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

2024-05-13

学会等待!(精选14篇)

篇1:学会等待!

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陈户一中高会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总能接受不同水平的学生,有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有耐心辅导他们的功课;但是对于品质方面的问题,总是压不住火,因为在我们的天平上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致的。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是有快有慢的,所以,我们的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中成长的。

案例:本次月考中出现这样一件事:考完物理后,杜燕老师把一张作弊的学生名单交给我。我一看名字就来气。一则因为考前我在班上反复强调不能作弊,要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二则这个学生刚刚有严重违纪行为。无论好说歹说死不承认,等到同学当面指认才肯低头。从这件事我对该生一直有看法。今天又无视班级纪律,于是带气的说:“交给物理老师,该科判零分。”过后一想,这样处理有点武断,不但对不住杜燕老师,而且对学生也不太负责。考虑再三,晚点时我把该生叫到教室外面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如果没有这点想法,你是不会抄袭别人的试卷的。”他一看我心平气和,自然一改以前的傲慢无礼,低下了头。我继续说:“比如农民种地,是要付出劳动的。如果自己收成不好,也不去找找原因,从别人的庄稼地里不劳而获,这样的日子会长久吗?„„”该生想起自己的父母,一个劲地抹眼泪:“老师,我对不住您,我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我知道自己错了。”作为老师,我们见不得学生抹眼泪,只要肯承认错误,再大的错误我们都会原谅的。于是我继续说:“犯错误老师能原谅你。但是我们既然错了,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接受惩罚,无论任课老师给出什么样的结果都要勇敢地面对,以后不要再重复犯错。”之后,我发现该生特别勤快,主动地帮助值日生摆放卫生用具。教室的桌子不齐,主动向我要了一根绳整理课桌。„„

由此想到,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一分为二,该惩罚的时候惩罚,该宽容的时候宽容,该等待的时候要学会等待。

学会宽容,学会等待,让我们耐下心来期待学生的进步吧!

篇2:学会等待!

等待一个人,在这个夏天。

坐在公车站,将一本拿错的练习放在腿上,双手轻轻握住边缘,不等车,等人。正值中午,毒辣的太阳高挂晴空,炙热的阳光将阴凉都烤成了温的,远处的树影也在热浪中起起伏伏。深呼吸,满心满眼都是夏天特有的热情火辣。慢慢伸出藏于粉色布裙下的小腿,慵懒地伸直,两只手轻抚着练习册的边缘,想着待会儿该如何道歉呢?会不会紧张的说不出话呢?算了,不想了不想了!悄悄在心里告诫自己。脸上传来的热意使我匆忙低下头去,耳边的碎发遮住了大概红透了的脸,“嘭嘭”的心跳声有力清晰。

过了一会儿,觉得脸上的热褪去了些,才慢慢的抬起头,仔细地将碎发夹在耳后,将裙摆拉平,推测着他来的方向,不时地张望。就像一个狡黠的孩子,觊觎着桌上糖罐里的甜蜜。情不自禁地哼起小曲,轻轻地,暗喜的。

过了许久,他还未来。我有些不安,多次掏出手机,将那烂熟于心的号码打出,却又删除。本来就是我的失误,又有什么好催的呢?不过,他该不会忘了吧。我懊恼地垂下头,既是担心他忘了,又是恨自己没有早些确认一下。汗不知不觉划过脸颊,手心的汗将书的边缘捂得有些卷了。我忙松开手,在布裙上擦了又擦,将那本练习册努力压平,可惜仍是卷的,而且反倒有些皱了。这下好了。靠着广告栏,看着路上似乎越来越少的车和已经不知道开过多少次的28路,呼吸着和着车呼啸而过带起的尘土的灼热空气,沮丧一点点在心里弥漫。

终于,在我即将放弃时,他来了。

他从后面轻拍了下我的肩,惊得我立即从座位上跳起,看着他不好意思的挠头,解释迟了的原因。注意到他有些急促的喘息,是跑来的吧,我暗暗在心中猜测着。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低着头偶尔瞥一眼面前的这位少年,脸似乎又是一热,连忙将练习册塞到他手里,在匆匆的一句“没事”之后跳上来得正及时的公交车。

篇3:学会等待演绎精彩

一、让思维在等待中激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探索留足思维的空间。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时, 教师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 等一等, 再等一等,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 在师生自主的双向互动中共同创造课堂的精彩。如一位教师教学“整数简便计算”后, 出示一道简便运算题目 (22×99+33×34) 让学生练习。

师:你认为这道题可以怎样简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这要简便运算?不可能吧!”) (学生沉默之后, 慢慢地有学生举手了)

生1:我看到了99, 只要向34借个“1”就可以了。

(生1的发言得到不少同学的赞同, 也有部分同学仍在凝神静思。教师不急于表态, 默默等待着, 果然……)

生2:我反对。向34借来的“1”表示的是1个33, 这个“1”给了99, 表示的是1个22。

生3:我同意生2的观点, 1个是22, 1个是33, 这个“1”不能借。

生1:他们说得对, 我不能只看到99就随意借个“1”……

师:我很欣赏生1用的一个词, 你们知道是哪一个吗?

生 (齐) :随意。

师:为什么你们肯定是这个词?

生4:数学上不同位置的“1”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不能随意借。如果要借, 两个“1”表示的意思要一样才行。

师:说得好。数学素以精确严密著称, 不能随意。感谢两位同学让我们知道了数学中即使是一个“1”也是不能随便借用的。

师:这个“1”不能借, 我们又该怎么办?

(两分钟后……)

生5:可以把99拆成33×3。

师:善于抓住数字之间的联系合理拆分,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值得一试。那么, 接下去又将如何解答呢?

(学生看着板书再次陷入沉思, 积极寻找突破点)

生6:我好像看到了100个33。

师:说得对, 就是有100个33, 你看到了吗?

