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24-04-13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12篇)

篇1: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撤销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汉族,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住址:xxxxxxxxxxxxx。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撤销将xxx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事实与理由:

申请执行人xxxxx与被执行人xxxxx及申请人xxxxx合同纠纷一案进入执行程序后,贵院于xxxx年xx月xx日下达了xxxxxxxx号执行决定书,决定将申请人xxx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人应给付金钱义务xxxx元(其中本金xxxx元,执行费xxxx元)。申请人作为自然人,个人财产仅能满足家庭正常生活需要,确实没有履行能力偿还巨额债务,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中“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情形。

同时,申请人xxx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已满2年,根据2017年5月1日新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及第十一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纠正:

(一)不应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三)失信信息应予删除的”的相关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贵院撤销将申请人xxx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申请人作为被执行人xxxxxxx公司的股东,将积极与申请执行人协商,逐步履行还款义务,并保证全力配合贵院的执行工作。

申请人特依据以上事实和法律,提出本申请,望予以支持。此致

xxxxxxxxxxx法院

申请人:

日 期:xxxx年xx月xx日

篇2: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申请人:北京丰华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伟,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XXXXXXX。组织机构代码:。

被申请人:XX飞翔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伟,住所地:XXX市XXX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机构代码:XXXXXXXXX。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将被申请人XXXXXXXXXX有限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买卖合同纠纷一案,XX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X年X月XX日作出的(2015)XX民终XXXX号判决书已经生效,根据该判决,被申请人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申请人货款XXXXXX及利息(该利息以XXXXXXX元为基数自XXXX年X月XX日起至判决生效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自上述判决生效后,由于被申请人怠于履行法院判决,申请人已向贵院申请强制执行,贵院已立案受理。但时至今日,被申请人一直逃避执行,未按生效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全部给付义务,致使申请人上述生效债权不能依法得到执行,严重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现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向贵院申请将被申请人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促使被申请人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尽快配合贵院完成执行工作,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望贵院支持。

2016年 7 月 日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篇3: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若干规定》实施的意义

《若干规定》的实施, 标志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正式确立, 这是我国落实依法治国,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是国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失信被执行人制度的实施, 是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法律, 服务于人民法院推进执行工作, 全面有效地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对引导诚实信用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一) 惩戒意义

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 可以分为经济性惩戒和道德性惩戒。经济性惩戒是指使失信者因失信而遭受的损失远远大于从失信行为中获得的利益。依照《若干规定》凡是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的被执行人, 将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制度安排的方式实现对失信者经济上的惩戒。道德性惩戒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公众媒体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社会中塑造一种道德上的共识, 贬损失信者之名誉, 让失信被执行人处在一种无形的、充满公众舆论的环境与氛围中而倍感道德约束的压力。

(二) 威慑意义

依据《若干规定》, 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范围限定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 以区别于无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 将符合《若干规定》第1条列举的任一情形的被执行人纳入到失信被执行人中, 对这部分人形成社会合力, 压缩其生存空间, 增加对尚未进入执行程序和已经进入执行程序的被执行人的压迫力、约束力, 形成威慑效应, 促使其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

(三) 引导功能

引导功能是法律的功能之一, 在于为人们的未来行为提供预期。司法解释作为广义的法律, 自然也能对某个领域内的行为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若干规定》就个别性指引来讲, 可以为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的手段和对执行结果的预期, 也可以为被执行人提供威慑和引导, 引导其积极履行义务。就规范性指引来讲, 可以引导人们诚实守信, 推动社会向诚信的方向发展, 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引导。

二、《若干规定》实施的效果

自《若干规定》施行一年多以来, 各级法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平台使得失信被执行人公开及约束机制越发成熟。同时, 各级法院采取多种方式, 更新执行手段, 使该制度成为执行案件流程中重要的一环。

(一) 通过执行通知书提示当事人

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案件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后进入到执行程序, 人民法院需要对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告知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很多法院在发出通知书时一并向被执行人提示风险, 并加大对违反财产报告制度、限制高消费令、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重点提示风险。

