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2024-04-08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篇1: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下面是文库带来的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篇一: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篇二:

一、世界变化真快。

美国媒体监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09年末,对全球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检索后发展:“中国崛起"竟是全球十年最热门新闻主题,超过美国911和伊拉克战争。

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做了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里翻了一翻的话,那么在中国这场现代化大潮下,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可以翻7倍。

2010年,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

托马斯 弗里德曼:我不由得回想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我们忙于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地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更好地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差异已将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迪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眨眼工夫,你已经到了上海市区,你扪心自问,究竟谁生活在第三世界。

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其名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把当时的美国定性为世界上最无法无天的地方,腐败猖獗,私人雇佣的警察可以任意处死罪犯,整个美国没有欧洲意义上的政府,结果人人自危,人人自卫。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特点也是大规模的官商勾结,今天日本大部分的大公司当年都是廉价卖给与政府有特殊关系者。

无论是再哪一种文化中,腐败都是在现代化进行得最激烈的阶段最为严重。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国家的法制水平和监管水平还跟不上。

历史上欧洲的污染比中国还要严重,伦敦在1952年曾出现一周内4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莱茵河曾被宣布为死河。

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一旦认清了目标,其行动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很多,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大学毕业就可以考虑买房子,女孩子坦然地把拥有产权房作为结婚的条件。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整个西方崛起时期的GDP是血流称河的GDP.中国已经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进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的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掠夺,而是给大部分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安格斯麦迪森采用购买力平价法对世界经济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跨长度的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早在1992年经济规模就超过了日本,2009年就超过了西欧12个老牌发达国家的总和。到2015年讲超过美国,到2030年,将是美国的1.13倍。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篇三:

近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初读书名,便有感慨。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说说吧,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长的人生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的巨大。而这一切却又这样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从农村搬进了当时还是很小的海滨城市。那时,我们住的是父亲单位集资的一套两居室,潮湿昏暗。经历了两次搬家,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崭新小区里的一套三室朝阳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们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开通了市区公共汽车,那站台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户户通上了管道天然气,城市防洪闸等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区,一张张欢欣的笑脸,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我还上小学时,港口的一期码头的引堤还只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待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港口工作,变化之大,让我惊诧。一期二期码头吞吐量巨大,三期码头正加快建设,即将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已经成形,海港新城崭新靓丽,到处显现生机与活力。以我们小城的发展来看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成就自然不可磨灭。我们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掠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把中西方在发展道路上带来的问题也做过多次对比。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甚至更严重。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准则》的出台表示了党在反腐方面的决心;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但贫困人口的群体正在加速度的萎缩;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环保能源的研发也在进行……要彻底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当的过程。但现在一时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在未来总会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已经十分重视对发展不利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正在不断缓解与消化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

近期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亲历基层体验生活,从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吃饭难,到农民卖菜愁销路,再到百姓看病难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现到改善进行了跟踪报道。透过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为民谋福利之细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强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以民为本,时刻为民着想?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中国居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中国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我们正迈进经济强国之列。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完美的交会对接,充分显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篇2: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读《中国震撼》有感近一段时间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每天忙于连队的工作,只得利用平日空闲时间每天翻上几页,最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份报纸看到过专家学者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文章,这本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带着这个是问题我不由多看了几页,发现作者张维为作为走过100多个国家、专注研究现实政治的作者,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深刻的理论总结,对中国道路的发展模式有着独特的见解,文字通俗易懂,叙述清晰,许多论断不乏精辟独到之处,我是边读过联想我身边的事实,联想最多的是身边现实物质生活进步发展,以及部队的这几年条件改善,让我倍感自豪,透过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民族崛起的艰苦历程。

我平时比较关心国家的发展,私下里也曾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外国的发展对比了一下,但只是自己的浅肤的认识而已,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有的很多认识太肤浅了,还有不少错误的认识,由其是里面有很多新视角、新思维、新观念的值得我们去关注,特别是开卷第一章就从“不再误读自己”说起,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作者是深谙中国人谦虚谨慎、韬光养晦的秉性的,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

