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24-05-21

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精选8篇)

篇1: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txt31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国家海洋局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1-03-04 | 作者: | 来源: 国家海洋局网站 | 【2011年3月3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2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6069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1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 25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据测算,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1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多个海上油气田投产,海洋油气业增幅较大;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回暖;由于价格持续上行,海洋盐业仍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受经济回暖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积极影响,滨海旅游业出现了平稳增长;受惠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及拉动内需政策,海洋工程建筑业也有较快增长;我国造船完工量及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强,我国海砂开采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海洋矿业全年增加值比上年略有下降。据介绍,公报以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为依据,统计资料由国务院有关部门、11个沿海地区海洋和统计部门提供。为进一步提高公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国家海洋局还邀请了国内统计、海洋经济、宏观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对2010年海洋经济初步核算数据进行了审核。《公报》中海洋生产总值和各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11年,国家海洋局将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加快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着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10年,国家海洋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选择5个沿海地区(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开展了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以进一步摸清各地区海洋经济“家底”。同时,还向有关综合部门申请,尽快开展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以初步实现国家对海洋经济的动态监测、实时评估。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海洋局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方针、精神,以及即将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着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为海洋经济向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新闻发布会现场

第1/1页

*荐:好玩的!免费的!尽在百度游戏!

国家统计局2010统计公报百度一下返回搜索结果|百度首页

设置与反馈|原网页

2011-4-2 23:10

篇2: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开创了科学发展新局面。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增长强劲,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茅,经济发展方式出现积极转变,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结构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民生状况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是建省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一年。

一、综合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GDP增速高5.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9.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66.5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5亿元,增长1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美元大关,经济社会步入发展新阶段。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364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505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消费加快升级换代时期,服务业发展加速,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第一产业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转型,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

地方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5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1.06亿元,增长52.1%,增速比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1.3%高30.8个百分点,增幅全国第一。全年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10.5%,比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7.28亿元,增长31.1%。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61.2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物价上涨较快,结构性上涨特征较明显。201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

4.8%。受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拉动,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水电、燃料等居住类价格明显上涨,涨幅达9.7%,居八大类价格之首;其次是食品类上涨7.6%,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2%。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见表1:

表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4.8

食品类 7.6

烟酒及用品类 0.6

衣着类 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4.6

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 2.0

交通和通信类 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0.6

居住类 9.7

二、民生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81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946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9.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79.85亿元,比年初增长29.7%。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27元,比上年增长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6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8.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4.74平方米。

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任务。2010年全省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9万套、716.02万平方米。全年开工12.63万套,开工率125.2%,其中竣工7.4万套(含上年结转3.5万套);开工建设面积1057.19万平方米,占计划总面积的147.6%,其中竣工面积561.72万平方米(含上年结转287.73万平方米)。农垦、国有林场及农村危房改造套数为2.41万套、0.48万套和

1.95万套,分别完成计划的105.3%、106.3%和135.2%。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0元,增幅居全国之首。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全省60岁及以上农民享受普惠式的养老保障,有55万人每人每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已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年末全省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8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1%;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23.29万人,增长13.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5.43万人,增长5.9%;参加生育保险92.59万人,增长8.9%;参加失业保险112.48万人,增长

9.7%。社会救助显著加强。年末全省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1个;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9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7万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62万人。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5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城市医疗救助21.6万人次,增长20.3%;农村医疗救助35.1万人次,增长18.9%;全年救助灾民223.5万人次。全省共销售福利彩票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2.1亿元,增长96.3%;直接接收社会捐赠5.52亿元。

劳动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6万人,比上年增长2.9%;城镇登记失业率3%,下降0.4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9万人,增长1.1%。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6.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48.68万人,在岗职工年末人数78.8万人,分别增长4%和1.4%。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新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9所,改造中小学校舍479所。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起,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及省、市研训、电教机构等全体人员享受绩效工资,教师绩效工资实现全覆盖。全年普通高校招生5.66万人,比上年增长0.2%,在校学生17.59万人,比上年增长2.9%;中职(含技工)在校学生15.72万人,比上年增长11.3%;普通高中招生5.6万人,增长2.2%,在校学生16.05万人,增长3.0%;普通初中招生13.35万人,在校学生42.16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01.8%;普通小学招生10.34万人,在校学生78.05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76%。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2010年,省干部医疗保健中心、省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省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海口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等建成投入运营,301医院海南分院进入后期施工阶段,省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12个,增长2.0%。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个,妇幼保健机构24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个,增长34.8%;农村乡(镇)卫生院307个。全省共有医院病床位2.53万张,增长7.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09万人,增长10.1%。其中,执业医师1.15万人,增长7.5%;执业助理医师0.3万人,增长3.2%;注册护士1.71万人,增长14.2%;药剂人员0.2万人,增长5.7%;检验人员0.25万人,增长10.9%。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2.21万例,下降3.7%;报告死亡141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之791.79,死亡率十万分之1.69。

三、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5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渔业完成增加值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临高县深水网箱养殖扩建,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林业完成增加值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干胶产量33.35万吨,增长8.6%。种植业完成增加值2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瓜菜产量528.05万吨,增长7.2%;水果产量286.25万吨,增长6.8%。南繁育种业和花卉业、桑蚕业等特色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完成增加值91.41亿元,增长4.3%。肉类总产量68.49万吨,增长3.7%。温氏、罗牛山、海平达、鹏翔、禾牧、永茂等大型龙头企业的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迅猛扩大,有10多个标准化养殖场被农业部列入首批示范项目。新建万头养猪场47个,全省万头以上猪场已达到153个。全年瓜果菜出岛540万吨,生猪出岛量173万头,水产品出口12.9万吨,创历史新高。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2: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万吨 180.05-4.0

糖蔗万吨 382.73-16.4油料万吨 9.31 2.2瓜菜万吨 528.05 7.2

水果万吨 286.25 6.8

其中:香蕉万吨 171.38 7.4

菠萝万吨 31.65 6.7

芒果万吨 37.54 4.5橡胶干胶万吨 33.35 8.6

椰子亿个 2.28-4.0

胡椒万吨 3.94 5.2

槟榔万吨 14.96 4.2

肉类总产量万吨 68.49 3.72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万吨 44.59 3.58

