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花开,笑迎收获

2024-04-20

等待花开,笑迎收获(共8篇)

篇1:等待花开,笑迎收获

静等花开,笑迎收获

———等待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一小 张秀娟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常识: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有着很长的周期性,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的姿势——等待,再等待!

【关键词】: 教育

等待

学生

宽容

赏识

拔苗助长 完善自我【正文快照】: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你会找到最满意的窍门。

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描述的是作者在花店买花时,耐心等待一个5岁的孩子自己动手为花束扎好蝴蝶结的美丽场景。孩子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也在慢慢地成长,所有喜爱孩子、教育孩子的人,都应像龙应台一样学会耐心等待。

当前,受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击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事业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很多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漠视了等待,甚至根本忘记了等待。有的是拔苗助长,有的是忍无可忍,有的是暴跳如雷,唯独缺少等待,一种期盼的等待,一种欣赏的等待。

当然,教育的等待并非无所事事,也并非守株待兔。教育的等待不是消极的无所谓,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等待是信任和宽容的表达,等待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赏识;等待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孕育惊喜的历程。多一份等待,孩子们就会带给我们多一份精彩。这样的等待才是一种智慧的等待,才是真正的教育。

掩卷反思,教育的确需要等待,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等待。孩子一教就会,一讲就懂,一点就通,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天下的植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开花,也不可能经过同样的时间便成熟,时早时晚,时长时短,各有因缘。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再说,“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孩子眼中神圣的教师?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耐心等待呢?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对学生成长的欣赏,也是对自己工作的欣赏,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

学会等待就意味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几次活动、几次关心、几次谈话就立竿见影。因为一种好品质的形成,一种不良习惯的矫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的过程。对于顽劣的孩子,就更需要循循善诱,做到不知者不愠。

一、学会宽容

几年前,有一次我收到两个男生交来的作业,这两份作业的内容一模一样,连错的地方和错的方式都完全相同,显然他们不可能是独立完成的。可是两个学生都信誓旦旦地坚称他们没有抄袭,其中一个被我们认为是品行优良的学生,更是很认真地反复强调。最后,我说:“如果我把这两份作业交给任何评审人员来判断,我相信他们都会认为,作业里相似的地方除非是奇迹出现,否则不可能纯属巧合。可是你们都告诉我,自己没有抄袭。我不相信你们会对我说谎,所以我必须假设真的发生了特别的意外。”多年后,那位好学生遇到我,问:“老师,你还记得当年我们的那份作业吗?”“当然记得!”我回答到。“哎,老师,我对你说了谎话。那份作业是抄袭来的,可是您相信了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忘不了那个谎话,它让我难过痛心。”

事实上,每个学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是可爱的。他们屡次三番地会闹出“小插曲”,让教师原本就繁重的工作又增添了新的难题:欺负同学了,违反纪律了,恶作剧了;三令五申后还是故伎重演:又偷别人东西了,又进网吧了,又逃学了„„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但细细想来,没有一个孩子是真的不求上进的。由于自控能力差,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有时他们的某些举动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如果教师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学生往往会口服心不服,敢怒不敢言,甚至背地里消极抵抗,暗中作乱。对于学生的毛病、缺点,我们不要“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要想到:有的学生淘气,或许是因为他的好奇;有的学生犯错,或许是因为他的无知;有的学生顽皮,或许是因为他的幼稚;有的学生捣乱,或许是因为他对老师的逆反。

因此,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我们就要利用一切可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也就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对他人格的尊重。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学生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内心进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醒悟过程。

二、学会赏识

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因为来自遗传、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学会按照孩子的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着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么聪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应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我班有个学生叫鲍恩瑞,学习不认真,上课经常捣乱,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考试几乎就没有及格过。该学生懒惰成性,还经常惹是生非,不是打张三就是骂李四,因此同学关系十分糟糕,在大多数人看来,他真是差极了。一次叠衣服劳动实践活动课上,我意外地发现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可以说是班级之最。我立刻在班上把他好好地表扬了一番,然后请他在讲台上作示范。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后,他在学习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上例中的鲍恩瑞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老师发现了他身上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并给他肯定的评价,使他获得成就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些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人性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我们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内在的潜能,鼓舞他们向着成功之路大步前进。

