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白杨树的作文初中说明文

2024-05-07

描写白杨树的作文初中说明文(精选17篇)

篇1:描写白杨树的作文初中说明文

吐鲁番是一个地区,也是一座城市,一座绿化的城市。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匆匆路过,加之时间短暂,所以很难对这座著名的大西北城市有更多了解,或作出适当评价。但从外观上看,吐鲁番的城区规模和锦州大小差不多,在格局和建筑形式上,也与我国其他城市有很多相似相近的地方。

吐鲁番市的街道很宽敞,也很整洁,街道两旁和马路中间都设有绿化带,一排排、一道道排列整齐的街树枝繁叶茂苍翠蓊郁,让人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非常干旱的沙漠城市。街道上车辆不多,行人也比较稀少,显得这座城市有些空落落的冷清。我想,这大概与祖国西北地广人稀的特点有些关系吧。

车子驶出吐鲁番市后,公路两旁和一些村落四周,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我们似曾相识的白杨树,而且随着公路不断向前延伸,这些白杨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茂密。它们一株挨着一株,枝繁叶茂,高大笔直;它们一排连着一排,犹如受阅的士兵列阵严整,威武挺拔直插云天……

“那就是白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一排排白杨树在眼前飞快掠过,使我不由想起茅盾先生著名散文《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车厢里,有人在歌唱,开始只有一个人,后来便有两个、三个人在唱……

那歌声不大,然而我却感受得到那低沉而隽永的旋律,充满着战斗的力量和士兵们渴望冲锋陷阵般的激情。我没有回头去寻找唱歌的人,但是我知道,那唱歌的人一定是触景生情,回想起自己曾经与白杨树朝夕相伴,一起成长的军旅岁月……

汽车开始转变方向,军阵般的白杨树,也在依依不舍地向我们挥手告别。白杨树生机勃勃的矫健身影,慢慢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然而,白杨树那“倔强挺立”和“努力向上发展”的精神,却伴着车内越来越威武雄壮的歌声,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篇2:描写白杨树的作文初中说明文

我的家乡住在东北,不管在陡峭的山坡上,还是在笔直的公路两旁,都会看到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春天,这里总是会刮大风,使人们睁不开眼睛,而白杨树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保住农田。一场春雨过后,树叶上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那树叶在阳光照耀下,像用水冲洗一般,绿得发亮。

夏天,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长得枝繁叶茂。可以为人们遮住阳光,在夏天有许多车辆来来往往,白杨树可以减弱噪音,小朋友们在树的下面欢天喜地地玩游戏,小鸟叽叽喳喳,时而会落在树上,树也是鸟的乐园。

秋天,白杨树树叶都掉光了,他们仍然像卫兵一样站在那里。

冬天的时候,偶尔下一场小雪,那白杨树景色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爱家乡的白杨树,因为它虽然没有榕树那样的婆娑姿态,也没有垂柳那样的轻盈飘逸,更没有富贵竹那样的娇逸华贵,但它高大挺直,不屈不挠,哪儿艰苦哪儿生根,哪儿贫嵴哪儿发芽,不在乎气候,不考虑环境……

篇3:浅析初中说明文的阅读

关键词:语文,中学,说明文,重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 说明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比较于其它文体的阅读理解来说, 说明文的阅读有着自己比较独特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重点, 只要抓住了说明文的阅读重点, 那么答题自然不在话下。本文详细论述了说明文的对象、说明方法以及说明顺序, 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说明对象与特征的反馈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 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 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 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 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 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 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 说明文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和事理性的说明文。一般地说, 事物性的说明文, 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 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 从大类上进行划分, 才能较为确切地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 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对于事物性的说明文我们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 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 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 (3) 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来说, 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 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但不管怎么说, 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 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 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 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 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 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 (1)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一。它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它能给人以具体、充实、可感等印象。因为有些事物单靠文字作一般说明, 仍只能给人一种粗略的印象和轮廓式的概念, 这时, 作者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法, 使抽象的事事变得具体, 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 有时为了醒目, 引起读者注意, 作者常会运用“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 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须加以鉴别。 (2)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是各类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由于使用时会出现数字的缘故, 所以无论它的形式或作用, 在说明文中都非常明显和引人注意, 它有时又被称做“举做据”“举数字”等,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 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 不能看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说明方法。人们常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往往可以通过比较显现出来, 由难懂变为易懂, 由模糊变为清晰, 由抽象变为可感。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时不易被人察觉, 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 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 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几倍 (几分之一) ”“……大于……”等字样, 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 细心辨察, 才能掌握其特征。 (4) 其他的说明方法, 还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 (引资料) 、列图表、下定义等。总之, 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 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三、说明顺序的了解和识别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说明文, 都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 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阅读时, 如果我们弄清了这些顺序, 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 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 空间顺序。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 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是由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 必然会涉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 或自上而下, 或由前到后, 或从外到里, 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去呈辐射式……顺次对事物进行介绍。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 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进行的介绍, 多以此为序。这样, 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 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 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上”“下”等方位词。 (2) 时间顺序。这是指按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 有的文章是以事物发展的先后为顺序的, 而有的是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 有的又会以某件物品制作的步骤或某种东西演变的过程为顺序……一般来讲, 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 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 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 从原因到结果, 从特点到用途, 从整体到部分, 从概括到具体 (或由一般到个别) , 从主要到次要。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种顺序, 因为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 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 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 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值得注意的是, 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 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胡耀珍.实用性说明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 2010 (3) .

