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有关的成语

2024-05-23

人物有关的成语(共14篇)

篇1:人物有关的成语

1、狐鼠之徒: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2、反骄破满: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3、冰魂素魄: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4、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5、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6、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7、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8、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9、卑鄙龌龊: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10、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11、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12、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13、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14、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15、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16、以容取人: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17、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18、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19、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20、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21、造谣中伤: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22、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23、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24、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25、卑陋龌龊: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26、怀材抱器: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材,才能;器,器度。

27、龙生九种: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

28、淑质英才: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29、怀才抱器: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同“怀材抱器”。

30、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31、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32、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33、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34、材德兼备: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35、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36、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37、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38、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39、浑金白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同“浑金璞玉”。

40、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篇2: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不学无术(霍光)

4、一诺千金(季布)

5、东山再起(谢安)

6、围魏救赵(孙膑)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呕心沥血(李贺)

19、开卷有益(宋太宗)

22、墨守成规(墨子)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8、泰山北斗(韩愈)

31、程门立雪(杨时)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7、江郎才尽(江淹)

40、背水一战(韩信)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6、指鹿为马(赵高)

49、刮目相看(吕蒙)

52、望梅止渴(曹操)

55、请君入瓮(周兴)

58、八斗之才(曹植)

17、暗渡陈仓(韩信)

20、手不释卷(吕蒙)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9、破釜沉舟(项羽)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41、闻鸡起舞(祖逖)

44、退避三舍(重耳)

47、画龙点睛(张僧繇)50、多多益善(韩信)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6、举一反三(孔子)

59、毛遂自荐(毛遂)

18、嗟来之食(黔敖)

21、韦编三绝(孔子)

24、鸡犬升天(刘安)

27、风声鹤唳(苻坚)30、东窗事发(秦桧)

33、梦笔生花(李白)

36、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39、洛阳纸贵(左思)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5、乐不思蜀(刘禅)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51、秋毫无犯(岑彭)

54、约法三章(刘邦)

篇3:人物有关的成语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联想起当年的生肖。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渐渐对中国的生肖文化产生了兴趣。不仅在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以表达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福。

1. 中国文化中的“猴”文化。

猴年了,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长久以来,猴子被中国人视作吉祥物,它的吉祥之意在于与古代爵位之“侯”同音。猴子的形象深入中国人的心,可以说是因为吴承恩整理创作的《西游记》,该小说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神猴形象。孙悟空勇猛、乐观,却又叛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年,终于修成正果。跟美国电影里的蜘蛛侠等超级英雄一样,孙悟空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英雄的化身。

2. 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猴子被用来形容灵活、聪慧的人,具有褒义。而在英语中,如果你用“a little monkey”来称赞西方小孩的话,他可能不会高兴。因为在英语中,“little monkey”有“淘气鬼、捣蛋鬼”的含义,而非夸奖“聪明、机灵”的用法。因此在英语中,monkey多与顽皮、淘气的形象有关。

二、汉语和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和习语概况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多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大多数都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成语往往源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因此从文化角度看汉语成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汉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概况。

在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的成语。例如,朝三暮四,成语中虽没有“猴”字,说的却是养猴人与猴子的故事,现用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以讥讽依附权贵窃取名位之人。树倒猢狲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

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2. 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习语概况。

To monkey around鬼混,胡闹。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monkey around in the factory.

在工厂里胡闹是非常危险的。

Monkey business捣鬼;恶作剧。

You must stop the monkey business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你要是不想惹麻烦,就不要干那些非法的事。

To make a monkey(out)of someone愚弄、戏弄某人

It is impolite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in public.

当众愚弄某人是不礼貌的。

Monkey see,monkey do跟风,赶潮流

It is a case of monkey see,monkey do.He does everything that his brother does.

他就是东施效颦,他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上述句子和词组中,monkey大都跟“捣蛋、胡闹、捉弄”的意思相关。

三、汉语和英语成语、习语的异同之处

成语是从古沿用至今,经过提炼积累而来的,很多成语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习语。把中文中的成语和英文中对应的习语排列出来,进行对照分析,不难发现: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大都可以找到出处,英语习语多源于口头流传,很难找到出处。汉语成语在用词上保留着古代书面语的庄重、典雅,英语习语则多具有口头语的用词和结构特点。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用以说明一个道理,英语习语则以小动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借寓,阐明一个立论。虽然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却都文字凝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四、汉语成语的翻译技巧——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研究对象

