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为有

2024-04-19

李商隐:为有(共14篇)

篇1: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为有》

《为有》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为有》译文

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京城寒冬已过却怕短暂春宵。

无端地嫁了个做高官的丈夫,不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注释

⑴云屏:雕饰着云母图案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

⑵凤城:此指京城。

⑶无端:没来由。金龟婿:佩带金龟(即作官)的丈夫。《新唐书·车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篇2:李商隐:为有

为有是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为有》

作者: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释:

1、云屏:以云母饰制的屏风。2、凤城:京城。3、衾:被子。

译文:

云母屏风后,锁着无限娇媚的人儿;京城寒冬已尽,我还害怕春宵难捱。呵,为什么我嫁个佩戴金龟的夫婿?辜负了锦衾香帐,

为早朝将侬撇开。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宦家少妇闺怨的。首句点明官宦人家,云母屏风,人儿娇媚;二句写寒冬去尽,春风送暖,气候宜人,然而不得贪眠晏起;第三、四句,写因为丈夫在朝内为官,每日必须早起上朝,自己仍是孤零寂寥。“无端嫁得金龟婿”,语浅意深,春情春怨,和盘托出。这首诗与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都是异曲同工,八度和弦。

拓展:

李商隐简介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三年前(“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 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社会交往】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篇3:为有“文本”活水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承载着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任,承载着培育学生思维、想象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离开文本的对话则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试以所听教研课为例,解读体验和感悟文本背后的“故事”。

一、感悟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船长》一文中有一段哈威尔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精彩对话。教师在要求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紧扣对话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段对话向人们传达了哪些信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甲: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因为炉子被水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

学生乙:说明还有救援逃生的时间。因为大副回答还能坚持20分钟。

学生丙:说明当时逃生的秩序很乱。因为船长命令大副“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不然不会用枪威胁那些不守规矩的男人。

学生丁:表现了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因为船长在危急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让无助的妇女走在男人的前面。

学生戊:这段对话突出了船长的沉着、镇定和机智。因为这段对话说明了船长对当时的情况了如指掌,临危不乱,安排了逃生方案。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以上是学生对这段对话的感受和理解,虽不尽全面准确,但却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这说明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我们要倍加珍视。

二、借助文本,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能力

《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弱者对强者的毫不畏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以《春风和小鱼》为题,借助文本,进行交流。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一则新的童话呈现在学生面前:“春风慢慢地吹着。它向草地吹一吹,小草变绿了。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发了芽。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飞出了窝。春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喜欢我。’……”

又如,教学一年级课文《家》时,教师出示了一条口头填空题:(%)(%)是(%)(%)的家。学生联系文本说出了很多答案,如:(草)(原)是(马)(儿)的家等。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在最后两句不变的情况下,说出一首完整的儿童诗。此时,如“草原是马儿的家,森林是小鹿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北极是北极熊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的家”等一首首富有天真、童趣的儿童诗便流淌而出了。

这种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利用,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三、拓展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黄鹤楼送别》是五年级上学期中的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前部分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故事,最后以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别诗结束全文。全文将故事与古诗对照起来,通过诗话互照、情景同现的方式,要求学生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教师在完成对课文的阅读教学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收集的送别诗。学生分别朗诵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友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叔同的《送别》等一首首送别诗。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参照《黄鹤楼送别》一文的写作思路,选择其中一首感兴趣的送别诗,展开想象和创造,写出一篇新的“文包诗”。基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想象的欲望,一幅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渭城朝雨浥轻尖,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包诗”栩栩如生,尽现眼前。

这是因为文本的阅读感悟为学生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取材、构思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充分自由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创造性表述”的积极性。

篇4:李商隐七绝《为有》赏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这首七言绝句用开头两个字作为题目,题目与诗的内容无关,这样的诗其实也是一种无题诗。李商隐一生创作了许多这样的诗歌,比如《锦瑟》,开头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七律《一片》开头一句“一片非烟隔九枝”,七绝《日日》开头一句是“日日春光斗日光”,七绝《瑶池》开头一句是“瑶池阿母倚窗开”,再如《昨日》一诗开头一句是“昨日紫姑神去也”,《二月》一诗开头是“二月二日江上行”,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

