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2024-04-13

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通用16篇)

篇1: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xx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情况汇报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国家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 重要标志.“实现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指的是所有教学点、所有学科、所有课时的全覆盖,我校充分认识到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实施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一、全面了解数字教育资源的主要栏目。

我校距中心学校约有十公里的路程,现有二个班级,二位教师。认真学习“教师上课、学生自学、拓展资源”这三个大栏目的作用;认真做好要点笔记。

(1)“教师上课”栏目的作用是教师可以根据指导步骤依次来进行教学,或者通过菜单选择部分环节来开展教学;通过有经验的专家、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将多媒体素材(课件、动画、音视频等)组织成一节完整的课;它的设计目的是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每个学科的特点和不同课时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子栏目,有情景导入、范读课文、学习字词、能力反馈、课堂操练、拓展延伸等环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环节进行教学。

(2)“学生自学”栏目的作用是满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选择知识欠缺的环节来进行重点反复学习;其中的跟我学是以人教社小班教学的视频为主,它的设计目的是在没有教师或者教师作为辅导者情况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和进行课堂练习;有跟我学、跟我练、练一练、做一做、唱一唱等环节,不同环节之间可以由老师自由选择。

(3)“拓展资源”栏目的作用是供教师课前参考、备课使用,有教学设计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及教师教师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是学生易错的问题,它的设计目的是作为辅助材料,供教师观摩和参考。

我们教学点教师的年龄偏大,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通过使用培训和具体操作,让全体教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开足开齐课程。

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所有学科的课程。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的通知”和我市关于执行课程计划的意见,小学的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至少九门课程。限于我们学校的人员编制和教师本身的素质来看,完全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的确有难度。在没数字教育资源设备之前,我校除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外,其他课程都无法开齐,体育和美术虽难开了,但因没有专门的教师,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教育质量。现在有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设备和资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校把体育、美术、音乐、的课程都开齐了。生动的画面、动听的歌曲,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项目使用服务于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明确要求:(1)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保存到电脑的D盘上,随时使用到教学上,丰富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研讨、观摩等方式,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特点是易操作,重实用,风格朴实,训练扎实,任何教师都可以全程应用。我校每周按课程计划要求编制课表,每课都由任课教师自己安排教学任务,老师们都能充分利用教室上课栏目中的“导入、新课、拓展、小结”等内容,学生自学栏目中的“跟我学、跟我练、做一做”等内容也常常利用。在充分利用资源教学的过程中,能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着用,补充着用,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我校的学生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好资源就是好老师,教师们也感到了资源的优越性,课堂教学更加轻松,知识面得到拓展,教学技能得到提升,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前不敢上的课敢上了,兼职教师上音、体、美并不比专职教师差,在课堂教学时,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入情入境,使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彻底改变了教学点教师“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优质资源实现城乡共享,教学点 不再是落后、质量差的代名词。随着教学点标准化的建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先进的教学设备,令家长们啧啧赞叹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充满了信心,发自肺腑地说:”我懒的送外面读。“要求复办三年级的呼声较高。

四、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培训力度。

(一)通过培训取得如下效果:

1、基本熟悉项目设备,掌握并能正常使用设备。

2、熟悉项目资源网站,熟悉学科网页框架栏目。

3、熟悉掌握了操作步骤,利用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4、基本能进行资源简单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5、开设了2门原来无法开设的音、美课程。

6、建立相关制度及表册。

7、使用与效果记载。

(二)参加多级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1、2013年12月27日—2014年2月24日参加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培训获合格证书。

2、参加市级”班班通“使用培训合格。

3、参加中心学校课件培训。

五、资源下载与管理

1、及时下载,及时登记。(教学点网络不稳定,会影响教学;此外在线使用资源,视频缓冲时间长)

2、通过“迅雷”等下载软件,提高下载速度。(由管理员介绍方法)

3、分年级、学科建立文件夹,解压后及时删除压缩包,减少存盘空间。

六、运用项目资源,解决问题

1、课前了解资源,熟悉资源特点;

2、适当选用,合理取舍资源;

全覆盖资源为我们授课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和班级学生的情况,合理选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选取的资源内容安排在什么教学环节进行演示效果最好。

3、教师平时要多加练习,娴熟于心

教师平时要多加练习,掌握不同类型课件的播放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资源”而去用资源,比如说,资源中有些图片过小,学生不一定看得清楚,还不如引导学生看看书。再如,有些环节的教学资源使用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教具好,我们就采用传统教具进行教学。

诚然,信息技术深刻影响教育的变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提高整体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篇2: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xx中心学校

一、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安装调试后,学校即投入使用,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与品德、体育等课程。

二、设备应用情况

1.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优质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全覆盖资源开展教研、听课活动。通过听取资源里的优质课、名师、专家的建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

三、培训情况

在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前,我校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初步掌握了设备操作规程和如何利用资源应用于教学。

新桥中心学校

篇3: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教育部近日召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会。2012、2013两年内, 为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地区师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该项目旨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 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更好地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篇4: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勐海县辖区内居住有2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86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88.1 %,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13种少数民族。2014-2015学年初,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校点)118所,共有教学班977个,有在校学生42 840人,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2 649人。全县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47个,其中一师一校教学点有12个,主要集中在边境山区。这些分布在全县山区乡镇的教学点,有近200名教师,覆盖2 000多名学生。