世界上许多著名人物如牛顿、拿破仑、爱因斯坦等在中小学阶段都被认为是平庸之辈,甚至是不堪造就之才,后来却成了影响世界进程的重要人物。这些都说明学生可塑性强,教师不能一碗凉水看到底,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智能最佳点,在承认个性教育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只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奇迹就一定会发生。

三、完善自我

如果说宽容是一种美德,那么等待就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修为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综合素养的提高的过程,更是教师心灵不断完善和内功修炼的过程。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他们当中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有的做事、学习动作迅速,有的做事、学习磨磨蹭蹭,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整齐划一的要求,尤其是对那些智力平平的孩子,我们往往对他们们失去信心,缺少应有的等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自信,这是很可怕的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当然教育学生需要我们去付出去耕耘,只是不问收获在何时,收获有多少而已。我们要有以一颗平常心,要“体天地日月之德”,就像天地自然看待其间的万物生长一样,给了它空气、水分、土地,以及阳光,生长由它,开花由它,成熟由它。我们播种了,我们耕耘了,我们给了阳光、给了空气,我们需要等待我们会有收获的。我相信:只要有时间,哪怕是坚冰,阳光也会让他融化;只要有时间,哪怕是朽木,春雨也会催它发芽;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改变,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去等待。

等待,需要平和。对待学生错误行为,我们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犯错是必然的。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游离于“正确”边缘的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教师应发挥“等待”的教育艺术,充分利用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带领学生由错误走向正确,由“黑暗”走向“光明”。

等待,需要细致。孩子的心灵既美丽可爱,又十分脆弱。教师是在学生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不留神,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而这种心灵的伤痕将难以修复,会成为教师心中永久的遗憾。教育需要细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教师要像对待尚未完成的艺术品一样,对成长中的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雕琢”。

等待,需要耐性。学生的成长犹如花儿开放,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花儿会在一夜间绽放,但养花人首先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等待;学生会不断成长,但教师首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性。任何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都需要执着的坚守和静静的等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只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脚踏实地,不懈奋斗,教育的理想之花才能绚丽绽放。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一小龙池校区 张秀娟 ***)

篇2:理解学生等待花开

杜威先生说过,“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和感情去衡量他们的,那是愚蠢的事。儿童总处在未完成之中,人的生命处于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我们所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把儿童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学生总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们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注重生命发展的教学是让学生的情感、意志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或许,真的有了这些认识后,我们就不会再浮躁,也不会“好心办坏事”了,更不会“揠苗助长”了,当然也就不会“气死了”。理解了学生、理解了教育,我们的“爱”才会有所附着,才能真正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有了对于学生的理解,你还会产生一种重要的教育心理———等待。记得杨瑞清提出过一个“花苞心态”的概念,他说,我们一些老师总是喜欢那些盛开的荷花,对于旁边的花苞抱着“人家都开了,你怎么还不开?你再不开,我就把你给掰开”的急躁心理,于是,太多含苞待放的鲜花因被“掰开”而枯萎了。

2005年,有媒体披露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摧残人才?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的讨论在校内外激烈展开。“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文章也不断见诸报端和网站。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干脆提交了一份《请求停办少年班》的提案。

我承认的确有“天才”的存在,但我很害怕“造就天才”的教育,刘铁芳教授说:“任何缩短个体发展历程的教育模式,都不过是揠苗助长,尽管可能促进个体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发展,但就个体精神世界的整体完善,显然是‘欲速则不达’。”

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学生生命世界的慢慢生长、生成。迟开的花儿同样鲜艳,这是一种“花苞心态”,与此相对应的是“揠苗助长”,后者未必是出于“歹意”,有时恰恰是“好心”,但缺少科学意义的“好心”往往更具有破坏性。

篇3:等待花开的故事

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小花是重组家庭的孩子。父亲忙着做生意,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她,而继母带着妹妹,刚刚融进这个家庭。小花本来就是个孤独内向的孩子,再加上这样的遭遇,怪不得她眼里满是落寞。得知情况,我顿生爱怜之心。课间休息时,找机会跟她搭话,但她总是问一句,答一句根本不愿意与人多交流,课堂上提问,她也总是一副害怕瑟缩的模样。