[2].朱利.说明文教学“两步走”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12) .

篇4: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篇5:描写蛇的说明文初中作文

身为爬行动物的我们,身体呈长圆筒形,没有四肢,全身长着鳞片,里面有许多的肋骨。

虽然我们没有脚,但是会行路,我们靠身体的曲伸和肚皮下鳞片的帮助去爬行。我们的肋骨末端是可以移动的,腹面的鳞片扁阔,像屋瓦一样排列着。我们的舌头是分叉的,伸缩性强,我们的舌头可以探索周围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吐信子”。我们家族有陆生的、半数栖、半水栖和水栖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无毒蛇和有毒蛇,最毒的要数内陆大攀蛇了。被它咬到的猎物没一个活下来的。其次就是粽伊澳蛇、大攀蛇了。虽然它们的毒性属于第二、第三名,但还是不能小看它们哟!我们不会主动对人进攻,除非人们伤害了我们,我们才会激发本能,反击一下。所以,在山路上行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啊,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虽然有时吃蛋、鸡、鸟儿和青蛙,可主要还是吃一大害——鼠。鼠啃食庄稼、传染疾病,是人人见了想打的东西,所以为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我们必须挑起“护林小卫士”的责任,不让一只坏东西逃掉,让它们纷纷落入“法网”。曾有一则蛇与人的故事:有一座村庄,长年五谷丰登。可是有一年发生了大水,之后庄稼全被老鼠给糟蹋了。幸亏一位老农明白道理,引进了蛇,之后又如以前那样,年年有了好收成。从超古代文明图腾到现在的民族信仰都有我们的身影。从亚当夏娃与蛇、农夫与蛇、蛇郎和阿宜、西班牙蛇精、苏联的巨蛇波洛兹,广为人知的《白蛇传》,反映出了我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据《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经》有:“共工氏蛇身朱发。”由此可见,蛇是受人爱戴的。我们与人类也永远是朋友。

篇6:描写白杨树的作文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而沙漠却有着不一样大+的“风景”:整天鬼哭狼嚎,狂风翻卷着傻子吼叫着。霎时间,车被掀翻,人被淹没,房子被揭顶。这就是狂风送给大沙漠的礼物——沙尘暴,大沙漠是有进无出的恶魔头,而沙漠中的白杨却依然抬头挺立,像保卫边疆的战士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大沙漠还是一个旱区。没有一点点水,没有一丝丝绿色,偶尔下一场雨,雨还未下到地上,早在天空中就被蒸发了。但白杨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虽然缺乏水源的滋养,但照样还可以生存下去,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得不让人惊讶!