这首七绝《为有》的头两句,写一位闺中少妇害怕春宵来临的现象。在“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中,“为”,因为的意思。“云屏”,指用云母石做的屏风,是一种华贵的装饰品,这里指闺房陈设的富丽。“无限娇”指屏风后面的佳人,也就是那位娇美无比的少妇。“凤城”,即丹凤城,借指京师。这里有一个典故,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有一次在城中吹箫,引来一只凤凰落在城墙上,从此以后,言京师常以凤城相称。“怕春宵”是指害怕春宵夜短。“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这两句大意是说:在华贵的云母屏风的障掩映衬之下,那位少妇显得格外姣美。京城的寒冬已经过尽,但她却害怕起短促的春宵来了。本来人们经受了一冬严寒的侵袭,好不容易熬到冬去春来、风暖花开,高兴还来不及,而这位少妇,为什么倒害怕起春宵来了呢?“凤城寒尽怕春宵”, 作者在这里着一“怕”字,让读者感到蹊跷。是啊,对一个闺中少妇来说,当春风送暖、气候宜人之时,正好是她同丈夫两情缱绻缠绵之际,然而她竟凭空产生了一种怕的心理,怎么不使人疑窦顿生呢?从而造成一种悬念,促使读者急切阅读下文,以便尽快弄個明白。

诗的三、四两句,作者直接说出了少妇“怕春宵”的原因:“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端”就是不料、没想到。“金龟”,指朝服上用金线所绣的龟形图案。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天授元年,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金龟婿”就是说丈夫是三品大官,古代妇女也称丈夫为婿。“香衾”,就是香暖的被子。原来,这位少妇是嫁了一个身穿金龟服饰的三品大官,每天天刚亮,丈夫就要辜负温暖的被窝而去早朝,只留下她一个冷冷清清的独守空闺,这滋味太令她难受了,难怪她要“怕春宵”了。

这首诗以一“因”一“果”把四句诗紧紧地粘连在一起,而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倒叙手法,又增加了诗意的表达效果。

七绝《为有》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写得一波三折,扑朔迷离,曲尽其妙,意境幽深。诗的首句“为有云屏无限娇”所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华丽的精美的房屋和艳丽迷人的佳人,按照一般的常理,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位佳人一定会在春光明媚、春景宜人、春风和煦的季节里,好好地享受大自然所赐予人们的一切恩惠。她也许会走出闺门去游玩,也许会去赏花、荡秋千,也许会去放风筝……总之,她是应该像常人一样感谢春天才符合情理。然而,诗在这里却来了个大转弯,“凤城寒尽怕春宵”,对于严寒冬天的过去,温暖春天的到来,她却害怕起来了。接下来的第三句,诗人再来一次大的转折,“无端嫁得金龟婿”一句,咋看起来,又让人一时想不通和无法接受。作为妻子,谁不愿意自己的丈夫有显赫的地位呢?在封建社会里,祈盼丈夫高官厚禄是大多数妇女梦寐以求的夙愿,诗中的女主人公自然也不例外。她的这位“金龟婿”,也许不仅是一个三品以上的大官,有着显赫的地位,甚至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的才子也说不定。他们一个佳人,一个才子,不是一对非常难得的伉俪吗?然而,这“无端”二字,又令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诗人在这里又给我们设置了一道雾障。诗写到这里,给人仿佛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直到我们接着读了下面的“辜负香衾事早朝”这最后一句,才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笼罩在脑海里的层层迷雾才烟消云散。

在这首《为有》诗里,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极力渲染和描绘闺房的富丽堂皇和女主人的娇媚美艳,然而,笔锋一转,巧妙地设置出一个个不符合人情事理的、使人难以置信的疑团,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了浓雾弥漫的深山幽谷之中。就在读者感到迷茫和不解的时候,作者才让读者走出迷阵。这样写来,整首诗便显得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从而达到了“文如看山不喜平”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的这首七绝《为有》,看起来是咏闺房怨情的作品,与盛唐诗人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用意相近。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起来,又觉得不像,他在表面写闺怨的幌子下,似乎另有所指。李商隐的诗歌,一向是含蓄朦胧、秾丽细密、意蕴深邃,让人费解的,真可谓达到了“晦涩和浓得化不开”的程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更令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首绝句《为有》也是这样,它所具有的悠远而深刻的意蕴,也很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细细品味。若仅仅理解为少妇贪欢而舍不得丈夫离开被窝,因此而怨恨早朝,并由怨恨早朝而怨恨丈夫官位之高和爵位之显,就未免失之于表象和肤浅,也辜负了诗人的良苦用心。因为如果那样理解,那无限娇美的佳人也就显得表里不一了,必然破坏了她的那种美丽形象,因为她总还不至于糊涂到连儿女私情和社稷大事孰轻孰重都分不清的程度吧?所以“辜负香衾事早朝”一定还另有缘由,也就是说这首《为有》诗一定还另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篇5:为有活水来

