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2024-05-22

《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篇1:《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在读了《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一书后,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者教育智慧,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谈谈几点读书感悟。

一、教师的言谈举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的良好榜样,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每一节课都要有备而来,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友善互动的课堂气氛。

三、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一个会微

笑、会幽默、会调控情绪、陪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四、学会用“聪明”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要学会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而书中“新教师如何与家长交往”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非常精要的建议,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在读了《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后,对我走上的教师岗位有了强有力的指导与建议,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与力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杨帆起航。

篇2:《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潞水学校 袁旭兰

看完《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教育学生是很重要的.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育教学工作艰巨繁难,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学素养是很难胜任的。”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在学校尽管学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但由于没有经验理论和实践很难联系起来,专业知识也没去加以提升巩固,教学时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工作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如此建议老师。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对知识渴求的心,充实自己,为教育好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师德

不知不觉,我在三尺讲台上已走过了一年,一年走来,我经历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更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身为人师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淡,也彻底感悟了看似轻实则重的两个字——师德。“每一个有着良好道德规范的老师,都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鹜,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绝对不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绝对不要让污浊之风吹进我们脚踏的这方净土!也许我们有不顺心的时候,当我们挑灯夜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并不高,眼神并不渴望;当我们真心投入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发现那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如此种种,我们不能妄言斥责,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因为如果你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伤了学生的自尊,你毁掉的将会是他的一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看到其不足时,更要发现挖掘其闪光点,给学生多些微笑、赞美和鼓励。永远不能违背良知和师德,永远不能违背对学生该有的爱!如果说尊重是为了发现孩子身上的创造性,那么宽容便是为了保护,赞美便是为了鼓励;如果说尊重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桥,那么宽容就是给他们空间,而赞美就是给他们舞台。在学习中孩子们会出现很多错误,这需要教师的尊重和宽容。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不妨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教育的目的。

“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不知不觉中,你的灵魂也得到升华”。

三、教学要因材施教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得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课堂,爱上学习。因此课前一定要备好课。

在备课时不仅要注意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还要深刻而周密的考虑到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回避这些困难,怎样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的道路。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用自己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感觉,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他们产生满足感,获得知识的健康疲劳感。这样很多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强烈起来,认识到学习是如此快乐,如此美妙。

对于学困生,要制定较小的目标,让他们经过努力就能实现。比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把要求放低一点,一般学生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我们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也要放低标准,只要有进步就给高分,错1题2题也可以打“优”,这样不致于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对一些优等生就应该让他们自己解决难题,给他们挑战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学生只有在付出自己的劳动后,获得成功才是快乐的、诱人的,这样的学习才会变得自觉自愿。

篇3:写给语文教师的十条建议

关键词:语文,特殊,丰厚,广博,睿智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传授着知识,滋养着心灵,开阔着视野,氤氲着人文,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丰厚,要广博,要聪慧,要睿智,要善感,要细腻,静如潭水,风起无波;动如花开,绚烂尽展。那么,怎样做,我们离这个境界才能更近呢?

一、要广闻博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对于更多的老师来说,这些只是教育学生的名言,自己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殊不知诸葛亮之所以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仅知人面,而且知人心。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雄韬大略,来自于“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文学底蕴。同样,一个常读书的教师即使成不了教育家,也一定是个行家内手,而一名不读书的教师却永远也感受不到教育的真谛,只能是一名教书匠而已。语文从广度上看,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深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是一眼泉。”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之水,我们老师工作繁忙,还要拖儿带女,操持家务,辛苦自不必说,“白天求生存,晚上谋发展”。只要每晚临睡前抽出半个到一个小时读书,时间长了,我们也能获得不少的营养,多一点书卷气息,我们才可能儒雅;多一点书卷气息,我们才可能慧外秀中;多一点书卷气息,学生才能在我们身上吸纳更多的文化素养。