我爱白杨,但我更爱白杨的精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白杨那样的人,比如,农民就像白杨树一样默默无闻,只求奉献,不图回报,他们一生辛辛苦苦种庄稼,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让人们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白白的馒头,我爱他们。

篇7:描写白杨树的作文

不知是何人所植的树?是建校之初就有,还是以后才植的?无人说得清。学校面目也已“旧貌换新颜”,但白杨树一直就在那个位置站着,一届届的学子在树底下经过。

初春,乡村的空气依旧料峭,野地里却早已依稀可见嫩芽钻出地面,绿绿地,让人忍不住想触摸一番,感受春天的清新。但白杨树的树枝除了铺着干枯的苔衣,依旧空空,树皮泛着青白。小草从树下的砖隙也迫切探出嫩叶。学生在树下游戏着,谁也没在意,忽然有一天,有人讶异的发现,树枝上零星出现了斑斑绿点。不几天,像变魔术似的,一片片嫩叶像花儿悄然绽放。叶儿是那么的嫩绿,青翠欲滴,像一玫玫翡翠镶在剑身上。晨曦里,也有南归的鸟儿在枝头上雀跃,舒展舒展翅膀、梳理梳理羽毛,伴着琅琅的晨读声,不时婉转的唱和着。

夏日,大片大片的叶子层层叠叠,浓阴笼盖。白杨树成了鸟儿的天堂。鸟儿在树上跳上跳下,不断欢叫着。时而如情侣私语、时而似家庭聚会、时而像双方论辩。清脆的鸣声一阵阵此起披伏、经久不息,更像山野情歌对唱。树下绿荫好大一片。“避热卧其间,绿荫回凉吹”,课间,许多学子来到绿荫下休息,虽不“卧”,但贪树下凉风习习。有的在树下石阶静坐,仿佛在思考上节课的问题,有的不知在欢谈什么,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有的抬着书本在呢喃背诵。树上的鸟儿也安静许多,偶尔几只扑棱着翅膀飞出又飞进。鸣蝉也带着琴来凑热闹,伏在枝头长吟短唱,“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蝉声丝毫没有影响教室的朗朗书声,倒有些相映成趣。夏日的校园是热闹的。

天气渐渐凉了,白杨树的叶子也慢慢变黄了,满树色彩斑斓,煞是好看。凉风中片片落叶如花蝴蝶般翩翩起舞,似乎在向学校做最美的谢幕。白杨树的叶子类似“心”形,陆游有词云“一片丹心图报国,双鬓向人无再青”,此句放在教师身上,一点也不夸张。秋阳投下,白杨树披上了金装,连校园都是金色的了。

白杨树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孤傲的昂视苍天。任寒风凛冽、任严霜肆虐,他挺立着倔强的身躯,始终站在那,好像在守护着校园的净土,等待着学子的重新返校。他知道:冬天虽然来了,但春天并不会遥远的。

篇8: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的有效指导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重视细节描写教学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水平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特点;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重点;多角度集中描写细节。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细节描写 指导 策略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指的是作者用极为细微的方法描写出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的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可以准确表达作文的感情实感,使作文语言描写生动、富有感情。文章的最终目标是写作者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文字传递给阅读者,纵观初中生写作可以看出,作文表达出来的感情不是空洞无力,就是缺乏感情。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细节描写不够好,对于细节描写不到位、描写太拖沓、描写空洞,或者描写方法发生错误等等,这样的细节描写使得细节难以表达出学生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重视细节描写教学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水平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一、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特点

细节描写主要目的是突出主题,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出主题想要传递的感情。因此,在描写细节的时候,就需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例如在写一颗小树苗顽强的生命的时候,就可以写小树苗从石头缝中长出来,这样就体现出了小树苗的生命特征。然后再通过细节描写与主题紧密结合,就可以突出作文的中心,确保作文不会偏离主题。

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初中语文苏教版“纪念白求恩”教材课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白求恩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此被深刻记忆和怀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作文后,总结出了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同志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等,这几句话涉及到关键性字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人民热忱”以及“工作认真”,这些词都是“我们”怀念的重要原因。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尚品质,原文中“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的一段话,对细节描写的淋漓尽致,也突出了文章的主体。

由此可见,抓不住细节描写对象的特点,就难以使细节在作文中发光发彩。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通过提高学生细节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到教材课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材课文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学习他人的细节描写技巧,逐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二、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重点

细节描写是写作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项任务,同时也会对写作质量形成直接影响。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重点,也指的是重点抓住细节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围绕这个中心填充和拓展细节描写内容,使细节描写更加充实、生动,从而充分发挥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抓重点,如何迅速理解内涵,使学生在写作中对细节描写的时候,可以明确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对这部分内容以较多的笔墨展现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为例,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孔乙己的特征,学生总结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等外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学生就可以迅速明白孔乙己的特征是“穷”,而又通过描写孔乙己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全文围绕这两个特征描写孔乙己,使得主人公的人物角色跃然纸上。再将某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前面坐着一个中年大叔,身材很肥胖,穿着得体的西装和擦得铮亮的皮鞋”展现在出来,要求学生对这段话进行分析,很多学生表示“这段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孔乙己,对这段话进行改正,学生将其改为“前面坐着一个中年大叔,身材有些肥胖但他穿着得体的西装和擦得铮亮的皮鞋”,细微的改动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由此可见,初中生在作文写作中抓住想要表达的意思,对其进行渲染,既不过于浮夸,也不过于局限,就可以使细节描写变得非常生动,这对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技巧和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多角度集中描写细节