一、县教育局认真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在2014年自筹资金购买了32套电子白板发放到教学点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在项目校点扎实有效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

一是克服困难,将项目设备有效利用起来。勐海镇新生寨教学点离村寨较远未通电,镇中心小学购买了一套太阳能发电机,重新加固教室门窗,并聘请了本村村民看护学校;布朗山乡南朗、老南东等教学点为确保资源设备的安全,教师每天上课要进行设备调试、安装,以供教学使用,放学后再将设备拆除、搬回宿舍。上述举措为偏远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保证。

二是以会代训,提高认识。认识是推进项目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勐海县及时建立了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推动机制,全面推动资源的广泛应用,“以会代训”解决教师思想上的问题。通过举办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经验交流研讨会,提高教师对资源全覆盖思想上的认识。

三是以赛代训,推动应用。通过举办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课堂教学竞赛,提高教师课堂驾驭信息化的能力。2014年12月,县教育局在勐遮镇中心小学举办勐海县“国培计划”(201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教师教学实践暨课堂教学竞赛研讨会,全县各乡镇村完小推选出55名教师参加了竞赛,竞赛教师既是选手也是评委,参赛教师用多媒体备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同时教师们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共同面对挑战,既锻炼了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点教师的流动性大,为保证任教期内教师熟悉并能独立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资源接收等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委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深入教学点教会教师利用配发的设备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接收,能够进行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学科优秀教师直接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送到教学点,帮助教学点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花时间、精力思考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通过相互之间不断的交流,提高教学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勐海县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探索,成功地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植入教师课赛团体赛,使数字教育资源可视性强、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的优点真正服务于中心小学、中学的日常教学,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有效解决了全县教师不足、结构不合理和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的问题。

国家提供的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让边疆少数民族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县各小学积极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特别是村完小和教学点应用教学点资源开设了音乐、美术、科学课等课程,解决了因无专业教师常年不能开齐课程的大难题。音乐、美术课的开设让学校焕发了生机,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整个校园充满了欢歌笑语。家长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在他们看来,学生会唱更多的歌曲,会画更多的图画,会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学校成为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也更加喜欢在学校学习、生活了。项目的开展,还很大程度矫正了教学点教师语言、书写不规范问题。

二是有效提高了教学点的教学成绩。布朗山乡教学点相对分散、偏远,教学质量相对中心学校偏低,在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后,学生的成绩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是促进了农村教师的快速成长。农村学校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每学期应用教学点资源上好一节公开课、研究课或示范课,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教师们谈到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时,都兴奋不已:“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会更加轻松,更高效。”“数字教育资源集图、文、音等为一体,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以前不敢上的课也敢上了,彻底颠覆了‘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以来,勐海县逐年引进、输送优秀年轻教师到教学点工作,确保了教学点教师素质的稳步提高。同时,给予教学点物质上的支持,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

教学点成果案例

布朗山乡曼诺小学是一所国门学校,学校对面就是缅甸。学校有23名一年级学生,都是布朗族的孩子。他们从小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比较困难。项目开展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大多数孩子就能用普通话通读课文,并能与同学、老师等人熟练交流。音乐、美术课的开设,更加激发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布朗山乡阿克小学共有2名教师、2个教学班和29个阿克人孩子。阿克人习惯于原始简朴的生活,孩子上学前基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老师每天都要漫山遍野地找孩子来上课。自从2012年教育部为学校配备了资源全覆盖设备,2014年勐海县为学校配备了一套电子白板设备后,通过培训和自学,两名教师很快就能使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现在孩子们每天都能早早到校,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地方。

邦诺懂小学仅有一个教学班,10个拉祜族孩子,他们原先是游山民族,居无定所。2008年,勐海县政府将他们集中搬迁至邦诺懂。当时孩子们生性胆小,沉默寡语,不善言辞,与本民族以外的人接触很少,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但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项目开展以来,教师充分利用项目资源,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充分展现爱唱、爱跳的本性,通过各种资源的运用,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现在,孩子们见到寨子以外的人,都能用普通话问好,也能大胆地到外面和他人交流。

勐海镇新生寨小学是一个特殊教学点,新生寨原名麻风寨。现有六年级1个教学班,共12名学生。学校在本寨聘请了代课教师。这位老师原来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校安排专人手把手培训,将下载、整理好的资源存入计算机中,使她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运用设备开展教学。她还借助设备开设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让新生寨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公平的教育,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项目的实施,带动并促进了勐海县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是构建三级管理体系。为加强对全县数字教育资源的组织领导,勐海县及时成立了“县信息中心—乡镇电教员—村小信息员”的三级管理体系,确保了数字教育资源真正在乡镇尤其是教学点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二是建设校园网。校园网投入小、使用简便、管理技术要求低。勐海县2015年12月底已完成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校园网及班班通建设,网速提高到50兆;2016年12月底完成完小校园网及班班通建设,网速提高到20兆;2017年12底完成教学点班班通建设及网络全覆盖,网速10兆。

三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有效校本资源库建设的认识。通过网络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召开研讨会等形式,促使校长及领导班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