心。树立强大的信心是我们发展的思想基础,做为一名军人,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我们目前周边安全环境并不乐观,像台海问题、钩鱼岛争端、黄岩岛冲突等时刻提醒我们,军人的使命还很重,军人的责任重大。随着这些年祖国的发展,我们要对祖国充满信心,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去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我们平时看新闻读报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比较关注敏感,就我们连队来讲很多战友平时比较喜欢谈论这些问题,对此,我通过看阅读这本书之后,我自己不但明白了这些矛盾产生的问题由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我的学习,可以给战士讲课时引用其中,做好官兵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官兵们明白这些现象在是发展中存在矛盾必然性,通过引用书中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官兵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寻找心理的平衡。

当我读到作者说“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时我体会是,目前,社会出现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很多,大多是来自自己的不自信,在我们连队也是一样,很多战友谈英国如何的好、美国的如何强、政府如何忍让等等问题时,这就说明我们官兵中多少存在对自己国家的不自信,就像面对

“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殊不知,中国才发展多少年,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展了多少年,中国发展这么快的速度完全证明了我们的发展模式是正确的,因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要告诉我身边的战友、朋友 你们应该对我们国家要留有足够的信心。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法国学者高大伟2009年2月在《亚洲时报》曾发表一篇评论文章写到:“中国公民正在向世界公民转变。”当我看到这么一段时,我非常激动认为,中国军人也正在向世界军人转变,你看看中国派出的多国维和部队、世界反恐部队、中国走出国门参加的索马里护航海军等等事件,充分表现了我们军队一步步向向世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无不在展示出我们中国军人向世界的转变,体出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自信,也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自豪。

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篇3:《乡村里的中国》:真实与震撼

《乡村》同样也不例外,焦波再次选择了自己的故乡山东省,但是这次他没有将拍摄地点定在自己的老家,而是选择了临边的淄博市沂源县杓峪村。焦波团队用一年的时间驻扎在这里,跟踪记录三组家庭的日常生活轨迹,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当代农村的现状。

一、纪录片主题人文化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一书中说道:“2009年的纪录片娱乐功能越来越强,现实关注越来越弱;参与文化庆典越来越多,思考公共问题越来越少。”[1]不仅仅是2009年,在这之后的几年中,纪录片的制作量虽然在不断地上升,但是成为现象级影片的鲜有。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虽然有人文关怀,但赏心悦目,娱乐大众,是它更直观的作用。而《乡村》主题的选择紧扣社会热点,导演没有用上帝的视角指点江山,而是真实记录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把中国农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情境不夸张,也不蒙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影片将主题锁定在农村。无论纪录片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还是历史文化,其最终审美意义的生成还是要依托于个体的行为和命运来产生,[2]所以我们发现纪录片最终落实为关注人的艺术。焦波将农村这一主题的展现,交给村中的几位农民主人公。在中国,农民是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一批人,农民似乎已经被符号化,提起他们总是会让人想起农民工,留守儿童,脏、乱、差等有些歧视的词汇。而这部片子里没有符号化的农民,他们都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尽管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依旧热爱生活。

杜深忠是这部片子的主人公,他身材瘦弱,皮肤黝黑,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但是当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慢慢走进他的生活时,我们发现在他其貌不扬的外表下,竟是一个有梦想、有尊严、有坚守的“文化人”,他的存在就好像是这个小山村的童话故事一样,从他的身上,观众看到了农村人少有的精神追求。

《乡村》中,没有一句解说词,没有一段配乐,焦波用完美的同期声录制和跟踪拍摄,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主题。

二、叙事结构多样化

(一)清晰段落感

《乡村》这部影片整体的叙事结构是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划分点,通过镜头展现不同节气农民的生活状态。同时,影片以文字配上相应季节的画面来实现段落的分切,清晰的段落叙事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解读影片。《乡村》是一部相对而言比较朴素的影片,没有使用太多的拍摄技巧,也没有使用太多的剪辑技巧。但是清晰的段落结构和朴素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更能感受到导演对“真实电影”的一种尊重和解读。

