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2024-05-04

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共13篇)

篇1: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我们班什么人物都有,真是千奇百怪,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喜欢我们这个班集体。

爱心天使

爱心可以让人充满阳光,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可以让那些孤独的人感到温暖。

我们班的爱心天使是女生,她叫吴亦飞。有一次,我从教学楼看见有个小弟弟被一群小朋友欺负,我正准备下去帮助那个小弟弟的。忽然,看见了吴亦飞上去了。只见吴亦飞训走那几个小朋友,同时把这个被欺负的小弟弟扶起来,帮她拍去身上的灰尘,还拿出纸巾帮助这个孩子擦干眼泪,俨然像个大姐姐一样。胡亦飞是我们班最有爱心的.一个,所以,我们都叫她爱心天使。

睡侠

睡侠是一个天天一上课就睡觉,看书看个5-7分钟就能呼呼大睡的学生,我坐在他旁边就觉得他很吵,因为他打呼噜的声音那真是一个惊天动地呀!

那一次刚开学,老师让我坐在他的旁边。上课了,他睡着了,我在他的脸上画了一个老人头。他醒来以后竟然不知道脸上被画了图案,还到处在同学们面前疯狂的闹。同学们看到他的脸都哈哈大笑,他还不知所以然。

多事佬

我们班的多事佬那是什么事都逃不过他那双眼睛,只要他知道的事情,就等于老师也知道了,等于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作业没有写,在厕所里补作业,这位多事佬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告诉老师,最终这位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这就是我们班。你们班的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也来相互交流一下吧!

篇2: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比如,在我考试时忘带了笔,是同学朱凡预借给我的.

没次老师让检查作业时是我的后桌米晓文总是认真的帮我检查.

没当我苦恼时是大家在我耳旁说出那些柔和的话语.

没回我摔到时是那些爱帮助人的同学把我扶起来.

篇3: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这赋予了学校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新体制, 是实现学校积极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年来,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在差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不断探索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初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德育个性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

从教育的目的来说, 培养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作为个人, 个体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尽管个性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 但个性首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由此看来, 追求个性课程是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德育个性课程是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的课程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进行德育课程决策、德育课程开发, 并能够对学生德育个性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差异教育研究的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一直在做着个性差异的研究。20世纪, 该校的两部实验专著《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初探》《整体优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别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他们发现要使得整体进一步优化, 个性课程的开发必不可少。只有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适应的课程模式, 整体优化以及学生的差异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二、德育个性课程建构的实践与创新

德育个性课程的建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结合社区的力量, 依托学校科研团队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 有针对性地建构起了德育个性课程的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课外活动模块和网络学习模块。

1. 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上, 教师不仅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 还应当能够适当地开发拓展学生能力的德育个性课程。为此,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了确保德育个性课程的有效开展,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把每位教师的优秀电子教案、课件、反思通过网络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学校共享文件。在教师备课方面, 加强年级组共同备课的力度。针对校内不同层次教师, 制定了阶梯性备课制度, 对教师备课形式、数量、内容等做出了有差异的要求。

有了以上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 使得教师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之外能够实现一定的德育课程个性化。例如语文教研组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各单元知识点为依据, 融入学校历史、文化等元素编写了三四年级《语文自主学习手册》, 每个单元中有根据课文知识点拓展而来的“基础园地”, 也有跟单元主题相切合的“阅读城堡”, 还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性的“活动芳草地”。《语文自主学习手册》的编写, 以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在学习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感染。语文教研组还倡导每位教师将经典诵读和班级读书会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 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班级读书会, 在读书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差异学生, 该校也对其实施有个性的德育课程教学。如对个别品学兼优的学生, 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 在社会活动中奉献自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常规学习任务后, 教师带其外出, 在生活中感悟德育;而对于个别特殊儿童, 学校则建设了心理咨询室, 让专业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帮助。

2. 课外活动模块

课外活动模块是该校目前开发实施德育个性课程的主要依托。个性化活动课程具有多样性、普及性、拓展性等多种功能, 能够对学生多方面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目前学校采取的个性课外活动课程主要由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两部分组成。

学生社团属于常规课程之外的必要补充, 对于学生个性及其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该校目前开设的社团多达38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报名, 这让学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目前该校对课外社团组织采取横向和纵向两种组织模式, 让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相互联系。如社团实行的“走班制”, 让学生在选择中逐步确立自己的长项优势, 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在中高年级开展“跨班跨年级”展示活动, 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有不同的展示平台, 在展示和学习中发展自己。有效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使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之间相互整合、相互转化, 让学生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 学校不仅从教师中挖掘人才, 还充分利用了家长、社区及社会资源。

此外, 学校不断完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整合“第二课堂行动”“游学课程”等活动载体, 利用各类科际综合实践活动, 使学生接触社会, 在与社会的对话中, 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加强与社区的互动, 广泛开展“第三种生活空间” (即有别于学校学习, 又有别于家庭活动的依托社区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活动) 。学校依托各类资源开发了《我与西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以“杭州童谣”“杭州小吃”“茶文化探寻”“我们的校园”“杭州园林”“桥的研究”为六大主题, 每个年级一个主题, 循序渐进。可以说, 综合实践的平台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德育成长的自然规律, 同时关注了阶段性重点, 提供了有差异的活动, 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3. 网络学习模块

当前,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实施个性化德育网络学习课程。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内容丰富的、交流便捷的德育网络学习平台, 既可以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 也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学习互动。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学校逐步改善了校园网络环境, 增加了网络论坛功能, 让学生在家里的每一点进步可以立刻呈现在校园网络上。

除了论坛功能外, 学校还针对绝大多数家长都有QQ的特点, 建立了家校沟通群。这种群不仅仅能够实现家长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 在一定的情况下还能转化为学习的工具, 成为一种创新模式的德育个性课程实施方式。

三、德育个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该校目前所做的个性课程的开发是基于一种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个体差异之上所做的解读。在这种解读的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改进。

1. 依托专家开发德育个性课程

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开发与设置的过程中, 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 在个性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专家引领为指导,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完善个性课程的开发, 力争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

