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来放风筝

2024-05-11

三月里来放风筝(通用5篇)

篇1:三月里来放风筝

春天来了,太阳对着大地微微地笑着,洁白的云朵静静地躺在空中,到处充满了春意。趁着这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和哥哥来到了镜湖湿地公园放风筝。

走进公园,天上到处都飞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有威武的“黑蝙蝠”,有百鸟之王“凤凰”,有神奇的.“飞机”,还有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风筝呢!这么多的风筝千姿百态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看着这么多五彩缤纷的风筝,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风筝放飞起来。一收一放,再加上在大风帮助下,风筝很快就飞上了天。只见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又定住不动,有时候调皮的小风筝跟我玩起了“装死”,吓得我赶紧收线,一拉一扯,好不容易才把风筝给“救”上去,风筝越飞越高,我开始有些得意起来。哼,大人们还说我不会放风筝,瞧!这不是放上来了吗?我自言自语地说。但我光顾着想,没顾着看线,当我低头看手上线时,线不知在什么时候早被我放完了,再抬头看风筝,风筝也不翼而飞了。我的情绪一下子从高峰跌到了低谷,心情深重极了,呜!我真的把风筝给放飞了。虽然后来又重买了一只,但玩起来还不如现前那只来劲。快回家了,路过一个长亭。看到亭子上居然有一个风筝,咦!这不是我刚才放飞掉的那只吗?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跑上前捡回风筝,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篇2:三月里来放风筝

每至春日,每至春风将新绽的叶儿摇动,每至桃李捧出了一树鲜花,总有个声音在我的耳畔轻喊着:三月,我们放风筝去。多么温馨而带有极强诱惑力的话语啊!

我便总会一刻也坐不住地跃

跃欲试,当然,我的孩子或许也着急了呢!在我的身旁不断地拉扯着我的胳膊,将一句“放风筝”反复的重复。

天上已飞起了花花绿绿的风筝,我们的也已被我举过了头顶,单等我轻轻地松开,孩子便会牵着它奔跑起来,将其送上淡蓝色的天空,与那些色彩不一的风筝们一起嬉戏。

我却忽然间想起了我儿时的风筝,儿时的风筝是不能用花花绿绿来形容的,虽然它有时候也会带点彩色,但其色彩是否艳丽却要取决于所用报纸的插图了,插图漂亮自然会有美丽的颜色。

大多时候是没有的,白纸黑字的报纸,却也不曾为此烦恼,只要它平整,这是我们唯一的要求;从淘汰不用的破竹帘上拆几根竹丝来,再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抓出一把面粉,开水烫了,打成浆糊,一毛钱的缝纫线还得有一卷,这样做风筝的材料就算齐备了。

对于风筝的形状则不怎么挑剔,怎么样都行,原则上只要能稳稳地飞上天空,我们就会蹦着高地欢呼。

其实说起样式经常做的也就是人们称之为“屁股帘”的玩意儿,名字不怎么雅致,却一样能优雅地冲上云霄。做法也相当的简单,折长短不一的四根竹丝儿,用线将其扎成风筝的骨架,将报纸用浆糊粘附其上,成了一个大大的“品”字,宽点的那一边是风筝的头,窄的是尾,再裁出三四指宽的纸条,一条条粘接起来,分两组贴在“品”字窄的一边,这就是它飘逸的尾巴,而后挂上缝纫线,整个晾干便可飞出一个精彩来。

有时也会换个样式,后半部省了横搭的竹丝,将贴在尾部的纸张裁成半圆形,两只尾巴的根部也粘在一处,这就精致了许多,讲究一点的.还会换成白纸,但依然朴实无华。

最简单的是将竹丝弯成圆圈,不能太大,用线固定,取稍微厚实点的纸沿着竹圈粘贴,做成一个筒状,竹丝上再穿上长长的缝纫线,也能飞起来,却似乎不能持久,非得牵着一直跑才行,很使人纠结。

我们的老师也喜欢手工,我曾见他做过一只木质的航模,借助皮筋的力量也能在空中盘旋几圈。除此之外他就做过一只特别大且十分漂亮的风筝,纸用的是那种厚实的牛皮纸,自然不会像我们那种稍不留神便被树枝或者其它东西划破。

