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2024-05-2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精选8篇)

篇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长沙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的实施办法,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强力推进,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有力推动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截止去年底,全市有合作社1564家,入社农户27.12万个,带动农户29.16万个,全市近60%的农户参与了合作生产经营。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推动长沙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对接市场,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认识,市里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了区县(市)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十强十快乡镇”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评选表彰十个优秀合作社,强力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据统计,近两年长沙市新发展合作社1073个,是2009年前历年累计数的2.2倍,目前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二、坚持示范引领,提升发展质量。实施典型带动、重点推动战略,采取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措施,突出典型示范抓带动、突出优势产业抓发展、突出“三会”建设抓规范。为强化社务管理,市经管局制定了《长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将组织规模、组织机构、章程制度、会计核算、成员账户、合作关系等列入了示范社标准化内容,扎实抓好制度健全、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等基础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111工程”、“123工程”、“322工程”。近两年,长沙市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示范社的建设,不仅为合作社的发展树立了一批成员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带动能力较强、产业优势较明显的典型,而且还打造出了一

批全国性的样板合作社。宁乡县金醇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烟草种植综合服务的样板社,其成功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望城县格塘隆平高科种粮合作社、宁乡县流沙河土花猪养殖合作社受到到了农业部的表彰;浏阳市朝阳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湖南省科普示范基地。

三、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土地流转。鼓励农户采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方式,入股设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农业企业经营,达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成为土地经营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土地专业合作社达到151家,直接流转承包土地17.8万亩。这一组织形式的创新,一是农户变土地承包权为股权,变承包土地资源为资本,既能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又能确保农民长远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合作社集中农户承包土地,进行出租经营或统一经营,改变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格局,既能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减少市场风险,又能扩大参与市场竞争的话语权,更有利于经济纠纷的解决;三是以村组为单元设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既可以解决有限期承包与长期不变的制度衔接问题,又可以满足受让土地企业和个人相对稳定较长时间流转土地的要求,确保了受让土地经营者的投资效益,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强化政策扶持,创优发展条件。近几年,市县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市工商局对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方式设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的,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免费注册登记;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合作社示范社建设,2008年增加到600万元资金。对合作社向部、省级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基地认证、商标注册、建设用地手续,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对合作社进城定点销售农产品的,其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核发进城通行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合作社按照流转土地面积3%的比例,优先安排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产品加工

和设施建设;税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认真落实了税收减免政策;市县两级都把合作社负责人纳入了“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全市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培训的合作负责人达3160人次,获得农村经纪人资格证书达1870人次。虽然近年来长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市州的强劲发展势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助推全市“三农”工作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文章来源:常德农经信息网

篇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鲁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指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一定要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我国宏观经济还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旧矛盾相互交织,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是当前农民和基层干部反映最集中的突出问题,也是长期存在的一个老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严重不足。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小型水利设施不配套,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农村信息化滞后,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弱。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农业的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不高。与夯实农业基础的要求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成果应用水平不高,科研、教育、推广衔接不够。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

步步伐,特别是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地方缺乏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专门机构,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技术落后,缺少技术推广、科学实验的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沼气、农机等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配套服务严重滞后,影响了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农村金融仍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切实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去年部分农产品比较效益明显下降,小麦、油菜籽亩均纯收益比上年减少,生猪养殖效益不稳定,奶牛养殖亏损比例居高不下。从未来形势看,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难度增大。迫切需要采取增加生产补贴、加强市场干预和价格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性措施,稳定农业生产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五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在农业经营收入方面,各种制约因素增多;在工资性收入方面,明年世界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变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还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恢复发展的困难依然较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难有大幅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民就业扶持和引导力度,大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

六是保护农业产业安全任务艰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对本国农业的支持保护,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困难,进口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进一步加剧。农产品出口困难、进口激增,对国内市

场份额的挤占和市场价格的打压十分明显。迫切需要继续加大农产品出口促销力度,推进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