汉语成语,往往源于历史故事,寓意往往不是其字面意义。成语结构紧凑,词序不能任意变换,成分不能随便更换。下面我们就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对象,探讨其翻译技巧。

1. 同义习语借用法。

有些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在结构、内容和感情色彩上都相符合,有相同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借用来翻译。

杀鸡骇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在英语中,有句习语“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字面意思是打狗给狮子看,让狮子知道厉害。但是它要表达的意思跟汉语中的杀鸡骇猴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英语的同义习语进行翻译,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这样更符合英语的文化背景,能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猴年马月,指期盼的事情遥遥无期。而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说法“Donkey's years”。这里的years其实是来自ears,因为驴的耳朵长,所以donkey's ears就指代很长的时间,后来演变成donkey's years意思不变,也是因为驴的寿命普遍较长。

2. 直译法。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前提是直译过去不会引起歧义或造成不解。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在翻译该成语时,因为成语本身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a monkey with a hat on”,这样,不仅能简单直白地表达汉语成语的意思,而且还能生动逼真地将其神情态度表现出来。

3. 意译法。

有些成语如果采取直译,外国人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却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具有相同含义的习语,则可采取意译策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成语的意思传递出来。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这个短语,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可以借用的同义习语,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Undisciplined person”,既能表达清楚汉语成语的内涵,又符合英语的文化及语法特征。

4. 增添法。

树倒猢狲散: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手忙脚乱”的意思,是译文中增加的成分,增加之后形象生动,译文栩栩如生。

纵观以上汉语成语的英语翻译,不难发现,虽然两种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可能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尤为相近的。这就是充分考虑了译入语——英语的文化特征,采取了符合其特点的翻译方法得到的译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翻译汉语成语时,找到英语语言中对等的表达异常重要。

篇4:成语中的历史人物

2.一饭千金〔 〕

3.二碑纪功〔 〕

4.三顾茅庐〔 〕

5.四面楚歌〔 〕

6.五月飞霜〔 〕

7.七步成诗〔 〕

8.八斗之才〔 〕

9.千金买骨〔 〕

10.入木三分〔 〕

11.马革裹尸〔 〕

12.不贪为宝〔 〕

13.约法三章〔 〕

14.司马青衫〔 〕

15.闻鸡起舞〔 〕

16.投笔从戎〔 〕

17.指鹿为马〔 〕

18.陆海潘江〔 〕

19.请君入瓮〔 〕

20.管鲍之交〔 〕

21.萧规曹随〔 〕

22.凿壁偷光〔 〕

23.颜筋柳骨〔 〕

24.孺子可教〔 〕

25.鞠躬尽瘁〔 〕

26.王前士后〔 〕

27.高山流水〔 〕

28.东山再起〔 〕

29.乐不思蜀〔 〕

30.纸上谈兵〔 〕

31.卧薪尝胆〔 〕

32.老当益壮〔 〕

33.多多益善〔 〕

34.洛阳纸贵〔 〕

35.乐彘教子〔 〕

36.沆瀣一气〔 〕

37.退避三舍〔 〕

38.金屋藏娇〔 〕

39.讳疾忌医〔 〕

40.焚书坑儒〔 〕

41.望梅止渴〔 〕

42.江朗才尽〔 〕

43.负荆请罪〔 〕

44.图穷匕见〔 〕

45.举案齐眉〔 〕

46.完璧归赵〔 〕

47.悬梁刺股〔 〕

48.燕瘦环肥〔 〕

49.一饭三遗矢〔 〕

50.无面见江东父老〔 〕

参考答案

1.吕不韦

2.韩信

3.杜预

4.刘备

5.项羽

6.邹衍

7.曹植

8.曹植

9.郭隗

10.王羲之

11.马援

12.子罕

13.刘邦

14.白居易

15.祖逖

16.班超

17.赵高

18.陆机、潘岳

19.周兴

20.管仲、鲍叔牙

21.萧何、曹参

22.匡衡

23.颜真卿、柳公权

24.张良

25.诸葛亮

26.齐宣王、颜斶

27.俞伯牙、钟子期

28.谢安

29.刘禅

30.赵括

31.勾践

32.马援

33.韩信

34.左思

35.曾子

36.崔沆、淮瀣

37.重耳

38.刘彻

39.蔡桓公

40.秦始皇

41.曹操

42.江淹

43.廉颇

44.荆轲

45.孟光、梁鸿

46.蔺相如

47.苏秦、孙敬

48.赵飞燕、杨玉环

49.廉颇

50.项羽

篇5:与历史人物有关的100个成语

作者:张计霞

发布日期:2012年6月7日 15:23

关键字: 分享: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能正确地填写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吗?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66、铁杵成针(李白)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75、杀妻救将(吴起)76、前倨后恭(苏秦)77、不学无术(霍光)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

