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的经济原因

2024-05-10

英国脱欧的经济原因(精选6篇)

篇1:英国脱欧的经济原因

英国意欲退出欧盟,动因有三个

1.一是减轻预算压力。欧盟作为跨国联合体,其运营的全部成本是根据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来分摊的,2014年,欧委会、欧议会等各种欧盟机构的制度成本分摊到英国头上的大约为100亿欧元,占英国国民总收入的0.5%,节节攀升的预算成本是英国退欧的动力之一;

2.二是避免因为欧盟国家移民的增加进一步稀释本国公民的社会福利。英国的医疗、教育及环境资源等各种社会福利的品质远远高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欧盟其他国家

移民大量涌入英国侵蚀了英国本国公民的社会福利待遇,从2012年至2014年,英国净流入的移民数量每年由17.7万增至31.3万,不断增长的移民规 模也增加了英国退欧的动力;

3.第三,英国对欧盟财政一体化的抵触,也是其萌生退意的重要原因。2009欧债危机暴露了一条

腿的欧盟在一体化道路上的困境和局限,财政一体化成为欧盟下一个阶段推动的重点,而在目前贫富悬殊明显的28个国家之间实现财政一体化,无异于打造一个跨 国大锅饭,在欧洲国家内部实现社会福利的“均贫富”,这对于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肯定是入不敷出,弊大于利。

1.“孤立主义”影响深远,不喜欢外来移民侵占福利

熟悉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英国人面对欧洲大陆,长久以来都有着优越感,并进而衍生出一种“光荣孤立”的倾向,通俗点儿解释就是:不管你欧洲大陆各国斗来斗去,只要你们保持势力均衡,“斗而不破”,那我英国就可以安心过我自己的快活日子。

这一次英国人选择退欧,毫无疑问预示着“孤立主义”思想再次成为主流。目前,英国经济状况好于欧盟总体,而独立于欧元区以外的货币制度,让英国避免了欧盟危机的传导,这进一步助长了英国人的优越感。

在主张英国“退欧”的人看来,欧盟拖累了英国的经济表现。来自欧盟的移民还大量侵占了英国人的福利。

移民问题可算是英国国内“退欧派”最具说服力的理据。自从2000年以来(这一期间欧盟成员国迅速增加),欧盟其他国家的移民开始大量进入英国,因为英国的经济比同期的欧盟更具活力,也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过,随着来自欧盟的移民越来越多,英国国内对移民的反对声也多了起来。在这部分英国人看来,来自欧盟的移民挤占了本国的就业机会,而由于其中大多数人是低技术的劳工,英国政府甚至为此需要发放大量福利。

不过,尽管英国人对移民问题感到焦虑,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表的关于英国退欧影响报告却认为,欧盟移民大多数为低技术劳工,做的大多是英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实际上他们帮助英国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而与此同时,IMF报告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欧盟的移民造成了英国就业岗位的减少。

2.向欧盟交了“份子钱”却没捞到好处,英国人很不平

除了移民问题,英国每年向欧盟贡献的“份子钱”也频频引发英国国内不满。按照IMF最近发表的关于英国退欧的报告中的数据,2014年英国向欧盟预算净贡献了70亿欧元,是欧盟的第三大净出资国(仅次于德、法)。

但出了这么多钱后,英国人却认为本国没能从欧盟获得相应层次的补贴。2014年英国从欧盟获得的收入仅和比利时、希腊相当,比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国都要低。

不过,对于这个观点,IMF却不同意。IMF在6月17日发表的英国退欧报告中认为,和其他欧盟国家相比,英国的农业部门占GDP比重很小,而欧盟的补助大量进入了各成员国的农业部门,这才是英国从欧盟获得补助较少的主要原因。

IMF报告还称,如果结合本国经济体量来看,实际上英国向欧盟的出资额占其本国GDP的比重仅为0.3%左右,比奥地利、德国、法国、丹麦等国的都要低。3.欧盟繁复的监管措施,令英国损失470亿美元 除了上述两点,欧盟制定的统一监管措施也让英国国内有所不满。英国研究欧盟问题的智库开放欧洲(Open Europe)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欧盟繁重的监管规定让英国一年耗费333亿英镑(约合470亿美元)。

Open Europe的分析认为,在最理想的情形下,英国将因为“退欧”而节省下上述开支,从而抵消在贸易方面的损失,并使得英国GDP保持增长。

除此以外,英国还可以更自由的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贸易关系,从而刺激国内产业发展,而不必受到欧盟整体贸易政策的掣肘。

不过,Open Europe同样也承认,在最糟糕的情形下,英国每年花在欧盟监管上面的300多亿英镑,或许还是省不了。

4.英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看起来确实在降低

根据IMF在6月17日发布的报告,英国经济近几年正处在逐步恢复的阶段中,对欧盟的依赖度也在下降,这也给了“退欧派”们大声疾呼的底气。如果从数据来看,英国对欧盟的依赖度确实有所降低。单单考虑出口方向,英国与欧盟内部的出口比例已从1999年的55%下降到了2015年的45%。

不过,如果从总量来看,欧盟仍然是英国的第一出口地,这一现状短期内发生反转的可能性不大。而根据英国统计局的官方数据,英国在欧盟内投资的收益相对稳定,而在其他国家的投资收益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成了“留欧派”的理据之一。

如果只有组织所给的权益,而无相应的义务,就太划算了。只可惜,天下没有这种免费的午餐。于是,聪明的英国人退而求其次,作如此盘算:欧盟既带来更多安全和利益,若能减少一些义务而仍留在里面,岂不妙哉?卡梅伦首相为脱欧公投大开绿灯时,大概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这场豪赌的预定结果是:留欧派胜出,英国继续待在作出重要让步后的欧盟之内。可随着公投临近,原本绝对少数的脱欧派竟开始占上风,英镑对美元汇率随之暴跌,卡梅伦是否在懊悔——难道押错了宝?

脱欧公投作为近来最热门的话题,直接肇因是十年来欧盟经济的萎靡不振,近年来折腾不停的欧债危机,欧元区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以及近两三年欧盟东部成员国甚至法国、比利时所面临的难民危机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立场保守的小党独立党趁火打劫,竭力鼓噪退出欧盟。几年间,这个寂寂无名的脱欧专业党行情暴涨,陡然间成为世界媒体的聚焦对象。也是在这种形势下,卡梅伦为争取脱欧派选票以获连任,去年大选期间作出了举行脱欧公投的许诺。他今年2月在欧盟峰会上讨价还价,迫使欧盟允诺给予英国“特殊地位”以换取其留欧,回国召开内阁会议后宣布6月23日举行公投。对脱欧派政客来说,这无疑是大好消息。他们声称,欧盟权力太大,对各国主权限制太多,欧盟法令事实上已高于英国国家法令,欧洲法院事实上已凌驾于英国最高法院之上;金融危机后欧盟引入的金融交易税降低了英国的金融竞争力;欧盟成员国太多,众口难调,在与域外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时难以取得进展,而退出欧盟,英国便可以独立推行其贸易战略,贯彻其贸易主张;同样重要的是,只有退欧,才能管控好早已使其大伤脑筋的欧盟移民问题。