新课改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作 者:阮学珠  作者单位:泰州市海陵区罡杨实验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6:《为有》唐诗鉴赏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篇7:为有暗香来作文

晨曦亲吻着大地,阳光绽放,光色铺满大地。人在梦中,幻想着美好的未来。丁香花开般的清幽,在那漂泊着淡淡的花香,丝丝缕缕般的梦去了。海是蓝、天是阔、梦是真。尽在眼前。生活,有鲜艳的花儿,有翠绿的大树,有欢腾的鸟儿,有甜蜜的歌谣,有生命的赞唱,一切美好应有尽有,一切快乐琳琅满目。可是谁曾想过,那些独自开花的人们,在荒凉的草原上,为自己的希望不断搏击,最后冲出土壤,发出嫩绿的芽儿,继续茁壮成长,直到开花,直到结果,直到一点一点枯萎而死去,在默默无闻中贡献自己,在小小的角落,发出自己的暗香。

花开暗香,发散自己的味道,没有人知道那是多麽伟大的事情,春天里,是谁扫去那风沙,换来了清新的道路;夏天里,是谁拂去那炎热,换来了凉爽的城市;秋天里,是谁掠去那枯枝,换来了香甜的果实;冬天里,是谁铲除了冰雪,换来了一路通畅。是她,是她们,一个朴实的称号-----清洁工人,她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打扫这个城市,她们知道自己拥有的只是微薄的力量,但她们明白,只要付出自己的全心全意,即使再微薄也是一种力量。天亮了,我骑车去超市,这个清晨真美火一般的太阳缓缓升起,大树们正在伸着懒腰,风儿吹动着他们那绿油油的头发,一片一片的,虽然树枝横纵交叉,但树叶却显得那麽井井有条,正当我沉寂在这美好的时刻,虫子却和我作对,那可恶的虫子竟进入我的眼睛,泪水出了一大堆,虫子却依旧没出来,我有点急了。

突然,一个十分温和的声音对我说:‘虫子进去了,别使劲揉,我帮你吹一吹吧,保准管用!’‘好吧,谢谢你。’接着我难受得睁着眼睛,她吹着,我看到了一张干裂的嘴唇,我缓缓的睁开眼,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拿着扫把,头发乱蓬,面部消瘦的清洁工,她对我微笑,眼纹深深的陷了下去,回过头,她又继续工作。花开暗香,静静等待开放,散发她的力量,因为她的渺小,所以她才强大,因为她的平凡,所以她才不凡。

篇8:为有“生活”活水来

一、源头活水来自校园,生生互动训练口语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有用素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即时性。所以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引导学生交流,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流利、准确、有条理。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学生也会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3.在发生突发事件后。

进行即兴说话训练。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口语交际隐身于学生学校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应扮演倾听者、引导者角色,抓住每次让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机会。

二、源头活水来自家庭,日常生活锤炼口语能力

增加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机会,延伸到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做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父母听,内容不限,可以是班上、校车上发生的或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和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事。同时,把叙述的过程录音下来,每周评出“交际能手”,并在班级“展播”,这对于内向的学生也是一种有效的交际途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习《小熊住山洞》后,请学生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转来一位新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做了这样的尝试之后,我惊喜地发现:交际的空间跨度大了,不再局限于学校;愿意交际的面广了,不再局限于个别人;交际的内容多了,不再言之无物。

三、源头活水来自社会,人际交往提升口语能力

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进行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并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慰问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家乡的景物;模拟“银行”、“餐厅”等环境,在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样的模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活动打下基础。

篇9:为有暗香来作文

有人说,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有人说,母爱是一株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地坚守家园,撑一树浓阴默默付出。

然而,我记忆中的母爱,却是一把天蓝色的雨伞。

犹记得,小时侯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那把天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熟悉的雨伞稳稳地立在我的头顶,没有了风和雨,触目之处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躲在妈妈丰厚的羽翼下,尽情享受着她的呵护与保护。

偶然的一天,突然发现妈妈那一边的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阴霾,风夹杂着雨滴,落在她的肩膀上。妈妈的发梢早已被打湿,脸上却依旧洋溢着温暖与慈祥。