(一语千层浪, 生6的轻声嘀咕、老师的及时肯定把学生带过了学习的拐角处)

生7:我也看到了。22×3等于66, 这样就是66×33+33×34。

生8:我同意他的说法, 他利用的是乘法结合律。

生9:再运用乘法分配律, 66个33加上34个33等于100个33。

生10:这里的33就相当于字母公式 (a+b) ×c=a×c+b×c中的c。

师:同学们能很快解决这道简算题, 看来还真不简单。要能回忆出刚才的解题步骤, 那就更了不起了, 谁来试试?

(教师满怀期待, 很多同学都在思考。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刚才支离破碎的思维串联起来, 有一定难度, 但又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步骤, 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3分钟后学生开始交流)

生11:首先提出向34借“1”, 由于这两个“1”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不能借。接着又有同学提出99是33的3倍, 得到大家的赞同, 试着做出第一步;一句“好像看到了100个33”很有价值, 让大家想到了第二步, 这样大家都看出有100个33。这里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听了他的叙述, 现在感到这道题挺容易的, 关键就是抓住了数字之间的联系, 把99拆成33×3。为什么一开始解这道题时我们会感到困难呢?

生12:它不像前面学到的乘法分配律, 一眼就能看到公因数。

……

也许在一些老师看来3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一道题, 教师却用了十几分钟。在看似并不十分复杂的解题环节中, 教师多次等待学生自我发现, 自我修改。正是这一次次的等待, 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让错误在等待中修正

课堂上, 当学生出现差错时, 教师不要急于修改、更正他们的错误, 更不要急着把正确的答案、完整的结论告诉学生。因为学生在没有经历亲手实践、探究体验的无意识状态下, 其所得的知识是模糊不清、不够透彻的, 是容易淡忘, 不够牢固的。等一等, 耐心的等待, 给学生一个修正的过程, 让学生在纠错中构建新知。

生2:老师, 我也认为他错了。

顿时, 许多学生附和起来。这时, 教师也愣了, 因为这个教学意外的确出乎预料。教师把两个分数写到了黑板上, 让学生认真观察, 也可以同桌讨论。等待了几分钟之后, 逐渐有学生举手要进行发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生3:我认为是错的。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扩大整数倍, 分母也没有。

生6: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 分子分母既可以同时乘同一个不是0的数, 也可以同时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

……

师:太好了, 为我们的精彩回答鼓掌!

本应老师简单纠正错误就可以匆匆而过的环节, 由于教师有着“耐心的等待”的情怀, 才有呈体如此精彩的课堂, 在错误得以纠正的同时, 也能清楚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和应用。

三、让疑惑在等待中明白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与困惑, 而对待学习中的错误与困惑, 教师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 给学生去交流、去探究机会, 许多时候困惑隐藏着一种超常、独特的思维。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明缘由。

如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时, 先出示:“一段公路长30千米, 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先让学生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0÷ (30÷10+30÷15) =6 (天) , 说明算理之后引导学生猜想:“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 其他条件不变, 那么时间是多少天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吗?请同学们验算。”“这还用算?”学生虽然质疑, 但还是认真算了起来, 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路程扩大一倍, 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90千米、150千米, 其他条件不变, 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 而是满脸疑惑。“请同桌同学分别计算一下。”片刻, 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 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在不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的情况下, 能不能求出工作时间呢?”……这个“疑惑”引发学生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知的学习。几分钟过去了, 学生明白了工作总量变了, 工作效率也变了, 而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和等于工作时间是不变的, 所以, 都是6天。

四、让争论在等待中共识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学生, 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常有不同的理解, 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舞台。当课堂中出现不同的看法时, 教师不要急于定夺, 耐心的等待, 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 鼓励学生进行争辩, 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争辩中完善结论, 达成共识。

篇4:让孩子学会“等待”

“天已经很晚了,妈妈明天一早就给你买,好吗?”

“不好,我现在就要,你快去买!”

“快起来,看我不揍你!”发话的是孩子他爹。

“呜……不要你管,不要你管!”“啪!”桌上的文具被孩子横扫下地。

像这样以自我为中心,当要求不能立即得到满足,就大发脾气,大哭大闹的孩子并不少见,其中不乏高智商者。是孩子天性使然吗?不是。关键是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

古人云:“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宽容,体谅别人,才能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一个人只有努力克制自己,才能完成各项事业。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要教育孩子有进取心,还要使孩子对挫折有耐受力和自制力(也称作自控能力)。

天资聪明固然很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难以成才。美国心理学家特曼曾对1000多名高智商儿童,做过长达3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开始分化:那些意志品质差、求知欲不强和学习不努力的,成年后都未取得什么成就。所以,高智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对孩子而言,自制力需要从小训练,从生活小事入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或障碍,让孩子从中得到磨炼。尤其对那些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任性、脾气暴躁、经不起细微挫折的孩子,更应当鼓励其在一些“逆境”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本领。例如,当孩子提出某个可行性要求时,不立即给予满足,而是让他“等待”一会儿,以此增强孩子的耐受力和自制力。

在训练孩子“等待”的过程中,下列几点意见可供家长参考。

一、训练“等待”应当抓早、抓小

人的大脑发育高峰期是在三岁之前,所谓“三岁看大,七岁见老”。因此,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起始年龄也应当抓早、抓小。在孩子断奶之后,就应注意培养他有“等吃”的习惯,训练孩子按时进餐。幼儿期后,应该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其能够控制自己想立即达到某个目的的欲望。当孩子要求得到玩具时,不要马上买,可在规定的一段时间里买,培养其“等待”的耐受力。

二、训练“等待”时间的长短,须参照实际年龄

孩子年龄越小,越是坐不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短暂。为此,训练“等待”的时间长短,应该参照孩子的实足年龄。例如,一个两岁半孩子首次训练“等待”的时限可从一分钟开始,以后逐渐延长“等待”的时间,同时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按照孩子要求的轻重缓急,决定需要“等待”与否以及“等待”时间的长短

