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2024-04-26

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精选8篇)

篇1: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院结合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成绩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重点,确保我辖区防病工作万无一失,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狠抓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我院一向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和区卫生局党委倡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及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先后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完善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年业务工作。

根据区卫生防疫工作会议精神及区疾控中心下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辖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出《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进入暑期前,又对《零口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重新调整了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将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中来,力争做到对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够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今年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万无一失。

三、突出重点,全面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入4月份以来,我疾控科应区疾控工作的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突发应急预案》并对卫生院工作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知识和现场处理培训。并于6月初对我院门诊肠道疾病的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2月份,配合区疾控中心采集了外环境水10份。4月份配合地方病科进行了食用碘盐监测。

(二)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区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和《陕西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要求,对我辖区进行了防鼠、灭鼠的指导意见。

(三)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根据《临潼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0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对我辖区截止2011年6月30日共计6名确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现已全部追踪到位;结合“3.24世界结核病日”,我院印制了50份传单,两块宣传展板,开展了多样的宣传活动。

(五)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从今年起,加强了艾滋病疫情监测覆盖面,开展了全辖区摸底工作,及时掌握了艾滋病患者的人数,积极与上级部门相互沟通,密切配合,截止到6月底共摸底1名患者,因其常年不在家居住无法联系,已上报上级部门;派专干人员积极参加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培训,多次组织村卫生室负责人学习《艾滋病防治条例》、防治策略和工作进展,提高与会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六)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为全面贯彻区卫生局、防疫站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我院疾控科于3月26日召开了卫生室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动员会。就我辖区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辖区今年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强化了疫情报告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求各卫生室负责人主动出击,深入基层,搜索疫情,加大发现力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完成传染病疫情监测汇总任务,及时上报疫情分析报告。建立一支高效、高素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做到对突发事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繁重的疾控工作任务。

(二)继续做好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病、结核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动,工作不滑坡。

(三)继续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加强冬季人禽流感防控和乙脑、流脑等疾病疫情监测;突出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抓好预防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零口卫生院 2011年7月2日

篇2: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体要求,结合我市情况全面部署,坚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能力,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认真防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等重点疾病防治,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稳步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夯实精神卫生工作网络,有序开展“五工程两行动”及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上半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11594例,死亡22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147.26/10万,死亡率0.28/10万,病死率0.19%。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数下降19.65%,死亡数下降8.33%,增加病种流脑和乙脑,发病数增高的病种有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梅毒和疟疾。上半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3548例)、乙肝(2757例)、痢疾(2483例)、梅毒(988例)、丙肝(620例),占发病总数的89.67%。

截止6月30日,报告229例HIV/AIDS,累计报告1822例;其中我市常住居民报告75例HIV/AIDS(较去年同期增长36.36%),常住居民累计报告582例。共筛查疑似肺结核病人 12148人,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3196例,肺结核病人治愈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 95.0%。完成药敏试验耐多药可疑者158例,纳入治疗患者41例,完成项目年任务的64.1%。

全市至7月15日今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3977例,重症3例,无暴发疫情,无死亡病例。

全市1-6月份冷链系统正常运转,共报告接种免疫规划各类疫苗773164人次,其中乙肝疫苗121169人次(接种率99.49%)、卡介苗37581人(接种率99.58%)、口服脊灰糖丸128472人次(接种率99.02%)、百白破疫苗128012人次(接种率98.97%)、麻风疫苗47388人次(接种率98.12%)、麻腮疫苗37445(接种率98.54%)、A群流脑疫苗58887人次(接种率98.17%)、A+C群流脑疫苗29961(接种率97.86%)、乙脑疫苗34706人次(接种率98.80%)、甲肝疫苗33993人次(接种率98.80%)。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内涵建设和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指南》和《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各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通过综合评估,确定江汉、东西湖两个区为2010年我市开展省级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试点区,江岸区、硚口区、武昌区、青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东西湖等五个区开展区级实验室等级达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开展“疾控能力、保障体系、运行机制”三大建设,以试点带动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涵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职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科建设。在完成全市18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内涵,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强化素质,提高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坚持建立和健全标准化公共卫生科的保障机制和制度,充实和完善公共卫生的服务内涵和质量,强化“标准化公共卫生科”这一我市首倡的卫生服务品牌,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三是完成医院公共卫生科(处)建设。2009年,我市提出开展二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努力打造医院公共卫生统一管理的平台,实现医院公共卫生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属地化管理。至今全市共有23家按照《武汉市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完成了二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完成目标任务的40.35%,强化医院公共卫生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今年按照工程实施方案,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工作联系和交流,完成全市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医院公共卫生科(处),打造医院公共卫生统一管理的平台。

四是圆满完成市人大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调研任务。5月19日——6月11日,市人大先后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六次调研。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处制定了详细调研工作方案,详尽地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汇总,准备工作充分。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一行视察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内容,6月23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林国生局长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作专题汇报,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市人大的高度肯定。