禽肉产量万吨 21.68 2.9

禽蛋产量万吨 3.5 9.7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5.24万千瓦,增长7.4%,其中排灌机械动力90.52万千瓦,增长3.6%。大中型拖拉机13203台,增长9.0%;小型拖拉机52163台,增长5.3%;农用载重汽车4948辆,增长1.0%。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6.4万吨,增长0.3%。全年农村用电量5.95亿千瓦时,增长5.5%。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7.99万公顷,增长0.6%。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明显提速。2010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38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4.80亿元,增长18.5%,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83.10亿元,增长16.7%;重工业增加值271.70亿元,增长1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0.8%,集体企业增长82.0%,股份合作企业下降3.5%,股份制企

篇3: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据初步核算, 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 比2010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 海洋产业增加值26508亿元, 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9062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1835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21408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7.9%、47.0%。据测算, 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 比2010年增加70万人 (《公报》中海洋生产总值和各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多个沿海风电场相继竣工投产, 海洋电力业增幅较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均比2010年有较快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回落。从区域看, 2011年, 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6442亿元,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 比201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21亿元,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1%, 比2010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 比2010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1年, 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规划, 并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 这些都将探索和尝试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 也必将加快促进海洋经济的战略转型。与此同时,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指示, 国家海洋局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保障和服务于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启动国家、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工作, 完成了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 为下一步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国家海洋局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 确保海洋经济发展能够“稳中求进”, 为海洋经济向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篇4:2010中国“洋劳模”

2010年国庆前夕,北京,秋高气爽。9月29日下午,201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50名外国专家荣获了今年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了颁奖活动,为获奖专家颁奖。

9月30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获得201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及其家属。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了外国专家为中国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金光在身的荣耀者

驱使外国专家这一群体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大展才能的原因是什么?只是为了建功立业,博得荣耀?细心观察不难发现,50位2010年度“友谊奖”获奖专家中有多位在这之前就已经金光在身,功成名就了。他们来到这片他们并不熟悉的土地上辛勤工作,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缅斯尼科维奇·米哈伊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曾担任白俄罗斯部长会议副主席、白俄罗斯经济委员会主席等职。1994年担任白俄罗斯共和国副总理,1995~2001年担任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办公厅主任,2001年担任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长,2004年当选为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主席。

自2000年“中国一白俄罗斯高新技术科技园”落户山东省科学院以来,缅斯尼科维奇·米哈伊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积极支持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与山东省科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双方互派科技团组50多批,100余人次,共有31个合作项目列入中白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为中白传统友谊、人才以及经贸合作都作出了新贡献。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问白俄罗斯时,对山东中白高科技园与白俄罗斯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中白两国要以济南中白科技园的成功合作为起点,鼓励双方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生产、联合研发,共同开拓市场,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2007年,中自高科技园被科技部确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缅斯尼科维奇·米哈伊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的帮助和双方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一系列合作项目正在顺利实施。

由中国科学院聘请的彼得·汉密尔顿‘雷文是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历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等20多个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曾荣获联合国“国际环境领导奖章”、国际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环境成就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勋章”等多项国际大奖,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保卫地球的英雄”。

彼得·汉密尔顿·雷文是推动中美两国植物学界广泛合作的第一人。1979年,他就发起中美植物学家互访。从1988年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海外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植物标本馆名誉馆长等职,并兼任该院多个研究院(所)和国内多所大学的名誉主任、教授。在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从1989年开始合作编写英文版《中国植物志》,现已形成了50卷数千万字的英文巨著。作为该书的外方主编,他在组织编写和争取经费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共从美国获得资助800万美元。彼得汉密尔顿·雷文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法国籍的罗格·伯奈特,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上个世纪作为欧空局科学项目部主任,他不顾美国的反对,促成欧空局于1997年底与中科院签署了“双星计划合作协议”,向中方提供先进的搭载仪器。2002年10月,在美国举办的第34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所有中国科学家被美拒签不能参加大会,而当选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的罗格在执行局会议上,亲自替中国代表团宣读了申办书,谴责了美国政府对科学交流的不配合态度,促成了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力主使中国科学家首次进入国际空间委员会执行局。为此他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白俄罗斯专家马尔特年柯·奥列克·戈里高里耶维奇,是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共和国功勋科学家、白俄罗斯共和国科学奖获得者,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他用他的专利技术“冷却塔空气动力涡流装置技术”对山西、浙江、上海、黑龙江等电厂的多台冷却塔折改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给电力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节能减排。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农业发展的带动者

2004年到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无一例外地把“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贯彻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帮助中国农业转型、帮助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外国专家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带来了好的品种、技术和经验。宫本重信是日本著名草莓育种专家,从事草莓育种和栽培技术工作40多年,在草莓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其培育的“宫本一号,’是日本著名的草莓品种之一。自1997年以来,他应中国科技交流中心邀请,先后50余次到北京、安徽、陕西、河北、山东、江苏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和讲学,为我国设施化草莓生产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并指导传授了组培苗繁育、土壤消毒、草莓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目前保定地区以“章姬”、“宫本一号”为代表的草莓品种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年产值3亿~5亿人民币,成为全国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他还帮助石家庄市引进茄子,西瓜、南瓜、甜柿、日本桃、观赏树等新品种,这些品种都在推广中。

范德·伟杰登是世界首位利用地热能种植花卉的荷兰花卉专家,擅长玫瑰花种植、花卉病虫害防治、温室节能技术,现为世界最大花卉市场——阿斯米尔花卉市场总顾问。2007年,他被福建偏远山区清流县盛雄花卉有限责任公司聘为技术顾问,负责指导公司引进、试种荷兰玫瑰花新品种。3年来,范德·伟杰登平均每2个月从荷兰到清流县花卉企业进行一次免费技术指导,在设备更新、品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荷兰玫瑰新品种终于在福建山区试种成功,并在福建省花卉协会组织的花卉评选中获金奖。

工业发展的助推者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经济的龙头。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在实现以结构调整和发

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切实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攻坚战中,外国专家们也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洒下了辛勤汗水。