我抬头告诉妈妈,妈妈,雨伞歪了。

妈妈轻轻笑道,没有,雨伞没歪。

我的视线落到倾斜的伞柄上,真的歪了。

妈妈却依旧固执地摇摇头。

当时懵懂的我,到现在才终于明白,那把倾斜的伞是妈妈的天平,另一端小小的我却有那么大的份量。

渐渐长大,也渐渐开始明白,母亲就像是守护天使,总是默默地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依赖着她们,对她任性和撒娇,仿佛她们的存在理所当然。风起的时候,天使张开洁白的羽翼,而我们永远是被小心呵护的稚子。她把我们放在最温暖的地方,她用零碎的阳光为我们拼凑出五彩的图画,用柔弱的身躯为我们抵挡烈日的焦灼。她在全力以赴地向我们诠释爱的存在。

依旧记得,在我最迷茫的日子里,在那无数个寂寞的夜里,鼓舞我的是妈妈的笑容。是她让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小丫头学会付出与争取;是她让一个整天做着白日梦的小丫头学会独立与追求;是她让一个动不动就流眼泪的小丫头学会坚强与微笑。

其实,幸福是你的尾巴,当你努力想要追赶它的时候,它就已经跟着你了。

篇10:为有暗香来作文

在我家,过节就等于各种吃食。清明的蒿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菜饼、除夕的馄饨,我最爱端午的粽子,爱它丰富的口感,爱它清幽的暗香。

粽子的香是从三月风中舒展的苇叶开始的。三四月间,奶奶便和她的老姐妹们到处找茂盛的芦苇荡,采摘宽大鲜嫩的芦苇叶扎起来高高地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晾起的苇叶一天天地脱了青翠的绿,渐渐变黄,淡淡的干燥的香味,仿佛将春天的味道风干了,有一种悠远厚实的气息。

到了五月,拿下高挂着的苇叶,浸入水中,泡个一夜,再修整清洗。糯米也泡起来了;爸爸妈妈爱吃肉粽子,便腌上厚厚的肉块;远方的姑姑偏爱红豆粽,红豆蜜枣也少不了的;我喜欢蛋黄加肉的,爷爷早腌了许多的咸鸭蛋,就等着取蛋黄给我裹蛋黄粽呢。奶奶的手很是灵巧,三根苇叶一过水,便在手里完成了一个圆锥,舀米,放肉,再用用一根苇叶封口。一会,一个碧绿灵巧的粽子就包好了。

端午的早晨,粽子的香漫天漫地,仿佛觉得这天是属于他的,便不再满足于暗暗地香着了。大锅里,水咕嘟咕嘟地沸腾着,用柴火煮了一夜的粽子的香味也咕嘟咕嘟地往外冒着。迫不及待地剥开一只,那浮动在空气中的苇叶香,那充溢在唇齿间的糯米香,那触上舌尖的蛋黄粒,那缠绕齿间的鲜肉丝,像是盛开在味蕾上的温暖,绽放在心头的醇香。

被粽子的暗香蛊惑的,还有远方的姑姑,每年端午,姑姑都会打电话回来,像孩子样的跟奶奶要粽子:“妈,我想吃粽子了。”奶奶故意生气地说:“你在城市什么没有?自己去买。”姑姑就撒起娇来:“外面买的哪有你做的香啊。”

篇11:为有暗香来作文

“小姑娘,你是要送花给你妈妈吗?”

我点点头,是的,我要将这束低调美丽的花送给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与天下无数母亲相似,都深深地热爱着她的孩子,可她却又不善言辞,只好将那爱意倾注在每件小事上,她总是站在我的角度考虑,想着怎样做才能节约我的时间,让我少受劳累,可年少懵懂的我总是不懂她的爱。她的叮咛我当成唠叨,她的温柔我当成可欺,把她的沉默当成木讷。少年哦,为什么总在不经意伤了母亲的心后,才发现自己的聪明实在是愚蠢。

我捧着店主包好的花,想象着母亲收到花的笑颜,我愧悔的心也被这明亮的笑颜冲散了。母亲实在不是个浪漫的人,我把花递给母亲,她笑了,眸子里满是惊喜,可我想象中的抱着我激动地喊我的乖女儿或者把花捧在怀里爱不释手全没出现。她好像想说点什么,却只嗔怪我:“怎么乱花钱呢。”然后找出了花瓶,仔仔细细地洗干净,注满水,将花束轻轻地插进去。

后来,我在阿姨的微信里看到了妈妈那天发的朋友圈,写道:“亲爱的女儿,谢谢你的礼物,你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妈妈永远爱你。”配图正是那一束康乃馨,素净高雅,朴实之中尽显娇美,不张扬,不做作,一如母亲的美;她低调优雅的绽放,像母亲并不常穿的叠纱裙,散发着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的暗香。