怎样让她开朗起来,写字快起来,进步起来呢?我在寻找突破口。两年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记忆力不错,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数学成绩很好。这个孩子聪明,只不过不善于表现自己,自觉性也差一些。找到了她的闪光点,我兴奋不已。课间,我郑重地找她谈话,赞美她是聪明的孩子,告诉她只有真正聪明的孩子,才能不费力气把数学学好。我总是热情地鼓励她:“加油啊,聪明的小花!”可她还是那个样子:做事慢慢的,背书慢慢的,写字慢慢的,老师少看一眼就慢下来,就发呆,或者干脆一个姿势就成“雕塑”了。

这么聪明的孩子居然学不好,我很有挫败感。真的没办法了吗?不是有个教育理论叫等待花开吗?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小花,早也开迟也开。可我的小花什么时候才开呢?

进入三年级后,接连几周小花要么不交语文作业,要么不交数学作业,要么不读英语课本。我鼓励过,批评过,谅解过,都不见成效。我的良苦用心就这样被小花无视了,只好使出“杀手锏”——晾她在一边。可她更是破罐子破摔,干脆什么也不做,我彻底败下阵来。

有一句话总是很安慰人:“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突破口。我和数学科任老师相约再次来到小花家里,和她父亲一番长谈。他父亲给我们分析:小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学习的信心,写字慢,考试分数总是不高,因为分数不高,就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没有自信心,也就没了学习的信心。只有树立她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树立信心从哪开始呢?就从课堂上开始,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她回答,答对了就鼓励一下,答不对也没关系。我们也向她父亲提出了要求,孩子在学校写得慢,知识巩固得不够,回家就需要依靠家庭的监督。

也许是又一次走进了她的家庭,和她一起心平气和地说话,小花感受到了我们对她的诚意。再相遇时,我们感觉上就更亲近了一些。她的家庭作业在数量和质量上比原来好得多了。在课堂上,她很乐意回答我的问题,让人欣慰的是她回答问题的质量很高。在一次次的掌声中,小花脸上明显有了笑容。可令人费解的是,小花写字的速度依然是慢吞吞的。在一次作业巡视中,我发现当我站在她旁边时,她的书写速度并不慢。因此,一到做课堂作业,我就让她到讲桌上来做,这样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内。在我的注视下,小花做作业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小花,你坐的位子叫首长席,可得有首长的样子哦!”她会心地笑笑,她的心和我一点点靠近。

临近期末复习生字时,我们先抄写再听写。有时怕她抄不完,别的同学在大课间休息20分钟,我就会让她少休息5分钟,提醒她先开始一步。这样,别的同学抄完,她也抄完了。批改听写作业时,我先一步改她的本子,如果有写错的字,就让她先改。即使遇到下课,我也督促她先改错再出去玩。“奥特慢”的书写速度快起来,生字词就学得扎实了。一旦巩固了基础知识,做起模拟卷,她的速度不仅快起来了,而且正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在逐渐上升的分数中,小花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劲头更足了。期末考试时,语文分数第一次超过了数学。我苦苦等待的小花终于开了,我的“奥特慢”终于OUT慢了!

篇4:等待花开,笑迎收获

一、等待花开之“预支”小印章的由来

在班级养成的教育活动中, 我是以小印章的形式来鼓励学生的。每天放学前20分钟是评比小印章的专用时间, 一开始我规定只有表现好才能获得小印章, 我还许诺根据自己平时获得的印章枚数, 到学期末总评获得“神秘”的物质奖励。看到同学们那认真激动的表情, 可以看出这枚小印章是多少的重要和神圣。后来我发现每天都是那些优秀学生得到小印章, 那些后进生只能在旁边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的小印章轻轻地贴在优秀学生的奖章册上, 看着那羡慕的眼神, 我灵机一动, 何不改变小印章的做法, 提前“预支”给这些后进生小印章, 让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还“预支”的那些小印章。