来自美国的比尔·奈德长期从事油田生产设备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曾研发出多种新型油田专用泵。2005年,比尔·奈德受聘担任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机赛瓦”)经营管理顾问和技术顾问,2008年2月受聘出任四机赛瓦总经理。由他参与设计的“压裂柱塞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项目产品TPH400柱塞泵、TPB600柱塞泵、TPD600柱塞泵和QPA1000柱塞泵顺利通过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美国ABS设计/制造认证、挪威船级社防爆认证和欧盟CE指令认证,并取得5项专利。除满足国内装机需要以外,产品还批量出口,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732亿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鉴于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比尔·奈德2008年获湖北省政府“编钟奖”。

法国专家戴丹利曾以空客公司高级副总裁的身份多次来华,开展空客A320总装线的选址和A320天津总装线项目的谈判等工作。2005年底,戴丹利率队来华考察后,选择天津为空客A320中国总装线项目的落户城70此后5年间,戴丹利为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和科学规划提出很多可行性建议。从空客公司退休后,戴丹利于2009年4月被正式聘为天津滨海新区航空产业发展高级顾问。他又成功介绍法国STTS专业喷漆等多家公司来华发展,积极推动空客亚太物流中心项目落户天津,帮助提升天津市在欧洲航空产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并配合开展航空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在航空人才培养方面,戴丹利利用多年经验,推动法国图卢兹航空城优质培训资源到天津落户,与国内培训资源对接和实现本地化,搭建航空人才培训平台,为航空产业链完善和航空产业发展积极培养人才。

“白求恩”精神的继承者

1938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就与广大中国军民的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如今,时隔72年,神州大地上依然不乏“白求恩”们,他们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事业在辛勤工作着。

北京市聘请的法国专家吕克·皮尔卡20世纪70年代就对中国有浓厚兴趣,将当时最先进的介入神经放射学介绍到中国。30多年来,他15次来中国,共有1万多人次接受过他的培训或指导。他先后赞助和接受数十名中国医生在法国学习介入神经放射学。2009年,吕克·皮尔卡促成通用电气把全球医疗设备的研发中心迁往北京,促成通用电气在中国建厂生产最新一代数字血管造影机,使中国拥有了从研发到生产这一世界顶级医疗设备的能力。吕克·皮尔卡还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荣誉教授。在他的推动下,20t0年,通用电器决定资助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介入放射学院。

里奥·撒松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附属沃尔福森医学中心心脏外科主任,“救助儿童心脏”(SACH)慈善组织的主刀医师和组织发起人之一。自1999年起,他先后8次率以色列医学专家代表团和SACH代表团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共做手术110例,并带河北省、北京市、贵州省等地贫困和复杂先心病患儿赴以色列和美国免费手术20例。11年来,里奥·撒松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合作与技术交流带动了河北省儿童医院乃至河北省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开展。他于2004年获河北省政府“燕赵友谊奖”。

来自美国的杰瑞姆·贝林森是美国国际防癌组织主席,曾任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自2009年起,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客座教授。近12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在山西、贵州、广东深圳和河源地区开展公益性宫颈癌筛查项目12个,筛查女性共计3.11万多人,使近1万名HPV感染者在早期得到诊疗,免除了罹患宫颈癌的危险,间接受益人群达15万人。此间,他亲自处理过的患者达970人。为中国项目地区募集资金350万美元,投入设备与耗材折合150万美元。他尝试了多种筛查方案和方法,以寻找适合中国的大规模筛查方案和技术,是中国地区推行宫颈癌筛查的第一人。由于他的努力,中国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了大批专注宫颈癌筛查和防治工作并颇有建树的专家和学者。

人才、技术交流桥梁的建设者

如何让中国在人才、技术领域更好地融入世界?外国专家们在这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艾伯特·赫尔曼·格哈德·伯纳是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国际知名的高能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来中国讲学的西方科学家之一。30年来,伯纳平均每年来中国讲学和学术交流1个月,通过组织系列讲座和研讨会以及接纳中国学者和研究生数百人次到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等方式,为中国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又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李启斌等在内的众多天文学界精英。他创造性地提出在中国建立“马普青年伙伴小组”的概念。目前已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20余个“伙伴小组”,学科遍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领域,成为中国引进杰出人才和新学科的生长点。

美国专家杰夫里·沃兹沃思,现任美国巴特尔纪念研究院总裁,负责美国能源部6个大型的国家实验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就与我国开始密切的合作。2005年他受聘担任中南大学名誉教授,促成了中南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合作,招收并培养了15名中南大学博士生、5名访问学者;同时派送相关领域的著名材料科学家30余人次到中南大学开展科学研究,为提升我国粉末冶金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纳米材料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帮助下,目前,中南大学的数千个专利已进入了国际评估程序,已有10多个专利正在进行产业化。

受德国技术合作委员会(GTZ)派遣,瑙石1998年开始在中国工作,2002年5月在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负责建设由GTZ、摩天宇(MTU)公司和该校合作的中德MTU(珠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和“引导文”教学法,培训了一批掌握德国先进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教师,被媒体誉称为“职教白求恩”。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该校时,亲切接见了瑙石,肯定了他的工作成绩。

篇5: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06.3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929.7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1:50.3:38.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9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3.2%、1.3%、5.1%、1.3%和4.5%。

粮食连续第七年实现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6.2万亩,比上年增加21.5万亩。粮食总产468.8万吨,增加12.6万吨,其中夏粮211.3万吨,秋粮257.4万吨。粮食亩产420公斤,增加3.2公斤。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花生总产80.8万吨,增长0.8%;水果总产182.9万吨,增长2.5%;蔬菜总产576.6万吨,增长1.4%;烤烟产量3.25万吨,下降32.3%;棉花产量1.3万吨,下降2.3%。全年累计发放良种补贴1.3亿元,种粮补贴5.2亿元,农资综合补贴4.3亿元。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造林38.2万亩,其中,用材林7.8万亩,经济林8.8万亩,防护林21.6万亩。