七是农业发展的法制和制度保障亟待加强。虽然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但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存在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投入增长机制不牢等问题,农业经营机制与现代农业的不适应日益显现。在农业法制建设方面,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肥料及农药管理等亟待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农业综合执法有待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加快农业法制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体制保障。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国民经济从超常规保增长到调结构促增长的关键一年,是巩固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2010年,中央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完善和落实农业补贴政策,促进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加强农村金融和保险服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研究,及时提出政策意见建议。要狠抓措施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把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着力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继续搞好油料、棉花、糖料等经济作物生产。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建设,加快推进养殖标准化改造。

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健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农业展会经济,扩大“农超对接”试点工作,推动完善和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重点支持主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机制,坚决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实施新一轮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新认定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启动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农业重大建设项目。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地力培肥技术指导,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

模和范围,启动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认真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精心组织跨区作业,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启动一批重大协作项目和区域科技项目,实施好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和948计划。加强良种培育,支持种子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民族种业。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加强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加强免疫、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疫监管、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坚决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爆发流行。进一步加强病虫监测,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积极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加强重大疫情阻截带、优势作物非疫区和边境防疫带建设,加大对草原鼠虫害、毒害草的防治力度。

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适度发展非粮能源作物。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为突破口,加快推广农业农村十大节能减排技术。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扩大草原承包经营

规范化试点范围,加快基本草原划定进程,搞好人工饲草地建设,发展舍饲圈养,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篇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一、武宁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武宁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共264家,家庭农场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社有3家,省级示范社19家。按产业划分:种植业126家,如罗溪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清江瓜果专业合作社;林业36家,如大坪板栗专业合作社、杨洲南屏村毛竹专业合作社;畜牧业62家,如幕阜山土鸡专业合作社、永昌养蜂专业合作社;渔业8家,如为民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伊山生态农业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服务业32家,如丰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横路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

二、武宁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带来的效益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主要体现在:

1、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格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动了种植、养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使农民提升农产品质量,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农户加大农业产业的投入。同时,吸引了农业企业和成功人士投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定程度上使得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有所缓解。

2、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难,垅田、山地抛荒现象比较突出的问题,也自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和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调整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一些优级农产品己进超市,农业产值增长率逐年提高,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促进了新实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科技的示范应用和推广,带动农、林、渔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另外,合作社在注重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 , 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新实技术,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农户跟进学习,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新实技术推广。

4、推动了农业产业全面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农民种植的油茶、杭白菊、棉花、竹笋、大棚蔬菜、养猪、养牛、养鱼、养鸡、养鸭等优级农产品变得畅销,以此又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特色蔬菜、花卉盆景、特色养殖等产业,涌现了一批新的专业养殖户和营销大户。

5、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农民合作组织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收入的增涨,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一条长期有效的途径。仅在明诚干果专业合作社、宏盛干果专业合作社和伟鑫干果专业合作社三家合作社务工的农民平均每天不少于100人,带动了周边农民就近就地转移,提高了农民收益。

6、推动了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环境意识、质量意识和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发展高效农业的理念,自觉推行绿色生态种养,建设沼气池实现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三、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一些好的做法

1、加强引导,规范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将合作社的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等工作列入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县农业部门积极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乡镇农综站具体负责本乡镇内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与指导,切实加强了服务,规范、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2、广泛宣传,组织培训。县农业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

辅导工作,并且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和外出参观等活动。同时,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转发《农民合作社法律法规汇编》、《2013年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实施方案》和《九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评认定标准》等,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加入“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及参与“示范社”创建活动。

3、树立典型,突出重点。在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合作社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指导合作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规范合作社各项记录、资料归档等工作。同时,每年都对全县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情况组织进行考评考核,对接受检查的合作社逐个进行考核评分,并根据考核评分达标情况,向省厅、市局推荐参与“示范社”建设活动。