二、等待花开之“预支”小印章的信任

机会终于来了。周五那天在小组内互评学生“一周表现”时, 王逸所在小组的6个同学中有5人获得印章, 其中还有2人获得多枚印章。看到他低着头不说话, 我灵机一动:能不能先预支一枚印章给他呢?这样也许他就会有上进的信心了。于是我大声地说:“王逸, 你能不能把今天的数学口算作业给老师看看?”他迷惑地把口算书递给我, 我检查了一下后对同学们说:“王逸今天的数学作业写得非常工整, 而且有的数字写得非常漂亮, 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我建议以后我们再设立一个‘完成作业’章, 今天‘完成作业’章就奖励给王逸。”全班同学都惊讶地睁大眼睛。我稍微停顿了一下, 环视着每一个同学, 然后用肯定并带着期望的神态对王逸说:“不过, 这个印章是借给你的, 相信你通过努力, 明天多获几个印章, 然后把我借你的印章还回来, 我相信你能还得起。”他抬起头来, 开心地笑了, 我清楚地看到, 笑容里分明还有惊喜, 还有决心, 更有一份感激。这时的他把这首枚印章小心地粘在奖章册的封面上, 美美地欣赏着……

三、等待花开之“预支”小印章的因势利导

第二天早晨, 我看到王逸高兴地跑向我, 然后递给我一枚印章, 说:“我今天获得了两枚印章, 一个是完成作业小印章, 一个是上课积极发言小印章, 这是还给老师昨天借给我的那枚。”我慈详地抚摸着他的头, 用赞赏的语气说:“现在是四年级学生了, 看来你真懂事了, 我相信你的小印章会越来越多, 老师等着你进步的好消息。”他开心地走了。我心里感到阵阵欣慰……是呀, 花开很美, 等待花开更美!

自从开学到现在, 我记不清组长告诉我多少关于王逸求上进的好消息, 有英语口语表达流利, 获得的“测验优秀”印章;有流利的数学口算, 多次获得的“口算进步”印章;有帮助同学的“团结互助”印章……翻开他的奖章册, 已有30多枚印章, 虽然他离优秀学生的要求还有点距离, 可是他正在进步, 他也正朝这个目标努力着。我相信, 他一定会有进步。王逸的转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就是因为那一次每周一评印章的机会, 建议借给他那一枚小小的印章, 唤醒了他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心!现在的学生是多么在意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啊!

四、等待花开之“预支”小印章的成效

自从我在班上开展“预支”小印章这一项活动以来, 我们班内的学习、纪律、卫生等风气有了较大的好转。每天放学前评比小印章时, 同学们那认真激动的表情让我觉得:真不能小看这枚小小印章, 它们在孩子们的眼中是多么的珍贵!班内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一枚枚小印章, 都惊讶于这枚小印章的神奇, 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家长的喜悦, 我很自豪, 决心继续把这“预支”小印章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荣誉的过程, 引领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篇5:等待花开,馨香满怀

两个男同学蹦跳着来了,说他们想承包班里车棚的卫生。老师高兴得像跟前的孩子,连说太好了,太好了。两个孩子欢快地去了车棚。学校刚迁到新区,好多孩子都是骑自行车来的,每天早上,老师都为这些孩子担忧又自豪。

过了几天,老师正给窗台上的花松土,班上一个女生进来,急急地说那两个同学没干好事儿。老师转身问,怎么了?孩子却不说了。再问,你是亲眼看见的,还是听别人说的?孩子口气坚定地说是亲眼所见。你为什么不提醒他们,制止他们呢?孩子说:“我提醒了,他们不理我。”老师不再说什么,让孩子回班学习。

老师叫来那两个主动打扫车棚卫生的男生,问:卫生打扫干净了?垃圾多不多?孩子都顺顺溜溜地接过老师的話回答了。“扫完了没玩会儿?”老师又笑问。“玩了,在车棚里骑了车。”“你看,我提醒过大家,要锁好车子,你们是在用行动提醒他们要锁车吗?”老师虽然笑着这样说,两个孩子的脸还是红了起来。“也就骑了骑车子?”老师似乎是不那么在意地接着问。“还大撒把了。”孩子想了想说。“摔着没?”孩子笑,“没有。”“再没干什么?”“没有。”极简单的两个字没说完,两个孩子意识到老师今天的盘问似乎不是在卫生的打扫上。“没有”这两个字就说得特别心虚气短。两个孩子越来越不敢迎接老师那眼神里始终如一的微笑,目光向墙壁、地板、窗台、天花板散乱地逃离。

“真的没干什么。”其中一个说。眼睛收回来时,正遇上老师等待他的目光,他一下子没了底气儿。再不敢看其它任何一个地方,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泄露了更多的秘密,他只好低下头,只盯着自己新穿的运动鞋。

老师看着窗外,似乎在思考,又像在等待。两个孩子互换了眼神,其中一个抿紧了嘴唇,眼神里有了怨怼。突然的,一个孩子开口问:“老师,是不是有人告我们状了?”