世界上有一种花,它不如玫瑰娇艳,不如百合芬芳,它的花瓣紧密地抱在一起,有着淡淡的暗香,这种花叫做康乃馨。

篇12:为有暗香来

说的是花香,却不是任何花香都当得起“渺茫”二字的,因为要如梦,如雾,如诗;要有开阔豪迈的仪容和淡淡的忧郁,哀而不伤,紫色里藏着冷调的蓝和暖调的红——你知道,这渺茫而欢欣的境界,非薰衣草奠属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薰衣草的花季。在我国的新疆和北方的一些地区,种植薰衣草或者以薰衣草观赏为主的香氛之旅,也悄然现身——北京怀柔的观蓝谷薰衣草园和密云的紫海香堤香草艺术庄园就是。

闻香

人们一向喜欢把花和爱情联系在一起。在蓝天白云下捧着薰衣草,清苦而锐利的香气在裙裾下升腾,刹那间时光停止。

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如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现美国的田纳西州,日本的北海道也有大量种植。

资料显示,在古希腊时代,薰衣草被称为纳德斯(Nardus),有时也简称为纳德(Nard),这个名称来自于叙利亚一个叫做纳达(Naarda)的城市。

在古罗马时代,薰衣草的花一磅可以卖到一百迪纳里(denarii),这个价钱约等于当时一个农场工人的一个月的工资,或是理发师帮五十个人理发所得的报酬。罗马人会将薰衣草和各种香草一起放到洗澡水内,他们将这种沐浴的方法引进到不列颠。

在黑死病肆虐的时代,法国格拉斯制作手套的工人,因为常以薰衣草油浸泡皮革,许多人因此逃过鼠疫的侵袭。这个故事也许有些真实性,因为鼠疫病菌是经由跳蚤传播的,而薰衣草可以驱除跳蚤。

薰衣草性喜干燥,花形如小麦穗状,有着细长的茎干,花上覆盖着星形细毛,末梢上开着小小的紫蓝色花朵,窄长的叶片呈灰绿色,成株时高可达90cm,通常在六月开花。每当花开风吹起时,一整片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着,甚是美丽。

藏爱

每年的六至八月,薰衣草像一个忧郁的诗人,将藏在身体里的香气从细密的花朵里轻轻吐露,全株略带木头甜昧的清淡香气,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

薰衣草的花穗可以做干燥花和饰品。淡紫色、有香味的花和花蕾可以做香罐和香包,将香包放在衣柜内,可以使衣服带有清香,并且可以防止虫蛀。薰衣草的商业栽培,主要是要取得薰衣草的花来提取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可以做为杀菌剂和芳香疗法时使用的香精油。

和玫瑰,蝴蝶兰头顶上娇艳欲滴的花瓣相比,薰衣草密密匝匝的花蕾像暗恋的心事,不为人知,兀自绚烂,兀自静美。

所以,有人说,薰衣草是一个爱和承诺的故事。不张狂,不嫉妒,不强求人的给予。不争地摇曳着一份从容与恬静,让所有慌乱的心灵沉静下来。然而当阳光的热量积蕴到一定时,薰衣草花蕾的皮肤开始泛出淡淡的紫色,在阳光的热吻下,不久整个花朵就会完全绽放。

这像不像极了爱情?

每当薰衣草集体绽放的时候,紫蓝色的花海在丘陵型的地形上铺开,是大地上最优雅,最芬芳的方阵。它的花朵如钻石一样精致,芳香神秘而浓郁,让好多寻香之人流连于花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忧伤,只余眼前那一抹紫色的淡雅。

花事

不过,虽然拥有一个薰衣草园是很多人的梦想,但作为一种商业栽培,要将薰衣草经营成一门生意却并非易事。北京观蓝谷薰衣草园的主人就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对薰衣草的成长秉性驾轻就熟,或者是构想好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不要轻易投资熏衣草园。

因为,薰衣草虽不是娇贵的植物,但是它的种植仍需要投入细心,坚持,和源源不断的成本。以北京观蓝谷薰衣草园为例,花苗从遥远的法国空运而来,而且北方的天气和冬天对它们都是严峻的考验。

直到七月的田间泛起一层层烟雾一样的紫色时,薰衣草才迎来了生命的花季,但是花期却非常短暂,甚至只有20来天。因此,不管是观蓝谷薰衣草园还是紫海香堤,都以旅游,休闲,举办活动作为其吸引游客的方式。

