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2022-08-13

第一篇: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襄樊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襄再就办〔2006〕4号

关于印发《襄樊市直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再就业办、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襄樊政发〔2006〕18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帮助和促进就业援助对象尽快实现再就业,现将《襄樊市直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县(市)(含襄阳区)应尽快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办法,切实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附:《襄樊市直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办法》

二〇〇六年三月十日

主题词:公益性 岗位 管理 办法 通知

襄樊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4月12日印发

襄樊市直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办法

根据襄樊政发〔2006〕18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帮助和促进就业援助对象尽快实现再就业,制定本办法。

一、公益性岗位性质、范围及开发主体

(一)公益性岗位是指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

1、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

2、社区安全保卫;

3、社区卫生保洁;

4、公共环境绿化;

5、停车场、广场管理;

6、交通协管;

7、社区公用设施维护;

8、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

9、机关、失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

10、其他公益岗位。

(三)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主体是社区(居委会)和各类经济组织及机关事业单位。 公益性岗位开发分为政府投资开发购买和社区开发两种方式。政府投资开发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安排就业援助对象;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安排就业援助对象。上述两类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援助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录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及申请公益性岗位登记办法

(四)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为:

1、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即在2007年底之前女性满40周岁、男性满50周岁的人员);

2、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

3、下岗失业两人以上的家庭人员;

4、“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

(五)上述人员申请公益性岗位,需到市再就业办报名提出申请,如实填写《襄樊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就业登记表》,并提供一下资料: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复印件;

3、一家两人或两人以上下岗失业还需提供户口本原件、复印件,另一方《再就业优惠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零就业家庭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需提供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出具的证明。

三、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及管理

(六)公益性岗位开发单位,须先填写《襄樊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审核表》,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市再就业办审批。

(七)市再就业办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从登记人员中向用人单位推荐复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双向选择。

(八)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上岗后,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同时为援助对象办理社会保险接续。

(九)在合同期内就业援助对象和用人单位均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仍愿留用的,由用人单位重新办理聘用手续,所需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按相关政策执行。

(十)因上岗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原因而出现公益性岗位空岗时,按用人单位要求,由市再就业办继续推荐就业援助对象上岗。

四、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标准

(十一)对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在相应的期限按实际录用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岗位补贴标准为:政府投资开发和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补贴不低于当地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补贴不低于当地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50%。

(十二)对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并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金的,在相应的期限内按实际录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按单位应为所录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事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部分由本人负担,实行先缴后补。对2005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按此政策执行。

五、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领程序

(十三)公益性岗位开发单位向市再就业办申请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需提供以下资料:

1、《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审核表》;

2、用人单位与被安置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被安置人员《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被安置人员是属于一家两人或两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还需提供户口本复印件,另一方《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4、用人单位为被安置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资料复印件;

5、安置人员签字的工资表。

(十四)市再就业办按季从再就业资金中向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单位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六、其他事项

(十五)本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市直各机关、事业单位,凡需使用的岗位性质属公益性岗位范围内的,应首先报市再就业办核准,由再就业办优先安排已登记申请的就业援助对象上岗。

(十六)市再就业办要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的扶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弄虚作假、冒领、骗领、挪用公益性岗位专项补贴资金的,除追缴全部资金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七)本办法由市再就业办负责解释。

第二篇: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县纪委 县监察局 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委局机关公益性岗位人员,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拿钱不干事,“吃空饷”等现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委局机关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第二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人事和资金由办公室统一管理,业务、日常工作及考勤由办公室专人具体负责管理。

第三条 委局机关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年终考核工作由办公室统一组织,考核结果作为来年续签合同的一项重要依据。

第四条 办公室负责要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个人档案,主要存入登记表、聘用合同、工作业绩材料、考核记录、奖惩材料等。聘用和被解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第五条 办公室负责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学习、会议、考勤、考核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簿册,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制订岗位职责,并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报县劳动就业局备案。

- 1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违犯劳动合同达到辞退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报县劳动就业局解除聘用合同。

第九条 考勤

(一)公益岗位安置人员的考勤由办公室专人负责。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持上下班制度和考勤签到制。公益性岗位人员必须本人到办公室签到,签到时间为:上午8点30分签到(因岗位特殊不能签到的,要及时进行补签)。轮班、值班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

(二)迟到:在规定的上班时间,未签到者为迟到。凡迟到一小时以上,视为旷工一天。

(三)早退、脱岗。在上班时间内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为早退或脱岗。早退、脱岗一小时以上,视为旷工一天。

(四)旷工未请假或请假未批准者,未上班视为旷工。

第十条 请假制度

(一)事假:三天以内(含三天)向办公室请假,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方可准假;三天以上由办公室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委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准假。否则,作为旷工处理。