(二)强化惠民措施,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是完成省厅下达的乙肝补种任务。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将15 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国发[2009]12号)的精神,按照《湖北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鄂卫发[2009]41号)要求和《武汉市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安排,我市将在2009-2011年,对15岁以下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目前,我市已完成129594人次1994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儿童查漏补种工作,顺利、有效、安全地完成省卫生厅接种任务。

二是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一是坚持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建立和完善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规范疫情报告员持证上岗管理。二是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处臵,继续在全市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筛查,每两周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一次主动搜索。三是完善全市疾病监测种类,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学生缺课监测,以及病媒生物监测和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四是强化麻疹等以学生为主要人群传染病防控,及时处臵疫情。五是加强登革热等新发再发传染病、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确保早期发现及时处臵疫情。

三是夯实精神卫生网络,加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根据《湖北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设臵规划》,进一步完善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为构架的精防网络,夯实全市精神疾病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网络的网底。按照省卫生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排查、登记、报告、建档、随访、救治及应急等措施,截止6月底,中心城区共检出重性精神病人15163人,纳入管理病人共13647人,管理率达90﹪;远城区共检查重性精神病人7920人,纳入管理6732人,管理率达85﹪。

(三)突出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措施 一是做好重点人群筛查工作。上半年,我市积极推进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做好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积极探索男男同性恋艾滋病防治高危干预工作,有效开展母婴筛查与阻断,有序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截止5月,全市外展覆盖目标娱乐场所数为1,027家,覆盖率为99.9%。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累计入组治疗人数为14588人,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对发现的阳性孕产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阻断。VCT门诊数据持续上报率89.7%,VCT门诊有效工作率92.3%,个案登记表合格率97.3%。

二是加强高危人群主动监测工作。

(一)在公安、司法、出入境检疫等部门的配合下,在劳教、戒毒、海关等场所内广泛开展了对吸毒人群、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出入境人员、长卡司机等各类高危人群的监测。1-5月份,在羁押监管场所共筛查5147人,检出HIV阳性数10人。

(二)加强国家级哨点监测和综合监测点的督导和培训,完成主动监测和筛查任务。1-5月,共完成5870名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完成全年总任务量的41.63%,发现阳性9例。对公安系统的监管场所4025名被监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筛查,完成总任务的40.25%,发现阳性9例。

三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同时,探索建立由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会团体构建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病例管理工作的能力,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病例随访、治疗与关怀工作的质量,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是做好《武汉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武汉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实施12年以来,对促进我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防治方案的不断完善,《条例》部分条款与目前形势已不相适应,根据市政府法制办要求,对《条例》进行修订。我处组织相关单位抽调精干力量集中精力查阅相关资料,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认真分析研究,梳理出要点,整理成综合材料,形成《条例》修订意见稿。

2、常抓不懈,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

一是做好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步实施“武汉市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涉及4个区(洪山区、硚口区、江汉区、江夏区)、5个流调点(江汉区2个流调点)。目前除江汉区第二个流调点外,其余4个流调点均已顺利完成了现场调查工作,正在整理资料。

二是加强《武汉市肺结核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武汉市结核病防治信息系统》的经费落实和招标采购工作已完成,7月份将在全市安装使用,开发《武汉市结核病防治信息系统》,实现全市结核病诊治及治疗管理信息化,提高全市结核病诊治及督导治疗信息化水平,为提升武汉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是实施示范区结核病基线调查。实施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湖北省结核病防治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的示范区结核病基线调查项目,江汉区设有两个调查点,硚口区调查人群增加了15岁以下的儿童,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四)科学规范,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社会民众关注度高的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1、强化全市卫生应急管理,建立卫生应急处臵工作规范。制订《现场应急处臵工作制度》、《卫生应急信息监测和应急值守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制度。

2、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梳理现有预案。分析汇总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预案编制目录,汇编印制《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预案编制计划》,增强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应急演练。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鄂卫发[2010]2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提高全市救灾防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6月30日,组织开展救灾防病卫生应急演练。

4、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参照卫生部物资储备目录和省卫生应急物质储备指南,按照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确保急需、留有机动、分阶段动态储备的原则,补充物资44种,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针对目前全国少数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对全市消毒药械进行了清理,随进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五)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做好甲型H1N1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突出抓好学校、社区、农村等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以及重点时段的防控;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分析研判流行趋势,科学调整防控对策,推进疫苗预防接种,科学确定接种对象,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积极防止疫情蔓延。3月20日前,全市累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98.83万人,接种活动有序进行,未出市现任何接种事故及严重不良反应,全面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任务,在易感人群中建立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屏障,遏制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二是强化措施,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坚持“早动手、抓主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防控策略和工作原则,及时部署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一是突出重点,把加强3岁以下儿童防控和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作为防控工作重点,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周密部署,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督导,及时与市教育局召开协调会,共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建立起疫情沟通、协同反应的工作机制。每周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全市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协调教育部门落实幼儿园晨检、健康教育、消毒、散发儿童病例的隔离治疗、停班关园等措施。统筹安排,加强监测预警、早期发现、及时处臵等措施,疫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控,(六)结合免疫接种安全行动,进一步规范免疫接种管理工作