2. 打造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个性课程的执行最终需要教师来完成。因此, 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对于个性课程的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目前, 杭州市天长小学正在有计划地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 同时通过“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3. 重视学生评价反馈

为了能够确保个性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学生的评价反馈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 我们不仅不能将学生排除在课程开发之外, 反而应该视学生的评价反馈为我们改进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为德育个性课程开发的实践者, 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对于德育个性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取向, 建构范式及其解读,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篇4:以微笑为标题的作文

每一个都有微笑,微笑虽然不能给别人带来一些很有用的好处,可却可以让看到微笑的人心情愉悦,并温暖他人的心。以前,经常在综合楼的门上看见一句话“今天你微笑了吗?”那时,也并未觉得微笑有多重要,便在每一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假装笑一笑,而经过之后笑容就立即收掉,直到那一次……

每一天早晨起床后,我都有一种还未睡醒的状态。那天早晨,我坐在车上,与往常一样,看着每天上学时必要经过的路旁的风景,一路没有说一句话,那时是冬天,天格外的寒冷,我一边看风景,一边做着搓着手、抖着腿的一系列动作。下车后,就立刻把双手插入口袋,我感觉我的`心都是冰冰凉凉的,大树冻得树叶一片一片的落下,花草冷的直发抖,小草也渐渐的由绿色变成了枯萎的黄色,还蜷着身子,我也不由自主的把脖子往衣服里面伸了伸。我走进校门,门口的值周生整齐的排成了两列,面带微笑的向进入校门的同学们问好,能看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我顿时觉得刚刚还寒冷的心,突然间就温暖了起来。微笑,让我心情愉悦,我也感觉,我的手和身体都也不是那么冷了。这,就是微笑的力量,这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综合楼的门上面会写着“今天你微笑了吗?”,而不是写着一些其他的语句。

如果,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那生活岂不是更加美好吗?

篇5:以美食为标题的作文

我们把各科任老师都邀请过来,家长们摆上丰盛的美食:有鸡排、有鸡腿、有薯片、有水果、有鸡翅,有披萨,还有饮料,各式各样……

同学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都在那边大吃大喝,有的同学手里捧着一瓶酸奶西米露,有的同学津津有味地啃着鸡爪,还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一瓶饮料,配着烧烤在那边吃着,而我呢,我到办公室邀请老师过来吃班里的美食。

李老师一边尝着美食,一边不停夸赞家长的手艺,她看到我妈妈和我做的作品惊讶不已,我们用水果做了道“果燃香”烧烤园,她好奇地问道:“这谁做的啊”?我连忙说:“是我妈妈做的,我妈妈做的很有创意吧!”听了李老师的赞美,我心里乐开花。

我吃好多美味,肚子圆鼓鼓的,寿司鸡腿,鸡翅都是美味极了。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都来观看我们班的美食,个个馋得口水直流。他们都说是4年4班的美食节,举办得太有意义了,他们好羡慕都想举办……

篇6:以浅浅的幸福为标题的作文

佳人迟暮嗔尘苍、沉吟初秋别夏穸

殆阁裁月浮舟朽、览娇朱紫忆夕年

—— 题记

这个城市的冬日异常冰冷、阵阵寒风吹拂着长长的头发、待那风儿离去、寒冷刺痛了肌肤、阳光下摇摇晃晃的身影显得如此惨淡。

那年、浅浅相遇、如同初见、定格在自由的边缘、简单纯净;那年、是落叶凋零的季节、翩翩起舞的落叶儿、也别有一番风味;那年、是银杏树泛黄的季节、若隐若现。纳兰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便才想起初见是如此美妙、相遇、正因为陌生、而更加自在、无拘束、透过 文字 、渐渐看到真实的一面、而有人说、这是缘分、而有人说、这是不经意间的默契。那年的秋风到底吹落了什么、是银杏树千年的春秋、还是悬浮了万年的月辉?!

那年、习惯了缘来缘去、人尽人 。

因为明白、所以懂得,这个安静的女生、清楚地明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生命则是一个不停漂移的过程、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驿站、成为过客…

那年、已经成了过去、尽管给那年说了再见

但我不想说秋日不再相见

你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亦安静的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纳兰说:一生一代一双人。或许这是古人对爱情的最好诠释,或许这又是一个美丽而难懂的梦,恍若如梦。

一笔墨香、凋落下一纸淡淡的忧伤 、穿梭于红尘俗世里的.我、在溶溶的月色与昏黄的烛光的交映下、对着那一纸浓浓的绝恋、尽情咏唱。浅浅吟唱属于自己的歌谣、深深镌刻属于自己的文字、淡淡描述人与事的点滴变幻、安然的女子、懂、或者不懂、一曲浅浅离殇、冷冷的安静、在这座孤寂的城市、迎接那一个长长的梦。

在这个阳光的午后、看到空中飘零的落叶、这个秋季过去了、冬季到来了、思绪也像路旁的老树根一般蔓延、这是属于安静的季节。

凝望枝头花落去、苍茫间、回头望、你如风絮飘摇、轻吻着我如痴如醉的眷恋。深情一缕染红笺、渴望千年、婉转与流连、往事如梦似烟、我怎会识得情深缘浅的夙愿里会隐藏着太多的惆怅!其实、爱过了、我已如愿以偿。

篇7: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我国用汉语写作的硕士学位论文通常需要为其撰写或翻译出相应的英语标题,这无疑会促进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然而英语标题的这一作用却并未受到我国研究生和研究者的重视。一方面,英语专业的研究者更多的只关注本专业研究生英语论文质量并对其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语言的敏感性,非英语专业的研究者忽略了对论文英语标题的研究。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研究的数量与国内外各大硕博论文库中呈爆炸式增长的论文数量的比例极不对称。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研究格局最终造成了对非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英语标题研究的盲点。在国外,硕博论文的语言和结构是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相比英语期刊论文的研究,它同时也是新兴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体裁分析的研究框架之下,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体裁结构及语言特征,为更好的教授学术英语提供了坚实的指导材料和方法。另一方面,随着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一些“外圈”英语国家的学术语篇的研究者希望借助对比修辞视角和手段发现英语为母语和英语为外语者的英语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体裁结构和语言使用上的异同,从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论文中探寻“规范”,从而为本国的研究者指出一条“国际道路”。

