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2024-05-11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共11篇)

篇1: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为做好我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市地形条件复杂,起伏较大,表层风化严重,在降水、震动等自然因素和日益加剧的人为活动影响下,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我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采空区分布广,采空塌陷时有发生。据调查,目前全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19处,其中崩塌7处、滑坡5处、泥石流2处、采空塌陷4处、地裂缝1处。

二、重点防范期的划定

我市降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10月份,这期间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将2006年的6月至10月即汛期定为重点防范期,其它时间为一般防范期。

三、主要灾害点的分布、影响范围、威胁对象及防治措施

(一)黑旺村周边采空塌陷区

位于黑旺村南部及河滩,该地区由于开采铁矿石,在地下形成了大面积的叠加采空区,采空高度大,距地表浅,采空区上部岩层稳定性差,汛期受降雨的影响有大面积塌陷的危险。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拨专款265万元用于采空区居民搬迁工作,现已全部搬迁完毕。目前在采空区范围内已无居民居住,原有住房已经拆除,但地面塌陷的危险依然存在。

防治措施:

1.严厉打击取缔私开矿井,避免形成新的采空区。

2.根据划定的塌陷危险区范围,对进入塌陷危险区的道路进行封堵,在塌陷危险区周围设置警示牌,禁止车辆、人员进入危险区。

(二)峨庄乡滑坡危险区

位于峨庄乡东石—响泉一线的山谷谷地中,有下端士村滑坡、东东峪村滑坡、乡政府驻地北滑坡和西石村东滑坡等4处滑坡。该地段滑坡体为土体,均为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含砂砾粘土体,结构极为松散。滑坡体体积小于1万立方米,属滑动式滑坡,遇强降水极易发生滑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治措施:

1.滑坡体前沿严禁开挖边坡,同时在后壁上部修建排水沟;

2.各滑坡体前沿修建挡土墙,并留设排水孔;

3.在峨庄乡政府北、西石村东滑坡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

4.汛期派专人加强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

(三)XX区过境路(国道)673公里路牌桥东600米处崩滑危险区

该崩滑体长20米,宽50米,体积约3000立方米,属修路破坏山体边坡形成。此处为断裂带,岩石破碎,坡度较陡,遇连续降水或强降水极易发生崩滑,威胁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

防治措施:

1.汛期加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

2.清除后缘破碎岩石,减小山体坡角;

3.在滑坡体上方后部修筑截水渠,防止降水沿裂缝或软弱面下渗。

(四)XX区域城镇岭西、石门地区崩滑危险区

位于XX区域城镇西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加之岩石风化强烈,易产生崩塌、滑坡灾害。2004年发生4起小型滑坡,分别是岭西牛角村滑坡、岭西医院公路滑坡、岭西东南滑坡和石门村滑坡。共毁坏房屋8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万元。汛期在降雨的影响下,这些滑坡体仍不稳定。

防治措施:

1.汛期加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

2.清除后缘破碎岩石,减小山体坡角;

3.在滑坡体上方后部修筑截水渠,防止降水沿裂缝和软弱面下渗;

4.对受滑坡威胁严重的居民实施搬迁避让。

(五)李家疃采空塌陷

位于X区X镇李家疃村中部,村庄处于王村煤矿采空区范围内,有7-8户民房和村幼儿园墙壁、地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斑裂和地裂缝,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治措施:

1.停止村庄下面的采煤活动;

2.圈定可能塌陷的影响范围;

3.对斑裂房屋进行鉴定;

4.随时监测塌陷区及周边房屋的变化情况,发现灾情加重,应采取避让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六)X县X镇龙泉村滑坡

位于X镇村南、村北。滑坡体为多组裂隙极为发育、岩石极为破碎的暗紫色页岩。每逢强降雨,雨水沿裂隙及破碎石缝渗入而降低坡体稳固性,威胁多户居民安全。2004年市政府拨30万元专款用于居民的搬迁避让补贴,先期搬迁15户;同时沂源县政府委托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认定村南、村北滑坡均为村民在古滑坡体上建房开挖引起的古滑坡体内小范围滑坡。古滑坡体上的居民现已搬迁完毕。

防治措施:

1.落实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

2.加强汛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

3.严禁在古滑坡体上及其影响范围内新建建筑及随意开挖坡脚。

(七)XX县石桥镇关河峪滑坡

处于关河峪村中居民集中地段,滑坡体长23米,宽200米,厚5米,体积约20000立方米。滑坡体表面呈阶梯状,滑坡体上方民房分3个台阶展布。2001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中间台阶边沿塌落约50立方米,将下一台阶民房破坏。该滑坡体为坡冲积物被河流切割成陡坡,其基底为花岗片麻岩风化带。目前仍存在严重隐患,如遇连续或强度较大降水,滑落的可能性较大。

防治措施:

1.滑坡体后缘修建排水沟,集中排水,防止流水冲刷浸润滑动面;