牧渔业取得新发展。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77.8万头,家禽存栏6083.9万只,分别增长4.6%和13.3%。全年生猪累计出栏548.7万头,增长6.5%;家禽出栏1.64亿只,增长14.7%。肉类总产量68.8万吨,增长6%;禽蛋产量28.5万吨,持平略降;奶类产量9.4万吨,下降4.9%。水产品产量12.4万吨,增长3.9%。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效显著。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2855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15个,省级22个,市级614个。环保养殖技术推广取得进展。全市生物环保养猪场1960处,环保养鸭场894处,环保养鸡场344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市级122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400余个。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63.6万千瓦,增长6.2%。农用运输车9.7万辆,拖拉机38.9万台。新增稻麦联合收获机48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21台,分别达到6026台和2030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58.4万亩。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4家。新认证绿色食品176个、有机食品103个、无公害农产品56个,“三品”认证累计达到801个。全年农药使用量1.63万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43.4万吨,农村用电量32.1亿千瓦时。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93.5亿元,增长16.4%。制造业、支柱行业、骨干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96亿元,增长16.2%,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23.7%;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八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851.5亿元,增长16.9%。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897家,同比增加234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53家,增加1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12.5亿元,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22%,比年初提高2.31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19.9亿元、利税409.9亿元、利润280.8亿元,分别增长28.3%、31.7%和34.8%。726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178家,其中过亿元企业39家,增加10家。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6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5.3亿元,增长2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77.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98.7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1408.3亿元,增长22.7%。其中,第一产业23.5亿元,下降4%;第二产业718.4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投资666.3亿元,增长28.7%。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5个,完成投资936.6亿元;过亿元项目469个,完成投资557亿元。工业投资完成692.7亿元,增长29.1%。装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完成155.9亿元和422.1亿元,增长70.7%和22.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62.4亿元,增长98%。房地产开发保持理性增长。房地产投资完成158.2亿元,增长8.1%。商品房销售面积459.2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额129.2亿元,增长42.8%。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2亿元,增长19%。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857亿元,增长19.5%;乡村实现零售额300.2亿元,增长17.5%。家电下乡和减收汽车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带动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68.9万件,实现销售额16.1亿元,审核通过补贴金额2.1亿元。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消费型汽车25.3万辆,实现零售额209.8亿元,增长27.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6.02%,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升11.5%。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4%。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7.7亿美元,增长39.4%,其中出口额28.3亿美元,增长29.2%;进口额19.4亿美元,增长57.6%。全市出口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6家,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43家,合计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4%,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程机械、园林机械、医药化工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达到3.5亿美元,同比净增1.1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境外投资居全省前列。外经企业新签承包劳务合同17份,营业额1.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3%和29.9%。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7个,实际利用国外资金3.27亿美元,增长7%。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临港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搭建了对外开放、承载项目的新平台。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均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940.5亿元,增长16.1%;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3亿元,增长19.4%;民间投资1167.9亿元,增长27.5%;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2.9万家,个体工商户22.3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759.2亿元,增长25.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81.7%。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市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市外招商项目736个,到位资金251.9亿元,增长23.5%。在建5000万元(境外600万美元)以上招商项目484个,实际到位资金212.1亿元。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74个,到位资金151.9亿元。企业境外上市实现新突破。2010年山东龙岗旅游集团在美国OTCBB证券市场(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成功上市,是我市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旅游企业,实现了我市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境外上市的新突破。2010年全市有2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4家,其中境外上市19家。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31.7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3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2.5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99.5亿人公里,分别增长4.7%和4.1%;货物运输量2.74亿吨,货物周转量809.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7.5%和1.5%。航空货邮量2019.1吨,客运量57.3万人次,分别增长73.8%和80.2%。

年末全市国家A级旅游区达到55家,其中4A级旅游区15家,3A级旅游区21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工农业示范点21家;旅行社9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星级酒店61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28家;星级餐馆2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03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2.7亿元,分别增长24.3%和30.2%;接待海外游客12.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716.7万美元,分别增长42.3%和49.4%。实现旅游总收入237.8亿元,增长30.5%。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增长26.2%,其中税收收入8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分部门组织收入看:国税组织收入22.2亿元,增长23.2%;地税组织收入55.4亿元,增长27.1%;财政组织收入37.9亿元,增长26.7%。财政支出236.5亿元,增长26.2%。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分别增长42.8%、23%、33.8%、33.6%和29%。

国、地税收入合计190.1亿元,增长29.8%,其中国税收入118.4亿元,增长31.2%;地税收入71.8亿元,增长27.6%。全市纳税百强企业(集团)纳税85.1亿元,占国、地税收入的44.7%,其中有23家企业(集团)纳税额过亿元。

金融业形势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15.1亿元,比年初增加352.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9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8.2亿元,比年初增加250.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61.2亿元,比年初增加141.8亿元;中长期贷款510.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5亿元。全市开展业务的28家担保公司全年新增担保额80.5亿元,增长72.4%。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6.3亿元,增长3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9亿元,增长42.5%;人身险保费收入52.4亿元,增长36.2%。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5.3亿元,下降9.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0.1亿元,增长24%;人身险业务赔付5.2亿元,下降40.8%。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5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3项,省级85项,市级115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0余项,获省科学技术奖1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全年申请专利2791件、授权专利2287件。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级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37家、市级122家。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资源整理力度不断加大。成功组建了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并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学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临沂中心和山东省科学院临沂分院。以三个高端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依托,全市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60多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4.6万人,初中生13.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入初中升学率和小学、初中在校巩固率均为100%。招收高一新生5.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8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7万人,6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2万人,高中段在校生2.9万人,304所初中学校在校生39.2万人,1639所小学在校生74.3万人。

文化艺术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城区加快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新馆、兵学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等五大影视基地,相继推出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视连续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分别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特别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国家级大奖。民间秧歌“龙灯扛阁”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世博园“山东周”民间艺术巡游展示活动。2010年,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市获得地级城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把我市列为全国五大文明先进典型,在全国进行了重点宣传推介。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27%和98.67%。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8.5枚,铜牌23.5枚。在二十二届省运会上取得金牌和总分双突破,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临沂•莒南)红色运动会和2010年F1摩托艇世锦赛中国临沂大奖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发展。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健身活动300余次,完成500个村的全民健身设施安装。健身组织不断健全。目前全市建有各级各类体育社团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健身活动站点600余处,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00多人。体彩销售再创新高,全年销量实现3.2亿元,贡献体彩公益金2000余万元。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淮河流域7个考核断面中4个达标率达到100%,其余三个达标率超过90%,重点河流提前一年达到省政府“稳定恢复鱼类生长”的民心工程要求。在国家对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中,我市代表山东省接受考核并取得了淮河流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沂河、沭河等干、支流建设和修复湿地21处,提高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保障出境水质稳定达标;建成武河万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邳苍分洪道等3条跨省河流水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按期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有1家企业荣获首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有5家企业、2人获得市长质量奖。中国名牌产品累计达7个;新增山东名牌产品12个,复评13个,累计达109个;新增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复评2个,累计达11个。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49起、死亡354人、受伤490人、经济损失305.6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5.1%、9.2%、11.9%和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45起、死亡341人、受伤478人、经济损失222.1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4.6%、6.8%、14%和12.7%。

