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2024-05-24

公益岗位管理办法(共14篇)

篇1: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扶贫公益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指示精神,实施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全村脱贫攻坚目标。根据贫困户意愿,本着产业扶贫,企业带贫,贫困户收益最大化、持续化的原则,开展公益性岗位的扶贫模式,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安置对象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均可列入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二、公益性岗位的设置

公益性岗位是以实现公益利益和安置就业贫困人员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带贫企业带贫、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结合我村实际情况,设定以下公益岗位:

(一)保洁员在村党员活动室、村委会、学校周边、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搞垃圾清运工作。

(二)保绿员在村、道路两旁等公共绿化区进行花草养护、绿地修整等工作。

(三)保安员在村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从事保安工作。

(四)扶贫协管员协助村两委做好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工作。

(五)巡防员负责村夜间村内、外的巡防工作。

二、公益岗位的管理

1、每天工作时间 上午8:00-------12:00

下午3:00---------6:00

2、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搞好自己的家庭卫生。

3、确保有岗位、有人干、有事干。杜绝缺岗现象,有事请假。

4、对于违反规章制度,出勤率不高、工作任务完成差的村两委根据考核情况,报乡政府审批后,可酌情扣发工资。

5、对于不履行岗位职责,完不成任务的,经“4+2”工作法召开会议,报乡政府审核确定后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研究批准,解除或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xx乡xx村委会

2018年4月26日

篇2: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2011年龙华镇汇龙社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52个,其中:保安保序5人,保洁47人。为有效开展市级卫生场镇的创建,管理以上人员,经社区两委研究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会议制度:

每次会议必须按时参加。不得不假不到或

无故缺席,不假不到或无故缺席扣岗位补贴10元,迟到或早退扣岗位补贴5元。

二、工作制度:

保安保序队:逢场规范场镇范围内的车辆

停放,整治镇容镇貌,开展夜间巡逻,巡逻时间由社区定。社区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每班队员每天值班有记录。抽查未在岗或没记录视为缺勤并扣岗位补贴20元,队员值班期间出现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要协助公安机关办案,未协助扣岗位补贴10元。队员缺勤或发现一处乱停乱放扣岗位补贴50元。

保洁队:清扫东西正街队员每人必须准备

一把毛毛扫把未备毛毛扫把扣补贴50元,一次未清扫扣岗位补贴10元,未清扫干净每次扣补

贴5元。

每一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必须无条件参加和支持社区公益事业或公益劳动。社区将参加或支持社区公益事业的队员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依据。每次所扣补贴节余到年终全部奖励给工作认真负责、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队员,以上办法从2011年5月1日起执行。

龙华镇汇龙社区居委会

篇3: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对于公益性岗位的界定, 有以下说法: (1) 公益性岗位是指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开发的, 首先考虑的是就业困难人员, 由各级财政给予社会保险和补贴的再就业岗位; (2) 公益性岗位, 是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类和服务类岗位;本文认为公益性岗位是在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下开发的, 经过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而开发的管理、服务类岗位。其从业人员有意愿并有能力完成其岗位要求事项。

公益性岗位有三个特征: (1) 公益性岗位具有救助性。其主要表现在预先考虑安置困难就业人员及特殊人员, 其工资补助由政府就业专项资金拨出。 (2) 公益性岗位具有公益性。体现为公益性岗位是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 (3) 公益性岗位具有过渡性。主要表现为公益性岗位的合同年限最多不超过三年, 旨在保障就业人员基本生活所需的情况下, 让其需找新的就业机会。

2 公益性岗位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以来寻, 的确为缓解就业压力、保护弱势群体起到很大作用, 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这项政策。尽管公益性岗位在政府的资金培植与建设下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运营和管理, 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主要有:

1) 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能力覆盖的范围小, 发展能力仍然有限。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主导、社区依托来完成的一项救助政策, 但岗位数量有限, 难以满足众多的符合条件的难就业人员。

2)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录用程序不严格, 导致有一部分人员是不合条件的滥竽充数者, 他们凭借各种社会关系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现象与公益性岗位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长此以往, 不光不能有效地解决难就业人员问题, 反正还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

3) 公益性岗位录用过程中对专业、实践能力等均无要求, 在录用之后又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 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胜任, 有时甚至会延误必要的公务活动。因为公益性岗位薪酬低且从事的是无技术含量的工作, 所以一般接收单位不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 甚至任务布置无序, 导致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

4) 国家没有颁布对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各项措施, 对薪酬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和一些单位的管理不善, 往往公益性岗位会出现脱岗、离岗或顶岗等违规现象。有些人甚至在此岗位上吃空饷。这不仅没有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员, 还对政府的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

5) 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单位在编人员薪酬差距很大, 且不能享受到单位的福利待遇, 微薄的薪水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 亦不能有效地解决难就业人员的生活困境。同时他们在工作时还受到身份的歧视, 这大大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致使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效率较低。

3 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对策

3.1 积极开发公益岗位种类和岗位数量

目前公益性岗位主要集中在保洁、保安、绿化等岗位, 岗位较少且种类单一。建议可尝试开辟社会筹集资金开发或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新途径, 如可以在公交公司、供水公司、燃气公司、供电局等一些涉及到公共服务性的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 企业招用就业困难群体, 政府进行补贴, 既减轻了财政开支, 又减少了企业支出, 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 可谓一举多得。在开发数量上,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做到恰当开发和利用, 既满足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 又不影响政府财政、经济发展。