如果孩子发热,要求立即喝水,或者孩子腹痛,须立即入厕,属于躯体病痛要求,应当及时解决,无须“等待”。如果孩子要求购买某些食品,添置新玩具、新服装或新的文具用品等,则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需求缓急与可能性,向其说明情况,然后确定“等待”时间的长短。

四、不同脾气的孩子应区别对待

假如孩子原本是慢性子,做事总是慢吞吞的;或者平时很少作声,也很少提要求,一旦有什么生活小事上的需求,家长就不必让他“等待”了。而对那些任性、好发脾气、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应当严格训练他学会“等待”,磨炼他的自制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五、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比赛,学习游戏规则

许多游戏活动或棋类比赛都需要轮换“等待”。因此,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增强对活动的兴趣,并要求其按活动规则学会“等待”,善始善终,可以起到耐意志、耐情绪和耐体力的功效。

六、用“阳性强化法”训练“等待”

所谓“阳性强化法”就是以鼓励、奖赏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孩子按照要求“等待”的时间而耐心“等待”了,家长应立即给其微笑、赞许、表扬,或者让其参与喜欢的活动等,从而强化“等待”行为,并予巩固。

七、家长在训练孩子“等待”时必须步调一致

篇5:等待 学会等待作文800字

拼搏,是生命的等待!一场风雨过后大地如初生婴儿一般吮吸着浓醇的乳汁。草儿绿了、花儿红了。透显出了勃勃生机!然而谁人明白这一切的美好的开始却是要经历一场磨难?“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歌词中透露出的那种希望人们要坚持不懈,要想寻觅彩虹必定要经历千锤百炼!人的生命如此珍贵,想想母亲十月怀胎后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你的喜悦,想想家人含辛茹苦的养育。你都会情不自禁的泪如雨下!然而多数人确认为这是应当,这是父母的责任。然后就任其生命时光奔流不复返。初中生活固然幸苦,也就触使我由小学的时代是向往到初中阶级的厌倦。刚进初一的我根本毫无察觉到学习的压力。

每天一如既往的笑啊、疯啊、乐啊。眨眼间一年时光混过去,跳上初二的台阶。“呀!压力就像那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还未做好迎接的准备就被淹上了头。还未学会走、如何能跑?我的心揪的跟麻花似的,瞧见周围的同学都在往上走,而我却是一个劲的往下掉!我开始泄气了、抱怨了。经常一回家里就似有似无的把气全撒在母亲身上,无休止的向母亲咆哮我在学校里的苦啊、闷啊、憋啊。母亲似乎也愿意听我闹,明白我那纠结之情。没有一句重话针对我,她只是常把一句话挂嘴上:“现在的苦,将来的甜。”一开始我不能够理解,倔强的认为这也太偏执了。越往后走越加发现着实有理,历史上的多少名人在他们成名之前不经过一番苦练:贝多芬耳鸣却坚持谱写了一曲曲华丽的乐章,爱迪生为了自己的实验做出了几乎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牺牲。而我这点算什么呢?学习之路虽然艰辛可那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你走的漂亮、稳妥,选对了方向你就会成功。

反之你将会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出来。要知道社会这个如此庞大的弱肉强食环境。不是你去选折它,而是它来折你,规则都是人定的,你不努力只想要循规蹈矩的跟着它走或者你用你的生命去拼搏去战胜它!你就将会成为制定规则的人!生命是有限的,“上帝创造了你”就是想让你能够珍惜珍视自己。别忘了“现在的苦,将来的甜。”一切的阻碍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假使生命有了自己的思想,它会一直等待,希望拥有它的主人能够去奋斗!不要终日无为,抱着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就这样出生、生活、消磨、死去!拼搏,是生命的等待,生命等待着拼搏!

篇6:写关于等待的作文:学会等待

刘 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加快。总是一刻不得闲,绝不浪费一点时间。

然而有时,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来,学会等等身边的人,生活的美好……

当面临难题,处于困境时,我们总是被教导不畏艰辛地面对困难,与困难做斗争。可是如果你不学会等待,没有充足的准备,就挑战困难,很可能一败涂地,甚至一蹶不振。而且很多困境、难题,只有一次挑战的机会,例如中高考,你若不能学会等待,未雨绸缪,则将度过碌碌无为的一生。

学会等待,不仅是为了积蓄力量,更是为了等待机会,并把握机会,发挥力量,摆脱困境,厚积薄发的取得成功!

其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姜子牙钓鱼,他拿着一根没有钩子的鱼竿,垂钓多日,只为等待他生命的贵人——周文王。如果他直接走周文王的话,他可能连周文王的面都见不到。但姜子牙学会等待,并抓住机会帮助周文王成就一番霸业。

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一面忍辱负重,一面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一面用西施等人使吴王放下戒心,最终击败吴王,兴复王朝。

如果勾践没有学会等待,而是自己带领剩下的军队直接与吴国拼命,那失败恐怕是不能避免的,“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恐怕也要换个主人公了。

学会等待不代表一事不做,盲目傻等,它是有计划的有目标的等待,在等待中,我们先要冷静下来学会分析问题,找到关键所在,积累力量,等待时机,抓住机会,一举成功!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等待,慢下自己的脚步,等待自己落在身后的灵魂,用心发掘身边美好的事物。

等等身边的人,珍惜相处的每分每秒,体会生活的美好!

学会等待,又何尝不是一种心态呢?