十、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44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934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761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935元,增长9.72%。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7平方米和32.2平方米,分别提高0.5和0.6平方米。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2.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1万人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万人、22.5万人、224.4万人、191.8万人、47.1万人、83.6万人和4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38.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29.9万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6.9万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9.9万份。劳动争议仲裁进一步完善,全年受理并结案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919起。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全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98万户、6.85万人,发放低保金1.2亿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20.7万户、30.9万人,发放救助金2.6亿元;农村五保2.82万人,投入供养资金6509.4万元。

篇6: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两个加快’、奋力开创三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主题和 ‚在绵阳争先、在扩权县升位‛的工作定位,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实现GDP 13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4.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4.65亿元,增长27.2%,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32.83亿元,增长28.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19亿元,增长30.5%;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3.93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6:34:33.4,与2009年比,一产业下降3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3.5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首次呈现二、三、一的较优结构。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1619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占GDP比重为55.6%,其中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总产量 比上年±% 粮食总产

小春粮食

小 麦

大春粮食

稻 谷

油料总产

油菜籽

花 生

棉 花

园林水果

蔬 菜

麦 冬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万吨 万吨 吨

81.31 23.05 20.83 58.27 24.98 11.03 7.23 3.8 523 6.8 44.12 7548

2.5 1.1 1.0 3.0 1.3 3.2 3.1 3.5-30 4.9 5.2-0.5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61亿元,林业增加值0.97亿元,均比上年增长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33公顷,全县森林面积达到8162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8%。全年收获核桃2800吨、油橄榄30吨。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94.54万头,比上年增长2%;出栏小家禽2120.16万只,比上年增长7.2%。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如下:

品 名 生猪出栏 牛 出 栏 羊 出 栏

计量单位 万头 万头 万只

产 量 194.54 7.19 36.99

比上年±%

2.0 2.3 3.9 家 禽 兔 出 栏 肉类总产 禽蛋产量 牛 奶 蚕 茧

万只 万只 万吨 万吨 吨 吨

2120.16 244.36 18.11 4.19 2836 900

7.2 4.3 4.4 3.3 1.2-1.0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我县继续抓好绿色水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了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83万吨,比上年增长 1.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末,全县实有水利工程9897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62100万立方 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9335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7560公顷;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42.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5%。全年农村用电量12425万千瓦小时。

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年末农村从业人员78.89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36.45万人,比上年减少2.5%;从事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42.44万人,比上年增长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县继续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三个倍增计划‛,着力培育发展规上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户数和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呈现出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的可喜局面。

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10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9户,比2009年末净增21户;有资产上亿元的企业14户,比上年末增加4户。产值过亿的企业达到28户,比上年增加5户。2010年,11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52.4%,实现利税总额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95.3%;盈利企业盈利额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1%;亏损企业6户,亏损面5%,比上年下降6.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04亿元,比上年下降57.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8 %。全县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6.41,比上年上升43.7个百分点。同时,能耗大幅下降,2010年,全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20.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5%;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7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3%。

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2010年,全县119户规上工业中,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8%,总量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7.6%。其中:纺织服装实现工业总产值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92.8%,食品加工实现总产值

产 量 525 178 7611 127763 28005 19120 6553 9325

比上年±% 43.7 13.6 31-7.7 83 20.3 36.9 28.7 9.0

68121 合成氨 鲜冻猪肉

吨 吨 台

3122 33667 74455

58.2 27 20.1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2010年,随着灾后重建项目的减少,我县建筑业生产增势放缓。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5%,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2010年末,全县有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5户,累计实现建筑业产值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受农户投资大幅下降的影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有所减少,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14亿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全县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9.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5%。其中:民政局(灾后村委会公共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3亿元;宏达公司完成投资3.18亿元;镇乡卫生院灾后重建完成投资0.8亿元;绵三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32亿元;农办(灾后村内道路建设)完成投资6.50亿元;中小学校灾后重建完成投资3.29亿元;‚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01亿元;扶贫办(村内道路建设)完成投资2.42亿元;绵遂高速三台段完成投资4.8亿元。

更新改造投资较快增长。全县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04

分别实现零售额66.7和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21.7%。

旅游业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有星级饭店4个,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115个。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16.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实现旅游收入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合同引进内资项目46个,协议引资33.03亿元,到位内资38.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20.8%。到位外资16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3.9%。2010年全县外贸出口额(含代理)39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自营出口20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5%。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2010年末,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78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332公里;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为22923辆,比上年增长29.4%;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7182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1%,公路货运周转量44698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1.1%。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0.53亿元,邮政业务收入0.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3.2%。电信业务收入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0.95万户,比上年减少14%,其中城市住宅电话2.8万户,农村住宅电话6.5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6.63万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小学校111所,在校学生70882人,专任教师366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中学校89所,在校学生75835人,专任教师433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12177人,专任教师29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6.8%,高中升学率为53%。2010年全县普通高校报考人数为9224人,本科硬上线人数4765人,比上年增长2.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5万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28.45万户。

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65所,床位数2656张,技术人员2987人,其中医师1236人,注册护士796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4次,参加国家、省、市体育比赛12场次,获金牌3枚、银牌12枚、铜牌8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年末,全县有单位从业人员54867人,比上年增长5.5%,其中:单位在岗职工54557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05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5元,比上年增长15.4%,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34