不过我们还是喜欢玩自己做的,依然在其飞上天空之后争论着谁的风筝飞得高,谁的会停留更久。

篇3:三月的风筝

经历了凛冽的寒冬和万物伊始的初春,三月就在年复一年的轮回中朝我们走来,带着美好的希望和温暖的祝福。记忆中的三月,油菜花开,草长莺飞,燕子南归……当然,最令我难忘的莫属三月的风筝了。

小时候,每逢三月,我和家里的弟弟妹妹就开始忙活起来一一动手做风筝。各自分工,有的找高粱秆,有的去裁纸,有的去煮浆糊,我则负责把他们各自带来的物品集合起来,有模有样地开始制作风筝了。先把高粱秆截成两根,一根长,另一根略短一些,将它们放置在地上摆出一个十字架的造型,在两根高粱秆交接的地方用渔线将其固定,来回绕上几圈,捆严实。接着,把裁好的纸张上抹上浆糊,小心翼翼地把它同高粱秆紧密地粘在一起。再根据风筝的大小及样式在剪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用水彩笔给它上色,装上特意用浆糊连成的修长纸片作风筝的尾翼。风筝就做好了。同样的方法,每人做了一个,把它们放在院坝的围墙上晾晒一个下午,等到第二天穿上线就可以放风筝了。

在制作完纸风筝的那天晚上,我们通常是兴奋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期待自己的风筝都比别人的飞得高,然后在地面上指着那个特有的图案,大叫一声:“瞧!那个绿油油的就是我的绿色战斗机!”想着想着,不知在何时就沉沉地睡去了……

清晨,围栏里的公鸡才刚刚唱了第一声,我们就不约而同且飞快地穿上自己的衣裤,脸也不洗,带上各自的风筝朝着家门前的河滩上飞奔而去了。

三月的河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淡淡的白雾,远远望去,如一幅用墨极淡的画挂在对岸的山崖上。

此时的河滩上,除了我们这一群孩子,没有其他人。我们各自进行起飞前的最后调试。待雾气慢慢退去,每个人都紧张起来,一只手举着纸风筝,另一只手上捏着一圈又一圈的渔线,宛如一个个勇士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随着薄雾散去,春天和煦的阳光散落在我们的头上,我们放开风筝,开始在广阔的河滩上奔跑起来。春风一卷,纸风筝迎风直上,在不断地奔跑过程中,我们的双眼只盯着自己在天上飞舞的纸风筝。我仿佛觉得此刻的我与这个世界之间根本毫无关系,我所拥有的只是明朗天空上的一只自己原创的纸风筝。

直到我们把手上一圈又一圈的渔线使用完之后,剩余在我们手上的只是线的端点,我们紧紧握着,不敢有一丝懈怠,然后微调手中的线,以使风筝能够在头上稳稳地迎风飘扬。

有时累了,我们就坐在河滩上,盯着离地面不远的纸风筝,谁也没有说话,就那样安静地坐着。那时,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们也没有对未来怀着极大的憧憬,甚至也不能想到,在将来的某一天会热烈地回想起这些简单的日子。

岁月真的是一位作案手法高明的小偷,不经意间,我们彼此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被他偷走,唯一留在时空和心灵深处的是那些喊不出名字的日子,以及那些已经停留在相片上的面孔。

长大以后,我好像再也没有去放风筝了,而有时穿过那些人群喧闹的广场,那里摆满了许多颜色亮丽、款式新颖的风筝时,我会停下脚步仔细审视它们,精美且质量上乘,综合了现代元素。是的,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早已将我们朴素的生活取而代之了。如今,那些打着传统和陈旧的习惯或风俗已被湮没在这些高楼林立的华丽城市中,不知道人类还能用什么方式把它们唤醒过来……