四是用好数字公共资源。2014年勐海县分别组织了全县小学、中学的学科带头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100多人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等下载网站下载、整理了大量和勐海县学科配套的资源,基本建成了全县中小学公共资源,为各校有效校本资源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5: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使用和管理计划

为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发挥作用,有效管理,长期使用特制定本计划。

一、项目的安装

1、及时、认真安装调试,让仪器能够正常快速投入使用。

2、下载教学资源,让项目进入课堂。

二、项目的使用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有以下要求:

1、要求三年级教师每一周9节课使用数字资源教学,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每周10节课利用数字资源教学,丰富课堂。

三、项目的管理

1、专人管理。

2、爱护数字资源教学设备。

严格要求学生不在一起旁边玩耍嬉闹,损坏仪器,养成人人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3、严格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爱护仪器,正确操作,使用完毕后按正确操作关闭远程电脑及电源。

4、清洁卫生。

保证仪器清洁卫生,不让它沾上灰尘。

篇6: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介绍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学校简介:

临夏县麻尼寺沟乡三台小学始建于1956年,2004年通过整村搬迁项目搬迁至卧龙沟村。学校服务半径为三台村、卧龙沟两个行政村,服务人口562人。

卧龙沟村地处甘肃省与青海省交界处,四面环山,气候阴寒湿冷,交通位置偏远,是一个典型的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人民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思想意识落后,全村现在仅有一个从初中毕业生,其余刚刚脱盲。

三台小学现有四个教学班,学生50人,教师5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2人)教师合格率为100%。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特殊的村情,导致了学校发展特别困难。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1、师资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的不专业导致在教学中也有诸多的困难。

3、信息的闭塞,导致教师知识更新慢,无法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4、特殊的村情使学生的知识面极窄。

2013年8月,上级主管部门为我们学校配发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全套设备(包括联想主机一台,长虹42寸的彩电一台,优课优盘一个,500G硬盘一个以及相应的连接设备)。

为了更好的发挥这套设备的作用,使它真正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我校主要干了以下工作:

1、前提准备阶段

1.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电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1.2各教学点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1.3配套解决防盗设施。学校自筹经费,为实施项目的教学点配套统一解决防盗设施等。

2、安装调试工作

设施设备到位后,学校配合县教育局认真学习设备安装技术,并在县教育局仪器站站长赵鑫同志的帮助下,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做好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确保了所有设施设备安装后正常运行。

3、加强培训和教学应用工作

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一再强调,该项目的实施,将给各教学点推送大量的数字教育资源,要高度重视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有力推进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1 2013年8月28日对我校的一名教师进行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县级培训。之后在其指导下,对全校教师开展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校级培训。我校通过六期培训,从设备安装到实际教学应用进行了对所有教师的指导。

3.2 通过教师对使用设备进行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解决与自主探

索讨论,我们学校对该套设备的积累了一定的好经验,是设备在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提高了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3.3 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通过鼓励教师使用该套设备,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4、加强项目设备管理

项目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建立完善项目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实施,做到帐、物相符。决不允许项目设备截留和挪作它用,更不允许任何人将项目设备搬回家用。

5、项目验收工作

我校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接受了县上验收和省级验收。

5.1 我校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从一开始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帮助与不断指导,县教育局仪器站站长赵鑫同志多次在我校检查我校的设备使用情况并指导工作。使我校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县级检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2 2013年11月,省教育厅领导专家对我校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验收检查。并实地察看了所有教师的使用设备上课情况。省上在领导专家对我校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6、教学成果

6.1 由于该村的特殊情况,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在一年级的教学中,通过使用这套设备后,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拼音发音,能够正确的书写遇到的汉字,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

6.2 在早自习时通过使用该套设备资源让学生自学听课文朗读,解决了学生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

6.3 由于师资不足加上教师的不专业,像音乐、美术等课程无法正常开设,根本没办法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使用了该套设备以后,让不专业的教师变得“专业”。现在我校开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课程,并可以按课程标准规定进行所有课程的教学

6.4 有了这套设备,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宽了,知道了解的多了。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校园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随时可以听到学生的欢歌笑语,6.5 英语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软肋,没有专业的教师,导致教师重点抓不住,通过教师使用该套设备备课、上课、学生自学。现在我们学校不再是“哑巴英语”的天下了。

篇7: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全覆盖”项目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各级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的要求,2013年12月中旬各教学点所有设备的配送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配套资源光盘配送到位,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也已基本完成。上学期末已有部分教学点教师开始通过网络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本学期开学后,该项目将全面进入实质性的应用阶段。现将该项目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XX学校现有教学点8个(其中XX教学点无学生)。

二、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2013年8月28日,我校1名教师到福州参加该项目省级骨干者培训;12月1日组织教学点25名教师参加该项目县级培训;12月25日组织教学点15人到中心校电脑室集中进行实践操作指导。

通过多次培训,取得了如下效果:

(一)、基本熟悉项目设备,掌握并能正常使用设备;

(二)、熟悉项目资源网站,熟悉学科网页框架、栏目;

(三)、熟悉掌握了操作步骤,利用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四)、基本能进行资源简单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组织应用情况

根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和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各教学点都能做到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XX学校的教学点主要是由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组成(其中山桥教学点是1—4年级),所以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一至三年级(或四年级)的课程。每个教学点都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设置要求开设了国家规定的课程。

