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

2024-04-19

对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精选3篇)

篇1:对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

201105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以下称《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被调查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7032351、87032352、87032359、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221、87033222、870332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和87039000。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补贴和补贴金额,是否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补贴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11年4月2日发布初裁公告,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和补贴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初步裁定后,调查机关继续对倾销和倾销幅度、补贴和补贴金额、损害和损害程度、以及倾销和补贴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进行调查。现本案调查结束,根据本案调查结果,并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作出最终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及立案通知。

2009年9月9日,调查机关收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请求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

1.反倾销案(1)立案

调查机关审查了申请材料后,认为申请人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被调查 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2)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就收到中国国内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美国驻华大使馆。

2009年11月6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版本,请其通知其所在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国外企业,并将立案材料送至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利害关系方查阅。

2.反补贴案(1)立案前磋商

调查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根据《反补贴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于2009年10月28日就有关反补贴调查事项向美国政府发出进行磋商的邀请,并向美国驻华大使馆转交了申请书的公开版。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于2009年11月3日进行了磋商。

(2)立案

调查机关经审查申请材料,认为申请人符合《反补贴条 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申请的条件。同时,申请书也符合《反补贴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规定的反补贴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

在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查及磋商后,根据《反补贴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被调查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补贴调查期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3)立案通知

2009年11月6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版本,请其通知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国外企业,并将立案材料送至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利害关系方查阅。

(二)初步调查。

1.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1)登记应诉

在立案公告规定的登记应诉期内,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Chrysler Group LLC)、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Mercedes-Benz U.S.International, Inc.)【及其关联的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BMW MC)【及其关联的宝马集团(BMW AG)、宝马北美公司(BMW NA)、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BMW China)】、美国本田有限公司(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及其关联的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Honda of America Mfg., Inc.)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三菱汽车北美公司(Mitsubishi Motors North America Inc.)、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向调查机关登记倾销应诉。

(2)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根据商务部《反倾销问卷调查暂行规则》的规定,2009年12月9日,调查机关向应诉公司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2009年12月28日,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声明退出调查。

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申请企业适当延期。2010年1月15日,福特汽车公司向调查机关递交了答卷。2010年1月29日,调查机关收到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的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 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的答卷。

(3)补充问卷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调查机关针对应诉公司递交的反倾销原始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应诉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了补充答卷。

(4)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

应利害关系方申请,调查机关分别会见其代表并听取意见陈述,有关内容已反映在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中。

(5)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

有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内容在“补贴及补贴金额的初步调查”中一并论述。

2.补贴及补贴金额的初步调查(1)登记应诉

在立案公告规定的登记应诉期内,美国政府(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向调查机关登记补贴应诉。

(2)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2009年12月9日,调查机关向参加应诉的美国政府发 出了反补贴调查政府问卷,向参加应诉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发出了反补贴调查企业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2009年12月28日,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声明退出调查。

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美国政府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均提出了延期递交答卷的申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美国政府和六家应诉公司适当的延期。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和六家应诉公司向调查机关递交了答卷。

(3)补充问卷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调查机关针对美国政府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递交的反补贴原始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向美国政府和三家应诉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了补充答卷。

(4)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

应利害关系方申请,调查机关分别会见其代表并听取意 见陈述,有关内容已反映在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中。

(5)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 ①关于申请人资格

2009年11月26日,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应诉登记阶段评论意见》中认为,根据中国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本案申请人,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符合提起申请的资格要求,且申请书中也没有包含任何中国生产者明确表示支持的证据。

立案前磋商后,美国政府在其提交的磋商记录对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者总产量是否达到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这一门槛表示关注。

2010年1月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申请人关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应诉登记阶段评论的评论意见》中指出,依据中国法律规定,协会具备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主体资格,而且,协会有权代表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申请人已在申请书中阐明并明确列出了表示支持申请并同意提供数据的企业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

另外,调查机关也没有收到国内汽车企业反对本次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任何书面意见。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三条和《反补贴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以下统称申请人),可以依照有关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书面申请。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章程的规定,该协会有权代表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因此,调查机关裁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符合代表国内同类产品产业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资格。

②关于申请书

立案前磋商后,美国政府在其提交的磋商记录中指出,第一,申请人提供的某些数据或事实不准确;第二,申请书中关于某些补贴项目的指控缺乏证据支持。

2009年11月26日,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应诉登记阶段评论意见》中认为,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中的某些数据未满足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因此申请书不符合启动调查程序的标准。

2010年1月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申请人关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应诉登记阶段评论的评论意见》中对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的主张逐一进行了澄清和说明。调查机关认为,对申请书的审查是对表面证据的审查,具体来讲是对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的审查。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书中的数据是确实的,并有相关的初步证据作为支持,所附的证据包括相关报告和书籍,满足了对证据准确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因此,调查机关认定申请书符合启动调查程序的标准。

③关于补贴利益分摊期限

2009年11月26日,申请人就本案中涉及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提出了评论意见,建议以美国国内税务服务署《1977年分类资产使用寿命及折旧范围体系》中列明的汽车和钢铁行业非原料生产性有形资产的平均使用寿命,即汽车行业10年、钢铁行业15年作为本案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

调查机关将申请人的上述评论意见向其他利害关系方进行了披露,并在调查过程中对申请人的评论意见予以考虑。

其他利害关系方未对此发表评论意见。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采纳申请人的意见,采用汽车行业10年、钢铁行业15年作为本案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

3.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初步调查(1)产业损害调查期

商务部在上述立案公告中明确,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期(以下简称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2)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

根据《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2009年11月6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参加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14号)和《关于参加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15号)。

2009年11月26日,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期截止,调查机关共收到14份参加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申请和14份参加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申请。其中,申请参加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的分别为:9家国外生产者/出口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1家国外出口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3家国内进口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家国内生产者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申请参加 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的分别为:9家国外生产者/出口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1家国外出口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2家国内进口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1家国内生产者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美国政府参加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经审查,调查机关接受了上述利害关系方登记申请。

2009年12月29日,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关于退出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调查案的函》和《关于退出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反补贴调查案的函》,经审查,调查机关接受了其退出申请。