但这只是脱欧派的观点。一些独立智库认为,英国退欧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后果,如企业投资下滑、内需萎缩、金融流动性下降、银行借贷成本上升等;这又将导致英镑对欧元汇率走低,进一步引起进口成本上升和通胀等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脱欧绝非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将产生全球冲击。正如新晋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所言:“一旦‘脱欧’,对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企业的在英商务和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已同英国开展的经贸合作都将产生影响。”此外,光解除与欧盟的契约关系就得花两年时间,之后与欧陆各经济体进行种种谈判以重建贸易关系,又得花五年时间。马拉松式的谈判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对英国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同样需要考虑的是,在与欧盟关系上,脱欧将意味着一种双输局面,不仅英国损失严重,欧盟也将出现振荡,其他成员国将起而仿效,最后分崩离析也未可知。从英国看,退欧也将带来国家分裂的新风险。苏格兰不同于英格兰,历来亲欧,希望留在欧盟,脱欧势必给本已十分活跃的独立运动火上加油。

既然英国搞脱欧公投,不妨看看欧盟的来龙去脉。经历过罗马帝国灭亡后无数次战争尤其是20世纪两场至为惨烈的“世界”大战后,同属一个文明或文化、宗教等同属一个体系的欧洲各国终于意识到,民族国家并非神圣,而是使各国陷入深深分裂、战争灾难不断的根本原因,将来更可能使欧洲再次面临大规模战争的灭顶之灾。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大战,也为了应对苏联集团的地缘政治压力,各国应该联合起来。于是,1950年法德率先建立了“煤钢联合体”,之后扩大为西欧联盟、欧洲自然贸易联盟,后来又扩大为欧洲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最终改名为欧洲联盟。随着时间推移,欧洲超国家组织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以至一度出现了这种预测:欧盟不久就将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只要各国一如既往朝更紧密联盟努力,让渡更多权力,欧盟终将变成一个拥有单一主权、单一军队的“欧洲合众国”。

现在看来,这种预测太乐观了。仅从英国看,其对欧盟的态度从来就是半心半意的。想当年,二战硝烟未散,丘吉尔就呼吁成立“欧洲合众国”,可出于对一个夕阳残照的帝国的幻想,再加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他从一开始就主张英国自外于“合众国”。在他看来,英国虽是欧洲国家,但也是遍布全球、无比“荣光”的日不落帝国的中心,既如此,像法、德等那样作为成员国加入所谓“合众国”,与自己的高贵身份是不般配的。可随着欧陆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晾在一边的英国着急了,态度起了变化,从1961年起竟三次申请加入“合众国”。因戴高乐反对,前两次申请均遭拒绝。他反对的理由是,加入组织的英国将是一匹美国安插进来的“特洛伊木马”,因而最终将没有欧洲,只有一个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大西洋共同体”。晚至1973年,英国才正式成为欧共体的一员。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组织外苦苦徘徊了十几年,眼巴巴盼望着被接纳,可加入后仅仅两年,英国就要脱欧!1975年脱欧公投当然未获通过,直接肇因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引发欧洲经济的暂时困难。如果说英国人势利眼,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也许并不公平。其荒谬表现有更深的原因。与英国人打交道,发现他们提到欧洲大陆时,往往不说“欧洲大陆”这个词,而直称“欧洲”,就好像英国与欧洲相对待、英国人不是欧洲人似的。这种用词看似无心,实则暴露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考虑到大英帝国曾经的“荣光”,这种身处欧洲却自外于欧洲的心态就更容易理解了。但从根本看,是地缘格局使英国与欧陆之间注定只能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地理上的英国并非欧陆的一部分,而只是西北隅的岛国。把它与大陆分隔开的只是英吉利海峡。海峡宽约240公里,最窄处仅34公里,但即使横贯多佛海峡的海底隧道早已运行,加强了英国与大陆的联系,两者间仍隔着大海,联系终归有限;在没有隧道和其他现代交通手段的时代,联系更是少得多。

这种距离不近也不远,使历史上的英国既能享有政治独立,又能与之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能一定程度地避开欧陆的战祸,又能方便地吸纳先进的大陆文化。事实上,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相对于欧洲大陆,英国文化是落后的。这必然反映到语言上。中古英语大体上是一种未开化的“部落”语,现代英语虽然先进,但这很大程度得归功于大陆语言——源自法语、拉丁语的词汇占比竟高达60%以上。及至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经济发展终于使英国文化焕发光彩,破天荒为欧洲贡献了莎士比亚,可最著名的莎剧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不仅地点设在大陆,以大陆人为主角,而且从中可清楚地看到,地处偏远的英国人对欧陆文化是何等向往。当然,英国文化对大陆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尤其是现代商业和体育文化,但谁能否认,英国基督教,甚至音乐、绘画等统统源自欧洲大陆?甚至独树一帜的英国哲学也与欧陆哲学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与欧洲同属一个文明的事实解释了为何英国不否认其为欧洲的一部分,而地缘格局和英联邦遗产等又使它享有一般欧盟大国不可能享有的特殊地位,如保留货币主权,不加入申根组织,不参与旨在加强政治一体化的动议等。若卡梅伦赌博成功,英国留欧,其从欧盟得到的特殊待遇只会更多。但其他成员国做何感想?如果英国果真退出欧洲,欧盟在全球的分量势必明显下降,一些心怀不满的成员国或将仿效英国,苏格兰会进行第二次退英公投,甚至威尼斯也可能退出意大利(威尼斯一直有脱意运动)。即便是前者,“合众国”也将离欧洲更远。若是后者,则本可能实现的“合众国”之梦,将变成一个惨淡而遥远的回忆。

第一节 二战前的英欧关系和战后“三环外交”的提出

英欧关系历史悠久。从公元前至今,欧陆的不同部落和民族数次大规模迁徙至不列颠岛定居,这些民族经融合形成英国现在民族和人口的主体。近代以来,英国还同欧陆国家共同经历了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在内的大事件。管窥英国历史,便可知英欧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英国与欧陆在民族、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因为既是有人口的迁徙和融合,就有文化和经济生活的交集。

但自文艺复兴以来,英欧差异扩大了。①地理大发现后,英国逐步取得海上霸权;宗教改革后,英国与欧陆的宗教也有所不同;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在政治上建立议会制,而欧陆还在教会统治之下;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经济上实行自由主义,而欧陆国家则偏爱保护主义。种种差异使英国人觉得自己有欧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岛国的地理位置又强化了这种心理。这让英国对欧长期实行光荣孤立政策。②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各国影响巨大,尤其是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但它对欧陆和英国的影响又有不同。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欧陆国家不仅现实地认识到,只有联合才能自强,以内遏德国,外御苏联,而且,二战的洗礼更坚定了欧洲人由来已久的建立超国家的“欧洲联邦”的想法。而英国本土在二战中未遭重创,战争还凸显了英联邦的重要性。英国历来奉行实用主义,整个 20 世纪上半叶其对欧洲联合态度冷淡,只是战后其硬实力不足以支撑帝国地位时才希望借助欧洲联合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基于历史和现实,丘吉尔在战后初期提出“三环外交”,试图维持英国世界大国地位。所谓“三环”,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序包括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英联邦是英国能直接掌控的,与英国本土的利益关系也最密切,故排首环。美国原本是英国殖民地,在人口种族、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与英国有密切联系,现又崛起为超级大国,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排次环。欧陆虽与英国有悠久联系,但近代以来英欧间的现实差异和英国的优越心态使英国与欧陆保持距离,只是传统利益联系及英国实力下降的现实使英国不得不选择借重欧洲,故排第三环。

“三环外交”是英国基于衰落的现实试图竭力维护英国曾经辉煌的世界大国地位和重大利益的总体大战略。关于“英欧环”,按丘吉尔的设想,英国支持欧洲联合,但并不直接参与,只是做联合的欧洲的一个亲密朋友。因为英国既想借重并影响甚至控制欧洲,又不愿自己陷得太深而损害了民族利益、国家主权及行动自由。这一思想从二战后直到现在都对英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欧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节 战后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分析

欧洲联合思想源远流长,但到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才真正走向实践。而战后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英国的欧洲联合主张