篇7:以等待为话题的作文:学会等待

郑文隽

梅花不争春,静下来等待,终在冬日绽出不一样的光彩。人也应学会等待。一个人只有学会等待,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在人生这条崎岖的路上愈挫愈勇,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风靡全球的小说《飘》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主角——斯佳丽。斯佳丽生于乱世,人生如戏剧一般几经波折,但出身娇贵的她却依旧冷静如斯,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学会等待,等待着新的一天新的机会。斯佳丽的等待,诠释了坚强和不屈,给全球众多年轻人以鼓舞,也使“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这一语句闻名全球。学会等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崎岖的路。

学会等待如同一股清泉,安抚焦躁的心。演员彭于晏曾因自己的作品未取得巨大反响而苦闷,后他在经别人开导后明白,演员所要的,就是能够等待。于是他一收之前的焦躁,沉下心来学会等待,并在此期间苦修演技,终于在热门电影《悟空传》中,将孙悟空扮演得淋漓尽致,大获好评。彭于晏的等待向我们诠释了一种冷静、一种心态和一份努力。

学会等待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人们心中对梦想的渴望。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昔日尊贵的他竟被吴王夫差当作低贱的仆役,这又是何等的耻辱,换作别人也许早已一死了之。但勾践没有,他的理智告诉他应学会等待,而正是这份等待,点燃了他心中重创大业的渴望,使他日尝苦胆,奋发图强,终究一雪前耻,重筑辉煌。勾践的等待向我们诠释了隐忍,不争匹夫之勇一时之气。

等待是一个人对待困境的态度,一个人若不会等待,就难以走出困境。楚汉之争,项羽被逼至乌江边,他本可学会等待,与江东父老再创辉煌,但他只是逞一时之勇。惜乎!一代霸王的英魂竟断送在乌水之畔。若是那西楚霸王学会等待,楚汉之间,就一定是胜负难料!

学会等待,在人生的路上不放弃,静下心来,磨练自己,终究能够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走出一个精彩人生!

篇8:教师要学会等待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等待。学生因基础、能力、性格、情绪等原因,在学习速度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记忆、理解、领会、操作、模仿等各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各不相同。学会等待应是因材施教应有之义。启发式教学,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包含着对启发时机的等待。从分层教学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内含着对学生的等待。思维不敏捷的学生需要等待,思维敏捷的学生同样需要等待,只是等待的时机和程度不同而已。不少思维敏捷的学生,常常失之肤浅、粗心,要使学生细致、深刻同样要等待。其实等待是成人对儿童和少年乃至青年人的尊重和理解,是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时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人的成熟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尊重这个差异,学会等待,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无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容易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消极坐等,不是守株待兔。就教学来说,需要依据不同情况,为学生克服思维的困难,提供各种条件,或设置阶梯,或运用直观,或类比启发,或相互交流,或思路点拨,或指点迷津,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就思想教育来说,则需要寻找时机,耐心细致,创设情境,入情入理,似春风化雨,作润物细无声的努力。

等待是一种责任。教师不仅要准备好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仔细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接受能力,为他们能够学会创造条件,考虑上课时用什么样的语气,问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会有多少思维缓慢的学生在老师亲切的启发等待中厚积薄发? 有多少粗心大意的学生在老师耐心细致的点拨等待中因为理解正确而神采飞扬? 又有多少优秀而又思维敏捷的学生在老师的传神且期待的目光中做到心领神会、游刃有余、滴水不漏?

等待是一种艺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等待,学生成为教师手中的刻刀下精心雕琢的精品;通过等待,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画笔下浓墨重彩的画卷; 教师就是写完自己的作品后又默默地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等待是一种见证。在等待中,教师目睹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就是亲历目睹学生成长过程的见证人。教师在等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挖掘他们感悟知识的灵感, 写在教师脸上的是等待后满意而又成功的欣慰, 写在学生脸上的是明白与获得后的充满希望的自信。

等待是一种转化。等待是知识的转化, 等待也是爱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蕴含着教师对学生无限的期待,也深藏着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教师等待的目光中,知识与爱交汇成一条希望的河流……

等待是一种期盼。在等待中,教师期盼着每一位学生能够通过仔细思索明白一个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在等待中,教师期盼每一位学生能够明白一个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并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在等待中,教师期盼每一个学生能够读懂一篇文章的主题,并能深刻理解文章揭示的哲理……

等待是一种鼓励和告白。在等待中,教师在鼓励每一位学生:我的学生无差生,所有的你们都行,所有的你们都是最棒的;在等待中,教师告知学生:老师爱你们中的每一个。

等待是一种呼唤。在等待中,教师在唤起每一位学生的灵感,在等待中,教师唤起的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悟性,在等待中,教师唤起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等待中,教师更能唤起的是从一开始不明白而到最后终于明白的茅塞顿开。

等待是一种魅力。教师的伟大人格在等待中体现,在等待中延伸。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教师的魅力所在。一个园丁会在每天的辛苦劳作之后期待着满园花香,供大家欣赏,教师满足于等待之后的桃李芬芳,香满天下,而自己守候的依然是那间教室、那块黑板和手里的那只粉笔,他们放飞的是希望,洒下的是泪滴……

等待是一视同仁。教师在等待中博得了学生的信任,更让那些后进学生没有感觉被老师冷落, 而是深深地感觉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 在等待中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他们是老师心中的希望。

等待不是相提并论。等待中教师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反应程度,从而更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现最终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师要摈弃拔苗助长的欲速,坚持瓜熟蒂落的等待,才能如愿以偿。教学如此,育人如此,做其他事情大体亦如此。

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中孕育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未来等待中承载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未来的希望。

教师要学会等待。在等待中,教师方知自己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在等待中成长,成熟,成人,从而成才。

篇9:让宝宝学会等待

“有求必应”是一 剂毒药

不良后果一

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不良后果二

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她)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去……所有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就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理所当然。

不良后果三

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宝贝对于玩具却是喜新厌旧,没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件玩具是宝贝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她)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不良后果四

不懂得尊重别人 宝宝的要求被迅速而无条件地满足,长此以往,会让他(她)觉得唯我独尊,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他(她),对任何人都不屑一顾,更谈不上尊重他人。