3.2 建立规范的录用管理制度体系

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才能保障公益性岗位开发与建设的方向性和长效性。对于公益性岗位, 要建立严格、公正、公开的用人选人制度, 保证公益性岗位的在岗人员符合标准, 同时, 也要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将其辞退。管理制度应该从公益性岗位的种类、数量、用人选人的程序、标准, 岗位开发的资金、管理等入手, 彻底改善公益性岗位管理无序的状况。

3.3 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

纠正接收单位岗前不进行培训的错误看法。完善就业培训的制度。教育和培训对于“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不足才使得大龄就业困难者在择业中遇到各种困境。教育和培训针对的不仅是那些已经在公益岗位上岗的人员, 对于那些待岗或者未就业人员也要加强教育、培训, 使得这部分人群可以在就业竞争中立足。“授人与鱼, 不如授人与渔”, 公益性岗位可避免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 还可以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 增强其未来的就业能力。

3.4 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的政策法规

公益性岗位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且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因此政府需及时出台有关公益性岗位的政策法规, 规范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使其合理健康有效的发展, 保障大众群体及公益性岗位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3.5 提高公益性岗人员的薪资待遇

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任务大多比较繁重, 而工资薪水却很低, 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要维持这些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的生活开支, 急需政府的财政资金扶持。在公益岗位人员薪资待遇方面, 政府应该积极拓展公益性岗位建设资金来源, 公益性岗位建设资金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外, 还应引入社会资本来管理。对于接收单位而言, 应充分认识国家这项就业援助政策, 高度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缩小其与在编人员的薪酬差, 切实解决困难人员, 提高公益岗位人员的生活水平。

摘要:公益性岗位是解决困难及特殊群体就业、再就业问题的一种新途径。随着政府对公益性岗位重视程度的提高,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持续增加, 为减轻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 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首先对公益性岗位的内涵及开发管理状况进行阐述, 找出在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发展公益性岗位提出了几点建议, 然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管理,就业

参考文献

[1]晓丘.公益性岗位与援助对象如何对接[J].四川劳动保障, 200 4, 1-2.

[2]韩琳, 章杨, 王家宝.公益性岗位在失业救助政策中的作用分析——以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06 (4) :454-456.

[3]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组.建立和晚上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长效机制-关于沧州市开发管理公益岗位的调查[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3) :42-44.

[4]申玉兰, 张杰英, 范俊生.进一步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J].乡音, 2009, 22.

[5]仝国龙, 曹振华.浅析河南省公益岗位建设[J].传承, 2010 (6) :84-85.

篇4: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促进办法》(自治区政府令第4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有关规定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专项资金。

公益性岗位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一定额度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各市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期限: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应连续计算,不得分时段享受。

篇5: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更好的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积极性,使公益性岗位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根据《就业促进法》、XX等法律、法规,给合XX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开发,享受一定的财政扶持,并以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具有公益性、临时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主要包括:

(一)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乡镇、社区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群团工作、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等岗位;

(二)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市政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单位临时设置的服务性岗位。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的基本措施,纳入全区就业工作总体规划。

第四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坚持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面向基层,科学设置;统筹管理,单位负责;动态监管,突

核工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办法;要加强与业务指导部门的日常沟通和联系,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十一条 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好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工作,要建立全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信息库,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要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上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吃空饷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通报批评,缩减公益性岗位指标。

第十二条 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要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提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安置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经过用人单位考评合格后,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并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

第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后,用人单位要在3日内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安置流程进行补充。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招聘,不得自行将在岗的人员调整交流到其他单位;不得随意替换公益性岗位人员。

第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每年可享受公休假待遇,具体参照《XX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因个人原因请假15天以内由用人单位核准,15天以上由用人单位审核同意后,报XX力资源和

第二十条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发放、社会保险补贴申报及资金管理由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财政局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发放及管理工作,对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篇6: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委局机关公益性岗位人员,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拿钱不干事,“吃空饷”等现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委局机关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第二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人事和资金由办公室统一管理,业务、日常工作及考勤由办公室专人具体负责管理。

第三条 委局机关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年终考核工作由办公室统一组织,考核结果作为来年续签合同的一项重要依据。

第四条 办公室负责要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个人档案,主要存入登记表、聘用合同、工作业绩材料、考核记录、奖惩材料等。聘用和被解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第五条 办公室负责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学习、会议、考勤、考核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簿册,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制订岗位职责,并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报县劳动就业局备案。

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违犯劳动合同达到辞退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报县劳动就业局解除聘用合同。

第九条 考勤

(一)公益岗位安置人员的考勤由办公室专人负责。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持上下班制度和考勤签到制。公益性岗位人员必须本人到办公室签到,签到时间为:上午8点30分签到(因岗位特殊不能签到的,要及时进行补签)。轮班、值班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

(二)迟到:在规定的上班时间,未签到者为迟到。凡迟到一小时以上,视为旷工一天。

(三)早退、脱岗。在上班时间内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为早退或脱岗。早退、脱岗一小时以上,视为旷工一天。

(四)旷工未请假或请假未批准者,未上班视为旷工。

第十条 请假制度

(一)事假:三天以内(含三天)向办公室请假,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方可准假;三天以上由办公室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委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准假。否则,作为旷工处理。

篇7:镇扶贫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为强化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增加收入,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在本镇建镇档立卡贫困户中,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包括弱劳动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原则上每户只允许安置1人到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如有其他特殊情形,需在所属村召开民代表大会通过。

二、岗位设置和职责

1、环境卫生保洁员。做好农镇环境整治工作,负责在镇民组或其他需要保洁的区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环境绿化维护员。做好美丽乡镇建设广场周围杂草维护工作,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