一年级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六门课程。

二年级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六门课程。

三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十门课程。

已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点数有7个。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意识,健全保障机制。学校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由教学点教师、学校技术人员、参培人员等组成项目组,负责此项目的管理、安全、使用工作。

2、安装“四防”设施,确保设备安全。各教学点安装防盗门窗、柜,添置防火、防潮、防尘设施,规范安装供电线路。同时,要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做到室内干净整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各种线路规范、整齐,确保项目设备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2、建立设备档案,加强设备管理。学校对每样设备都登记造册,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心校与教学点每学期核对设备数量、型号,检查设备性能,加强设备管理,确保项目设备不被损坏、丢失、挪用、偷盗、侵占。

3、加强设备维护,确保系统安全。要求各教学点负责人认真填写记载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规定。

4、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项目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项目技术人员培养制度,保证项目设备有人管理、维护。

5、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使教师熟练掌握数字资源的应用技术,有效运用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学科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据悉,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促进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2014年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自查。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育部相关司局、国家督学和专家组成6个督导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2个省份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其间,共抽查了48个县(市、区)的288所学校(包括教学点、县乡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

督导报告发布了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主要内容。报告称,各省均在教育行政部门内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业务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大多数省还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绝大多数省份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确立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经费投入方面,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基础上,各地加强省级统筹,弥补经费缺口。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给予优先保障。比如,陕西省在2015年项目申报中明确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多数省份明确规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标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开支需求。安徽省规定各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10%的比例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

督导报告称,各地普遍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从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参与过相关培训。各地积极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有效性。绝大部分省份明确规定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相应考评指标体系,建立推进应用机制。

篇9: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示范应用教学点申报材料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我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泰安市教育局及东平县教育局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我校全面实施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注重教师的培训及应用,通过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有了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校有五个教学班,全部统一安装了“网络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电脑、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安装了推拉式绿板等。同时购置了打印机、校园广播、数码相机等设备。并且还安装了高清晰监控设备一套。学校微机室新配备学生微机九台,基本能满足学生的上机需求。

二、推进使用情况

在“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方面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建立了“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制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确保了“数字教育资源”正常使用。

(一)课程开展情况

充分地利用音像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我校主要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等几个学科的课程。

(二)、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情况

1、资源共享最大化

教师把从网络中收集的资源有效整合到自己的课件中,既省时又有效,但有些资源无法被再加工和利用。大家在制作课件时都尽可能地考虑到资源共享的问题,节省重复制作的时间,并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2、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网络中的很多资源是不能直接搬来用于教学的,教师能把收集的各种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分类整理和放置以备有针对性、科学性地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收集好的课程资源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学科、学年建立相应的资料包,或按模块、专题整理,按时间整理等,教学时就可信手拈来。

(三)每学期举行一次课件、及班班通优质课比赛,成绩突出的,推荐参加镇级或县级课件制作及优质课比赛。

三、典型经验:

1、整合当地有效资源,充实网络教学资源

教师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整合,充实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真实的生活镜头:学生主动把果皮扔进果皮箱;同学相互帮助学习;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把这些图片经过加工,配上文字或音频说明,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样无论对镜头中的学生,还是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2、借助网络尽情展示,自由交流

通过论坛、电子邮件、QQ、飞信等网络平台,教师之间可以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用电子邮件等形式,发给老师或同学,并很快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为老师重组知识,再造课程,创新课堂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了必要条件。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促进我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围绕“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不断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10: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说实话这次学习比较茫然,从学习一开始就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开始是学习进度,只有一次次冲洗你学习,不过还好每次学习都又再一次收获知识了。好不容易学习完了,不知道只有提交日志和总结,考试测试出现了选择题,应该直接提交总结啊,唆一有点稀里糊涂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技术部分对于我来说比较难了,有点吃力,要是可以直接操作学习会更好,必经隔空学习是没有记忆性的,刚学习就会忘记,必经要熟能生巧才好,多接触多摸索才更具实践性。

当然要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把设备配好让教师有利用参考资源会让教学更轻松的,不过我觉得这样感觉好麻烦,要是可以直接登录网站不用安装那些设备就能获取资源就好了,还有我们的小学数学都是西师版的,要想找到和教材匹配的资源也太少了,因此,总感觉我们还跟不上时代,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提高,还是只有处于原地的

不过不得不承认有了这种全覆盖教学资源的形象化影响,在教学点资源内容学习章节中发现,有了系统的,完善的教学资源对农村孩子的教育是相当有帮助的,比如1.教学和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操作性,可检测。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强调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既要体现学生生活特点,又要高于生活,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注意知识的政治性,科学性。描述闻着准确,清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课上,巧妙成功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篇11: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实施方案,决定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建设目标 2012、2013两年,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二、项目建设内容

以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目标,支持各教学点建设可接收数字教育资源并利用资源开展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并通过卫星传输方式,推送数字教育资源至各教学点。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中央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入,提高设备和资源应用水平。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还应配备摄像头,利用网络建立亲子热线,满足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交流需要。

三、组织实施

本项目按“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模式和渠道实施。中央对各省(区、市)实行目标管理,各省(区、市)负责具体实施。