不给≠不爱

你可以延迟孩子的物质需求,但不要忽视孩子索要物质背后那个要“爱”的需求,要得到父母“多多的爱”的需求。孩子的潜台词很多时候是“爸爸妈妈你爱我吗,有多爱?”在人生的初期,好奇而纯净的孩子,在这些与父母“要”和“给”的互动中启蒙着自己的人际关系,从父母对自己的需求的反应中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以及对自己的认识——满足,他(她)就会认为父母是爱他(她)的,他(她)是重要的,他(她)是可爱的;不被满足,甚至同时遭到贬损,他(她)就会认为父母是不爱他(她)的,他(她)是不重要的,他(她)是不值得被爱的。

所以,延迟“给”的同时,爸爸妈妈最好能用其他形式弥补孩子,比如抱抱他(她),亲昵地抚摸他(她),亲吻他(她)的额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延时法则

其实,妈妈们对于自己的“顺从行为”普遍不认可,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刚开始学习“延迟行为”的妈妈不妨参考这样几个原则。

1不要一哭就抱

宝宝从出生起,就会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妈妈应该先沉住气,趁势和他(她)说说话,拍拍他(她)或者抚摸他(她),宝宝能从妈妈熟悉的声音和味道中得到安慰。如果孩子仍旧哭,索性让他(她)哭上一两分钟,这有助于打磨他(她)的耐心。适度的哭还能增加肺活量,对健康有好处。如此操练一段时间,宝宝对“延迟呼应”的态度就会从愤怒变为平和了。

2等待时间由短到长

因为很多宝宝已经有了小“金口”的倾向,让他(她)等很久有些“残忍”,可以从1分钟开始。比如宝宝想吃冰激凌,妈妈可以跟宝宝说:“请等妈妈一会儿,让妈妈把这件衣服晾好就给你拿。”而这个晾衣服的过程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几次“训练”下来,宝宝对“等待”有了一点儿适应,妈妈们就可以让等待的时间不经意地慢慢延长,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宝宝们的耐心也会随着等待的时间延长而增强。

3父母必须言而有信

“延迟满足”就必须有一个理由、一个承诺,比如“等衣服晾好了后……”

“等爸爸回来再……”这就要求爸妈们言而有信,承诺了必须做到,否则会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不讲信用,下次再也不受骗了!所谓的“延迟满足”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4态度明确,口气坚决

爸爸妈妈要求宝宝等待时的语气必须坚决,让宝宝感觉到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宝宝的哭闹也要想办法分散其注意力,让宝宝觉得哭闹也没有什么用。

5“延时满足”不能一刀切

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时满足,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断,决定哪个能马上满足,哪个需要再等等,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将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适当满足灵活应用。

6要有心理准备与孩子进行耐力较量

要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学会善解人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冲动。不要害怕宝宝对你的“延迟行为”反应激烈。因为,这实际上是小宝宝和父母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他(她)巴不得用哭声将你三步并作两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终将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

7延迟奖励可以逐渐积累耐心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表扬和奖励,但是如何奖励也是有技巧的。例如代币法,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想要满足一个要求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大动干戈”,将来也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权衡怎样做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

8指导优于动手帮助

篇10:学会等待!

岁月的绵长,人生的苦短,有多少汗水与欢乐,让我们一起去感悟,去品味,去沉着从容地等待吧。

春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天是一支优美的歌谣,一曲绵绵不尽的山水之歌。春雨过后,一道彩虹美丽了一片东方的天空。春风过后,小河与溪流流淌着悠扬的旋律,花香充溢的春季,心便陶醉。那些雨后的春笋,它们必定的冲破坚硬的泥土,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才能成为一片深幽的竹林。人生如春天一样,只有经历艰难的磨练,从容的等待,才能感悟出它的美丽与希望。

夏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天,应该是一篇简短的散文。繁星、淡月,蛙鸣,荷香,还有急骤的暴雨,重厚的流云。夏夜里,田埂边,淡月下,聆听夏虫的叮咛,让阵阵稻香随着淡淡的夏风进入你的梦乡。蛙声,时而急促,时而舒缓;雨点,时而绵长,时而简短。书写一段又一段的散文化的夏之 篇章。我们在品味夏的热烈与激情的同时,是否也品味到了人生的美丽也需要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秋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缕斜阳,染尽千江红。落叶满地,孤雁声声。长亭古道,别梦依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好一派荒凉与落寞的景象。秋径里,拾一枚相思的枫叶,题上真诚与牵挂的话语,遥寄远方。那一份份绵绵的情思,是否在对人生的细细品味中,感受到人生需要坦然从容,需要在默默等待里才能刻苦铭心?

冬情冰天,雪地,傲梅,劲松。雪落枝头,冬用寒冷的冰刀恣意摧残一切生命,可是,一角孤梅,犹有花枝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在冬的磨砺中坚强,在等待中绽放;一岭苍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它在冬的重压中昂首挺立。风雪的侵袭,摧残不了它们顶天立地的无畏气魄,磨灭不了它们傲霜斗雪的顽强意志。因为它们有一颗从容等待的心。它们,便是四季中的英雄。人生在四季中不断轮回,唯有不断磨练,从容等待,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真谛。

学会等待

花儿谢了,等待再开的时候;叶儿落了,等待再生的时候;月儿暗了,等待再亮的时候。而我,等待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是否有学会等待?