2.汛期派专人加强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

3.雨季受威胁居民采取避让措施。

(八)XX燕崖乡大洪峪崩塌

位于大洪峪村东及北,村庄三面被山环绕,山体下部为寒武系页岩,形成相对平缓的山坡,坡度在30°左右,顶部为厚层灰岩,形成近90°峭壁,顶部厚层灰岩与数层薄层绿色页岩互层,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山体突出部位一组与坡面走向一致的裂隙张开度较大,极不稳定,遇暴雨、爆破震动等极易造成崩塌,危险性极大。

防治措施:

1.汛期加强监测和预警;

2.崩塌前缘居民雨季时采取避让措施;

3.清除残留石块、削方减载。

(九)XX县鲁村镇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

位于鲁村镇镇政府驻地和丁家庄。X县鲁村镇镇政府驻地及附近供销社大楼和鲁村二村等房屋的墙面、地面出现大面积裂缝;丁家庄河北侧的150多户民房墙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裂缝长1000-4000mm,宽10-50mm,墙面倾斜达10-30mm,丁家庄小学经有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其中,鲁村镇镇政府驻地下面为鲁村煤矿采空区,丁家庄下面为草埠煤矿采空区(鲁村镇镇政府驻地采空区地面塌陷引起的房屋斑裂已由淄博市房屋鉴定中心作变形观测,现已经进行鉴定补偿兑付工作;丁家庄采空区已由草埠煤矿落实了维修款,发给各受灾户用于受损房屋维修)。

防治措施:

1.调查圈定可能塌陷的影响范围,在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

2.加强监测和群测群防;

3.搬迁避让。

(十)XX县三岔乡泥石流易发区

该泥石流易发区位于山沟谷,由于岩体破碎、风化残积物较多,植被稀少,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如遇暴雨易产生泥石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防治措施:

1.汛期建立监测预报系统,指定县、乡镇、村联络员及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定期巡查,防患于未然;

2.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威胁,不得在山沟出口处修筑建筑物;

3.在山上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做好山区绿化,增加抵御灾害能力。

(十一)其它地质灾害

主要是煤矸石堆崩塌。我市煤矸石渣量大堆多,这类松散堆积构成的堆坡,有的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及周围建筑及设施的安全。如石谷渣堆、龙泉渣堆、岭子渣堆、寨里渣堆、洪山二立井渣堆等,均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应注意加强监测,以确保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防

(一)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村庄),明确具体责任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责任分工附后)。

(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

《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市政府公布,要重点抓好实施工作。已经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制度、巡查制度、值班制度、登记与速报制度,要坚持做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层层落实好昼夜专人值班制度,公开联系电话。要加强对重点防治危险区(点)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遇突发性地质灾害,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到现场进行应急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工作

各区县、高新区对稳定性差、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勘查治理,消除隐患。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由市及区县政府分级负担。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各区县、高新区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把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四)抓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均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否则,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做好汛后总结,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对汛前调查、汛期值班、巡查和现场调查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要认真做好记录,汛后及时对本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总结。

各区县、高新区要在全市防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防治方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并在汛前进行全面检查。

为便于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设立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田锡富;副组长:宋长清。在市国土资源局设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联系电话:

附件:XX市重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分工

篇2: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为做好2016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我校在今年汛期中师生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根据市、区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2016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清醒认识,积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工作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由于我校侧靠山坡,虽然采取了部分山体水泥封盖、修建了泄洪水沟、安装了防护网等防范措施,但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坚持“主动避让”和“预防避让”的原则,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防灾责任落实到位,认真履职

1、责任划分: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为学校行政校长,具体职责为:全面抓好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协调、统一指挥下属组织;主要责任人为党支部书记、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德育主任,具体做好隐患排查、监测、警示、人员疏导、教育、演练、治理等工作的牵头、组织;直接责任人为地质灾害各项具体工作的相关负责人。

2、相关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相互协调配合,做到点点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不留任何责任空白。

三、落实措施,确保防灾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灾意识和能力

师生的地质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能力是地质灾害防范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校总务处、德育处要通过班会、升旗仪式、教职工大会、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阵地,以应急演练、主题演讲、标语、传单、简报等形式,积极宣传、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学校应急机构及成员、应急方案等内容,提高师生防范的主动性和应变能力,争取以极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防治避险效果。

2、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取得防灾主动权

总务处牵头负责排查工作,做到平时一周一查,汛期到时,每日一查,大

暴雨时随时排查。

3、落实警示措施。总务处牵头负责设立警示标志,及时提醒师生过往地质灾害区域时要加强警觉,时时防范。发放避险工作明白卡,让师生明白避险路线,当发生灾害时能及时避险。