这一阶段大致从二战结束到舒曼计划的提出(1945~1950 年)。

这一时期,英国是欧洲联合众望所归的领导者。①二战使欧洲普遍衰落,但英国本土却成为欧洲胜利的象征,英国虽受到战争影响,但国力仍强于其他西欧国家,同时还掌握着诸多国际资源。法国为了遏制德国及提升自己的地位,也需借重英国。德国作为战败国,为恢复主权、提升国家地位也愿意重新融入西欧。美国出于现实考虑,也希望欧洲联合,它自然首选与其关系最密切的英国作为欧洲联合的领导者。最后,英国自己也希望背靠美国,推动欧洲合作,以使美欧两边的力量都为己所用。

但是,对于欧洲联合的模式,英国与欧陆国家甚至美国有重大立场分歧。因受战争影响以及基于“三环外交”战略,英国无法为欧陆投入太多、承担太多,它只想借重欧洲、背靠美国,使自己成为西欧盟主甚至世界一极。英国不愿自己太深地陷入欧洲事务,不愿美国直接插手欧洲事务。而且,英国极其珍视自己的民族特性和国家主权,坚决反对在欧洲建立“联邦主义”①的超国家机构,只希望维持西欧国家政府间的合作。英国这种立场很难得到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及美国的赞同。由于上述诸多因素,战后初期英国未能很好地引领欧洲联合进程。

二、英国抵制欧洲一体化的努力及其失败

这一阶段大致从舒曼计划的实施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建立(1951~1960 年)。

由于英国无法引领欧洲联合进程,领导者角色便落在了法国肩上。法国推动法德和解、建立欧洲煤钢联营②,使欧洲一体化真正迈出了第一步。在欧洲一体化正式开启的初期(1951~1955 年),英国处于观望状态,它不仅不赞成联邦主义,也不看好舒曼计划,后来普利文计划③的失败还使英国更坚定地认为欧洲联邦主义行不通。不过舒曼计划并未明显侵犯到英国的重大利益,因此英国起初对欧洲一体化只是怀疑和不参与。但普利文计划的失败不仅未使西欧六国丧失信心,反而使它们认识到,一体化要从经济领域开始,循序渐进。1955 年,六国开启墨西拿进程,商讨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英国对六国的这一举动持合作但不承诺的立场。英国此时已无法袖手旁观,因为其经济利益会直接受到影响。英国试图引导墨西拿进程向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但失败了。④1957 年《罗马条约》签订,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成立。

EEC 建立后,英国感到了危险。针对 EEC,英国提出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框架内建立一个大的自由贸易区(FTA),试图将 EEC 囊括进去,以使 EEC 稀释在 FTA中,并受英国主导。⑤但此计划反而使 EEC 国家提高了警惕。此计划失败后,英国纠集OEEC 中非 EEC 国家于 1960 年组成欧洲自贸联盟⑥(EFTA),以图对抗 EEC。但是,EFTA 成员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又实行松散的政府间合作,故一致行动能力有限,很难与 EEC 抗衡。①到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英国已酝酿对欧政策的大转变。

三、英国对欧态度转变及加入欧共体的曲折历程

这一阶段大致从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到最终加入欧共体(1961~1973 年)。

年代末,英国未能阻止欧洲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同时英国“三环外交”中前两环出现困难,英国不得不选择加入 EEC。1961 年和 1967 年,保守党麦克米伦政府和工党威尔逊政府先后提出入盟申请。两次申请双方谈判主要涉及两大问题:EEC 共同农业政策②与英国农产品(12.75 +0.71%,买入)利益的矛盾、EFTA 国家加入 EEC 问题。第一个问题实质是英国希望加入 EEC 不损害英国及其英联邦的农产品利益;第二个问题实质是英国希望 EFTA 国家能被允许加入 EEC,这样英国在 EEC 内的经济、政治影响就会扩大。

两次申请均未成功,虽然有利益分歧的原因,但关键在戴高乐的态度。舒曼计划实施后,法德和解,法国领导欧洲一体化,英国对法国重要性相对下降。相反,英国加入EEC 会对法国的领导权构成挑战,故而戴高乐拒绝英国加入。

不过,60 年代末形势发生了变化。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英国所处形势更严峻,而此时西德崛起,影响日盛,法国需要英国加入以牵制西德,同时,对英持宽容态度的蓬皮杜于 1969 年接任法国总统。1970 年,保守党希思政府与欧共体开启了就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第三次谈判。这次谈判主要涉及的,除之前的旧问题,还有这次谈判的焦点——英国对欧共体预算摊款问题③。英法在这一问题上有明显的利益分歧,都不愿轻易让步,经过艰难谈判,双方在农业政策、英联邦特惠制等问题上达成一些具体协议,同时为英国对欧预算摊款设定了过渡期。1972 年,英欧签订条约,1973 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加入欧共体是英欧关系中的大事件,说明英国“三环外交”中三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变化,但英国的转变仍是有限的,其外交传统有很强的延续性。同时,英国对欧预算摊款等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在英国入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困扰着英欧关系。

四、入盟后英国与欧盟的合作与分歧

这一阶段大致从英国加入欧共体至今(1973 年~现在)。英国加入欧共体,总体上利大于弊。然而,70 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削弱了英国经济,助长了欧共体内的保护主义,加上英欧之间传统利益分歧的存在,英国疑欧声音四起。英国要求欧共体重新对英国对欧预算摊款等旧问题作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主导了1973~1984 年十几年间的英欧关系,1974 年上台的威尔逊政府还组织进行了“重新谈判”和全民公投。英国与欧共体就此问题进行了多轮激烈谈判,在 1984 年的欧洲理事会枫丹白露会议上,此问题终于得到基本解决。①

至此,关于继续解决英国加入欧共体条件的长期谈判交锋终于告一段落,由于欧共体内外形势的变化,英国和欧共体都把目光投向欧洲未来建设上。欧洲一体化建设在这一阶段取得重大进展,包括经济、政治外交、安全防务、社会等多个领域。总体上英国积极地参与并施加了影响,但英欧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有根本性分歧。这一时期欧洲一体化在经济领域的主要任务包括推进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货币联盟建设②等。为适应新形势,欧共体提出在 1993 年建成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统一大市场,英国经济实行自由主义,自然对此积极支持。但在货币联盟问题上英欧有着根本分歧③④,英国认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建设会削弱其经济主权和英镑地位,因而坚决反对。政治外交领域的一体化努力包括欧共体机构和决策机制改革、政治联盟建设等。为提高欧共体决策和行动的效率,法德等不少国家主张扩大欧盟委员会等机构的权力,扩大“多数表决”范围,而英国态度虽稍有松动,但在关键问题上仍坚持要求实行“一致通过”,并坚决反对扩大欧盟委员会等机构的权力。在欧洲政治联盟问题上,英欧之间有根本分歧①,英国一直反对政治联盟建设,因为这涉及成员国核心主权的让渡。欧洲一体化在安全防务领域的任务包括提升西欧联盟地位、建设西欧独立防务问题。出于应对国际形势的考虑,英国与欧盟某些时候能在防务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双方仍有根本分歧,分歧的实质是“大西洋(5.54-3.65%,买入)主义”和“欧洲主义”的矛盾。②

