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古诗原文配画

2024-05-01

元日古诗原文配画(通用3篇)

篇1:元日古诗原文配画

元日

【诗人】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此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此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此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此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篇2:元日古诗原文配画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爆竹声中,旧一年已经过去;和暖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屠苏酒。

初升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桃符取下,换上新桃符。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一年,饮着醇美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气息。初升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桃符都换成了新。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缘故。

诗是人们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桃符代替旧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太阳,而是新生活开始,变法带给百姓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这一规律。

篇3:古诗配画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 新课改 古诗配画 “美”中作画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芳的一块园圃,它对孩子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健全、修养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古诗配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音乐、诵读、欣赏等带入课堂,动静结合,视听交融,创设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一、寓美于乐——悠扬绵延中引领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

在美术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氣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作品,开启学生思维之门。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创编出版的一套《新学堂歌——古诗词歌曲20首》的少儿合唱曲目是我古诗配画教学中的“宝贝”。

1.以唱激情,敞开心扉。课堂上,我让学生首先仔细倾听体会,再大声动情的歌唱,以抒发情感。如《春晓》一歌,欢快跳跃流畅动听的旋律足以让学生感受到鸟语花香的春天带给人们的那种欢乐和惊喜。演唱中,这如水般流淌的音乐,将古诗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以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得以诠释,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听觉感官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穿越时空,把学生迅速带进特有的情境中,领悟那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韵味。

2.以唱助思,身临其境。孩子在愉悦的演唱中,那一串串的音符似乎又化作了一张张动人的画卷。如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串歌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脑海里看到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为临行前的孩子缝补衣服的情景;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此诞生。在身临其境般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得到激发。

二、寓美于诵——跌宕起伏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和构思

低声吟诵,是语文学科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而古诗配画教学中,亦可借用。

1.在诵中品,意犹未尽。在优美的音乐中,教师让孩子有感情的,甚至夸张的吟诵诗歌,慢慢体味田园的悠然宁静、河山的壮丽雄奇、边塞的荒凉苦寒……

2.在说中悟,想象构思。在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引,让学生多说、多想,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开启学生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鹅》一诗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⑴首先设问:“这首古诗中描写的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啊?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去描写的?⑵其次出示相应的绘画作品,再次设问:“画面中的鹅你觉得怎样?”“画面中的内容与古诗中的哪些文字对应?”⑶再次设问:“你觉得鹅还有什么样的变化吗?”“除了表现鹅外,还可以表现小朋友和鹅之间的亲密接触吗?”⑷最后启迪学生创作构思练习。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构图要求:①横竖构图;②白鹅可有不同的动势;③湖面远处可添加山,湖面近处可添画游船;④也可夸张描写小朋友骑在鹅背上的场景。

二、寓美于画——赏心悦目中指导学生尽情创作与表现

在醉人的歌曲中,在欣赏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示范中,学生们可以尽情表现和创作。

1.在乐中赏,视听交融。教学中,我采取游戏猜谜法以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拓宽创作思路及丰富表现技法。在动听的乐曲中,教师可出示多幅作品,让学生猜出表现的是哪首古诗,或反之,就一首古诗出示多张作品,让学生选出其中最能体现诗意的作品。教学中,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视听交融,在如诗的画中品味诗歌的意蕴,在如画的诗中想象和创作。

2.在情中创,挥毫泼墨。让孩子饱含着对诗歌的喜爱之情,保持对古诗的创作热情,才能为古诗配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⑴半亦或全,尽显诗意美。根据不同的诗歌特点,可采取全诗或部分诗句配画的方法,让作品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在教《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可采用了部分诗句入画。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配画,后两句夸张、比喻的意境本身也包含在画面之中。在教《草》这一课时我采用全诗配画,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

⑵心系点滴,情溢方寸间。在诗配画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将诗中的名句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鼓舞激励学生。例如教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句时,老师则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书签或是课程表,将诗句写在书签或课程表上,并在边上配以画面,从而起到较强的警示、激励作用。

⑶中西合璧,古今共协奏。在现代绘画教学理念下,我结合现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将绘画的形式多元化。例如教学《鹅》这一课时,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孩子用水墨的形式表现水墨淋漓的鹅的形象,也可以让学生用水粉,油画棒等材料以现代绘画形式来描绘鹅,充分显现出儿童画的稚拙、淳朴,真实的美感,使得画面更为生动,活泼。

上一篇:乍暖还寒四月天诗歌下一篇:关于爱的作文6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