教育部负责项目总体统筹协调,制订总体方案与进度安排,对项目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协助各地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与推送。

各省(区、市)负责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制订本地区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统一组织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组织提供适合本地区教学点实际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组织教学点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督促指导并组织教学点应用配备的设备和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负责组织技术力量,做好项目设备管理与维护。

四、实施范围与经费渠道

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全部教学点。各教学点硬件配置至少需达到教育部提出的项目基本技术方案(另发)的要求,基本硬件配置所需经费主要由中央财政支持解决。2012年,中央财政原则上按各地启动建设的教学点数拨款。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配置或采用更高级的技术和应用方案,经费缺口由地方财政配套补足。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严禁向学生和学生家庭摊派。

五、进度要求

2012年启动安排所有教学点的设备采购与配置,并力争于2013年3月前东部地区全部教学点、中西部地区70%教学点设备安装到位(进度安排见附件),为2013年春季开学使用做好准备。2013年春季开学后,各地要组织各教学点逐步利用配备的设备与资源开展教学。2013年年底前要完成全国所有教学点建设任务。

六、工作要求

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项目组织实施的责任,中心校、教学点等其他相关单位,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做好项目各项相关工作及教学组织工作。

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统筹经费投入,合理使用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要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统一组织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设备招标采购必须综合考虑教学点已有设备,杜绝经费浪费。要组织开发和整合适应本地教学点教材版本和课堂教学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按需配送给各教学点。要配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进度,同步组织开展教学点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确保各教学点能够使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保证国家财政投入的效益。要加强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点建设和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要求推进实施,设备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使用。

各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省(区、市)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教学点设备配置工作,并以县域为单位、充分发挥中心学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化设备和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有条件的区县要逐步实现教学点与中心学校之间的同步教学。

七、监督检查

篇12: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关键词:山区教育信息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71-02

一、山区教育信息化瓶颈

德庆县地处粤西,占地面积2257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下辖13个镇(街道),学校数45所,教学点128个,在校学生5.5万人,属于典型的山区县。随着创强的深入,目前德庆县所有镇(街道)已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全县中学、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机比在3.5:1、生机比达10:1以上,教师信息素养得以快速提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课堂覆盖率均在45%以上,校园网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化政务管理已具雏形。但同时也存在128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地处偏远、学校分散、学生稀少、在校生普遍在三五十人左右、信息化设备落后、教育资源稀缺、师资力量薄弱、学科教师配套不齐全、教育信息化程度水平较低的现实,这也是制约山区小学,乃至整个县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瓶颈。

二、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针对山区小学教学点的现状,为不让农村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上,通过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和缩小城乡差距十分必要,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的“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去年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教育投入要往“低处”倾斜的方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提出,今后要在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和用好管好上下工夫,强化政策导向,坚持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推进农村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破解山区教育信息化瓶颈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对加快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无疑将是及时雨,是一股强劲的春风。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关键是教师,抓好教学点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十分重要。以校本培训为主,分期分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培训,使所有教师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之成为教学的基本功,让农村教师也能执行高效的学科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2.助力形势,搭建平台

古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小学教学点存在信息化设备落后、资源稀缺的软肋,最好的师资也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现代教育。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是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基本保证。

农村小学教学点学生人数不多,一般都在几十人左右,过百人的少之又少,开设年级一般在1~3年级,基本上每年级开设一个班。班额就更少了,一般在20人之内,少的只有几个学生,多的也就30来个学生。对于现有的教育公用经费和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的形势,要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绝不是一件难事。在硬件上每班投入1万元左右,便可装备一套简易的、能满足教学点教学需求的46英寸一体机智能教学平台,按三个年级共3个教学班计算只要投入4万元左右,便可实现农村小学教学点“班班通”;在软件上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及省市县公共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政策,实现教学点教学资源共享保障已经不是问题了。

3.以点带面,重在试点

在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中,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特色”的方针。抓好试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抓好试点才能实现以点带面,遵循“边建设、边使用、边培训”的原则,把试点学校建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桥头堡,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扩大推广,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试点工作重在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资源的选择。教学点教师要熟悉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教育资源,能科学地结合实际,取舍整合,巧妙地利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二是教育模式的转变。把传统的“填鸭式”转变为“互动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占据教学的主体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在轻松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形成快乐学习效果。三是教师效率的提高。教学点的教师通常是在全天候上课中度过,白天能安排一点集中的时间备课对他们来说十分奢侈。“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能有效地缩短教师的备课时间,减轻压力,使教师有充沛的精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育效果及社会效益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推进,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一是突破了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二是可以推动先进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解决教学点师资力量薄弱、学科教师配套不齐全问题。教学点所有教师均能按学科的需要,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置的各学科课例和课件内容,使用和开展各学科教学。四是优化教育政务,促进教学点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节省教育成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为山区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注入新血液、提供创新的发展经验。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意义十分重大。

篇13: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培训总结

二O一三年十月份,我有幸报名参加了河南省举办的“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络培训学习。在此之前我对这方面不是很懂,也不是怎么用,但是学过之后,先进的教学设备及优秀的教学资源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科技之发达。