3、道路管护员。做好镇民组道路树叶及垃圾清理维护工作,保持道路整洁干净。

4、山场护林员。结合林长制维护等工作,设置护林员,对辖区内的树木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村委会。

5、其他岗位。各村可结合本镇实际工作,本着为困难群众提供务工就业机会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

三、招募程序

扶贫公益性岗位面向本镇贫困劳动者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人员自愿申报,坚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具体程序如下:

1、公布信息。在镇公示栏发布扶贫公益性岗位信息,包括岗位名称、数量、招用条件、薪酬待遇等。

2、岗位申请。符合条件且有意从事扶贫公益性岗位的贫困劳动者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3、人员聘用。村委会通过面谈、走访等形式对招聘人员进行考察,并由村两委会议研究确定聘用人员。

4、上岗备案。确定录用人员后,村委会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协议,并上报乡扶贫工作站备案。

四、日常管理

各村为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1名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认真负责的村级干部负责管理工作,做好工作安排、出勤记录等,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加强平时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接受群众监督。

五、考核和退出办法

1、平时考核采取扣劳务费办法。对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没有足额完成劳务数量或达到工作标准的、劳务出勤时间不够或出工不出力等人员,采取扣发劳务费办法,按照未完成劳务数量比例、未出勤比例扣发劳务费等方式严格考核。

2、出现以下情况随时解除协议。

(1)因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2)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

(3)无故旷工连续超过5天的;

(4)不服从管理监督和考核的;

(5)严重违反劳务用工单位管理制度的;

(6)有违法行为的;

(7)其他应当及时解除协议的情形。

六、工作纪律要求

凡不按本办法开展工作,出现安置对象不符合条件,暗箱操作、简化程序、优亲厚友等违反开发安置程序办法,不严格日常管理考核和监督,造成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发挥差,要严肃问责追责,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七、其他方面

篇8: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5项保障措施, 力争今年实现1.85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自治区计划筹措资金1.47亿元用于对新开辟就业岗位进行补贴。同时, 针对特困家庭中2005年以来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实施一对一重点帮助。特困家庭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培训就业援助工程或申请享受公益性岗位, 2009年年底前力争使返回生源地未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申报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给予50%补贴, 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尚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困难家庭毕业生, 为其提供300元至500元的一次性求职借款。各地将引导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全科医生培训。培训等级直接从中级工开始, 毕业生在校所学或进修专业与所培训职业技能相同或相近的, 可以免学免考理论课。

篇9: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下岗工人和“4050”人员出现了就业困难的局面,而这些就业困难人群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再就业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如何有效的、合理的开发公益性岗位不仅仅是政府应该思考的,同时也是各社区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存在问题;治理对策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在解决下岗工人和“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相关的规定以及标准,公益性岗位的管理上显得杂乱,而这对于公益性岗位作用的有效发挥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出现了一定的随意性,而这不仅仅是对于资金的一种浪费,同时也未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对于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有效的管理迫在眉睫。

1、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中的问题

1.1管理系统的不完善,造成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随意性

在社区的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中,没有形成一定规定制度,对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些岗位的开发是不是必要的,是不是能够解决下岗工人和“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的,而管理上的缺失,造成的就是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人们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同时在监管上的缺失,对于公益性岗位开发之后的信息的反馈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整理,就不能够确定公益性岗位是否真正的起到了作用。

1.2信息收集的不完善,造成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阻碍

对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我们都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首先在开发公益性岗位之前,我们要了解受益人群的状况,是否适合这些岗位。在公益性岗位开发后,这些工人是否进行积极的工作,是否适应这些工作。最后进行信息反馈,为下一次的岗位的开发提供经验的准备。而任何一个环节信息收集的不完善,都将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带来阻碍。

2、加强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措施

2.1提高对于公益性岗位的认识

对于公益性岗位来说,是为了实现“4050”人员的再就业比较困难的人员,进行近距离的就业的,而社区对于他们来说,便是起到直接影响的组织。换一句话说,社区对于这些再就业困难户是相当了解的,能够为他们提供最为直接有效的帮助的。所以说,社区组织应该重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只有在思想上对于公益性岗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才有可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的开展。

2.2做好相关的信息的收集

根据该地区具体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的规定,进行有效的调研活动,收集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的具体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同时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就业服务,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确保这些再就业的工作人员的有效的工作,从而避免出现好坏不分的局面。而对于未能够进行再就业的人员,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进行就业信息的传递,帮助他们进行就业的咨询,为其再就业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2.3加强社区组织的队伍建设

对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我们都是要依靠人的力量。需要人进行方案的构思,需要人进行方案的实施,而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根据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中的具体的工作的职责,进行人员的有效的选拨,有奖有惩,明确考核机制。或者是对于在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中的工作的有效的开展。同时加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而这是确保公益性岗位中公平、公正的有力的思想保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保证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2.4多渠道的开发公益性岗位

在社区进行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进行岗位的开发,能够为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这对于社区的工作来说,便提供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说社区工作者要积极进行市场的调研,对于失业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培训,同时和相关用人单位取得一定的联系,一边不断提高再就业人员的数量。同时对于再就业人员我们做好规划,把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让他们积极落实。这样有压力的工作,才能够让他们积极的开拓公益性岗位,对于市场所需要的人员以及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调研,为更多的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带来再就业的机会。