老师没接孩子的話,收回向外的眼神,说:“你们是好孩子,主动要求为大家打扫车棚,多好!表扬你们的时候,我看见你们脸都红了,你们心里一定既不好意思又特别高兴,那是一种多么特别的感觉!当时的掌声是多么热烈多么响亮啊!你们还记得吗?”

两个孩子又都低了头,臂肘支在桌上,手托着额头。“老师,我们放了几辆自行车的一点儿气。”一个孩子直起身说。“我们只是放了一点儿,应该不影响骑……”另一个孩子紧接着强调。

微笑这时候重新回到老师的眼角,两个孩子顿时觉得压在心口的石头没了,说話声音也响亮了:“老师,我们以后再不做这样的事儿了。当时只是好玩,我们错了……”

“那现在怎么办呢?”

“我们写检讨吧。”

老师没有说行,也没说不行。微笑顺着皱纹,从眼角伸展到嘴角。

等了等,其中一个说:“我们向大家道歉!”

又等了等,老师说:“你们帮老师提些水,把那些花儿浇一浇,想一想,你们还要做什么。”

两个孩子拎着水洒脚步轻快地出去了。很快就回来了,他们发现花盆里的土湿着,用不着浇。但是他们刚才接水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他们去门岗那儿借气筒,给那几辆车子的气补上。

老师听后满意地拍拍两个孩子的肩说:“我忘了,早上来我刚浇的水呢。那就一起来松松土吧。”

窗口站不下老小三个人,老师去了外面,不一会儿,老师抱了作业回来。孩子已经坐回椅凳上,看样子像是等着老师。刚一进门,两个孩子立马站起身说:“老师,我们道歉之后再去感谢于勤,是她发现了我们的错误,让我们不再继续错下去。”

老师放下作业,腰身挺得直直的,脸上的皱纹快要装不下微笑了,老师说:“好!还等什么呢?快去做你们该做的事吧!”

两个孩子欢快地朝向门岗跑去,一个孩子回头向老师的窗台看去,正看见老师在窗口,他拉同伴停下脚步,笑着指给他看。窗口,老师正在把孩子弄撒在花盆外面的土一点点撮回花盆,陶瓷的花盆上描金的一行行书:等待花开,也是馨香满怀。

篇6:等待花开,笑迎收获

第一次的教学片段:

师:丹顶鹤美在哪里?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一想, 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观点。 (生轻声读、思、画、交流)

师:谁能来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

生:丹顶鹤的样子好看, 羽毛洁白, 唱歌和飞起来的样子都很美丽。

师:太好了, 非常正确。多么聪明呀, 和老师的答案一模一样, 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

师:还有谁要说?

接下来, 任凭教师怎样鼓励, 刚才小手如林的景象还是没有出现。

其实, 造成冷场的责任全在教师身上。丹顶鹤美在哪里, 每个学生心中自有不同的美丽,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化为具体的形象, 人人心中的丹顶鹤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把心中的形象升化为语言表达出来, 化为声音倾吐出来。教师过早地对一个有着多种可能性、多种理解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 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思维的火花, 既然都已经“非常正确”“与老师的答案一模一样”了, 谁还可能把不同的想法说出来?谁还会再有兴趣继续探讨已成定论的问题呢?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 他认为学生在解决某些有多种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时, 教师不必过早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要留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出更多的设想, 这样做, 能诱发新颖而又有意义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看第二次的教学片段:

生1: (与上次学生的回答大致相同)

师:这是你心中的丹顶鹤, 真美。让我们一起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吧。

生2: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 可是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就好像一个女同学穿了一身白色的公主纱裙, 镶着一圈黑色的纱边, 真漂亮。

师:真好看呢。你来读读这句话, 把你对它的喜爱读出来吧。

(生2读, 全班读)

师:你很善于想象, 把课文中的语言想象成活的画面, 好像真的看到了一样, 这真是个好的读书方法。其他同学想象中的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呢? (肯定这位同学的学习方法, 激励大家积极思考, 大胆想象。)

生3:丹顶鹤的身材美, 个子高高的, 书上说它“腿长, 脖子长”, 站在那里就像是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最可爱的是它的“嘴巴也长”, 长的与众不同呢。

师:你心中的丹顶鹤美在身材, 美在与众不同。它还美在哪里呢? (诱导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生4:我觉得丹顶鹤的姿态是那么高雅, 它在地上引吭高歌, 在天上展翅飞翔, 多像歌唱家和舞蹈家呀!