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是“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设备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培训,使我对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深切体会到它的实用性,以及以往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的提高备课、教学效果。用它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优课系统下,自己用笔拖出文字图片来讲解,这种强大的交互功能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及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同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还有一些特殊效果:如媒体、遮屏、放大、聚光灯、资源库和链接功能等,有了这些,教师不是简单应用图片、视频和课件的演示,而是可以利用它特有的功能,随意连接、拖动、添加上课所需内容,让课件活起来。恰当地选用它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效、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篇14: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总 结 报 告

2015年5月10日

石沟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及宣汉县教科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最终,这套设备定于安装石沟小学处,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后成立项目工作组:

组 长:石均章(主持学校工作)副组长:谢雪梅

成 员:岳希春 王福均 甘秀芬等同志具体负责,像抓“农远工程”工作一样抓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共同努力,打好这场硬仗。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宣汉县五宝镇石沟村,距五宝镇学校仅4公里路程。学校现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共计89位学生,教师数为4人,学校占地面积100余㎡。学校清静幽雅、交通便利,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设备配置情况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所有设备配置满足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主要有卫星天线、高频头、卫星数据接收卡、PC计算机、电视机、稳压电源等设备配置情况。

三、资源建设情况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项目实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电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2、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二)项目使用管理及使用

1、项目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建立了完善项目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实施,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妥善保管项目设施设备,帮助项目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2、加强项目使用,我校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的合理的布局、规范的施工,认真的实施。对设备进行了财产登记,制定制度,配备专门教师进行管理,并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让全体教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学校坚持每天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做好上课记录。

四、教师培训开展

教学点数字资源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后,宣汉县教育局远教办于2014年9月22日组织对教学点教师开展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确保做到安装、教师培训与教学应用同步进行。积极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点的专项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应用资源。我校积极响应开发区远教办精神,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落到实处,组织并开展了2次校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全员培训。1、10月11日,第一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2、11月15日,第二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

3、督促、检查、评估各教学点应用情况。

五、教学组织应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学校明确要求:

1、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六、保障措施

1、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加大督查力度。我校安排王林副校长加强对各位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家访等工作的督查,定期督查与随访督查相结合,对督查情况予以及时通报,并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坚决打击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克服工作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树教师良好形象。

七、项目实施典型经验

1、加大硬件投入,为我校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奠定基础。

2、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即:整合IP教学资源(依托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数据广播,即IP数据广播,通过卫星接收所获得的教学资源)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 “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通过刻录或拷贝等方式下发到有需要的班主任手中。

3、典型带路。学校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大都渴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师可以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4、政策激励。通过业务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考核成绩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聘任依据。

5、每周要求教师至少上一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评比课,以检验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八、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墨守成规,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对新领域花费的精力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学习。

2、存在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的使用只为应付检查而做秀的现象。很多学校将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作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消极使用。

3、技能生疏。对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很多上了年纪的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少,平时嫌麻烦,课堂教学几乎不使用课件之类,只会点最基本的开机、关机操作,更不要说下载资源,制作课件了。

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尤其是老教师主动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的意识差。

5、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学校促一促,教师学一学,培训多少学多少。

6、教学点数字资源相关设施的有限配置,制约了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宣汉县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宣汉县远教办的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项目建设好,应用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添砖加瓦。

篇15: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试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计算机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5个部分组成。2.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____、____、____等。3.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____、____等。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在word主窗口的右上角,可以同时显示的按钮依次是()A)最小化、还原和最大化 B)还原、最大化和关闭 C)最小化、还原和关闭 D)还原和最大化、最小化

2、在WINDOWSXP中,文件被放入回收站后()。A)文件已被删除,不能恢复 B)该文件可以恢复

C)该文件无法永久删除 D)该文件虽已永久删除,但可以安全恢复

3、在word的编辑状态,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A)插入点所在段落中的文字 B)文档中被选择的文字 C)插入点所在行中的文字 D)文档的全部文字

4、设WINDOWSXP桌面上已经有某应用程序的图标,要运行该程序,可以()A)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图标 B)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图标 C)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 D)用鼠标右键双击该图标

5、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列四种组合键中,可以从当前输入汉字状态转换到输入ASSCII字符状态的组合键是()

A)CTRL+空格键 B)ALT+CTRL C)SHIFT+空格键 D)ALT+空格键

6、WINDOWSXP操作系统通过()实施对文件的管理 A)文件 B)文件夹 C)文件名 D)目录

7、同时打开多个word文档时,处于活动的文档窗口有()个 A)1 B)2 C)3 D)多个

8、在word中新建文档的默认扩展名为()A)TXT B)PCX C)RTF D)DOC

9、启动excel之后,自动建立一个名为()的空白工作簿 A)SHEET1 B)SHEET C)BOOK D)BOOK1

10、默认情况下,启动excel工作窗口之后,每个工作簿由三张工作表组成,工作表名字为()A)工作表

1、工作表2和工作表3 B)BOOK1、BOOK2和BOOK3 C)SHEET1、SHEET2和SHEET3 D)工作簿

1、工作簿2和工作簿3

三、简答题:

1.简述开机和关机的顺序。(25分)

篇16: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

关键词:资源全覆盖;教学点;效益;发展

中文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30-04

教育部于2012年起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主旨是解决遍布中西部地区广大山区教学点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学校开不齐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两年的实施,项目学校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对带动全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教育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勐海县县情和教育的基本情况