二、要立足长远

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祖父的园子》记录了萧红凄苦而短暂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再现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万文豪情;《钓鱼的启示》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剖析在我们面前……人世沧桑,世态变迁、心理历程都能从语文课本里找到历史的足迹。因此,语文的学习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仅仅凭一个学期几十篇课文是学不好语文的,只把目光锁定在我们上的几节课上也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的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我们老师要做的,不仅是学生当前要考出一个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这两条做到了,我们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因此,语文的学习必须从枯燥中走出来,放眼未来,利用汉语言特有的深远意境紧紧吸引学生,像导游一样,不断引领学生涉足更美的风景。学习单调的生字,我们可以利用构字特点趣味识字,如“短”和“射”用讲故事的方法加深记忆,“象”利用它的象形特点来学习;学习阅读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如诗一样的语言,都能深深吸引学生。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长足发展”之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费力费时不说,还会磨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不要急功近利,只看脚尖,要求学生读作文书,还要提倡学生读历史书籍、人文地理书籍、生物科学书籍,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目标才会更高远,心境才会更开阔,志趣才会更高雅。一个爱读书的人长大了肯定能写好文章,但一个识字很多的人却不一定能写好作文。雨果的《悲惨世界》成为百年经典,是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法国1798年滑铁卢战争延绵半个世纪的历史长卷。曹雪芹的《红楼梦》百读不厌,是因为它在一段历史的缩影中,融入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艺术、人际关系学、园林艺术、茶道等丰富的内容。今天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总如一缕轻烟,过眼即逝,主要原因恐怕就是没有内涵,含金量太低,韩寒现象可能会红一时,但绝不会红一世,一个没有深厚底蕴的作家,创作不出经典。我们可能培养不出文豪,但最少可以把学生领到这条路上,踏上读书这条路,学生的人生才会因你我而更加精彩。

三、要注重积累

有一句农谚语说得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点豆有时节,人的成长跟种植庄稼一样,也有时节,一旦错过,就错过了一生。等他们长大之后,想要重新开始已经回天乏术了。朱光潜先生在谈到美育时,说人爱美的天性需要在年轻时去培养,否则就像花草不及时下种、培植,会凋残萎谢一样,这部分的天性也会变得麻木。年纪愈大,外务愈纷繁,习惯的牢笼愈坚固,感觉愈迟钝,心理愈复杂,艺术欣赏力也就愈薄弱。语文的学习也是同样道理,需要从小积累。苏轼小时候饱读诗书,才成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白居易吟哦自如,出口成章,也是因为自小的多诵熟记。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单纯而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他们生命的拔节要灌溉、施肥,千万不要让它旱着、涝着、荒芜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孩子积累唐诗宋词、元曲、成语、名言名句,特别是课文。语文课本上的选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无论人文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名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把它们背下来,这几百篇文章背熟了,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在他上中学、上大学,甚至工作之后都会发挥深远的作用。有些文章,有些段落可能考试不会考,暂时看似乎没什么用处,但它会在时间的酝酿中发酵,日子愈久,才会散发酵美的芳香。我们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孩子可能不会记得多少,但要求他们背诵的课文,一定会在心里留下烙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美文的种子,我们何愁它不会发芽、开花、结果呢?

四、要感染熏陶

语文是感性的存在,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这里有的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一回回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语文的学习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出神入化,形象生动、充沛真挚,让学生愿听、爱听,一个语言粗俗的老师在张口之际也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学生自然对老师少了几分敬重,“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学生面前,我们事前要斟酌自己的语言,讲话讲课要美化自己的语言,努力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次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在学生面前,老师不仅要当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当美的使者,给学生营造美的氛围,传递美的信息。举手投足要尽量恰到好处,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较高的语文境地。只有语文老师的语言优美了,举止高雅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富有诗意,充满情意。语文是一种情感体验,语言苍白贫乏的老师,没有盈盈玑珠,何来“大珠小珠落玉盘”?渲染不出意境,也就勾勒不出一幅美妙的画,更不能引人入胜。语文是持久的,隐性的,不会立竿见影,却影响一生,需要细细品味,慢慢滋养,张扬而不放纵,含蓄而不自卑,这些美好的品质不仅要从书中来,也要从学生模仿的对象我们老师身上来。因此,我们一定要提升品位,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拨动他们心中最善感的弦,奏出语文特有的乐章。