(二)完整严谨的戏剧化

在张谦2002年1月发表的《记录与叙事之间的再现艺术——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中,就提及了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纪录片发展的其中一个倾向。[3]《乡村》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却充满了故事性、戏剧性。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只是一个纯粹的记录者,不去干预被拍摄者。现实题材发展至什么方向实在不好预测,但记录生活本身的戏剧性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追求。

《乡村》中几位主人公的生活都极具戏剧性,这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纪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性之一,但今天的纪实性却成了许多故事片追求的风格;故事性是故事片的基本特性之一,但今天的故事性却成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特性。[4]《乡村》中的几位主人公都是极具戏剧性的,同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也是极具故事性的。

三、细节处理真实化

《乡村》中的大多数细节,导演都选择了使用长镜头来展现。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总是希望能从各种角度理解被拍摄的事件,而长镜头为观众的这种希望提供了可能性。《乡村》中,导演做到了无论事情大小都用长镜头,保证了它的完整性,这给观众营造了极强的参与感和真实感。

当焦波进驻到杓峪村之后,他就放弃了政府意识,他像朋友一样去关注那些被摄对象。同时,也正是因为焦波的这种态度,让他成功地走进了杓峪村村民的心中,让他得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细节和惊喜。时间是纪实作品最大的财富,也是突出价值,捕捉到鲜活、生动、真实的现场和细节,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复杂与深度。[1]

在中国当下的荧屏上,可谓到处都充斥着欲望、喧嚣,看似不可一世,繁花似锦,实则危机四伏,迫切需要推陈出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部依靠真实记录沂蒙山区几位农民一年生活轨迹的影片破尘而出。《乡村里的中国》用镜头告诉我们中国的农村既不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脏、乱、差,也不是人们幻想中的世外桃源,而是希望的所在。

《乡村》既像一部童话故事,又像一篇醒世寓言;既像一碗温和柔顺的心灵鸡汤,又像用“用透明单纯”折射这个并不完美的中国。总之,我们需要这样的真挚、朴素、勇敢以及温暖。

参考文献

[1]张同道,胡智锋.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1:87.

[2]陶涛.电视纪录片创作[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5.

[3]冷冶夫.纪录片的故事化[J].当代电视,2002(8):56-57.

篇4:中国三大建筑震撼世界等

《泰晤士报》评出全球建设中的“最强悍”工程,鸟巢、央视新址、首都国际机场跻身十强。夺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英国出现了一股建筑热,但这只是世界建筑冰山一角,从美国到哈萨克斯坦,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过去难得一见的建筑热。这些建筑工程都让人过目不忘,多数规模庞大,当然也有少数颇有争议,但有些的确称得上是建筑奇迹,而且这些建筑都将改变建筑史乃至这个世界。

银联卡业务延伸五大洲

继6月份中国银联开通银联卡在埃及的受理业务,中国银联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全球可受理银联卡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26个,并已有25家机构发行了银联标准卡。中国银联近日发布的数据称,目前银联网络已延伸到五个大洲,基本覆盖了中国人经常到达的国家和地区。银联卡日益成为中国人境外旅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和伴随左右的“第二张护照”。

中国40个品牌

跻身世界500强

由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联合推选的2007“世界著名品牌500强”8月7日在新加坡揭晓,中国共有40个品牌榜上有名,其中中国大陆32个品牌入选、中国香港2个品牌入选、中国台湾6个品牌入选。这些入选品牌企业年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大陆的包括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中国香港的包括长江实业、怡和集团。中国台湾的包括鸿海集团、台塑集团、国泰金融控股等。

汉语教材每年外销200吨

目前,每年都有40余万件、200吨左右的汉语教材通过邮政系统从北京寄往世界各地。收件国有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两年寄往欧洲、非洲国家的也多了起来。据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字,目前全球主要有30多个国家、3000多万人学习汉语,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而至2010年将达到1亿人。

