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示例

2024-04-12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示例(精选6篇)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示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6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具体指本班学生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原有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7名学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

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会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估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两位数乘整十、百数。

3、初步认识小是数,会读会写小是数,会计算小数加法。

4、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和求平均数。

5、认识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八个方向。

6、认识面积含义并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将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2、多多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教材、资料。

3、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算的教学顺序。

4、结合有关内容加强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实践探索,促进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发展。

五、教科研课题

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3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4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5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工作计划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

篇2: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示例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导学案”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导学案”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教学新知识,明确应给学生补充哪些必要资料,才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新知。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教学:上好课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1)立足于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解决身边数学问题

在每一节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导学案”教学形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时、分、秒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每分钟脉搏跳75下、1分钟能口算12个题、1分钟能跳绳140下左右;闹市区机动车限速每小时40千米、一节课45分钟加课间10分钟近1个小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为2秒等。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3、把握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时做好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赞尚德目光、在作业完成时有目的的写出激励性评语、设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评价。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此外,要积极参与了听课、评课交流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二、加强教学研究,排除教学困惑,提高学案教学的实效性。

篇3: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示例

一、示例演练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 “导入”中创设挑战性情境, 激发兴趣

爱迪生说:“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 使心灵感到愉快的新奇.”使用“示例演练教学法”在导入时教师要注意设置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新异情景点燃学生想学习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愿意投入到积极的知识建构活动中.

1.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等实际, 身边的数学可以把学生想学的好奇心之火点燃,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之, 如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图画进行直观演示,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由于学生注意稳定时间比较短, 需要不同时间对学生进行刺激, 让其达到注意持久的效果.通过实物、画面、声、光等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既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的直接操作, 对照思考, 教师合理地引导,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在渴望学懂、学会的情况下, 自主探索数学的条件、问题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有关结构.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学习中, 教师手拎蛋糕走进教室, 学生全部都睁大眼睛看着, 学生感到很奇怪.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当一回糕点师, 比比看谁分蛋糕的本领高, 你能分吗? (举起手中的蛋糕让学生观察) 于是出示条件 (板书) :平均分成两块、四块.接着让学生操作.

师: (指着平均切成两块的蛋糕) 其中一块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生:二分之一.教师顺手再平均切了一刀, 变成了四块.师:现在每块占整个蛋糕的多少?三块又占多少呢?”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都互相讨论开了, 气氛热烈)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今天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就知道了.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演练状态.

2. 诱导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对学习自信心的形成是在不断训练和刺激, 获得成功后获取的.这需要教师对引导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及合理的诱导.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言语, 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感人事迹, 让学生懂得和体会数学家的精神, 促成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自信心, 带着积极的学习情绪投入学习.另外, 通过学习进步积极分子的事迹, 对照自己, 激励自己, 让学生感到“我一定能行, 我也会成功的, 我也会进步的”的信心.教师一开始就要相信学生, 信任学生, 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 这样学生也会相信教师, 信任教师, 学生在教师“期望效应”中学习, 即使在学习中遇到挫折, 学生也不会失去学习信心, 会寻找原因, 不断进行探究学习.