82、老骥伏枥(曹操)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87、拔山盖世(项羽)

88、侧目而视(苏秦)89、庖丁解牛(庖丁)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93、笔下生花(李白)94、胯下之辱(韩信)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

篇6:人物有关的成语

韩信

汉 2.3.4.5.一鼓作气 曹刿 春秋 一箭双雕

长孙晟 北朝 一马当先 黄忠 三国 一鸣惊人 齐威王 战国

6.一诺千金

季布 汉 7.一去不复返 荆柯 战 8.一言九鼎

毛遂 战

9.一字千金

吕不韦 秦代 10.一字之师 郑谷 唐代 11.力不从心

班超 汉 12.七步之才 曹植

三国 13.七擒七纵 诸葛亮 三国 14.人面桃花 崔护 唐代 15.人中之龙 宋纤 晋代 16.入木三分 王羲之 晋代 17.才高八斗

曹植

三国 18.大器晚成崔林 三国 19.大事不糊涂

吕端 宋代 20.口若悬河 郭象 晋代 21.千金买笑 周幽王 西周 22.23.24.25.三顾茅庐

刘备 三国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韩信 汉 三过其门而不入

大禹 不耻下问 孔子 春秋

2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汉代 27.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晋代 28.斗酒学士

王绩 唐代 29.风声鹤唳

符坚 晋代 30.开诚布公 诸葛亮 三国 31.毛遂自荐

毛遂 战国 32.匹夫有责 顾炎武 明代 33.犬马之诚 曹植 三国 34.手不释卷 吕蒙 三国

35.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吕尚

西周 36.天作之合 周文王 西周 37.韦编三绝 孔丘 春秋 38.半途而废 乐羊子 汉 39.出将入相

李靖 唐 40.出奇制胜 男单 战国 41.东窗事发 秦桧 宋代 42.东山再起 谢安 晋代 43.对牛弹琴 公明仪 战国 44.对症下药 华佗 三国 45.乐不思蜀 刘禅 三国 46.47.48.49.四面楚国

项羽 秦末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 北朝 用兵如神 诸葛亮 三国 百步穿杨 养由基 春秋

5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 汉代 51.多多益善 韩信 汉

52.多行不义必自毙 共叔段 春秋 53.负荆请罪

廉颇 战国 54.讳疾忌医 蔡桓公

战国 55.老当益壮 马援 汉代 56.老马识途 管仲 春秋 57.老妪能解 白居易 唐 58.如坐针毡

杜锡

晋代 59.因势利导

孙膑 战国 60.赤膊上陈 许楮 三国 61.初出茅庐

诸葛亮 三国 62.鸡鸣狗盗

孟尝君 战国 63.两袖清风 于谦 明代 64.弄假成真 孙权 三国 65.抛砖引玉 常建

唐代 66.投笔从戎 班超 汉代 67.完璧归赵 蔺相如

战国 68.围魏救赵 孙膑 战国 69.运筹帷幄

张良 汉代

70.纸上谈兵 赵括 战国 71.拔山找鼎 项羽 秦末 72.单刀赴会 关羽 三国 73.刮目相看 吕蒙 三国 74.金屋藏娇 刘彻 汉代

75.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 76.图穷匕见 荆柯 战国 77.瓮中捉鳖

李逵

宋代 78.卧薪尝胆 勾践 春秋 79.招降纳叛 刘世光 宋代 80.枕戈待旦 刘琨 晋代

81.按图索骥 孙阳 春秋 82.背水一战 韩信 汉代 83.草船借箭 诸葛亮

三国 84.草木皆兵 苻坚 晋 85.赴汤蹈火 嵆康 三国 86.洛阳纸贵

晋代

87.南柯一梦 淳于棼

唐代 88.怒发冲冠

蔺相如 战国

汉代 89.前度刘郎

刘晨 汉代 90.91.92.93.退避三舍

重耳 春秋 闻鸡起舞 祖逖

晋代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 汉代 指鹿为马 赵高

秦代

94.病入膏肓

晋景公 春秋 95.高山流水 俞伯牙 春秋 96.胯下之辱

韩信

汉 97.破釜沉舟 项羽 秦末 98.破镜重圆

徐德言 南朝 99.起死回生 扁鹊 战国 100.请君入瓮 来俊臣 唐代 101.胸有成竹 文与可 宋代

102.程门立雪 杨时 宋代 103.得陇望蜀 刘秀 汉代 104.焚书坑儒 赢政 秦代 105.精忠报国 岳飞 宋代 106.梁上君子 陈寔 汉代 107.梦笔生花 李白 唐代 108.磨杵成针 李白 唐代