以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为重点,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省级示范门诊建设和冷链建设。二是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健全功能完善、网路畅通、反应灵敏的覆盖到社区、镇、村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三是贯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严格疫苗的管理和规范化使用,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臵预案,强化安全接种。四是认真分析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存在的薄弱环节,制订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落实主动搜索、短信通知和免费接种等规定,联合教育部门把好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关。

(七)统筹兼顾,组织重大卫生日防病宣传活动。一是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3.24当日,刘顺妮副市长、周元副秘书长深入江汉区武展小学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参加宣传活动,另在武汉市电视台《都市写真》栏目中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救治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二是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4月22日,在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武汉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新闻通气会,针对“山西疫苗事件”,在《现代健康报》、《武汉晚报》连续刊载5期有关预防接种的科普文章,消除该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和误解。4月19日-25日期间全市开展以“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

三是举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系列活动——科学运动与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武汉站启动仪式。5月15日,卫生部在全国14个城市开展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系列活动——科学运动与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武汉站启动仪式在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举行,现场组织教授对骨科相关疾病如颈、腰椎常见病的预防及科学运动知识进行免费咨询和体检。

(八)落实规划,做好慢性病及其他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开展针对患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的综合防治。一是夯实死因和肿瘤监测工作。完成2009年全市新生儿死亡卡片信息交换和武汉市2003年至2007年肿瘤数据库跨年度排重,并开展“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二是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将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纳入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项目及考核标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病人管理及防治,提升我市慢病防治工作质量。

二是圆满写成省级消除碘缺乏病抽查考评。在市级消除碘缺乏病考评基础上,5月13-14日,接受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组成的省级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评估组对我市的消除碘缺乏病抽查考评,省级考评组认为我市考评抽查区江夏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说明武汉市区级考核评估结果可靠,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同时,开展地方性克汀病现状调查工作。为准确掌握原碘缺乏病流行地区地方性克汀病人现状,为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关怀照料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开展武汉市地方性克汀病现状调查工作,探索历史遗留地方性克汀病人的救助工作,降低地方病危害。

三是积极推进麻风改建改制工作,加强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上半年,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在麻风病防治机构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麻风畸残康复项目的推动下,积极有序地开展。按照《武汉市麻风病防治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稳妥有序地推进改制和人员分流工作,强化麻风病监测、流调、家检、健教等流行病监测和早期发现的职能,麻风病院(村)改建工作专班按照项目工作规划有序进行,截止2010年6月,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全市麻风病人的集中收治和统一管理的新病房土建工程大部分已完工。同时,继续做好现症病人的联合化疗、定期体检、监测及新发病人的流调和排查工作,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三、做好全市职业卫生防治工作

全市上半年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面,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检测企业检测率11.04%,重点行业监护率47.9%。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在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楚天都市报上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同时开展宣传活动进中国(武汉)昭和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厂矿,受到厂方代表和企业职工的热情欢迎与好评。

四、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职能

篇3: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方法

设计调查表, 包括区域基本情况, 疾控工作、基本公共卫生等基本情况, 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完毕。课题组开展现场调研、专题小组讨论、个人询问、阅读有关文件和报告。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机构设置

全市共有11个行政区域, 户籍人口795.85万人, 常住人口915.2万人, 130个乡镇 (街道) 。设立社区卫生服务1174家, 其中中心233家, 站941家。设立12家县级疾控中心, 其中经开区疾控中心正在筹备开展工作。

2.2 人员情况

全市县级疾控共有编制600人, 在编532人, 其中研究生16人, 本科280人, 大专151人, 其他82人。本科以上人员占55.64%。预防医学专业151人, 占28%。组建疾控责任指导团队41支, 共211人, 参与率39.66%。见表1。

2.3 能力建设

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286人, 占53.76%。检验专业人员92人, 其中微生物检验57人, 理化检验35人。11家县级疾控中心均已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评审, 对外均具备出具公正、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能力。平均开展230项计量认证项目。106项水质全分析项目, 平均开展43项。见表2。

2.4 工作开展

各地均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事机构, 各地疾控中心均成立指导团队, 以领导包片, 组长负责, 分片、分线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作。每团队设有团队长一名, 负责团队工作的日常管理。队员3~5名, 由重点科室的技术骨干组成。开展慢病防治、健康教育、档案管理、预防接种、精神卫生、疾病防治等3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指导和检查。

3 讨论

3.1 完善体系, 形成职责明确的公共卫生网络

市、县、乡镇 (街道) 应有明确的分工与侧重, 市级要突出一个“全”, 即对本地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能预测、并能做出快速反应。县级要突出一个“实”, 即上报疫情、下种疫苗、处理现场, 具备所需的通讯、快速反应、现场检测与判定、消毒杀虫的能力。乡镇 (街道) 要突出一个“哨”, 即结合新型合作医疗的展开、发挥好乡村医生“哨点”的作用。