(3)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2009年11月24日,调查机关成立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组,并于当日发出《关于成立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组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41号)。

(4)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2月24日向已知的国内生产者、国外生产者/出口商和国内进口商发放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商调查函[2009]368号)、《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商调查函[2009]369号)和《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商调查函[2009]370号)。

根据《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六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问卷规定的时间或经批准延期递交的时间内,调查机关共收回调查问卷答卷11份,分别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相关国内生产者统一提交的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1份;国内进口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交的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答卷3份;国外生产者/出口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宝马美国 斯帕坦堡工厂、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和美国本田有限公司提交的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答卷7份,其中国外生产者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和国外出口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合并提交了1份答卷;国外生产者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和国外生产者/出口商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提交了1份答卷。

2010年5月31日,调查机关收到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其关联贸易商宝马股份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按要求提交的《关于对答卷补充问题的答复》。同日,调查机关收到福特汽车公司按要求提交的《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问卷补充答卷》。

(5)发放和收回补充问题单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2011年3月10日,调查机关向上述已递交本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答卷的国外生产者/出口商发放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补充问题单》(商调查函[2011]62号),要求其分排量提交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调查机关收到美国福 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美国本田有限公司提交的补充问题单答卷6份。

(6)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

2009年11月20日,调查机关收到本案申请人提交的《关于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产业反倾销反补贴陈述会的申请》。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24日发出《关于召开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申请人意见陈述会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40号)。2009年12月3日,调查机关召开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申请人意见陈述会,听取了申请人就本案相关背景情况、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主要理由及与产业损害调查相关问题的意见陈述。同日,申请人就陈述内容向调查机关提交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陈述会材料》。

2010年3月23日,调查机关会见了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一行,并听取了其就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有关的意见陈述。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未就本次会见内容提交任何书面材料。

2010年3月30日,调查机关会见了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一行,并听取了其就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有关的意见陈述。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未就本次会见内容提交任何书面材料。

(7)接收利害关系方书面评论意见等材料

2009年11月26日,调查机关收到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应诉登记阶段评论意见》(以下简称《克莱斯勒应诉阶段评论意见》)。

2009年12月26日,调查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人关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应诉登记阶段评论的评论意见》(以下简称《申请人对应诉阶段评论意见的评论》)。

2010年6月22日,调查机关收到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提交的《关于将通用汽车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凯迪拉克CTS和别克昂科雷汽车排除在被调查产品范围之外的申请》(以下简称《通用汽车产品排除申请》)。

2011年3月21日,调查机关收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相关国内生产者提交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国内产业补充材料》,内容为排气量在2.5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的相关数据和材料。

(三)延期公告。

2010年11月6日,商务部发布2010年第73号和第7

416 号公告,决定将案件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

(四)初裁决定及公告。

2011年4月2日,调查机关发布2011年第13号公告,公布了反倾销案和反补贴案的初裁决定,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补贴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调查机关决定,不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和临时反补贴措施。

(五)初裁后的继续调查。

1.初裁后对倾销及倾销幅度的继续调查(1)初裁后信息披露和证据采集

根据初裁公告的要求,各利害关系方在初裁决定发布之日起10天之内可以就初裁决定向调查机关提出书面评论并附相关证据。同时,本案初裁后,调查机关依据商务部《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各提交答卷并有实际出口的应诉公司以及美国政府披露并说明了初裁中计算各公司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应诉公司以及美国政府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初裁后,调查机关分别收到申请人、各应诉公司和美国政府对初裁决定和初裁信息披露的书面评论。对于申请人和各应诉公司递交的书面评论及主张,调查机关在终裁中依法予以了考虑。对于美国政府认为调查机关未充分披露基本事实的主张,鉴于调查机关已向各利害关系方充分披露了关于 产品范围调整以及认定倾销幅度的数据、数据来源和详细计算方法等全部事实,调查机关因此不接受该主张。

(2)承诺

初裁后,在规定的时限内,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商签价格承诺协议的申请。申请人对此提交了评论意见。由于涉案公司较多,交易数量巨大,目前尚未具备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监控,并综合考虑申请人意见,调查机关没有接受上述公司提交的商签价格承诺的申请。

(3)最终裁定前信息披露

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商务部《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调查机关在本案终裁前向美国政府和各应诉公司披露并说明了计算各公司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查机关收到了相关利害关系方对该信息披露提出的评论意见,并在最终裁定中依法予以了考虑。

(4)关于公开信息

根据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公开信息查阅暂行规则》的规定,本案全部公开资料均已送交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各利害关系方在公开信息查阅室查找、阅览、摘抄和复印。2.初裁后对补贴及补贴金额的继续调查(1)初裁后信息披露和证据采集

根据初步裁定公告的要求,各利害关系方在初步裁定发布之日起10天之内可以就初步裁定向调查机关提出书面评论并附相关证据。同时,本案初裁后,调查机关向美国政府和各提交答卷并有实际出口的应诉公司披露并说明了初步裁定中计算各公司从价补贴率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初裁后,调查机关分别收到申请人、各应诉公司和美国政府对初步裁定和初裁信息披露的书面评论。对于申请人和各应诉公司递交的书面评论及主张,调查机关在最终裁定中依法予以考虑。对于美国政府认为调查机关未充分披露基本事实的主张,鉴于调查机关已向各利害关系方充分披露了关于产品范围调整以及认定从价补贴率的数据、数据来源和详细计算方法等全部事实,调查机关因此不接受该主张。

(2)听取美国政府意见陈述

2011年4月7日,调查机关收到美国政府提交的《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汽车产品反补贴调查/申请召开听证会的请求》。2011年4月13日,调查机关召开会议并听取了美国政府代表的意见陈述。

(3)承诺

初裁后,在规定的时限内,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和克莱斯 勒集团有限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商签价格承诺协议的申请。申请人对此提交了评论意见。由于涉案公司较多,交易数量巨大,目前尚未具备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监控,并综合考虑申请人意见,调查机关没有接受上述公司提交的商签价格承诺的申请。

(4)最终裁定前信息披露

依据《反补贴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本案终裁前向美国政府和各应诉公司披露并说明了计算各公司从价补贴率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查机关收到了相关利害关系方对该信息披露提出的评论意见,并在最终裁定中依法予以考虑。