在上述的研究背景之下,考虑到我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在撰写或翻译其硕士论文英语标题时也会遇到一些无所适从的情况,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境况将使其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尽管是表达了论文的内容但难以实现英语版标题应具有的其他功能。本文将以生物学为例研究国内外该学科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结构特征,目的在于使该学科的硕士生在翻译或撰写其学位论文英语标题时,不仅是要表达正确而且能使其英语标题符合英语学术社团未能明言的修辞规律,实现英语标题从“正确” 到“有用”的飞跃,使其论文能吸引国际同行的眼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国外硕士论文的英语标题全部来自于中科PQDT学位论文数据库,进入该库的检索平台后,通过高级检索的条件筛选检索出标题列表,最后人工剔除重复的和不符合本研究目的的学位论文标题,共得PQDT库生物学学位论文英语标题400个,以美国的硕士论文标题占绝大多数。相应的,我们从中国知网(CNKI)的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子库中,通过同样的高级条件检索,收集我国生物学专业硕士论文英语标题400个。本次高级检索的主要条件设定如下:生物学专业的四个方向:细胞学(cell),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选取论文标题的时间范围:2010年至2012年:初次检索的国内外的硕士论文英语标题按各自的方向都选取同样的个数(共600个),然后人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英语标题(共400个)。按照Soler的分类标准以及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所收集到的标题按其结构特征分为四类:名词短语标题(NP),句子标题(FS),复合型标题(CP)和动词短语标题(VP)。名词短语标题指的是整个标题结构是由一个或多个名词或名词词组为核心,前后具有或不具有各种修饰成分的标题90。句子标题指的是整个标题就是一个合乎英语语法表达的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标题。复合型标题是指一个标题被标点符号分为两个部分的标题,并且这个标点一般是冒号。动词短语标题指的是由动词的现在分词开头后接其宾语的标题类型。在分类完成之后,我们就标题的平均字数和标题的类型分布做了对比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的第一项指标是生物学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平均长度。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生物学硕士论文标题的总体平均长度和各类型标题的平均长度都要长于国内的标题。而唯一具有差别的是句子标题,国内的该类型标题的平均单词数(15.11词)要多于国外标题的单词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复合型标题平均单词数在本次研究中最多,共16.64词。另外,Soler对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期刊论文标题的平均长度做了统计,其结果分别为15.33词和14.15词96,要比本研究的学位论文标题总体平均长度都长一些,并且这一学科的标题要长于人文学科的标题。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发现了学位论文标题力图要实现经济性和信息性的统一,即以尽可能少的单词数去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97。我们也发现这一标题单数的含义与Swales和Feak合著的指导英语为非母语者撰写学位论文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标题的长短与研究领域相关,生命科学的标题变得越来越长206。Habibzadeh和Yadollahie在研究了22本英语期刊中2005年发表的论文标题长度和引用数之后,指出具有较长标题的论文似乎被引用率也相应的较高,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中更加显著。尽管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根本上是由论文本身的质量决定的,但是诸如标题长度等因素在提高被引用率方面的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从标题的类型分布来看,国外和国内的四类不同标题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df=3,X2=59.41,p<0.01)。首先结合论文标题和论文标题平均长度来看,复合型标题在PQDT库中的数量远远多于CNKI库,同时这类标题的平均长度也是所有类别中最长的(16.64词)。姜亚军就这一点作出如下推断:“我们知道,复合式标题的平均长度会大于其他类型的标题,因此复合式标题的使用很可能在其中(论文被引率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Paiva,Lima和Paiva在最近一篇涉及生物医学论文标题的文章中指出带有研究结果或结论的简短标题的文章具有较高的被引率。而这类标题又被称作信息式标题(informative title)、 宣告式标题(declarative title)或断言式标题(assertive title)因为这类标题的主要形式就是用一个合乎英语语法的句子去“说出” 研究结果或结论。这一观察和本文中硕士论文句子标题的平均单词数和标题个数都相契合。我们可以从表格中看出国外的硕士论文句子标题平均长度(14.11词)小于复合型标题,且小于国内的该类型标题的平均长度。

国内外生物学硕士论文英语标题都以名词短语标题占绝对多数,两者在各自语料库中的百分比分别为79.25%(PQDT)和96.25%(CNKI)。人们对规律的探究包含着对同一现象的观察和命名,观察属于非语言活动,但是对观察的记录则是语言活动,即给事物取名字。名词短语标题通过围绕着名词核心词前后堆积其修饰成分直接实现了标题的信息性,该类标题能够概要性的解释研究结果。因此名词短语标题描绘出特定领域的主要课题从而为特定读者揭示出研究的细节,故此类标题又是 “微型文本”预示着正文将详细阐释研究内容。基于这一对科学活动的概括性认知,那么学术论文标题以名词短语居多则是一种必然。

目前的诸多研究表明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期刊论文句子型标题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重压下的科学家和科技期刊变得越来越功利,因为陈述性题名会招揽读者,从而有利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和期刊的影响因子”。尽管该类标题在生物医学相关领域不断增多,但学者们对此类标题也心存疑虑,因为宣告结果或结论英语句子标题会误导读者, 并可能奉谬误为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句子标题的“武断性”使得刚刚涉足科研领域的研究生“新兵”不敢贸然为自己的论文加上一个“轻率的”结论性标题。他们更愿意遵循学术写作指导手册的教诲以中规中矩的名词短语为其研究成果贴上标签。 尽管表2中的国外与国内的句子标题的频数都相对较少,但是国外的生物学硕士论文句子标题的个数(18个)竟是CNKI库中句子标题的两倍。这表明国外学生由于熟悉西方的修辞逻辑和语境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大胆的采用此类型的标题。而这一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及其缺乏的,所以我国硕士生的英语标题虽可谓正确却“不地道”。