3.2 建立机制, 推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与人事社保局、编委等部门沟通, 拓展招聘范围, 采取走出去引进人才, 争取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防保队伍, 提升整体力量。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必须是多学科、综合的, 既包括有传统的生物医学人才, 也应包括有社会学和心理学, 甚至是公共关系学方面的人才,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所赋予的职责。

3.3 完善考核, 提高公共卫生绩效工资效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公共卫生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量, 充分调动公共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公共卫生绩效工资使用效率, 稳定队伍。政府应保障人才经费, 改善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避免人才流失[1]。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对优秀人才给予精神奖励, 在培训、晋升职称、晋级和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2]。

3.4 加大投入, 提升县级疾控中心业务能力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 同时要加大实验室人员的培养力度, 努力提升实验室常规检测能力。加快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综合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逐步构建标准统一、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管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3.5 突出重点, 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任务

在健康促进、预防疾病、临床诊治和康复整个疾病防治过程中, 公共卫生只是起到了部分作用, 另外部分作用由临床医疗承担。因此, 公共卫生应加强与临床的结合。医防的充分整合, 一方面使疾病防治信息有利于临床实践活动, 同时临床实践也可以丰富公共卫生知识, 把握疫情信息和疾病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江初, 沈艳辉.北京市海淀区基层预防保健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 11 (4) :122-124.

篇4: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关键词】疾控中心;应急工作;县级

【中图分类号】R1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91-02

近几年,政府越来越重视县级疾控中心的发展,对其应急工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县级疾控中心与过去相比取得了较大进步,应急指挥系统已经设置,致力于最大限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不过从整体情况上看,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县级疾控中心在应急问题处理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市县级疾控中心为研究对象,疾控中心人员共40人,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2至45岁间,平均年龄(32.17±6.13)岁。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结果

在近5年内,共出现了6次突发应急事件,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学校学生食物中毒。其中傳染病疫情包括甲型H1N1、手足口病、禽流感,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为亚硝酸盐中毒。

3 讨论

3.1 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就目前县级疾控中心应急处理情况而言,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①缺乏专业人员。在本次研究的县级疾控中心中,发现疾控中心人员共40人,男性23例,女性17例,数量较少,难以合理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

②资金投入较少。一般而言,县级疾控中心的财政拨款相对较少,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财力也非常有限,疾控中心不存在业务收入,工作开展过程中非常被动,常规性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例如消杀灭蝇、体检、检测、预防性药物等,均难以得到开展。

③应急处理效率较低。尽管目前很多县级疾控中心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应急意识,不过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在县级疾控中心中,传染性应急处理主要由流行病专业科进行管理,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由卫生监测部门管理,不过部分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该事件的性质难以明确,往往需经过多次检测,确定该事件的性质,然后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给予相应处理,这就导致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无法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

④难以收集预警信息。现阶段,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县级疾控中心网络建设工作,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提高网络建设水平,一旦发生疫情后,可通过网络系统将信息送至乡镇医院,不过该系统主要负责对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如果患者数量已经突破报告标准,便会错过最佳处理时机。这表明县级疾控中心在报告、收集、处理、识别预警信息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难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⑤难以处理大规模突发应急事件。当出现突发应急事件后,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并制定合理的处理计划方案,其余工作者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出现,无法应对大规模突发应急事件。

3.2 县级疾控中心应急处理对策

①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因县级疾控中心现有人力资源非常有限,这就要求疾控中心能够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每个部门与科室的设置必须符合应急事件的处理要求,便于使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作用[1]。疾控中心可以制定一个人才建设计划,使工作人员整体素养提升,做好技术力量储备工作[2]。

②加大资金投入。县级疾控中心需要有长效投入机制作为保障,财政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政府也需加大力度给予扶持,必要应急经费要得以保障,保证县级疾控中心可以正常开展日常工作[3]。

③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县级疾控中心可以对应急组织体系重新进行设置,坚持任务导向型原则,建立有效的应急队伍,专业包含范围要广,其中包括后勤保障、计划免疫、消毒、传染病、检验等部门[4]。除此之外,疾控中心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对应急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培训内容有专题研究、团队精神、管理学、实践操作、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所有人员均需做好应急准备。

④制定预警方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应急方案、应急预案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应急过程中,不可单纯依靠以往的经验,必须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科学进行处理[5]。

⑤提高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效率与水平。县级疾控中心突发事件处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处理计划方案的制定不合理,部分工作人员难以得到锻炼机会,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可享有相同的培训机会,并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水平。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本次调查的应急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学校学生食物中毒,县级疾控中心需意识到,学校属于卫生事件高发场所,一旦发现苗头,需尽早进行处理,防止事件蔓延。疾控中心要于教育部门进行沟通,使学校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政府要做好食品监督工作,加大对县级疾控中心的资金投入,疾控中心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配合政府工作,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设置预警机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水平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县级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保国,刘光定,李长辉等.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的思考[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06):649-650.

[2]蒋江徽,朱海燕,孙思红.Kirkpatrick模型在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培训中的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01):6-8.

[3]李兴泽.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处置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5):497.

