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2024-04-26

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共8篇)

篇1: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一学期结束了。在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有成功,有失败;有希望,也有失望。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因此,特在此对这一学期的工作作一个总结,以便扬长避短,使以后的工作能更好的展开。

一、德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每次做好政治笔记。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到学校的图书室看报,通过电视、报纸、收音机、电脑等多种途径了解祖国。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能

理论方面: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经常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并联系实际,把一些优化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去。平时也虚心向一些老教师请教,向科组的其他老师学习,多听课,学习他们先进的上课模式,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育中去,争取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还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磋商,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实践方面:

平时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上机操作时,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作课后记,找

出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勤

平时能准时到校,准时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并作好笔记,不迟到、不早退,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力争多做一些实事。

四、绩

能顺利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尽心尽职,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很多知识要学,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2: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储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的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冀版的教材,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篇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 “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 其用意是希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部分老师的处理会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 就批评他, 或直接让他坐下, 而不分析他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 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了, 这样我们就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了。另外一些差生, 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 有的教师就会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 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 (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 粗心的毛病改掉了等) , 久而久之, 这部分差生就会更加厌学, 并形成恶性循环。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二、认真反思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 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的创新分析, 对学生作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 以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 每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说话不当, 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 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 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 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 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 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进行反思教学, 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 取其精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 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 “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 从而对他们采取分层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我们教授的内容。这样, 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 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了。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 索性就不做了;任务太低了, 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无事可做。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地布置任务, 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 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 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

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 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家长、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所有学生可以平等对话, 没有性别的差异, 没有性格的差异, 没有身份的差异, 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 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 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 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值得讨论的是, 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

五、注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 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 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 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 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 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 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没有保障, 因此, 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和互联网建设现状, 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 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 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 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 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 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信息协作平台。

篇4: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江榕春.作品评价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篇5:初中信息技术总结2

李宏生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学初的工作计划。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我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教学方面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搞好课改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备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学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寻找好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习、提炼、再加工为我所用。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从行动上,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次评价初都要对学生、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教师顺利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牺牲休息时间,陪着学生、教师进行评价,从旁指导,提高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进度、效率。

三、校务工作

校务工作相对于教学来说是繁重的。每一次的校务材料搜集、处理、打印、上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每个任务都能顺利地完成,辅助领导完成学校各方面的校务工作。每天都在上课、打印材料、处理学校、同事事务间忙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篇6: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

刘玮玮

我选择了静心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加了研修QQ群。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感触颇深,通过与参加研修老师的交流、让我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承担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教育和培养,要继往开来,坚定自己的信念。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学习了怎么做“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专家的讲座,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我们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而且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培训期间,我认识了各地很多优秀科学教师和科学教研人员。在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中,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科学教学方面的经验。比如怎样巧妙处理教材,怎样把握重点讲透难点,怎样规避小学生提出来的但是在这个阶段他们很难理解的问题等等。同时,我也感悟到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如此的神圣、真实。科学如此求真、严谨,对谁都是一个挑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多的是应该教给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日子里,要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我相信这次的研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我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一种能力,即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评价、如何落实到每一堂课,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高素养。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敏感把握社会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在信息课程中能有兴趣、愿意听、掌握牢。

一是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信息技术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增设了许多探究学习、实践学习、讨论学习的环节,极具吸引力,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该正确把握课改精神, 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新教材意图,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新教材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材组织上体现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呈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意”,体现着先进的理念,对我们教师来说,也不能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了,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三是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与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以前的评价多注重于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随着课程指导纲要总体目标的转变,这样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信息素养所包含的一部分内容。应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因为,无论个体的信息意识如何强烈,信息知识如何丰富,信息能力如何强,如果他将其才能用在违法犯罪上,那么他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低下的。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特点,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评价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既要有学生自己的评价,又要有小组、老师的评价。通过评价既要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给每个学生一个公正的、全面的表现总结。

通过这次暑期研修,使我感触颇深,通过与参加研修老师的交流、专家的视频讲座等活动,让我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承担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教育和培养,要继往开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在学习中反思

这些专家的讲座报告,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我们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而且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日子里,要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我相信这次的研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我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集中研修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两个月里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充实而有所收获,下面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我在这里的收获。

