路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由此可见, 如果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从了解学生开始。通过了解, 我认为以下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如今大学生功利思想较为严重, 很少注重理论学习和精神修养的培养。

由于目前社会的竞争实在激烈, 就业相对困难这一现象, 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待学习政治理论课只以及格作为目标。

2. 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 自我中心倾向较为严重, 缺乏集体荣誉感。

现代大学生欠缺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倡导优良社会风气的勇气和毅力, 与社会接触较少, 尤其在遇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和冲击时, 思想观念便会产生动摇, 丧失清醒的判断能力。

3.人生的方向模糊, 生活的信念不坚定。信息技术不断更新, 不少学生由于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使他们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上, 丧失了方向和对前途的信心, 放松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坚持。

4.家庭教育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匮乏。随着社会发展, 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存有偏差, 使得有的青年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条件是物质基础, 个人主观努力是意识, 根据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有人认为家庭环境的好坏决定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从以上四点看来, 很有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构建大学生精神支柱的重要基础, 更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坚实保证。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是积极并且必要的, 因为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更是进行“三观”教育的最佳时机。大学生的“三观”是在学校教育的自我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因此, 努力探索大学生“三观”形成的过程, 揭示其基本特征的变化原因, 对提高“三观”教育的时效性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和“三观”教育是分不开的。“三观”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等方面配合学校的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这几方面组成的。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三观”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大学生只有接受了系统的“三观”教育,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根据所积累经验, 我总结以下几点教育新思路:

1.摸索规律, 循序渐进, 强化重点。我认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有目的性地施加“三观”教育的影响, 以形成学生符合“三观”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思想,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2.强化自己人效应, 缩小师生心理距离。所谓自己人效应, 就是指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 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关系, 即把自己与对方视为一体。教育是学生与教育者相互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 所以教育者施加的“三观”教育影响只有得到学生认同, 才能激发学生接受“三观”教育的内在积极性, 主动地进行自我的思想斗争, 清除不良思想影响, 以形成正确有效的“三观”。

3. 利用登门槛效应, 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目标。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 但是一旦对于较小的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就会倾向于接受这种请求, 而为避免给他人留下前后不一致的印象, 对随后提出的较大要求也会趋向于接受,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运用这种效应帮学生不断确立目标, 引导学生慢慢拥有自己确立目标以及不断实现目标的能力, 将“三观”教育循序渐进地灌输给学生。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社会实践。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说教, 必须重视社会实践, 适当的时候, 组织学生到公司、企业等场所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 获得切身体验, 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社会, 使他们的世界观和人身观逐步地转移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

篇9:三观教育资料

【关键词】“三观”教育;艺术教育;作用

无论是“三观”教育,还是艺术教育,其本质都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而且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人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高校艺术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 通俗意义上来讲,美育和德育的结合来自“真”、“善”、“美”。艺术离不开道德的约束,道德也需要艺术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确保艺术教育发展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

一、艺术教育应强调世界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人们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三个部分的看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则天然包含着世界观的教育。如中国商代,“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活动,“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活动,在礼乐文化下,道德和艺术共存一体,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近现代,随着德育和美育的提出,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蔡元培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在西方社会,康德认为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只有既符合美的规范观念,又表现了道德理念,才是美的理想”。他认为最能恰当地象征道德观念的直观形象是美,在审美的直观中间接地表现了道德理性的观念。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尽管中西方在表述、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艺术教育应强调人生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

科学的人生观对于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对于每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确定和生活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专业艺术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则应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注重艺术对人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培养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艺术对人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主要是通过艺术培养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人强烈感受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不仅能够使人获得艺术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注重艺术对人道德情操的熏陶,培养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艺术用美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的熏陶渗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注重艺术对人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艺术对于人理想信念的培养并不像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具有直接性,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主要用艺术影响人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三、艺术教育应强调价值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艺术教育应强调价值观的教育,本来应该是艺术教育中人生观教育的内容,之所以把价值观从人生观中单列出来,是因为目前在艺术教育中对于价值观的教育出现弱化的趋势,而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普遍出现扭曲的倾向。

首先,艺术教育中对于价值观的教育出现弱化的趋势。当前一些艺术教师为了追求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过于迎合人的口味,注重了流行艺术等通俗艺术的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轻视艺术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从而弱化了艺术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功能。

其次,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的倾向。由于受国际国内一些错误思潮以及一些扭曲的成人价值观的影响,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的倾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人中广受欢迎,严重毒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亚里士多德把“美德”的概念说成是“达到完善”,并包含在“对某物的一定关系中”。而属于价值的“美德”,它即指健康、力量,也同时指向美。所以,承担美育责任的艺术教育也急需要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在设置艺术课程结构时,需将大众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大众审美能力是艺术课程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发酵的养料,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设置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课程,由浅入深地对人进行教育培养,增强操作性,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我国独有的东方艺术,将是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发展的趋势。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除了要以理论为基础之外,还要以实践为手段,单一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都不能满足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坚持走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上一篇:6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下一篇:吃泡面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