五、要深掘文本

语文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育需要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注脚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是他这“一把辛酸泪”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化“情”的典范,“雅”的极致。语文教师要想让文章打动学生,得先让文章打动自己;要想让学生有体悟,自己先得有所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以她充满生命活力,彰显人文七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誉满大江南北,她曾说过:“我的文本我解读,我的课堂我做主。”她课堂上挥洒自如的“我做主”的背后,隐含着千百回的“我解读”!前些天看过一位荣获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老师所写的一篇课后心得,为了上好那节课,在长达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内,他读遍了与课文有关的所有文章,写了十八次教案,试讲了十九次,从这些数字可想而知他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文本需要细读,细读才能体味作者用笔的微妙,才能找到文章准确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品尝其中的甘露。站在讲台上,我们总感到自己上出的课没有深度和广度,显得层次太低,总觉得课堂设计的活动不能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不能引发学生更深更广的思考。究其原因,是在上课之前,我们急于求成,重视教参,却忽视了文本本身,没有细细品味每个词、每句话,却被教参牵着鼻子走,就显得被动而单薄了,教师本身没有多元化深层次体悟文本内涵,自然不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也就难以触类旁通,窥一斑而见全豹,课堂上也就没有异彩纷呈的生成。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老师而言,精心解读文本的“十年功”练到家了,课堂上“三分钟”的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我们不要只看“前台”,应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幕后”。

六、要善抓重点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全国小学语文协会会长崔峦指出,“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纵观这些结论,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素养”其实是一座冰山,显性的是能力和知识,隐性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必须依附于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之中。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沿着“语文素养”这个目标来展开,活动以充分“听、说、读、写”为主,读,要达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说,要打开哪个心结,要引发怎样的情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课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忌“沙场秋点兵”。好的语文课应该如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看似“形散”,其实“神不散”,如行云流水,清水芙蓉,让人赏心悦目。例如,《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道”字。“道”指什么?“自然之道”又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写,要让学生明白“自然之道”是指大自然的规律,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怎样对待“自然之道”才正确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议:导游错在哪里?游客错在哪里?然后引出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尊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力得到训练,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七、要广开渠道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电视、互联网使学生不仅能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更能从大量的视频中获得信息。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视听材料也是语文老师的一大责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恋电视、电脑也是孩子的天性,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他们识别,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现今的电视剧,多数要么是烦琐无味的都市言情剧,要么是空里来云里去的所谓复仇、夺宝、争霸的武打片,既没有细腻的说教,又缺乏真善的感染,把过多的时间用在这些上面的确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看一些知识性强的高雅的节目,如《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百科探秘》《人与自然》《动物世界》《走进科学》《人物》等,在慢慢地比较中学生才能品到这些节目的趣味,而远离什么《星光灿烂猪八戒》,在比较中,学生才能学会欣赏美国动画片丰富的想象力,欣赏《鉴宝》栏目中文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如果我们只盯着课本而忽视了全方位涵养学生,那就是语文教师的失职。

八、要专业突破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语文教学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常备常新,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当一流的主刀医师,切除自身的顽瘤疾瘤,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由蛹化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过程,挣扎、痛苦,破壳而出,才能练就一双坚强的翅膀,飞向高远的蓝天,领略更迷人的风景。佛家有这样一句话:“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教育对象不同了,如果我们“以不变应万变”,仍旧用老观点、老知识、老方法教育学生,不但“唤不来山”,而且还会“头撞南墙”。

“移山大法”启示我们:要想改变事情,首先得改变自己。工作中不断反思,反思中吸纳,吸纳中改进,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得益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改变了自己,才能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我们都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教育。

