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4-05-12

家电行业社会责任报告(通用6篇)

篇1:家电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

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律师队伍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为展示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促进律师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国律协将自2013年起发布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1]。

一、中国律师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律师事务所数量为19361家。律师事务所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6%[2]。从律师事务所形式看,主要是合伙所、个人所和国资所形式,其中,合伙所是最主要的执业机构形式,共为13835家,占律师执业机构的71.5%;从合伙所的规模来看,3-10人的合伙所占合伙所总数的92.9%,占律师事务所总数的三分之二。个人所数量为3993家,占律师执业机构的20.6%。国资所数量为1504家,占律师执业机构的7.8%。

截至2012年底,中国律师数量为232384名。律师平均年增长速度为9.1%[3]。女律师数量为61717名,占律师总数的26.6%。

从人口律师比[4]来看,目前我国每1万人口平均拥有1.6名律师。人口律师比最高的是北京市,每1万人口拥有11.7名律师,其次是上海市,每1万人口拥有6.7名律师[5]。人口律师比最低的地区是西藏,每1万人口拥有0.6名律师。目前,全国每1万人口中拥有不足1名律师的省份尚有安徽、青海、甘肃、贵州、江西、西藏6个省、自治区。

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服务困难群体,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服务困难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律师行业的光荣使命。引导与帮助困难群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是律师行业的专业优势和职业优势所在。在过去3年内[6],中国律师接受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超过80万件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志愿为51万余件案件提供了免费代理和辩护工作,免费服务涉及的财产标的总额达到56亿元。此外,过去3年中国律师还参与了58万余次的矛盾化解工作,并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使一些疑难、复杂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1、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维护个案公平正义

长期以来,中国律师不仅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偿法律服务,还积极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大量公益法律服务。一方面,律师积极接受政府指派,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另一方面,广大律师、律师事务所通过自发的志愿公益服务方式,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维护个案的公平正义。

过去3年内,接受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中国律师为超过80余万件案件提供了免费代理或辩护[7],其中,刑事案件18万余件[8],民事案件32万余件[9],其他类案件30万件。

除了配合政府开展法律援助外,许多律师、律师事务所还积极针对困难群体开展拓展型公益法律服务项目。在过去3年里,由律师或律师事务所自发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案件达到51万余件,这些案件涉及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等,其中农民工和妇女是两大主要群体,各占29%左右;除此之外,律师或律师事务所还为230多万件案件提供了减收律师费用服务,通过去电、来访和网络方式提供的免费咨询超过792万人次。

仅以过去3年中律师办理政府指派的80万件法律援助案件和律师、律师事务所自发提供的51万件免费公益法律服务案件为统计基础,按照民事、刑事案件市场平均收费为5000元/件,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为市场平均收费的五分之一[9]计算,过去3年中国律师向社会贡献的公益服务可折算的律师服务费金额达到5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近19亿元人民币。律师提供这些免费公益法律服务为广大困难群体避免或挽回了数以亿计的损失,更有价值的是保障了个案公平正义,及时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树立了人们对法治的信心,这一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发挥专业优势,依法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除在普通矛盾纠纷处理中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外,中国律师在重大或复杂的矛盾化解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年中,中国律师共参与矛盾化解58万余次,这些矛盾纠纷集中在拆迁、劳动和突发公共事件领域,部分矛盾社会影响较大,律师的参与对于依法化解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9月,某企业矿库发生尾矿坝溃坝,导致2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5亿元。由76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律师团经过760多个日夜,历经数百场次调解,最终以调解方式圆满解决纠纷,帮助受灾群众成功索赔1.976亿元,开创了国内以诉讼手段解决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善后赔偿的先河。

再如,2010年7月,南京市某工厂区内丙烯泄漏发生爆燃事故,造成周边地区居民、企业、个体工商户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南京市律协立即组织和调集政治素质强和业务精干的律师,成立了紧急事件处理小组,为指挥部提供法律咨询,拟订事故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赔偿处理方案、分类草拟事故处理法律文书、赔偿协议书及善后处理工作注意事项等,为南京市委市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专业法律保障。

3、深入参与信访处理,为政府依法处理各类矛盾提供专业指导

信访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处理信访事项,才会真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律师既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又具备处理复杂矛盾的丰富实务经验,同时,律师又具有独立第三方的地位,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有利于协助政府依法处理各类矛盾,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律师作为重要专业力量纳入信访接待机制,进一步彰显律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年内,律师参与接待信访6万余次,直接接待信访次数超过11.5万余次,律师提出工作建议数达4.3万余份。

三、积极参政议政,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专业智慧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律师的参与,为律师参政议政提供了多元化平台。中国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专业力量和具体参与者,有热情也有能力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1、律师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的数量与比例大幅度提高

2013年,全国有1343名律师当选县、市、省和全国四级人大代表,占律师总人数的5.8‰;有3790名律师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占律师总人数的1.6%。省级及省级以上人大代表中,有125名律师代表;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协委员中,有189名律师委员。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律师总人数为27名,与上届相比整体增加了5名,其中,15名律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5‰[11];12名律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占委员总数的5.4‰[12]。

除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外,有3名律师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33名律师当选为省(区、市)党代表,另有125名律师当选为市(地、州、盟)党代表会代表。民主党派也重视律师的培养和参与,全国各级民主党派代表中,有律师代表2391名,其中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有律师代表10名。