又是一年夏天,我随爷爷去村里的小河边钓鱼。两个人,两根竿,两把凳子还有一个水桶,没有别的了。

从爷爷手里接过鱼竿,我挽起裤腿走到河边,把双腿浸在水中,河水凉凉的,很舒服。爷爷俯下身把小凳子轻轻地摆在河边的草丛里。我在一旁专注地看着他娴熟地串鱼饵,绕着鱼线,然后潇洒地一挥手把鱼饵甩进了河中央。只听见轻微的“咚”一声,河中央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光粼粼的水波纹,煞是好看。

七月的盛夏,骄阳似火,偶尔刮来的一小阵风,也是夹杂着闷热的气息。十分钟不到,我便已经有些耐不住这烈日的考验,有点要退却的意思。我瞥了一眼身旁的爷爷,这么热的天老人家不但身着长袖衬衫,外面还裹有一件外套!爷爷气定神闲地坐着,手背上黝黑的皮肤是如此显眼。“爷爷,都十分钟了,鱼儿应该上钩了,我们收竿吧!”我头向爷爷用撒娇的口吻和他说。“丫头,是因为太阳太晒坐不住了吧。”爷爷笑着揭穿我,“再等一等,等一等,鱼哪会这么快上钩啊!”“好吧”我极不情愿地应道。

太阳继续卖力地发光散热,晒得我只能勉强眯着眼睛看东西。我双手紧紧地握住鱼竿,双脚时不时地从水中抬起,蹬着水。汗珠不断汹涌地沁了出来,打湿了我的发梢,从脑门流向脸颊,又滚落到了嘴边,沿着下巴最后滴下。放弃的念头又浮现的我的脑海中。“爷爷……这回可以收竿了吧!”我几乎是央求着爷爷,爷爷依旧微笑着,和蔼地对我说:“丫头,别急呀,再等一等,等一等……”“还要等啊”我几乎要崩溃了,托着腮,焦躁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心想:“早知道钓鱼这么苦,就不跟着爷爷来了……”说时迟那时快,鱼竿的另一头终于有动静了,“快收竿”爷爷朝我喊,“哦”我边回应他边利落地收着鱼竿,很快,鱼儿被我拉上了岸,我一看未免有些失望,是条小猫鱼,爷爷管这种小鱼叫“棍子鱼”。我安慰自己虽然钓到的是条小鱼,但这的的确确是自己经过了等待以后的收获啊!

花开花谢,叶落又生。学会等待,在等待中收获……

学会等待

去年九月从朋友那里剪来了一支绿萝,仅有的一片叶子两天后就掉了,显出一副光秃秃的憔悴的模样。如今筷子般粗细的枝条终于高出了花盆,向斜上方伸展,两片心形状嫩嫩的叶片在阳光下静静的生长,一点儿也不理会我一脸的惊喜。

屈指算来,从绿萝到我家安家落户到长出第一片叶子,整整四个月时间。你无法想象它让我等了这么久。曾今的一腔热情几乎全部化为乌有。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它沉寂的让人心焦,冒出小米粒般叶尖,很久不见有长大的迹象,似乎仅是它生命存在的凭证,不理会我的着急,却又成功的制止了我放弃它的想法。

我不懂得怎样侍弄这些花草,不晓得它需要怎样的的关怀,看它一成不变的样子,那就随它好了,只不过偶尔浇点水罢了,后来竟连浇水也忘了。可是让我决然没想到的是四个月后它终于长出了新嫩的叶片。

我在想,长出一片叶子需要四个月时间吗,当然不是,绿萝在等待,等根须深深扎泥土,在有限的空间汲取尽可能多的能量,根须由疏到密,由细小到粗壮,像泥土跳动的脉络,把原本松散的泥土紧紧裹紧,等到聚集了足够的能量,才会在几天之内一发不可收拾,长出一片片翡翠一般的叶子来。展现出萝茎细软,叶片娇秀却又不事张扬的景象来。

绿萝的成长与人生何其相似。

人的成长需要等待,人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蜇伏,在积蓄,在等待。等待如一盆绿长有绿萝的嫩芽,抽穗开花,直到成熟,等待你的收获;如漫长的黑夜、寂静的天空,总在眨着眼睛的星星,等待着黎明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当然,等待不是无谓的消耗人生。等待,也许是痛苦、艰难而漫长的。有的人忍受不了这份寂寞,恣肆张扬,失却了生命的一份纯真。而有的人却在寂寞中艰难地实现着许下的承诺。在人生的烈焰中,加热、沸腾、升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七彩的光彩。

篇11:学会等待作

小时候,外婆来上海疗养,顺便替父母接送我上下学。放学后,总是用那带有乡土俗气口音对我嘘寒问暖的外婆,依旧坚持不懈,我不耐烦地应付过去了,头也不回一下地快速朝前走着。我一次次地回头,而每一次,外婆与我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外婆怎么走得这么慢啊?”我几乎赌气似的站在原地,为了等我那走路蹒跚的外婆。

走了半晌,令我这小吃货眼前一亮的是那前方出现的一家面包店。“外婆,快过来!”我不耐烦地站在店外,外婆真慢!看着店内的美味佳肴,我生气地回头大叫:“快呀,快卖完啦!”正在我猛回头的那一刹那,旁边的一切景物都消失了,不经意间,只见外婆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小孩做错事后的悲哀,尽全力地蹒跚着向我“跑”来,那弱小的身躯上载着的是一个长辈对晚辈无私的爱,也是一个老人对衰老无能的无限悲痛。伴着轻微的一声无奈的叹息,当她再一次回到愣住的我身边时,外婆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要什么?买蛋糕,好,我这就给你买。”

回家路上,我不再自顾自地往前走,而是挽着外婆,慢慢朝前走。即使有时走得稍快些,我也会安心地等在原地,像外婆每一次等待我一样,微笑地朝她挥挥手……

现在的我,仍站在车前,静静地等待着日益年老的外婆慢慢朝我走来,我快速地迎上去,挽起那饱经风霜的手腕……

篇12:学会等待初中作文

但是你很固执,轻轻摇着我说:“不!看,它长了这么多芽!已经是冬天了!”我眯起眼睛,盯着外面的树。透过朦胧的雾霭,我可以看到每一根树枝上都有一朵花和一根骨头,有枣核那么大,是绿色和棕色的。它们勇敢地站在树枝顶端,即使没有树叶的保护。雨打得他们那么彻底,每一滴都那么坚决,那么冰冷。风是如此的不偏不倚,以至于它拒绝给他们所需要的温度,哪怕是最微小的温度。想必,温度是他们需要的全部机会。那些蓓蕾就这样紧紧地支撑着它们所有的活力,在那里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生命迸发的一刻。经过一个冬天的季节,我不知道要等多久。