4、规划发展,政策引导。政府出台了对种植粮食、油料作物的奖励政策。除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外,根据规模大小、效益情况给予奖励:对种植蔬菜的,每亩蔬菜钢架大棚补贴 2000 元;对在主要公路两侧规模种植花卉苗木的,每亩一次性奖补 300 元;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当年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每个奖励 30万元;当年新获得江西著名商标,每个奖励 10 万元;当年新获得绿色食品品牌,每个奖励 1 万元;当年新获得有机食品品牌,每个奖励 2万元。

武宁县大坪板栗专业合作社被授于“江西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当前发展农民合作社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总体来看 , 当前武宁县农民合作社的规模小 , 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够紧密 , 重盈利轻服务,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发展较快,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据武宁县工商部门统计,截 至 2014 年 4月底,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合作社由 2010 年 的 66家猛增到目前的264 家。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注重合作社的发展数量,下指标分任务,因此部份合作社虽然已经注册,但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有的合作社只是注册了,却没有开过社员大会等。

3、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 , 随意性较大。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规范”的问题 ,虽有规范的《章程》, 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一是有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 , 民主意识差 , 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设有 , 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不健全 , 利益关系不紧密。有的合作社对成员二次分配率高、提留少,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五、对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一点想法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更多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努力营造发展合作经济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集中力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辅导和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认识,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依法建管,夯实基础。一要依法建立。合作社必须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建立,相关部门务必严格把关、完善手续、规范程序;二要依法监管。各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规范管理、指导监督的职责,依法监管合作社的建立、运作和发展。要引导合作社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等机构,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使农民合作社真正成为成员共同出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实体型经济组织。

篇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一)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近两年的时间,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起步良好,并逐渐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产业特色突出。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我市农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的红枣、蔬菜、畜牧养殖、花生、优质粮油、水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上。其中,种植业类(蔬菜、小杂果)68家,红枣12家,养殖业类58家、农机服务业类15家、其他类8家。

(三)服务内容广泛。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内容涵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主要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副产品的贮运销售、技术信息指导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四)能人带头办社成为主流。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能人带头办社已经成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的情况看,各类农村生产经营大户领办的占61%,村干部领办的占23%,农业龙头企业领办的占14%,技术服务等部门领办的占2%。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中有经营头脑、市场经济意识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带头人,这些人本身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渴望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已逐渐成为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的领军人物。

(五)实施政策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了扶持政策,强化政策落实,促进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对生产基地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较高、运作依法规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扶持,以此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息开发、人员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对成功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将给予奖励扶持。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册登记、税收、金融信贷、用地、用电、农产品运输、农业标准化、农产品销售,技术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竭尽全力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市财政、农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奖励实施办法,把合作社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等作为扶持奖励的重点,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

(六)开展典型带动,加快发展速度。始终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发展思路,按照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规划要求,选择不同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试点。绿源蔬菜、绿野养猪、福贵莲藕、临港农机、农乐西瓜、龙盛农副产品、好想你红枣、超强奶牛等一批合作社被确定为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合作社。树立了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其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对成立较早,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并接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篇5: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刘振业

(贵州大学农学院)

前言:深化对马铃薯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贵州马铃薯产业现状

(一)、马铃薯生产概况

(二)、马铃薯加工概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贵州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概况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二)、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概况

三、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一)、独特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2、品种资源优势

3、质量安全优势

4、产品价格优势

5、产品均衡上市优势

6、市场竞争优势

(二)、发展的潜力

1、产量潜力

2、加工潜力

四、充分发挥优势与潜力,加快贵州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实行“三化”生产

(二)、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三)、切实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四)、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五)、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开拓广阔市场

(六)、切实加强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七)、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业

(八)、强化政府引导,搞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九)、大力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建设

篇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别必雄

2009年第5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规范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本特点

——发展速度快。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家。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社员总数2000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联结基地面积10万多亩。