2.5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的监督,实现内部监督的精细化

毕竟,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服务于人民的,社区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让全社区的民众参与到公益性岗位的监督管理中来。而对于社区的内部,要实现监督的精细化管理。成立专业的监督小组,注重社区内部各部门的专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整体从业人员思想素质。同时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局面。再根据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种类的不同,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审查工作,确保监督落到实处,不再是形同虚设,各个环节脱节。

3、总结

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不仅仅是考验社区服务的一个综合能力,同时也是进行社区队伍建设的切入点。虽然说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能够更好的满足再就业困难户和“4050”人员的要求,但是社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中人们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人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将各方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为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出力。(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篇10:保田镇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镇、县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公益性岗位认定、管理工作,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再就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镇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适用于本办法。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及社区组织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的岗位。

第三条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公安、民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参与和配合。

第四条 公益性岗位的主要范围:

(一)协助政府行使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开发的岗位,如社会保障协理、就业服务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

(二)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管理、维护开发的岗位,如车辆看管、书报和电话亭服务、公而管理、社区邮政和电信服务等社会公益性岗位。

(三)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招编制外人员的后勤服务岗位,如保安、保洁、驾驶等。

(四)社区开发的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岗位,如社区保洁、保安、残疾人服务等。

(五)政府开发的其它适合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岗位。第五条 就业困难人员的主要范围为登记失业人员人员中的下列人员:

(一)城镇女40至55周岁,男50至60周岁内人员;

(二)已领取《残疾证》或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人员;

(三)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的劳动适龄失业人员;

(四)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

(五)因土地被征用,失去土地的人员;

(六)零就业家庭中的劳动适龄成员;

(七)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的认定实行分级管理原则,镇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镇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认定;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的认定程序

(一)申请。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用人单位,填写《贵阳镇公益性岗位认定申请表》并附相关资料,提出认定申请。

(二)核实。镇劳保所对受理的公益性岗位情况应进行核实后汇总上报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第八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的条件和程序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开向社会招聘,实行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在招聘时,由用人单位提出具体用工条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相应的劳保所办理招聘登记手续,并通过劳保所发布招聘信息(内容包括岗位介绍、拟聘人数、招聘时间、录用条件、岗位的管理考核办法等)。

第十条根据本地人口情况、就业状况等储备不低于本地已安置公益性岗位总量的10%,并保持动态平衡,确保实施岗位援助。

第十一条 各用人单位经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出现空岗,用人单位应在每月5日前,将空岗情况按分级管理权限报镇、劳保所备案。

第十二条 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岗位援助等服务后仍不能实现就业的,使用公益性性岗位托底安置。

第十三条 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协议的,可以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

第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第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申领程序

(一)申领公益性岗位补贴应持以下书面材料向镇劳保所提出申请:

1.《贵阳镇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 2.《贵阳镇公益性岗位认定申请表》; 3.《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4.《贵阳镇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花名册》; 5.劳动合同或协议书;

第十六条对实行全日制工的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可补贴给用人单位。

第十七条公益性岗位由用人单位直接管理,负责确定具体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辖区劳动保障所负责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监督。

第十八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安置、聘用、检查、监督的相关单位和经办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处理。

公益性岗位申请人员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反政策获取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篇11: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

根据区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及要求,沙锅屯街道办事处成立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负责全街公益性岗位的人员管理和对社区工作的检查、指导、监督。兴电、富隆两个社区分别成立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本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进行日常管理。治安保洁员实行定岗定责,由街道和社区双重管理。

二、治安保洁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

(一)工作内容

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辖区内的保洁、保绿和保安工作及上级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工作时间

上午:8:00~11:00,下午14:00~16:30。个别岗位和特殊敏感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定。

三、治安保洁员的工作制度和要求

(一)实行考勤登记制度。每周一至周五早8:00到指定的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签到,节假日不签到。1、必须由本人签到,代签视为旷工一天。2、每次签到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迟到一小时者按旷工半天处理。

(二)请假制度。治安保洁员因事因病不能上岗者,必须向指定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递交请假条。请假一至两天者由社区管理的由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或街道公益性岗位负责人批准,并于当日9:00前上报街道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三天以上七天以下者须填写正规请假条报街道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领导批准;七天以上者须报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批准。

(三)治安保洁员在上岗期间必须佩戴工作牌,并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四)治安保洁员在上岗期间如遇临时任务或工作调整,必须服从街道和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统一安排。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电话号码及居住地点若有变动要及时向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汇报。

(六)公益性岗位工作禁止找人代替。

四、治安保洁员的工作标准

治安保洁员一岗双职,既是治安员又是保洁员,必须服从领导,爱岗敬业,遵守作息时间,履行岗位职责。

治安巡逻要做到:在工作期间坚守岗位,加强负责区域的巡回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发现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向上级报告,特殊敏感时期要加强预警信息的搜集和上报,确保负责区域的安全稳定。

楼道保洁要做到:楼道清洁无垃圾、浮土,扶手无灰尘,楼顶无蛛网,墙面无小广告。

外环境保洁要做到:路面及两侧无垃圾、杂草、杂物,街头小广告要及时清理,确保路面和墙面干净整洁。

五、监督、检查与奖惩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效能,各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每天都要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如下情况者,可予以相应处罚:

(一)请事假者,每天扣发工资25元。

(二)请病假者,须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每天扣发工资20元。

(三)无故旷工,每天扣发工资40元,连续旷工3天以上者,每天扣发工资50元。连续旷工15天或年累计旷工天30者,除每天扣发工资50元外,提交区劳动就业局坚决予以辞退。不签到或提前签到按无故旷工处理。