(二) 通过媒体披露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为确保在《若干规定》生效后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失信名单, 很多法院都积极与当地报纸、电视台、广播台及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体商谈公布失信名单的相关事宜。同时注意对公开被执行人的信息方面进行甄别, 在公布程序、公布时间、公布对象、隐私保护等方面达成一致。

(三) 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惩戒失信被执行人

为了让失信被执行人确实受到惩戒, 感到“切肤之痛”, 同时提高执行效率。很多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执行措施:如对资金需求量大, 需要较多资金往来的被执行人主要通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限制其融资渠道, 如从事商贸的公司、企业等;对从事许可经营行业的被执行人主要通报审批管理部门, 限制其市场准入资格, 如生产食品的公司、物流公司等;对从事网络经营的被执行人通报其经营平台予以信用惩戒, 如开设淘宝网店的个人;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被执行人在其经营场所张贴公告, 如饭馆、酒店等。

三、《若干规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若干规定》的出台已经使失信被执行人获得了惩戒, 对其失信行为在社会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公开。但是, 还应看到, 由于个案的具体性, 执行阶段案件情况的复杂性使得《若干规定》在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其实施效果。

(一) 对公告范围、公告费用的承担有待具体明确

公告范围决定了公告效果, 而通过商业媒体进行公告则会涉及公告费用。目前, 对于公告的范围, 及通过商业媒体进行公告的笔费用的承担主体、交付方式、资金管理等事项均未明确, 导致部分执行法院在实务中只能将失信被执行人上报高院, 由高院统一协调公告。

(二) 未建立惩戒反馈机制, 难以及时掌握惩戒事实

依据《若干规定》, 法院应以通报形式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部门告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在实务中, 该项告知是由各基层法院汇总后, 统一由高院进行通报。对于通报的结果, 部分协助通报的单位在决定惩戒或不予惩戒时不向法院反馈任何信息, 致使执行法院不能及时掌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情况。

(三) 失信名单对法定代表人的约束效果不佳

在被执行人为法人的案件中, 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后, 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股东等并没有积极去履行义务, 甚至出现抽逃出资、转移财产的情况。许多案件中法人已经资不抵债、无法正常经营, 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仍然拒绝为企业做破产清算, 导致虽然被执行人已被纳入失信名单, 申请人的债权依然得不到清偿甚至部分清偿。申请人只能提起破产程序或提起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来确定及挽回自己的损失, 无疑增加了申请人的诉累。

四、解决的措施

(一) 明确公告范围、公告费用的负担

对于公告范围, 应当采取对案件分类的方式, 确定失信名单的公开范围, 或依当事人申请, 在特定范围的媒体上进行公开。对于公告费用, 可以参照“限高令”公告费用的负担方式, 由被执行人负担公告费用, 但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媒体公告的, 产生费用的, 应当垫付公告费用。

(二) 建立惩戒反馈机制

要求协助惩戒的单位在办理受通报被执行人的业务时, 向法院反馈是否予以惩戒的信息, 予以惩戒的, 将惩戒时间, 惩戒范围以回函的形式告知法院;不应惩戒的, 将不予惩戒的理由告知法院, 如经法院确定仍需惩戒的, 协助单位仍需依法院要求予以惩戒;依法应予惩戒而未惩戒的, 应承担法律责任。

(三) 当失信被执行人是法人时, 将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主要股东等对该法人具有实际控制力的主体的信息作为失信名单的一部分予以公布。一方面, 对于这些主体只是公布信息, 并不做信用惩戒;另一方面, 由于扩大了失信名单的主体范围, 对他们能够造成舆论压力, 可以促使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主要股东等积极履行义务, 例如妥善经营、积极申报破产清算、进行执行和解等等。总之, 对被执行人产生触动, 促使其尽快履行义务才是失信名单的核心价值。

篇4: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失信购票受阻,老赖主动履行

12月4日,一对穿着时尚的年青人,行色匆匆来到法院,推开门就嚷:法官同志,我是吴某,系冯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的被执行人,我把钱全带来了,你们赶快把我的名字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撤下来吧,我还要坐飞机去哈尔滨办事呢!