师:大家赞成吗?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意在促进大家积极参与。)

(学生纷纷发言)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一节吧。

(学生读得很投入, 很动情)

在第二次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做出是与否、对与错的评判, 也注意避免评价语言的消极暗示作用, 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学生们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与暗示下, 在和谐的气氛中展开了思维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篇7:用心育人,等待花开

关键词:语文老师;祖国花朵;用心呵护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没有众人皆知的辉煌事业。我平凡得像一株小草,默默无闻。三十幾年来,我只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尽力地做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良心活”。

“花开很美,等待花开更美。”当我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一直以来,教师被尊称为园丁。是呀,教师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着,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花开真美。但是我们要静候花开,才可以闻到花的味道。

比如: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马××同学作文相当于五年级的水平,袁××的演讲总是感情丰富,刘××的歌唱,更是无人能及。刘××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徐××不再撒谎了……但我也遗憾地发现,有些花就是迟迟不开。是我没花心血?还是我的心血花得不够多,还是他们根本就不开花呢?不,不会,只要条件适宜,再小的花也一定能开。

郭××同学曾经是我的心病,他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上进心,上课总走神,听写、朗读都那么差,更不用说分析课文了,真让人头疼,作业要么交不上,要么写得潦草至极。

期中考试的成绩他又是不及格,我是又气又急,于是我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找他谈心,告诉他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和家长也进行了沟通。于是每天的家庭作业他是我必查的对象,稍有进步便加以表扬,我发现他上课爱举手了,作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我会把简单的问题抛给他来回答,正确了给予表扬,答错了给予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这样他会越来越自信,也会更大胆地举手发言,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又一次单元测验,他居然及格了,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从郭××同学的事例中,我明白了对待一些基础差、进步慢的学生,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只要用心哺育,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时刻。

爱是一粒种子,我悄悄地播撒,它们已悄悄地发芽了。我用爱心催化了一朵小花,尽管它还不舒展,不那样大方,随时有可能凋谢,但起码它开了,我要用心呵护它,让它开得更美、更艳!

作者简介:姜士萍,女,1964年3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就职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波罗诺小学。

篇8:等待“花开”那一天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听课老是走神,回答问题也不积极。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支支吾吾,根本听不清说的什么。每当这时我就对他发火,让他再清楚地回答一遍问题,但每次他都是闭口不答。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我知道对他来说,发火是没有用的。

有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耐心地交谈。一开始,无论我问什么他都不说话。后来,我忽然想到刚结束的春季运动会上,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就表扬了他在运动会上的表现,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能像运动会上的表现一样出色。这时,他开始慢慢和我交谈起来。从谈话中得知,他之所以不回答问题是怕说错,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决定帮他找回自信。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他的表现。如果走神了,我就走到他的旁边,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我就叫他来回答。开始,他还是不敢说,小声地自言自语。如果答对了,我就会说:“再大声说一遍会更好,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时,他周围的学生也会鼓励他说:“答对了,答对了,大声说一遍。”并给他送上热烈的掌声。每节课,我会不止一次地提问他。有时让他起来读题,有时让他帮助说错了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让他回答我的提问。这样,既让他时刻保持认真听讲,也给了他展示的机会,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虽然有时还会上课走神,但是已经能够大胆自信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且,他在小组讨论时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尽我所能,耐心地帮助他,教育他,直到“花开”那一天。

斯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做人的尊严,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知道,最残忍的伤害莫过于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莫过于给学生支撑人生的信任和赞美。但愿每一位教师在面对困难学生时,都不要吝啬赞美与鼓励。

上一篇:自理老人服务流程下一篇:中学音乐社团互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