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 李白赏析

2024-04-22

玉阶怨 李白赏析(通用12篇)

篇1:玉阶怨 李白赏析

这是作者李白的一首无言绝句诗,是一首描写贵妇的宫怨诗,因李白曾受唐玄宗待见在宫中带过一段时间,才对宫内贵妇有所观察和了解,写了这首独特的宫怨诗。其原文如下: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字词解释:

⑴罗袜:丝织的袜子。

⑵却下:回房放下。

⑶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玉阶怨翻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玉阶怨中心思想:

本诗写一位贵妇寂寞和惆怅的心情,久盼所爱不至,直至夜深还有所期待,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

内容简析:

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有幽邃深远之美。

篇2:玉阶怨 李白赏析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徽步,罗袜生尘”意境。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蔼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人幽徽。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面人室。人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玲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 “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村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玉阶怨》全诗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李白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人诗情之最幽微处,散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敦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篇3:玉阶怨 李白赏析

早在李白之前谢朓的宫怨诗《玉阶怨》已经名声鹊起,成为很多诗人争相膜拜的宫怨诗典范,李白这首宫怨诗受谢朓的影响颇深,《李太白集•玉阶怨》王琦注“题始自谢朓”。相较而言,谢朓的《玉阶怨》怨情明显,一句“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及”将独守空房的女子思念夫君的心情显露无疑。而李白的《玉阶怨》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动人的画卷,全文没有一字涉及到“怨”,却为我们塑造了凄婉动人的关于等待的故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时间是夜里,地点是玉阶之上,主人公伫立已久,以致脚下穿着丝质的袜子已经被露水所浸湿,大约所有读者都如我一般想追问,为何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寒露凄凄,主人公却久立不去?甚至于袜子都被露水打湿?可见,天气的寒凉,主人公站立的时间之久,这一意境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主人公以“罗袜”的形式一笔带出,足见作者独到的笔力,我们看不到主人公的相貌和体态,却从一个“罗袜”之上多少猜测到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同时,地点“玉阶”也为我们做了铺垫,这位主人公身份地位一定不一般。然而,越是身份地位的不一般,越能衬托这位主人公凄惨悲凉的境遇!出征打仗的丈夫,他地为官的丈夫,伴在他人侧的丈夫,似乎成为了古代女子等待中的符号。即便是身份显赫的王侯将相,作为他们的女人,也只能在等待中消耗自己青春的面容,守着荣华富贵和大好年华,却怎么都盼不到等待的那个人出现,这样的物质丰足和这样的精神匮乏,更凸显出主人公无奈、落寞、凄凉的心境和感受。而一个“侵”字,不仅写出了寒意侵袭到身体,更能显示寒意侵袭心灵那如诉如泣的怨情。

于是乎,等待无望,主人公转身回到室内,“却下水精帘”,一副水精帘将夜晚寒气森森烘托得活灵活现,仿佛能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寒气袭人的夜景。室外白露寒光闪闪,室内水晶帘在月光的照射之下同样寒光闪闪,一位目光流转、愁容满面、心有戚戚的女子,在寒夜、水晶帘前突然驻足“玲珑望秋月”,月亮,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往往代表团圆、相聚,然而,月满之时,人却并未团圆,月亮的圆满仿佛刺痛了主人公盼人团圆却落空的无奈、失落和无助、自怜的心理。皓月当空的夜晚,在一场等待之后,再次陷入沉思的主人公,在想什么?以致于呆呆地伫立在水晶帘旁,深情地注视着郎朗星空中的那轮明月?原本在室外等待的时间已久,准备转入室内入侵,而一轮秋月却又勾起主人公各种想象和情思,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真实再现啊!

作者用“水精帘”“玲珑”“秋月”承接了上句“白露”为我们营造的寒冷意境,“白露”是眼见之寒冷,而“水精帘”和“玲珑”“秋月”却是让人感受到内心的阵阵寒意,更进一层。原本秋月满天,月光粼粼为我们营造的就是寒冷的意境,而作者在自然环境之上又为我们描绘了室内环境,一室内一室外,一身体感观一心理感受,无处不在渲染着寒冷、凄清、寂寞、孤独的意境。