1人口数量略有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1475578人,比上年末增加2482人,增长0.2%。其中:男性775004人,女性700574人,男女性别比为:110.6:100;农业人口1268738人,非农业人口206840人;当年出生17040人,当年死亡15833人。人口出生率为11.5‰,人口死亡率为1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计划生育率为90.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4‰,婴儿死亡率为7.6‰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三台县2010年统计年鉴》为准。

2、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篇7: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整体策划、全面部署,着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三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两个平台”,加快克拉玛依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年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0.2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38.7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为0.5∶89.9∶9.6。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农业产值2.7亿元,增长7.5%;林业产值1.3亿元,下降19.8%;畜牧业产值2.7亿元,增长18.2%;渔业产值0.1亿元,下降2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增长11.5%。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2万亩,比上年增长7.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万亩,下降34.1%;棉花播种面积10.9万亩,增长15.6%;蔬菜类播种面积0.3万亩,增长22.7%;瓜果类播种面积0.13万亩,下降39%。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牲畜存出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5463-12.3 其中:小麦 吨 143-88.1 玉米 吨 5320 5.9 棉花 吨 11127.9 8.2 蔬菜 吨 6200 18.0 瓜果 吨 3598-30.7 肉类 吨 9944 17.6 禽蛋 吨 990 4.2 牛奶 吨 8959 28.9 水产品 吨 606-22.8 牲畜存栏头数 万头 15.5 7.4 其中:大畜 万头 0.9 5.9 猪 万头 8.2 3.5 羊 万只 6.4 13.2 牲畜出栏头数 万头 14.3 10.1

三、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26.1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2%。其中,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34.2亿元,增长17.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5%;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9亿元,增长35.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天然原油 万吨 1089.0 持平天然气 亿立方米 38.0 5.6 原油加工量 万吨 1344.1 28.6 乙 烯 万吨 119.3 142.8 四大类产品产量 万吨 801.0 22.9 其中:汽油 万吨 122.0 4.6 煤油 万吨 29.5 27.2 柴油 万吨 601.8 29.7 润滑油 万吨 47.8-0.4 石油沥青 万吨 75.0 6.6 液化石油气 万吨 24.1 38.9 聚乙烯树脂 万吨 105.2 149.6 聚丙烯树脂 万吨 61.1 125.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实现利税总额429.8亿元,增长80.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26.2亿元,增长137.9%。

四、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7亿元,比上年减少1.3%;其中,中央项目投资145.1亿元,减少5.1%;地方项目投资33.6亿元,增长18.9%。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0.07亿元,减少56.1%;第二产业投资155.95亿元,减少1.9%;第三产业投资22.7亿元,增长3.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5.4亿元,减少0.25%,其中,采矿业投资123.7亿元,增长24.8%;制造业投资29亿元,减少47.8%。

房地产开发投资9.2亿元,减少8.7%;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1.6亿元,减少71.8%。房屋施工面积124.3万平方米,减少20.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1.8万平方米,减少28.1%。竣工房屋面积21.0万平方米,减少46.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5万平方米,减少53.3%;商品房销售面积57.6万平方米,减少4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3.8万平方米,减少41.9%。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全部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75.4亿元,增长33.4%。竣工产值36.3亿元,减少13.7%。

五、邮电、交通、旅游

邮政业务总量6102.6万元,增长15.4%;电信业务收入33949万元,增长1.4%。固定电话用户19.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7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2.5万户。互联网用户9.5万户。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8万辆(包括三轮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3万辆,增长22.7%。民用轿车保有量3.2万辆,增长8.1%,其中私人轿车2.9万辆,增长8.4%。全市共有城市公交汽车299辆,城市公交线路29条。

全年旅游接待15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6%;国内旅游收入9.27亿元,增长37.9%。入境旅游人数(含一日游游客)3.8万人次,增长88.7%。其中,外国人2.1万人次,增长90.5%;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7万人次,增长86.6%。国际旅游收入外汇收入841万美元,增长160.4%。

全市旅游企业183家,其中旅行社17家;星级饭店20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9家、二星级6家);“旅游接待达标饭店”18家;景区景点37家;“农家乐”31家;滑雪场4家;其他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单位56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8506人。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1亿元,增长11%。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9.8亿元,增长15.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0亿元,增长11.2%。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2%,粮油类增长90.7%,肉禽蛋类增长24.3%,服装类增长28%,日用品类增长26.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4%,通讯器材类增长38.8%,化妆品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53.7%,中西药品类下降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2.1%。

全年一般货物进出口额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8%,其中,出口2.55亿美元,增长142.9%;进口0.25亿美元,下降67.0%。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3%,拉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7百分点,影响程度82.9%;其他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均在2%以内。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4.5 食 品 11.3 其中:粮食 23.6 肉禽及其制品 9.1 蛋 11.1 水产品 4.1 菜 26.2 烟酒及用品 1.8 衣 着 1.6 家庭设备及用品及服务 0.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7 交通和通信 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1 居住 1.3

七、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4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4亿元,增长27.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38.1亿元,增长30.7%。四大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2.8%、13.7%、93.5%和10.4%。

地方财政支出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8亿元,增长28.1%。其中,医疗卫生支出、交通运输支出、教育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分别增长19.6%、118.1%、19.8%和27.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2.5亿元,比年初增加302.6亿元,增长61.8%。其中,企业存款511.4亿元,增长115.3%;储蓄存款余额195.6亿元,增长13.5%。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0.6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41.7亿元,下降33.1%;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08.5亿元,增长42.1%。

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财产险收入3.2亿元,寿险收入7.4亿元。赔款金额1.1亿元,下降44.8%。

八、教育、科技

年末共有大中专院校2所,聋哑学校1所,普通中学18所,普通小学31所,幼儿园34所。师生分布情况如下:(单位:人)

指标名称 在校生 毕业生 招生 教职工 教师 大中专 4796 1874 1786 979 501 普通中学 25175 7882 8770 2577 2123 普通小学 24256 4705 3680 2250 1956 幼儿园 8774 2162 3364 1072 483 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毕业合格率达到98%以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95%。我市普通高考民汉综合上线率为90.1%,综合录取率为97.3%。教师学历合格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普及率等教育教学指标,都名列全疆各地、州(市)前茅。