[4]马跃新,刘怀玉,马瑞瑛.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初探[J].地方病通报,2009(01):71.

篇5:疾控半年工作总结

疾控半年工作总结

设项目施工人员、外来流动人员、重点流行村村民和家畜的血吸虫病查治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做好应急处理突发疫情的机制、技术、人员、物资准备,坚决防止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全区共完成螺情调查220万平方米,发现有螺面积约20万平方米,完成药物灭螺18万平方米。

(三)规范程序,扎实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1、开展免疫规划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接种人员业务水平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文件的要求,中心对全区各预防接种单位的计划免疫专干进行了全区预防接种单位人员的免疫规划工作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扩大免疫规划相关概念及政策,接种率监测、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常见问题,疫苗、注射器管理及冷链系统管理等。

2、加强督导检查,促进辖区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态势

为确保安全、有效、科学地完成甲流疫苗接种任务,全面推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204月开始中心对辖区内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督查。通过督查,协调解决各单位在计免工作中遇见的.困难,及时发现并指出工作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督导意见和建议,确保计免工作扎实开展。

(四)积极推进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

认真贯彻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等防治政策,努力探索符合区情的防治工作模式,着力推进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程。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教育、团委、妇联、科协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普及。教育局启动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科协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纳入科普内容进行日常宣传;区妇联、团委配合利用宣传日活动开展街头咨询活动;区文体局开展防艾知识电影下村、下社区活动,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来自:[www.()论文网在线]

(四)组织实施了多个公共卫生项目

继续实施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区项目工作,项目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国家死因监测点工作。自我区被列入国家死因监测点以来,区疾控中心每年都按国家监测方案要求圆满完成年度监测任务。实施了省慢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工作。区疾控中心还结合疟疾日、计免日、结核病日等卫生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活动。为了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区疾控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深入3个街道2个乡镇,20个社区(村),对300户居民进行碘盐监测。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完成传染病疫情监测汇总任务,及时上报疫情分析报告。建立一支高效、高素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做到对突发事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繁重的疾控工作任务。

(二)继续做好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并结核并职业并慢性非传染性疾并卫生检验监测等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动,工作不滑坡。

篇6:疾控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卫生局党委布置的工作任务,积极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等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各项工作均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督促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等县直单位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有关业务培训和指导,制定服务项目考核细则,提高了基层单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按时间进度对各乡镇(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服务项目工作督查考核,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对存在问题指定整改期限。今年上半年,我们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单位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抓完善机制入手,全力促进项目的“做实、做优,”让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带来的实惠。截至今年5月底,我县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360个,宣传栏内容更换999次,发放健康教育入户资料98.9392万份;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677例, 疫点调查处理664例,疫点调查处理率达98%,肠道传染病登记报告3887人次,并按标准进行采样送检;肺结核可疑症状就诊数131人,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数127人,全程督导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202人;发热病人疟疾血检数8845人,现症病人个案调查1人;适龄儿童建卡数累计39179人,免费接种一类疫苗27.9164万人次,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6892人;为儿童健康体检43229人次;早孕建卡4744人,产前体检29156人次,产后访视16936人次;累计为230046老人、78723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按季度进行随访,同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6605人次。农村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累计体检870人,进行卫生知识培训1058人次;公共场所累计建档1926个;农村饮用水采集送检154份,累计为554个供水单位建立档案。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高质量完成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根据省、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省卫生厅3月12日“关于加强麻疹防制”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们制定并下发了《泗阳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成立泗阳县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技术指导组和现场督导组,指导和督导各乡镇接种工作。截止4月30日我县共下发麻疹疫苗75000支,麻腮苗30000支,累计通知186247人,累计实际接种176537人(其中累计使用麻疹疫苗74497支,累计使用麻腮疫苗29813支)。接种率为98.76%,均达到省、市的要求。接种发生副反应人数 42例,其中6例为异常反应,36例为一般反应,每例均已调查,且及时录入系统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市监测平台。

2、传染病防治工作常抓不懈。手足口病防控方面,为了贯彻落实2009年3月21日省卫生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我县广大儿童及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县与3月25日成立了泗阳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泗阳县手足口病疫情应急预案》和督查指南,及时收集汇报并指导面上防治情况,确保做到不出现大流行,不发生死亡病例。截止6月29日,我县累计发病536例,无一例死亡病例;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我县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根据省市卫生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的泗阳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合我县实际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多次培训及演练,提高了防控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加强疫情监测,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疫情动态;

(三)筹建了泗阳县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站,随时准备进行医学观察工作;

(四)落实物资贮备,确保防控需要。截至六月底,我县防控工作在有效有序的进行之中。

三、卫生监督与监测

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三级网络的作用,督促县卫生监督所加强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与监测;继续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净化医疗市场。上半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医疗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四、妇幼保健 上半年对我县一级医院母婴保健技术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促进了基层医院母婴保健水平的提升。

五、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

为切实加强我县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根据《江苏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有关精神,我县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按照省市要求顺利开展,第二学期工作正按照序时进度进行之中,6月21日圆满组织完成了伦理学等三门非统考科目的考试工作,6月22日我县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项评估验收工作。