2、律师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在直接服务个案的同时,还将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分析得出的可行性建议,通过议案、建议、提案等形式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参考,并直接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过程。

广大律师积极利用参政议政平台,通过议案、提案等方式推动国家立法及政策的完善。在过去3年,律师向各级“两会”提交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数超过7000份,其中向全国“两会”提交的超过230份,向省级以上“两会”提交的超过1000份。

律师参与立法工作是律师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3年来,广大律师通过参与立法起草、参与立法论证或承接立法性研究课题等方式,深度参与到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的立法及修改工作以及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律师独特的作用,得到了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随着律师参与立法作用的日益凸显,国家立法机关越来越重视律师行业的意见,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都将律师协会作为固定的征求意见单位。

2012年全国律协收到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法规征求意见来函20多份,全国律协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相关立法政策的制定,如刑事专业委员会就深度参与了下列法律、司法解释等论证工作或提出独立的律师建议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修正案(草案)提出修改意见稿、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订稿)》提出修改建议、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建议、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出修改建议、参与司法部《关于律师刑事辩护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制定以及就制定刑诉法实施细则提交律师建议稿。再如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参与了中国证监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实施评估工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稿。

此外,大量律师、律师事务所通过持续性关注一个公益领域来推动相关立法、政策的完善。北京律师从2006年开始呼吁并跟进《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工作,撰写的《职业病调研报告》随同立法建议一并寄送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受到30多位全国人大常委的肯定,2011年修法通过《职业病防治法》多处吸收或参考了律师的建议。北京律师长期关注未成年人和农民工权利保护工作,参与了《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修订)、《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2008)、《儿童福利条例》(初稿)的修订和起草工作。

3、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多层次参与法治政府建设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2010年10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等,以此为依托,各级人民政府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正逐渐普遍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律师以政府法律顾问的身份,多层次参与法治政府建设,为推进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3500多名律师担任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占到律师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1300余名律师担任省部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8100多名律师担任地市级政府相关部门法律顾问,14000多名律师担任县级政府相关部门法律顾问。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法律服务列入政府集中采购项目。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政府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试行办法》,将政府部门聘请法律顾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主要的服务内容是提供咨询、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重大事项研究、参与重点事件研究等。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中,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咨询51万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7000余份,参与重大项目研究16400余次,参与重点事件研究17000余次。如2012年“7˙21”暴雨发生后,北京市律协及时组织交通、保险、刑事、劳动、医药卫生等领域专业律师,就灾情涉及的法律问题、已经或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进行研讨分析,向北京市有关部门上报了近4万字的《关于“7˙21”特大自然灾害相关法律问题及建议的报告》,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展善后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再如2012年2月,律师作为基层群众代表,赴中南海参加了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国律师走进中南海向总理建言,自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尚属首次。

四、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建设,探索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

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再次强调,要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在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广大律师、律师事务所在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职业化、专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

1、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发轫于农民工权利保护领域并得到广泛推广

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最早由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支持下的律师事务所发起,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目前,全国各地已成立了30多家以律师事务所为依托成立的公益法律服务机构,专职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达到150余人。专门机构模式的公益法律服务在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维权需求急、维权成本高、极端维权高发等现实困境,及时、高效地维护权利和妥善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引起了全国律协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积极推广。

2006年全国律协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国律协将与地方律协合作,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支持下,力争用两年时间,在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建立一家农民工维权律师服务机构,进而探索建立由公益律师为中坚力量、覆盖广泛的农民工维权律师志愿者网络。”

到2012年底,各地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服务农民工近40万人,共为农民工讨回欠薪、工伤赔偿款3.86亿余元。全国律协推动组织化、职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内国际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专门制做了一期《农民工律师》节目对此进行报道。

2、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维权与维稳的有机统一

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以其专业能力与中立地位,成为维权与维稳的缓冲地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依法维权,避免过激手段;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依法办事,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甚至违法手段导致矛盾激化。因此,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是防范社会矛盾激化的有效举措,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有机统一。

全国律协推动建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门机构,探索递进式矛盾化解机制,并制定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方案》,将社会矛盾分为一般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重大社会矛盾,规定了应对不同矛盾的具体工作方案,使专职律师掌握应对不同矛盾的专业工作方法,及时将大矛盾变小,将小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各专门机构每年都化解重大社会矛盾上百起。

3、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的保障

在政府指派法律援助传统模式中,由于经费不足,往往导致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矛盾发生的根源和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并日趋复杂,矛盾调处的专业化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避免了传统指派模式下律师不能有效保障法律援助质量的局限性,能够针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其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时,既具有“专家门诊”的专业性特点,又具有“急诊室”快捷的优势。

专职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模式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立足培养专职、专业律师,是建立法律援助领域的“专家门诊”。专职公益律师积累了大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经验,对有关争议的法律法规、政策非常熟悉,处理复杂疑难法律问题时,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也能及时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

专职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模式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农民工案件往往面临维权急迫的问题,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作为“急诊室”,在案件审批、关键取证、关键程序启动等方面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防止耽误维权的宝贵时机,也避免了因为错失证据或时效而导致极端维权情形的发生。

4、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均成立了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这些机构绝大多数都办理了民办非企业注册登记。

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正在社会建设大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律协高度重视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建设,在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经验基础上,2012年又发函号召各地律师协会,两年内在全国设立30家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以此作为律师协会彰显社会责任的窗口和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平台。目前,各地服务中心正在开展工作。自2010年开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将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纳入项目执行单位,为这些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五、开展多元化公益服务,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回报社会