(5)关于公开信息

本案全部公开资料均已送交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各利害关系方在公开信息查阅室查找、阅览、摘抄和复印。

3.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继续调查(1)终裁前实地核查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七条、《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2011年4月6日,调查机关发出了《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 和反补贴案终裁前实地核查的通知》(商调查函[2011]93号)。

2011年4月,调查机关赴相关国内生产者进行了实地核查,核实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提取了证据材料。核查结束后,相关国内生产者向调查机关提交了终裁前实地核查补充更正材料。

(2)接收利害关系方对初步裁定的书面评论意见 2011年4月11日,调查机关收到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宝马集团、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分别提交的申请,要求延期提交对初步裁定的书面评论意见。调查机关审查后认为,上述延期申请理由不充分,相关公司应于公告限定的时间内提交对初步裁定的书面评论意见。

2011年4月11日,调查机关收到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美国政府提交的《原产于美国的部分汽车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初裁评论意见》。2011年4月12日,调查机关收到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宝马集团、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分别通过其代理律所提交的初裁评论意见(以下统称美方初裁评论意见)。

2011年4月14日,调查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人对克莱斯勒就初裁中涉及产业损害部分的评论意见的评论》《对通用公司就初裁中涉及产业损害部分的评论意见的 评论》和《申请人对美国政府就初裁中涉及产业损害部分的评论意见的评论》(以下统称申请人对美方初裁评论意见的评论)。

其他利害关系方未提交对初步裁定的评论意见。(3)听取美国政府代表意见陈述

2011年4月7日,调查机关收到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美国政府提交的申请,要求调查机关召开听证会,听取其对相关问题的意见。

2011年4月11日,调查机关函复美国驻华大使馆,同意于2011年4月14日听取美国政府意见陈述(商调查函[2011]97号)。

2011年4月14日,调查机关听取了美国政府代表的意见陈述。会上,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美国政府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

2011年4月15日,调查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人对美国政府意见陈述会的发言材料的评论》。

(4)公开信息及终裁决定前的信息披露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六条和《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的规定,2011年4月15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披露的通知》(商调查函[2011]105号),向本案利害关系方和美国政府 披露《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裁定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商调查函[2011]106号),并给予其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2011年4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美国政府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延期提交对终裁前信息披露评论的申请。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上述申请理由不充分,未同意其延期请求。

2011年4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美国政府、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对终裁前信息披露的评论意见(以下统称美方终裁前信息披露有关评论)。

根据《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第八条、第十四条关于公开信息及送交查阅室的规定,所有与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有关的公开材料均已及时送交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各利害关系方可以查找、阅览、摘抄、复印公开信息。

在最终裁定中,调查机关对终裁前进一步调查获取的信息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全面评估,对利害关系方提出的评论和意见依法给予了充分考虑。

二、被调查产品范围

(一)立案公告中被调查产品基本描述。

被调查产品名称: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英文名称:Saloon cars and Cross-country cars(of a cylinder capacity≥2000cc)。调查范围: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

被调查产品的具体描述:所用发动机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基本部分组成。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运输,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

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7032351、87032352、87032359、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221、87033222、870332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和87039000。

(二)被调查产品范围调整。

初裁时,根据立案后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等应诉公司以及本案申请人的评论意见,调查机关调整了被调查产品范围,将排气量在2.0-2.5升汽车产品排除在被调查产品之外,调整后,被调查产品范围仅包括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关税税则号包括: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87039000。

初裁后,美国政府、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就此提交了评论意见,认为调查机关未提前通知各方将调整产品范围,给各方的时间有限,导致各方没有充分时间为其利益抗辩。同时,美国政府还主张调查机关应提供产品范围的完整解释,以及调整的理由。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主张申请人申请不符合要求,并再次主张其产品与国内产业生产的汽车产品不属同类产品,要求将其产品排除在被调查产品范围之外。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也申请排除其产品。

对此,调查机关认为:

1.《关于反倾销产品范围调整程序的暂行规则》规定,调查机关可以应申请,或审查利害关系方提交的材料,决定调整产品范围。本案产品范围的调整时间和做法符合该规定。

2.自立案后,包括申请人、应诉公司在内的各利害关系方向调查机关申请调整被调查产品范围。调查机关是依据国外应诉公司的评论和申请人的申请,并充分听取了各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后作出的决定,相关理由以及产品范围的完整解释均已在初裁公告中充分论述。

3.本案产品范围的调整并未扩大被调查产品范围,相反是缩小了被调查产品范围,对应诉公司而言,该调整并未加 重其应诉负担,也未妨碍其进行辩护的机会。

4.本案产品范围调整的时间是在初裁决定时,各利害关系方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辩护。

5.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对其提出的产品排除主张没有提供新证据,初裁已做详细论述,终裁不再重复。

综上,调查机关对美国政府、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的主张不予接受,维持调整被调查产品范围的初裁决定。调整后,被调查产品范围仅包括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关税税则号包括: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87039000。

三、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和中国国内产业

(一)国内同类产品认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二条、《反补贴条例》第十二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关于同类产品认定的规定,调查机关对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物理特征、性能、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产品的可替代性、消费者和生产者评价、销售渠道和价格等因素进行了考察,调查显示:

1.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产品特性基本相同,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基本部分组成,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均是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乘用车。

2.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同,都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流程。

3.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用途相同,都应用于公路交通运输,且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二者均面向中国国内的最终消费者,部分中国国内消费者同时拥有中国国内生产产品和被调查产品,二者可以相互替代。

4.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相同,都是通过特许经销商网络或4S店销售给终端客户;两者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提交的《通用汽车产品排除申请》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克莱斯勒应诉阶段评论意见》,以及国外生产者在其提交的国外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中均认为,调查期内,从美国进口的绝大多数被调查产品都是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而中国国内企业 生产的产品主要为2.5升以下的小轿车和越野车,认为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为高端消费市场,其价格远高于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二者竞争重叠性小,不是同类产品。