1.县域概况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东接景洪市,东北和西北与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县相邻,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距省会昆明599公里,距州府景洪市45公里。全县国土面积5511平方公里,辖5乡6镇1个农场,85个行政村3个社区6个生产队,949个村民小组81个居民小组,驻有1个省属茶叶科学研究所。2014年末常住人口33.9万人,户籍人口32.75万人。

全县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年平均气温18.7℃,平均海拔1180米,冬暖夏凉,适宜养生、休闲和度假,是打造度假、体验游的最佳选择;具有享誉天下的普洱茶,茶文化、茶树王和连片的古茶园是打造健康游、体验品位游和古茶文化游的最好品牌;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是勐海县吸引现代城市人思古追幽、返璞归真的最亮卖点;打洛边境游是勐海县旅游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勐海县土地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生物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

勐海县集商品粮基地、糖料基地、普洱茶基地、畜牧蔬菜出口基地、竹产业基地、石斛基地于一身,目前的农产品加工都处于初级阶段,加工转化升值空间大。勐海县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融合度较高,蔗、茶、竹、石斛、木薯等主要农业产业都有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关联度高,产、工、销连接链较长。目前,勐海县正处在诸多产业发展初期和基础期,大的规划发展才刚刚起步,随着国家和省、州各项重大政策机遇效应的叠加,勐海县特色优势正加速向竞争优势转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全县国境线长146.556公里。国家级一类口岸打洛距缅甸景栋仅86公里,距泰国北部口岸米赛仅240公里,是我国通往缅甸、泰国及整个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陆路通道。勐海县辖区内居住有2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86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88.1 %,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13种少数民族,大多跨境世居。勐海县有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37494人。其中: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主要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由于交通闭塞,导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傣族主要生活在平坝区,较之其他民族较为先进。

全县四大主体民族(傣、哈尼、拉祜、布朗)的地域分布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县教育基本特点: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与傣族受教育程度差距较大,层次分明,全县教育水平呈现出多层次、差距大的特征。勐海县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1953年县一小办学为主要标志),起步很晚,加之受经济、交通条件制约,发展缓慢,与全省其他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2.勐海县教育的基本情况

2014-2015学年初,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校点)118所。其中:幼儿园12所(含民办4所);小学50所(含民办1所、完小32所);普通中学13所(含完中3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初中1所,职业高中(中职)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教学点40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2个)。

全县共有教学班977个,其中:学前教育班级155个,小学566个,初中班级201个(含职初10个);普通高中班级26个,职业高中班级29个。

全县在校学生42840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6631人,比上年增加13人;小学在校生23204人,比上年增加11人;初中在校生10653人(含职初473人),比上年减少1280人(上学年初中毕业4446人,本学年招生3365人,招生小于毕业数1081人,故在校生减少);普通高中在校生1369人,比上年增加59人;职业高中在校生983人,比上年减少31人。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2649人,其中:学前教育教职工203人;小学教职工1421人;普通初中438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156人,职业初中教职工38人;完全中学教职工320人;职业高中及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73人。

2014-2015学年初辖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61.63%,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8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5%,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99.36%;辖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7.9%,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88.5%,初中年巩固率98.33%;辖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8.07%。青壮年非文盲率99.9%。

二、扎实有效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带动和促进教育改革

1.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情况

勐海县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47个,其中“一师一校”教学点有12个,主要集中在边境山区乡布朗山乡。这些分布在全县山区乡镇的教学点,有近200名教师,覆盖2000多名学生。

2.扎实有效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

(1)县教育局高度重视,2014年勐海县教育局自筹资金购买了32套电子白板发放到教学点。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近200万元资金,用于举办各种培训及奖励教学点教师。

(2)有效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措施

一是克服困难,将项目设备有效利用起来。

如:勐海镇新生寨教学点离村寨较远末通电,镇中心小学购买了一套太阳能发电机,重新加固教室门窗,并聘请了本村村民看护学校(每月500元);布朗山乡南朗、老南东等教学点为确保资源设备的安全,教师每天上课将设备调试、安装,以供教学使用,放学后再将设备拆除、搬回宿舍。上述举措为偏远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保证。

二是以会代训,提高认识。

认识是制约项目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勐海县及时建立了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推动机制,全面推动资源的广泛应用。“以会代训”解决教师思想上的问题。通过举办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经验交流研讨会提高教师对资源全覆盖思想上的认识。