中国律师通过普法培训、普法宣传、慈善捐助等方式开展多元化公益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济收入从多个层面回报社会。

1、大规模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讲座,让事后救济变为事前预防

针对普通百姓开展普法宣传,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中,中国律师开展的普法培训达到35000余次,普法宣传的受益人群达到267万余人次。各地律师协会还在一些重大节假日,定期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如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五一、七

一、国庆等,各地律师协会都会组织一些大型普法咨询活动。许多省市律协或专业委员会还组织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组织了“百城千校律师普法进校园活动”等活动,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良好。

各地律师协会针对公司管理者、企业员工、学校教职员工、政府执法人员开展专业法治培训,提高重点群体的依法行政能力、司法专业水平及自我维权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内,全国各地律师协会开展此类专业培训35000余次,培训人次超过63万,对提高法治水平、预防权力滥用和纷争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2、针对农村法律资源贫乏现状,开展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

不论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还是从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法律服务进农村都是非常迫切的。2012年,全国律协成立了农村法律事务委员会,指导律师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工作。一些省市律协已率先探索了法律服务进农村的试点模式。

以浙江为例,律师深入乡村、社区,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形式,为村(居)委会提供法律“智囊团”服务。政府、公益、市场同步,三种服务模式覆盖到位;联村、组团、结对同步,三个平台服务到位;考评、保障、包装同步,三项机制运作到位,使得大部分村(社区)均通过纯公益、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模式聘请了法律顾问,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3、慈善捐助,让法律更加温暖

中国律师有着优良的慈善捐助传统,常常在助学、济困、赈灾等领域慷慨解囊,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捐助金额达到1928万余元,律师协会捐助超过2475万元。如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市律协协会和律师向灾区捐款350余万元,上海市律师协会捐款109余万元。

除了专款捐助外,很多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发起设立了常设性基金。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常设基金已超过140个,资金额达到2627万余元。这些基金大部分带有行业特点,如用于行业人才发展的青年律师成长基金、律师执业风险基金、律师事业发展基金等;用于资助开展更多公益法律服务的,如法律援助基金;也有部分基金用于资助教育的助学金或奖学金等。

4、大爱无疆,践行公民责任

中国律师不仅是负责任的职业群体,更是心中充满大爱的负责任的公民。如勇斗歹徒的反劫机勇士窦刚贵律师。2012年6月29日,从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发生暴力劫机事件,搭乘此次航班的新疆巨臣律师事务所律师窦刚贵挺身而出,在机务人员和其他乘客同心协力下,6名暴徒被制服,飞机安全返航。在搏斗中,窦刚贵律师头部(缝了五针)、面部和鼻梁骨受伤,双上肢软组织损伤,右手小拇指骨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窦刚贵律师“反劫机勇士”荣誉称号,记一等功一次。又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赵春芳律师,她扎根山区30年,代理了千余起案件,为当地百姓带去法律阳光。此外还有克服身体障碍、奋发向上的郭二玲律师,她从小失去双手,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实现做律师的梦想,她作为“1+1”志愿者远赴内蒙,为那里的贫弱人群带去法律的关怀。这些律师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捍卫权利,守护安宁,他们也身体力行成为负责任公民的表率。

六、行业协会全方位、多层次引领公益法律服务发展

引导律师服务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是全国律协和各地律师协会的重点工作内容。

1、重视与推进各级协会内部机构建设

全国律协2006年就成立了法律援助委员会,2012年,为更好推动律师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又将该委员会分立为法律援助工作委员会和公益法律服务与社会责任委员会。此外,全国律协还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农村法律事务委员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委员会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委员会等纯公益性或公益性特点突出的委员会。在全国律协的引导和推动下,目前有过半数的省份设立了指导法律援助或公益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委员会,天津、海南、广东、江西、河南、甘肃、山东、安徽等省市律协还设立了指导法律援助与公益法发展的专门委员会。此外,在全国律协的推动下,建立了有9000余名志愿律师参加的“中国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网络”,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网络,开展了大量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性活动,是中国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国律协还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突出贡献律师”奖,专门表彰致力于未成年人保护公益事业的突出贡献律师,已表彰了三届。

2、整合资源,为律师资源稀缺地区探索公益服务品牌项目

针对中国尚有一些县没有律师的现状,全国律协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实施了“1+1”项目,向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严重短缺县派遣律师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到2012年底,该项目共为西藏、内蒙、青海、新疆等地派遣了330名律师志愿者,这些律师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0多件,为近百万人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协助当地政府化解群体性纠纷4000多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1+1”行动填补了社会律师针对特定区域有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的空白,党和国家领导人、司法部领导批示十余次,2012年获得了中国政府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此外,全国律协还与中央统战部、司法部共同主办了“同心?律师服务团”品牌活动,以对口帮扶的形式,对全国部分无执业律师县开展法律咨询、法律人才培训、法律宣传等服务活动。

3、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群众与弱势群体的涵盖法律、民生的综合服务

全国律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业为民送温暖、法律服务献爱心”活动,组织广大律师献爱心到基层、送温暖到家庭;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一个城乡特困群体家庭活动,采取法律帮扶、经济帮扶等措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城乡特困家庭;引导广大律师积极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畅通农民工法律服务渠道,深入农民工聚集地区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咨询点,方便农民工就近及时获取法律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倡导广大律师对孤寡老人、失能老人、残疾人等提供电话问候、上门服务、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对生活困难的老人还要提供政策咨询、慈善捐助、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结语:在反思中前行