2011年4月6日,吴某向冯某某借款10000元。到期后,吴某未能还款。冯某某起诉到法院,吴某经汶上县人民法院传票合法传唤未到庭。缺席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不予理睬,拒绝履行,近日汶上县人民法院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因吴某要去哈尔滨洽谈一笔业务,需要坐飞机。在订购机票时发觉无法购票,这才慌了神,急急忙忙来到法院,主动要求履行法律义务。

二、失信名单显神威,多年积案一朝结

郑某与赵某离婚一案于1999年6月23日本院依法立案执行,该案执行标的是赵某给付郑某生活帮助费50000元。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玩起了“捉迷藏”“躲猫猫”,人间蒸发,导致案件执行一度搁浅。

在近期的案件补录中,办案人员于2014年11月11日把赵某加入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2014年12月3日,被执行人赵某来到法院,表示立即履行法律义务,请求把名字在失信名单中去除。

篇5:纳入失信人名单申请书

申请人:***,女,1996年11月15日出生,住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七路**** ***2-501,身份证号码:610**3043,电话:15891***。

被申请人一:陕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泾阳县泾干大街东段花园酒店附属楼****201号,联系电话:029-6213**58。

被申请人二:苏***,系陕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总经理,联系电话: 181**77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决定将本案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苏***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征信系统予以记录。事实与理由:

***诉陕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贵院于2017年3月9日作出(2016)陕***民初1**0号《民事调解书》,上述调解书已于2017年3月*日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被申请人至今未履行上述生效《民事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鉴于被申请人陕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对其进行信用惩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六项、第二条之规定,提出本申请,望贵院予以支持。此致

篇6: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07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法释〔2017〕7号

为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第二条 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提供了充分有效担保的;

(二)已被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财产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债务的;

(三)被执行人履行顺序在后,对其依法不应强制执行的;

(四)其他不属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情形。

第四条 被执行人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第五条 人民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的执行通知中,应当载明有关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风险提示等内容。

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并作出决定。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也可以依职权决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人民法院决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应当制作决定书,决定书应当写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理由,有纳入期限的,应当写明纳入期限。决定书由院长签发,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决定书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文书送达方式送达当事人。

第六条 记载和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应当包括:

(一)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

(二)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

(四)被执行人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

(五)执行依据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执行案号、立案时间、执行法院;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记载和公布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可以采取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方式对本院及辖区法院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征信机构通报,并由征信机构在其征信系统中记录。

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九条 不应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撤销失信信息。

记载和公布的失信信息不准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更正失信信息。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有纳入期限的,不适用前款规定。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六个月内,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条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纠正:

(一)不应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二)记载和公布的失信信息不准确的;

(三)失信信息应予删除的。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纠正的,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纠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纠正;理由不成立的,决定驳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

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篇7:失信被执行人

由来: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

条件:

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四)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五)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过程:

程序性规定:提示——启动——认定——生效四个环节的程序。

第一款为对被执行人作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风险提示,在《执行通知书》中明确向被执行人告知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法律风险。

启动程序:“双重启动”,申请执行人申请和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两种启动途径。

认定形式:人民法院决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制作决定书。

生效时间: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法律规定了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的工作机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人的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人名单的申请后应在7个工作日作出决定,作出决定即刻可以录入。

获取名单信息途径: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统一对外公布,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等通报,同时还将会把纳入名单库的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被执行人,向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

对行为人本身的影响:

1.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6)旅游、度假;(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2.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3.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限制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降低信用卡额度,并将其存款情况及时通过司法查询平台报告法院;4.不得在全国范围内担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降低其信用等级,限制其“守信用、重合同”评比资格;5.被执行人为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主体的,根据有关规定在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予以限制,或者取消其政治待遇、荣誉称号,直至给予纪律处分;6.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出境;7.招标投标管理部门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加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8.建设管理部门暂停受理失信被执行人的工程项目许可、资质审批,暂缓受理建筑市场相关业务事项,暂缓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规划管理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享有使用权的土地暂停办理规划报建手续、暂缓办理在建项目的后续规划手续;失信被执行人在招投标领域的限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采取限制措施。