109.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

三国 110.孺子可教

张良

汉代 111.数典忘祖 籍谈 春秋 112.望梅止渴

曹操 三国 113.凿壁偷光 匡衡 汉

114.悬梁刺股

篇7:人物心理的成语

2、摘胆剜心: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3、心甘情愿: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4、终天之恨: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5、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6、嫣然一笑: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7、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8、贼人心虚: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9、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10、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11、仰观俯察: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12、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13、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4、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15、中流击楫: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16、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17、自觉形秽: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18、哑然失笑: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19、芝焚蕙叹: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20、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21、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22、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23、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24、朝思暮想: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25、战天斗地: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26、真伪莫辨: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27、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28、湮没无闻: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29、做贼心虚: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30、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1、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32、真相大白: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33、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34、众目睽睽: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35、朝气蓬勃: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36、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37、志在四方: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38、众目昭彰: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39、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40、浊泾清渭: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

41、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42、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43、自怨自艾:怨:怨恨;艾:割草,改正。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44、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45、振奋人心: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46、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47、作贼心虚: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48、贼人胆虚: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49、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50、延颈举踵: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51、回心转意: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52、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53、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54、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55、一觞一咏: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56、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57、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58、枕戈泣血: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59、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60、自知之明:明:明智。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61、眼内无珠: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62、壮志凌云: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63、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64、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65、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66、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67、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68、彰明较著: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69、辗转反侧: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70、壮心不已: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71、转悲为喜:转悲哀为喜悦。

72、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73、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74、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75、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篇8:人物有关的成语

一、背景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 810-1856) ,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的钢琴音乐在其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套曲有:《狂欢节》 (OP.9, 作于1834/35年) 、《大卫同盟舞曲》 (OP.6, 作于1837年) 、《克莱斯勒偶记》 (OP.16, 作于1838年) 、《童年情景》 (OP.15, 作于1838年) 、《森林景色》 (OP.82, 作于1848年) 、《彩叶集》 (OP.99, 作于1851年) 等。这些套曲显示了舒曼的音乐创作历程, 由初期启蒙状态的作品《狂欢节》到晚期成熟的作品《森林景色》, 完整地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中独特的“舒曼风格”。

音乐评论是舒曼创作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舒曼作为音乐家而具有的更特别的创作领域。他的音乐评论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在1834年《新音乐杂志》出版之前, 舒曼在其他报刊发表的评论;第二阶段是舒曼作为《新音乐杂志》编辑和主要撰稿人所发表的评论, 此阶段, 他发表了大量有关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评论文章。舒曼虚构了一个“大卫同盟”组织, 是所有思想进步、品位高尚的优秀艺术家的联盟, 他们的宗旨主要就是反对迂腐、庸俗, 努力实现崇高的艺术理想;第三阶段是他辞去《新音乐杂志》工作之后, 继续进行的评论。舒曼在评论中创造了三个角色, 一位是弗罗列斯坦, 他是抽象的艺术的严峻的法庭的代表, 具有强烈的公正精神;一位是约瑟比乌斯, 他对艺术家很体谅、体贴, 尽量公正避免伤害到人。弗罗列斯坦理智、倔强而要求严格;约瑟比乌斯感性、灵活而弹性。舒曼以这两个人物的谈话和争论来从不同侧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们是舒曼的双重性格、内心矛盾的表现。当这两个人物争论得不可开交时, 第三位人物, 老者身份的拉罗出现, 他会以折中态度来平息两位意见不和的人。舒曼这三个笔名的设计使他的评论生动活泼而又意境深远, 诉诸理想而又直面现实, 尖锐犀利而又不失之于偏颇。舒曼在音乐评论领域成为勇敢而成功的先驱者。舒曼将他评论中的文章编成《论音乐与音乐家》, 集中阐述自己的艺术思想, 成为欧洲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宝贵的史料。

舒曼是第一个将一系列钢琴小品串联成套, 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音乐整体的钢琴套曲体裁。因此, 这种钢琴套曲可以表现多样化的形象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非常适合作曲家自由发挥。对于思想情感丰富而多变、心理活动复杂而渴望表现的舒曼可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他用主观随意的音乐语言, 记录内心世界。而这个特点正是在《狂欢节》这样的作品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狂欢节》具有鲜明的标题音乐性质, 在内容上, 主要描绘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同时注重个人内心活动、性格与气质的塑造, 最终达到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目的。