在全市中小学中,已有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3所,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3所,自治区级“德育达标学校”3所。市级示范学校11所、规范化学校14所。在全市34所幼儿园中,已有市级示范幼儿园10所、规范化幼儿园6所。全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考生1281人,有52人取得了自考毕业证。

加大科技兴市(区)实施力度,继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四个区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的基础上,白碱滩区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克拉玛依区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称号;此外克拉玛依区获首批“自治区科技强警先进县(市、区)”;乌尔禾乡、小拐乡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昆仑街道办事处获首批“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街道”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84家。成功举办了“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出席论坛的有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8个国家的来宾和俄罗斯依斯吉姆市、伊朗阿瓦兹市2个国家的代表团共计760余人。来自包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名院士在内的100多名专家和参展商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设1个主论坛、3个分论坛,共有48位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共提交论文452篇,最后有81篇论文入选《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

全市有3项科技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3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受理申请评定(验收)的科技成果57项,其中52项成果通过专家评审,49项被授予克拉玛依市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332件,授权281件。

九、环保、安全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空气环境质量全年Ⅰ、Ⅱ级天数达到100%,其中:达到Ⅰ级(优)的天数有192天,Ⅱ级(良)的天数有173天;全年没有出现Ⅲ级以上空气污染天数。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饮用水源白杨河、风城高库、调节水库、三坪镇水库、独山子一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艾里克湖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百口泉地下水、独山子二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12%,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持100%;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559.8万平方米,增长7.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提高0.19个百分点。

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332起,比上年增长2.4%;死亡71人,下降1.4%;受伤人数203人,下降12.1%;直接经济损失229.5万元,增长37.3%。各类伤亡事故中,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94万元;道路交通事故1280起,死亡68人,伤203人,直接经济损失106.88万元;火灾事故49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8.62万元。未发生农机安全生产事故。2010年全市亿元GDP死亡率为0.1人; 10万人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905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16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拥有群众艺术馆、职工文化中心、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各1座,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0%;卫星地面站7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0%。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7万人次,借阅书刊15万余册次,办理借阅证2146个,累计达23580个。邮政局全年订阅报纸1233.9万份、杂志94.7万册。

举办第八届社区文艺展演大赛和第九次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克拉玛依市第八届社区文艺展演大赛历时五个月,全市有210个作品(节目)参加了比赛,181个作品(节目)获奖。第九次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共有4个行政区、92个社区积极参与,全市活动总场次达到1106场,参演群众达30.2万人次,观众人数达58.2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兵团)89个,拥有床位1730张,卫生技术人员334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7个,床位173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2个,床位12张,卫生技术人员15人。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和2010年自治区青少年轮滑年度赛暨自治区首届“油城杯”轮滑公开赛。组织参加广州2010年亚洲残运会和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自治区以上赛事,共获得41枚金牌、36枚银牌、32枚铜牌。其中,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广州2010年亚洲残运会上,获2金1银;在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综合成绩排名第五,较上届运动会上升三位。

十一、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5.4元,比上年增长12.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57.2元,增长0.1%。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0.4%,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及增长速度(单位:元)主要指标 支出额 比上年增长% 人均消费性支出 15957.2 0.1 其中:食品 4849.9 4.1 衣着 2150.7 5.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18.5 16.5 医疗保健 1308.5-2.1 交通和通讯 3270.6-7.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773.9 2.5 居住 806.3-15.5 其他商品和服务 778.8-5.8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家用汽车、彩电、冰箱、空调、电脑拥有量分别为21.3辆、118.8台、107.1台、65.0台、77.5台。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296元,人均增收2420元,比上年增长30.7%。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97万人,比上年增加1145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90万人,增加335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9万人,增加356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43万人,增加492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96万人,增加993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7万人,增加5052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581万元。为626名残疾人发放基本生活费165万元,为24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慰问金12万元,为10名残疾学生发放自强奖学金4.3万元。259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保障范围。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92张,年末在院26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788.7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44.2万元。

全市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再就业4369人,其中: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554人,占实现就业总数的33.5%;女性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278人,占实现就业总数的52.1%。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参加各类职业培训人员56247人,其中:在岗职工培训36461人,就业再就业培训4337人,职业资格证书取证10487人,创业培训6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812人。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克拉玛依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自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径及统计分组有所调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不包括除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的其他行业零售额;统计分组由城市、农村分组改为城镇和乡村分组。基期数做同口径调整。

篇8: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海洋经济增速整体减缓, 全年表现为“V”字型走势

与往年相比, 2009年海洋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总量增、增速减”的特征。2009年,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 我国海洋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金融危机对某些海洋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公报》表明, 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可比增速8.6%, 略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8.7%) , 增速较往年明显减缓, 与2008年相比回落3.3个百分点 (见表1和图1)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 比上年略有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部分海洋产业, 尤其是外贸依存度大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等产业, 均出现了增速回落、产品出口量减少等状况。其中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影响最严重, 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比上年减少2.4%。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不仅在海洋经济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对海洋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也十分显著。按照初步核算数据, 2009年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及其拉动的相关产业对海洋生产总值的贡献约占四分之一强, 其负增长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海洋经济整体增速的迅速回升, 造成2009年海洋经济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面。

从全年看, 海洋经济呈现出先抑后扬的“V”字型复苏特征。2009年上半年, 海洋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显著, 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6.9%;下半年, 国家和沿海地方积极应对, 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促进了海洋经济总量继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在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 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 海洋风电、沿海港口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另一方面多部沿海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刺激了沿海区域板块经济的迅速回升, 为海洋产业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 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 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渐趋好, 以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为代表的产业逐步摆脱金融危机阴霾, 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均呈现出回稳的发展势头, 海洋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并从整体上拉动了海洋经济的回升态势。

注:1.2005-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可比价速度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可比价速度来源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005-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及可比价增速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9》, 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及可比价速度来源于《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主要海洋产业企稳向好, 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各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速度, 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分别拉动海洋生产总值1.8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对海洋经济的总体回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海洋工程建筑业——受经济刺激政策拉动明显, 增速位居榜首