一、又走近一批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

两个月的集中研修,让我零距离聆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感受到他们的大家风范…… 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院长的报告,高屋建瓴,详细阐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关系;开封大学陆水东教授的讲座,立足实际,深入剖析了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美国雪城大学雷静博士的报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的讲座,既结合实际,又有理论高度……王德木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颜荆晶老师的计算机教育应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王瑶老师的缓释压力,拥抱阳光讲座,客观解读,寓理于事;郝兆杰老师的教育动画设计,循序渐进,侧重演示;胡山林教授的文学与人生讲座,分析透彻,入情入理;教育科学学院汪基德院长的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报告,我不仅崇拜各位专家学者渊博的知识,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我有感于刘先锋主任的淡泊坦然,王慧君老师的自强不息,曾巍老师的善于钻研,蔡建东博士的不懈追求,冯永华老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二、又升华一次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人的素质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他拥有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在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如何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教育者迫在眉捷的研究课题。

三、又吸纳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一是学会了使用脑图软件用于教学。脑图是一门新兴的脑科学。它的诞生代替了一大堆繁复的文字,使各项事件之间的关联一目了然。而脑图软件节约了我们的时间,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形象化。它不光在教育领域,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脑图软件将会像Word一样,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一部分,将使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它可用于复习,准备迎考。很多学生喜欢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拿着书本狂背,知识都是一些杂乱的碎片,考试结束,脑子里剩下的就已经不多了,这种现象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若使用脑图软件复习迎考,先建立知识框架,突出重点,插入各个细节和分枝,设立问题,帮助自己回忆,增加自己的思想,联想和解释,学生可以自由穿插于所有知识结构,这种网状的框架结构与大脑的记忆模式相统一,不易遗忘,能形成永久记忆。二是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制作教学PPT,如何配色、如何使用动画、如何使之更好的运用于教学实际。

四、又解决一些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困惑

在过去的教学实际中,我一直在困惑,如何理解目标并恰当的设计教学目标,并且没有这类的专业书籍可看,所以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和理解来做。但南京师大李艺教授在他讲座的第一部分里,便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与布鲁姆的三维目标加以比较,详细阐述,并通过修改一些教案中确立的教学目标,将他总结的在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容易多发的问题,如各个目标之间的行为主体不一致,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区分方法不当等,都展示出来,使我茅塞顿开。

五、又学到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软件

通过两个月的集中研修,我基本学会了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要领,学会了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修改美化照片等技巧,相信会使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如虎添翼。并且,老师们还把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积累的技巧悉数教给我们,使我们以后能更熟练、方便的运用于教学之中。

六、又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我们信息技术班共有近50个同学,他们来自全省各个地市,在当地都小有名气,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小专家”,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交流研讨,有人请教时毫不保留,甚至手把手施教,共同研修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两个月的接触,大家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建立了深厚了友谊,我相信这两个月的集中研修只是个开始,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

篇7: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七、八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认真、踏实、诚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能学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现就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究教材内容

当知道学校的教学安排,拿到教材后,我就认真研究本教材内容,恨不得一口气给研究完,本书以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动手实践、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以问题为重心,通过具体的任务展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力求做到:让学生有内容读,有实践做,读完、做完,能对某种基础知识、技术应用感兴趣或学到一种基本操作技能;让教师有配套素材备课,有案例操作示范,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本书安排了四个教学单元和一个选学单元,分别有生活在信息时代、制作电子板报、感受多媒体、绘制缤纷的图画和制作动画五个部分。在研究完整本书以后,认真探究书中的着重点、难点。以方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重视。

二、做好调查工作

由于所授课的年级是刚刚跨入初中校的七年级,因此,对于学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还一无所知,要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认真做好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在第一节课,我就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底细,也从中了解到如今小学信息教育还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很重视学生的电脑教育,在常规教学工作都做了电脑教学的安排,且有专职的电脑教师,更有甚者已多次获得各类电脑比赛奖项。而有的学校却对电脑教育不闻不问,没有安排教学工作,针对此种情况,如何做好参差不齐学生的教学将是今后教学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课堂教学不马虎

由于初中学习的特点,本学科在教学中只能充当考查的对象,学校给安排的课时也很有限,一周只安排一节课,因此要让学生很好掌握电脑知识,必须注重45分钟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要认真安排每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搜寻与该课题相关的课外知识,并很好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兴趣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采用快慢教学方式,对学困生多辅导,多鼓励学生多问。对那些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多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乐于主助人的品德。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

四、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

根据本书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更多去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对此我十分重视,在讲完每个案例留一定时间给学生自主操作,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有时也可将某一学生作品做展示,加以评讲。同时每节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做好期末考查工作

期末了,为了检查一学期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认真出了一份考卷,并对学生进测评,并做认真的评改,评卷的结果还算让人满意,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当然也存在个别学生不重视,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些学生,我想在下学期初安排一次补考,这样也能引起这部分学生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试卷所出现的同类问题有必要在下学期做认真评讲。