九、要宽厚帮助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只小猴子受伤了,猴妈妈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于是不时把小猴子拉到怀里扒开他的毛查看伤口。其他的猴子看到了,为了表示自己对小猴子的关心,它们也就你拉小猴过来扒开皮毛拉一下伤口,他拉过来扒开皮毛拉一下伤口,小猴的伤口刚愈合就被弄开了,刚愈合又被弄开了,于是伤口大面积感染,小猴子不久就死了。如果把小猴子身上的“伤口”比作学生身上的失误、恶习,大家不难体会到对待它的方法。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视而不见,表面放纵,暗中帮助,一直把学生的毛病挂在嘴上,学生会慢慢失去信心,如同一个病号,你不停提醒他,他就会感到疼痛,你说说笑笑引开话题,他就忘了自己是个病人,慢慢康复起来。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要正确使用,尽量减少它的负面效应。何况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是孩子,孩子不犯错谁犯错,“教育的职责是培养和塑造,而不是制裁和打击”。教师宽容学生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其走上成功的道路,反之,一句讽刺、挖苦也许会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甚至毁了他的一生。教师只有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多一份尊重和勉励,才能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宽容帮助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是我们理想的境界。

十、要摆正心态

唐代著名的慧宗大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千盆兰花,弟子们深知大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大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大师泰然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弟子们听后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教师是一个清贫而辛苦的职业,我们不敢轻言“热爱”,因为那该是怎样无私的一个词语?因为别无选择,我们选择了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欲罢不能,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大部分教师的心境,那么既然改变不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快乐地把它做好?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走进课堂的,虽然走进课堂可能会有让人生气的事;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虽然工作时会事与愿违;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虽然生活会与我们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如同被砸毁的兰花,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境对待它。有些人可能会想,如果遇到我喜欢的工作,我一定付出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走向成功,反问一下自己,不给酬金的工作我们还会喜欢吗?真正喜欢的工作又是什么?特里莎修女的智慧语录里有这么一句话:“最严重的错误——自暴自弃”,每个人仅此只有一生,错过今天,错过明天,错过后天,就错过了一生,不要寄希望于未来,做好眼前的小事,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不要总期望你的付出会立马收获,付出可能不会有收获,不付出却绝对不会有收获。比利时《老人》杂志曾对临终老人做过一项调查,70%的老人后悔年轻时没有努力工作,希望我们不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篇4:《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发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写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必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篇5:《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1、潜心经历。

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学校),也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更是我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倒更愿意这样理解:多经历,多感悟。小到在教室里打扫卫生,去打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这些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感悟,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

我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私底下的自学,而后考试,具备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我所有的知识与我们小学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必须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等内容做出相应的`转化。相应的我作为一个新老师,必须重新“学习”一番小学的课本知识,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辅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这些都是我在就业前所不具备的能力与“知识”,但我时刻准备着,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学习着。

3、听老教师的课。

上一年多半时间用来听课,我的感受与这本书中的描写不谋而合。书中说到:“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这种真切的感受,可以带给新教师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可以让自己尽快成长。”我想,要想得到更大的进步,光靠我不停听课是没用的,课后与师父的那些交流与总结真真对我帮助很大。

4、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

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教育日记,开始总觉得不知道写些什么,也不善于观察总结,写出来的东西就像是流水账,自己都不满意。但是看到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到,“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为笔下的东西”,“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看完这些我茅塞顿开,如果说之前的我只是为了写日记而写,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学会为思考而写了。

篇6: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感悟一:阅读的重要性。

1、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一个叫费佳的学生由令人头疼的学困生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他的成长经历使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呀,阅读能启迪人的心灵,但对于给后进生阅读的指导是我教育教学中的空白,想想自己平时的做法无非是:花时间与后进生磨,然而多数时间是双方两败俱伤。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这是给我努力方向的.钥匙,我要想办法让书籍成为我的学生的精神食粮,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2、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可我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备课、上课、批作业、补差等已忙得我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读书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觉得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使得我不阅读也心安理得。无意中,我在网上看了一段对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视频访谈,他说:我们每天的吃饭、刷牙、洗脸需不需要毅力?不,这是习惯。我读书、写日记就像每天吃饭、刷牙、洗脸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现在忽视了读书,忽视这习惯的养成,等于现在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也等于现在失去了提高自我的最佳机会。