本研究中的复合型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以冒号为主。带有冒号的复合型标题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论文中比例不断升高, 但又有证据表明该类标题与论文的被引证率没有直接关联。该类标题的流行可以说是科研工作者的偏好,他们认为这种标题与其他类型的标题相比能够简洁方便的在标题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并通过冒号吸引读者的注意。研究者偏好此类标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冒号复合型标题是学术性的体现。Buchholz点出了冒号在学位论文中滥用的原因在于人们相信“标点符号就是力量”:众所周知,许多学位论文并非上乘之作。能出版或发表的学位论文很少,除标题外,能得人翻阅的学位论文则少之又少。因此,若想留下一点学术印记,那么一个引人注意的学位论文标题就是关键。于是,自视甚高的青年才俊都会记得在其学位论文标题中添加一个冒号。然而标点的力量并未引起国内硕士生的注意,国内外生物学硕士论文英语复合型标题数量差距惊人,多到33比1的比例。可见,学位论文英语标题的形式及其功能不能仅仅以没有语法错误为标准,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考虑英语受众的文化,心理和写作传统等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词组是词的扩展,短语是小句的紧缩。如果按此理解,那么动词短语标题就是一个小句,表达的是经验功能即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界中各种事件的描述,并且属于物质过程类型,能够通过标题反映出科研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动词短语标题是以动名词后接其宾语的形式实现,因此该类标题又具有名词性质。这种标题的双重性质可以解释该类标题在国外硕士论文库中的出现频数(32个)是国内论文库(5个)的6倍多且在外文库中仅次于复合型标题(33个)之原因。因为此类标题结合了句子标题和名词短语标题的优点,同时实现了给事物取名字和宣告研究过程两种功能。故在本研究中动词短语标题的个数在PQDT库中介于名词短语标题和句子标题之间,并且该类标题的平均单词数是PQDT库中无论是总体平均单词数还是四种类型标题的平均单词数中平均单词最少的一类标题,从而体现了经济性原则。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作为英语名词短语标题的核心词前后堆积着各种修饰成分的情况在两个语料库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故我们将两个语料库中的“研究”词进行了相应的统计(表3)发现这种带标记(可识别)的英语论文标题是国内学生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受到汉语的影响。假设标题的字数为15个单词那么每100个标题中使用“研究”词的个数则分别为PQDT库7.35个,CNKI库57.75个。这表明了尽管按照汉语的习惯研究论文的标题都喜欢冠以“某某研究”这一题名,但是多数情况下英语“研究”词出现在标题中似乎没有必要。 Swales和Feak指出在有些情况下用一些词汇如:experiment, analysis,case report,survey等等指明研究性质也许有所帮助,但是这种做法并非强求206。Schwartz研究了影响读者选择目录中标题的词汇因素,指出标题中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单词如action,analysis,approach,dominant,goal等等,会引起不快而影响读者的选择。Study一词是中性词,但是“case study”这样的搭配出现在标题中却会减少读者的选择。国内学生在英语标题中过度使用“研究”词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英语标题措辞的心理因素。

四、结论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的类型,长度和用词。结果表明尽管国内的硕士生能撰写或翻译出合乎英语语法的正确标题,但是却未能考虑到标题的语用功能,从而造成英语标题不够地道。英语论文标题的撰写或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西方的文化,修辞,体裁,学科领域以及心理等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促成我国有价值的硕士论文能通过一个“英语”标题进入世界学术社团的视野并产生超出本土的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摘要:从PQDT学位论文库和CNKI优秀硕士论文库,按要求分别收集了400个英语标题,并基于前人的研究将共800个论文标题分为四类,对比研究了国内外生物学方向的硕士论文英语标题。同时考察了生物学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平均长度和用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生物学方向的硕士论文标题在标题类型,长度和用词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以高质量的欧美优秀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特征为参照,以此启发国内同行注重标题的英语表达和功能,从而促进学术交流。

篇8:以夏天为标题的作文500字

夏天的风吹在身上不凉不热,只能用“舒服”来诠释;夏天的雨时而来势汹汹,时而娓娓动人;夏天的花不再娇羞含蓄,而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就连夏天的云都是那么漂浮不定。在一个悠闲的傍晚,我来到河边玩,这时,快要落山的太阳已不那么耀眼了。天上的云彩被太阳照得像火一样红。形状千变万化。一会儿像个大肥猪,一会儿又像头大熊。不断地随风飘动。

夏天是爱发脾气的。人们都说夏天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轰”的一声猛雷打破夏日的沉寂。“刚才还晴空万里,这会儿怎么下起雨了呢?”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哗啦”无数颗雨珠如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掉。雨水随即汇成了小溪、小河。棵棵柳树在暴雨里摇头晃脑,好像只要一推,他们就会跌上一跤。这场暴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六月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说得再正确不过了。

篇9:以春天为标题的作文500字

春天是金黄色的,远远望去;油菜花像为田野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走近它仔细观察,每朵花朵像一个个翩翩起舞的少女在空中飞舞着,娇艳无比,异常美丽。

春天是绿色的,麦苗抽出了嫩芽,在风中扭动着腰肢,显得特别整齐有序。你走近细细观看,你会惊奇地发现,那整齐的麦苗上还有一些小水珠呢,透明的小水珠在风中随着叶子摆动着,好像在和麦苗做游戏呢!

春天是鹅黄色的,看看同州湖两旁高大的柳树,是那么的生机勃勃。一阵风吹过,柳条在空中飞舞着,真像少女刚梳过的头发那么飘逸。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让我想起诗人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古人的赞美是多么逼真啊!

春天是粉色的,因为那满林的桃花,从远处看就像白色的花朵上涂了淡粉色的颜料般耀眼。近看,那朵朵桃花由五片到六片花瓣组成,中间的黄色花蕊像黄色的小精灵在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更迷人的是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圆圆的,像树枝上长了许多粉白色的小雪球,让人迷醉。

田野里,就属蓝色的小野花最迷人了,四片花瓣围成一整朵小花,在一丛丛绿色的小草中脱颖而出,虽然没有牡丹花那么大气,也没有玫瑰花那么娇艳,但它绝对是野花中的佼佼者!