总而言之,本学期过地很充实,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赋予的教学任务,也意识的一点,认真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每一年才不会在即将老去的时候而悔恨曾经的虚度年华。

篇8: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一、从尊重开始,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有学习的自信

我认为想要学生喜欢一门课程,首先就要让学生没有精神负担,并且喜欢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也是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他们希望得到同学、父母和老师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本着尊重的原则,避免让学生感到尴尬的做法。例如,现在电脑越来越普遍,而对于有些学生特别是外地学生来说,或者因为家庭条件,或者因为是临时居住,家里没有电脑,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此是很介意的,我改变了以前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进行摸底的做法。

以前,我会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统计班里有多少学生家里有电脑,因为一般来讲,家里有电脑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要好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可以确定可不可以留一些课外的作业给他们,还可以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现在,为了避免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的尴尬,我把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节课变成了输入文字课,我通过打字来看学生的电脑熟练程度,然后推断学生的电脑基础。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能看出学生的基础。

同时,我在课上一直传达一个思想:初中的计算机和小学的联系并不是很大,我会从基础讲起,基础弱的同学不要担心,你只要努力一定会赶上来。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基础不同很正常,不要放在心上。在课堂中,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会表扬,拍拍肩膀什么的,然后微笑着说:“你学得很快么。”或者说:“你比我想得要好么……”等等,还会找机会在班里公开表扬,这让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大受鼓舞,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有学习的劲头。实践证明,基础较弱的学生如果上课能够自信、认真,在两个月内基本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不大了。

二、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的优势,进行小组互助教学和“分层”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我采用了小组互助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既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有所提高,慢慢赶超原来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开学初,我会在上课两个星期后,按照他们的表现分组,一般四个人一组,分好组后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操作比较好的作为组长。然后我宣布组内的各个成员要互相帮助,组长要负责组内成员全都能完成课堂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组内成员互相帮助的时候不能拿对方的鼠标直接操作,只能给予指点。组内所有人都完成的小组,由小组长举手,我要做统计。每月给先做完次数多的小组奖励,同时进行对比,如果有小组进步了,也会给奖励。这样,既起到了学生之间互相督促提高的作用,又能防止组内代做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操作的技术,达到教学目标。我还定期开展一些组间的比赛,让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加强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增强班级的学习活力。

不过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有时候组内的成员不是不会做,而只是做得慢,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使得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即所谓的“吃不饱”。长此以往,他们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

当然这个“分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我没有明确把学生分等。我是针对基础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一般在课上会设置一到两个提高题,明确这个提高题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确定组里未完成成员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也会每节课统计有多少人完成了提高部分的题目,在每节课结束前留两分钟时间进行提名表扬,并和小组每月总评结合起来。如果小组里在课结束时还有人没有完成基本题目,那么这个小组里做完提高题的学生我是不计在内的,也不提名表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一定要学会合作才行。这样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为了不拖组里的后腿,他们都会很努力地学习,很多基础弱的学生就慢慢赶上来了,班里的学习气氛就会越来越浓,后来能做完提高题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了。

当然这里有个统计的问题比较麻烦,所以我在分组的时候是要定好组号的,要求组长举手的同时要报组号,做完提高题的同学也要报自己的学号,这样统计起来就很方便了。

三、教学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有用的东西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如果信息技术课上学习的东西他们平时生活中用不到,课程本身又没有相关的考核做为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会慢慢消失的。为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能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上课的效率。因为我校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他们基本上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我选择的素材基本上是和学生学校生活相关的。例如,文档编辑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素材,图片我会选择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些图片等。

有时候在选择上课素材的时候,我也会充分利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个优势,不但能增加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word学完之后,一般会花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制作小报,最近几年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制作关于自己家乡的小报,然后择优把小报生成图片并汇总成一个《祖国大好河山》的电子相册。对于这个任务,学生的制作积极性很高,为了把家乡的美展示给大家,一些老家在一起的学生会合作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被充分运用,他们经常会在网上搜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家乡的“骄傲”,这时候他们会发出惊喜和感叹,并有极大的愿望和同学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知识探索欲望很强,他们的活跃思维经常让我感到很惊讶。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我也会把一些新闻内容作为上课的素材。

例如,奥运会的召开、嫦娥探月等。对于此类素材,学生也表现了很大的学习积极性。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上课素材,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好的上课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在轻松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还会收获很多惊喜。随着政策的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初中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同样会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和上课素材,并且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相信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上一篇:爱心献血下一篇:当同学晕倒之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