我相信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才学渊博,上课旁征博引,学生身临其境,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与平时自己的广泛涉猎是息息相关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领会以及再发挥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于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会有裨益;非专业书籍的阅读同样重要,它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拓宽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地增加我们的智慧。我会牢记书中所说“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养成习惯。

感悟二: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大不及格分数的。”作为班主任为管理班级,我制定了一系列评分机制,我要求学生在早读、课间活动、文明午餐和做操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比,有每天的值日小干部记载情况,我根据记载情况一周总结汇总一次,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或是一本本子,或是一颗星等,同时对于扣分多的学生指出其努力的方向。我自以为做的不错,细想其实有时的评分太笼统,不够有分量,缺乏针对性,明显感觉这学期的效果不如上学期。再有我的英语教学方面,学生每天的口头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检查我都帮学生打好等第,有时急起来“较差”俩字“唰唰”写上了,有好几次个别女生被我弄得哭得稀里哗啦,现在想想真是糊涂,这样的评分根本没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感悟三:正确对待后进生。

“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对于后进生我恰恰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学习,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我会千方百计让他掌握,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为了他的成绩能提高一、两分,我倾注了心血,牺牲了休息时间,经常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堪,曾经多次反问自己:这样做对吗?对学生的发展有用吗?读了这本书我决定做到“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

“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都应当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显著的一步,都要取得一点点成绩……”这将成为我每一节课的目标。

篇7: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实,学生学习也是在从事一种脑力活动,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5分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以上,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一样,也应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对后一种孩子应以特别的关照,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脾气、家庭背景等原因,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设计出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这也是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他认为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觉得麻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学生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会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也有遮这样的一些“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比如在给一些后进生布置作业时,也减少了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真是太可悲了。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读着《给教师建议》这部教育著作,并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篇8:《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

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

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

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

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刚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拉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六、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

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老师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

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

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 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j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我还是担心你驾驭不了课堂——组织不好课堂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十三、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要学会赏识孩子。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如收作业本等。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

十六、最好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

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时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

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十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

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十八、还有一点要说一说,即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

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入学生家门,而且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十九、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我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至今还记得徐师附小李孝珍老师上课的情景。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我要不是听了李孝珍、斯霞、王兰、李梦钤、左友仁、李吉林、张光缨、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张树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二十、以上说的,都是初为人师时所要特别注意的。

你今后有志于当老师,请你记住古人的这两句话:

篇9:《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有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火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心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对此类问题,处理要果断,快刀斩乱麻,不必说什么。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

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

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

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

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刚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六、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

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

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

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我还是担心你驾驭不了课堂——组织不好课堂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十三、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放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教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要学会赏识孩子。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

如收作业本等。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

十六、最好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

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是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

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十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

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十八、还有一点要说一说,即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

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时宜学生家门,而且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十九、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我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至今还记得徐师附小李孝珍老师上课的情景。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我要不是听了李孝珍、斯霞、王兰、李梦钤、左友仁、李吉林、张光缨、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张树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二十、以上说的,都是初为人师时所要特别注意的。

你今后有志于当老师,请你记住古人的这两句话:

篇10:《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对教师的休息提出了良好的建议,是一本教师必读手册。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教师要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注重用书籍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孩子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注重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苏的建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的工作,谈了好多,最关键的一句是阅读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手段。对于班上的困难生,我们可能做的更多的是让他重复做更多的练习,还害怕读书影响到他做题的时间,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和同伴的交流都没有很顺畅,见到老师就想的是做不出题怎么办?这样,他会越来越落后。看了苏的这些建议,我会注意让孩子在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唤醒他的大脑,迫使他加强工作,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的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越多,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上一篇:“做文明守法公民”法制宣传活动方案下一篇:焊工技能大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