中国律师是一个情系人民、关心大局、勇担责任、富有爱心的职业群体。承担社会责任是律师行业的责任使命。律师情系人民,通过自己的服务让普通百姓受益,感受个案中的公平正义,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律师关心大局,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积极履职,提供高质量的立法、政策建议;重视开展实证研究,发挥舆情窗口作用,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党和政策决策的参考建议;律师以多种身份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为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发挥智囊作用。中国律师是一个勇担责任的群体,律师主动或接受指派积极介入信访和其他一些疑难、复杂矛盾的处理,并从情系人民、顾全大局的角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中国律师总在救灾、扶贫、教育等领域慷慨解囊,并设立多种基金资助行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中国律师热心公益、勇担社会责任,获得了社会的褒奖。众多律师、律师事务所先后获得了各种荣誉,如全国先后有40名律师获得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并同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律师也越来越多受到媒体关注,不论律师的公益法律服务、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参与,还是作为某些法律业务领域的专家对热点事件的点评,都得到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广泛回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各地律师协会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达1万余次。

古代圣贤将“立德”、“立功”、“立言”概括为“三不朽”。“立德”为上,其次是立功和立言。这“三不朽”既可鞭策个人,也可鞭策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将律师职业定位为“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就决定了律师不是普通的市场职业,律师应更加重视立德树人,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率,这也是社会对律师的应有期待。

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时刻,律师工作任重道远。相信未来中国律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自身职业环境和维护自身职业合法权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行业综合实力方面都将有全面改善。中国律师承诺,在服务好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将继续探索多元化公益法律服务模式,让困难群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益法律服务,并始终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守护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成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1] 参见http:///xinwen/20121026/4119.html。

[2] 其中2011年为18235家律师事务所,2010年为17230家律师事务所。

[3] 其中2011年213045名律师,2010年195170名律师。

[4] 律师数以最新统计的数225647名,而人口数数是以2010年国家人口普查的数,1370536875人,假定人口过去两年变化不大,并以此计算律师人口比。

[5]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国人口统计是以户籍地为主,北京、上海、广东等流动人口数量巨大,人口律师比会与实际有出入。

[6] 参见司法部2010、2011及2012全年律师统计报表。

[7] 同上注。

[8] 从中国法律援助的年度报告来看,单2010和2011年两年,由社会律师提供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就超过15万件,三年计算下来,预计超过24万件。

[9] 从中国法律援助的年度报告来看,单2010和2011年,由社会律师提供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就超过35万件,再加上2012年,实际估计超过53万件。

[10] 本次数据采集没有详细统计,在律师办理的这些援助案件中,有一部分案件,律师没有得到任何补贴。

[11]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2987名,参见http://news.china.com/focus/2013lh/news/11136226/20130227/17701885.html。

[12]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数2237名,参见http://?node=41868。

篇2:家电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截至2013年10月31日,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我们共收集到电力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59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3”,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电力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回顾2013年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68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电力企业共发布社会责任报告68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 发布报告的企业中,95%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32家为国有企业,24家为国有控股企业。

5次及以上 超过一半的企业连续发布报告次数在5次及以上。

51页近50%的报告篇幅在51页及以上,涵盖内容丰富。电力企业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大且受各方关注程度高,较多的篇幅有助于企业披露更为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

G3.0/G3.1 63%的报告采用了多种编制依据,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主要参考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90%的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有3份为可持续发展报告,1份为环境报告。

10% 目前仅有6份报告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占比约为10%。

二、对2013年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作出判断

电力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9.91分,整体处于追赶初期阶段。其中15%的报告已达到卓越水平,22%的报告处于优秀阶段,信息披露水平较高。但仍有44%的报告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整体来看,电力企业报告质量整体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在创新性和可读性方面优势显著。从电力企业报告自身来看,报告的可信性和可读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1.报告结构在稳定中寻求突破

作为中国最早发布报告的行业群体,主要电力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年限都比较长,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框架,同时依据年度工作和发展形势进行适度创新。

2.报告可读性有较大提升

尽管电力企业很多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但2013年发布的电力企业报告在拉近与社会大众距离、实现平等对话和坦诚交流上做出了大量改进,报告可读性有了较大提升。

3.社会责任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

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在报告中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单独篇章来呈现,并逐渐从战略层面、管理角度思考如何制度化、系统化地推进社会责任工作。

4.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共同追求的理念与发展模式

我国70%的发电量来自火力发电,火电生产对一次化石能源巨大消耗的同时带来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表明对“低碳”,“绿色”、“环保”的追求,开始探索符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各企业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的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均能看出对于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奉献清洁能源 建设和谐社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提出的“提供清洁电力 点亮美好生活”等。

5.报告披露的责任议题逐步向价值链延伸

社会责任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企业对员工、客户、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履责信息做全面系统的披露,近年来供应链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关注点。电力企业除全面披露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信息以外,开始更多地关注对供应商的责任以及供应商的履责情况。

四、我们的建议

1.披露关键绩效的行业对比情况,增强报告横向可比性

纵观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国际先进电力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进程中始终紧扣时代需要,走在时代前列。且电力行业各项技术相对成熟,有全球通行的标准,为行业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电力企业通过增强对关键绩效指标同行业比较,既可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运行实际,也能通过对比查找差距和不足。