篇10:以外公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一些记忆,在我的脑海中,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

“哈!你抓不着!来呀!”一阵阵嬉笑声从后院传来。噢,是我和弟弟、哥哥在玩“池中抓人”。鲤鱼池,水花四溅,笑声连天,偶尔我会脚滑,一头栽入水中,摔个四脚朝天,哥哥便会哈哈大笑,我却赖在水里不起来,用手甩起小浪花来“回敬”哥哥。

我凝神地望着水池,已是傍晚,最后一缕阳光也灰飞烟灭……一丝白森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轻而柔,柔而软,我的心里不由地想起了“小树看医生”的趣事,嘴角,又一次向上翘起。

“外公!我也要!”“我也要。”我和弟弟,哥哥拦住正在搬小树苗的外公,撅起嘴巴,“理直气壮”地说。外公拗不过我们,抽出三枝小苗,给了我们。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放声唱起歌儿来……栽下小树苗,我们就每天来看它们。忽然,哥哥发现他的树上有一个小洞,吓得差点晕过去。我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万一我的小树苗也出了一个小洞,怎么办?我拿来姐姐的玩具听诊器,开始为小树苗“诊断”,咦!怎么没声音……

我想着,笑着,慢慢下楼吃饭,心里装着的,全是童年的那些回忆。虽然我知道童年一去不返,但是这些回忆,会一直陪伴着我……

猛然间,听外公说,小树苗长成了大树结成了苹果。我飞奔出屋子,爬上那颗我的树,摘下一个,吧唧吧唧地吃起来,有点甜,有点酸,牙齿咬着冰冰的。

篇11:以同学为标题的小学人物作文

关键词:突显,隐含,强力引导,语篇叙述,修辞认知

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_”,标题中的“____”属于“X”的空符号位置,可以自由填入一个完句成分:形容词、动词、名词或短语。

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阅卷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持,根据语文阅卷领导小组提供的信息:当年考生287387人,作文满分70分,经高考网公布的优秀作文得分在68~70分之间,分别是:

(1)《这也是一种永恒》

(2)《这也是一种力量》

(3)《这也是一种芬芳》

(4)《这也是一种爱》

(5)《这也是一种问题》

(6)《这也是一种危机》

(7)《这也是一种承诺》

(8)《这也是一种幸福》(1)

(1)~(8)隐含了双重预设和相关的问题:

预设1:存在多种“X”,“这”的指代成分是“X”之一。

然而,优秀作文中,“这”的指代成分和“X”不构成逻辑上的属种关系,例如不包括“[苹果]这也是一种水果”之类。不构成属种关系的“这”和“X”通过“也是”构成非逻辑判断,是作者主观认定的结果。标题“这也是一种X”,暗示了新颖的表达角度:不能复制“X”的已知信息,而要传递未知信息。进入语篇叙述的“这也是一种X”,在不改变“X”符号形式的条件下,技术上需要跳过“这”和“X”的逻辑缺口,通过修辞强力推导,将“这”推向“X”。这个逻辑缺口如何修复,修辞推导如何完成?

预设2:在当前语篇之外,“这也是一种X”的预设1未经描述或未经充分描述。

只有这样,“这也是一种X”才能激发接受期待。作者通过什么样的修辞处理满足这种接受期待?

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兴趣,以及试图给出解释的愿望,是本文的写作动机。

一 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这也是一种X”

同一个语言符号,以词句段为观察单位,或以语篇为观察单位,结果可能不一样。(谭学纯,2008a)因此,有必要将“这也是一种X”分别置入标题话语和语篇框架中考察。

(一)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这”:预设和指示/回指和引导

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中的“这”,具有预设和指示功能:预设存在着一种可以表述为“X”的状态、现象、行为等;“这”,是这些预设对象的指示标记,标记了附着于该指示词之上的隐含信息,这些隐含信息将在语篇叙述中明朗化。

进入语篇叙述的“这”,是回指标记,回指作者主观认定的“X”。回指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语篇中的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叙述片段。本文用[ ]标示例(1)~(8)的回指对象:

表1中“这”引导所回指的对象,进入主观设定的关系。如例(1)导向主观设定的时间秩序:“瞬间即永恒”;例(5)导向主观设定的逻辑秩序:“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这种主观设定的关系,将被强力引进语篇叙述。

(二)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也”:区别和暗示

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中的“也”是一个区别标记:“也”是一种“X”,意味着此“X”≠彼“X”。同时暗示,存在着“一种X”之外的另一个“X”,甚至另一个“X”群,它们构成对当前语篇中“X”的隐性参照。突显当前语篇的叙述对象同样可以称作“X”。

(三)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X”:焦点信息承载体及其分化与隐现

语用主体对“这也是一种X”的关注,多集中在“X”。这个“X”在语篇叙述中分化:

“X”是词典中可以检索到的词条,语义共享度高。为便于表述,我们将其记作“X0”。

承载优秀作文标题和语篇焦点信息的“X”,在不同层面区别于、甚至有悖于公共经验中的“X”,如“[瞬间]这也是一种永恒”,“X”(永恒)的意义,被强力引导向“瞬间即永恒”的个人经验。基于个人经验的临时语义,共享度较低,我们将其记作“X1”。(谭学纯,2008 b、2009a、2011)

从标题话语看,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可见的形式“X”。但语篇显示,例(1)~(8)都隐含“X0”,突显“X1”。“X0”对“X1”构成了某种叙述压力。语篇叙述能否成功,取决于“X1”能否摆脱“X0”的压力,强制性地促使接受者改变对“X”固有的公共认知。

例(1)~(8)“X1”摆脱“X0”压力的方式,呈现为两种类型四种模式:

1.“X1”不在“X0”的语义范围内,前者偏离后者的自然语义。

“X0”是“X1”隐含的意义参照,“X1”因偏离“X0”的自然语义而突显。满足这一条件的“X1”,偏离自然语言的语义坐标,偏离“X0”的语词义。

例(1)“这也是一种永恒”,“X1”(瞬间)不在“X0”(永恒)的语义范围内。当然,可以认为无限多的“瞬间”累加即为“永恒”,但在语义分析中,“瞬间”和“永恒”处于时间之短和时间之长的两极。