(四)无故脱岗者,每发现一次扣发工资15元。

(五)工作期间不佩戴工作牌者,每发现一次扣发工资10元。

(六)每次工作后由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者每次扣发工资15元。

以上各项罚款每月累计不超过650元。

街道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每月派专人对各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情况予以直接处罚。发现社区公益岗位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者,要予以严肃查处。

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表现突出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年终根据考勤结果进行评比,予以适当表彰和奖励。受表彰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在精简时优先录用。

六、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沙锅屯街道办事处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所有。

篇12:郑州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第204号

《郑州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业经2012年2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马懿

二○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郑州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和管理,促进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由政府全额出资或者以补贴方式设立的辅助性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和非营利性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 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置下列人员:

(一)城镇零就业家庭的成员;

(二)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

(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1—

(四)家庭经济困难且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

(五)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

(六)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城镇复员转业军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军烈属和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成员;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

前款所列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人员的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承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管理的有关工作。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

第七条 政府全额出资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费用,由财政支付。政府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

第二章 岗位设定与人员招用

第八条 公益性岗位的设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就业形势需要;

(二)社会公共管理延伸的需要;

(三)政府阶段性重大任务需要。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设定实行计划管理。确因特殊需要在计划外增设公益性岗位的,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规定编制公益性岗位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本地区公益性岗位计划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定申请。申请内容包括设定事由、岗位名称、数量、期限和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岗位设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应当招用具有本市户籍的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人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设置歧视性用人条件。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公益性岗位计划和用人(用工)单位的招用申请,将公益性岗位名称、人员数量、招用程序和岗位要求等向社会公告,公告期不得少于二十日。

第十四条 申请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应当经社区或者村民委员会书面同意,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相应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薄;

(二)《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

(四)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公示,并将核实后的材料报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需在市政府设定的公益性岗位上安置就业的,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将核实后的

—3— 申请材料报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用人(用工)单位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择优录用,并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考核、录用结果。

第三章 岗位管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与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实行劳务派遣的,由劳务派遣单位与就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由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

第十八条 用人(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公益性岗位的要求,对招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第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工资不得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政府全额出资的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患病死亡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参照企业职工的标准享受相关待遇。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公益性岗位计划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就业人数、考勤情况,及时拨付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政府全额出资的公益性岗位按照下列规定拨付资金:

(一)市政府设定、由市属单位管理的,由市财政支付;

(二)市政府设定由区属单位管理的,由市、区财政按比例分担;

(三)县(市、区)政府设定的,由县(市、区)财政支付。第二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人员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

—4— 合同和经济补偿,按照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清退: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招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用工)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弄虚作假,顶替上岗的;

(四)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被依法行政拘留的;

(五)被劳动教养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七)给用人(用工)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二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退出公益性岗位:

(一)本人提出辞职的;

(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

(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就业的;

(六)公益性岗位被取消的。

第二十六条 建立公益性岗位统计制度。用人(用工)单位应当按规定每季度向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报告岗位名称、岗位数量、人员增减、资金使用等情况。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每季度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送公益性岗位计划执行情况。

第二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的,用人(用工)单位应当自空缺之日起十日内向市、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报告,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抄告财政部门。

—5—

第四章 监督与评估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公益性岗位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公布公益性岗位的设定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公益性岗位的人员上岗、补招、权益保障等事项实施监督。

第三十条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资金管理制度,按规定对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不予拨付相关费用:

(一)未经政府批准设定公益性岗位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招用人员的;

(三)违法本办法规定招用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的。

第三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组织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每年对公益性岗位计划执行、社会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公益性岗位:

(一)岗位设定所依据的阶段性任务完成的;

(二)岗位设定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岗位设定期限届满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一)故意刁难,拒不受理就业申请的;

(二)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

(三)对符合安置条件的人员拒不签署同意意见。

—6— 第三十四条 用人(用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属于政府全额出资的公益性岗位的,对用人(用工)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建议有管理权限的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二)属于政府补贴的公益性岗位的,不予纳入下一公益性岗位计划。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对所拨付的财政资金应当进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接受财政部门或者审计部门的监督。骗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由财政部门或者审计部门责令退还,予以通报,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三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设定公益性岗位的;

(二)未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劳务派遣单位或者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的;

(三)核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与事实不符,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

(四)不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篇13: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探讨

近年来, 中国福利彩票销售市场极为火暴。相关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福利彩票总销量首次突破2, 000亿大关, 高达2, 059.68亿元, 与2013年比增长294亿元, 增幅16.67%。随着彩票销售的增长, 按比例提取的彩票公益金也同步猛增, 仅2014年就为国家筹集福彩公益金570多亿。那么, 如何科学、有效、透明地使用公益金成为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全新课题。

二、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内涵

彩票公益金是按照规定比例从彩票发行销售收入中提取的, 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它是彩票资金中扣除彩票奖金、发行费后的余额。根据2006年《财政部关于调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通知》, 彩票公益金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50:50的比例分配。中央彩票公益金, 在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公益金、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之间按60%、30%、5%、5%的比例分配。地方留成的彩票公益, 按彩票发行宗旨使用, 由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民政部门、体育部门研究确定分配原则。

福利彩票公益金 (以下简称福彩公益金) 是从国家授予民政部发行的福利彩票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政府性基金, 与体育彩票公益金相比, 福彩公益金遵循“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 重点投向社会福利及公益事业中的四大领域。

1、老年人福利领域。

主要用于“三无”老人、高龄老人、智障老人等为老方面的社会福利支出, 包括公办老年公寓、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改扩建;民办老年公寓床位建设、运行补贴;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人呼叫系统、老年人助餐点补贴等。