同时,上句久立的寂静被“却下水精帘”的“却下”这一动作打破,静止的画面仿佛流动,没有转身的描写没有走入室内的描写,只一个“下”字,用得极好,那等待落空的沉重和忧郁被这个“下”字点缀得恰到好处。这个“下”字也包含了多重意思,我们且详细一二。首先,却下水精帘是抵挡室外白露造成的寒冷的意味;其次,提示我们主人公由室外转入室内;再次,用水精珠帘隔离出一个新的空间。以上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主人公渴望通过这一道水精帘隔绝在室外等待的那种失落、寂寞、孤独和无奈并转入新的意境。承袭着新的意境,主人公誓要忘记等待的失落、苦楚,进入另一种意境,然而,剪不断理还乱,猝不及防的是,抬头瞬间,一轮秋月将所有企图隔离的感受全部激发并升华,思念之情、失落之感、孤寂之痛同时爆发,并全部释放出来!一个“望”字,将那望眼欲穿的主人公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与其说,“望秋月”是望月,不如说是望人,月亮尚可在夜晚时分陪伴良人,而自己苦苦等待的那个人,却始终望而不及。于是,秉承着室外的驻足久立、等待佳人,另一番驻足久立在室内继续延展。

室外的等待没有描绘面部表情,而室内的一个“望”字岂不是很好的说明了之前等待的情景?一定也是望眼欲穿吧?一定是在夜色浓重中,望着经由大门款款延伸至玉阶的路吧?一定是望着空旷无人的庭院吧?于是,瞭望中空空洞洞廖无人迹的庭院,和室内瞭望中满眼的秋月,形成了鲜明对比,月亮还比人多情,毕竟长夜漫漫还有月亮的陪伴,而人的寡情、冷淡也被这一轮月亮映衬得格外醒目。可见,主人公伫立在水精帘前,那一番滋味和内心的波动。

全文二十个字,没有一个“怨”字,却处处弥漫着“怨”情,作者用生动逼真的意境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等待中的妇人的形象和她等却等不来那悲凉、凄苦、无奈、孤独、无助的心理感受。虽然文中没有主人公的具体形象,但这种等待中的形象,不正是契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无才便是德的女子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宗法制度之下,“从父、从夫、从子”的,将一生都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形象吗?与其说,宫怨诗是古代女子在独守空房中陨落的生命力的挽歌,更是古代女子在封建礼教下被戕害的一生的有利控诉。

李白这首《玉阶怨》全文不着一个“怨”字,却为我们诠释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古代诗歌意境,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最好典范。

篇4:李白《长门怨》鉴赏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李白《长门怨》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长门怨》