4、总务处负责落实监测工作,合理布局监测点。

5、总务处牵头负责落实必要的简易处置措施,如添堵裂缝、疏通排水沟,确保灾害隐患的危险不进一步扩大。

6、总务处牵头负责加强汛期巡查、检查工作,做好重点防范。一是要制定巡查计划,认真按巡查计划要求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趋势,对于变化趋势明显且可能成灾的,要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并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组织师生撤离实施紧急避险,根据情况采取可行的处置措施。强降雨天气要加强检查,要通过对灾害发生前各种特征的检查,及时预测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时采取避让措施。根据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及检查结查,确定主要防范点和重要防范区,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并进行重点监控。

7、认真建立和实施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总务处要安排好汛期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同时,成立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抢险救灾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判断险情和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的能力;准备一定的抢险救灾物资,保障抢险救灾经费;坚持群专结合,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教职工监测员预防监测的主体作用。

8、关注工程建设,确保施工安全。我校正在进行校舍加固维修,总务处一定要检查要求施工方做好防汛防洪工作,随时保持信息畅通,并监督施工方规范管理建筑工地,确保建筑工地安全施工。

附件:学校2016年防汛值班安排表另附

篇3:某崩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探讨

某新农村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北部, 距长治市区约40 km, 北邻潞城市, 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1957~2008年年平均降水量577.8mm。降雨量最大的是1971年的939.2mm, 降雨量最小的是1965年的319.7mm。多年平均6、7、8、9四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日最大降雨量是122.77mm (1971年8月21日) 。1981—2001年每小时最大降雨量为62.6mm (1990年) , 同期每十分钟最大降雨量是25.77mm (1999年) 。

百里滩河流经该村。该崩塌主要发育在百里河滩河右岸及其东北侧支沟边坡, 为自然地质灾害, 崩塌发育在第四系上中更新统边坡中, 下覆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中厚层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与白云质灰岩。该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受松散岩类孔隙水影响。该类水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砂卵砾石及上中更新统亚砂土构成, 富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补给, 顺地形排入百里滩河。

百里滩河右岸河岸位于该村南侧和西侧, 黄土边坡1993年河水发洪冲蚀岸边, 发生崩塌灾害, 该次崩塌来势猛、速度快, 崩塌体后壁近直立, 崩塌体长约600 m, 高约18 m;体积约15×104 m 3, 按《规范》[1]规模属大型。造成50多间居民房屋出现裂缝;损毁窑洞十余间。随后每年相继发生多次崩塌。2002年7月20日, 洪水过后, 在该村河岸发生崩塌, 崩塌体后壁近直立, 该次崩塌体长约450 m, 高约15 m, 体积约12.9×104 m3, 规模属大型。造成10多座院落被毁, 5户人家11人死亡, 总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目前, 百里滩河岸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受崩塌威胁的有该村小学91名师生以及村民280户1 150余人、800余间 (孔) 房屋, 危险性大。该崩塌直接影响了该村新农村的建设, 对该崩塌的治理迫在眉睫。

2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

根据崩塌地质灾害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崩塌破坏的成因, 本次拟采取以下2种方案进行护坡, 同时对河流护岸进行改造修复, 并修建排水工程。河流护岸工程与排水工程方案相同, 工程量相同, 区别在护坡工程部分。

方案一:分两级边坡进行整理, 治理方案为挡土墙+浆砌片石护坡+混凝土方形格构护坡;

方案二:分三级边坡进行整理, 治理方案为挡土墙+浆砌片石护坡。

2.1 方案一

挡土墙:在崩塌体前缘坡体底部修筑仰斜式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墙。选用质地坚硬的灰岩和M7.5水泥砂浆砌筑, 靠排水沟侧用浆砌石护坡。挡墙埋入地下1.0m, 地面以上4.0 m, 顶宽1 m, 底宽3.0 m。挡土墙墙面坡率1:0.75, 挡土墙背坡率1:0.2, 采用M7.5浆砌片石, 表面用M10砂浆进行勾缝;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 伸缩缝宽20 mm;挡土墙墙体上设一排φ100 mm PVC排水管, 管间距3.0 m, 距地面500 mm;排水管外侧低, 里侧高, 坡度为1:0.1。在挡土墙墙背排水管管口一带沿挡土墙设置一条厚300 mm的反滤层, 反滤层呈两侧高, 向中部排水沟倾斜;反滤层下方设防渗层。

浆砌片石护坡:在坡体下部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首先将坡体表面的垃圾、杂草等进行清理, 进行坡面平整, 坡面平整面积约10 200 m2, 坡体下部进行回填夯实, 填方量约为156 000 m 3, 坡体下部进行回填夯实, 护坡厚1 m, 每10~15 m设一道伸缩缝。

原该村河岸坡坡体地形坡度为60~80°, 平均70°, 治理后坡率为1:1, 坡度为45°。

混凝土方形格构护坡:在坡体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方形浆砌石格构护坡的形式, 厚度0.5 m, 即顺边坡倾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带梁, 条带间距4 m, 断面尺寸为400×300 mm, 并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弧形浆砌石拱, 断面尺寸亦为400×300 mm。为节省工程投资, 并与环境美化相结合, 本段边坡设计格构中间培土植草绿化。在格构护坡与浆砌片石护坡坡体中部设2.0 m宽的马道。在护坡上间隔100 m左右修建1个人行台阶, 每阶高20 cm, 宽20 cm, 以便人们出行;同时还可起排水作用。