三月又至。

篇4:三月里来放风筝

记得上次出游放风筝已经是4年前的事情了,看见别人把风筝放的那么高,那么远,就很激动,不管阳光多刺眼,都会紧紧盯着它。那一双充满渴望和羡慕的眼睛,妈妈咬咬牙花了20多块钱给我买了一只蝴蝶风筝。小小个子的我甚至都还没风筝高,但是我却想使出全身的力气要把这只风筝放上天,跑了几次都失败了,最后换妈妈跑,一放一收,风筝终于吃到风力缓缓地向云霄飞去,我开心的大拍手掌:“放上去了,放上去了,我的风筝飞上天了”。那种骄傲,那种成就感,应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妈妈把风筝线交给我,告诉我,虽然已经放上去了,也要注意控制力道,紧了就放线出来,松了就收点回来,兴奋度早就超越了妈妈的叮嘱。

放了好象有很长的时间,我都不愿意把风筝收回来,可是突然我发现我手中的风筝线一下就变的很紧,却忘记了妈妈刚才的话,没有把线放出去,没多久,又发现手中的线变的很松,我一拉就下来很长一段,抬头看我的风筝,好象已经管自己飞走了,我着急的大哭起来,妈妈过来安慰我说:“算了,风筝飞走了,它去找寻自己的梦想了”。可孩提时代的我根本不管,只知道本在我手中的东西突然失去了,哭声更响了。我的哭声引来了很多围观者,有劝的,有安慰的,也有笑话的。这时候,人群中伸进来一只品字形的风筝,有传来一个姐姐的声音:“小弟弟,别哭了,这风筝给你”。

马上又可以有一只风筝了,可这风筝很明显就是自己扎的,而且还扎的那么丑,怎么能跟我那只飞走的风筝相提并论,心里虽然这样在想,手还是不自然的去接住了那只风筝,这时候,我看见那个说话的姐姐竟然是坐在轮椅上的,是小时候就残疾还是后来发生了什么意外,但那些都不是我那个年纪会去关心的事情。妈妈感激的对那姐姐说:“小姑娘,太谢谢你了,可是你把风筝给我们了,你自己不是没有了吗?”姐姐说“阿姨,没关系的,我可以再做一只,我的腿不能走路了,以前我也经常自己做风筝放的,我做的风筝能飞的很高呢。”怀里揣着姐姐给的风筝,妈妈问要不要再放会风筝。我一下就把风筝抓的很紧说“不要了,它又会飞走的”。

带着姐姐给的风筝,跟着妈妈慢慢走回家,路上妈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只风筝,小时候线就在妈妈的手里,等孩子长大了,风筝线就断了,去找寻自己的梦想了”。我一把抱住妈妈的腿说:“我不要做断线的风筝,我要做一辈子留在妈妈怀里的风筝”。妈妈笑呵呵的说“傻孩子……”

篇5: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几乎每次都是步行回住处。南屏街是必经由的。次数多了,总觉得经常看到风筝。风筝高高地飞,远远地飞,掌控风筝线轮的主人总在碧鸡坊一侧站着,悠然惬意,几分自得喜色也观察得出。也总会有游人驻足仰望,行经的路人时而也举头望望,不明就理的过路人,看到别人抬头向高空望着,也总会随着仰望人的方向抬头看去,有时还会伸出一只手放在额上,有时是阳光在那个方向,有时是限于视力远近,需要遮上一遮,好拢住眼力,以看得清楚明白些。

后来,到了南屏街的天空,也总会抬头望望,看看有没有风筝。

碧鸡坊是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与她结构相当、相隔约数十米的是金马坊。金马在东,碧鸡为西。相传,太阳将落未落,余辉照射到西边的碧鸡坊,倒影投在东面的街上,这时,月亮又刚从东方升起,月光照在金马坊,银光闪闪,倒影投到西面街上,两个影子,渐移渐近,最终交接到一起,互相辉映,从而出现“金碧辉煌”的奇观。据说,这是由地球、月球、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才出现的。而这样的角度关系,六十年才会有一次。