台胞积极参加

大陆职业资格考试

目前,台湾同胞对获取大陆职业资格证书热情高涨,来自台湾的133名学员最近专程赴福州参加了大陆期货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理财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美容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目前福建省已接待了17批参加大陆职业技能鉴定的台湾同胞,有262名台胞获得了大陆职业资格证书。其中,62名台胞获得大陆职业资格证书后在福建创业。

台200医师报考大陆执业资格

据国家卫生部官员近日披露,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台湾医师报名大陆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官员强调,凡台湾居民学历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在台湾地区取得合法行医资质,都可以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在台湾地区未取得合法行医资质的人员,应在大陆三级医院或台湾地区的医院实习期满一年才可报考。

港人北上定居悄然成风

香港回归10年,港人心态发生变化,从回归前纷纷赴海外定居,到10年后的今天纷纷北上定居。据香港政府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到内地定居的香港居民2001年超过4万人,而2005年6月达91800人,每年约增长近5成,4年间增长1倍多。此外,还有逾8万人计划未来移居内地。目前,港人在内地定居遍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以珠三角居多,现在珠三角工作、读书、生活的港人超过42万人。

台拟缩紧大陆配偶赴台政策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当局近日公布“人口政策白皮书”报告,有关大陆配偶赴台依亲居留、长期居留及定居的配额均全面紧缩。台“内政部”表示,报告不是最后的政策,一切要等“行政院”会议通过相关配套措施才拍板定案。这个报告提到,大陆配偶依亲居留配额一年为11090名,长期居留从原本不设限改为每年限7220名,定居从每年6000人缩减为5360名。

“中侨百万行”在加举行

7月15日,第22届“中侨百万行”在加拿大温哥华史丹利公园的林百文园举行,约有1.3万名市民参加,参加人数超过去年。大会在下午1时所公布筹得的善款数字达50.68万加元,已打破预筹款50万加元的目标。卑诗省长金宝尔在仪式上表示,卑诗省是欢迎新移民的地方,去年共吸纳了4.2万名新移民,中侨22年来对新移民的贡献有目共睹,值得支持。

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在厦门成立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资料中心日前于该校厦门校区揭牌成立,该中心专门进行华侨华人与侨乡历史文献资料的系统搜集工作。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表示,长期以来,许多海外华侨华人一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途径帮助和支持华侨大学开展相关研究,对提高华侨大学的华侨华人研究水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海外首所华文师院成立

经中国有关部门正式批准,重庆师范大学与印尼智星大学合作,作为智星大学分院华联智星师范学院将于今年9月在印尼正式招生开学。这是海外首所华文师范学院。该校以培养受过规范教师教育的汉语师资为目的,大专层次,标准学制3年,采用学分制,可在2—4年内毕业,颁发智星大学文凭。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到重庆师范大学本校以专升本的方式继续修读本科一年左右,毕业时获得重庆师范大学的文凭。

中国30城市上榜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世界品牌组织和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近日在新加坡宣布它们联合推选的2007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名单,北京、香港和台北等30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其他入选的中国城市包括:澳门、上海、天津、深圳、杭州、重庆、厦门、大连、青岛、成都、广州、苏州、西安、桂林、拉萨、南京、武汉、福州、三亚、温州、烟台、黄山、威海、洛阳、张家界、汉中和曲阜。

“新加坡节”将首次登陆中国

由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等机构共同筹办的“2007新加坡节在中国”活动将于10月12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这也是“新加坡”节首次登陆中国。据介绍,此次“新加坡节”以文化和艺术节目为主,有26个由280个知名艺术团体及艺术家所表演的激动人心的多元化文艺节目。节目范围涵盖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和文学活动等。

中国公司将承建巴最高大楼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巴基斯坦比斯米拉私人有限公司近日举行了伊斯兰堡凯悦酒店项目结构部分总承包合同签字仪式,中建总公司将承建这座巴基斯坦最高大楼。据悉,伊斯兰堡凯悦酒店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工程投资约2亿美元,是集顶级酒店、写字楼、公寓、购物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建筑总高度217米,是目前巴基斯坦拟建工程中最高的项目,将成为伊斯兰堡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中国员工加冕尼日利亚酋长