单一的细节描写有可能出现细节描写不到位,或者描写方法单一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突出细节描写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多个角度集中描写,可以从其他人的视角、景物、环境等等因素进行描写,用这些内容烘托出细节部分要表达的意思。

现以初中作文“感恩”专题为例,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某学生在作文中对母亲的描述有一段话是“清早,妈妈早早的起床,给我准备早餐。我起床吃饭的时候,发现妈妈戴着手套正在洗餐具,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妈妈平时洗碗不戴手套,于是我问妈妈今天为什么戴着手套,妈妈手里继续洗碗告诉我是因为手划破了,学生的这一段描写没有用修辞,但平常的小事蕴含着大道理,细细阅读会发现作者将要表达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以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明确重点要表达的意思,对细节进行描写,就可以使细节描写生动、真实、充满感情,完全发挥出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 细节描写:中学生写好作文的切入口【J】. 甘肃教育,2015(15)

【2】许金玉. 细节描写点亮学生习作【J】. 考试周刊,2015(67)

【3】宋玉曙. 细节不细,细节描写闪光彩【J】. 科普童话,2015(22)

【4】一颗. 从文中走出来的人——在叙事中增加人物细节描写【J】. 文学少年(中学),2015(07)

篇9:描写白杨树的作文

无论风吹雨打还是干旱酷热,它就站在那,笔直的、顽强地守护着我们。守护边疆的战士夸赞过它:“这是我们最好的战友,从不娇生惯养。”不似温室中的月季,不似短暂的昙花,它就好像吃苦耐劳的农民一样朴实。

有人说它样子丑,灰白的树干上没有许多细小的分支。与其它分支多如牛毛的大树相比,实在是少的可怜。可在沙漠,在沙尘暴的洗礼下,繁盛且细密的树枝就显得十分多余。太多的枝干会分走大量的水分,大风会将树冠繁盛的树木腰折,所以华丽的树冠反会成为它的累赘。在绵长的岁月中,它留下的是最实用的部分,用另一种美震撼我的内心。

相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幽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哀景,又或者是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景,我更喜欢滚滚黄沙中傲立着的白杨树所构成的壮景。在我心里,没有一种植物能够比的上白杨树。鲜艳的玫瑰娇气脆弱,细长的含羞草触碰不得,白杨树却没有这些毛病,它是一个战士,一个有着顽强意志的优秀战士。

我家门前也曾有过一颗白杨树,它灰白笔直的身躯挺立在门前,就好似一位傲气的年轻人从不低下它的头。除了白杨树外,还有父亲种的一些其他的花朵和树木,可都没有白杨树坚强。在一次刮大风的时候,只有那棵白杨树活了下来。因为刚下班回家而没能抢救花儿的父亲看着白杨树感叹道:“真是顽强!”

白杨树的本质就是顽强,再怎么样都不会让自己身躯倒下。在边疆的白杨树死去后还会挺立在那里继续为我们遮风挡雨。直到它内部空洞了,死去了多年才缓缓弯下它的身躯,用不屈的眼神看着沙尘暴,好像在说:“我倒下了,但我还有子孙后代坚持着,等到来年春天发芽,我再与你抗争。”

篇10:描写白杨树的作文300字

怀着一种悲痛的心情独自走在马路上,而在马路的两侧就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他看起来就像是矗立的宝塔。再看,他拥有着挺直的身材,像是一个忠心耿耿一心为祖国作贡献的士兵。它是那样的高大挺拔、耿直忠厚。它的枝干几乎就没有弯曲的,他伸展手臂迎接美好的充满阳光活力的明天。

在夏天,白杨树非常非常的茂盛,并不像冬天那样光秃秃的。白杨树不畏炎热,他顶着炎炎烈日依然挺直地站在那里,他真是为我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你往那边一走就仿佛进入仙境里的秋天,白杨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感到凉爽、舒适。它的这种精神不得不让我对它产生敬仰之情,然而我们能像白杨树那样充满勃勃生机,为他人做出伟大的贡献,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利用好每一天吗?