2013年12月,在布朗山乡召开研讨会,校长、教务主任和信息技术人员参会,观摩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应用。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召开项目促进推进会,全面听取项目学校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在布朗山举办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经验交流会,每个项目点的教师都把本校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开展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了交流,并上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示范课。全县各乡镇小学的主管教学副校长,信息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三是以赛代训,推动应用。“以赛代训”解决教师使用和应用中的问题。通过举办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课堂教学竞赛提高教师课堂驾驭信息化的能力。2014年5月25-26日,县教育局主办布朗山中心小学承办了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竞赛,参赛的32名教师又是比赛者又是评委。竞赛以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分组进行;2014年12月23-25日,县教育局主办、勐遮镇中心小学承办了勐海县“国培计划”(201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教师教学实践暨课堂教学竞赛研讨会。省电教馆、州教育局、县教育局、全县各乡镇小学主管教学副校长、信息技术人员,共计143人全程参与了这次研讨活动。经过全县各乡镇村完小及教学点全体教师初选,推选出55名教师参加了竞赛。此次竞赛最大的亮点就是音乐、美术专业教师不能参加竞赛,竞赛教师既是选手也是评委,更好地达到竞赛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形成了机制,每年举办一次;积极举办了课赛团体赛。它以团体赛的方式进行,分预赛、决赛两个阶段。各校按照参赛学科选拔推荐优秀选手组团参加片区预赛,片区预赛评选出团体前两名参加全县的决赛。竞赛学科分为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科学四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六科。参赛教师用多媒体备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充分调动了除教学点外其他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们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共同面对挑战,既锻炼了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点教师的流动性大,应保证任教期内教师熟悉并能独立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资源接收等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委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深入到教学点教会教师利用配发的设备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接收以及获取资源的途径,能够进行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学科优秀教师直接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送到教学点,帮助教学点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花时间、精力思考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要素,通过相互之间不断的切磋、交流,提高教学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而不是孤军作战,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教授知识。

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勐海县的使用、普及,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全县各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工作。

(3)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取得的成效。

勐海县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探索,成功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植入教师课赛团体赛,使数字教育资源(可视性强、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的优点真正服务于中心小学、中学的日常教学,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显著。

一是有效解决了全县教师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开不足、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

国家提供的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让边疆少数民族子女享受到了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县各小学积极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特别是村完小和教学点应用教学点资源开设好了音乐、美术、科学课等课程,解决了常年因无专业教师不能开齐课程的大难题。音乐、美术课的开设让学校换发了生机、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生动的画面、规范的动作、美丽的图画、动听的歌曲,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深深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整个校园充满了欢歌笑语。家长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学生会唱更多的歌曲,会画更多的图画,会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学校成为少数民族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也更加喜欢在学校学习、生活了。

二是很大程度矫正了教学点教师语言、书写不规范问题。

三是有效提高了教学点的教学成绩。布朗山乡教学点相对分散、偏远,教学质量相对中心学校偏低。在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后,学生的成绩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是促进了农村教师的快速成长。

农村学校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每学期应用教学点资源上好一节的公开课、研究课或示范课,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们谈到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时,都兴奋不已。“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会更加轻松,更高效。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的知识面也得到拓展、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以前不敢上的课也敢上了,彻底改变了我们‘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以来,勐海县逐年引进、输送优秀年轻教师到教学点工作,确保了教学点教师素质的稳步提高。同时,给予教学点物质支持,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搭建平台,促进区域内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带动并促进了勐海县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丰富的数字资源有利于培训广大教师,促使教师与时俱进,改变自己。使广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实现教育公平成为可能。为使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构建三级管理服务网

为加强对全县数字教育资源的组织领导,勐海县及时成立了“县教育局信息中心——乡镇信息技术人员——村小信息员”的三级管理服务网,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各中小学信息技术员到各学校解决设备应用、维护维修等实际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信息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从而确保了数字教育资源真正在乡镇尤其是教学点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2.建设校园网

校园网属局域网一种,其特点是:投入小、使用简便、管理技术要求低。学校只需购置服务器一台,加装所需硬盘,用不低于100兆的网线通过交换机连通所有的教室、功能室和教师的办公电脑,通过映射功能就能实现班班通、室室通、台台通。

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内应用可以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存储及共享、班级及校园文化建设、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慕课、晒课、网上集体备课、评课等。

目前,全县完小以上学校校园网建成28所,未建19所。计划到2015年12月底完成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校园网及班班通建设,网速提高到50至100兆;2016年12月底完成完小校园网及班班通建设,网速提高到20兆;2017年12底完成教学点班班通建设及网络全覆盖,网速10兆。

3.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有效校本资源库建设认识

通过网络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召开研讨会等形式促使校长及领导班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上学期分别召开了小学及中学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科、教务主任和信息技术人员校本资源研讨会,有效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对有效校本资源库建设的认识,为学校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就在2015年8月20日,召开了由全县校(园)长参加的勐海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会,展示了中小学有效校本建设、应用和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

4.建好数字公共资源库

2014年勐海县分别组织了全县小学、中学的学科带头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一百多人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教学点数字资源库》等能下载的网站中下载、整理了大量和我县学科配套的资源,基本建成了我县中小学公共资源。为各校有效校本资源(科科、课课有适合本校学生的优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课堂、课后检测题等)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全县教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5.专家服务队伍下基层学校服务教学

县教育局及时组建人数160多人的信息技术专家服务组,涵盖中小学所有国家规定学科,以指导定期开展工作。

一是信息技术专家服务组定期深入到各个学校及教学点帮助建立简易校园网,维护、维修设备,培训指导教师使用设备开展教学、下载资源、整合资源,建立IP资源库;二是学科专家组定期指导各学校全员参与,建立校本资源库,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6.狠抓教师培训教师

有效校本资源建设主要靠各学科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校本资源。勐海县将定期组织学科专家组深入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包括电子白板有效应用,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

今后,勐海将以“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的推进为契机,做好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延伸与发展,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推动全县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农业信息技术概论下一篇:「语文教案」《迢迢牵牛星》-by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