风筝里有一些美好的童年,每次经由南屏街总会不自觉地抬头望望,也许我以为我的目光接触到了风筝,会穿越时间,那样,就可以看到当年一起放风筝的小伙伴,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草子,是我们家乡方言,学名叫“紫云英”。水稻快收割了,在田里撒上紫云英,来年春天,它长大了,嫩的部分收割回家,用砍猪草用的菜刀铡得细细的,放到院坝里一个坑中,撒上很多很多的盐,这样可以放得久一些,就不用天天去到山上找猪草了,可以隔一天去一次了,余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点别的农活。割剩下来老一些的,及它长在土里的根,田里当肥料用,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紫云英也可以摘回家吵着吃,味道很好,但不能吃得太多。我小时候就迫着爷爷为我吵了一回。在我们那,草子是喂猪和当肥料用的,几乎没人吃,我也一直以为不能吃。后来,一次爷爷说起以前粮食不够吃的年代的事(爷爷常常给我讲以前的事,讲灾年荒年的为多。我那时经常吃不完饭,剩下很多。)说到了他们当时吃的东西时就有说了紫云英。当时,爷爷正在弄饭,我在灶口坐着给爷爷烧火。爷爷说草子可以吃,我惊讶后,就缠着爷爷给我做一次。爷爷说,现在家里没有。我说,我去后面田里摘一点。爷爷家屋后右侧小路走上五十来米有我家的水稻田,那里成片成片的,绿油油的。我跑去家门时,爷爷让我挑嫩的摘,还让我多摘点。我不停往菜篮子里压,压满了,这才回家。结果,经过爷爷二次摘选,一炒后,就只有一小盘了。我问爷爷,爷爷说,你摘得不够嫩,也不能多吃,再一个是,草子很松,看着多,一经过火炒,会缩去很多水分,所以就少了。菜篮子,是爷爷自己编织的,用缠在纸箱上固定纸箱用的塑料条编的。爷爷奶奶开了个小卖铺,卖一些山里人用的生活用品,要进货,就会有纸箱子,这个菜篮子花了很多纸箱子。

我的第一支风筝,就是爷爷给我做的。

爷爷有一把破篾刀,爷爷经常用它。破好的篾条,爷爷就用来编箩筐,编撮箕。留下自家用的,其余的赶集时就拿去卖。

爷爷做的风筝,是用四根篾条搭成骨架,骨架用奶奶缝衣物用的黑棉线系住的,有时也用白棉线。风筝的身体,爷爷给我二毛钱让我自己去买回来的大张白纸做的。把骨架和白纸粘住在一起的,是爷爷自己做的浆糊。风筝线轮是爷爷用四根小木头做的,像谷子进仓前抽去空壳谷子用的“风檫”柄,但又有点小小区别。一般的线轮,放线的时候很快,收线时就得一只手挽着,慢吞吞的。爷爷做的这个线轮,有两个手柄,放收都很快,尤其是收线的时候,两只手分别握住两端的手柄,不停地快速转动,风筝线就不停地绕回了线轮。也有一个不好点,手转动快了,转动久了,会累,有酸酸的感觉。不过,比起一般的单柄线轮说来,那是可以忽略了的。后来,大学时班上组织放风筝活动,我就深受其累,收了好长时间才把线一圈圈绕回线轮上。那个线轮是塑料的,又小,绕一圈完全忽略不计,我放得又很远,线轮上已经没多余的了,这样一圈一圈缠回,若不是女友说拿回去做纪念,我就扯断线让它飞了,任凭它自由游走。

爷爷给我做了一次风筝后,我就自己做了。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有时候是好几个人一起在谁家院坝上做。自己做自己的,偶有不清楚了,也会说上几句。起先,我们做的风筝都是纸做的,放到空中收回时,风筝总会润润的。要上学,我们就放学后再聚拢在一起放,比赛哪个的远哪个的高,往往玩到花很大眼力才看得见天上的风筝了,才依依不舍慢吞吞地收线,这时,收回来风筝往往会有一点点润润的。我们放风筝不拘三月三那一天,我们很早就起始放了,只要有风,我们就放,往往放一两个月。甚而天公不作美,没风,我们也放,这时,我们就跑到开阔些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放。不能快跑,跑快了,风筝骨架受不住,往后曲折得厉害了,不但飞不上天,反会一个咕咚直栽下地来。