六、村卫生室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推进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2009年关于扶持经济薄弱地区村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备的通知》,我局抓住新农村发展和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卫生机构扶持的机遇,认真组织安排实施,做好村卫生机构规划、选址、创建,并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卫生局分管领导任组长,进行统一协调指挥。已初审上报了45家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七月底将组织迎接省厅的验收工作。

七、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工作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局于去年启动这项工作,通过召开会议、组织领导、摸底调查、分类认定、县乡公示等程序,全县共认定在岗乡村医生1463人,其中符合参加养老保险年龄的乡村医生为1097人,符合财政直接补助的为496人(符合80元补助257人,50元补助239人),其中包括离岗乡村医生141人,所有补助费已于6月1日全部发放到位。

上半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还有许多不实之处,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还需改进加强等。

今后打算

一是要强化考核,奖惩到位。下半年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我们将组织现场抽查,对工作不能做实做细的单位将给于通报批评,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二是要加强指导,促进规范。我们将建立对有关业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督促县直单位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加强对乡镇(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大力促进我县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继续加强对各乡镇教学点的督导,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资料,认真高效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科

篇7: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上半年疾病控制工作在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我县全体疾病控制工作者的努力下,本着“预防为主,服务至上”的宗旨,在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化、地病消毒、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工作情况(一)、疾病控制工作

1、慢性病工作:按着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对各乡镇防疫医生进行慢性病工作的培训,由疾控中心对各乡镇发放慢性病报告卡,定期收集慢性病报告卡并统计相关数据,及时上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季度报表。

2、流行病工作:及时做好辖区内各种传染病的流调和疫区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扩大和蔓延。现场调查处理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布病41例。对上述传染病,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完成对流行病、霍乱周报,腹泻月报,不明原因肺炎半月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月报的上报工作。

3、地方病防控工作: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按着东、西、南、北、中的方式随机抽取五个乡镇,分别是通江镇、卫星镇、先锋镇、东郊乡、火箭,每个乡镇抽取四个村,每个村屯随机抽取15户,每户采集食用盐样本50克,每个村采集15份,每个乡镇采集60份,全县采集300份盐样,做现场半定量检测盐样300份,食用盐含碘合格率为97.67%。

上半年截止06月17日,全县十五个乡镇新发布病病例57例.其中网络报告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24例,疾控中心实验室对主动前来检测者进行布病初筛检测,检测出布病疑似病例33例。按着上级的要求,对24例确诊病例和33例疑似病例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率100%,回访率100%。同时积极宣传布病防治相关知识,发放宣传单、宣传册、消毒药品,尽最大努力消除布病在广大群众中的不良影响,消除广大群众对此病的恐慌心里。

4、艾滋病防治工作:扩大艾滋病检测工作范围,截止6月17日艾滋病初筛476人,全部为阴性。外出务工人员检测22人,公安在押人员38人。娱乐场所检测122人。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7例,抗病毒治疗4例,及时做好随访、CD4和病毒裁量检测及治疗者药品发放。

按月、季对娱乐等高危场所进行干预活动,干预覆盖面达到100%,截止6月上旬累计干预300人次,高危场所干预40家次,发放宣传资料900份、宣传包615个、安全套600只、通过干预工作使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减少了高危行为的发生。

5、网络直报工作:我县上半年死亡报告:722例,传染病发病病例:442例,其中乙肝48例,肺结核254例、流行感冒1例、丙肝14例、流行性腮腺炎7例、手足口病8例、麻疹4例、布病24例、梅毒58例。肝炎(未分型)2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3例、痢疾1例、艾滋病1例、水痘1例。

(二)、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高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和儿童信息系统建设。上半年乙肝应种人数2301,实种2296人;卡介苗应种531人,实种530人;百白破应种3950人,实种3815人;白破应种539人,实种538;麻疹应种1048人,实种1046人;麻腮风应种842人,实种842人;A群流脑应种1998人,实种1991人;A+C应种1561人,实种1559人,乙脑应种2024人,实种2022人;甲肝应种1041人,实种1035人。

2月22日—3月21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麻疹强化工作,目标儿童为2008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出生的所有儿童,此次工作应强化目标儿童数为13897人,实强化12451人,接种率90%。借助4.25计划免疫宣传月,开展了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此次应种209人,实种206人。

(三)、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结合上半年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及上级业务部门要求,配合各科室分别对4.25计划免疫宣传日、4.26疟疾宣传日、5.15碘缺乏病日、5.31世界无烟日以及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日进行了宣传。悬挂条幅,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单,利用电视媒体的宣传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开展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工作,按上级要求开课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开展健康巡讲工作。分别对社区居民及乡村防疫医生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向居民传授基本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了我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控烟宣传,使无烟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时上报健康教育统计报表。

(四)、临床检验及健康体检

上半年截止到6月18日,各类体检总计为4256人;采集艾滋阳性血样8人;采集手足口血样5份;共检各类样品337份,各类检验项目为16项指标。水质末稍水月监测37份样品,每份8项指标,碘盐检测一项300个样品。