(二) “演练”中提供实效性指导, 获取规则

“演练”阶段是示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依示例求解、归纳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知识处理完成后的归纳总结要强化, 可交给学生去办, 但老师要注意指引.归纳出的方法又要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演练过程中, 教师提供所需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课本的例题进行尝试学习和体验.如根据“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材安排, 让学生利用小圆片的分割进行练习,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与鼓励.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认为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以下特点: (1) 由于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图式, 解决问题时带有冲动性, 且把时间浪费在盲目的尝试错误中. (2) 一般规则不熟练, 导致短时记忆充塞, 不能较快地解决问题. (3) 由于知识结构不完整, 在解决问题时, 知识不是以“块”的方式储存在短时记忆中, 而是以零碎方式储存, 导致认知负载量相对较小.后进生当学习遇到困难时, 极易养成抄袭习惯.为避免抄袭, 可采用学生将做法讲给老师听的方法, 促使其加强对理解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把思路讲给同桌听.对此要适当降低要求和进度, 让他们做最基础的题目.如在学习应用题时, 让学生结合书本所学的例题, 结合自己实际编出不同类型、不同方法的应用题.编好后,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说说自己编题的意图及特色, 然后进行评比通过学生亲自编题, 既可以理解所学应用题, 又可以很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方法、解法, 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设计及表达的能力、运算能力等.另外学生初尝胜果, 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促成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对全班问题较集中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如对“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让学生之间进行反复操练与理解.进而运用迁移类推, 认识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五分之三……几分之几, 并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在练习中要注意层次, 对尖子生要运用扩展与提高的题目, 以此作为培养优生的主渠道, 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变式练习或自编习题的创新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 学生明白“分数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在演练过程中找一些学习方法较好的学生进行板演和讲解, 让学生用同龄人的言语进行沟通.既能让讲者有成就感, 使之成为学习的榜样, 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一节课通过反复的练习、指导与课堂检测, 使我们感到在强调“示例演练教学”原则的同时,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 不拘泥于它的固定程序, 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知识实际相联系, 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三) “小结”中创设开放性情境, 延伸拓展

在小结时教师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让学生进行辨析, 这里可以设计一系列纠错题等来训练与测验学生的学习.关于课堂测验争取每堂课一测, 及时对所测结果进行反馈, 对学生所反映出来的缺点及时予以纠正与解决.若教学内容太多, 可根据学生实际能掌握的情况适当删减, 避免问题积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喜欢的形式去练习.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练习中所使用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建构者.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 绝不能代替学生直接进行总结讲授.教师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如同一把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使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这样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 从求解、碰壁、探索、建构、发现到论证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时完整的“心智历程”.这节课在小结方法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所用的方法, 而是设计开放式问题情境, 巧妙点拨, 循循善诱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索.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即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通过“例中学”, “做中学”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其学习水平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探究的水平.但是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原始的模仿上, 要使有学生思考内化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内涵.

二、示例演练教学的思考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 我们感悟到要用好“示例演练教学法”, 首先须转变教育观念,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建构者.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亲身探究数学结论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蕴藏的深刻内涵、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始终贯穿其中, 也就是说在强调学生主动建构“例中学”、“做中学”的同时不应忽视教师的教法建构.若只强调“例中学”、“做中学”也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例中学”、“做中学”的基础上, 教师要适时点拨,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参与学生共同探究, 共同发现结论,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篇4: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一、前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从教人员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分析与掌控力度,进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当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对数学存在畏惧心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就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畏惧的心理,认为数学比较难,不容易学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相较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其计算过程更加的复杂,有的学生面对复杂的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对数学的求知热情。

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自主、开放、探究式的教学。但是在三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即教师讲课,学生机械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陷入死板、呆滞、枯燥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教学课堂中,常常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教学课堂过于枯燥,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

三、掌握逻辑,分析联系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已经登上舞台,并让很多小学生感到头疼,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们没能掌握分析逻辑关系的能力,这样就不能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因此,要想让孩子们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技巧,我们就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弄清应用题中的逻辑关系。

客观地说该阶段学习的多少关系,倍数关系等都属于比较关系的范畴。解决此类应用题,我们就要训练孩子们学会分析应用题是要我们比较什么。例如有个脑筋急弯:“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这道题就是让我们分析比较关系,比较的是那个方面。如果不加分析,许多同学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铁重”。但是这道题让比较的是重量,而题干明确说明,铁和棉花都是一斤,所以应该是一样重。

此外,还有是事物本身前后变化的比较,需要我们紧跟线索进行比较。比如:一家网店商品原价是100元,双十一搞促销单价下降10%,节日结束后又提价10%,那么现在的价格和最初的价格一样吗?这就是典型的动态比较对象应用题,其中的降价和提价的10%对应的对象不一样。促销时降价10%针对的是原价100元而言,而后来提价是针对降价后的90元而言的,这样一解释同学们的思路就明确了,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就知道怎么解决了。

四、运用直观教学,促使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借助直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为此,我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比如,在讲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教师板书例题: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乘法时,三个数相乘,结果不变;除法时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结论。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强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吴兆民.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88-89.