(一)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投标活动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处理方法和评标标准,在评标阶段,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委员会应当查询投标人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对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投标活动依法予以限制。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参加投标活动的,应当对所有联合体成员进行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查询。联合体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成员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体视为失信被执行人。

(二)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招标代理活动

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开展招标事宜的,应当查询其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鼓励优先选择无失信记录的招标代理机构。

(三)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评标活动

依法建立的评标专家库管理单位在对评标专家聘用审核及日常管理时,应当查询有关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不得聘用失信被执行人为评标专家。对评标专家在聘用期间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应及时清退。

(四)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招标从业活动

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在聘用招标从业人员前,应当明确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处理办法,查询相关人员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对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招标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限制自失信被执行人从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库中删除之时起终止。

删除途径:

失信被执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有关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

(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的;

篇8:“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施行

记者日前从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 10月1日后, 最高人民法院将收集、公布第一批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届时将向各商业银行以及社会信用建设成员单位推送, 共同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信用惩戒。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近期已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银行签订了备忘录, 鼓励商业银行与人民法院建立网络专线, 通过网络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存款。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各商业银行总行将以网络专线等方式共享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共同实施信用惩戒;双方将探索建立最高法院与商业银行总行之间“总对总”的、网络直接对接的执行查控机制。

篇9:失信黑名单——诚信制裁新开端

失信企业惩罚力度不足早已被多方诟病。同时在政府主导治理下的”诚信监管”,往往忽视了企业的自治、行业的自律以及全社会的协同共治。这都是近年来市场监管领域的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债务人信用缺失问题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那么作为商事制度改革重点的企业信用监管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诚信问题?这一次的重拳出击又会对信用监管带来哪些影响?

就此,《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

诚信有价

《经济》: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是否是对黑名单制度的具体落实?您认为这个黑名单管理规章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刘俊海:《办法》就是对黑名单制度的具体落实,旨在增强黑名单制度的稳定性、可预期性与可操作性,进而引导企业见贤思齐,慎独自律,改恶向善。

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办法》作为首部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的部门规章有助于擦亮市场之眼,磨尖法律之牙。法律有3颗牙: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黑名单制度实际上创造出了第四种法律责任:信用制裁。信用制裁与市场选择机制及法律惩戒机制相互融合的产物,对于提高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确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办法》的出台和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健全也再次阐释了诚信有价的道理,有助于倒逼企业诚信经营。“诚信有价”与“诚信无价”看似反义词,实系同义词,都蕴含着诚信的双重含义:巨大的诚信价值与沉重的失信代价。从正面看,诚信是资本,也创造价值和财富,诚信品牌会给企业带来溢价。与失信企业相比,诚信企业的交易成本更低,市场机会更多,市场份额更大,融资渠道更广,社会形象更好。因此,诚信溢价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从反面看,唯利是图、将法律与伦理抛之脑后的失信企业进入黑名单后将会招致四面楚歌,最终要付出沉重代价。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的相关规定,抓紧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既有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也有助于倒逼企业提升自身的诚信度与核心竞争力,更有助于遏制欺诈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有助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企业信用监管的界定

《经济》:在您看来,企业信用监管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它的依据和手段分别是什么?

刘俊海:我认为,企业信用监管也可称为“诚信监管”,是指以法律规则、契约规则、章程条款、行业自律规则与商业伦理为依据,以健全覆盖企业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为抓手,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弘扬诚信文化,以维护交易安全与市场秩序为目标的一系列监管理念、监管制度与监管实践的有机统一体。

总的来看,信用既是监管的目标,也是监管的手段。目标与手段水乳交融,融为一炉。

企业信用监管的依据,也是信用的价值判断工具,包括但是不限于法律规则、契约规则、章程条款与商业伦理。而缺乏监管的依据,失信与守信之间的边界就会模糊,是非也会不明。

由于企业信用信息就是企业监管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信用的收集、归类、加工、分析、梳理、整合等工作至关重要。没有信用记录等信用信息,就难谈企业信用监管。