(五)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外地家乡人的关系与湖南长沙文象碳基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接触,意向招商该公司来望奎投资建厂,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运作中。

二、存在问题

1、由于乡村级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及时落实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影响,个别乡镇免疫规划疫苗漏种现象时有发生。

2、网络直报疫情、死亡报告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各医疗单位的工作督促不够。

3、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由于协调、动员工作不到位,目前只处于独家管理状态,使宣传力度及病人“四免一关怀“落实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

1、以甲型流感防控为重点做好甲型流感防控业务指导、疫区调查处理及各项应急准备,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及其他常见传染病的疫区处理,同时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2、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高危人群干预、及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同时完成公共场所的基线调查和宣传,对公安在押人员进行检测和宣传。动员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进行免费咨询检测。开展好12月1日艾滋病宣传日活动。

3、进一步提高乡镇预防接种率报告质量,开展接种率调查,加强麻疹、风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管理,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4、做好乡镇网络直报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县、乡(镇)医疗单位进行传染病及死因报告的监测和业务指导工作。

5、做好生活饮用水月监测、丰水期水样检测的准备工作。

6、抓好地方病防治工作,以碘缺乏病、布病防治工作为重点,做好地病监测和消毒监测。

7、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接种率调查、卡证复核。9月份开展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做好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防控工作,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望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8:零口卫生院疾控工作半年总结

1“全科疾控”概念的提出

“全科疾控”是由基层疾控机构各业务科室选派一定的专业人员组成若干全科团队, 进行全员培训, 分片包干, 对包干区域实行全面负责, 开展全方位指导, 并进行全程质控, 强化监督、评估, 为社区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一种工作模式。

2 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的具体做法

2.1 建立全科团队

根据片区划分, 要求各县 (市) 区疾控中心应整合相关业务科室的专业人员, 组建指导团队, 对片区内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综合性、多元化、针对性的业务指导。根据实际需要将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组, 每一个团队由不同科室的3~5名业务人员组成, 并确定1名业务骨干任组长, 具体策划、实施、总结、反馈该团队的指导工作, 各队员在业务工作中密切配合, 定期对包干单位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2.2 开展全员培训

做好“全科疾控”指导工作, 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是关键。为此, 宁波市疾控中心要求各县 (市) 区疾控机构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员培训, 对所有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既有基本理论的培训, 又有实践技能的现场操作。通过培训, 使团队成员打破原来只熟悉而且只顾各自分管业务的缺陷, 比较全面地掌握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业务知识, 甚至包括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临床治疗知识, 以适应全面指导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7月下旬, 专门举办了一期“全科疾控”师资培训班, 共有来自各县 (市) 区疾控中心指导团队骨干4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以培养全科型疾控人才为目标, 选派了业务精湛的讲师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培训重点是最基本、最实际的常规理论和操作技能, 尤其对社区层面上的疾控工作“要做什么, 要怎么做、怎么做好”进行系统培训, 以解决疾控中心人员配备少与专业划分细之间的矛盾, 真正实现“一专多能”。

2.3 实施全面负责

根据分片包干的原则, 按照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实际情况, 各地将管辖的地域以乡镇 (街道) 为单位划分片区, 每个片区指定一个团队进行指导, 片区中的每个乡镇 (街道) 指定专人负责, 做到全面负责、任务包干、责任到团、职责到人。

2.4 实施全方位指导

每个团队相当于一个“微型的疾控中心 (Mini-CDC) ”, 坚持立足基层、扎根社区, 要求下基层、到现场, 重实效、抓落实, 开展全方位指导, 主要承担三大职能: (1) 现场督导。这是团队的主要职能, 包括业务指导、检查考核、评估反馈。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需要, 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业务指导, 并对检查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在后续的指导中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再督导。 (2) 组织协调。确定每次指导的工作重点, 统筹部署、合理安排, 确保业务指导工作有效、高效开展, 对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3) 业务培训。一些地方成立了公共卫生讲师团, 有计划地对各乡镇的防保医生进行业务培训, 使当地的防保医生都能熟悉基层疾控工作, 促使基层疾控网络更好地发挥作用。2010年6月中旬, 为加强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技术力量, 进一步提高全市乡镇 (街道) 预防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利用网络学院这一学习平台, 宁波市疾控中心举办了一期宁波市乡镇 (街道) 防保人员网络学院业务学习培训班, 全市共有900余名乡镇 (街道) 防保人员参加了学习。

2.5 开展全程质控

为切实抓好“全科疾控”团队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事宜, 要求各县 (市) 区疾控中心成立相应组织, 配备专职人员, 具体负责“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的实施, 团队指导的质控及团队指导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等。同时针对各团队存在的一些问题, 做好反馈, 落实整改。为规范指导, 由各地根据“全科疾控”团队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 组织编写“全科疾控”指导团队的《工作手册》、《工作规范》和《业务培训教材》等, 部分县 (市) 区还制定了“团队章程”、“团队管理办法”、“团队工作制度”、“团队工作职责”、“团队工作步骤和流程”、“团队工作要求和检查方法”等, 来规范辖地各团队的指导行为, 使之有章可循, 为开展全科疾控团队的指导工作进行全程质控。