2.2 方案二

挡土墙:在崩塌体前缘坡体底部修筑仰斜式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墙。选用质地坚硬的灰岩和M7.5水泥砂浆砌筑, 靠排水沟侧用浆砌石护坡。挡墙埋入地下1.0 m, 地面以上4.0 m, 顶宽1.5 m, 底宽2.0 m。挡土墙墙面坡率1:1, 背坡率1:0.75。采用M7.5浆砌片石, 表面用M10砂浆进行勾缝;每10 m设置一道伸缩缝, 伸缩缝宽20mm;挡土墙墙体上设一排φ100mm PVC排水管, 管间距3.0m, 距地面500 mm;排水管外侧低, 里侧高, 坡度为1:0.1。在挡土墙墙背排水管管口一带沿挡土墙设置一条厚300 mm的反滤层, 反滤层呈两侧高, 向中部排水沟倾斜;反滤层下方设防渗层。

浆砌片石护坡:分三级边坡进行整理, 边坡平均高度为18 m, 下部4 m为挡土墙, 其上14 m分三级。坡体从下往上为4 m、5 m、5 m三级边坡。三级均为浆砌片石护坡, 首先将坡体表面的垃圾、杂草等进行清理, 进行坡面平整, 坡面平整面积约21 000 m2, 坡体下部进行回填夯实, 填方量约为75 480 m3。最下部一级护坡厚1.2 m, 中部二级护坡厚1.0 m, 上部三级护坡厚0.8 m, 每10~15 m设一道伸缩缝。

原该村河岸边坡坡体地形坡度为60~80°, 平均70°, 治理后坡率为1:0.75, 坡度为53°。

2.3 方案对比

根据该崩塌变形特点, 运动机理和破坏模式, 两种方案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从技术、施工对比。方案一:采用填土放缓坡度, 工程措施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混凝土方形格构护坡, 在坡体下部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在坡体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方形格构护坡的形式, 对岸边进行了治理, 对土体崩塌进行了抑制。综上所述, 方案一稳定性较好, 具有较好的技术可行性。方案二:采用填土放缓坡度, 工程措施采用浆砌片石分三级进行护坡, 采用浆砌片石护坡。综上所述, 方案二施工简单, 稳定性好, 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经济投入对比。方案一投资估算约2 270.06万元, 方案二投资估算约2 213.71万元, 方案二投资比方案一更经济合理。

经综合分析对比, 方案二为本次崩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

3 结语

篇4: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关键词:地质灾害;汛期;预警预报

1 概况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与湖南省气象局在经过2003年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29日联合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协议书》,并于2004-2010年汛期联合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通过两单位不懈的努力和广大国土资源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工作,2010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汛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保持较低水平,未出现群死群伤事件,工作成果受到社会公众好评,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社会,增强政府处置应急事件能力建设树立了良好形象。

2 工作成效及经验

2.1 工作成效

通过对2004-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情况、伤亡情况和避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预报期数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准确预报次数在增加,成功避灾人数也逐年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准确及时的预警预报信息传送,及时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2.2 取得的经验

2.2.1 汛前准备,层层落实防灾责任

省国土资源厅自2002年起,每年汛期前都要召开一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部署会议,会议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工作责任制,防灾工作要做到人员到位、任务到人、监测到点、防范到户。

同时省国土资源厅在每年主汛期到来之前都会对全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通过巡查,落实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监测单位,落实防灾和监测责任人;督促隐患监测责任单位在隐患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制订防灾预案。

2.2.2 汛期多种渠道预警,防灾成效显著

自2005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在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管理网络基础上建立了预警预报短信群发系统,在历次群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6月20日凌晨,永州市双牌县茶林乡全药村3组发生一起泥石流,15栋房屋被冲毁,65名群众成功避险;6月24日,株洲市醴陵市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耿塘组发生泥石流,23户116人成功避险。地质灾害成功避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省国土资源厅已建立的较完备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指挥网络,得益于地质灾害区调成果与先进的多普勒雷达监测技术、中小尺度天气资料应用系统综合应用,并将这一综合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迅速发至县局以及乡镇国土所各级领导,展现了现代网络技术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准确性。

2.2.3 发挥群众力量,做好群测群防

根据多年防灾工作实践,现阶段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群测群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省国土资源厅自2000年以来,已在全省122个县市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该网络在2004年汛期开始运行,7年汛期期间不断巩固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

2.2.4 做好隐患调查,把握防灾主动

全省已完成122个县市区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并在调查过程中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对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协助当地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并完善全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从过去被动局面朝着主动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