2.“X1”在“X0”的语义范围内,前者偏离后者的常规判断。

“X0”是“X1”隐含的价值参照,“X1”不同程度地偏离“X0”的常规判断。8篇优秀作文,除例(1)之外,均属此类。分属3种类型:

1)“X1”偏离“X0”的审美判断。例(2)“X0”(力量)在语篇中的对应语义是“作用、效力”,(2)“X1”(微笑)可以产生“作用、效力”,但“力量”的“作用、效力”是刚性的,“微笑”的“作用、效力”是柔性的,以柔性元素实现刚性的“作用、效力”,偏离常规的审美判断。例(3)“X0”(芬芳)和“X1”(苦涩的药香),表面上都具有“香”的特征,问题是:同样的中草药,在语用主体的感觉系统中,经历了从“苦涩”到“香”的审美变异(详后),而且中草药先“苦涩”后“香”,经历了从味觉到嗅觉的感官沟通。这是需要从审美层面解释的感觉变异。例(4)“X0”(爱)的语义指向“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审美表象通常具有可以观察到的体现“很深的感情”的形式,“X1”指向“饭桌上父亲无言”,虽然“无言”也是可以观察到的形式,但通常是负性的。“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反向地意味着用“无言”传递爱的信息不易读取。语篇显示这位父亲不属于感情深沉的人,儿子体会出父亲在饭桌上无言“也是一种爱”,偏离了常规的审美判断。例(8)“幸福”的语义未变,但语篇实际上转向了对“幸福感”的叙述。而幸福感从客观上说,衡量的参数不同;从主观上说,对相同参数的个人认同不一样。例(8)叙述的平凡生活、柴米油盐、父母二十年共同走过的“幸福”,是考生的审美判断,低调而淡定,与语篇开头铺垫的轰轰烈烈的“幸福”婚恋,构成了反差较大的审美偏离。

2)“X1”偏离“X0”的逻辑判断。例(5)的看点是反向逻辑判断:没有问题也是问题。语篇所议的问题奶粉,曾经是“国家免检”(没有问题)的问题产品。没有问题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严重。例(6)的常规逻辑是书多表明文化繁荣,考生同样采用反向逻辑判断:书多是文学泛滥的文化表征。

3)“X1”偏离“X0”的伦理判断。例(7)的语篇从香港歌手刘德华赈灾歌曲《承诺》的歌词引入叙述:“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由此追溯汶川地震中的亲情记忆——吴家芳将亡妻尸体绑在背上,骑摩托车长途行驶回家,他的举动赢得了公众的敬意。也许正是这种敬意,定格了一个在地震中丧妻的男人的公众形象。如果这个感人的画面没有通过强势传播进入公众视线,那么吴家芳再婚可能不会引起非难,甚至不会有人注意。这个男人再婚之所以广受指责,是因为公众希望吴家芳作为好男人的形象凝固为他与亡妻的婚史,并在亡妻身后永久延时。而他丧妻不到一年再婚,公众伦理一时难以接受。语篇虽然没有从这个角度深入分析,但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触及更深的层次。重要的是考生做出了区别于公众的伦理判断:吴家芳有再婚的权利。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一支歌,而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即:内心流淌的人性关怀,承诺了歌词的承诺不能兑现的东西。

(四)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这也是一种X”:话语权转移

在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X”都是关键词。按常理,需要围绕“X”行使话语权。但是由于标题话语暗示了此“X”≠彼“X”,出于不复制“X”已知信息的修辞考虑,语篇叙述中的“X”分化为“X0”和“X1”。为了满足语篇新颖度要求,“X1”需要摆脱“X0”的压力。语篇叙述实际上是将“这”所回指的“X1”强行推向“X0”。因此,进入语篇叙述的“这也是一种X”,话语权已经转移:从言说“这也是一种X”,转向言说“[X1]这也是一种X0”。

这种话语权转移,伴随着语篇叙述的强力引导。

二 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

(一)挣脱逻辑限制:“X0”修辞化地包含“X1”

如果仅仅看标题,看不出“这也是一种永恒”包含了“瞬间即永恒”的修辞化改写。人们关于“瞬间”和“永恒”的语言记忆,处于逻辑上的对立状态,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逻辑思维保持着对“瞬间不是永恒”的清醒。

当“瞬间即永恒”的新颖表达在语篇中实现时,“X0”包含“X1”在逻辑上的非真状态,被修辞重新包装。

把表1中的“X”及其分化形式“X0”和“X1”对应的语言单位提取出来,则分别如下:

表2产生了下面的矛盾:

在逻辑上,“[X1]这不是一种X0”。“X1”向“X0”的逻辑过渡,不能成立。

经过修辞包装之后,“[X1]这也是一种X0”。“X1”向“X0”的修辞过渡,在语篇环境中临时完成。

从逻辑上的“不是”,到修辞包装之后的“也是”,可以概括为:

规则1:逻辑否定的事实转换为修辞肯定的表达,“X1”向“X0”过渡的逻辑障碍,由修辞临时消除。

“X0”包含“X1”的非逻辑表达,通过规则1完成修辞过渡,得到主观认同。在将近29万篇作文中筛选出的8篇优秀作文均属此类,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修辞认知(谭学纯,2005、2009 b)临时接管了逻辑的权利,一旦脱离当前语篇,还将恢复对逻辑权利的尊重。

标题话语屏蔽了“X1”向“X0”的修辞过渡,需要在语篇叙述中展开并强化。因此,规则1应在语篇框架内补充,由此产生了规则2。

规则2:“这也是一种X”由标题话语向语篇叙述延伸,引入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构建强力支持“X1”属于“X0”之一的语篇环境。

就下例来说,全文800字左右,反复强调一个逻辑悖理的表述:“瞬间即永恒”,用下划线标示:

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

昙花从不为她鲜艳得(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书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得(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的清丽。

因为真美,那些短暂的事物竟撼动了时间的定律,

当诗仙宽袍弃履,举金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极醇。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跃过了文明的更替,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秒,这一屡(缕)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就随着汨罗江水的平平仄仄流过了漫漫岁月,滋润在每个志士的心田。