篇11:描写白杨树的作文300字

白杨树已经栽了不少,密密麻麻的。从远处看,就像一望无际的绿色世界,有的杨树已经冒出冒出点小芽芽,有的还是树杆子,再过几天,有的杨树就会长出许多片叶子,看起来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这么多的杨树,一棵有一棵的姿势。看看这一棵很美,看看那一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许许多多的杨树看做是一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

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棵树,穿着灰色的衣裳,戴着绿色的帽子,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我就伸了个懒腰,绿色的帽子展现了我的美。不光是我一棵美,其他树也非常美。风过了,我静静地站在那儿。燕子飞了过来,告诉我天上的风景。小草向我点点头,给我讲成长的故事。

篇12:谈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描写

关键词:初中作文 描写 兴趣

几年来,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叙述多而描写少,更谈不上正确的抒情和议论了;有时学生甚至全文都是自己的叙述而无描写。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不够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描写方法有关。

众所周知,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其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是基础,而能否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则取决于描写,一篇文章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让人读起来自然会如同嚼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

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呢?笔者认为应从素质教育入手抓好作文教学的几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展示优点,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读”来提高“写”的兴趣。教材上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篇篇都是范文,教师可以选出最精彩的、最有特点的描写片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他的最美妙之处,理解描写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例如,在《夜走灵公峡》这篇文章中的场景描写:“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云。”、“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文字虽然不多,却感觉到了天气的恶劣,烘托出了工人的冲天干劲儿,为文章增色不少,突出了中心。这一点,学生通过朗读是不难体会到的。这时,再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果不用描写只用叙述怎样?很显然,单说天气的恶劣那自然就没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了。

二、认真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只认识到描写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他们应用到写作中去。而学生这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头脑中缺少描写的主题和形容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仔细地观察、体会、分析、研究,学会积累素材。

比如,有一次在写《我的同学》这篇作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把主人公写成自己的同桌,提前一周就布置了这个作文题目。结果,在一周时间内,每个同学都非常留意同桌的一言一行,努力去发现同桌的特长和优点,而每个同学这时也就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争着做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来给同桌一个好印象。文章写好后,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由全班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进行评判:文章描写的人物和本人是否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一致,是否体现了本人的性格特点等等。由于是熟知的人,每个同学都有东西可写,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互评、互改、互学,同学们都认识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这次作文取得了双倍的成功。通过这样多次练习,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认真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三、勤写多练,培养能力

仔细观察与勤写多练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尤其是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看到的有特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用最准确地语言纪录下来,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同时把教学与写日记结合起来。

比如写《难忘的一课》,有的同学不知写什么,可是有一个同学写了一堂生物课,就描写得很好,原因在哪里呢?原来他当时上完课后就把实验室的环境、课堂上的气氛、同学们的表现以及教师生动、活泼的讲解都记录了下来。因为观察仔细,受到感染,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生动、情景真切、思想深刻。由此看来,勤写多练是提高描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另外,在描写练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描写与中心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描写是为体现中心内容服务的,不要只为追求生动、形象而使描写过多、过滥,有损主题的表达,影响文章的表达能力。

四、评讲结合、提高水平

勤写多练是一种量的积累,要想有质的飞跃,还需要在多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讲。

(一)讨论评议,共同提高

除了前面提到的课堂讨论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出自认为最精彩的描写片断到课堂上诵读,其他学生来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小组的统一意见来,小组再派出代表来讲一讲评议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描写水平在讨论评判中得以提高。

(二)互相对照,学优补差

让学生写好作文后,在课外互相比照,特别是描写运用的是否准确、生动。让学生互相学优补差,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三)多鼓励,少批评

有些同学,由于写作基础比较差,往往有自卑心理,尤其在评议别人的作文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即使观点错了,也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关于描写只要有一两句切中主题的就可以表扬,不要只看到他的不足,要营造浓厚的鼓励氛围,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篇13:描写白杨树的作文800字

这棵白杨树的的树干长得又粗又大。到了初春,白杨树吐出片片嫩绿的叶子,绿叶亲密得将树干环绕,使原本光秃秃的树干变绿了,刹那间,绿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一个浅绿色的梦,晶莹闪亮,引人注目。