(二)病假:五天以内(含五天),持医院相关证明,

- 3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 5 -

第三篇: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提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公益性岗位可避免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可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自食其力,劳有所得,也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归属感。目前,这一措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积累了非常丰富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各地做法也都各有特色,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各级部门参考。

分类管理建议:就业困难群体构成比较复杂,分布比较广泛,目前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了十类,这十类人员年龄、性别、学历、劳动技能、失业原因等等情况千差万别,用一个统一的管理办法管理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分类管理。笔者建议分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三类,根据岗位特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议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定期发布岗位分类指引,对不同部门的岗位名称、岗位要求、岗位职能等进行统一,分期分批进行有序开发。不同类别设置不同准入门槛,待遇和管理办法也应有所区别。公共服务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问题,社会管理岗位可根据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精神,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公益工勤岗位主要面向大龄失业人员和缺乏劳动技能人员。

公共服务类的岗位特点: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服务类岗位是政府职能向基层的延伸,因此这一类岗位标准可高一些,要求可严一些。比如可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由省级人社部门组织考试按成绩录取;上岗前需经过系统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培训;岗位补贴可与职业等级挂钩等等。例如:人社部门的劳动保障协理员、民政部门办理低保人员、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

社会管理类的岗位特点:社会化管理涉及面比较广,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由于这一类岗位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因此应具备初中学历,并且需要学习一些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例如:治安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服务人员(法律、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等)。

公益工勤类的岗位特点:非营利性组织或单位可开发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辅助性岗位,这一类岗位不必做学历要求,只要具备劳动能力就可以胜任。例如:保洁、保绿、停车看管、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驾驶、食堂、清洁等)。

岗位开发建议

建议公共服务岗位由省级人社部门开发,社会管理岗位和公益工勤岗位由地方开发,报省级人社部门审批、备案。由省级人社部门根据各地方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控制开发总量,实施分期分批配额制开发。地方人社部门负责开发、审核、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查、公示、录入。

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岗位的建议开发程序:

1、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由地方人社部门审核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开发资格,审定岗位名称、岗位要求、数量;

2、每年年初地方人社部门将用人单位的申请汇总后制定年度开发计划,报省级人社部门审批;

3、省级人社部门审批通过后由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名额分配给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根据平时登记的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登记的先后次序依据“平等、自愿”的原则上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数不足的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其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调剂或公开招聘。

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查以下事项:

a、所报人员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b、登录金保工程网查看拟录用人员接受就业援助情况(享受公益岗位补贴已满3年的和以前在公益岗位被辞退的不再录用);

c、查看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与金保工程网是否相符;

d、查验身份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原件。

5、审查通过后,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同时公示一周,公示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困难人员类别、所在社区;

6、无异议的通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录入金保工程网并报人社部门备案,有异议的需调查清楚并公布结果。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非常有效、非常有力的措施,各地方人社部门可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优先安排录取一定比例的残疾人。

岗位管理建议

公益性岗位作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公益性岗位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出资或出资很少,用人单位只管进人,只管用人,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成为普遍现象。为了有效落实这一就业援助政策,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积极探索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双重管理的模式。

管理: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成立专门股室,对公益性岗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用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制定考勤、工作纪律等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参与和监督用人单位考核,可以协助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考勤考核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用人单位每月报送的考勤考核情况制作补贴表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补贴表核发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业绩突出的人员,用人单位可筹措奖励资金,进行物质奖励,年终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对考核优秀人员进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公共服务类人员可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档案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包括人员登记表、相关证件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当需要其基层工作经历时根据档案情况和考核情况为其提供证明。社会管理类和公益工勤类人员工作档案可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记载其每月考核及奖惩情况。

公益性岗位人员离职后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金保工程网和《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记载其在公益岗位的工作时限,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应有登录金保工程网权限,省级人社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丰富和细化金保工程网中公益性岗位管理模块功能。

公共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人员必须参加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持证上岗。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牌(可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样式,标注“公益性岗位”字样)。

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组织至少一次劳动技能培训,有创业愿望的可参加SYB培训,并为其提供不少于两次的职业介绍,增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愿望,避免形成依赖心理。

就业困难群体中有极少数人劳动技能非常缺乏,就业竞争力很弱,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帮助甚至终生都难以实现有效就业。因此有必要对就业困难群体中的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实行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三年后依然无法正常就业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社区管理人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和5名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审查小组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签署审查意见,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通过后公示一周,无异议的可在公益工勤岗位延长一年,以后可通过同样程序每次延长一年。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只提供第三类公益工勤岗位,原公共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人员只能调整到公益工勤岗位。

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三年后,距离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应该延长到退休。

待遇:

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实行与最低工资挂钩制度,跟随最低工资的调整形成增长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应按职工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公共服务类岗位补贴不应超过最低工资的150%,由省级就业资金全额承担岗位补贴和社保单位应缴部分,取得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补贴每月可增加100元,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补贴每月可增加150元;社会管理类和公益工勤类由省级就业资金承担最低工资70%的岗位补贴和单位应缴部分的社保补贴,其余30%的岗位补贴由地方就业资金或用人单位补齐。地方政府或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给予社会管理类中的部分岗位不高于最低工资20%的额外补贴。