稻田还没耕犁的,我们就选中成片成片有稻田的地方,跑跑停停,然后再倒退地走走,看着风筝在天上飞,如此多次,直到风筝飞得很高,停住不动依然会高高地飞。我们就坐在田滕上,看着风筝,小脚不住地抖动,很自豪的样子。因为,照例,是会有一些技艺不高的小伙伴是奈何跑了很久也放不飞天的。跑跑停停,再倒退着走的另一个原因,山区再平坦,也是相对的,每一块稻田和另一块稻田相差的高低,有的有大人高,这些得注意看,绕开它们。估摸自己可以跳下去的,可以跳下去,接着再跑再走再停,直到下一个田坎,直到风筝真正飞上了天。

我有一次,洋洋得意自己风筝飞得最远,不想,突然,它就打起了旋旋,任凭我如何扯动线如何调控,它就是不停住。不跑的话,风筝就定会落在前面的山上,那个山上树木高大,一旦落在上面了,想找回也不可奈何了。于是,我就急忙倒退着跑,时而斜斜着跑,一边看路,一边看风筝。太急了一点,忘了跑得越快,风筝栽下来的速度也越快。栽下来的越快,我就越急,越急,我就忘了回头看路,结果,翻倒在一个稻田里,离我先前的那块稻田的田坎足足有我两个人多高。幸好,我气运好,伤了几处,掉了点皮。我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子叶,动了动脚和手,爬上田坎时,我沿着线找风筝。找到风筝时,它正挂在一个高高地大椿木树的顶上,落在的树枝太小了点,大树又远远大于我的攀爬能力。我看着它,偶尔动上一动,很久。伙伴们在旁边叽叽咕咕,我都没怎么听进去。

那时,我做的风筝已升级成塑料画的了,塑料画是我偷老妈贴在家中墙上装饰用的一副山水画,很好看,为此,还给老妈一顿好打。做的时候我很用心,这可是痛苦换来的。我用这个风筝也快半个月了,每次都飞得很远,也很高。虽然不是最高,但肯定是最远,因为我的线轮上的线最多,每次我都放完。风筝线,我是从爷爷奶奶的小卖铺里偷来的,足足五个白棉线。我总感觉白棉线和黑棉线比起来,结实的多了。白棉线我费很大力气,才会扯断它;黑棉线,我就不用费扯白线那样大的气力,所以,我线轮上一直是白棉线。线轮,这次,也是我自己做的,我从后山偷砍了两根小杉木,选择杉木因为杉木轻,往里头钉钉子好连接四根小木棍时,不容易破裂。这是我自己做风筝线轮时,多次用不同的木料后得出来的观察和实践思考的结果。不对的地方是,杉木是自己栽的,去砍的话,就是偷了,其他稍稍适合做线轮的小木棍,山上满坡满坡都是,是野生的,全村人可以自由砍回。后来,长大了,上了初中,我才知道,砍杉木不经批准,自己家栽的你自己砍了用,数量超过定额又不申请,是会罚款的,重一点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我的一个远亲外公,因为自己建房要用杉木,不申请,砍的数量又大了点,不仅没收了木料,还罚了很大一笔款,若不是有点关系,又去走动了走动,听村里人说,是要去做几个月牢的。

挨了老妈一顿揍换来的风筝,半个月后就在大树树巅上了,偶尔经过那颗在别人菜园子里大椿木,看着我的风筝动上一动。风大点时,来回舞动,经过时,声音声声入耳。后来读了高中,学了庄子的《逍遥游》,看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中的大椿,每次读心里总会有些异样。后来,我才知道,“记得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记载了我的童年,大椿木也记载了我的童年,也记载了我的小伙伴。

后来老妈和老爸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了老妈在家,爷爷又管不了我,即使管了,爷爷他也防不住,每年春风一暖,甚而春风还没吹起,我就着手偷撕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了,但心里还是担心老妈会突然回来,偷撕得很节制。偷来的张贴画,拿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我们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我们那时经常一边放着风筝,一边大声地唱着那首如今看来是儿歌的《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 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 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和白云去做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如今每逢春风暖 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

上一篇:地方病培训试题下一篇:电力工程学院12月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