2.6 注重绩效考核

为客观量化“全科疾控”指导团队的工作业绩, 提高指导水平, 避免团队指导中走过场的负面影响和重检查轻指导、重发现轻整改现象的发生, 真正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目标, 要求各地在实施过程中重点要坚持“关注过程、注重实绩, 客观公正、相对量化, 奖惩挂钩、稳步推进”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指导考评办法。对团队指导的实施过程、问题发现、成绩提高、满意程度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综合考评。

3“全科疾控”团队指导的具体内容

以三大类十二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的疾病预防控制内容和宁波市布置的基本业务工作为主要参考内容。具体包括:

3.1 传染病防制

传染病的网络报告, 个案调查, 疫点处理, 突发疫情应急处置, 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

3.2 计划免疫

接种信息化管理, 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 接种反应处理, 儿童建证, 流动儿童管理及接种证查验。

3.3 慢性病防制

公共卫生监测,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 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疾病社区管理, 地方病防治。

3.4 健康教育

指导社区、农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

3.5 结核病防制

结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转诊、随访、督导管理, 病人周围人群的检索。

3.6 学校卫生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档案、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治。

3.7 职业卫生

以村为单位建立职业危害单位花名册, 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网络报告、生产性农药中毒个案调查。

3.8 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按规定要求收集和报告农村集体聚餐、外来人员等信息。

4 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的具体要求

4.1 注重工作的规范

要求在推行这一工作模式的初期, 各地应编印适合当地工作实际的“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工作规范等。组建的每个指导团队分片包干若干个乡镇 (街道) , 并有一名中心领导具体参与运作。团队长全面负责本团队的管理, 并按照统一部署定期或不定期对责任区域内的疾控工作开展指导。

4.2 注重人员的培训

倡导以自学为主, 单位组织面授培训辅导等形式, 以利于提高团队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 各指导团队应对责任区域内的责任医生、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 强化责任意识, 在工作服务层面上不断深化拓展, 力争培训覆盖率达85%以上, 努力使社区从事疾控工作的人员在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4.3 注重资料的收集

为确保资料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要求各地切实注重对各类疾控资料的收集、整理、补充、完善、归档工作。建立台账, 将指导工作与台账有机结合, 逐步完善。

4.4 注重指导的实效

要求各县 (市) 区疾控中心领导要经常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 听取了解基层单位的意见或建议, 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指导团队在指导时应多走、多看、多问、多听, 及时发现指导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每次指导各有侧重, 针对前一次发现问题的改进情况要重点进行检查;指导切忌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 对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应以书面形式记录。

4.5 注重工作的评估

要求各地应专门成立督导考评组, 每年对“全科疾控”指导团队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力求工作做细抓实, 切实提高团队指导工作水平, 确保疾控指导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责任团队应按责任区域内的社区疾控工作内容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4.6 注重能力的提升

“全科疾控”责任团队模式是项新工作, 因此要求全市各地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科疾控”相关内容的调研, 这对提升本地团队业务人员素质, 进一步探索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和模式, 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上述重点工作的突破, 从而带动团队整体工作能力的提升, 努力营造一支团结、精干、高效的团队。同时, 为健全团队考核机制, 奖优罚劣, 真正发挥激励效应作用。

5 试点单位的“全科疾控”工作模式已初显成效

通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实践, 余姚试点单位“全科疾控、团队指导”工作已初显成效。试点单位“全科疾控”的推行达到了六个“有效”, 即有效整合了人力资源;有效提高了业务能力;有效推进了工作效能;有效减轻了基层压力;有效提升了行业形象;特别是有效推进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使一些反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9月10日, 《健康报》以《余姚全科疾控团队下农村——基层公卫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为题对这项工作做了专门报道, 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 国家疾控中心有关专家、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等领导先后专程去余姚做了实地调研, 充分肯定了“全科疾控”团队指导城乡公共卫生工作所取得的工作成果。

6 体会

6.1 继续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

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是新医改提出的目标, 以什么方式来践行和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各地均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宁波市2010年新推出“全科疾控”这一工作模式的推广实施, 刚刚从点扩大到面, 属起步阶段, 尚需要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宁波市疾控中心下一步拟对各地开展的“全科疾控”团队指导工作进行督查评估, 以便总结经验, 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科疾控”这一工作模式。

6.2 积极探索指导团队工作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实施两者有机结合

使每人的酬薪与开展公共卫生指导相挂钩, 发挥“全科疾”控指导团队队员的积极性, 确保公共卫生工作可持性正常规范运作,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常态化。同时, 在实施中将逐步创新出一套较为高效的工作机制, 从而规范各团队的指导行为, 使之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为开展“全科疾控”团队的指导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爱情观之我见下一篇:二0一一年元旦春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