这一阶段,英国执政者分别有撒切尔夫人、梅杰、布莱尔、布朗,他们在某些问题上与欧共体(欧盟)保持了合作,但在重大问题上仍坚持英国一贯的传统立场。小结

通过以上对英欧关系历史的回顾,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英欧在诸多方面的差异使英国自认为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其极珍视民族特性和国家主权,不愿向欧洲让渡主权,这也是疑欧主义和“三环外交”的依据,它们有着极大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对英国战后的对欧政策影响深远。但在现实利益问题面前,英国又奉行实用主义,每当有被欧洲联合边缘化的危险出现,英国总试图进行阻挠、破坏,或将进程引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最后虽被迫加入,也会争得一些特殊照顾。传统因素似乎已是一种利益目标的固化,而现实却在不断改变,随着欧陆均势时代的结束、欧洲一体化的深化、欧陆对英力量的增强和欧盟影响力的日渐扩大,这两方面的矛盾变得尖锐,常使英国陷入困境,左右徘徊,以致对欧半心半意、若即若离。③

其实,根本原因是客观形势的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自身实力的下降使过去的对欧战略(孤立主义、均势制衡)失去现实基础,当传统和现实有矛盾时,英国无法用硬实力来摆平。对于变化了的世界,他们或许不愿承认,但“三环外交”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怀旧的。实力和目标的不匹配常使英国陷于窘境,虽然它总是竭力维护“三环”的利益,试图利用旧有的国际资源发挥超出其实力的影响力,但却显得捉襟见肘。

要指出的是,虽然英国主观上仍不愿全面融入欧盟,但英欧关系不可避免地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英国融入欧洲程度不断加深,其传统因素逐渐被削弱,这似乎是一个趋势,他们多数人也认识到,除此别无选择。

英国的“三环”外交也随着世界局势和英国国力的变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战后的去殖民化运动使英联邦变得松散,英国实力下降使英联邦的维持难以为继,英国的战略重心越来越向欧洲倾斜。①当然美国对于英国仍有极大的重要性,英国也极力维护英美特殊关系,试图在欧美之间搞平衡,充当“桥梁”和“纽带”,它相信可以借重一方力量加重自己在另一方面前的分量,但事情总有另一面,美欧双方利益不尽相同,双方每有矛盾,英国就会尴尬,因为英国在英美欧三角关系中已不再处于优势地位。

最后,英国党派政治和英欧关系二者相互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对外政策以意识形态为基础,有很大的稳定性,但工党和保守党的对欧政策都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内党派政治的需要而有所调整;而对欧政策能产生多少效果也反过来影响国内政党政治的发展。每当执政党在对欧问题上遇到困难,其内部分歧就会加剧,甚至有失掉执政权的危险;反过来,党内分歧严重时,政党也会借调整对欧政策来缓和。②③欧洲问题已是除国内经济外最能影响英国国内党派政治的因素。

从历史看,为了政党政治的需要,英国各党派的对欧政策在同一时期常常有所区别,但是它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推动欧洲政府间合作等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相同的。党派之间和党派内部在对欧问题上的分歧反映的是亲欧派和疑欧派的矛盾和斗争,而且党内分歧往往要比两大党之间更尖锐,因此对每一位政党领袖而言维护党内团结都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④随着英欧关系的深化,应该说对欧持积极态度的英国人会越来越多,但疑欧派在英国依有很大影响,这使英欧关系的发展经历着一个曲折的过程。

篇2:英国脱欧的经济原因

英国23日举行是否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近52%的投票者支持“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即宣布辞职。面对这个事实,全球普遍的情绪是遗憾和尊重。由此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后,很多人担忧这将对英国和欧盟,甚至全球经济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但仔细探究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后可以相信,市场情绪将有望回归理性,未来也有可能经过各方修正形成“谨慎乐观”前景。

“离婚”并非一时冲动

尽管公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市场随即暴跌,但结合近年来的时局变迁来看,英国出走欧盟有不少必然性。

尽管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国际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根据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发布的《欧洲发展报告(2015-2016)》(《欧洲蓝皮书》),2015年欧洲不仅未能彻底走出债务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阴影,而且还蒙受了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的巨大打击。2010年以来遭受多重危机后,欧洲一体化的权力机构欧盟的处理危机能力饱受外界诟病,内部发展失衡状况也长期难以解决。

本次公投本质上反映的是对英国与欧盟分歧、失衡发展的不满。英国在欧盟内部和对外事务的处理过程中,与各成员国博弈中的影响力逐步下降。英国倡导清洁能源,与同是欧盟成员的东欧国家制衡较劲;欧盟推进的银行业改革,也总触及英国业者的利益;欧盟预算案谈判也正因为英国不满险些落空………欧盟与英国近年来的摩擦不胜枚举。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凸显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助长了反对外来移民的右翼政党力量,暴露了申根协定成员国内部边境管理中的失调。大量涌入的难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劳动力短缺,也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的困境。但英国普通民众不仅担忧自己的工作机会被移民抢走,也更加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在投票的关键时刻,德国发生的枪击案,更是导致原来摇摆不定的人,坚定了“脱欧”的决心,成为最后促成“脱欧”的临门一脚。

未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决定了英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甚至若即若离,在欧盟单一市场贡献度和参与度方面并不是中坚力量。目前欧洲经济低迷,各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道路受限,只能通过扩大赤字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再加上希腊等国的高福利政策,主权债务问题更加凸显。相比之下,英国经济基本面要好于欧盟整体,货币政策本来还将逐步收紧。同时,英国还是欧盟开支的主要贡献国之一,这让英国民众普遍不满,甚至担心英国经济受到欧盟的拖累。

在投票前夕,由于英国精英阶层跟欧盟有更多的联系,也就更支持英国留在欧盟内部。他们的声音会被大多数人听到,而普通人的发声机会相对较少,这就是导致外界误以为英国有更多人愿意留在欧盟的原因之一。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来源和交流更加方便,普通人对欧盟前景比较悲观是导致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一轮博弈即将来临

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惊叹,法国和德国希望英国尽快启动脱欧程序。

在英国“脱欧”结果公布后,欧盟三大机构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称,在一个自由与民主的进程中,英国人民表达了他们离开欧洲联盟的愿望。我们对此表示遗憾,但尊重这一决定。欧盟声明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但必须团结应对。“我们将顽强地屹立着,坚持欧盟促进和平及增进其人民福祉的核心价值观。27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将继续前行。欧洲联盟是我们共同政治未来的框架。”

欧盟强调,“我们因历史、地理、共同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也将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我们将一起应对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促进增长、增进繁荣,并为我们的公民提供安全无虞的环境。欧洲联盟各机构将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与英国未来的关系,欧盟联合声明表示,我们现在期待英国政府尽快将英国人民的决定付诸实现,尽管过程会很痛苦。任何拖延都将不必要地延长不确定性。我们有相关规定来有序处理此事。“欧洲联盟条约第50条规定了一个成员国决定离开欧洲联盟时所需遵循的程序。我们已准备好与英国迅速启动有关其退出欧洲联盟相关条款与条件的谈判。在这一谈判过程结束前,英国仍然是欧洲联盟的一员,享有这一地位所派生出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英国所批准的条约,欧盟法将继续对英国有效并在英国境内实施,直至其不再是欧洲联盟成员为止。”

按照欧盟《里斯本条约》规定,如果英国确认要脱离欧盟,代表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的欧洲理事会应在两年内与英国就脱欧后的关系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并提交欧洲议会批准。