2.正视负面信息,增强报告可信性

报告应以真诚、开放、透明的态度客观披露公司的负面信息,尤其是重大负面信息。披露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说明,让利益相关方更清晰地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阐述公司的应对态度、针对事故进行的反思以及所采取的行动,表明公司的价值观和所做的努力;表达公司对未来的承诺及决心,说明公司坚决改进的态度。信息披露过程中,要保持客观透明,对事故造成的损失、伤害不能回避。通过对负面信息客观详细的披露,让利益相关方了解到公司对此的重视以及改进的勇气,重新树立起对公司的信心,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获取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

3.发布重大工程独立报告,创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

电力企业大多以大型电站(厂)等大型工程项目为运营对象,一方面工程的顺利运行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考虑工程对于所在地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往往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发布单一电站(厂)等大型工程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对工程所在地承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既能更为直接、集中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质性,也能进一步呼应作为运营管理主体的电力企业整体的社会责任理念、实践和绩效,可以成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个新方式。

篇3:家电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谢尔顿提出, 此后,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便此起彼伏。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 联合国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该计划号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工作, 2010年11月1日, 该标准正式对外发布。相比其他社会责任国际指南与标准而言, ISO26000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 更接近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十项原则”的要求。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制订社会责任生产守则,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出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新趋势。根据权威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网站Corporate Register的统计, 1992年全球只有26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截止到2011年1月, 该网站已经收集了全球范围内31600份社会责任报告。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公司法》第五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 诚实守信, 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1月4日, 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第一次通过系统性、纲领性文件对我国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要求, 提出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八大领域。2008年5月, 上交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鼓励公司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本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发布至今已有四年, 我国企业目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是否都公布了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些, 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宋献中 (1992) 提出了三种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模式:简单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简单模式主要包括叙述性反映、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和附注, 中级模式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和环境交易报告, 高级模式主要包括社会收益表、社会-经济营运表、综合社会效益-成本模型、增值表和社会资产负债表。目前,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 采取企业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 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因此,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是以企业年报中的信息为基础, 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相对较少。宋献中、李诗田 (2009) 以2005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 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行业、时间、形式等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律。温素斌等 (2009) 对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社会责任报告模式进行了比较, 认为全球报告倡议 (GRI) 是最合理并且易于执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孟晨 (2009) 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 指出了我国企业在编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俞震、姜子叶 (2009) 对14家上市银行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研究, 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整体良好, 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履行情况明显优于首次应规发布的银行。崔秀梅 (2009) 以2008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4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分析了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因素。许家林等 (2010) 以125家央企为研究对象, 对其2006年到2010年间公开披露的100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详细分析。何丽梅、朱明 (2011) 以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 对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高文亮、张正勇 (2011) 通过对中国石油和壳牌石油2006年至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比较, 分析了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异同之处。周晓惠 (2011)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指数法对其在2007年到2009年间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 发现该行业充分披露的整体水平较低。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一) 样本选取

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 众多学者都考虑了行业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Cowen等 (1987) 的研究表明, 公司所属的行业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某些行业披露的信息明显多于其他行业。Wood和Jones (1995) 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Hackston和Milne (1996) 发现对公司形象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更倾向于高的社会责任披露。Gray (2001) 认为公司所属行业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显著相关的。Deegan和Gordon (1996) 、Bewley和Li (2000) 指出受关注程度越高的行业更倾向于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所以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于单个行业, 以强调研究的内部有效性。本文以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中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为对象, 选取公司发布的2007年至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 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截至2011年8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共有70家。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 金属、非金属行业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三大板块。这类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污染行业, 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对环境影响较大, 如废气废水、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 因而社会公众更期待他们能切实履行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电子版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司网站以及百度搜索引擎。

(二)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情况

(1) 社会责任报告年份分布。2007年至2010年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情况见表 (1) , 可以看出, 2007年至2010年,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逐渐增多。发布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有3家, 2008年增加到24家。截至2011年5月, 70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发布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 其中28家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1家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的附件与年报同时发布。从时间序列上来看, 与2007年相比, 发布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 2008年前后样本公司的披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可见, 2008年国资委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推动了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2) 社会责任报告依据及结构。2007年至2010年, 金属、非金属行业共发布81份社会责任报告, 其中只有22份报告明确提出编制的依据, 编制的依据包括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全球报告倡议组织颁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颁布的ISO26000。在分析中发现, 有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依据并非以一种指引为依据,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 有1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以此为依据编制。

学术界一般将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 利益相关者模式, 如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指引》, 该指引把社会责任分为股东与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第二种, GRI模式,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2006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被认为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 该指南认为社会责任报告应包括战略概括、管理流程和业绩, 而业绩则分为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规定公司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 应至少关注促进社会、环境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 该指引也可以归入GRI模式。第三种, 其他模式, 有些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固定模式, 没有确定的规律, 且缺乏科学性、清晰性和准确性。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结构来看, 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按照第三种模式披露的, 结构多样, 内容可比性差。

(3) 上市公司的特征比较。按照是否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将所有样本公司分为两组, 比较这两组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当年在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特征方面有无显著的差异。结果如表 (2) 所示。可以看出, 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以总资产表示的规模显著大于没有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 但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识淡薄