后来才知道叫玉兰。我终于相信,你所执着的,是真正的等待。我想,木兰花也会明白,等待春天是必要的,而冬天是唯一的`办法。不管冬天有多长,春天总会到来,阳光总会落下,那些花骨总会迸发出这样的春天。我们也知道,不管三年有多长,它们总会过去,我们总会在阳光灿烂的夏天微笑。

我开始想象木兰花盛开的样子。这样一簇簇的‘白色粉末’在金色的阳光下,令人头晕目眩,模糊不清,就像隐藏在浅浅色彩中的一个淡淡的微笑。空气中一定有淡淡的香味在轻轻踱步,有时偷偷溜进我们的教室,把春天的气息送进每个人的呼吸里。那一点水粉般的白色,像青松翠玉一样映在天空,快要飘到天上,变成飘零的云。我们看到就会笑。因为,我们的梦想也在那里。

我开始坚持和你一起等木兰花。你还是会问“为什么不打开?”但我笑着回答:“它总会开的!”

篇13:课堂提问要学会等待

一、等待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为何需要等待?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 可它往往又是许多教师不曾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学生不能即时回答, 课堂出现一片寂静时, 教师自己生怕背上互动效果不好的“骂名”, 也为了不让课堂冷场, 就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圆场, 自己替学生回答了。这时教师就把课堂沉闷的“罪名”扣在学生的头上, 却从来不去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首先从个体智力差异上看, 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等待。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 对问题的反应程度也是不同的。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智力心理理论, 并制订了智力量表 (如图1) , 该量表反映出:智力水平在70 (低常) 以下的个体占比与130 (极优秀) 以上的个体占比是一样的, 都是2.27%;中等智力水平占到了68.26%;中等偏下 (临界迟钝) 和中等偏上 (聪明) 占27.18%。以一个班为考查群体, 其智力分布是符合韦克斯勒量表的。

其次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上看, 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等待。贯彻全面发展的思想,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宗旨。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重, 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全体学生。

再次从培养思维能力的规律来看, 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等待。“问题”要能提升思维能力, 必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综合分析时间, 以形成最佳的方案选择。任何瞬间作出的回答, 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缺乏深度和广度。匆忙回答也容易让学生形成草率的思考习惯, 不利于培养其沉稳的思维品质。

二、等待是教师的智慧

回答问题需要时间, 而需要多少时间, 却又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可在实践中却经常见到教师把不能“按时”回答问题的学生, 匆匆打发走, 生怕“等待”耽误时间, 有些教师甚至学生连站都没站稳, 就公布答案了,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自问自答, 尤其是在公开课中, 教师的自问自答现象更明显。

学会等待是一种艺术, 也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要是不想把课堂教学变成自问自答的“自耕地”, 不想把自己变成自问自答的“自耕农”, 就应该多去研究等待的规律, 挖掘等待的沃土, 掌握等待的艺术。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等待学生呢?

(一) 教师应带着微笑等待学生思考

面对着五十多双眼睛, 每个回答问题者都需要一定的勇气, 在尊严和荣誉成为学生内在要求时, 任何一次没有把握的回答都可能让学生欲言而止。因此, 课堂提问这个紧张而又严肃的话题, 要让学生既喜欢回答又能准确回答, 教师可以做的就是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微笑成为教师的教学常态, 让轻松和谐成为课堂主基调, 最大限度减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心理,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里自由发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戴维·霍姆斯研究发现:微笑有反馈效应, 微笑不仅让人自己感觉良好, 还是人们沟通接触的基础, 有助增强彼此间的联系。那么, 微笑到底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心理效应呢?如果我们在微笑与服务效果之间构筑一对函数关系就会发现, 随着笑容的变化, 服务效果开始呈正态变化, 当出现最完美的微笑时, 服务效果最佳, 笑容继续扩大时, 服务效果开始下降。

霍姆斯给这最完美的微笑总结出了一条公式:A*[ (S+T+F) - (W+L) ]。公式中的A指弓形, 也就是微笑时嘴角上翘呈弓形, 弧度一直延伸至眼角;S指充满自信的微笑, 这种笑容更明显, 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T是牙齿状况, 牙齿整齐, 大小呈黄金分割比例, 露出的牙齿不能有残缺;F为脸型, 高颧骨、大眼睛和尖下巴让笑容更美;W是牙齿颜色;L是嘴唇的状况和颜色, 最好是健康的粉色。

教师带着这最完美的微笑等待学生回答, 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 让师生感情融洽, 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更能打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心理, 开启他们无拘无束的心扉,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二) 教师应带着耐心等待学生思考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当紧张心理成为思维的障碍时, 问题的解决往往变得困难起来。这时, 问题的解决则需要经历更长的思维过程。心理学家认为, 思维对“问题”的反应是有一个酝酿过程的, 最开始是在潜意识里面进行, 也就是“问题”与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不断组合, 直至找到最匹配的信息为止。这要耗费学生相当的思考时间, 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耐心地等待学生思考。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 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 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 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或者提另外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 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

研究表明,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如果只给学生瞬间时间去思考问题, 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 其结果往往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 减少学生的思维, 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 教师应带着鼓励等待学生思考

心理学把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 负强化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 这与我们常见的表扬与批评理论相似, 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俗话说得好:“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 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鼓励属于正强化一类, 它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心理学家们认为, 激励力量的大小, 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激励力量=期望值×目标效价。