调查机关已将被调查产品范围调整为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并依据调整后的被调查产品范围认定了国内同类产品。如上所述,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在产品特性、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基本相同,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部分消费者同时拥有被调查产品和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二者可以相互替代。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产品。

(二)国内产业的认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反补贴条例》第十一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本案国内产业范围进行了审查。

2011年3月8日,申请人提交了调整被调查产品范围的申请,2011年3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相关国内生产者提交了排气量在2.5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的相关数据和材料。现有证据显示,调查期内,上述国内生产者同类 产品合计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反补贴条例》第十一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关于国内产业认定的规定,调查机关认定,上述国内生产者可以代表国内排气量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产业。本案裁决依据的中国国内产业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上述国内生产者。

终裁前,调查机关对相关国内生产者进行了实地核查,根据证据材料,修正了有关数据。因此,终裁相关数据与初裁相比发生了部分变化,但数据趋势未发生实质变化。

四、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各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各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作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1.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

根据公司答卷显示,在调查期内的前10个月,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是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实体。2009年7月,通用汽车公司经过重组将其大部分资产出售给另一家实体,即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初裁时,经审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重组后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实质性地继承重组前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经营活动,暂决定在初裁中将重组前 后的通用公司视为一个公司计算倾销幅度。初裁后,调查机关没有收到关于此认定的评论意见,决定继续维持初裁认定,将重组前后的通用公司视为一个公司计算倾销幅度。

关于型号划分,该公司在答卷中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臵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初步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因此,调查机关决定暂将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分为别克昂克雷和凯迪拉克两种型号的产品计算倾销幅度。

初裁后,公司评论认为,应在别克昂克雷和凯迪拉克两种型号下划分更细型号进行比较,并提出凯迪拉克旗下有一款车型属于越野车,不应归为小轿车。

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对于该公司提出的凯迪拉克旗下也有一款车型属于越野车、不应归为小轿车的主张,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主张,将该车型归为越野车。

(1)正常价值

在初裁后的进一步调查中,调查机关重新审查了该公司美国国内销售的情况。

调查机关按两种型号划分计算了该公司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调查期内,该公司对中 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中,美国国内同类产品销售的数量占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出口数量的比例均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期内,该公司在美国国内的销售全部为非关联交易,调查机关认定其交易价格属于正常贸易过程。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调查期内生产成本和费用的情况,决定接受该公司的成本和费用数据,并据此对调查期内美国国内销售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经过审查,调查机关发现,低于成本的销售量占全部美国国内同类产品销量的比例不足20%。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不排除这部分交易。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情况。

在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两种渠道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一是通过关联公司-通用海外销售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贸易商;二是通过关联公司-通用海外销售公司销售给位于中国的关联贸易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再由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销售给中国最终用户。在第二种销售渠道中,该公司在销售时即知道产品将销往中国。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初裁时,通过第一种渠道进行的出口销售,调查机关暂采用该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客户的价格

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通过第二种渠道进行的出口销售,调查机关暂采用中国关联贸易商与中国非关联客户之间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调查机关没有收到利害关系方的相关评论意见,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初裁时,调查机关暂接受该公司的调整主张。初裁后,公司提交评论意见,认为调查机关应采纳包括保险费用在内的调查问卷答卷中表3-5到岸价格,不应采纳未包括保险费用的调查问卷答卷中表3-4的到岸价格,经审查,调查机关在终裁中接受该主张。关于汇率,公司提交评论意见,认为应采用调查期内平均汇率,经审查,调查机关在终裁中接受该主张。对于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其他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接受其调整主张。

2.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Chrysler Group LLC)根据公司答卷显示,在调查期内,克莱斯勒有限公司进行了破产重组,将大部分实质性资产转移至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代表自身及重组前的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答卷。经审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实质性继承克莱斯勒有限公司

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经营活动。因此,调查机关暂决定在初裁中将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视为一个公司计算倾销幅度。初裁后,调查机关没有收到关于此认定的评论意见,决定继续维持初裁认定,将重组前后的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视为一个公司计算倾销幅度。

关于型号划分,应诉公司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臵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在美国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情况。

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中部分交易是通过其关联公司进行的,初裁时,调查机关认定该部分交易价格能反映正常贸易过程。初裁后,调查机关未收到相关评论,决定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

及财务费用。调查机关初裁时暂接受了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调查机关决定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内销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均高于成本,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终裁时维持初裁认定,按全部内销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情况。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向中国非关联客户出口被调查产品,经审查,对于通过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的交易,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以中国关联贸易商的转售价格为基础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进一步审查。

①正常价值部分

关于该公司所报告的内销交易的调整项目,调查机关终裁时维持初裁认定,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接受其提出的回扣、运费、信用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调整的主张。

②出口价格部分

由于该公司是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被调查产品,初裁时,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报告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调查机关暂决定对该间接费用补充调整。同时,该公司填报了其关联贸易商转售利润,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填报的转售利润受关联关系影响而未能反映应实现的利润,因此,调查机关暂决定重新计算其应实现的利润。

初裁后,公司评论意见认为,由于在结构出口价格时,调查机关调整了公司位于中国的关联贸易商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因此主张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也相应扣减其国内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在通过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的情况下,扣除关该联贸易商的间接费用、利润等项目是推算该公司出口价格所要求的。公司在提出上述主张时,未提供证据表明公司所主张的内销间接费用影响了价格可比性,同时亦未提出证据说明在确定正常价值时的贸易水平与确定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价格的贸易水平有何不同,据此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该公司主张,维持初裁认定。同时,公司还主张调查机关没有披露确定间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在发给公司的初裁后披露中,调查机关已向其充分披露了数据、数据来源和详细计算方法等全部事实,调查机关不接受该主张。

对于被调查产品销售过程发生的运费、回扣、售前仓储费用、进口关税、进口报关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终裁时维持初裁认定,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

3.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Mercedes-Benz U.S.International, Inc.)