2.2.5 改进技术方法,提高预警精度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预警预报的手段与方法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国土部门与气象部门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方面的合作正走向专业化、精确化。2008年汛期,湖南省气象台历时两年半完成的“中小尺度天气资料应用系统”落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由于结合了该系统的2000多个自动雨量站实时降水数据,省总站的“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预报精度得到大大提高,通过每小时气象卫星云图实时传输图像,可以观察大区域降水形势;每6分钟多普勒雷达对全省的扫描实时传输图像,可以观察到全省各个局部区域的降水现状和降水云系移动趋势;中小尺度天气资料应用系统中2100多个自动雨量站的时实降水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精度和准确度。

在开展日常预警预报的同时,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基础研究工作,研发出符合我省省情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该系统集全省概况、灾点查询、信息统计、预测预警、应急指挥、信息编辑、安全管理七大功能模块。系统的核心模块是预测预警,该模块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与GIS平台相结合,实时接收气象、地质灾害监测等多元数据,提高了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2.6 加强普及宣传,提高公众减灾防灾意识

2007年湖南省委组织部和国土资源厅组织了“湖南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省直宣讲团,2010年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 “万村培训”、“五到位宣讲”活动,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活动。通过发放宣讲教材、宣传光盘、防灾知识手册、张贴宣传挂图、专家集中授课、野外现场讲解等各种形式,对各类干部群众进行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广大农村群众、中小学学生以及基层干部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增长,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体制进一步完善。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8月7日舟曲泥石流,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生命的可贵、掌握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对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 存在的问题

我省属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是基础调查研究工作仍然比较薄弱。我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危害程度、潜在经济损失等基本情况已基本查明,但调查工作始于1999年,时间跨度大,调查比例小,精度低,而地质灾害隐患变化大;

二是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以市级和县市区为基础的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尚未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缺乏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三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有待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设备极为缺乏,国土资源、建设、水利、铁路、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尚未形成,处置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综合能力仍然不高。

4 工作方向

(1)健全全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环境保护事业离不开专业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技术支撑,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道路离不开健全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以地质灾害基础调查为先导,以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为支持,形成国土资源与建设、水利、铁路、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

(3)增强调查监测与预警预报能力。大力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水平,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等核心技术业务领域的野外调查和监测能力,加强预警示范研究,提高地质灾害区域和单体预警预报能力。

(4)提升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能力。提高全省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成果的综合研究与集成创新,开展全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分析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化特点。

篇5: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篇6: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平松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村民委员会、各企事业单位:

2008年汛期将至,为了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乡人民政府成立平松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宋瑞斌(乡政府乡长)

副组长:冯乐天(乡党委副书记)

石建青(乡人大主席)

李彦平(乡纪检书记)

赵建国(乡政府副乡长)

李海斌(乡政府副乡长)

马建军(乡党委委员)

阎天峰(公安派出所所长)

刘志宏(卫生院院长)

成员:张瑞光(乡办公室主任)

池存喜(平松村党支部书记)

王玉润(白泉村党支部书记)

樊彦富(新寸村党支部书记)

范明生(河梁村党支部书记)

张培德(瓦房村党支部书记)

李海云(西河峪村党支部书记)

药更怀(三泉村党支部书记)

巩文军(玉女村党支部书记)

梁宪云(合山村党支部书记)

赵海军(坪地川党支部书记)

应急预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瑞光同志兼任。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搞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3)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在乡委、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专业处置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三、应急处置

(1)地质灾害发生后,事发地村委会、村小组要立即如实向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地质灾害相关情况,由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上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2)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相关部门接到地质灾害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乡政府领导组报告,并将乡政府应急领导组领导同志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村委会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3)各村及村民小组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

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地质灾害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向上级汇报。

四、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乡直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及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人力、财力、物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由乡政府负责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

1、人力保障。(1)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地震救援、防洪抢险、矿山救护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2)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力量的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2、财力保障。处置地质灾害防治中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必要时,请求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

3、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

定储备、调拨方案,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应急储备物资调用由乡政府应急领导组统一协调。

4、医疗卫生保障。乡卫生院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防治地质灾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全面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5、治安维护。(1)乡武装部、派出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治安保障工作,并会同县武警大队制定治安维护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应做的各项工作。(2)地质灾害发生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警戒和治安管理,并根据需要在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示标志; 协助有关部门及时疏散灾民和伤亡人员,维护社会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要设施和重要物资,特别是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警卫及防范保护; 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