而监管的具体抓手就是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的信用奖惩机制。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是强化信用监管的公信力之所在。赏罚不明或没有赏罚,都会助长“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

《经济》:那么这种诚信文化在这个监管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刘俊海:其实弘扬诚实信用的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与监管文化是“诚信监管”的内在要求。信用监管急需要好制度、好人,更需要好文化。没有清晰、一以贯之的诚信经营理念和信用监管文化,制度再完备、监管资源再充足,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倘若企业与企业家的内心世界已经丧失对诚信文化的认同、信仰与敬畏,诚信经营的堤坝就要大规模决堤。

《经济》:除了金融机构领域的信用监管之外,“诚信监管”还包括哪些范围?

刘俊海:企业信用监管的外延不限于金融借贷领域中针对企业债务人的信用监管。央行依法开展的征信管理工作及其建立的基础信用数据库主要是围绕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债权人与其债务人企业之间的金融债权展开。此种信用监管属于狭义的信用监管。

而广义上的企业信用监管不仅包括对金融信贷领域的信用监管,也包括对其他领域、其他产业、其他方面的各类违约、失信和侵权行为的监管。因此,通过虚假广告和误导性宣传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偷漏税的行为、商业贿赂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罪都属于信用监管的范围。

《经济》: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意义?

刘俊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突出表现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法律关系经常发生紊乱、错位,企业的违约、侵权、违法、犯罪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可以维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净化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与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诚信监管”的新应用

《经济》: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技术、资源和市场不断进行着跨时空跨领域融合,颠覆了许多传统的产业模式和消费模式。“诚信监管”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

刘俊海:在海量信息大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工商部门必须善于充分挖掘企业信用信息大数据,深入研究分析企业监管信息和公示信息以加强应对。从趋势上看,代替依靠行政权而举办的优秀企业评优活动趋于式微的正是失信企业的识别机制。此种评劣机制不是行政权的滥用,而恰恰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识别失信企业或者潜在失信企业的最好方式就是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

《经济》:目前我国各类信用信息系统繁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用信息的共享。您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刘俊海:我国当前的企业信息公示系统还存在着碎片化和“信息孤岛”现象。表现为:既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创办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有中国人民银行创办的基础信用数据库、国家质检系统创办的信用数据库等,还有民间征信机构的征信信息系统。建议把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商登记、税收缴纳、工资支付、社保缴费、司法执行等企业信息纳入诚信体系建设,实现诚信体系从碎片化到完整统一的过渡,以降低社会诚信风险。

刘俊海简介: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主要研究专长为公司、证券法律和其他商法经济法前沿问题。作为核心咨询专家或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了《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合伙企业法》、《政府采购法》、《企业国有资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商事经济法律的研究、起草和修改工作。多次参加立法机关组织的专家座谈会,并多次向立法机关提供咨询建议,多项立法建议被采纳。独立承担或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范、健全、发展资本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项目。

篇10:失信被执行人申请书

申请书

申请人:XXX,住XXX,法定代表xx,职务Xx。被申请执行人:XXX,住XXX,法定代表xx,职务Xx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决定将本案被执行人XX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征信系统予以记录。

事实与理由:

XX有限公司诉XXX有限公司强制执行一案业经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受理,鉴于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依法应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条之规定,提出本申请,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此致

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篇11:三部委拟设黑名单惩戒失信企业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1-8-10

中新网8月10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工信部网站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昨日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意见显示,将用三年时间解决国内企业失信问题,惩戒国内不兑现质量承诺以及欺骗消费者的企业,严重者列入“黑名单”。

全文如下:

关于规范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

工信部联科[2011]3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商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规定,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科〔2010〕112号)的文件精神,规范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以下简称企业自我声明)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信誉,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规范企业自我声明的定义和重要意义

本实施意见中的“企业自我声明”是指工业企业通过产品说明书、宣传资料、产品包装等形式对产品的功能、性能、执行标准、技术特点和质量水平等特性所做的承诺性明示,不适用于合格评定中的第一方证明。