[2] 夏周强.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2014(02):45-47.

[3] 徐文斌.承上启下抓好三年级数学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2-103.

篇5: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示例

陇西小学 贾新霞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展示、师生交流,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通过对观看视频、讨论、情景游戏,了解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树立学习信心。【学习重点】

了解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学习难点】

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准备材料】

太空实验视频、PPT课件、游戏卡片等 【学习过程】

一、视频引入,师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太空授课有关水的实验”片段。(7分钟)引导学生边看,边观察,边思考。

提问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引出科技的进步及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什么是科学并不了解,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导入部分,我用“太空授课中关于水的实验”视频来导入,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二来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探究科学的种子,再次对学生加深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2、学习书中“写给同学们的话”这一内容。(PPT展示出来)(3分钟)

“现代科技文明,使我们能在蓝天中翱翔,能在大海中航行,能听到宇航员来自太空的声音,能和亲友远隔千山万水网上交流„„而这一切,都来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来自科学家们的发现和发明。

科学家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平凡的。他们小时候也像我们一样的好奇,一样的充满幻想,一样的调皮好动,但他们长大后成了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为什么?他们是怎样成长的?

我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特别喜欢认真观察,总是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以极大的兴趣围绕这些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实验,去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做着别人看来或许是索然无味的研究工作,他们从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中走向成功。而这就是他们从与我们一样的儿童,逐步成长为科学家所走过的路!”

围绕这一段关键文字,学生先读一读,教师分享心得,并总结如何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态度、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中认识到了,科技的进步及科学对我们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还会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做的事情,自己是个小学生,怎么会研究科学呢?因此,为了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书中“写给同学们的话”这一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向科学家那样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多动手实验,就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我们也能取得成功。)

二、了解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了解本册教材的目标,以及在整个科学探究中所处的位置。(5分钟)

PPT展示“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详讲什么是“观察与提问”(本册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组)。

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我们怎样做科学——制作与发明

(设计意图:探究过程的八个阶段对应大纲上的小学科学各册的要求,三上的学生刚接触这门课,先对这门课的要求有感性认识即可)

学生活动:翻阅课本并进行小组讨论“这册书哪些内容看上去你最感兴趣?哪些内容你之前了解过?除了课本还想学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发言,教师总结并对本书各单元内容做串线介绍(PPT展示)。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而二、三、四、五、六、七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重点培养“观察与提问”的能力目标。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属于探究的探究单元,是这一册教材的总结单元。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的这些能力目标,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中会依次学到,这里用通俗的语言展示出来是为了让学生有整体的感性认知。重点讲解什么是“观察与提问”,而在下一个表格中,所呈现出来的八个单元内容,使学生对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并认识每一单元在科学探究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科学系统的学习。)

2、通过PPT大致了解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10分钟)PPT呈现每一个单元的部分内容图片,教师边展示边讲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PPT中展示出来的相关图片,对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能做以了解,而且学生还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科学,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相互探讨课程实施的方法。(10分钟)引导学生做一个“我是谁”的游戏。PPT呈现游戏规则,学生开始游戏。

学生分享游戏心得,教师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在游戏中,我们已经在进行“观察与提问”的培养了。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怎样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与提问的能力。)

四、交流课程评价方法。(5分钟)

PPT呈现出教师对这门学科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同时启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PPT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还有哪些评价内容可以引入(教师预设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思考过程是否合理、学习科学的态度是否积极等,终结性评价:期末小制作完成情况,能否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等)。

篇6: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安排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安排范文一

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绿色圃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安排范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

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刘星露、刘双平、张宇航、喻琦梦,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七、课时安排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安排范文三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34名,总体看经过2年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较好,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

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安排范文四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安排范文五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香草女巫在线书籍阅读下一篇:3的倍数微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