2、残疾人福利领域。

主要用于民政部门收治的各类精神病障碍患者、智障人士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支出, 包括精神病人福利院、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的改扩建;残疾人康复培训等。

3、困境儿童福利领域。

主要用于孤残儿童、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支出, 包括孤残儿童福利机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改扩建;孤残儿童手术康复;大龄孤儿助学工程;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等。

4、其他社会公益领域。

主要用于除上述三大领域之外的社会公益体系建设、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及公益事业支出, 包括社区服务体系、低收入家庭核对体系等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特困群体临时救助等。

三、福利彩票公益金现状

1、资金总量逐年递增。

据统计, 我国的福利彩票从1987年起发行, 当年的福彩销量为1, 740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855万元。到2014年福彩销量为2, 059.68亿元, 增长11, 836倍;筹集福彩公益金570亿元, 增长6, 666倍。27年间累计发行销售11, 700多亿元, 筹集福彩公益金3, 600亿元, 成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2009年颁布实行了我国第一部规范彩票发行、销售与管理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彩票管理条例》;2012年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在《条例》基础上, 对彩票管理职责、彩票资金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细化补充, 出台了《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同年, 财政部为规范和加强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管理, 健全彩票公益金监督机制, 制定了《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此外, 各省为进一步规范彩票公益金管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管理办法。

3、资金管理逐步规范。

福彩公益金经过近30年的运转,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规范。在资金筹集上, 福彩公益金作为政府性基金纳入部门预算,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资金拨付上, 能按项目的序时进度, 及时足额拨付;在资金使用上, 基本符合福彩的公益本质,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4、慈善平台初步搭成。

社会公众通过政府搭建的福利彩票销售点这一常态化、大众化的慈善平台, 在购买彩票的同时奉献爱心。以数字型彩票35%的比例计算福彩公益金, 彩民每购买1注2元的福利彩票, 就有7角钱捐给国家福利事业。《中国青年报》曾对社会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54.7%的参与者曾以购买福利彩票的形式奉献爱心。发行福利彩票、筹集公益金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参与无偿捐赠的重要形式。

四、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福彩公益金分配缺乏制度性约束。

福彩公益金分配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 直接决定公益金的流向, 从实践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福利彩票分配部门权力过大。公益金年度预算报人大审议时, 通常只申报总额, 不报明细, 待人大审议完成后, 直接由财政、民政部门商议公益金投向、入选项目、资金明细等, 无项目申报、审批等方面的制度约束;二是福彩公益金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尽管分配遵循“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 但对于四类项目在福彩公益金分配中的占比、能否用于经常性项目支出等都没有明确规定, 分配比例灵活性较大、支出零碎、导向性作用不突出;三是福彩公益金平衡一般预算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条例》明确规定彩票公益金不能用于平衡财政一般预算, 但由于一般预算和福彩公益金的资金投向都包括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民生方面的支出, 两者使用范围重叠, 极易产生用福彩公益金补充本应是由财政一般预算投入到社会福利和公益方面的资金不足, 存在事实上用彩票公益金平衡民生方面一般预算的现象。

2、福彩公益金使用效率效果低下。

福彩公益金的规模庞大, 但监管措施相对滞后。一是空头项目导致资金闲置。部分基建项目事先争取资金, 福彩公益金到位后, 由于土地未落实、配套资金未到位等原因, 无法按期实施项目, 导致福彩公益金长期闲置, 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擅自改变福彩公益金用途。有些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项目因影响力大、政府关注度高, 经常能争取到部、省、市等专项资金的额外支持, 多方资金的投入远大于项目实际支出, 项目结余的福彩公益金被使用部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挪作他用;三是项目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部分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偏低, 预期目标与实际产生的效果有较大的差异, 造成资金浪费。

3、福彩公益金公开力度不够。

从以往公布情况来看, 各地福彩公益金公示时间不一、公示内容详略不一、公示平台不一, 无法完全保障公众对彩票公益金的知情权。一是未按规定时间公告, 随意延迟公告或是不公告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公告内容不完整, 内容过于粗略, 仅列出大类数据, 不公开明细, 未将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效率效果等相关信息面向社会公开;三是公告平台单一, 绝大多数福彩公益金的公示是在部门官方网站上刊登, 社会公众知晓率低, 公告流于形式。

五、改进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的意见

1、大力推进法制化进程。一是推进彩票事业立法。

目前, 我国出台的涉及福彩公益金的政策文件包括:《彩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54号) 、《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令第67号) 、《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 (财综〔2012〕15号) , 其效力等级最高是行政法规。建议加快制定《彩票法》, 将福彩公益金筹集、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列入法律监督体系, 增强约束力;二是修订完善制度。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已出台的制度中部分条款存在缺陷, 如福彩项目的确定、审批等;部分条款太过宽泛, 如福彩公益金的公示内容等。建议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文件, 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健全工作机制。要配套制定福彩公益金分配机制、资助项目评估机制、拨付机制、公开机制、核查机制等各类工作机制, 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2、积极构建全方位督查体系。

一是加强内部监督。财政、民政部门要建立动态监管体系, 对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核查, 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公益金使用部门, 督促其整改落实, 提高福彩公益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二是引入外部监督。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 由专业的社会力量介入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 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对福彩公益金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提高福彩公益金的使用效率、效果;三是强化结果运用。综合内外部监督结果, 对使用规范、效率效果良好的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 次年同类项目在安排福彩公益金预算时优先考虑;对存在闲置、违规使用、效率效果较差的公益金资助项目, 次年同类项目不再给予福彩公益金资助, 并对项目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谈话, 追究相关责任, 提高督查工作的行政约束力。