晚春,绿叶由嫩绿变成了翠绿,亲昵地躺在白杨树妈妈柔软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将树枝变成了绿色,并开出许许多多“柔美”的白色小花,像是白杨树快乐激动的泪花,像是一串串晶莹洁白的珍珠,那白色的小花呵!迎着朝霞、伴随素月,露出可爱的笑脸,迎接着每一个崭新的一天,真的说不清是一个纯白色的单纯之梦还是“白绿色”的热情之梦。那些小花柔静多姿,默默无闻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愿这朵朵可爱的小花融成晶莹的、玉般纯净的洁白浪花,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田。

一转眼间,美丽热情的夏姑娘来接班了,校园里的白杨树花快要凋谢了,但它的枝叶更加茂盛了,这时,只要你坐在白杨树浓密的枝叶下,那时感觉可凉快啦!小朋友总是喜欢在树阴下跳绳、奔跑。枝叶密得好象一把绿色的大伞,引人注目。深绿的叶子编织出一个古老深沉的深绿色的梦,默默无闻的替我们遮阳。爱心型的杨树叶与飘零的小白花共舞,啊,原来,深绿色的梦也这么伟大呀!渐渐地,白扬树的叶子有几丝苍老,花全谢了。

一阵金风吹来了秋天,金风送爽,黄叶飘零,白杨树的叶子却不枯萎,秋风把一片片叶子吹落到地上,铺成一条绿色的小道,供我们小朋友踩在上面,无比快乐的嬉戏,可是谁想过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个老绿色的小道,老绿色的梦?不错,是白扬树,她不妖而娇,不艳而美,以柔和、纯净的花瓣与绿色、可爱的枝叶组成一颗纯朴的白杨树。

天变沉了、变阴了、变低了,冬,悄悄的来了。一场大雪瓢瓢扬扬,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可是,在四季中,白杨树把自己的清甜、芬香、纯洁不都默默无闻地奉献出来了么?

篇14:描写白杨树的作文500字

文中,易解放阿姨的儿子虽然离开了,但易解放却能从悲痛中爬出来,去成就儿子的梦想——让沙漠化为绿洲。只到她已经白发斑斑,仍还不放弃,还在向儿子远大的梦想迈进。这种爱的力量,促使她种下了胡杨树,实现了儿子的梦想。

胡杨树生长在戈壁沙漠之中,被称为“沙漠活化石”。它为生活在戈壁滩的人们撑起了一把绿伞,创造了那里生生不息的绿洲,燃起了人们心中的火焰。

易解放阿姨好似那一棵棵的胡杨树,永远挺立在荒漠之中,不屈服,不退缩,为了明天的绿洲而努力,为了实现儿子的愿望而奋斗。

现在,她终于种下了一百多万棵胡杨树。一棵树,无论是活着还是倒下,都是有用之材;一棵树,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总能抵挡风沙;一棵树,就是一颗希望之心,是妈妈对儿子的爱。一个母亲,播种下了万棵种子,悉心照料,就为了让他们茁壮成长,成长为一棵棵的参天大树!

双流中学初二:杨佳

篇15:描写杨树的作文

杨树位于我们学校西南角,一棵棵挺拔而又结实。它们的叶子翠绿柔嫩,十分美丽。

春天,杨树上长满了“毛毛虫”,掉在地上,成了同学们的“小玩意”。

夏天,它的叶子翠绿鲜亮,最大的有手掌那么大呢!

秋天,“秋风扫落叶”。风像一把大扫帚拂过,树叶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半空中飞舞。

冬天,杨树已经光秃秃了,可树上还是积满了雪,像一个个白色的巨人站立在那里。

上课时,它像卫士一样维持着校园的安宁;下课时,它像伙伴一样陪着我们玩耍嬉戏。

篇16:描写白杨树的作文初中说明文

关键词:描写;记叙文;说明文;区别;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42-01

描写,是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说细了,它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神态描写,经常运用于各类文体中。在记叙类文章和一些文艺性说明文中尤为常见,但是,描写在这两类文体中的表达目的、方法及作用却又各不相同,有明显区别,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好好区别并学会在写作中正确使用。下面就描写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区别和运用,结合实例谈些浅见。