二、《狂欢节》中人物动态与性格塑造

音乐不可能像美术那样, 直观地描绘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但作为一种时间艺术, 音乐可以通过表现人物身体动态和心理活动特征来塑造人物形象。在这方面, 舒曼的《狂欢节》主要使用了富有特性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手法。这几种手法在表现人物动态以及性格特征时, 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三、《狂欢节》中人物的情感描写与心理刻划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就是情感, 因此通过音乐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描写是必然的。舒曼主要是通过旋律音程、和声、织体等方面对《狂欢节》中人物情感与心理活动进行了描写。

情感可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一种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映, 或是对人和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在《狂欢节》中, 对人物情感特征的描写也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创作人物自身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二是作曲家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一) 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狂欢节》中所描写的人物众多, 年龄、性别、身份、性格、情感特征也各异, 热情、单纯、激动、忧郁……

舒曼在描写热情性音乐的时候, 喜欢使用大的旋律线条。例如, 爱斯特蕾拉是一位热情的成年女性, 所以她的旋律音程多以六、七、八度大跳后, 再级进反向进行为主, 句子之间多是模进的关系, 因此旋律带有强烈的波动性;潘达隆的旋律都是连续的向上和向下的跳跃性快速跑动, 所以也可以认为他是个热情的角色, 虽然他的热情带点滑稽;弗罗列斯坦更是一位极端热情的人, 描写他的表情术语就是“热情激动的、热情洋溢的”, 他的旋律线条就是像大海汹涌的波涛一样, 热情过度;而帕格尼尼则是模仿他的小提琴炫技手法, 所以具有典型的意大利热情风格。

描写单纯、活泼性格的音乐, 舒曼使用的音乐材料就比较“小心”, 旋律、力度都没有在描写热情音乐的时候那样强烈。例如描写基阿林娜的音乐。当时基阿林娜只是一位十五岁的女孩, 所以在描写她的情感特征时, 旋律起伏波动比较小, 基本上级进为主, 伴奏声部是带重音跳跃式的进行, 显示出基阿林娜单纯、活泼的情感特点。

舒曼对于激动的情绪情感, 往往通过织体的变化明显的表现出来。例如, 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织体特征:环绕式七连音单声部旋律;环绕式五连音加三连音三声部旋律, 来表现约瑟比乌斯的情绪波动, 这两种织体都柔和、连绵, 但是前者带有病态、软弱的特征, 后者具有激动的特征。对于肖邦, 是模仿他的钢琴写作手法, 也明显地体现出他易激动、易焦虑不安的情感特征。

(二) 作曲家自身情感的描写

舒曼在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 对每个人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在这方面, 舒曼是心理刻划大师, 他的作品不是表现一般的情感, 而是描写了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就显得情感对创作的影响更加突出,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爱斯特蕾拉的基阿林娜的描写上。

爱斯特蕾拉是舒曼在学习阶段认识的一位想与她结婚的女孩。在一些传记中, 爱斯特蕾拉被翻译成“欧尼斯蒂娜”, 当时她在维克家学钢琴的时候17岁, 第二年就与舒曼似订终身。但很快这段爱情就被双方家庭所中断, 也因此舒曼对这段爱情耿耿于怀, 所以他一直就构思以爱斯特蕾拉出生地ASCH为素材谱写一系列的钢琴曲, 这就是《狂欢节》因为爱情所诞生的原由。

通过之前音乐形态的分析, 在作品《爱斯特蕾拉》中可以体现出舒曼那种爱意, 下行大跳后级进上行的呼唤式旋律, 具有浓烈的暧昧色彩。伴奏中的向上十度跳进, 具有可望不可及的情感色彩。三个声部中旋律延留, 造成交织的效果, 暗示作曲家自身复杂的心情, 或者是隐藏着内心的痛楚。

基阿林娜就是克拉拉。舒曼在《基阿林娜》中描写的只是十五岁的克拉拉形象, 对这份萌芽状态的爱情, 舒曼在描写时旋律线条没有使用太过激烈的手法, 而是以级进为主的, 带有小附点节奏进行, 但是音乐力度都是在f的状态, 所以, 对克拉拉的描写, 爱情成分不高, 更多的就是对克拉拉自身情感的描写, 当时舒曼与爱斯特蕾拉的恋情刚刚结束, 所以, 内心应该是渴望另一份爱情出现, 在音乐中显示出的唯一对克拉拉的情感就是爱慕。

四、结语

篇9:彼时人物,此时成语

下面这些成语的主人公你知道几个?若能讲述一半以上的成语典故,便称得上成语达人了哦!