该公司答卷称,在通常业务过程中,公司使用一种8位的编码去标识汽车的每一型号,公司按照该型号划分填报了答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在美国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情况。公司答卷称,调查期内,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生产,不直接向市场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而是将生产出的所有产品销售给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再转售给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MBUSA),然后由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销售给美国的经销商或最终用户。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和两家关联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内销资料。

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以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

限公司转售给美国经销商或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向美国非关联经销商和一家关联经销商进行国内销售,经进一步审查,公司对关联经销商和非关联经销商的销售价格并无明显差异,能够反映正常市场价格,调查机关决定接受公司主张,没有排除这部分对关联经销商的销售。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内销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数量比例不超过20%,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按全部内销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情况。与国内销售情况类似,调查期内,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将生产的所有产品销售通过母公司-戴姆

勒股份公司将产品转售给位于中国境内的关联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然后再销售给中国非关联经销商。

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规定,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转售给中国非关联经销商的价格为基础,通过结构出口价格的方法来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①正常价值部分

关于物理特性调整,该公司在原始答卷中虽主张了该项调整,但在调整合计项目中没有按照答卷要求包含该项。初裁时,调查机关据此未对该项目进行审查。初裁后,该公司主张对该项目进行补充调整,申请人也就此提交评论意见,认为不应调整该项目。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能证明其所主张的物理特性差异是源于内销和出口产品不同、所谓“平均原料成本差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物理特性差异如何影响了价格可比性。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该项补充调整主张。

关于国内销售中的其他折扣等其他的调整项目,经审

查,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裁定,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接受其调整主张。

②出口价格部分

由于该公司是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被调查产品,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报告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调查机关决定对该间接费用补充调整。同时,该公司填报了其关联贸易商转售利润,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填报的转售利润受关联关系影响而未能反映应实现的利润,因此,调查机关决定重新计算其应实现的利润。

初裁后,公司评论意见认为,由于在结构出口价格时,调查机关调整了公司位于中国的关联贸易商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因此主张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也相应扣减其国内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在通过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的情况下,扣除关该联贸易商的间接费用、利润等项目是推算该公司出口价格所要求的。公司在提出上述主张时,未提供证据表明公司所主张的内销间接费用影响了价格可比性,同时亦未提出证据说明在确定正常价值时的贸易水平与确定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价格的贸易水平有何不同,据此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该公司主张,维持初裁认定。同时,公司还主张调查机关没有披露确定间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在发给公司的初裁

后披露及终裁前披露中,调查机关已向其充分披露了数据、数据来源和详细计算方法等全部事实,调查机关不接受该主张。

对于内陆运费、售前仓储、出厂装卸费、海关关税、进口报关费、出厂装卸费、国际运费、港口装卸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担保费用、广告费用、出口检验费、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等,调查机关决定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

4.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BMW Manufacturing LLC)及其关联公司

关于型号划分,应诉公司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臵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根据该标准,宝马公司产品全部划归为越野车。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情况。调查期内,该公司美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其关联公司转售给非关联分销商,经审查,调查机关认定该转售价格反映了正常贸易过程,40 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以该转售交易作为进一步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转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数量比例不超过20%,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按全部转售交易作为进一步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情况。在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向中国非关联客户转售被调查产品,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以中国关联贸易商的转售价格为基础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进一步审查。

①正常价值部分

关于该公司所报告的内销交易的调整项目,调查机关初

裁时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其提出回扣、退款及赔偿、运费、售后服务费等调整的主张。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②出口价格部分

由于该公司是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被调查产品,初裁时,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报告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调查机关决定对该间接费用补充调整。同时,该公司填报了其关联贸易商转售利润,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填报的转售利润受关联关系影响而未能反映应实现的利润,因此,调查机关决定重新计算其应实现的利润。初裁后,调查机关未收到相关评论意见,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对于被调查产品销售过程发生的运费、国际运费、保险、装卸费、回扣、内陆运费、售前仓储费用、内陆保险、进口关税、进口报关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广告费、其他应调整费用(消费税)等调整项目,调查机关初裁时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初裁后,调查机关未收到相关评论意见,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5.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美国本田有限公司(Honda of America Mfg., Inc.,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初裁时,调查机关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

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各公司报告型号再做划分。初裁后,公司提出评论意见认为:如果直接笼统地将所有汽车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而不区分型号,可能会导致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不公平比较。调查机关认为,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越野车、小轿车两类所依据的是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而各公司所报告型号的划分是出于各公司经营管理和产品管理的需要,具有各公司自身的特点,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小轿车两类正是为了减少各公司在型号划分上的差异,提供公平比较的基础。所以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中对被调查产品划分的认定。

(1)正常价值

在初裁后的进一步调查中,调查机关重新审查了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Honda of America Mfg., Inc.)及美国本田有限公司(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以下称美国本田)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情况。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该公司调查期内在美国境内的销售直接通过美国本田公司销售给非关联分销商。初裁时,调查机关暂以该销售给非关联分销商的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初裁后,公

司未提出异议,经进一步调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中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认定结论。

初裁时,调查机关暂接受公司所报告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初裁后,公司未提出异议,经进一步调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对上述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的认定结论。

初裁时,调查机关初步对转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数量比例不超过20%,暂将全部在美国销售的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基础。初裁后,公司未提出异议,经进一步调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对低成本测试结果的认定结论,将全部在美国销售的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公司调查期内对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销售进行了进一步审查。该公司调查期内对中国的出口销售均通过其设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以关联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客户之间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主张正常价值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审

查和进一步调查。

①正常价值部分

公司主张对广告费用进行调整。根据公司报告公司的广告费用分为一般性广告费或者针对特定汽车型号的广告费。一般广告旨在提高消费者对公司汽车品牌意识和加强整体品牌形象。特定广告主要通过强调特定汽车型号的风格或特点,推广特定型号。公司在国内销售中分别主张这两种广告费用的调整。

鉴于一般广告只是为了提高公司品牌形象,所针对的并不是特定的被调查产品,所发生的该部分广告费用不属于直接销售费用,不能作为正常价值项目进行调整,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对公司一般广告费用调整的主张暂没有接受。初裁后,公司提出评论意见,认为一般广告费用确实属于间接销售费用,但公司在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中同时对一般广告费用进行了扣减,所以公司主张对出口价格中的一般广告费用也进行扣减或两边都不进行扣除。经进一步审查,公司确实在出口价格中对一般广告费用已经进行了扣减,调查机关决定终裁中不再对正常价值中的一般广告费用进行调整。