根据协议,2016年2月18日至19日送达欧洲理事会的“在欧洲联盟内与英国的新协定”将不会生效并不再存在。欧盟表示,与英国的关系,不会再有任何重新谈判。对于在国际社会中的关系协调,欧盟指出,“对于英国,我们希望其今后也是欧盟的亲密伙伴。我们期待英国制订这方面的提议。任何将与英国作为第三国签订的协议,都必须反映双方的利益,并平衡权利和义务。”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公投结果公布后宣布辞职。卡梅伦就“脱欧”结果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说,英国民众已经作出了清晰的选择,将会离开欧盟走另外一条道路。英国需要一个强大、有决心、坚定的领导人就脱离欧盟与欧盟进行谈判。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在欧洲引发的反响异常强烈,许多政要用“遗憾”、“很意外”、“坏消息”、“不是一个好日子”等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据报道,德国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周五联合发声,要求欧盟改革以应对英国脱离后的各种局面。默克尔说,英国决定脱离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个打击。奥朗德表示,英国应该在最短时间内脱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之前说,欧盟希望英国继续留欧,但现在的情况是,须尽快启动脱离程序,希望能做到无痛苦的脱离。他重申英国一旦脱离就不可再次谈判加入。

默克尔透露,她会在本周一同奥朗德、意大利伦齐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柏林开会,商讨拟定改革计划。默克尔认为,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的挫折。但欧盟足够强大,将做出正确的应对,会避免欧盟分裂加剧。奥朗德对英国“脱欧”表示极度遗憾,认为这个选择使欧盟经受“严重考验”。欧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行事,而是要全神贯注于安全、防务、经济发展、民主治理等方面。

英国经济恐成“牺牲品”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24日将英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但保持“Aa1”的评级水平未变。该机构认为英国脱欧公投结果预示着英国将面临“一段长时间的不确定性”。

穆迪在声明中称,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将会对该国的中期发展情况带来“负面的暗示”。穆迪认为,由较低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大于英国因无须承担欧盟预算而节省的财政储备。穆迪列举了未来可能会导致英国主权评级下降的三个因素:如果贸易谈判拖延,进入欧洲单一市场受到显著限制;如果在削减赤字方面缺乏进展;以及如果出现“显著和连续的资本外流”对货币造成更大压力。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官员已对英国“脱欧”后果发出警告。他们认为,若英国“脱欧”,经济增速将大幅下滑,甚至可能陷入衰退。英国央行5月下调了英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该行发布的最新一期通胀报告显示,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预计的2.2%降至2.0%,2017年的增长率由之前的2.4%降至2.3%。

分析人士认为,“脱欧”靴子落地,不仅是英欧关系的再定位,也是英国对外各方面关系的重建。专家预计,英国要真正完成过渡,短则两三年,长则八九年。这个过程对英国经济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欧盟是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英欧贸易占英国近一半贸易份额。一旦英国“脱欧”,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将会面临较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英国想要再进入单一市场,需与欧盟各成员国重新谈判,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英国“脱欧”负面效应显著,包括金融业务受损、商业状况恶化、政治地位下降等。但脱离欧盟并不表示双方关系的中断,而是向着新的方向修正。从经济层面看,“脱欧”对英国工商界和金融界将可能是一次重大打击。譬如,英国银行无法再处理欧盟债券业务,也就拿不到每年至少50亿欧元的服务费;外国投资者信心会因英国“脱欧”动摇,甚至撤资;此外,英国无法再享受欧洲共同市场“红利”,需要重新就产业标准、自由贸易区等议题与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谈判,这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制度成本。

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脱离欧盟,英国经济必将遭到重创。当前,英国的经常账户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5%以上,为1948年以来最高。而最近的一次政府财政盈余是在2001年,如今财政赤字约占GDP的4%。而相比之下,欧元区经常项目盈余,公共财政赤字低于英国,二者占GDP比重分别为2.8%和1.9%。经济再平衡的需求使得英国很难离开欧盟,不难想象,一旦“脱欧”,情况会更加恶化。

政治上,一旦脱欧,之前站在欧盟内部与外界沟通博弈的英国将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事务,从英国当前国力来看,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势必将减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英国从欧盟“出走”恐怕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在苏格兰寻求独立的问题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曾在20世纪50年代与英国一起组建“欧洲自由联盟”的丹麦就颇值得关注。法国,荷兰的极右翼政党和疑欧派也可能受到鼓舞。

出于担忧“脱欧”的负面影响,有民众24日在英国议会官网上发起请愿,要求英国就“脱欧”问题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这一请愿迅速得到许多民众的响应。

截至当地时间25日15时,请愿签名数超过157万。根据英国议会规定,任何英国公民或者英国居民都可以发起一项请愿。如果请愿获得10万个签名,英国政府就会对此做出回应,甚至可能在议会进行讨论。

全球担忧外溢效应

英国“脱欧”已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造成了经济影响。在美国,美联储或许会因此推迟加息;对日本而言,日元汇率上涨和市场震荡,会让已推出负利率的日本央行进一步承压。对新兴市场而言,英国“脱欧”会通过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渠道,带来冲击。比如,英镑汇率下跌将让持有英镑资产的投资者受损,“脱欧”引发的某些法律和政策调整,会增加已启动项目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

有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如今亚太新兴国家外汇储备较为充足,且通过货币互换机制等安排,构筑起了可观的金融互助安全网,加之与英国经济融合度相对有限,预计英国“脱欧”不会令亚太国家伤筋动骨。亚太新兴国家的货币和财政当局,普遍避免推出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刺激措施,政策施展空间仍相对较大,有更多资源可供支配,更有条件应对英国“脱欧”的冲击。

不少分析还预计,不必担忧英国“脱欧”再次造就“雷曼时刻”。这是因为,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不同,英国“脱欧”本质上不是金融危机,而更大程度上是政治事件,它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多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直接的兑付危机和信用破产。

实际上,市场在此前数月就已经对英国“脱欧”有所预期,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冲击做了准备。比如,某些大型基金早就严阵以待,召集众多交易员值守,应对当天可能出现的交投异动。此外,据媒体报道,不少国家的央行也预备了充足弹药,构筑起防洪堤,严防市场出现失控的情况。

就经济总量而言,英国在全球为第六大经济体,英国经济在世界范围的“系统重要性”应和自身的经济地位相称。

篇3:理性看待英国脱欧的潜在影响

一、英国脱欧有助于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以来,英国在国际政治上难以作为单独一极发声。一战前,英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殖民地遍布全球。二战后,英国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虽然仍是经济强国,是西方七国集团的重要成员,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只能追随美欧。尽管在意识形态、国际政治等领域,英国与美欧等西方国家没有根本分歧,但事实上英国不仅历史上与法、德等欧洲大陆强国存在嫌隙,且在现实中长期处于竞争关系。尽管不论在国际金融还是安全事务等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英国与美欧观点并非完全一致,但总受制于各种因素无法作为独立一极,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

英国退出欧盟客观上有助于促进国际事务的多极化趋势。英国即使最终退出欧盟,也不会退出北约,不会改变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核地位,这将有利于其在外交、经济、贸易、货币、金融、军事、安全防务等各领域,发表独立于欧洲乃至西方阵营的声音。比如,在亚投行组建中,英国率先宣布加入意向,引起欧洲大陆国家纷纷效仿。在我国关注的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替代国等政策上,英国也一贯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其立场不同于欧盟。可以预测,脱欧将有助于英国更自如地运用其一贯奉行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在各类国际事务中强化其作用为“单独一极”的角色。

二、英国脱欧将给大国地缘政治带来微妙变化

一是对英国自身实质影响不大。英国一旦脱欧,短期内必然造成金融市场震荡、民意分裂、首相辞职等,给英国经济社会前景带来不确定性。但从长远看,脱欧并不意味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的外部环境,包括与美欧的政治联盟,以及和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关系。据初步统计,如果脱欧谈判2年后不成功也未获延期,按照2013年贸易数据,英国对欧盟成员的出口将比目前多缴纳关税约90亿英镑,与其免除的欧盟预算摊付(2013年91亿英镑)大体持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国家,王室对英国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特别是英女王历经世纪风云洗礼,深受民众爱戴,被视为英国“稳定和安全”的象征,在英国内外政治生态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政治、经济、金融、法律和人才等方面拥有雄厚根基。近日英国财政大臣已提出降税以吸引外来投资脱欧振兴计划。当然,英国脱欧还涉及苏格兰脱英入欧、北爱尔兰独立等一系列敏感事件,未来能否平稳过渡还要进一步观察。