关键词:领导组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报:县委办政府办

篇7: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宿州华丰矿业公司

一、矿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领导小组组长有总经理担任,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规定制定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配齐备足物资,出现险情时必须深入现场,科学组织,合理调配,确保矿井安全;定期每月召开全矿防治水工作平衡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成立了防止水应急抢险小分队,队长由原在山东大矿担任过救护队长的现安监处王现忠处长兼任,抢险队成员有安监、技术地质、救护、调度、机电等单位有关人员。要求抢险队必须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消除险情。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正常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机构设置在技术地质科,有一名副科长分管,具体专职人员李吉华负责:(1)每旬对井下地质情况检查监测一次。(2)、每月会同通防人员监测一次井下密闭墙的积水情况。(3)、每月对地面斑纹、煤层走向地表变化情况、钻孔检查一次并形成书面报告。(4)、及时向采掘单位提供各种地质灾害预告,在现场监督检查先探后掘的落实情况。(5)、设置和管理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台帐。

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进展情况汇报

1、汛期来临之前对地面防洪沟和沉淀池全部清挖,达到防洪排洪要求。

2、在矿西南低洼处安装了20m3/h排水泵一台,确保雨季无积水。

3、副井口周围地面垫高垫平,消除雨季积水。

4、主井、副井口存放黄土袋,防止雨水进入井口。

5、准备充足的防洪设备、配件、材料,确保安全渡汛。

6、采煤地点设置安装了备用排水设备。

7、制定下发学习了井下老塘水或突水危胁应急方案。

8、三月份清挖了-380内外水仓,-250大巷开宽主水沟150米,水沟清挖实行了科室责任制,每周检查验收一次,严格奖罚。9、6月上旬对三台大泵进行了检查,泵完达到好。

10、机电科5月上旬组织机电工区、运转工区对井上下供电线路和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

11、运转工区在汛期期间每旬对矿区的避雷针和高层建筑的设备、设施的固定进行检查1次,并填写记录备档,确保矿井不受雷电和大风影响。

三、制定了管理制度

1、严格汛期矿领导的值班制度,24小时不离岗、不脱岗、不酗酒、不关手机,出现险情及时到位,并组织人员抢险。工区值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禁替岗、代岗、脱岗,对汛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对待,对于调度汛期命令只有“服从”二字,没有任何借口,否则按渎职处理。

2、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备用物资、设备严格责任制,分片挂牌管理,“三防”备用物资、设备不准私自调用和搬用,否则严肃追究责任,备用物资、设备要定期检查,供应站确保材料、工具等100%的合格,运转工区确保设备的100%合格。

3、对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小隐患在每天生产调度会议上平衡解决,对危及矿井安全的由调度通知随时召开三防专题会议,确保措施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材料到位。

4、对采掘施工在接近或通过老区及其它有可能发生水患地域时,严格执行领导盯岗制度和现场交接班制度要求领导不在或脱岗,工人有权不施工。

篇8: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分析及防治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地形地貌

滑坡区总体属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山体较为陡峭, 植被较发育, 多为树木。斜坡左侧为一冲沟, 冲沟常年流水。斜坡坡脚左侧为一小平台, 与前方山丘相连, 坡脚右侧为一小冲沟, 右侧坡脚坡面较陡, 高差约15m, 为一自然临空面。

1.2 地层岩性

(1)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Q4el+dl)

含碎石粉质粘土: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坡面, 厚度1~5m。

(2)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 (Q4dl+pl)

以碎石土为主, 其余为粉质粘土及角砾充填, 层厚度3~6m。

(3)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

岩性主要有泥质砂岩、煤层、砂质泥岩及碳质泥岩。

1.3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滑动面

根据钻探揭示滑体地层情况及结合地面调查分析, 该滑坡后缘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 厚约8m, 向下受软弱煤层和前缘开挖临空面影响产生滑动, 滑坡物质主要有含碎石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煤层等, 其岩性分布不均。滑动面主要受煤层和前缘开挖临空面控制, 穿越强风化层, 深度一般2~5m, 前部山丘下部因路基标高相对较低, 所以推测滑移面埋深较深, 约11m。

2 滑坡地质评价

2.1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1) 陡峭及临空的地貌

滑坡区地貌类型为中山斜坡地貌, 滑坡右侧前缘为一较陡斜坡, 斜坡下为冲沟, 左前缘为冲沟, 高差约10~15m, 为一自然临空面, 对斜坡稳定性不利, 前缘具有滑坡形成的临空面。

(2) 较厚的松散堆积层和强风化层

坡体堆积土层较厚, 且下伏岩层强风化厚度较大, 基岩面倾角多在25°。下伏滑床多为煤层, 煤层遇水易软化, 易形成潜在的滑动面, 且煤层为相对隔水层。滑体多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和强风化基岩的弱含水层。

2.2 滑坡诱发因素

(1) 大气降水因素

滑坡在变形阶段也经历了连续降雨 (雪) , 雨水、地表水等沿斜坡后缘陡崖脚岩土接触界面汇集下渗入斜坡土体, 使岩土体容重增大, 加之滑动面附近的土层抗剪强度较低, 因而导致滑坡形成。下覆煤层为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极易汇聚在基岩表面, 斜坡上有一蓄水池, 滑坡发生后, 水池发生了漏水现象, 因此该水池对斜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滑坡左侧为一冲沟, 常年流水, 水流沿边坡坡脚流下, 软化边坡坡脚。