因为无愧,那些闪现的生命竟无视了历史的变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纵是八十而寿又何尝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脚下菊态幽美,洞庭湖心月晖清华;看那赤壁山涧金戈铁马,大漠暮里炊烟人家,

这些那些由真、善、美缠绕而成的瞬间,往往在笔尖的跃动甚至风叶的交响中被铭记。它们不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岁月的波涛中起伏,它们总以一种轻盈而美好的姿态起舞,独立于世,而在万物心中刻下永恒。

以真行走于世,以善放歌于世,以美馈赠于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间,成就大世之永恒。

瞬间,也是一种永恒。

语篇的修辞处理,是强力引导“X1(瞬间)也是一种X0(永恒)”的修辞认知,在不同的叙述位置不断产生新的叙述动力,直到抵达语篇叙述目标。逻辑层面不属于属种关系的“瞬间”和“永恒”,在语篇的三维叙述中进行修辞调度。文中关于“真美”“不凡”“无愧”的叙述所成就的“瞬间即永恒”,对标题“这也是一种永恒”构成修辞层面的三维支撑:

1. 因为真美,昙花一现的瞬间融进了天地长卷,短暂的事物撼动了时间定律。

2. 因为不凡,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瞬间,在孩童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3. 因为无愧,屈子投身汨罗的瞬间悲壮,在岁岁年年坚实的粽角中变为深沉的永恒。

三维叙述的每一个维度,加入同一个修辞强化句:“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使三维叙述呈现为语篇层面复沓的修辞结构,由此导向:真善美缠绕的瞬间,造就了永恒。

语篇起始句反向地否定“永恒”在公共经验中时间的无尽绵延,将“永恒”的时间长度减至最短:“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叙述终端“瞬间,也是一种永恒”,是对起始叙述的自然回应,也是叙述展开的自然结论。语篇环境中,每一次“瞬间即永恒”出场,都伴随着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的介入,也都伴随着修辞认知对“X1(瞬间)也是一种X0(永恒)”的强力引导。

(二)“X1”对“X0”的偏离度

由于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这也是一种X”的语篇看点,在于“X1”为摆脱“X0”的压力如何偏离“X0”。“X1”推动语篇叙述的能量,较多地取决于“X1”对“X0”的偏离度。

“X1”对“X0”的偏离度制约语篇生成空间的一般条件可以概括为规则3。

规则3:在可识读的前提下,“X1”对“X0”的偏离等级倾向于偏离度高>中>低>零偏离。

理想状态下,“X1”对“X0”的偏离度不能太小,拒绝零偏离。零偏离等于“X1”拷贝“X0”,即“X1”在“X0”的语义范围内及对应的常规判断中被克隆。这意味着“X1”无法摆脱“X0”的压力,突显当前语篇富有新意的叙述,失去了强力改变公共认知的意义,也不能满足未知信息>已知信息的接受期待。

规则3需要进行补充,由此产生规则4。

规则4:在不改变“X1”和“X0”的道德评价的情况下,“X1”对“X0”的反向偏离,是偏离度的最大化。

以语篇为单位,重新观察例(1)~(8),给出“X1”偏离“X0”的方式:

8篇优秀作文,都有效地制造了叙述张力,对接受者产生陌生化效果,部分地得力于偏离度的最大化,即选择“X1”对“X0”的反向偏离。呈现为两种面貌:

1.在语义层面发生:“X1”和“X0”处于语义对立的反义义场。

2.在非语义层面发生:“X1”和“X0”处于反向对立的修辞场。

制造叙述张力的反向偏离,伴有“X1”向“X0”的转换。这种转换在《这也是一种芬芳》中表现得相对复杂:标题屏蔽的反向偏离,在语篇中首先由“X1”完成。从“X1”到“X0”,再次反转:《这也是一种芬芳》的初始叙述,是考生的童年记忆:一碗碗褐色药汤、老中医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爷爷煎熬中药的气味在房屋内弥漫时,“我”远远地躲避,病中服药,加冰糖也觉得苦口。

进入叙述展开区间,病榻上的“我”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药名:白芷,半夏,紫宛,青黛,想象这些审美化的药名前世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化作草药安抚病人,想象《红楼梦》里林妹妹因为药香的衬托,楚楚身影让人惋怜。

到叙述终端:“我”感觉到了“满室氤氲里”是“爷爷的爱”和病人“温柔的健康保证”,原先“药铺苦涩的气味”,变成“苦涩的药香”,叙述中止于“芬芳”。

语篇叙述的反向偏离路线可以描述为:

中草药由“苦涩”而“香”,是一次反向偏离。从“香”到“苦涩的药香”,是第二次反向偏离:“苦涩的药香”是一种主观化的感觉,“苦涩”和“香”,在同一经验主体的感知系统中,不会作为同一感知对象同时在场。汉语中有“清香”“馨香”“幽香”“暗香”“醇香”“芳香”,没有“苦涩香”,即使“异香”,也是“异”在香味浓烈,而不是香中的苦涩。就“苦涩的药香”来说,“苦涩”是真,“香”是幻,否则不会加冰糖还觉得药苦。从“苦涩的药香”到“芬芳”,审美化地过滤了“苦涩”,语用主体的审美感觉接纳了非实体意义的“药香”,“香”与“芬芳”同义。至此,“[X1]这也是一种X0”的强力引导才最终完成。

在“[X1]这也是一种X0”的叙述结构中,反向偏离较多地出现。反例的排除,似可考虑:当“X1”和“X0”属于语义对立的极性形容词且语义对立的极性形容词涉及道德评价时,不能选择反向偏离,如:

(9)[卑鄙]这也是一种高尚×

如果出现这种偏离,只能在语境支持下生成以句子为单位的反语,不能生成以语篇为单位的美文。因为关于“高尚”和“卑鄙”道德评价的公共标准不能互换。

“高尚”和“卑鄙”在反向对立的修辞场可以生成佳句:

(10)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但例(10)“高尚”和“卑鄙”道德评价的公共标准没有互换,与例(9)不是同一表达式,不属于同一讨论对象。

