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出菇期管理注意事项六点总结

2024-04-15

平菇出菇期管理注意事项六点总结(精选3篇)

篇1:平菇出菇期管理注意事项六点总结

平菇出菇期管理注意事项六点总结

平菇菌丝长满袋后过一段时间,袋内出现大量黄褐色水珠,这是出菇的前兆,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此阶段管理要点如下:

1.拉大温差,刺激出菇。平菇是变温结实,加大温差刺激有利于出菇。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拉大昼夜温差至5℃~10℃,以刺激出菇。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湿,夜间加强通风降温;气温高于20℃时,可采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2.加强湿度调节。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在料面出现菇蕾后,要特别注意喷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增湿,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袋丙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可以将菌袋两端料面剥去1~2厘米见到新料茬,用竹签扎几个孔,放水中或营养液中,用清水浸泡8小时。

3.加强通且换气。低温季节1天1次,每次30分钟,一般中午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1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切忌高湿不透气。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边缘卷曲而外翻。

4.增强光照。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则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内有“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晒死菇体。

5.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出菇棚内,应按菌丝的成熟度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齐一致,有利于同步管理。菌袋进入出菇管理时,先解开两头扎口,不要急于把袋口完全张开,以防料表面失水干燥,影响正常出菇。

6.覆土出菇。袋栽平菇一般出两潮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内开沟整畦,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沟畦、畦与畦间留50厘米宽的入行道。将出过两潮菇的菇筒两头料面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截成两段,竖直排放在沟畦内,然后用肥沃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后,在沟畦内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为宜。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继续采菇4~5潮。7.采收期管理。当菌盖颜色由深变浅,下凹部有白色草状物,菌盖边缘开始上卷,孢子尚未大量散发时,即达七八成熟,为采收适期。本文详细参考:http://

更多食用菌栽培技术参考蔬菜网食用菌栏目:http:///shiyongjun/

篇2:金针菇出菇期管理技术要点

1 催蕾出菇

1.1 搔菌

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其操作方法为:把菌袋两头紧扎的绳及棉塞去掉, 打开袋口, 用消过毒的镊子或铁刷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膜和残存的一部分老菌种 (接种块) 去掉。金针菇出菇之前是否要搔菌, 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当料面出现凹凸不平或料面中间高四周低, 原种分布不均匀, 料面小鱼子般菇蕾极少而袋四周已长出子实体或是料面菌皮厚, 只长气生菌丝, 这样的菌袋必须进行搔菌;反之, 料面平, 原种分布均匀, 黄水分布均匀, 小鱼子般的菇蕾布满料面的则不必搔菌。

1.2 降温

低温是促成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进入出菇管理后, 温度要降到10~12℃, 如温度高于13℃, 往往会在培养料表面出现大量气生菌丝, 影响菇蕾的形成。

1.3 增湿

出菇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 以诱发菇蕾的形成。此时可在栽培袋口上覆盖一层报纸, 每天喷水2~3次。喷水要细, 不能使报纸上积水, 保持潮湿即可。

经过几天管理后, 培养料表面会出现琥珀色的水珠, 这是菇蕾出现的先兆。不久, 米黄色 (或白色) 菇蕾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培养料表面。菇蕾出现的速度因菌株而异。有的需2~3 d, 有的需要10~15 d才能出现菇蕾。如迟迟不现菇蕾, 则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所致, 这时, 可向培养料表面喷20℃的温水, 量不宜过多, 喷水标准以不见水滴为宜。

2 出菇后管理

经过催蕾之后, 金针菇子实体开始生长。优质商品菇的要求是:颜色纯白或黄白, 质脆嫩, 菌盖小, 不开伞或半伞, 菌柄长8~14 cm, 柄粗0.2~0.4 cm, 无绒毛或少绒毛, 单株分开不粘连。要获得上述优质菇, 管理是关键。出菇后管理的基本要点是进行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四要素的综合调节。

2.1 温度控制

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菇, 出菇的理想温度为10℃左右 (正常值在5~14℃) 。在适温下出菇, 子实体生长慢, 颜色白, 质嫩, 生长整齐, 产量高。如果超过18℃, 则子实体迅速增长, 菌盖很快开伞, 菌柄粗短, 很难形成理想的商品菇。并且, 在高温条件下, 病虫害易于发生, 影响产量。出菇时, 温度的调节应掌握开袋现蕾后, 降温至5~8℃, 维持3~5 d, 使同批菇的生理成熟度尽可能的保持同步, 这样出菇整齐, 健壮, 培养料中的营养能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在降温时应注意两点:一要充分配合通风透气, 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03%, 促使菇蕾大量生成;二是培养料表面不能太湿, 应保持相对干燥, 防止生理性冻害的发生。经低温驯养后, 恢复出菇时所需的温度, 保持在10℃左右, 即可促进子实体生长。

2.2 湿度控制

金针菇在出菇期间应维持较高湿度, 菇蕾形成期, 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菌柄长至5 cm时控制在85%左右, 菌柄长至12 cm时, 控制在80%左右, 为了增湿, 可在每天早、午、晚向空间喷洒雾状水, 墙壁和地面洒水, 但切勿向袋口菇体上直接喷水, 幼菇碰到水, 基部颜色会变成黄棕色至咖啡色, 影响菇的质量。菇体过湿还会引起根腐病和细菌性斑点病, 使菌体基部变为黑褐色, 导致腐烂。在温度高时, 湿度不可太高, 否则, 易引起病害。雨天可少喷或不喷水, 空气干燥时, 必须要勤喷水。