公司主张,公司在国内市场销售被调查产品时履行了比较多的职能,如广告、客户管理与维护、分销等,而对中国出口的销售中并没有承担这些职能。进而主张以公司提交的“表6-5”中在国内和出口中国两个市场上所发生的期间费用

差异,对正常价值进行调整。

初裁中,调查机关认为,销售职能的不同并不必然导致销售费用的不同,也不必然影响价格的公平比较。公司所主张的销售职能不同,其实只是销售过程中有区别的销售活动,并不影响公平价格的比较。同时,公司在答卷中明确表示国内销售和对中国出口销售贸易环节没有差别。而且公司直接以“表6-5”中在国内和出口中国两个市场上所发生的期间费用差异,对正常价值进行调整也不符合销售职能不同所引起费用的性质。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不接受公司这一调整正常价值的主张。初裁后,公司提出评论意见,认为公司在答卷中明确表示的国内销售和对中国出口销售贸易环节没有差别的陈述是基于公司在美国市场和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所面对的最终客户而言的。公司在答卷中主张销售职能差异是基于将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调整到出厂价水平所进行的调整,而不是贸易环节差异所进行的调整。调查机关认为,在初裁中暂不接受公司调整正常价值的主张也并不是因为贸易环节调整的问题不予接受,而是因为公司对正常价值调整的方式即简单地直接地以“表6-5”中在国内和出口中国两个市场上所发生的期间费用差异,对正常价值进行调整。至于公司基于在出口价格中已经扣除间接费用进而主张在正常价值中也同样扣除在出口和国内销售两个市场所发生的期间费用的差异,则忽视了公司调查期内对中国的出口

销售均通过其设在中国的关联公司进行的基本事实。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时的认定,不接受公司这一调整正常价值的主张。

初裁时,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公司其他折扣的主张。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发现公司所主张的其他折扣的调整包括贸易商奖励、余额结转、Floor Plan资助、燃油费返还、市场推广补贴和交付前检验费返还,在这些主张的折扣调整中,燃油费返还是按每辆汽车定额进行返还并不符合不同汽车不同油箱的实际,除市场推广补贴和交付前检验费返还属于为经销商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市场推广和最终将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交付用户检验而给予经销商检验费的返还外,其余折扣均是帮助各经销商库存车辆融资以零售价不同比例而给予的资金金额,这部分资金金额并不是销售价格的直接减少,其实质属于经销商为库存车辆的融资,公司在提交调查机关关于倾销幅度计算的说明中也提到这部分折扣是帮助经销商库存车辆融资,同时公司没有提供其一贯执行的销售政策和合同的书面文件,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不接受除市场推广补贴和交付前检验费返还的其他折扣调整的主张。

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其他折扣(市场推广补贴和交付前检验费返)、回扣、内陆运输-工厂至分销仓库、内陆运输-工厂/仓库至客户、售前仓储费、内陆保险费、47 出厂装卸费等相关费用、信用费用、担保费用、广告费用等项目。初裁后,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②出口价格部分

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内陆运输-工厂至分销仓库、内陆运输-工厂/仓库至出口港、出厂装卸费等相关费用、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信用费用、担保费用等项目。初裁后,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

6.其他美国公司(All Others)

对于其他美国公司,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初裁时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其适用申请书主张的倾销幅度。

初裁后,美国政府评论主张,调查机关初裁时采取不利数据来确定其他美国公司的倾销幅度,调查机关未解释其原因以及任何出口商如何不配合此次调查,并要求对没有明确不配合此次调查的公司适用加权平均税率。

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在立案前后,调查机关已通知申请书上列明的各出口商或生产商,也请美国政府通知各出口商或生产商。立案公告也在商务部网站上可获得。立案后,调查机关设臵了登记应诉程序,同时,调查机关也向登记应诉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也可在商务部网站上公开

获得。调查机关认为,在调查机关的最大能力范围内,任何出口商均已通过上述程序获得充分配合调查的机会,任何出口商如果愿配合调查均应做出适当回应。对于没有明确回应的任何出口商,调查机关当然可以合理认定其没有配合的意愿,并根据可获得最佳信息来确定其倾销幅度,而不是采用不利信息。综上,调查机关不接受美国政府的主张,维持初裁认定。

初裁后,福特汽车公司在评论中主张,虽然其在调查期内没有出口,但由于配合调查,调查机关应为其确定倾销幅度。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倾销幅度需根据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得出,福特汽车公司在调查期内没有出口,也就不存在出口价格。因此,该主张没有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调查机关不接受该主张。福特公司在符合条件时,可向调查机关申请新出口商复审以获取单独税率。

(二)价格比较。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8.9%(General Motors LLC)

2.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8.8%(Chrysler Group LLC)

3.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2.7%(Mercedes-Benz U.S.International, Inc.)4.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BMW Manufacturing LLC)

5.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4.1%(Honda of America Mfg., Inc.,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其他美国公司

21.5%(All Others)

五、补贴和补贴金额

调查机关分别以10年作为本案中汽车行业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即对补贴调查期内及之前9年中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展开调查。

调查机关规定,应诉公司和其符合条件的关联公司均应

2.0%

篇2:对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

一、增值税转型后煤炭企业得到的实惠

2012年1月份起,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增值税由生产型转换成了消费型, 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金属矿选产品、非矿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由原13%恢复至17%, 这为煤炭资源整合提供了重要的税收政策保证, 使得煤炭企业在如下方面得到了实惠:

第一, 由于煤炭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购进可抵扣部分提高了4%, 这调动了煤炭企业对设备投入、环保投入、安全建设、基础建设、原材料购进等投资的积极性, 为煤炭企业加快科技进步、增加新设备、提升安全高效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第二, 由于增值税转型后税率上调对煤炭企业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推进了煤炭企业技术进步, 促进产业结构化调整和提升专业化生产能力, 从而提高了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第三, 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会企业对设备投资的增加, 加快了设备更新速度, 提高了科技生产水平, 有利于扩大煤炭行业经营种类与规模, 使企业产品质量、数量得到相应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为企业实现利润的增加提供了有效保证。