在花季的时候,薰衣草园是情侣们拍摄婚纱的绝佳地点。“穿浅色衣服去薰衣草园”也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薰衣草田中徜徉,起伏的紫色花垄如同起伏的心潮,在盛夏之中,凝视薰衣草也许就是为了交换一个笃定的眼神。

篇13:为有暗香来作文

雯在学校是个优秀的学生。前不久,她与妈妈发生了争执。原因就是雯想和朋友一起出去放松一下心情,散散步而已。可是雯的妈妈,她没有答应。雯的妈妈是个优秀的博士,也许在她的眼中只有伏案奋笔疾书的雯才是好女儿、好学生,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雯很任性,她噙着泪珠画了一副画。一只鸽子被人关在笼中,鸽子戴着眼镜,手中握着支笔,正忧愁的对着桌面厚厚的考卷。而笼子的面前还站着一个同样戴着眼镜的女孩,眼睛直直的盯着笼中的鸽子傻傻的笑着。画完后,雯的泪珠终于止不住“啪”的打在了画纸上。

她站起身来,缓缓的走向那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屋后一汪清泉边一个意外的景象出现在他眼中。清泉上的小山崖上长着一棵小树,树上鸟窝里的小鸟不小心掉下来了,落进水里扑腾着,眼看就要沉没。刚找食归来的鸟妈妈像剑一般冲进水中,挥舞着大翅膀,用尽所有的力气将孩子稍稍扶起,慢慢推到了岸上,而自己则力气消耗殆尽,只能在水面扑腾,一时间无法飞起。雯看不下去了,伸手把鸟妈妈捧起来,放到小鸟的旁边。鸟妈妈马上过去用嘴啄啄小鸟的绒毛,丝毫没有在意自己也已全身湿透,精疲力竭了。

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触动了,泪水滴在她那六百多度的镜片上。她的内心此时十分矛盾“我的妈妈到底爱我吗?”

此刻雯的妈妈也坐在书桌前目睹了这一切,妈妈的泪水也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渐渐的飘向空中。

篇14:同为有才华之人作文

李白、和坤这二人都可以说是才华横溢。论琴棋书画,这两人不相上下,都堪称一流。同是两位才华横溢之人,但为何李白众人敬仰,而和坤无人间津,反而大加批判呢?

追其究竟,原因有三:

是这二人天生喜好截然不同。李白一生热爱文学,且很有报负,他将文学视为自己的生命,闲来无事便以作诗解闷。反观和坤,视财如命,生性好贪,与李白成正比。一个生来热爱文学,一个生性好贪,众人当然敬仰前者。

有了不同的喜好,原因二也浮出水面。二是这两人对各自才华的运用大为不同。李白热爱文学,把自己毕生的才学与精力全部用于了文学创作,因而成就非凡。而和坤则忠于个“贪”,把自己超乎常人的才华献给了“贪”字,用自己的才华换来了各种奇珍异宝和百姓的怒斥,

小学生作文大全

也可以说是成就非凡。两种“成就非凡”,一种为文学的“成就非凡”,一种为贪出来的“成就非凡”,众人理所当然地敬仰前者。

有了其原因一、二,原因三也相应而生。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两人同样面对官场黑暗,反应各不相同。李白为官之时,一心为国、为民。而当时朝廷腐败不已。李白见他一个人也无回天之力,便洁身自好,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便隐居山林,进行文学创作。但和坤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则是选择了同流合污,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我国自古至今最大的 ,贪得无厌。同样面对官场黑暗,一位洁身自好,一位同流合污,众人当然还是敬仰前者。

合三点原因,不难看出,一个人有才华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若将过人的才华用来不务正业,那上天赐予你的才华就会失去它的光芒,上天也就白赐予你才华了。

李白与和坤两位之所以同样才华横溢,但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却大大不同,是因为这两个人对才华的理解、运用完全不同,才会导致这一现象。

★ 才华造句一年级经典

★ 《李清照才华初露》读后感

★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美文

★ 形容才华的成语及解释

★ 关于下午的班会课随笔:才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商隐:为有】相关文章:

柳李商隐04-12

《曲江》李商隐04-17

流莺李商隐04-29

闻歌 李商隐04-30

嫦娥李商隐05-06

李商隐诗歌05-25

唐朝的李商隐04-07

题小松 李商隐04-17

重有感 李商隐04-17

七夕古诗李商隐04-24

上一篇:水车阅读训练及答案下一篇:性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