以上的语义分析和语篇分析,有一些不重复同类研究的观察点和微观分析的难点(孙绍振,2006),也有同类研究较少反映的修辞解释。解释的依据,是可以观察到的和不容易观察到的汉语事实。本文尝试性的探讨,多少带有一点修辞学科在自信自立的前提下吸纳优势学科智慧的愿望(邢福义,2005)。近年语言学相关学科部分学者的话语行为推介,正在促进修辞学科和语言学相关学科的研究相互注释,包括促进修辞学介入语言学相关学科研究(陆俭明,2008;沈家煊,2008;屈承熹,2008),修辞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为自身输血,并积蓄突围的能量。(钱冠连,2010;萧国政,2010)

三 结论

分项观察“这也是一种X”中的“这”“也”“X”;综合观察“这也是一种X”,可以发现它们在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不同功能和意义:

1.标题话语中的“这”,具有预设和指示双重功能,兼为标记语。进入语篇叙述的“这”,具有回指和引导双重功能,兼为标记语。

2.标题话语中的“也”是一个区别标记,同时暗示存在着“一种X”之外的另一个“X”,后者构成对当前语篇中“X”的隐性参照。

3.从标题话语看“这也是一种X”,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可见的形式“X”。这个“X”,在语篇叙述中分化为“X0”和“X1”。语篇叙述能否成功,取决于“X1”能否摆脱“X0”的压力。

4. 由于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暗示了此“X”≠彼“X”,进入语篇叙述之后,“这也是一种X”的话语权转移:从言说“这也是一种X”,转向言说“[X1]这也是一种X0”。

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挣脱“X1”和“X0”不存在属种关系的逻辑限制,在操作层面,可以提取两条规则:

1.逻辑否定的事实转换为修辞肯定的表达,“X1”向“X0”过渡的逻辑障碍,由修辞临时消除。

2.“这也是一种X”由标题话语向语篇叙述延伸,引入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构建强力支持“X1”属于“X0”之一的语篇环境。

“这也是一种X”的语篇看点,在于“X1”为摆脱“X0”的压力而偏离“X0”。“X1”推动语篇叙述的能量,较多地取决于“X1”对“X0”的偏离度。在操作层面,也可以提取两条规则:

1.在可识读的前提下,“X1”对“X0”的偏离等级倾向于:偏离度高>中>低>零偏离。理想状态下,“X1”对“X0”的偏离度不能太小,拒绝零偏离,否则等于“X1”拷贝“X0”,失去了“[X1]这也是一种X0”强力改变公共认知的意义。

篇12:以微笑为标题的作文800字

来到现场,我想方设法地挤进人群中央。旁边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姑娘朝我微笑。我一愣,明明只是陌生人,为何她如此热情?该不会……该不会她想套我的话?然后实施诈骗什么的吧?我开始胡思乱想,但忍不住朝她那个方向看。只见她随着台上歌手的节奏,微微摇手,不说话,微微地浅笑,如同一朵花儿。她似乎注意到了我的目光,也朝我笑,好像在说:“你也是学生?”我微微地点头。于是,我们轻轻跟着节奏吟唱起那首熟悉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地叫着夏天……”

突然,我的左边插入几个人,这让原本拥挤的地儿变得更加拥挤。她伸出手,拉住我的手臂,往右边移了移。这稍微缓解了一下刚刚尴尬的气氛,我投以感激的笑容,她说:“没事,我比你大,我罩着你!”我有些疑惑,“为何你认为你比我大?”她很神秘地说了两个字“直觉”!

这节目刚完,主持人上来了。她悄悄对我说:“你看主持人脖子上的金链子!”我扫了一眼,还真是,哈哈!主持人心情一好,手中拿着一大把荧光棒,往正前方一丢。瞬间,很多荧光棒都掉在地上了,虽然许多小孩子都想要,但大人们都怕发生什么意外,硬是不让他们捡。

此时,她转过身看着我,“你想要吗?”她眉眼弯弯。我当然喜欢,点头。她弯下腰,用手在地上摸索着,好不容易摸到了一根,“哎哟!”她轻轻叫了一声,原来她被一块石头擦了一下。我急忙问:“痛吗?”她说:“一点不痛,你看这根,绿色的!”她将那根荧光棒塞到我手里。

音乐节快要结束了,最后一首歌曲是朴树的《平凡之路》。当音乐响起时,我和她都有些发愣,觉得有点酸,哪酸?我们也不知道,“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只是我记得清楚,在这优美的音乐节奏中,她有一句没一一句说起了她的曾经,我把它连缀起来——

当初,她离省重点中学录取线只差1分,1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就是这1分,让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哭了很久。后来,听到了这首歌,她又开始拿起书本,努力学习。

篇13:以童趣为作文标题

李振凯油画作品《童趣》 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天空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安闲地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1]

注释

1.余:我。2.忆:回忆,回想。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4.张目:张大眼睛。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8.细:仔细。9.纹理:花纹和条理。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它)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15.则:那么,就。16.或:有的。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jǐng),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23.作:当做。24.观:景观。25.唳(lì):鸟鸣。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28.以……为……:把……当作……。29.林:森林。30.砾:土块。31.壑: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地东西。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36.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37.为:介词,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40.数十:几十

41.之:代词,它指癞蛤蟆。42.驱:驱赶。[1]

词类活用

通假字和多音字 通假字 :

1.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多音字 :

1.虾:通“蛤” há 虾蟆 蛤蟆 xiā 对虾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一词多义 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2 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3 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4 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助词。无意〕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2] 古今异义词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特殊语句

1、倒装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

(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3]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谋士(为官员出谋划策的人)。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4]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浮生六记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原有六记,今存前四记。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文章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5]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文章中心

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

主题:作者追忆了童年生活中细致观察景物的奇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要想拥有童趣,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生活,拥有想象力和爱心。三个画面:

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观虫斗,驱蛤蟆。

文章特点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童趣,即儿童的情趣。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第二章。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围绕的是“物外之趣”。

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童趣》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善于思考,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同时,要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文章分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6]

四、拥有物外之趣条件 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②、富于想象和联想

③、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7]

五、第一人称

上一篇:押运勤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公司人事年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