近日,山东电建三公司项目经理房一波被正式加冕为尼日利亚依涛瑞艾格巴领地的BAAMOLE(带来光明的使者)酋长,并获赠500亩土地的所有权,成为第一位获得尼日利亚酋长头衔的中国公民。房一波是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尼日利亚帕帕兰多电站的项目经理。该项目是中尼两国最大的机电产品合作项目。电站所在地的土王阿卡姆,因为山东电建三公司为当地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特意授予房一波酋长头衔。

美华人掀“结婚热”

“7”是美国人喜爱的数字,今年恰逢2007年,因此7月7日成了美国今年的结婚日。许多美国新人在当天喜结良缘,而华人移民“入乡随俗”,不少人也把婚礼定在这个“777”的良辰吉日举行,在华人社区掀起一阵“结婚热”。2007年7月7日是许多种族和宗教中所认为的百年一遇的好日子,又恰巧是星期六,所以纽约华埠场地宽敞、比较适合举行婚礼的酒店,早在数月前就被预订一空。

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研发力度

目前中国已有外商投资的研发中心约800家。在华的相当一部分研发中心已不仅仅是地区性的研发基地,他们同时也成为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研发基地,甚至升格为全球性研发中心。IBM中国开发中心是跨国企业目前在华最大的开发中心,也是IBM全球五大开发试验室之一,目前,IBM软件五大品牌的研发工作很多都在中国本土进行。

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了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医疗分队荣获联合国维和一级勋章

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7月20日向中国驻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授予联合国维和一级勋章,以表彰他们在维和行动中的出色表现。联合国秘书长驻利特别代表阿兰道斯在致辞中说,利比里亚维和任务艰巨,情况复杂。中国医疗分队为利比里亚的和平与国家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中国维和官兵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中国驻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由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43名医务人员组成。

港澳台侨胞捐建“水立方”

截至今年8月7日,北京市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委员会共收到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33万多位港澳台侨同胞8.3亿多元人民币的捐款,折合美元近1.1亿元。北京市政府向业主单位拨付了自2007年2月第6次拨付捐赠资金以来共建委员会陆续收到的捐款和在此期间捐款所生成的利息总计人民币1.05亿元。

日本中华街走出“餐馆时代”

8月8日,日本横滨中华街第一家由在日华人开办的手机专营店开张,标志着以往以餐馆和杂货店为主的中华老街转变观念,迈入多种经营时代。据经营该专营店的中文产业株式会社相关人士介绍,在中华街开设手机专营店,主要以在日华侨华人以及来中华街参观的日本游客为顾客群。

墨西加利华人筹建博物馆

位于美国、墨西哥边境的墨西加利是1903年由华裔移民所建立的城镇,这一史实已获墨西哥官方与社会各界的承认。当地“华人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得到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1986年便成立了“华人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据考证,1903年在墨西加利地区安营扎寨的首批华人,是美国“红河开发公司”雇用的广东籍劳工。

内地在港上市企业逾370家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已成为内地外来资本最重要的来源地,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已超过370家,累计融资1.6万亿港元。通过香港提供的金融、证券、融资、法律、会计和国际贸易等专业、配套服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内地企业在香港找到发展良机。