《长门怨》,顾名思义,是宫怨诗,出自乐府古题。据说汉代的陈皇后因为武帝宠幸卫子夫而失意,不得已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后来听说蜀人司马相如善写辞赋,就派人送了一百斤黄金,请司马相如为自己写一篇解闷排愁的文章,结果司马相如就为陈皇后写了一篇有名的《长门赋》。没想到后来汉武帝也看到了这篇辞赋,深受感动,因此又与陈皇后重归于好。后人就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以《长门怨》为题材的乐府诗。李白的《长门怨》共写了两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长门怨》的第一首先以天象入手。“天回北斗”的“回”字,是一个动词,是说高高在上的北斗七星,在天穹里默默地由东向西移动,不知不觉中,已经挂在了西楼之上,可见此时已是更深夜半之际,这显然又是一个难眠之夜。第二句,由高而低,从远而近,视线从天上星空移到身边的居室,“金屋无人萤火流”,从天上的北斗七星到庭院中的飞火流萤,这一句所刻画的景物也更加细致入微了。金屋,用的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汉武帝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阿娇,曾经说过,“若得阿娇(即后来的陈皇后)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不过,诗中的金屋已经今非昔比,人去室空了。当初被藏在金屋、宠幸无比的陈皇后早已伤心地离开了这所“金屋”,而迁居长门冷宫了。那么,可想而知,当初那些热闹异常或恩爱无比的夜晚当然也早就烟消云散,如今只剩下秋日里的萤火虫,在这昔日的繁华宫殿四周飞来飞去,留下了时隐时现的点点萤光而已。天上是不变的斗转星移,日夜更替,地上是无声的流萤飞逝,暑往秋来,这一座在黯淡星光笼罩与微弱萤光点缀下的空寂金屋,所蕴含的物象与情感,又岂是一个“愁”字所能包涵得了的?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既点明题意,又由月光引出愁思。天象由北斗换成了月光,更加明亮,醒目,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地点由爱巢“金屋”换到了冷宫“长门”,在感情的反差上愈发强烈鲜明,使人不由得浮想联翩,感叹宫闱中的变迁就是这般的无奈与无情。而且第三句还用了一个意向动词“欲”字,那么月光到底是“到”了,还是没“到”?第四句的“别作”,也是一样,看来月光在不同地方是会产生不同效果的。诗歌虽然很短,只有四句,却因为变换了居处场所和天象景观,再加上两个精心安排的词语,使三、四两句诗与前面的两句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互相牵连制约,其中的蕴意显得异常丰富、耐人琢磨了。当然,月光是不论什么地方都会照得到的,那么“它”现在为什么好像有了一种顾忌,是不愿意照到长门殿,还是不忍心照呢?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无处不在的月光上。在这里,他又一次把月光写得格外善解人意,在照不照到长门殿及陈皇后身边的问题上,李白在诗中并没有进一步明确地展开,甚至连暗示都没有,这种欲言又止、欲作还休的情态其实最符合被冷落的陈皇后及其一切宫中失宠女子的心态。总之,长门之怨,实在是怨深似海;长门之怨,又实在是无可奈何呀!所以,就连天上的月光也禁不住要对经历了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的陈皇后们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可又确实是爱莫能助了。其实,不管月光照到长门殿也罢,避开长门殿也罢,对陈皇后的命运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她的愁思也是根本无人可以为之排解的。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桂殿,即桂宫,是汉武帝时的宫殿名,位于未央宫之北。上一首诗直到最后一句才说出了“愁”字,而这一首,却在第一句就提出了“愁”字,而且还是“长愁”。女主人公这种铭刻内心的宫愁并不只是因为秋风萧瑟才引起的,而是时时刻刻萦绕心间,无法排遣的。在她的心目中,自从离开了黄金屋以后,其实在失宠以后,哪怕是在“金屋”之中独处的日子里,也就只剩下“秋风霜箭”,简直是长年都生活在愁怨之中,所以不论何时望去,屋子里只有不尽的“秋尘”。从失宠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领略过一丝一毫春天的气息。无论人世间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四季中的变幻又如何气象万千,对她来说,一切都是一潭死水,又“四屋秋尘”,一个人如果对春天失去了兴趣,实际上也就是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这座被汉武帝所遗忘了的“黄金屋”也就完全失去了生机,再没有任何温情可言。只有离开这里,独自去长门宫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生活的不幸和失宠的苦果。

篇5:李白——《玉阶怨》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位贵妇人幽居在深闺的孤寂。

篇6:玉阶怨 李白赏析

玉阶怨,玉阶怨郑锡,玉阶怨的意思,玉阶怨赏析 -诗词大全

玉阶怨

作者:郑锡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昨夜鸳鸯梦,还陪豹尾游。

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

篇7:玉阶怨诗歌赏析

【诗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处】唐·李白《玉阶怨》

【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而一 “久”字便托出物质生活丰富的宫女,因长久幽居深宫,故精神空虚,只 得久久站在玉阶上苦思冥想。此情诗中虽未言及,却饱溶于字里行间。

注: 玉阶,用玉铺成的台阶。罗袜,用丝绸缝织的袜子。

【全诗】

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1.玉阶:以玉石或白石砌的台阶,这里指女子居住的后宫宫殿台阶。生白露:落满露水。表明女子独立玉阶直至夜深。侵:渗湿。罗袜:用丝罗布料做的袜子。却下:放下。

2.水精帘:即水晶帘。萧士赟注:“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如今之玻璃帘也。”玲珑:形容月如玉盘之玲珑剔透。

【翻译】

白玉石阶上落下晶莹的露水,夜深站得久了打湿罗袜双脚。

转身进屋放下水晶门帘,出神地望着天空中玲珑明洁的秋月。

【赏析】

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鉴赏李白的著名诗作《玉阶怨》,这里拟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这首小诗。因为,《玉阶怨》是一首感情细腻委婉,风格含蓄隽永,意境深邃幽美的杰作佳构。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特别重视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一词的出现,始于中唐。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首先把先秦以来“立象尽意”(《易传》)、“言不尽意”(庄子)、“意象”(陆机)、“神韵”(钟嵘)等理论中“意”与“境”(“象”)两个概念熔铸成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在长期的发展中,“意境”的内涵不断丰富,至清代王国维,遂成为古典诗歌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王国维认为,境界(即意境)是指“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人间词话》)这也只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定义。根据前人的论述,意境是指诗歌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而达到的一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意”是蕴含在图画中的,这里的“境”是含蓄着深“意”的。“意境”不是“意”与“境”简单的相加,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它强调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一致、交融相生。而情必至真至诚,景必至美至谐,意必至正至深,境必至朴至善。有意境,则景能动人心弦,情能感人肺腑;有意境,则虚体(情)实体(物)、虚笔实笔皆妙;有意境,则有含蓄隽永、馀味不尽之致;“有境界即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所以,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同上)。