二是削弱欧盟国际影响力。英国退出欧盟无疑将重创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内部稳定也将受到威胁。目前法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已有国内势力欲推动本国脱欧公投。因此,如何防范脱欧在成员中的扩散效应是欧洲政治的当务之急。就经贸关系来看,为防止欧洲分裂势头,预计欧盟将在下一步与英国的谈判中采取严苛立场,严防英国不付代价“搭便车”。为此,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没有人员的自由流动,就没有单一市场的准入”。

三是部分利好俄罗斯和中国。对俄罗斯而言,目前欧盟仍因克里米亚事件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因此欧盟实力削弱,有助于俄罗斯克服美欧联手的外部制裁,恢复其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故英国脱欧对俄是重大利好。对中国而言,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英王室及英国各界纷纷向中国示好,友华姿态十分明显。脱欧后,英国将继续把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置于优先地位,可能先于欧盟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或双边投资协定。同时,英国脱欧导致欧元地位下降,客观上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特别是在我国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英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四是对美影响利弊参半。一方面由于英国仍将留在北约,美英基于历史形成的天然盟友关系不会改变,反而使英国能够摆脱欧盟共同政策和法律的束缚,与美保持更加紧密的关系。同时,一个实力适当削弱的欧盟也对美有利,特别是欧元相对衰落有助于巩固美元地位。但另一方面,脱欧对跨大西洋伙伴协定(TTIP)谈判的影响巨大,导致美心态十分复杂。

三、英国脱欧将对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治理带来复杂深刻影响

短期看,英国脱欧是欧洲区域一体化遇到的挫折和回调。英国脱欧公投后,国际金融市场率先做出消极回应,全球各大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指数均承受下行压力,出现大幅震荡,英镑汇率跌至30年最低,美元和黄金走高。未来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欧盟统一大市场分为英国和欧洲两部分,将对盟内人员自由流动、金融服务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未来金融市场是否再起波澜、世界经济多大程度受到牵连,取决于英、欧对各自内部局势的掌控。

长期看,脱欧尚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的大逆转。英国脱欧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也是欧洲面临恐怖主义、难民危机、债务问题等现实困境所致,而欧盟东扩步伐加快,超越其承受能力恐怕是当前危机的根源。尽管英国和欧洲未来依旧面临各种内部分裂势力的侵扰,其区域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创,但从全球范围看,国际资本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仍将持续,且将在曲折中深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普及,未来的全球化不但将在经济、技术层面展开,还将在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领域进一步呈现全球深度交流的态势。

英国脱欧带来的主权回归趋势将对全球治理带来新的挑战。英国脱欧被视为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回归的标志性事件,与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异军崛起一并成为大国孤立主义倾向上升的重要标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暴露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现实需要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各国经济更加相互依存,另一方面,政治层面上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格局将长期存在,这仍将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特征。未来一个时期,如何在确保主权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提高全球制度、机制和规则等公共品供给的能力,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篇4:英国脱欧的徘徊与坚定

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的3名高级法官裁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50条,英国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这项裁定不仅意味着英国的脱欧程序可能拖慢,甚至会出现变数—大部分议会成员此前都反对“脱欧”。

裁决刚一公布,英国保守党政府宣布将就此裁定提出上诉。11月6日,特雷莎·梅在出访印度期间又再次重申希望议会尊重今年6月的全民公投做出的历史性决定,并称会带领英国彻底脱欧。根据程序,英国最高法院定于12月5日起举行听证会,将就政府上诉作最终裁决。不过,《每日邮报》援引分析师的话报道,即使上诉失败,特雷莎·梅虽需要花更多时间与议会协商沟通,但仍可根据自己先前设定的时间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并走上“硬脱欧”的道路。

在今年6月的公投结果出炉后,英国在关于如何脱欧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立场。一种是以金融界为代表的“软脱欧”主张,即以放弃部分边界管控权、有条件允许欧洲移民自由流动为代价,尽量保留英国在欧洲共同市场的地位,以继续享受零关税带来的好处。另一种则是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等脱欧派主张的“硬脱欧”,他们希望英国脱离欧盟的同时也离开欧洲共同市场,并作为平等、独立的一方与欧盟重启贸易协定谈判。

但要实现“软脱欧”越来越不容易。11月6日,英国独立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在接受BBC采访时将“软脱欧”称为一种“半脱欧”的状态,并说这不符合公投结果。他警告称,如果英国市民对于英国“脱欧”的结果感觉到蒙受“欺骗”,那么英国很可能将爆发内乱。

篇5:关于英国脱欧的作文满分

他的大哥回答:“小麦已经割好了,还没有放入粮仓,让这个流氓把王宫里所有的粮食在明天晚上之前堆在一起,要是剩下一点点,就判他死罪。”

“草原上的草根都被老鼠们啃得差不多没了,秋天的时候他们还吃草籽,现在草原上的草越来越少了!”一只羚羊告诉狮子大王。

妈妈说,到我长成大人,还要等好长好长的时间。可是,我又担心,到底长多大、多高是最好呢?我想肯定要比那只特别特别大的狗还大,但肯定比大象要小一点。只要能长到够得着饼干桶那么高就好了,或者长到能驾驶真的轮船那么大就行了。但也别长得太大了,要不然床上就没有小动物们睡觉的地方了。

从前有个国王,他和王后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堡里。在他们宽广而富饶的国度里,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国王和王后自一见倾心而后结为夫妻以来,一直相亲相爱。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孩子。

松鼠请灰兔在树下小坐等它一会儿,因为“粮食”还没有晒完呢。“我能帮你什么吗?”灰兔说。松鼠看了看灰兔的小短腿和大脚板,摇摇头。“你上不了树,不行。”灰兔仰着头,看松鼠毛蓬蓬的大尾巴在日渐稀疏的枝叶间闪来闪去,小爪子灵巧地在粗大的树枝上摆放蘑菇、果子、榛子……

“自私?自私是我们鼠类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优良品德,不自私还能活!”耗子爸爸气急败坏,又露出尖尖的牙齿。小耗子发憷了,耗子妈妈心疼了,忙拦住说:“算啦!他还小!”

贝尔,1847年3月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爱丁堡市的一个聋哑教师的家庭。从小就对自然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他1871年随父亲迁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后来,他对声学实验发生了特殊兴趣,并着手对声波进行研究。

“捷维·湿丽的命运降落到我身上了。”吉斯娜·娃吉深深地叹息,忧伤地低下头去。青年农民没说一句话,只是亲切地抚摸着自己的情人——稻束。

忽然有一天,他看到了有牧童骑着水牛过河,便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于是就抓景画了一幅《牧牛图》没想到这幅《牧牛图》卖了大价。从此以后,齐白石画风有了重大转变,以鸟虫鱼虾为主了,他画得鸟虫鱼虾都很受人们的青睐。

“哦,要是你能的话!”公主叫出了声,同时,她听到自己骨头发出咔咔的声音。她变得又高又挺拔又漂亮,她的眼睛像闪烁的星星,皮肤像牛奶。

“你可以呆在床边为我们唱歌呀!”小雨鞋说。是呀,拖鞋想了想,只有她的嗓音是软软的,唱出的歌也一定很动听。

“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裁判员说:“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兔子拔萝卜,乌龟渡河,这不是可以顺利过关了吗?如果只有一个在比赛,那肯定是干不了的。所以,兔子、乌龟,你们不要吵了,也应该觉悟到,吵得办不了事的。只有同心协力,把心都放在了比赛中,就可以取得胜利,吵闹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