第四, 增值税转型会促使煤炭企业对可持续生产加大投资, 从而对建立绿色环保、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效遏制煤炭过度开采造成环境破坏发挥积极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后对煤炭企业纳税的不利影响

我们应该看到, 增值税转型后对煤炭企业具有双面影响。一方面, 消费型增值税可调动煤炭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煤炭企业技术进步, 优化产业结构化, 提升煤炭企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技术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而另一方面,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主要特点是允许抵扣企业外购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因而就目前而言, 增值税转型对煤炭企业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根据行业人士2007年一项统计说明,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增值税率仅为3.41%, 而煤炭采选业实际增值税率为7.32%, 这就意味着, 煤炭行业实际增值税率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出3.91二这次矿产品税率提高到17%, 又使得煤炭企业增值税税负进一步提高了4个百分点, 这无疑更进一步拉大了煤炭企业与其他行业的税费差距, 这对煤炭企业来说, 没有体现国家倡导的税收适度和税负公平的原则。

第二, 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本的构成有别于其他工业企业, 煤炭企业在生产中成本部分包含的土地塌陷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征地迁村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大, 而这些投入在增值税转型后却不能抵扣, 使煤炭行业的实际税负远高于其他行业。

第三, 由于煤炭企业是资源型的, 其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期间大部分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技术装备等往往是集中投入, 所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可抵扣给煤炭企业所带来的优惠效果不明显。而煤炭企业在转入正常生产阶段后, 促进企业较大投入的大型设备等生产所用固定的资产投入逐渐减少, 因而新增固定资产进项增值税抵扣额较少。

三、针对增值税转型后煤炭行业应对措施

篇3:光伏双反调查欧盟好人难做?

一次严厉的征税建议

从去年7月份开始,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联盟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行为提起申诉,欧盟从9月正式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随后的几个月里,此联盟再次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要求对其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欧盟随即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实施进口登记。

欧委会目前提出的征税提议是,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7%至68%不等的惩罚性关税,平均税率高达47%。一旦欧委会宣布征税决定,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将遭遇生存危机,即使欧委会在六个月后的终裁中宣布取消征税,对中国光伏业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

从中国方面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同时,对欧盟方面也并非全是好事,欧盟成员国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吸纳了数十万就业人口。因此,包括德国、英国、瑞典等十几个成员国一直以来持反对态度。

实际上,该案也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曾发表声明,一旦开征这一税种,欧盟设立的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20%的计划将落空。

当然,中国政府和企业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对此的抗议从未间断。

这些抗议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很难评估,但是5月22日,代表中国商务部进行谈判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一则声明,推动了事件在6月6日这个关键性时间节点之前的进展。

两则声明带来的大逆转

5月23日,欧盟贸易发言人约翰·克兰西(John Clancy)在布鲁塞尔表示,太阳能电池板谈判尚无失败可言;中欧投资协议获得新推动力。他在声明中强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这些指责是错误的并具有误导性——原因很简单,中欧双方尚未对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案展开正式谈判。”

“从调查开始,欧洲委员会就保持了开放探讨的态度,并已经准备好进行建设性的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目前建设性的讨论正在进行。各种接触也已开始,包括政治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接触。然而我们不能对这些讨论的内容发表评论,同时,我们对中国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表评论的做法表示遗憾。我们无法对这些言论表示认同。这些技术层面的初步交涉与正式协商无关。即便是开始正式谈判,其时间也应在太阳能电池板案的‘初步调查结果’正式公布在欧盟官方公报之后。这条规则是在《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第8 条里明确规定的。欧洲委员会期待就可能的解决方案与中方展开建设性的讨论。”

克兰西在声明中提到的“指责”,就是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其网站上刊登的一则声明。这则名为“中欧光伏双反价格承诺谈判需要诚意”的声明,直指欧盟在该案件处理上的傲慢态度导致了首轮谈判破裂。

声明称,“我方怀着极大诚意、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与欧委会进行沟通,提出务实可行的价格承诺方案,但欧方直接回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谈判方案,也不回应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和解释。”“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无果而终,宣告破裂。”随即,商务部网站转发了这则声明。

声明中“破裂”等用语带着的明显的火药味,引起欧盟方面的重视,第二天即与机电商会进行了沟通,并公开表达了对此声明的不认同。

声明选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是因为24日欧盟成员国对此案要进行投票。而中方要通过这一方式向欧盟成员国传递中欧并未达成和解方案的信息。因为中方通过已经获得的信息分析,如果成员国认为中欧将要和解,本来反对征税的也有可能选择不反对。

5月24日,欧盟27个成员国就是否同意向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进行投票,当天采取了书面投票方式,此举让各成员国间互不知晓投票结果。

投票结果是,投反对票的国家包括德国、英国、丹麦、希腊、爱尔兰、卢森堡、匈牙利、荷兰、瑞典等18个国家;仅有法国、意大利、立陶宛和葡萄牙四国选择站在欧委会一边,投了支持票;西班牙、拉脱维亚、奥地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五国弃权。在这个游戏规则中,弃权也意味着同意。

事情发展至此,分析文章指出中方通过各种斡旋获得了胜利的机会,此次博弈曙光初现。但是,欧盟成员国的态度并不能左右欧委会执行初裁动议,好在12月底终裁结果需要经过欧盟理事会的通过,成员国的投票将具法律效力。

欧盟好人难做

此事件中欧盟的角色可谓尴尬。在欧洲目前危机阴影未散、经济下滑的时候,为何要对中国这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出手?