——覆盖范围广。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运销、冷冻贮藏、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服务范围已由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诸多领域;从开始仅提供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

——组建形式多。天门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多类型、多样化发展。有的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天西农民菊芋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力菊糖公司创办;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依托鑫天农业有限公司创办。有的是农村能人或大户创办型,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红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由科技示范户宋宏林、养猪大户李宏一领头创办。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型,如万场瓜果专业合作社,由黄潭镇万场村委会牵头组织创办。有的是跨村合作或联合办社型,如志鹏农机合作社,由净潭乡范围内所有农机大户联合创办。

——规范程度高。目前,天门市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部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都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在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作法

——加强领导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政府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好的生产经营难题。天门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

——制定政策促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资金预算上,市财政设立了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了优惠照顾。在信贷投入上,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扩大经营规模等所需的贷款给予相应支持和优惠。

——培植典型促兴办。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一个产业办一个示范合作社,着力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强化培训促规范。天门市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去年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专门举办了2期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规范运作。

初见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其成员及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如岳口镇兴达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订购鱼苗,确保了鱼苗质量和价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社员销售,社员普遍反映入社后有了安全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保证了成员正常生产,产品销售畅通。如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和玉牌”花菜品牌,主导产品花菜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张港花菜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菜种植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2000元。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引进“大西洋”马铃薯,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省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为每户社员制定了一张生产技术流程表,注明了需施肥、施药、防病治虫的时间,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机械收获,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联系、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

——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蒋场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集团合作,蒙牛集团派人予以技术指导,严格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奶牛市场受到“三聚氰胺”影响的时候,天门市的奶牛养殖不仅基本未受冲击,而且鲜奶收购价比平常上涨了0.2元/斤,养殖户每户增收近2000元。■

篇7: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崛起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中部,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农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达到2269亿元,农民纯收入的绝对值与增长幅度在浙江省均站前列,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影响

**农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得益于经营体制的创新,即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发挥了作用。**第一个专业合作社是2000年建立的,仅仅四年时间,现已发展到了312家,入社社员达4万多户,带动的农户超过20万户,基本覆盖了瓜果、蔬菜、畜禽、茶叶等20多个主导产业和产品。2002年,合作社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亿元,2003年攀升到16亿元,2004年销售额又将在2003年基础上成倍翻番。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1、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畜禽、海产、药材、花卉、茶叶等经济作物,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以著名横为中心的沿海8万亩西瓜产业带,以泽国新河为主的6万亩果庶产业带,以坞根温桥为主的800万羽草鸡产业带等,使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同经济作物面积之比调整为58:42;

2、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合作社将当地各个产业的购销大户、加工大户、技术专业户等按自愿、民主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民统一提供种苗、传播种养技术,拓展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合作社真正将产、加、销诸环节有机衔接,解决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成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桥梁。

3、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合作社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推广提供了组织保证。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积极注册产品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极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几年来,**市仅合作社的农产品注册商标就有129个,获全国绿色食品认证12家,省绿色农产品认证25家,省无公害基地认证23家。

4、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是由产业大户或购销大户牵头组建的,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农技、市场信息,低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等社会化服务项目,间接地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市农户人均纯收入2004年预计为5350元,增幅在7%以上,所收入10万元以上的社员在**屡见不鲜。

5、促进了行业的自律和规范。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生产、销售会有很大的自发性、趋同性和盲目性,容易导致农业产业的大起大落,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协会,避免了农户之间、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实现了行业优势,联合互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总之,**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各地都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为什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搞得如此红火?对农民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其成功经验是:

1、按股份合作制运行,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创新是**农户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曾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现在股份制又轻车熟路地嫁接到新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来。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在股权设置、利益分配、民主决策机制等方面按形势的发展作了调整和创新。过去,合作社负责人持股较多,一般占到50%以上,现在,**市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个社员认购股金不得超过合作股金总额的20%。限制“一股独大”,防止了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包括合作社自身的盈余过于向少数人集中,使以生产者为主的农民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好处。在利益分配上,按农产品投售量进行分配。在块策机制上,采用一人多票制,农民拥有的股份越多或投售的农产品数量越多,在合作社的发言权就越大。正是这些农民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以生产者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