篇8:玉阶怨 李白赏析

爱兹拉 · 庞德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研究过大量的中国和日本的诗词。1915年庞德选择出版了19首中国古典诗歌,题为《华夏集》在西方引起轰动。许渊冲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翻译家,他用英语和法语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诗词,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地位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动作。许渊冲先生以前人学说作为基础,结合自己一生的翻译经验成功实现了形似与神似,求直与求美的结合。 意境是古代汉语的产物,他特别适宜在古代汉语环境中生长,意境是很难用其他语言代替的。庞德和许渊冲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唐诗的理解也不同。

《玉阶怨》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深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在痴痴的等待。由于寒气袭人,主人公回房放下水晶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全诗无一句正面写怨情,然而却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有深邃幽怨之美。

玉阶生白露。庞德将其翻译为The jeweled steps are already quite white with dew.玉阶梯上已经有了白霜了, 许渊冲将此句译为sighing on the stairs made of jade,the white dews grew on the jade stairs. 坐在玉椅上, 看着阶面不断落下白霜。我认为许渊冲的翻译更好的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的动作。Grew一词用的尤为巧妙,grew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宫女一直在看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深夜,白玉的椅子,玉石阶梯, 雪白的霜,从中我们既看到了宫廷的奢华,有窥探到人的寂寞与孤独。而庞德的解释只说了有白霜的那一时间点,并未突出主人公的寂寞和夜不能寐的惆怅。

“ 夜久侵罗袜”It is so late the dew soak my gauze stocking夜太深了,以至于我的丝袜湿了。“gauze stocking”指的是“丝袜”,而文中的“罗袜”是指丝绸袜子。 从这句和上句我们只能知道是由于天气寒冷和夜深,并不能知晓他在户外幽怨的呆了将近一晚上。也可能是天气过于寒冷而一出门就湿了袜子。而许渊冲翻译的she lingered at night so long that her silked and white, 女主人公在寒冷的深夜中幽怨的徘徊以至于她的丝绸袜子都湿了,她的复杂心情和浓浓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却下水晶帘”And let down the crystal curtain, 和Still, she put down the crystal curtain .And不如Still的程度深,still暗含这样的动作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了,也就说这样夜不能寐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上演。And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词,程度并不如still深。

“玲珑望秋月”And watched the moon through the clear Autumn. 和And looked at the bright Autumn from behind.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月”的联想大相庭径。中国人对月亮就如同对秋一样是怀有很多情愫的。诗人往往寄情于月来抒发离别忧愁的心情、烘托凄凉孤寂的氛围。但是在西方文化里moon moonlight常与表示纯洁母亲、幸福光明的词汇相联系。另外月作为一个星球,同时隐含了黑夜、善变和反复无常。月丝毫没有思家怀人之情。庞德和许渊冲都忠实的把 “月”翻译成了moon,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难免存在差异,很难传递原诗应有的意境。

结语

篇9:玉阶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注释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

注释

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篇10:玉阶怨 李白赏析

春怨

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乐府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篇11:唐诗之《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评析】:

篇12:玉阶怨 李白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总离不开意象和意境,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下面以谢眺的《玉阶怨》为例,可以具体分析一下: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而在鉴赏诗歌的意境时又要注意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这首诗题为“玉阶怨”,而全篇不着一个怨字,虽不着一个怨字,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出怨意。所以读之,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

一个阅读者要进入诗歌,必须“把诗当作诗”来阅读,也即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懂得诗歌这一文学类型的基本特性,具有诗歌的“文体感”。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开始一个阅读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步:揣摹每个词语,逐个把握诗的意象。

第二步:将意象联系起来,运用想象,将意象系统还原成一个整体的画面,并充分感受这种外观形式。

第三步:对画面提供的信息进行聚合、提升、梳一,产生出“主题”――可能是比较外部的或直接的那一种意义。

第四步:深入诗的内在结构,进一步体悟诗人的匠心,探寻它与生命世界的透明敞亮之点。

上一篇:阅读结题报告课件下一篇:学习沙依巴克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