从披露数量上看, 金属、非金属行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例还是有些偏低,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识淡薄。尽管从时间分布上看, 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2008年上证所《通知》出台后有了明显改善, 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明显增加, 但总体而言, 企业披露情况有待改善, 70家上市公司仅有29家发布了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通过法律要求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我国,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都属于自愿性披露。可见, 在没有强制性披露要求的情况下,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比较低, 年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由于年报内容比较零散, 信息使用者需要在企业年度报告的不同部分 (如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部分) 进行查找, 不利于信息的使用。同时Dan Dhaliwal等 (2010) 认为, 与年报相比,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含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具体, 并且包括更多的重要细节。

(二) 社会责任报告多是积极信息并非客观反映

从信息披露的质量上看, 报告的内容大多是积极的信息, 很少有公司对负面信息进行披露,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告的可信度。如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 只有厦门钨业、福耀玻璃、福建水泥三家公司在报告结尾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待加强的地方, 但基本上也是一些远景目标的描述, 缺乏对自身不利信息的详细披露。公司在报告中都披露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 还积极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包括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的责任, 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一个积极的企业形象。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每个企业都花大笔墨来描述自己如何加强能源管理, 节能降耗, 如何加强环境治理, 改善环境质量, 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只字不提。同时, 企业披露的大多是绝对数, 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 缺乏对比数据, 如行业平均水平, 这显然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三) 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异较大

从信息披露的模式来看, 社会责任报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便于同行比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异较大, 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名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页数有80页。该报告是境内企业第一份主题式社会责任报告, 阐述了宝钢股份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关系, 系统总结了宝钢股份2009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 进行了较为充分地披露。而最短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3页, 笼统地阐述了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的责任, 多为定性描述, 定量指标较少。在已公开披露的的81份社会责任报告中, 只有15份报告按照《<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的要求提供了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自愿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模式和要求, 因此很难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比另一个公司更有社会责任感或在社会责任方面履行地更好。此外, 从报告名称来看, 名称各不相同, 有环境报告、公司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如2010年发布的报告中, 有27家公司名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有2家公司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四) 社会责任审计缺失

从第三方审计来看,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缺失。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审计准则, 因此只有个别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计, 显然, 这些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难以让公众信服。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通过对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 金属、非金属行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7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29家发布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从时间分布来看, 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2008年有了明显增加, 说明国资委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规模明显大于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 但本文只进行了相关描述性分析, 并不能因此认为企业规模是影响社会责任披露的决定因素之一, 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来验证。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统一模式, 信息缺乏可比性。由于现行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强制性的第三方审计制度, 报告内容可信度偏低。

(二) 建议

本文建议, 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详细程度等进行规范。关于政府是否应当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一直存在争议。由于编制社会责任报告需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各种资源, 增加企业成本, 因此, 强制性披露受到了一定的抵制。但正如前文所言, 由于没有强制披露的要求,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随意, 信息可比性较差。因此, 政府应加强规范要求, 可以先在高污染行业进行试点, 要求强制性披露, 然后逐步展开。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纳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 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 为了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审计标准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 从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摘要:本文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到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 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在规模上显著大于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尽管和2007年相比, 采用独立报告模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但信息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自愿性披露,利益相关者

参考文献

[1]宋献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2]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 《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俞震、姜子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基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 《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4]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06-2010年间100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5]Deegan, C.and B.Gordon.A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Practices of Australian Corporations,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6.

篇4:家电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回顾2013年采掘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60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采掘行业共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60份,同比增加15%。其中,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30份,同比上升10%。

国有及国有控股 发布报告的企业中,89%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是由于采掘行业的企业性质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

4次及以上 半数企业连续发布报告次数达4次及以上。

51页 报告篇幅在51页及以上的比例最高,达43%,内容较为丰富。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也就越全面。采掘行业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大,且受关注程度较高,较多的篇幅有助于披露更为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绝大多数的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为52份,占比约为87%;另外3份报告名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G3/G3.1 50%的报告采用了多种编制依据,其中全球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主要参考依据,这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关于采掘行业的补充指引密切相关。

8% 仅有5份报告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占比约为8%。

二、对2013年采掘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做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采掘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8.97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有3%的报告质量已达卓越,具备较高的水准;30%的报告处于优秀阶段,披露水平也较高,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超过半数的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采掘企业报告质量整体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但创新性和可信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1.与社区相关的履责信息披露特点突出

采掘企业报告非常重视对社区议题的披露,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方,社区的指标平均覆盖率最高。从指标披露的具体情况来看,多数报告着重披露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和促进社区发展项目,披露程度接近80%。

需要指出的是,采掘项目本身就是攫取资源的过程,但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对社区资源利用补偿的信息披露,忽视了与采掘业本身业务相关的社区发展指标。这反映出企业在对社区资源利用的补偿方面的实践与信息披露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2.聚焦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在资源、环境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报告着重披露资源有效利用与降污减排的内容,展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约61%的报告披露了资源节约与利用,60%的报告披露了降污减排。

与此同时,接近半数报告披露了环境管理体系,反映出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负责任的经营理念。

3.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披露引领生态关注新趋势

多数报告着重披露物种保护信息,占比近56%,展现了多数企业对项目周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程度和履责意识。但仍需清醒地看到,报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和专项资金方面的披露还比较欠缺,仅有23%左右的报告进行了披露,表明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披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有待提升。

4.重点关注劳工权益与安全保障的落实

采掘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员工多以农民工为主,且工资水平较低,劳资冲突时有发生。多数报告着重披露社会保障和劳资内容,特别强调公司能够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工工资和福利发放。