(2) 工程因素

盘兴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开挖较深, 使前缘失去支撑, 引起斜坡应力发生变化后, 斜坡土体松弛产生卸荷, 发生拉裂, 斜坡右侧项目部建房开挖也对斜坡进行了扰动, 斜坡上蓄水池的修建等诸多人为原因使得斜坡后部形成滑坡, 属工程滑坡[5]。

2.3 滑坡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 滑坡是受到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其中地形、较厚的松散堆积土层及强风化地层厚度大属于内部因素, 大气降水、工程活动等因素属于外部因素。现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随着边坡继续开挖或降雨影响, 滑坡将处于不稳定状态, 需及时对该滑坡进行防治。

3 滑坡稳定性计算

由采用规范规定的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 依据勘察中取得的资料, 滑体均划分为14个条块, 目前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95, 对滑带土抗剪强度进行反演, 得到抗剪强度参数综合取值用于分析边坡开挖完后的稳定性系数。

3.1 计算工况

工况1:天然状态;工况2:暴雨状态。

3.2 荷载组合

(1) 自重:基本荷载主要为滑坡体自重。

(2) 地下水作用力:计算时仅考虑暴雨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采用滑坡参数反演和工程地质类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确定。

3.4 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公式

该滑坡滑动面由软弱岩层面控制, 滑动面呈折线型, 故采用传递系数法公式进行稳定性验算[1]。

(1) 稳定系数计算公式

(2) 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

4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通过选定计算方法及参数, 以1-1'纵剖面作为最不利计算剖面, 分别计算该条剖面中滑面在天然状态、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性。并分别计算自重、自重+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Fst=1.10、1.15、1.20、1.25的剩余下滑力。

取安全系数为1.2时, 1-1'剖面处滑坡深度约11m, 剩余下滑力为1197k N (饱和状态下) 。

5 处治方案

5.1 清除滑坡体方案

根据现场滑坡情况, 综合考虑主线边坡稳定及项目部安全, 采取清除滑坡体土方方案。滑坡体积约12.48万m3。清表后进行原滑体表面绿化, 设置排水措施, 将清除滑体运至弃土场, 综合费用约370万元。

5.2 设置抗滑桩方案

抗滑桩设计以剩余下滑力1197k N控制, 但根据现已出现的滑坡情况, 将1-1'处附近第2级平台以上 (坡率约1∶1.5) 适当清除土方, 清方后及时做好防护, 采用抗滑桩处置方案, 抗滑桩采用方形截面, 截面尺寸2m×3m (沿滑坡推力方向长度为3m) , 桩间距6m, 共设置10根桩, 最长桩长26m, 最短桩长21m[2,3,4], 综合费用约250万元。

通过专家充分论证分析, 最终选择设置抗滑桩方案, 同时加强地表和坡体观测。排水同时每根抗滑桩距桩顶端1m中心处预留2个预应力锚索孔, 直径150mm, 竖向间距2m, 倾斜25°。相应路基深挖工点第1级采用片石混凝土挡墙, 其上1∶1放坡采用实体护面墙防护。

6 结语

(1) 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揭示, 该滑坡属中型浅层工程滑坡。

(2) 通过计算, 自然工况稳定性系数1.2, 与现状整体变形下滑后的暂时稳定的状态吻合, 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0.95, 滑坡将处于不稳定。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的结论基本一致, 说明参数取值是基本合理的。

(3) 滑坡直接危害在建的盘兴高速公路和项目经理部安全, 且滑坡体后还有林地、水塘, 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 需及时对该滑坡进行防治。

(4) 从安全、经济、方便出发, 设置抗滑桩处治方案是合理的, 同时加强坡体排水、监测。

摘要:在建盘兴高速公路K5+700K5+860段右侧, 边坡开挖期间路堑顶外侧发生山体滑坡, 前期滑坡速度较快, 对深挖工点边坡及施工项目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确保边坡稳定, 查明滑坡原因, 对该处滑坡进行勘察布孔。最终得到滑坡岩土层物理参数, 通过稳定性计算对滑坡体进行防治, 结合实际情况, 对比清除滑坡体和设置抗滑桩方案, 确定选择设置抗滑桩方案, 并对局部进行清除土方, 同时对该处的深挖工点加强防护, 以达到滑坡处理的目的, 为以后类似滑坡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公路,滑坡,稳定性计算,抗滑桩

参考文献

[1]李俊勇等, 浅谈山体滑坡的处治方法[J].华南溢工, 2005 (6) :16-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3]宾志杰, 山体滑坡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 (9) :68-70.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篇9: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溪镇中心小学2017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平溪镇中心小学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我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防汛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县政府、县教育科技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认真抓好排查落实,及时召开避险工作会议,做到避险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廖国评任组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李文武任副组长,班主任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各单位通力合作,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上下学路上各路段及各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二、完善工作制度