这里, 激励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 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又叫期望概率, 指一个人估计目标能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大, 其积极性就高;反之, 就低。比如某人估计目标有100%的把握能实现, 期望值为1 (最大值) , 那么他就会信心十足, 积极向目标推进。反之, 他认为目标的实现只有30%的把握, 即希望不大, 其积极性便大受影响。如果期望值为0 (即毫无希望) , 那么他就完全失去追求的动力。

教师在提问学生时, 应表现出对学生足够的期望值——一种鼓励的等待。在等待中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注意树立他们的信心, 切不可讽刺挖苦。教师在等待中最忌表现出不耐烦、怀疑或是轻蔑的态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不要催促学生回答, 也不要多次重复问题, 而要注意等待或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样既是对他们的鼓励, 又是对教学的一个有效促进。对回答不理想或答错的学生, 教师要积极寻找他们在问题回答中的闪光点, 并予以肯定,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等待是教师的美德

在一个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里, 思考应当属于全体学生。面对教师的课堂提问, 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中下的学生, 都不可能对教师的每一个课堂提问有十足的把握。而不管是什么问题, 教师都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权利。当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都得到尊重时,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就能得到很好地贯彻, 所以等待便显得相当重要。等待需要教师有相当的耐心和相当的品格, 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美德。

篇14:学会等待 实现精彩

一、等待——在无声语言引领中

无声语言包括人的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说过:“教师对本学科的酷爱所表现出来的富于感染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显示出来,专心致志、津津乐道的教师体态总是微微向前倾,面部表情神采飞扬,语气热烈而富于激情。”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的无声语言引领得好,可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肢体语言包含教师的姿势、动作等。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向学生发出信息——要开始上课了,接着教师的目光从每个学生的脸上扫过,如果目光在某个学生的脸上停留一会儿,那是在提醒学生课前准备工作要快点。然后教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这时若听见学生还有响动,拿着粉笔的手就在空中停留片刻,让那不安静的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注意而迅速调整好自己的行为,教师这样做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灵语言包括教师的眼神和微笑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学生的眼睛里,教师要能读懂学生心存的疑问,然后在重点讲解知识的地方作必要停留,让学生露出获得新知的喜悦。面对胆怯的学生,教师的微笑会让他们增加勇气;教师跟学生对视,会让学生觉察到老师的期待,从而激励他们积极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等待时,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运行,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例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已经认识边线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有同学是这样描边线(断开)的,你们认为对吗?”学生听后露出疑惑的表情,我没有立刻抛出答案,课堂上静悄悄的,似乎冷场了,但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努力地思考着。两分钟后,随着一只只小手先后举起,学生纷纷说道:“不对,边线断开了。”“没有把图形围起来。”……我追问道:“在描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断开,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我及时进行评价:“说得真好!在描边线时不能断开,只有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学生那种发现结论后的激动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课堂气氛因此推向了高潮。教师用无声语言组织教学时,会少了疾言厉语对学生的伤害。如教师给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一个眼神,远比厉声斥责来得有效,并且不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从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课堂上教师利用无声语言进行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等待,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的体现。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所以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也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甚至出乎意料之外。这时教师不应以各种理由打断学生的思路,而要耐心地等待他们把话说完,即使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中断了发言,教师也应继续等待,给学生以微笑,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说话的勇气,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二、等待——在学生思维碰撞处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由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正处于发展期,有时他们还没有想好要说的话就急于表达,有时对解答简单的问题也会钻牛角尖,而时下许多教师往往处于比较快的节奏中,学生的话语、思维就难免会被打断。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那些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学生。此时,教师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用心倾听,耐心等待,给学生一点组织语言和思维发生碰撞的时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思维之花自然就会结出硕果。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并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如果照这样摆2个、3个、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分别怎样列式?”学生在写式子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用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表示有局限性。于是,我停顿一会儿后问:“你能继续往下说算式吗?”学生先开始互说,然后相继停下不再往下说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等待了一会儿后故意问道:“大家怎么停下不说了?”学生纷纷说道:“这样的式子永远说不完。”“可以说许多式子,说不完。”……这时我予以启发:“那么,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的式子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a×3,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3,用‘……表示许多三角形的个数。”“‘我×3,用‘我字表示三角形的个数。”“‘a×b,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b表示3。”“b表示的一定是3,就应该直接写3,写成a×3。”……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我进行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许多种表示三角形个数的办法,有用字母表示的,有用标点符号表示的,还有用汉字表示的,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在数学中我们选择用字母来表示。”……

数学课上,随着问题的提出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在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新的信息,有时甚至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答案,这时便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等待是一种期望,更是一种鼓励。面对学生的思维偏差,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问题并产生疑惑,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热情,经过学生自己发现所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的直接告诉有价值得多。

三、等待——在教师延时评价前

当学生表达想法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这就是延时评价学生。看到老师没有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思考“是不是我的答案有错”“是不是有别的更好的解法”“是不是我的回答不完整,需要补充呢”等问题,从而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所以,教师评价前的等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学会等待。在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需要择优时,在学生理解某个数学问题有偏差需要纠正时,在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新信息时……教师都可以运用延时评价,这样不仅能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想把3本书作为奖品,奖励给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奖励方法共有多少种呢?”有学生说:“有2种方法。”有学生说:“有3种方法。”也有学生说:“有多种方法。”……这时,我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而是耐心等待,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他人合作后再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我在一旁给予鼓励:“你通过列表来解答很清楚,这样便于和大家交流。”“你是把奖励方法一个一个写出来的,真不错!”“你真行!用字母表示3本书,这样就简单多了!”……在学生讨论汇报后,我进行总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同学用文字表示,有的同学用字母来代替书本表示,有的同学通过画图连线解决问题……虽然这些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等待是一种教学技巧。教师放慢教学脚步等待学生,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等待,学生就会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虑,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等待,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与活力!

上一篇:沟通从说开始下一篇:风雪中傲然挺立的玫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