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满三年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

动态管理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出资购买的短期的工作机会,其目的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个过渡性的救助,从而缓解就业困难人员的生活压力。由于工作岗位和就业资金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就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得到救助,形成了社会不公,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省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分类管理,总计划分了十类,其他省市也多数规定了认定条件,可以针对每一类别具体设置退出条件。比如零就业家庭其他成员实现就业的,其劳动合同过了试用期后本人就不应该再享受就业援助政策(除非还符合其他条件);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再婚或子女已成年并参加工作的应适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为便于动态管理,建议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年中签的只签到年底,每年1月集中签全年的合同,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相关人员就业困难情况进行重新审查、公示,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条件的终止劳动合同。建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时间按月计算,记载到《就业失业登记证》和金保工程网,累计满36个月的不再享受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政策。在公益性岗位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应予以辞退或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调整到其他岗位。建议在金保工程网中设立黑名单制度,凡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辞退以后永不录用。

人员补充机制:公共服务类人员被辞退或其他原因产生空缺后,由最近一次省级人社部门考试未录取人员按成绩排序,按空缺1:3比例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成绩靠前者组织面试,择优录取。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类人员空缺后由用人单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并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公示。

监督检查建议

由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组成检查小组,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检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不定期检查。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考勤考核、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情况、社保办理情况、《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建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不上班吃空饷等违规情况给予撤销岗位、追回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人社部门给予用人单位警告或撤销开发资格等处罚。

建立巡查制度: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轮流选派两人每月对辖区内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在岗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四篇:XX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更好的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积极性,使公益性岗位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根据《就业促进法》、XX等法律、法规,给合XX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开发,享受一定的财政扶持,并以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具有公益性、临时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主要包括:

(一)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乡镇、社区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群团工作、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等岗位;

(二) 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市政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单位临时设置的服务性岗位。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的基本措施,纳入全区就业工作总体规划。

第四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坚持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面向基层,科学设置;统筹管理,单位负责;动态监管,突

- 1

核工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办法;要加强与业务指导部门的日常沟通和联系,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十一条 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好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工作,要建立全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信息库,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要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上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吃空饷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通报批评,缩减公益性岗位指标。

第十二条 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要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提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安置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经过用人单位考评合格后,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并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

第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后,用人单位要在3日内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安置流程进行补充。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招聘,不得自行将在岗的人员调整交流到其他单位;不得随意替换公益性岗位人员。

第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每年可享受公休假待遇,具体参照《XX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因个人原因请假15天以内由用人单位核准,15天以上由用人单位审核同意后,报XX力资源和

- 3

第二十条 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发放、社会保险补贴申报及资金管理由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财政局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发放及管理工作,对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5 -

第五篇: 通化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推动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08]33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10]17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筹资开发以帮扶形式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便民利民就业岗位。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以就业困难群体为安置重点的原则;

(二)以开发便民、利民服务操作岗位为主的原则;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四)工作指导,保持规模,动态监控的原则。

第四条 就业服务局和财政部门分别负责市本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和专项资金筹集使用。

第二章 岗位开发与认定

第五条 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和适时调整公益性岗位的种类、数量及用工形式。

第六条 确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范围,由就业服务局会同财政部门共同提出,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类、便民服务类和其他公益性岗位。

(一)公共服务类岗位主要包括:专职治安巡逻、交通协管、基层就业、社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协管、残疾人服务、困难职工帮扶、社会福利服务等岗位。

(二)便民服务类岗位主要包括:市容、保洁、保绿、养老服务、社区盲人按摩康复服务等岗位。

(三)自行开发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第三章 人员招聘

第八条 公益性岗位应聘用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中符合条件的下列人员:

(一)大龄失业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

- 2

第十二条 按省确定的规模,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要及时进行补充,保持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 第四章 职责与管理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应遵循“谁用人、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各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应确定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包括进行岗前培训、岗中管理、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将其上岗工作表现与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补贴发放挂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其工作性质和工作标准制定“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业绩考评办法”,并报送就业服务局备案。社区管理类公益性岗位人员应遵循用人单位与街道、社区双重管理和考核的原则。在完成用人单位安排部署的专项工作前提下,服从街道、社区的其他工作安排,认真遵守街道、社区的考勤制度和劳动纪律管理。

第十四条 建立空岗报告制度。用人单位要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减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进能出、渐进渐出、岗位相对稳定、人员合理流动”的公益性岗位管理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作为减员、解聘处理:

(一)工作中如发现空岗、顶替他人上岗或患有严重病症、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

- 4567 -

上一篇:关于暑期实习报告的下一篇:关于生命的高考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