规范企业自我声明,就是要加强对企业自我声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引导企业承诺质量责任,如实、科学、完整地明示产品特性。

目前,我国企业自我声明的总体状况良好。但是,还存在着部分企业不兑现质量承诺,明示信息内容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个别企业甚至故意隐瞒信息或宣传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挫伤了消费信心,也对我国工业产品的信誉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损害。

规范企业自我声明,对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拉动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客观、科学、规范地宣传和标称产品特性;要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性企业自我声明规范并组织实施;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规范重点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要坚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合力推进,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我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出诚信、公平和科学、安全的消费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会同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强企业自我声明相关的法律制度研究, 鼓励和支持与自我声明规范化有关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工作,研究建立规范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的管理制度。

质检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相关国家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加快相关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规范企业自我声明活动创造良好的标准环境。

(二)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质检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企业自我声明纳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一经核实企业自我声明与实际不符或未履行自我声明承诺的,将由质检部门纳入质量失信记录,严重者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自我声明内容及相关技术支撑资料,鼓励企业在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信息服务平台上进行明示承诺,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实施质量诚信管理体系,开展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工作。

(三)强化政府监管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质检及工商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企业自我声明的监督。质检部门重点加强消费领域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方面质量安全特性的检查;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商品行为的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四)鼓励开展行业自律

各行业协会会同有关专业机构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行业性自我声明规范并向社会发布;通过行规行约等手段引导和监督业内企业规范自我声明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开展产品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五)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发挥消费者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消费者投诉与自我声明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企业自我声明相关标准、规范和知识的宣传,并进行舆论监督;引导销售组织加强商品宣传内容管理,打造诚信卖场。

(六)完善信息网络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完善信息跟踪机制,引导建立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在平台上明示并承诺与企业自我声明相关信息和支持性资料,为广大消费者、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商家(卖场)进行查阅和监督提供便利。各有关部门可设立举报和建议信箱,接受有关组织和个人对企业自我声明行为的投诉、举报或建议。

四、近期重点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主要措施中提出的工作内容,组织开展规范企业自我声明的有关工作。近期要重点完成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开展企业自我声明现状情况调查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在日化、建材、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企业自我声明现状调查。及时发现重点产品企业自我声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其他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调查工作。

(二)制定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自我声明规范

各有关行业协会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我声明现状,制定本行业企业自我声明规范。规范要规定特定产品自我声明文件中必须明示的内容,如执行标准、功能性能、使用警示、标志标识、质量等级等,并对相关内容的含义、标准、条件和标称形式等做出规定。行业自我声明规范及其支持性文件应向工业和信息化及质检部门报告,并在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信息服务平台上公示。行业协会要组织开展自我声明规范的宣贯活动,引导和监督行业内企业规范自我声明行为。

(三)开展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试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会同行业协会,选择重点消费类产品开展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试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相关技术机构与消费者组织联合建立全国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信息服务平台,并进行管理。

企业明示承诺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相关信息及支持性文件、企业自我声明中涉及的特性技术词汇的科学表述和含义、不宜在自我声明中使用的含义不明确的技术词汇或概念、产品消费警示等。

各有关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和专业机构要配合做好企业自我声明明示承诺的宣传和技术支持工作。

(四)加强对企业自我声明的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质检、工商等部门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规范企业自我声明专项整治行动;质检部门要加大对工业产品企业自我声明的监督检查,尤其是未列入CCC目录但涉及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工商部门要加强涉及强制性标准特性商品的市场监管工作,依法加强对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商品行为的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五、工作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规范企业自我声明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对规范企业自我声明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规范企业自我声明工作作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要及时总结和汇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推动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篇12: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制订背景

《办法》的制订是为了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扩大社会监督,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工作作出依法规范。根据《办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对其实施信用约束、部门联合惩戒,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黑名单制度是《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设定的一项法律制度,建立和实施黑名单制度同样符合国务院其他文件的明确要求,《办法》的出台使得黑名单在制度层面有了保障。

《办法》共二十一条,主要规定了制订的目的依据、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定义、工商内部的管辖分工、黑名单的列入情形和列入程序、黑名单的移出情形和移出程序、惩戒措施、异议和救济等内容。