2、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办社,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时充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组建,如:临海市上盘镇5.5万亩西兰花生产基地,温岭的8万亩大棚西瓜产业带,6万亩果蔗产业带,2.5万亩优质果品产业等等,调查报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志性特点,就是全部经县以上工商部门登记,以经济法人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上实行标准化作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从产前优良品种、安全农用物资的统一供应,产中统一的生产技术、操作规格,产后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科学规定,保证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保证,为打造合作社信得过农产品品牌奠定了基础。申报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使产品提高档次和“身份”,在营销上实施品牌策略,进行品牌销售,已形成了一批如:“玉麟”“旗海”“翼龙”等知名品种。

3、依托营销种植大户,滚大专业合作“雪球”。**的农民合作社都是依托当地的营销大户或者种植大户牵头组建承办起来的。在组建时就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并与按需生产的市场要求结合起来,使合作社在建设之初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优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些“能人”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实行联合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分散农户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弱势地位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深受农户喜爱,因此,随着入社农户的增多,合作社规模效益显赫,“雪球”越滚越大,越做越强。

4、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立在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农民之所以愿意加入合作社,一是因为合作社能够解决农民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能够给农民带来收入。在农民自愿的条件下,为了扶持、规范农户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也将各地支持扶助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业绩考核之中,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成健康发展。

三、修水应该如何学习**经验发展农户专业合作社

修水与**相比,优势多,劣势少,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我县土地资源、山林资源、劳力资源丰富,也有很多的有名的特色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1116”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药材、茶叶,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我县有蚕桑10万亩,茶叶、药材数万亩。不少乡镇还有自己的特产,如溪口的板栗、西港的化红、全丰的密枣、黄港的茶菇、黄坳的西瓜、四都的桃梨、三都的柑桔等,但是,为何这些产品都没能给农民带来大的经济效益呢?主要原因就是我县这些特色产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没有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我们的农产品都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产品质量与开发能力较差,特色不够突出,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我们的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较弱,农产品加工仍属薄弱环节。修水如何发展农户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发挥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打开“绿色”通道,积极引导支持。首先是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农户自愿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落实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政策,加快农业经营组织的改革和创新。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凡是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各种经济成份和经济所有制组织形式,都应该加以引导和扶持,促其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我县人民来讲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民力、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民自已为主体,自愿参加、入退自由、实行自觉自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把合作组织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各级政府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成功经验,形成舆论氛围,把政府的良好愿望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其次,积极组织引导,从经济发展要求,认真转变职能和改进管理等方面出发去做好工作,可引导种养销售大户领办合力。总之,要做到“参与不干涉、引导不强迫”。开放“绿色”通道,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总之,要从修水实际出发,首先搞好试点,再通过认真总结经验,边发展、边完善、边规范,培育出一批成功的样板,然后再以点带面扩展到各个产业。

2、围绕特色产业,依托专业大户。我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应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依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大户组建,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首先要把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的农民真正结合起来,将一些经营分散规模小的农户,按照市场化要求、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组织起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蚕桑是我县的主导产业,我们可以首先从蚕桑入手,依托蚕桑种养大户,建立蚕桑合作社。一方面可将千家万户的蚕桑种养大户组织起来,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实行标准化种养,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已;另一方面可扩大丝类深加工和丝棉加工规模,并以其为龙头,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千家万户蚕农”的较为完整的组织模式,这样可以增强我县蚕桑业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避免因蚕丝价格低迷而造成大面积的弃桑、毁桑现象的发生,可真正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使我县蚕桑业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同时,我县还可就粮油产品深加工、中药材尤其是花椒系列开发、无公害茶生产及精加工、规模化种草养畜、葛系列生态食品等优势特色,依托产业优势,一方面吸引外商投资创办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引导农民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社生产,把产业做大做强。