回到学校后,他便开始埋头给陈克如写信,一封接一封,他把炽热的情思,都倾注到了那认认真真的字里行间。然而,那些投寄出去的信件竟然全都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儿回音。

鼎甫的这只老鹰,因为被师傅一棒打得好,所以就叫“一棒鹰”。后来还送到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上展出过,得到一个金质奖哩!从此,紫砂行业就出现了新产品,那就是紫砂雕塑。

儿子说完,就出发了。他先到了某个城市,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婆,挑着两桶水吃力地上山,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他就走到老太婆面前,说:

说着,便围拢起来,定要拉他走。抚台没法,只得坐上八人大轿,到西湖边去。离湖边还有几里路,果然有一股恶臭,直向轿门冲来。幸好那天他来不及吃饭,总算勉强忍住了呕吐。

乾隆见问不出什么,就下山去找湖州知府。等进了湖州知府衙门,他手里有御牌,身份一亮,湖州知府带领师爷衙役就跪了一地。乾隆不跟他废话,问湖州是不是受了灾,为什么不上报?知府头摇得像拨浪鼓:“皇上,我们这里没受灾啊,您看,这不风调雨顺,柳绿花红吗?”见乾隆不信,他又说:“请皇上随我到集市上走走。”

妖怪走到海中间,鞋匠把他淹死在海里。那条沟现在还看得见,沟边高出地面好几尺,人们在附近犁地,从不动它。有人不知道它的来历,叫它做堤坝。

有一天,货郎起早正要出去卖货,只见一只小鸟儿衔着一个凹腰葫芦,飞来落在他的肩上,叫了三声:“缺啥要啥!”把葫芦丢下,就又飞走了。

“当然,那很好。”罗萨德回答,他从不喜欢出风头,所以一听吉莱德这么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但是我不能不告诉父母就走,我想他们知道我有了这个机会,一定会认为我很幸运。”

瞧!米粒熊真是忙,他从白色爬梯上去,从黄色滑筒钻出,再急忙从红色楼梯登上去,从蓝色滑梯滑下来,玩了一遍又一遍。

码头上的汉子们,面对云朵一样的羊群,竟然没了招数。他们追羊、赶羊,要在日本人限定的时间内,把羊们一只只杀死。然后,装到日本人的铁甲舰上去。

商人第二次把绳子放进井里,又觉得很沉。当他提上来一看,原来是一只猴子。商人说:“这可是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家伙,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救上来。”商人正要往井里放绳子时,猴子哀求说:“永远不会让人忘记的恩人,您先别生气。今天您救了我,以后我会帮助您的。”听了这话,商人又把猴子救上来了。

影子剪裁师用一根尺子给鳄鱼仔细丈量了尺寸,然后照着尺寸在黑布上剪下一个影子,那影子和鳄鱼的高矮胖瘦是一样的。

民国年间,清河城里有家马记豆腐坊,马掌柜夫妇年过五旬,膝下只有一女梅花,因整日帮父母打理店里的生意,又出落得俊俏水灵,人称“豆腐西施”。

从前有一对姐妹,姐姐叫安娜,妹妹叫维多丽娅,安娜嫁给了一个很有钱的店主;维多丽娅却嫁给了一个很穷的烧炭工。尽管烧炭工干活辛苦,赚的钱又少,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幸福。维多丽娅还生了五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他们长得面色红润,非常漂亮。

懒鬼没有回答,理发师心想,要是他不想的话,他一定会拒绝的。于是,他便拿出剃刀,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就剃了起来。

“乖媳妇,你要什么时候才嫁到我们王家来。陶英温和地问龙梅。“我已经许配你家。”龙梅高兴地回答婆婆。“那太好了,今天就和我们回家吧,在我们农村开个药铺也找钱的呀。”“对不起,婆婆,我到农村开药铺,分文不要老百姓的。”龙梅正经的回答婆婆。“那太好了,我们穷苦人有郎中了。”抬王龙的人们高兴到极点。

忽然,商人破了产。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只剩下离城很远的一间乡村小房子。他哭着对孩子们说,全家只能迁到那里去居住,而且为了维持生活。

爸爸需要动手术时,只有妈妈知道怎样跟贪婪的医生太太打交道;房客欠下租金跑了时,只有妈妈能够找到补偿的方法;性格孤僻的姨婆陷入困境时,只有妈妈知道如何帮助她安度晚年……

从上面记传的情况看,王昭君为何出塞应这样解释: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话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美貌的昭君因此的不到皇上的宠爱,久留宫中实在无聊,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亲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鳏夫,他的前妻给他留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互相很疼爱。过了些日子,男人再婚了,他的新妻子有一个很丑很坏的女儿,跟她妈妈一样。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大手拍拍我剃得溜光的脑瓜,呵呵笑了:“这里不是脚后跟,可毛儿软不扎人的。去吧,去吧。”我就逃也似地躲开他。

这样走了一天一夜,天亮不久,他又到达了另一条激流边。在那里他又喝足了水,站起来后装满了水壶,然后又试着距过去。可是这条激流像前一条一样湍急、一样深。小伙子看了一下四周。实在糟糕!除了光滑的砂砾以外,这里什么都没有。

汉平东越之战是公元前120xx年(汉元鼎六年)秋至前120xx年(元封元年)冬,西汉与南越、闽越的战争中,汉军击灭东越的一次进攻战。

篇6:英国脱欧的经济原因

第一波冲击已成,未来不确定性加大

(一)短期来看,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大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呈现较大的贬值压力。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远超市场预期,虽然公投结果后续还将经历一系列法律程序,但对市场的冲击已经形成。一是金融市场上,日元、美元相对升值,欧元、英镑贬值,新兴市场货币也对美元呈现较大贬值压力。虽然人民币离岸价格贬值有利广东对本币升值国家的出口,但欧英国家同样贬值却影响广货出口这一地区,总体而言,弊大于利。二是从区域分化来看,脱欧冲击的影响程度可以明确划分为:欧洲>美洲>亚洲,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脱欧的第一波冲击更多局限于欧洲内部和相关国家。

(二)从进程看,市场波动和政治不确定性要延续到9月份。

脱欧程序的启动需要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款,而且只能由英国自己启动,不能由欧盟逼英国启动。虽然现在欧盟很多官员让英国快一点启动脱欧程序,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不用太快,但也不要太慢”。但这是英国自身主权决定的。因此市场的波动、政治不确定性会一直延续到9月。

(三)从焦点看,英国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及英国、欧盟经济增长前景已经引发市场担忧。

一是伦敦能不能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就是是否继续拥有欧盟金融护照(可以向欧盟卖自己的产品、与客户进行交流)(见图1)。如果没有护照,伦敦的投行就不能向法国的客户卖任何产品。如何保留金融护照也是一个法律上的问题,暂时还没有达成共识。当前欧盟内部态度分化,德国比较温和,法国比较强硬,其他一些国家也比较强硬,这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出现一个国家法律意义上仍是成员国,但是政治上已经不是成员国的情况。二是英国未来增长前景堪忧。根据IMF发布的研究报告,脱欧后最糟糕的情况会是英国经济将逐步走弱、迈向衰退。如果英国留在欧盟,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1.9%和2.2%;如果英国离开欧盟,在影响有限的情形下,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为1.7%和1.4%,而在极端情形下,今年增速仅为1.1%,明年将降至负0.8%。到2019年,英国整体产出将比留在欧盟少5.6%,失业率回升到6%以上。当前,英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8%左右,需要大批国外资本流入;但英国并不是一个出口大国,尽管英镑已经下降了15-20%,对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的改善能有多大的帮助也有待观察。此外,由于预期“脱欧”将损害英国经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惠誉在今年6月27日均下调英国主权信用评级,并同时将评级展望降为“负面”。我国选择英国作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节点的部署也将受到影响,这对广东未来对欧英贸易中避险货币的选择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三是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前景也已蒙上阴影。根汇丰银行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沃德(Ward)预期,欧元区2017年的经济增速展望从1.5%下调至1%。