二、列入情形 《办法》列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企业列入黑名单进行管理的十种情形分别为:

(一)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的;

(三)组织策划传销的,或者因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四)因直销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五)因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六)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七)因发布虚假广告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或者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的或者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八)因商标侵权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九)被决定停止受理商标代理业务的;

(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种情形下,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导致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黑名单,即如果企业存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搭售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且在两年内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三次以上行政处罚,则该企业可以被列入黑名单。另外,在第七种情形下,如果企业存在广告商品或服务不存在、商品性能或服务内容等与实际情况不符、使用虚假信息作证明材料、虚构商品或服务效果等《广告法》明确禁止的虚假广告行为,且在两年内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或者企业发布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或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将该企业列入黑名单。

三、直接的惩戒措施 根据《办法》的相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可以实施一般惩戒,其措施包括:列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导致被列入黑名单的,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已经担任的,有关企业应当办理变更登记;不予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申报资格审核;不予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列入黑名单的信息记录在该企业的公示信息中,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公示。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与其他政府部门共享黑名单信息,实施联合惩戒。国家工商总局于2015年11月10日公布了9起失信联合惩戒的典型案例,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具有其他违法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体现了各部门协调监管企业信用的阶段性成果。

四、联合惩戒对企业的影响 关于落实建立和完善联合惩戒的机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38个部门于2015年9月14日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并于2015年11月10日正式对外公布。该《备忘录》涉及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互联网上网服务、电影、出版在内的30多个领域。在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采取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方面的限制,也可以联合其他部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限制失信企业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限制融资授信、限制参与政府采购、限制部分高消费行为、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限制参与工程招投标等。《办法》的出台是国务院进一步在部门规章层面建立黑名单制度的体现,配套更早些时候由38部门联合签署的《备忘录》,将极大地有利于对企业实施信用约束,搭建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框架和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办法》也是对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各部门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交换数据、共享信息,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联合惩戒。此外,国家工商总局和其他各部门间建立起信息交换机制,由国家工商总局定期将黑名单提供给各部门,各部门在接到数据后,依法在审批和监管过程中对当事人的行为予以限制或禁止。对于企业而言,《办法》的出台对企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更加注意避免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否则一旦被列入黑名单,企业将可能面临各部门的联合惩戒,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医药企业为例,一旦发生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医药企业可能面临卫计委根据《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作出的联合惩戒,包括禁止省级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在两年内购入该医药企业的产品,或在招标、采购评分时对该企业产品作减分处理等 附: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3号公布)

第一条 为加强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扩大社会监督,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是指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是指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实施信用约束、部门联合惩戒,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四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组织全国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

(一)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的;

(三)组织策划传销的,或者因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四)因直销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五)因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六)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七)因发布虚假广告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或者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的或者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八)因商标侵权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九)被决定停止受理商标代理业务的;

(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的。

企业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有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行为之一,两年内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

第六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企业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列入、移出工作。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其登记的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十)项和第二款规定情形的企业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列入、移出工作。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应当作出列入决定。列入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列入日期、列入事由、权利救济的期限和途径、作出决定机关。

第八条 企业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前60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公告方式提示其履行相关义务;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自届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企业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十)项和第二款规定情形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相关信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第九条 企业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之日起满5年未再发生第五条规定情形的,由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将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应当作出移出决定,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移出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移出日期、移出事由、作出决定机关。

第十条 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企业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十)项和第二款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届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第十一条 企业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核实,并将核实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核实发现将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存在错误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正。

第十二条 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所依据的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第十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实施下列管理:

(一)列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

(二)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三)不予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申报资格审核;

(四)不予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第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信息记录在该企业的公示信息中,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公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与其他政府部门互联共享,实施联合惩戒。

第十五条 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已经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有关企业应当依法办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变更登记。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有关企业应当依法办理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有关企业未办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变更登记或者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六条 对企业被列入、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相关文书样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第十九条 网络交易违法失信行为的管理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松木桩泵房施工方案下一篇:幼儿园充气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