3、探索合理机制,扶持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的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是看它们运行机制优不优。目前,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形成上有“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专业协会+公司(龙头产业)+农户”等形式。我们首先应到有成功经验的地方考察,学习别人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其次应该从本县实际出发,以农民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户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在管理上,可按照合作制原则,重大事项充分协商、以票决定,做到民主决策;在经营上,按公司制运作,实行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以社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额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再就是龙头企业也应加强机制建设,一要有科学经营的管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二要有好的用人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三要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

篇8: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1 法律实施三年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斐然, 为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迅速增长, 入社农户稳步扩大, 正在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到2010年3月底, 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万多家, 实有入社农户2300万左右, 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 在组织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载体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 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亮点。实践证明,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既坚持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 又实现了农户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促进了小农户与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 以及农业生产资源和经营要素的优化配置, 成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功能不断健全, 正在成为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20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认证, 25700多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广大农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 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化, 不断开拓市场, 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日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法律实施三年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从单纯的技术、信息合作, 向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储藏、加工等方面拓展, 使农民成员更多地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多环节利润的分享, 入社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在产业合作的基础上,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信用、保险等方面的互助合作, 共同分担生产经营风险, 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发展带动村容改善、促进乡风和谐,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推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社一业”的产业格局,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基本农田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村容村貌的改善。通过开展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广大农民群众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民主管理的合作理念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邻里关系进一步和睦, 农村社会发展进一步和谐。

2 法律实施三年来, 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 形成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观念深入人心,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三年来, 各地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兴办专业合作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各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逐步深化, 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和提案, 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传媒广泛宣传成功合作社的典型经验, 促进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系列配套法规规章的颁布施行, 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配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示范章程》和《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等法规规章相继颁布实施, 形成了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快速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三年来, 地方立法进程逐步加快, 截至目前, 浙江、湖北、陕西、北京、江苏、黑龙江、辽宁、湖南、山东、安徽等10省市人大在坚持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结合地方实际, 先后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的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宏伟目标, 进一步指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三年来,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 先后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一些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国家涉农建设项目的承担主体。良好政策环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指导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举措卓有成效, 有力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以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为核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在各地广泛开展。以合作社直供、原产地直采为主要内容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各地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实践发展需要, 设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和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加强业务辅导,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服务。

3 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大力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使之尽快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在充分肯定法律实施三年来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面临许多困难。合作社发展任重道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观念,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指导和服务, 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 使之尽快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 以示范社建设行动为重要抓手, 发挥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做给群众看”的示范带动功能, 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标杆和样板, 推进合作社发展规范化上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力度, 对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效果好的优秀示范社, 给予财政奖励补助。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支农建设项目。进一步梳理和明确税收、金融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 支持引导合作社与大型超市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高校、龙头企业等建立各种产销关系。

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和现场教学基地建设, 注重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交流, 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广一些地方将大学生村官机制引入合作社建设的成功经验, 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认真总结宣传各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做法、好经验, 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和法律的各项规定, 切实做到依法办社、依章办事, 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要切实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依法办社、依章办事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要建立健全“三会”制度, 充分保障成员对合作社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依章建立健全成员个人账户、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 与成员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只有真正做到民主办社、民主管理, 让成员当家作主, 广大成员对合作社才有归宿感, 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不断增强。

二要组织农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积极组织成员开展标准化生产和相关技术规程的培训,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只有广泛实行标准化生产, 合作社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 广大消费者对合作社才有信赖感, 合作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不断提高。

三要不断加强品牌化建设, 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用“三品一标”引领品牌化,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优质优价的市场定价能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合作社产品的品牌打响了, 广大成员对合作社集体荣誉感才会进一步增强, 合作社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

上一篇:命运的高中作文下一篇:小学语文学期研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