由于开采作业风险较高,工伤和职业病成为劳工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多数报告着重披露健康安全内容,系统梳理了管理体系、制度措施、工具设施支持和资金保障。

四、我们的建议

1.提升社区议题披露与行业特点的关联度

采掘行业企业应建立与社区沟通的常态机制,充分了解社区利益相关方的关注重点,并将其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在巩固和提升社区公益项目和助力社区发展的同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提升对社区的资源补偿力度,系统收集资源补偿实践和优秀案例,进一步提升社区议题信息披露的质量。

2.增强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采掘行业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的重点领域,挖掘和梳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实践,在报告中进行系统性地披露,有条件的企业可发布生物多样性专项报告。

3.加强对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引的研究和制订

由于采掘行业是直接从自然界开采各种原料、燃料的工业部门,对自然、社区和员工的影响都比较大,具有比较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地域属性,这就决定了采掘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应更具行业特色和本土特点。然而分析指出,仅有3份报告依据了行业指引,且均为国际行业指引,这是由于目前国内行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引还比较缺乏。因此,加快采掘行业社会责任指引的研究和制订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有助于提升报告内容编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助于推动采掘业企业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篇5:家电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这一政策,本组进行了一系列“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暑期社会实践查询拜访,旨正在收集对于“家电下乡”售后维修办事工程的现实情况和反馈意见,为进一步完美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提供建议,同时锻炼自身实践调查访问能力和加强参与社会活动的认识。

7月份本组在江苏南通、南京等地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参与过家电下乡活动的人群,以问卷、口询等形式对售后维修进行了调查。总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结果显示:“家电下乡”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大大调动了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对刺激消费,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 “家电下乡”政策的确一项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家电下乡”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电下乡产品种类增多。

已由最初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扩大到现在包括电脑、手机、热水器等产品,服务半径大大增加。相信下乡产品还会随着农民购买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品种、提高档次,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政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消费者(82%)只对“家电下乡”产品售后维修服务政策知道一些,对其细节都不甚理解,甚至有17%的人几乎不知道。

多数人(50%)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方式知道该服务政策的,21%的人是通过政府宣传得知,14%是听说的,少数人是通过传单、标语、网络得知。

三、购买的下乡产品德质量。

根据反映,61%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没有坏过,说明家电下乡的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不能因为是低价下乡就忽略它的质量保证。

四、农民、商家、政府多方受益。

①农民受益

农民是“家电下乡”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购买家电得到13%的政府补贴,惠农助农政策得以体现,调查结果显示62%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家电下乡”的指定产品,可以说很受广大农民的喜欢。同时,“家电下乡”使农民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尽早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特别是在农村普及彩电和手机,可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获取更多市场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这是贯彻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②商家得市场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商家在政策实行之后,产量增加50%之多。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后,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制约,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受阻,企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使得农村市场被激活,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家电产品过剩产能,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开了新的道路。

③政府在农村的政策得到更灵活的运用

推广“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不仅仅是给一些财政支持,一“补”了之。而是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家电下乡”售后服务政策实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家电下乡”售后服务政策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销售者对“家电下乡”售后服务的政策存在着不信任的情况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农户知道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补贴,但是对其运行模式、补贴程序和范围等不太了解。同时,部分厂家出现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积压产品,标高价格现象使得农民对该政策的信任度不高。

2.过程繁琐抑制了售后服务需求

有50%被访者反映领取补贴手续繁琐。农民补领补贴最快也要30天左右,农民为了领取补贴,少的要跑1-2次,多的到商家、财政所分别要跑3-4次,这样以来,边远地区的农民领到的补贴减去跑路所花的费用将所剩无几,这大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3.家电下乡服务网点太少

据调查问卷显示82%的农户认为家电下乡服务网点少,联系不方便,63%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网点服务态度差且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已注册的家电下乡服务网点自己本身并不清楚是家电下乡服务网点,且有个别网点提供的联系方式有误。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工程的失望。

4.售后服务的等待时间不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服务时间,消费者反映售后服务不及时,有时服务电话都打不通.5.服务态度不稳定

消费者反映维修工的态度不好,不耐烦.有时维修结果不好但并不热心地服务.六、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建议。

针对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形成了几点建议。

①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各级部门定期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农民发放明白纸、设立村级宣传栏等方式,让老百姓能够清楚地了解 “家电下乡”的政策、品种、补贴标准、申领办法等,让农民清楚,让农民放心,让政策家喻户晓。

②增加下乡产品种类及品牌

增加下乡产品种类及品牌,适当提升部分产品档次,增加农民选择权,同时增加每户可购买数量或者取消购买数量限制。

③进一步简化补贴程序,方便农民购买

要鼓励和支持销售网点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实行选择、购买、领取补贴、送货、安装集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

④定期对网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对网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网点服务质量。

篇6:家电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我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农村孩子,暑假在家的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国家家电下乡给农民带来的实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等使农村大部分人家都发财致富了,口袋里的钱多了,但是一向勤俭节约的农民伯伯还是不舍得购置昂贵的电器,但是家电下乡能补贴还能售后服务,大家的观念改变了,都购置了电视、空调等家电。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这一政策,我进行了一系列“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暑期社会实践查询拜访,旨正在收集对于“家电下乡”售后维修办事工程的现实情况和反馈意见,为进一步完美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提供建议,同时锻炼自身实践调查访问能力和加强参与社会活动的认识。