3、全面强化信息公开。

一是严格公示时间。要按照《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省级以上民政部门及省级财政部门在6月底前、财政部在8月底前公示相关内容;二是完善公示内容。尽可能让社会公众一目了然, 市级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 要逐个列出, 细化到人、精确到元;省级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 要按大类列出, 确保能追根溯源。同时, 将福彩公益金年度审计报告与绩效评价报告一并公示;三是拓宽公示渠道, 要在当地政府网站、主流媒体等多渠道发布公告,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向社会呈现一本“明白账”。

4、精心打造公益品牌。

近30年来, 数以亿万元的福彩公益金投入到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蓝天计划、星光计划、贫困学子助学计划等都是福彩公益金的资助项目, 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福彩的公益本质并未被社会公众认识。根据人民网彩票频道调查结果显示, 有55.81%的受访者认为买彩票可以献爱心做慈善, 但仅有23.1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什么是彩票公益金。建议扩大品牌宣传, 在激发社会公众支持参与福彩事业的同时, 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福利彩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

六、结语

巨额的福彩公益金, 既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渠道回馈社会, 发挥其在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方面的最大效能, 同时又要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 确保福彩公益金在阳光透明的氛围中运行, 唯有如此, 才能吸引更多的彩民来“添砖加瓦”。

摘要:2014年11月的审计风暴, 将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症结推向风口浪尖。笔者从一个基层民政财务人员角度, 分析我国福利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

参考文献

[1]多吉才让主编.福利彩票.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

[2]郑莉莉.发挥审计在彩票公益金监督中作用.中国审计, 2014.

篇14:公益岗位管理办法

一、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内涵理解

要理清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内涵,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一)对象的特殊性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适用对象是高校毕业生。与“4050”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技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就业机会非常有限、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同,高校毕业生具有年纪轻、可塑性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文化程度,接受过完整的专业训练,掌握较为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思想观念活跃,充满激情活力,有较强法制民主意识等相对优势和一定市场竞争力。

(二)目的的公益性

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如同登哈特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指出的那样,要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动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同时这种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选择机制,一般难以通过市场等私人选择机制来实现。从这一视角来看,面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服务内容是满足基层农村或城市社区公众的公共需要,政府必须承担公益性岗位的提供职责,公益性岗位资金来源由公共财政或社会筹集,对公益性岗位的的管理主要依据政府的调配,而一般难以遵循市场机制来加以配置。

(三)就业范围的基层性

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城乡基层的工作,属于基层就业范畴,其共同特点有:一是直接面对基层人民群众;二是工作内容繁杂、千头万绪;三是生活条件与工作环境相对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要艰苦。

(四)工作范围的综合性

从服务对象来看,涉及社区内的个人、家庭和用工单位;从管理方面来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安、工商、税务、民政等多个部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从服务内容来看,既可对应政权建设、公共管理在基层的需求(如大学生村官),也可承担基层公共服务的工作(支教、支农、支医等),还能承担一定居(村)民自治组织中的具有公共性、服务性的工作。

(五)工作类型的专业性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主要是为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人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或管理服务的专业性岗位,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农业、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服务、法律、民政、托老托幼助残服务、市政管理、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等岗位,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具备一定的专业训练的人才。尤其是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既要求注重效率、也要求注重公平,改革发展的难度加大,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胜任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岗位的辅助性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具有辅助性的特点。在农村,协助农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辅助性工作,重在协助、配合农村“两委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城市社区,辅助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服务和管理。

(七)服务的时限性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一般为2-3年,主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从学校到工作的中间过渡空间和时间,也为其今后就业发展提供空间。

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指的是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以满足基层农村或城市社区公共利益为目的,由高校毕业生承担的具有一定服务期限的基层社会管理或公共服务岗位。广义的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既包括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同时也涵盖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岗位,属于基层就业范畴。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指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岗位。

二、开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高等教育精英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供不应求转向了“总体不够用、局部有富余”。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益向纵深发展,城市社区与基层农村对各类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在上述“推力”和“拉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将从少数具有加强资源配置能力的东部沿海城市或者部门向外扩散。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的扩散具有多维度的特征,其中,向城市社区或基层农村拓展是重要方面。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可以在镇村、社区和高校之间直接架起一座桥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帮助那些有志于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找到更多、更对口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在大城市过度淤积的就业矛盾和压力,促进毕业生自身的人力资本保值增值。

(二)搭建高校毕业生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政府培养的宝贵人才资源,但缺乏处理实际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缺乏对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环境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找不到着手点和着力点等因素,都阻碍了高校毕业生成长与成才。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接受各种挑战和磨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增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经风雨、见世面、丰富阅历、磨炼意志,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把所学专业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熟知社情民意,善于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有用、有为人才。

(三)促进城乡基层建设与发展

当前,加快基层建设、促进农村社区社会事业发展,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人才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实施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能有效推动人才资源城乡互动、促进人才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配置,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有效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但从现实来看,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通过公益性岗位给基层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有利于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加强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同时,通过基层锻炼,有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深切了解执政来源、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三、开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对策思考

(一)找准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发展定位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在正确把握几对关系中找准发展定位。