2.3 光照控制

出菇期间, 要进行弱光诱导。方法一:在地沟顶棚每隔2 m处, 扒开30 cm大小的透光区, 微弱的光线能促进子实体形成, 并且顶棚上的顶光, 可使菌柄朝着光的方向快速生长, 整齐而不散乱。此时注意菇房内不能经常改变光照方向, 否则出现子实体菌柄弯曲或扭曲, 且子实体个体弱小, 发育不良。方法二:可在床架上方每隔3~5 m吊装15w灯泡1只 (以红色灯效果更好) , 产生垂直光, 菇房四周要遮光, 否则达不到应有效果。

2.4 通风调节

在子实体生长期间, 需要较多的氧气, 地沟内必须保持适度通风。但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又不利于菌柄伸长, 菌盖易开伞。因此, 应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情况, 分阶段进行通风调节。当温室内通风不良,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 可出现子实体纤细, 顶部尖细, 中下部稍粗, 而且东倒西歪。若继续缺氧会停止生长, 甚至死亡。在催蕾阶段和子实体生长后期, 应增加通风次数, 加大通风量, 这样可使菇蕾形成量多。出菇整齐, 菌盖圆整, 否则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菇蕾形成少, 又不整齐, 且易形成针头菇。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应减少通风量, 使地沟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0.11%~0.15%。当料面出现菇蕾后, 应把袋两头剩余的薄膜撑开拉直。这样, 即可保湿, 又可改善小气候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利于菌柄整齐地伸长, 而菌盖发育则受到抑制, 从而获得菌盖小菌柄细长的商品金针菇。

篇3:平菇冬季出菇管理技术研究

关键词:平菇;出菇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76

平菇又叫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一种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性温、味甘。追风散寒、舒筋活络效果好。能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味道鲜美,口感滑嫩,烹调方法简单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平菇的生长对外界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对温度、湿度、光照要求非常严,特别是在北方,冬季气温非常低,出菇都在温室内进行,由于水分、温度、营养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死菇、不出菇或者畸形菇。所以冬季平菇出菇管理对平菇生产非常重要,做好冬季出菇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1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时长

一般来说,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或者说对光照需求不多。但籽实体形成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因为原基形成的分化需要散射光的诱导,在散射光的诱导下,籽实体才能正常发育,才能多出菇的现象,平菇才会早熟。如果没有光照,很难形成平菇原基。如果光照不足,原基数会减少,菇柄会细长,菌盖会变小,颜色会变浅,畸形菇会增多。因此,平菇栽培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阳光又不能直射,否则菇体会被晒死。

2 补充足够的水分

平菇采收2次后,当培养料内含水量低于40%时,原基很难分化,分化出的原基也很难长大,这时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补充水分的方法有很多,注射补水和砌出菇墙是常用的补水方法。如采用砌出菇墙的方法补水,应在冬季进行,立春以后再砌菇墙,由于气温回升快,容易出现培养料积温太高,导致烧菌现象的发生。

3 出菇与养菌相结合

采收间歇期是菌丝体吸收与积累营养的重要阶段,此时通过调节棚内温度、湿度、气体条件,促进菌丝体对营养的吸收和积累,为下茬大量出菇创造条件,做到出菇与养菌结合,这样才会使产量与质量得到提高。即每采一次菇,清理一次料面的死菇和菇根,并停止喷水2天,白天开棚,晚上盖棚。提高棚温。2天后喷2%石灰水,既能调节培养料的pH值,又能起到消毒抗杂菌的作用。养菌的时候,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空中喷水为主,培养料面潮湿即停,不能喷水过多,否则影响培养料内外的通气性。

4 加强通风换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的一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时,氧分压就势必降低,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平菇的呼吸活动,而有碍生长发育。因此,在出菇管理中通风换气非常重要,只有保持出菇场地空气新鲜,才能保证出菇质量,通风换气应在中午喷水后进行,如果遇到气温太高时,通风换气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通风换气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保持湿度。二者发生矛盾时,应以保湿为主,如果湿度过大又要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在高温时通风换气尤为重要,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又不通气,非常容易造成绿霉菌大量污染。通风换气应该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菌体上,否则菇体失水过多,容易造成边缘卷曲而外翻。

5 扩大温差,促进出菇

平菇是变温结实菇的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差变动,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一般来说,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在15℃~20℃范围内非常适宜,温度太低,容易产生畸形菇;温度太高,则不能出菇。如果温度高于20℃以上,必须采取通风和空中喷水等措施进行降温,早晚加强通风换气,以加大温差,促进出菇。

6 补充养分

平菇在采收两次后,培养料内的养分严重不足,要想多出菇,必须通过喷水的方式补充养分,可用0.1%尿素+0.3%糖水进行补充。

7 防治病虫害

温室内冬季生产平菇,由于保持温度的需要,通风次数少,可能造成棚内小气候恶化,极易滋生杂菌及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害,采用药物防治很难实现无公害的要求。因此,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方法为:采菇后及时清理死菇、菇根及感染杂菌的菌袋,搞好环境卫生。在养菌期喷洒杀菌剂1次,以预防杂菌的滋生。

另外,还应做好出菇场地的选择,室内出菇可选用空闲房屋,但必须通风换气好,光线充足,坐北朝南的房间最为适宜,通风换气好,冬季还能提高室内温度。室外出菇一般采用地上或半地下式塑料地棚,尤以半地下式塑料地棚为好。

再次,出菇的方式也非常重要,如解开袋口剪去两头多余的塑料薄膜,使两头菌块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促进出菇,两头出菇商品性较好。

上一篇:流渡镇中心小学优秀、先进教师评选方案(试行稿)下一篇:橘黄色的柔软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