(四)从长远看,英国脱欧和一个更为分裂的欧盟都不利于全球的经济、贸易前景,英国与欧盟以怎样的模式共存,值得关注。

英国公投对欧洲国家的示范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法国、荷兰、丹麦均有声音提出就欧美成员国身份举行公投,苏格兰此前也明确表示若英国脱欧将发起公投独立加入欧盟,欧盟更为分裂、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的风险大大上升,因此事件后续发展仍然较为关键,引发全球关注。随着脱欧进程演进,英国重新进行贸易、投资方面的谈判,对全球各大经济主体而言,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目前倾向的方向是英国退出欧盟但是加入欧洲经济区(European Economic Area),欧洲经济区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盟之间的协议,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最重要的成员国是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挪威与欧盟的关系是大部分保守党人偏向的方式,即在缴纳一定的预算补助后,就可以进入欧洲共同市场。

对中国影响:贸易、金融和外贸环境

英国脱欧不仅给英国和欧盟带来负面影响,也标志着全球化进程逆转风险的增加。短期内,英国和欧盟需求下滑降低对中国外需带来冲击;中长期看,如果全球化出现逆行,将给中国出口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一)短期看,主要影响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从贸易渠道看,外需面临下滑风险。近期,中国出口出现好转迹象,英国脱欧给欧盟经济蒙上阴影,中国出口再度面临下行压力。以2011-2012年欧债危机情形作为参考。2012年欧盟GDP增速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的6个季度中,出现了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这使得201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6.2%,远低于同期中国出口总体7.9%的增速。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在基准情形下,预计欧盟GDP增速减缓1个百分点,按照历史关系估计,将拖累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5-6个百分点,欧盟占中国出口的16%,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约占中国出口的18%。因此,会降低中国出口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按照出口占GDP1/5的比例测算,将对中国GDP增速造成0.2个百分点的拖累。如果欧盟出现更多负面变化,GDP增速减缓达到2个百分点,将对中国GDP增速造成0.4个百分点的拖累。

金融渠道的影响或更加明显。我国与英国和欧盟的资本往来迅速增长。2014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ODI)约为9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8.0%),其中向英国投资15亿美元(占总量的1.2%);来自欧盟的直接投资(FDI)约为68.5亿美元(占总FDI的5.7%),其中来自英国的7.4亿美元(占总FDI的0.6%)。虽然与欧盟投资往来在中国对外投资中占比不高,但增长较快;2005-2014年,中欧FDI增长了44%,ODI增长了131倍。

近年来,英国和欧盟成为中国重要的并购目的地;2015年,中国企业公开宣布721起海外并购,其中31起并购目标为英国企业,另有116起是其他欧盟国家企业。中国居民和企业在英国投资房地产热情高涨,2013年在伦敦房产投资额达到历史高点28亿美元。此外,中国与英国和欧盟还有较高的双向证券投资,截止2016年5月,注册地为英国的QFII投资额度为67.82亿美元,英国的RQFII授予额度为800亿元,仅次于香港和美国。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中国资本进入全球市场的重要通道。

英国脱欧将显著抑制中国与英国和欧盟直接的投资往来,影响很可能立竿见影:一是英国和欧盟经济受到冲击,投资回报下降,中国资本赴欧盟积极性可能下降。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威胁,中国对英国投资也将受影响。二是短期内全球市场震荡,避险情绪升温。资本流出新兴市场,中国也面临一定流出压力。尤其是香港市场对外围风险反映敏感,受影响程度可能更大。欧盟增长前景面临重估,中国对欧投资或将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投资下滑风险上升。

(二)长远来看,对中国外贸环境正负影响皆存。一方面,英国脱欧将加大欧盟分裂风险,导致欧盟贸易商对中国态度软化。如今年5月欧盟法院通过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宣称未来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措施时继续采取“非标准方法”。欧盟贸易地位弱化将迫使其在贸易摩擦方面有所让步,有利于改善中国外贸环境。另一方面,英国脱欧反映全球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贸易壁垒和摩擦,将对全球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而英国脱欧对中国外贸环境影响并不确定,积极和消极并存。对不同产品来说,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布差异可能较大。

对广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英国和欧盟不仅是广东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也是广东新阶段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重点合作区域之一,英国脱欧及其后续影响对广东外贸不容忽视。英国脱欧影响目前仍然在发酵和扩展,对全球金融市场第一波冲击正在逐步消退,对欧盟及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全球央行和政府正处于观察期和策略应对的探讨期。

(一)从贸易渠道看,对广东外贸影响要强于全国。广东对欧盟出口与欧盟GDP增长有强相关关系(见图2)。从贸易渠道看,欧盟是广东出口第三大市场,2015年对欧盟出口占广东外贸出口13.1%,加上香港的转口贸易,欧盟占广东出口约15%左右。

在基准情形下(见表1),将使广东外贸下滑1.12个百分点左右。在基准情形下,预计英国脱欧将导致欧盟经济增长减缓1个百分点,根据历史关系,导致广东对欧盟出口下滑7个百分点,欧盟市场占广东出口15%左右,从而使广东外贸下滑1.125个百分点。在风险情形下,将使广东外贸下滑2.25个百分点。如果脱欧使欧盟经济下滑2个百分点,将拖累广东出口2.2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二)从投资渠道看,对广东企业“走出去”积极因素增多。英国和欧盟是广东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截止2015年底,对欧洲的投资存量占广东对外投资的7%,特别是广东正从“广东制造”向“广东主导+欧美设计+亚非拉制造”转变,欧洲国家拥有品牌、技术和研发优势,其中部分产业估值仍然较低,广东省很多处在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希望对欧投资并购,以便开拓潜力巨大的市场、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是广东企业并购投资的重点区域,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演化,欧元和英镑贬值为广东企业欧洲并购提供了新的机遇窗口。

(三)广东的应对策略

英国脱欧,将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前景带来负面影响,进而使广东外部需求面临下滑风险;同时,英国和欧盟经济前景堪忧,给广东企业“走出去”到欧盟国家开展并购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1、高度重视欧美国家的汇率变化,抓住人民币离岸价格走低的契机扩大出口,提升市场占有率。

随着英国脱欧,短期人民币存在着较大的贬值压力,对美元、欧元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走低。美欧是广东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广东应当抓住人民币走低的机遇窗口,积极组织企业扩大外贸出口。

2、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拓展新兴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

2015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7777.1亿元,增长7.1%,与广东外贸全年出口0.8%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6月最新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6、2017年将增长4.1%和4.6%,东盟等广东外贸增速较快区域仍将维持较快增长。因此,继续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针对贸易增速较慢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采取办好境内外重点展会、利用第三方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措施,加大对非洲、南美洲国家的开拓力度,力争在这些国家市场中占有较多的份额。

3、抓住英国和欧盟的投资机遇,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

鼓励企业赴欧洲投资,尤其是加强与欧洲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合作,扩大销售市场,有效利用欧洲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专有知识、品牌以及人力资本,提高广东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外经贸的质量和效益。

上一篇:人生的路初三满分作文下一篇:圣诞我们都要快乐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