根据欧盟贸易司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欧贸易总额突破4337亿欧元,同比下降3%。欧盟向中国进口额达2899亿欧元,出口总额仅为1438亿欧元,这个差异招致了欧盟的抱怨。中欧双方在投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据统计,2011年,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为175亿欧元,中国同年在欧投资却仅为28亿欧元。

双方都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双方投资与贸易仍有巨大的潜力,欧盟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贸易战而不是促进建设更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恐怕也实非心甘情愿。

从德国多方媒体得知,提出双反申诉的主导者的是德国“太阳王”阿斯贝克。此人正是游说欧委会向中国太阳能面板征收47%的惩罚性关税的最大幕后推手。

阿斯贝克何许人也?在德国,人们称他“太阳王”。他生活奢侈、发言肆无忌惮,是拥有两座古堡、把350公顷私人森林当作狩猎场的古怪富豪。

太阳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是阿斯贝克于2005年创建,至今,他已将约2800万欧元的股息纳入囊中;此外,他通过出售股权,获得了4000万欧元的收入;此外,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在业务良好的年份,这份薪酬高达100万欧元左右。

nlc202309031907

阿斯贝克用这些钱,享受着贵族般的生活方式。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狩猎。2008年,他买下了位于德国卡尔慕特的狩猎古堡,包括周围350公顷的私人森林在内。 2012年底,他又以五百万欧元的价格买下马林菲尔斯的一座城堡,作为他的另一个猎场。

当亚洲的光伏组件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德国,让包括太阳能世界公司的业绩每况愈下的时候,阿斯贝克想把责任都推到中国企业身上,因为太阳能世界公司担负着10亿欧元左右的巨额债务,必须进行重组。面对债权人,阿斯贝克声称,如果对于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预期中的反倾销税,德国乃至欧洲光伏市场将于2013年下半年恢复公平竞争,其公司也将走出困境。

阿斯贝克于是牵头成立了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于2012年7月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的诉讼,两个月后,又提出向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要求。德国有关媒体对此的评价是“想转嫁自己的责任”。

阿斯贝克曾在接受某德国杂志采访时表示:“在太阳能行业没有公平竞争,中国已经发动了一场产业战争。”

虽然阿斯贝克本人颇为古怪,但在德国,阿斯贝克的公司声名显赫,公司总部设立在波恩,在德国、西班牙、美国、南非和新加坡设有销售办事处。这个公司掌握着太阳能发电领域的核心技术。2008年,该公司获得“2008年度德国最可持续生产奖”。公司集团内部,有许多专业人士是从波恩、弗莱堡、瑞典、卡马里奥、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等一线企业聘请过来的。该公司同时在俄勒冈州也有相同的项目,2007年日本的小松集团也新购置了该项目并且设立分部。在北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厂。

如果说欧盟对这个庞然大物毫不忌惮那绝无可能。更重要的是,阿斯贝克坚称,中国相关部门在2011年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近200亿欧元补贴,从而使他们得以将产品价格下降到成本价30%以下。他表示,中国生产商正在“将其他各国挤出市场,形成技术垄断。中国政府知道使用太阳能比使用地球上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气都要划算。”这样的话语显然有利于推动欧盟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事实上,太阳能世界公司正面临倒闭。其股价2008年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一度高达每股46.9欧元,2011年每股跌落至10欧元,如今每股在1欧元以下。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希望通过债转股方式挨过生死线。

因此,欧盟面临的难题就是,既要想办法拯救欧盟的重要企业,又要面对来自中国的强烈抗议。中方因此案涉及的极大利益,多方斡旋,从未放弃。

这个工作如此艰难,以至于一位欧盟官员承认:“如果我说我们不为此头疼,那我是在撒谎。”

中欧博弈高层关注

中欧这一次贸易摩擦,双方高层对此均十分重视并多次表态。

李克强总理24日在瑞士经济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坚决反对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双反案对中国相关产业、企业和就业将造成损害,同时也会损害欧洲用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损人不利己。

德国副总理公开批评征税措施是一个错误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又在中德联合记者会上强调,将尽全力阻止欧盟因此案而引爆中欧贸易战。

一次贸易摩擦引发双方高层如此关注,据说也是头一遭。

其实欧盟本身两边受压日子不好过,但心里还是很明白,欧洲经济依然低迷,面临相当大的下行压力和诸多不确定性,必须要释放积极的信号。

24日,欧盟向外界透露,欧盟最大的愿望是与中国在贸易和投资的各个领域发展更为紧密的联系。比如,欧洲委员会开始要求各成员国授权欧盟与中国开展投资协议的谈判。这是自《里斯本条约》规定外商直接投资为欧盟专属权限以来,欧洲委员会首次使用该权力,提议就单独的投资协议展开谈判。目前,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指令已交由欧洲理事会待其批准,批准后方可开启谈判。

欧中投资协议将把中国和欧盟26个成员国间现存的双边投资保护协议简化成一个统一的版本。从欧盟层面来讲,此项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更好地保护欧盟和中国在对方境内的投资,提高欧盟投资者在中国的法律确定性,减少其在中国投资的壁垒,促进双边投资交流。另外,协议也将涉及完善中国市场的准入标准,解决强制型合资企业问题和其他一些重要问题。

欧盟希望通过这些信号表明,仍愿意并将致力于推进和扩大稳定互利的贸易关系。

TIPS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

“双反”大事记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向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提起诉讼。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2年9月25日 EUProSun向欧盟提起申诉,指控中国的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要求对其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

2012年11月8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

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

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称,欧盟对华光伏“双反”首轮谈判宣告破裂。商务部网站转发了此声明。

2013年5月23日欧盟发言人对机电商会的声明表示不同意和遗憾,表明谈判尚未开始。中国商务部率团紧急赴欧,向欧委会就价格承诺问题再次进行磋商。

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内部拟就欧委会对华光伏征税建议案投票表决。最终,18国反对,4国支持,5国弃权。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时强调,近日欧盟拟对华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我们希望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问题,而不是打贸易战。

截至本文截稿之日,欧盟正式作出决定并公告,为了应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在欧洲市场的倾销,向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临时性关税。该关税自6月6日起征收,为期6个月,直到今年12月初全面调查结束为止。届时,欧盟必须做出决定,是否施加为期最长为5年的长期性关税。该关税将分两阶段征收:自6月6日起,向由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 11.8%的关税;两个月后,即从8月6日起,平均关税税率将调至47.6%。总体来看,该阶段关税水平将介于37.2%至67.9%之间。

欧盟驻华代表团信息处处长峰威力向《小康·财智》记者表示,这是经双方反复博弈之后的一个折中方案,"已经比原方案低很多了"。

6月到8月,中方争取到的两个月时间,又将带来怎样的转机?

上一篇:物业管治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