全球万人为老字号取洋名

篇5:读书笔记《中国震撼》

第一次见到《中国震撼》这本书是在大学本科一年级的时候,当时我还是一名新生,是因为参加迎新活动游戏环节得到的奖励,第一印象就是“红”,中国红,当天晚上就开始读这本书,一个星期后,军训结束了,书也读完了,当时只是感觉书中充满正能量。现在四年过去了,我是一名研究生,老师推荐读一本书,所以我又重温了一遍,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读书体验,写此读书笔记。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本2011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张维为。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著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等学术专著。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张维为亲历百国现实,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部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比如,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如人口在5000万以上)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说说吧,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长的人生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的巨大。而这一切却又这样平和自然。我们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掠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生活在国内的人,无论自己是否承认,眼界的狭隘是无可避免的事实,我们毕竟没有设身处地的生活在西方国家之中,我们只是看惯了西方最美好的东西,而忽略了西方最差的黑暗,也难怪,我们更习惯享受好的东西,即使有讨论西方赤贫阶级的问题,他人之事,自己又何必自寻烦恼,还是看看好莱坞大片里帅哥美女更加养眼罢了。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接触的西方,确实没有太多描写赤贫题材,穷人阶级的内容。从电影里找,唯一能晃过我大脑的就是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哦,还是描写印度的。我曾经看过一品文章,是一名美国的留学生写的,残酷的事实就是,在中国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在公司底层拼搏的白领蓝领,在中产阶级中对上流社会贵人集团望眼欲穿又无缘踏入的愤青们,及时到了美国,到了欧洲,依然是民工,是白领,人收到现实的压迫,自然会将希望寄托在他物上,而中国和西方巨大的政治体质差异,恰恰为幻想提供了温床。更可怕的是,西方国家的隐形阶级更加等级森然,到了美国,才发现,原来黑人和白人从来是玩不到一起的,一个黑人在白人中的扎眼程度,堪比一群中国人中的日本人。而大量的美国中低产阶级,除了一日三餐有保障,其他的也不过尔尔,美国食品安全,但是翻来覆去都是汉堡,三明治,匹萨,句号。与其说中国人的地沟油盒饭,吃上去貌似都没有那么不健康。都说中国人生存环境恶劣,但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并不低。当然中国不及美国的地方也非常多,只是我想说,如果你在中国没有过上幸福生活,是因为你不努力,而你即便来到美国,来到欧洲,你的生活依旧不会幸福,放眼望去,中国的富豪都在移民,确实,美国作为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当你有钱的时候,你可以开飞机,当总统无所不能,但是你既然不是富豪,即便来了梦寐以求的美国,依旧那个平凡的你。骂中国,骂共产党,是因为你看到了黑暗,你接触到了黑暗,与其接触到西方国家一样残酷的黑暗面,还是在心中留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吧。

篇6:党课心得+中国震撼

今天下午,一位可爱可亲但却激情澎湃,活力无限的老爷爷在外语楼给我们发表了一番讲话。从两会精神入手,他谈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深化了我们学生对党的了解和认知。再从金融危机,经济泡沫,谈到中国为改善民生做的一系列努力及获得的一系列成就,加强了我们对当今执政党采取措施的认识。并引入了一本书,张唯为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谈到了当今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及不可忽视的国际影响力。

最终,这位爷爷给我们引入了当今热门的十二五问题。从十二五的战略意义,任务,指导思想和思路等各个方面深入剖析。并指出,我国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十二五时期计划实现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经济增长总量为55万亿。同时,十二五期间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化党的认识,思想上先入党。一个人要想入党,首先要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是直接影响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毛泽东讲过:“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因此,我必须端正入党动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以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会在思想上犯错误。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我更深刻认识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困难和阻挠,看着前人走过的风雨历程,让我在钦佩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的同时,也深深反省,任何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凝练而形成的。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的同时,必须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因为学习是能力之本,水平之源。我不仅要踏踏实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从书报和媒体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要向实践学习,向同学学习,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踏上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自党成立以来把自己的一切工作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将改善民生贯穿于自己的实践之中;同时,深刻认识到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句话,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和精髓。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谋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谋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解放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因此,中国共产党对民生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在解放区,通过分田分地和轻徭薄赋等形式,一方面使最贫苦的劳动者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则试图从制度上改变贫富不均的基础。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践党的宗旨,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繁荣进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人们在看到这一大亮点时,也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九五”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如今纵跨四个五年规划,为什么中国的转型之路仍然存在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跟踪研究改革问题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方式转变在许多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原因。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滞后,直接导致发展方式转变的滞后。”针对收入分配、城乡“二元”结构、公共财政建设、资源环境价格等诸多重点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十二五”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十二五”期间重点要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规划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任务。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规划提出,要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和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并围绕着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方面,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体任务的提出则围绕着推进水价改革、深化电价改革、完善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配套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

上一篇:CRC足球机器人项目竞赛规则122下一篇:羊流派出所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