1、正确把握促进基层发展与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关系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最现实、最直接的意义在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但从更深层来理解,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具有长期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因此,在对待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问题上,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把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认识停留在现实层面,更不能简单地把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等同于一般的就业援助、等同于面向“4050”的公益性岗位。这要求我们:一要把着眼当前和立足长远有效结合起来。要着眼当前的实际,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契机和突破口,更重要的是立足促进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经济增长、基层政权建设、社会发展。二要把安排困难毕业生和吸引优秀毕业生结合起来。要优先安排特困家庭毕业生和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并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安排,吸引更多具有一定竞争能力、专业知识的优秀毕业生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

2、正确把握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关系

发展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正确把握有效发挥政府调控功能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关系。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因为突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由政府“乱作为”、挤占市场配置的空间。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属于公共产品,以满足公共需求、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大多是市场机制不能或者不愿发挥作用的领域。面对公众共同的需求,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回应公众需求、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的责任。因此,在对待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问题上,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

3、正确把握统筹协调与分类管理的关系

发展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必须正确把握统筹协调与分类管理的关系。一是加大统筹力度。要把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统起来、管起来。把各类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项目有效整合在“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这一范畴下,要建立统筹管理机构和联系机制,根据基层农村、城市社区需要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进行整体规划,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在整合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统一招录、统一选派,避免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缺乏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二是加大协调力度。一方面要加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组织、教育、卫生、共青团等部门机构之间的协调,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与其他面向基层就业岗位、面向“4050”公益性岗位的协调力度,加强与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企业市场招聘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协调,做到有效衔接,相互促进。三是加强分类管理。一方面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这一范畴的内部分类管理,按照不同性质,明确不同招考标准,设计不同的发展通道,进行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要结合东中西部、基层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特点,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二)大力开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

2009年,有关部门在原有四个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基础上,公布了第一批面向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随着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基层特点,拓展开发领域,建立开发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1、拓展开发领域

一是协助政策执行类。这类岗位主要协助政府在基层农村、城市社区开展政策执行,促进有关政策更好地在区域内落实,如计划生育、征兵、拥军优属、社会治安、民政、老龄工作、优抚救济、社会救助、统计、合作医疗、工会、妇女就业、青少年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税费收缴等。二是基层社会管理。这类岗位主要是基于村委会、居委会的职责,开展区域内的社会管理。在基层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岗位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包括管理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广播供电、文化教育、卫生防疫、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村委会日常事务等。在城市居民委员会,包括党务、行政、安全生产、外来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流动人口管理、民兵、综治、治保、民事调解、住房保障、业主委员会管理等方面。三是提供公共服务。这类岗位主要满足本地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科学普及、红十字、计生服务、就业援助、农技推广、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社区矫正等有一定专业技术要求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四是提供公益服务。如市(村)民学习、图书室、健身活动、文化活动、老年护理等岗位。

2、完善开发机制

一是明确政府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进程中的主导作用,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发展,紧密结合本地特点,紧密结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在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增设公益性岗位,拓展公益性岗位的范围。二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购买岗位,支持、引导多渠道出资,大力开发社会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各类公益性岗位。三是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发展公益性劳动组织,利用优势大力开发岗位。四是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机制,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变动,动态投放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作为调节市场供需的补充。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管理

建立管理主体明确、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措施有力的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机制,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在农村、在社区成才发展,在公益性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

1、明确管理主体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把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的位置,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加强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合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选任机制。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明确选拔招录目的与标准,严格选拔程序,明确选拔重点,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拔那些专业对口、能力强、作风正的高校毕业生承担公益性岗位。二是完善培养机制。要注意“关口前移”,要在在校期间进行辅导,帮助毕业生了解基层农村、城市社区,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要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等加强岗前培训,传授开展基层工作经验的方法和服务技能,使其尽快熟悉工作业务。此外,还要建立传帮带机制和自我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完善使用机制。要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工作职责,避免“放羊”现象;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重点工作和重点岗位锻炼和培养高校毕业生;要建立流动平台,加大岗位调配力度,使公益性岗位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四是完善考核机制。要制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考核办法,加大岗位绩效考核力度;要注重过程考核,明确考核方式,通过综合评价,不断增强在公益性岗位的高校毕业生的工作业绩,提升其服务意识和能力。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要落实各项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在事业激励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其他们搭建发挥才干的舞台和空间,帮助和鼓励他们在农村、社区干事业、出成果、作贡献;在精神激励方面,对在基层农村、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成绩卓越、贡献突出的高校毕业生,要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在职业发展激励方面,积极疏通职业发展渠道。六是后续管理机制。要加大跟踪力度,将优秀的苗子纳入后备干部培养;要完善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的后续管理,通过办理正式聘用、自主择业、延续锻炼等方式,及时安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

3、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身份。在政策上,对公益性岗位的高校毕业生的身份给予准确定位,例如应及时调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给予经过党委政府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和愿意回村干事创业的大学生本村合法的选民资格,使其能够参与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或支书兼主任的竞争,并在待遇和工作条件上予以保证。二是确保待遇。从事公益性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再次就业后,要按照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不同,分别给予计算工龄、社会保障缴费年限等保障。三是加大投入。要建立专项资金,编列财政年度预算,加大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要继续完善转移支付体制,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规范转移支付的程序,同时也需要完善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工资福利的有关政策。要加大政府财政金融对基层农村、城市社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程,为高校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上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四)加大舆论宣传

一是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他们从思想上安心基层,扎根基层。二是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认识,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就业。三是要拓宽宣传渠道,及时总结、挖掘、宣传先进典型,唱响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让更多有知识、有干劲、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到农村、社区建功立业。

上一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存款人依法属于被害人下一篇:采购总监的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