程门立雪——杨时;纸上谈兵——赵括;马革裹尸——马援;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负荆请罪——廉颇;目不窥园——董仲舒;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投笔从戎——班超;指鹿为马——赵高;胸有成竹——文与可;韦编三绝——孔子;囊萤映雪——车胤、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梁上君子——陈寔;披荆斩棘——冯异;开诚布公——诸葛亮;死有余辜——路温舒;四面楚歌——项羽;完璧归赵——蔺相如;三顾茅庐——刘备;精忠报国——岳飞;铁面无私——包拯;铁杵成针——李白;水滴石穿——枚乘;奋不顾身——司马迁;胆大心细——孙思邈;赴汤蹈火——韩嵩;毛遂自荐——毛遂;高风亮节——陶渊明;挺身而出——唐景思;宠辱不惊——卢承庆;忍辱负重——陆逊;背水一战——韩信;滥竽充数——南郭先生;草木皆兵——苻坚;起死回生——扁鹊;破釜沉舟——项羽;严于律己——陈亮;手不释卷——吕蒙;粉身碎骨——霍小玉;任劳任怨——石显;志大才疏——孔融;九死不悔——屈原;专横跋扈——梁冀;磨穿铁砚——桑维翰;旁若无人——荆轲。

nlc202309040622

篇10:形容人物的成语

惊鸿艳影 佳人才子 梨花带雨 怜香惜玉 飘茵落溷 出如脱兔 逾墙钻隙 压良为贱 燕语莺声 人老珠黄 出如脱兔 雾鬓风鬟 惜玉怜香 逾墙钻隙 鹤立鸡群 英俊潇洒 神勇威武 及笄年华绝世独立路柳墙花绿叶成阴萧郎陌路闲花野草遇人不淑冶容诲淫秋风团扇软玉温香上烝下报雾鬓云鬟仙姿玉貌燕语莺声高大威猛风流倜傥貌比潘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举止娴雅旷夫怨女 柳絮才高心灵手巧 明眸皓齿杏脸桃腮 小家碧玉香消玉殒燕瘦环肥莺声燕语嫣然一笑艳如桃李千娇百媚冷若冰霜扫眉才子投梭折齿天生尤物妍姿艳质文君新醮心灵手巧冶容诲淫莺声燕语 瘗玉埋香燕瘦环肥 气宇不凡风度翩翩

颜如宋玉唇似涂脂气宇轩昂恍若天人

篇11:英雄人物的成语

1、堂堂正正:原来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后多指严肃正派,光明正大。

2、玉洁冰清: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

3、一尘不染:原不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而腐蚀。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干净。

4、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5、舍己为人:为帮助别人面放弃自己的利益。

6、一视同仁:原指贤明的统治者对百姓同施仁爱。后泛指对人不分厚薄亲疏,一样看待。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不怕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死。

8、志士仁人: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9、怀瑾握瑜: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10、襟怀坦白:形容胸怀坦白、正直诚实。

11、拾金不昧:捡到财物不隐藏起来,而是想方设法交还失主。

12、救死扶伤:救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

13、舍己为公: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14、德高望重: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15、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不顾亲属之情,使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16、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拂,飘飘欲仙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退休后没有钱财。现也指贫穷,没有财产。

17、大公无私: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虑在别人之前,享乐也在别人之后。形容关心人民的疾苦。

19、道不拾遗: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20、舍己救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别人。

21、无名英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

22、任人唯贤: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23、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24、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

25、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

26、正大光明: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

27、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去办,不讲私人情面。

28、先人后己: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

29、公而忘私:为了公事忘掉了私事。比喻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得失。

30、铁面无私:形容办事严明公正,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31、德隆望尊: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32、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

33、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34、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的,不关心公众事情。

篇12:人物神态的成语

2.沾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3.慷慨淋漓: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4.口含天宪: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5.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6.含着骨头露着肉: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7.不蔓不枝: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8.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9.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篇13: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被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shè)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笔走龙蛇

唐朝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自知盛情难却,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篇14:出自历史人物的成语有哪些_成语

(一)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二)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

上一篇:执法大队宣传工作计划下一篇:我是小小推普员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