2009年, 随着“四万亿”资金的逐步落实, 对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沿海多座跨海大桥和港口改扩建工程相继施工, 如青岛胶州湾海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跨海桥梁, 潍坊港、烟台港、北海铁山港、防城港等港口改扩建工程项目, 这些海洋工程项目支撑着海洋工程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也使海洋工程建筑业成为2009年增长最快的海洋产业和拉动效应较大的海洋产业之一。《公报》显示, 2009年海洋工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58亿元, 比上年增长31.9%, 增长速度高居各主要海洋产业之首。

由于海洋工程项目施工周期一般较长, 且多数项目刚刚开工建设, 2010年将延续工程施工进度, 预计2010年我国海洋工程建筑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海洋交通运输业──金融危机影响凸显, 全年负增长

金融危机对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最为严重。2009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港口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 部分港口出口货物量呈下降趋势, 航运运价下跌明显, 航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 以及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逐渐减弱, 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企稳回升, 全年呈现出一季度探底企稳、二季度逐步回升, 三季度以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旅客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标逐月递增, 但增长幅度尚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截止到2009年底, 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1亿吨, 同比增长8.2%, 较去年同期回落了3.3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 082万标准箱, 下降5.8%, 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公报》显示, 海洋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 748亿元, 比上年减少2.4%, 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主要海洋产业。

伴随着201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趋好, 出口航运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温, 总的来看, 金融危机对海洋交通运输业行业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积极因素正在逐渐增多, 加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即将召开, 会议所带来运输需求的大量增长将为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注入强劲的动力, 预计201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将恢复金融危机之前的增长势头。

海洋油气业──供需价格双重影响, 量增值减

2009年, 我国加大了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在渤海海域成功获得渤中2-1、秦皇岛29-2和锦州20-2北等一系列新发现, 与此同时中海油的渤中28-2南油田, 番禺30-1气田、锦州25-1南、曹妃甸18-2等油气田也相继在年内投产, 大大促进了海洋油气产量增长。但是,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受到全球原油供需市场动荡和石油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 特别是自2009年初油价的持续走低, 导致我国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大大缩水, 增速明显回落。《公报》显示, 2009年海洋油气业实现增加值748亿元, 与上年相比, 现价增加值减少了280亿元, 但受价格影响可比增长仍达到8.5%, 增速回落了13个百分点。

预计2010年,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必将带动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际油价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 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 新发现油气田的逐步相继投产, 总的来看2010年我国海洋油气业整体形势看好。

滨海旅游业──国内旅游需求增长较快, 经济拉动效应显著

我国滨海旅游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优势产业。2009年,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投入的增加, 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实施, 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趋好, 我国国内旅游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国际旅游迅速回升。据初步核算, 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千亿元, 同比增长近9%;滨海国际旅游收入近1.4千亿元, 同比下降近2%。

我国滨海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特点, 直接或间接影响百余个细分行业。因此, 滨海旅游消费对我国海洋经济相关产业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 成为2009年对我国海洋经济拉动效应最大的主要海洋产业, 初步核算表明, 滨海旅游业对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速拉动了1.8个百分点。

2010年, 我国刺激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 滨海国内旅游仍将是我国滨海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中坚力量;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继续趋好, 2010年我国又将迎来两个重要的国际盛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滨海国际旅游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洋船舶工业──危机反应滞后, 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2009年,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使海洋船舶工业逐步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高新技术船舶建造能力, 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水平, 但增速放缓。沿海地区海洋造船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一些大型企业迅速崛起, 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603万载重吨,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380万载重吨, 江苏新时代造船公司257万载重吨, 三个公司的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29.2%。另外,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也取得了突破, 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探储油平台和3 000米深海铺管船建成交付, 其技术数据和制造周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空白;首艘3 000吨级小水线面综合考察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等新产品的成功交付, 都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科考船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2009年海洋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但是从主要指标来看, 造船完工量虽保持增长, 但增速放缓;手持订单量略有下降, 但变化不大;新船成交量受全球船舶订造需求大幅下降影响, 明显下滑。由于造船行业生产周期较长, 对金融危机反应具有滞后性, 新承接订单的明显下滑将对今后2至3年船舶生产带来影响, 因此海洋船舶工业受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保稳定、调结构将是未来五到十年的海洋船舶工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海洋电力业──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 增长潜力巨大

2009年, 受国家和沿海地区鼓励清洁能源开发政策的影响, 特别是国家出台的四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的推动, 我国海洋电力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实现增加值12亿元, 比上年增长25.2%, 成为2009年增速较快的主要海洋产业之一。沿海地区的海上风能利用的趋势逐渐增强, 许多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相继运营投产, 成为我国海洋电力业发展的热点。如, 我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首批海上 (潮间带) 风力发电机组 (2台1.5兆瓦) 的成功并网发电 (江苏如东县) ;山东沿海区域大型风电场项目正在建设。我国海洋电力业由浅近海域到海上风电的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也使得我国海洋电力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 随着近年来沿海大批风电场建设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 以及国家对海洋电力等战略型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以海洋风电为首的海洋电力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 将成为海洋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对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繁荣地区经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金融危机影响程度存差异, 长三角经济区呈现负增长

《公报》显示, 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12 015亿元、9 466亿元和6 614亿元,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6%、29.6%、20.7%。

2009年, 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都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以长三角经济区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2009年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不仅比2008年相比回落了2.5个百分点 (现价) ,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也减少了2.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 在长三角经济区, 上海一直占据半壁江山, 海洋经济总量基本保持在50%左右, 可以说上海海洋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经济具有非常大的牵动作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上海市海洋经济增速出现负增长, 降幅接近20% (现价) , 进而影响长三角海洋经济总量出现回落。另一方面,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长三角经济区主导海洋产业之一, 多年来, 该产业增加值占长三角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合计比重均处在40%左右的水平, 高于环渤海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最大冲击。港口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 部分港口出口货物量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较2008年减少10.7%, 加之航运运价下跌, 航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2009年长三角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缩减较大。

金融危机源于国外, 因此越是对外依存度高的海洋产业和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越严重,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将会逐步实现全面复苏, 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经济也将走出低谷, 反转上升。

2010年发展展望

2009年, 面对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海洋经济以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走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2010年将是海洋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 同时也是海洋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 世界经济正逐渐复苏, 对外贸易形势日趋好转, 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也在逐步增强, 国家和沿海地方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将为我国海洋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 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 未来海洋经济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上一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下一篇: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