7月份,我在长沙、益阳等地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参与过家电下乡活动的人群,以问卷、口询等形式对售后维修进行了调查。总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结果显示:“家电下乡”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大大调动了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对刺激消费,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 “家电下乡”政策的确一项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家电下乡”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电下乡产品种类增多。

已由最初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扩大到现在包括电脑、手机、热水器等产品,服务半径大大增加。相信下乡产品还会随着农民购买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品种、提高档次,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政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消费者(82%)只对“家电下乡”产品售后维修服务政策知道一些,对其细节都不甚理解,甚至有17%的人几乎不知道。

多数人(50%)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方式知道该服务政策的,21%的人是通过政府宣传得知,14%是听说的,少数人是通过传单、标语、网络得知。

三、购买的下乡产品德质量。

根据反映,61%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没有坏过,说明家电下乡的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不能因为是低价下乡就忽略它的质量保证。

四、农民、商家、政府多方受益。①农民受益

农民是“家电下乡”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购买家电得到13%的政府补贴,惠农助农政策得以体现,调查结果显示62%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家电下乡”的指定产品,可以说很受广大农民的喜欢。同时,“家电下乡”使农民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尽早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特别是在农村普及彩电和手机,可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获取更多市场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这是贯彻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②商家得市场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商家在政策实行之后,产量增加50%之多。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后,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制约,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受阻,企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使得农村市场被激活,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家电产品过剩产能,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开了新的道路。③政府在农村的政策得到更灵活的运用

推广“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不仅仅是给一些财政支持,一“补”了之。而是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家电下乡”售后服务政策实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显示“家电下乡”售后服务政策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销售者对“家电下乡”售后服务的政策存在着不信任的情况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农户知道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补贴,但是对其运行模式、补贴程序和范围等不太了解。同时,部分厂家出现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积压产品,标高价格现象使得农民对该政策的信任度不高。2.过程繁琐抑制了售后服务需求

有50%被访者反映领取补贴手续繁琐。农民补领补贴最快也要30天左右,农民为了领取补贴,少的要跑1-2次,多的到商家、财政所分别要跑3-4次,这样以来,边远地区的农民领到的补贴减去跑路所花的费用将所剩无几,这大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3.家电下乡服务网点太少

据调查问卷显示82%的农户认为家电下乡服务网点少,联系不方便,63%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网点服务态度差且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已注册的家电下乡服务网点自己本身并不清楚是家电下乡服务网点,且有个别网点提供的联系方式有误。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工程的失望。

4.售后服务的等待时间不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服务时间,消费者反映售后服务不及时,有时服务电话都打不通.5.服务态度不稳定

消费者反映维修工的态度不好,不耐烦.有时维修结果不好但并不热心地服务.六、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建议。

针对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形成了几点建议。①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各级部门定期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农民发放明白纸、设立村级宣传栏等方式,让老百姓能够清楚地了解 “家电下乡”的政策、品种、补贴标准、申领办法等,让农民清楚,让农民放心,让政策家喻户晓。②增加下乡产品种类及品牌

增加下乡产品种类及品牌,适当提升部分产品档次,增加农民选择权,同时增加每户可购买数量或者取消购买数量限制。③进一步简化补贴程序,方便农民购买 要鼓励和支持销售网点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实行选择、购买、领取补贴、送货、安装集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④定期对网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对网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网点服务质量。

综上述所,我国农民有一定的家电消费潜力,推广家电下乡,能够让农民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推广家电下乡很好的扩大了内需,激发了农村潜在的巨大的购买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要使农民快速增加家电消费是比较困难的。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的制订出各种具体措施,确保这项工程稳步推进。

附录 调查问卷

关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情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湖南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采访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家电“以旧换新”的暑期实践调查,旨在了解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落实的基本情况,以发现其实施过程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1、您最近有没有打算更新家电的打算呢?

A 有 B 没有 C不清楚

2.如果您有更新家电的打算,您会购买什么产品?

A 以旧换新产品 B家电下乡产品 C 一般产品

3您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了解程度?

A一般 B很多 C很少

4.您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家电“以旧换新” 政策的?

A、电视,广播媒体 B政府宣传 C网络 D听说 E其他()

5.您知道有几种家电参与家电以旧换新么?

A.5种 B3种 C6种 D1种

6.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家电补贴是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给予补贴。

A 5% B 8% C10% D 15%

7.您觉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真的能给百姓带来实惠么?

A能 B一般 C不能

8.您对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及其售后服务的满意程度是?

A比较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9.如果您参加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您所关注的问题是?()

A补贴金额 B家电质量 C办理程序的便利性 D其他()

10.您的收入的大体范围是?()

A1500元以下 B1500到3000元 C3000元以上

11.您怎么处理废旧家电的?()

A闲置不用 B卖给收废品的 C参与家电以旧换新 D丢弃

12.您认为“以旧换新”新产品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A 节能环保B体现技术发展趋势(顺应潮流)C普通产品

13.请问您不打算参加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A家中没有相符废旧电器 B现在经济不好,能用就凑合用C补贴不高D其他

14.您希望政府下一阶段要做哪些工作?()

A加大宣传 B增加销售网点C简化收购程序D加强市场监管E其他()

15您对家电下乡有什么建议呢?

上一篇:2018年中铁十二局福州地铁5号线项目部劳动竞赛活动方案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