一、表达目的不同

记叙文中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及环境的形象刻画,进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例如,鲁迅的《故乡》中描写“我”初到故乡时看到的景象:“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如此的描写,一个沉寂、荒凉的故乡尽收眼底,使读者不禁与“我”悲凉的心境产生了共鸣。杨朔的《铁骑兵》开篇就写到:“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在左云附近活动的一连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这里描写天气的恶劣,表现出骑兵连战士处在险恶环境中。“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这一处描写,则是通过对班长的神情和语言描写刻画班长,并且让读者知道骑兵战士已经到了一个危险地方。这就为后文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开头对草地环境的描写,通过红军战士卢进勇的眼光细致的描述了忽晴忽雨的、雨中夹杂着冰雹的“怪”天气:“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荒草躺倒在烂泥里,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雾里”。这些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阴沉、荒凉、静寂的草地,让人体会到红军长征草地行军的艰辛。

然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却是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而采用的生动说明,目的是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例如,《看云识天气》中开头对云的描写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描写极为生动,让我们对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本质特征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表达的方法不同

记叙文中的描写既可以是对客观事物的的描述,也可以是联想和想象的情景,既可以作整体的“简笔画”式的勾勒,也可以作多角度的工笔细腻的描写对象的形、声、色、神、味等各方面,还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予以修饰和点缀。我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我们班的男生》,基于篇幅的原因,我就只摘录一些片段如下:我们班可是个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女生且不说,光是29名男生就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故事。

首先向大家推出的是——“我宁愿冷酷到底,让我死心踏地地忘记……”瞧,他又开始“操练”了。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一头略卷的头发,但他的嗓门特好,每次晚会都有他的精彩表演。上下课也不住嘴地唱,真是个大歌星,运动场上也时常看见他的身影,他——文娱委员闫林林是也。

我们班第三位形象大使出场了:他,朱学虎也。今天数学老师查作业,他只好装模作样地在桌里桌外掏来掏去,谁都心知肚明,他根本没做作业。朱学虎最大的特征是,一张嘴,永远不觉得累,整天张着,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插嘴,在学习上还爱钻牛角尖,每次钻进去就不出来了。他还很能吹,常常将小蜗牛吹得比飞机还大。怎么样,我们班的男生不错吧?想认识他们吗?那么请来我们班一游,我们可随时恭候哟!这篇作文娴熟地运用了描写的手法,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又幽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明文中的描写则要求语言简明、客观与确切,不能有言过其实或夸张的笔墨,可谓是“依样画葫芦”,实物是什么样就怎么描写。如前提及的《看云识天气》中对云朵的形态与变化的描写,只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无固定形态的云朵,方法简单,只做广角镜式的“扫描”。

三、所起的作用不同

记叙文中的描写是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的,在文中起着更深刻更鲜明的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

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买橘”一段中写道:“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对父亲的外貌衣着上的简单勾勒,接下来写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父亲爬月台时的行动〔动词“攀、缩、倾”等〕把一位对儿子特具关心、体贴、爱护之情的父亲形象表现了出来。又如《七根火柴》里对草地阴冷潮湿环境的描写和结尾对篝火的描写,或烘托了火与火柴的无比珍贵和人物的思想情感,或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的欢乐心情,揭示了无名战士保存七根火柴的不容易和他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则是让读者更好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偏重于直观,少有情感上的褒贬。如《苏州园林》中对“栽种和修剪树木”的描写,突出了花草错落有致的自然原则,体现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总体特征,同时也避免了文章在表达上的呆板和生硬,进而增添了生动感和形象性。

篇17:描写杨树的作文

在大家北方到处都能看见高大挺拔的杨树,它把根深深地埋在泥土里,汲取大地母亲的水分和营养。两三个孩子手拉手都围不住它那粗壮的树干。抬头望去,杨树足有4、五米高。它的枝叶长得很茂密,就像撑开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挡住了阳光。到了夏季,大家都爱在树下乘凉。微风拂过,树叶哗啦啦地响,仿佛唱着欢快动听的歌。

大杨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盛夏到了,太阳公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天上的云都不知晓躲到哪儿乘凉去了,空气中连一丝风都没,大地快被晒焦了。看柳树女孩被晒得无精打采,垂下了头,像犯错的孩子低头不语。再看看那路旁的杨树,仍然笔直地站立着,就像威武的战士守卫在马路两旁。严冬到来,它虽然落光了叶子,但依旧昂首挺胸与暴风雪坚强地斗争着。

上一篇:大一上学期班长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战略合作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