为确实做好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工作,认真编制全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全校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避让,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成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责任人签订防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认真落实”的要求。完成与辖区内3个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校应急、抢险、救灾小组。设立镇避险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3·26”盘县新民镇山体滑坡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我校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实行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公室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回家的各路段都有监测点人员,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五、加强灾害防治统计工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档案

我校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监测资料、数据及各种资料统计上报。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档案,形成对地质信息的专项管理。

六、积极开展汛期避险值班工作

我校按时上报及其它相关材料,汛期加强巡查。我校还加强对值班人员和监测人员值班的管理,值班人员24小时不得离开值班室,并按规定时间签到、签退。

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平溪镇山高坡陡,有的地方地质脆弱,气候变化无常,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可能发生的乡镇之一。

在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中,我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值班人员、监测人员,忠于职守,工作勤勤恳恳,以大局、以师生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完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任务。

平溪镇中心小学

篇10: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政府近期《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文件要求,我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现就我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我乡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结合我乡实际,及时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和各挂村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国土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各村、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制定了《xxxxxx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预案》,为了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了详细的汛期地质灾害处置工作预案,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以便解决汛期各种突发的险情和灾害。各村主任、村民小组长分别为本级应急机构负责人,其职责:第一时间上报汛情,包括起因、性

—1—

质、涉及范围,目前现状及采取的措施,快速启动本级预案,落实好乡应急指挥机构的相关部署。二是严格值班制度,明确每天有一名科级领导带班,实行24小时负责的汛期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值班岗位,详细记录当班情况,遇到情况及时报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

(二)加强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减少和消除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对可能引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发生造成危害的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四)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落实地质灾害点的群测群防组织和工作任务。依靠社会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防治,达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五)保障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必须的投入。乡有关部门切实保障汛前、汛期、突发性及日常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必须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 —2—

费,以保证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正常进行。

xxxxxx人民政府 2012年8月8日

篇11:地质灾害汛期工作总结

1、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到书记、乡长不同时离开辖区,三分之二干部24小时留守值班。主要领导要对值班人员加强管理,确保人员到岗到位,清楚明白各项工作职责。

2、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员的抽查,按上级要求不定期对各监测点进行抽查,将抽查情况作为监测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全乡14个监测点12名监测员按村、组和相邻点地形地貌分区域进行划分,对抽查未接通者,通过抽查同区域或邻近监测员结合询问村组干部等形式查明原因,排除因监测点发生险情或由于信号覆盖盲区所导致的通讯不畅,坚决做到监测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规范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使用

班子会研究制定了《XX乡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使用制度》,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干部负责应急物资管理。一是采取与场镇内超市签订应急物资代储协议。如:委托XX乡辖区内小型购物超市(雅惠乡村连锁)代为储备食品和水等必需品等方式方法,规范了现有仓储应急物资储存;二是进一步加强物资仓库“四防”工作。建立、完善了物资储备、物资领取发放、物资出入库3本台账,对物资分门别类进行存放。建立物资分类贴牌和出入库台账制度,确保物资数量充分、质量安全、管理有序;三是明确要求乡班子成员及值班人员明晰物资储备基本情况,对物资储备的数量、地点以及用途。坚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紧急状况下值班人员能够及时调用储备物资应急。

三、完善信息处置和预警机制

进一步完善XX乡防汛和地质灾害信息处置和预警机制。一是建立了XX乡村干部微信工作群,接到重要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时及时通过电话和微信传到各村14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全乡范围内各类信息做到互通有无,及时了解各点情况;二是收到上级重要批示文件时,及时做好上传达下工作,确保传达学习精准,增添措施有效、保障落实到位。三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修订值班记录格式,细化完善内容,实事求是详细记录值班人员去向、天气、水文、来文来电及处理落实等情况。

四、保障应急通讯设备畅通

根据值班安排每天明确专人负责接听值班电话,严格做到人机不分离。由办公室负责我乡卫星电话日常保管和维护工作,随时保持电量满格状态,开展统一培训,教会所有干部能正确使用卫星电话。定期配合县国土资源局对各地质灾害监测员使用的对讲机开展检查、维护工作,确保对讲机的通讯畅通。

五、积极预防,科学防灾避险

结合省地勘院反馈信息,按照县国土资源局对我乡14个监测点的分类定级,根据各个监测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现已修订应急预案14个。在保留共性的同时突显每个地灾点的特殊性,分点按照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应急演练、积极实施主动避险。

截止目前,发放防灾明白卡14张,避险预案14套,群众防灾避险明白卡146份,警报器3个,报警口哨14个,铜锣5个,手电筒34个,竖立地质灾害警示牌14个。每个地灾隐患点组织演练2次以上,合计全乡演练28场。分别开展汛前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排查42次。

上一篇:糖尿病专题活动小结下一篇:小学教师教学总结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