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总结

2024-05-05

2011年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总结(精选3篇)

篇1:2011年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总结

2011年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宜居建设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规划,结合连州镇宜居建设实际,创新发展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工作,较好完成了计划的各项建设工作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重点

我镇宜居城乡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在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的指导下,去年燕喜、北山创建“宜居社区”成功创办,今年我镇北湖社区申请创建“宜居社区”,白云高车墩村创建“宜居村庄”,都在密锣紧鼓进行着。我镇开展宜居创建工作热情高涨,全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工作部署到位。今年,镇委、政府多次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开展创建工作,集中强调各部门、村(居)委会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上级创建宜居城乡工作部署和已制定的《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有序地开展创建工作。二是宣传发动扎实深入到位。利用新闻媒体,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晓率;开展公益宣传,在城区人流聚集的重要场所、主要路口、重要路段设置公益性广告牌,利用橱窗等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标语、会议、文娱活动、宣传栏等形式,搞好社会宣传,大造声势。三是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到位。充分发挥部门积极性,定期开展自查,形成季度、半年和自查报告,不断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四是政策文件贯彻执行到位。定期在政府网上浏览下载文件,确保及时贯彻落实政策文件,同时加强与市宜居办和有关部门沟通力度,及时做好工作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能按上级部门 1的要求有序推进。

二、工作内容

(一)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我镇以改善城市民居住环境为宗旨,以配合创造广东省优秀旅游城市和连州市(国际)摄影年展为契机,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经过一年的建设,我镇的宜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是城镇新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城镇骨架进一步拉伸,以“一河两岸”总体规划建设为契机,拓展了城镇新区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19.9平方公里增加到今年的21.94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以中轴线、水轴线、文化广场、城西综合贸易市场和城西核心区为主的“一河两岸”、“两线两场一区”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二是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充分利用中心镇建设配套资金的优势,对主街道风貌、雨(污)排水管网、供水管网、架空线路等实施综合改造,新增排污管道1500m,投入达300余万元,城镇道路广场新增面积80000平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5%,电视、电信、宽带、移动电话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扩建完成,已基本实现全镇全覆盖,实现了城市形象的较大提升和人居环境的较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绿化率进一步提高。镇党委、政府在资金相对短缺的条件下,不惜耗巨资对整体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连州,投资600万余元实施绿化综合整治,新增城镇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大力改善城镇环境。连州湟川河岸生态型休闲公园、大云洲公园和亲水平台建设,突出了连州“山、河、湖、堤”相得益彰的城建特色。我镇为打造连州成为“显山、露水、透绿”于一体,凝聚“历史之韵、生态之灵、人本之气”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做出突出贡献。

(三)镇容村貌进一步整治。围绕全市建设宜居连州的总体战略部署,我镇今年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为契机,努力打造“山水名城、魅力连州”。一是加强我镇生活垃圾处理运行管理,村庄整治总投入150余万元,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100%。二是配合市政、交通、规划、综合执法局着力实施市容市貌大整治,全面优化城市环境。范围覆盖包括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单位、居民小区,学校及校园周边,农贸市场,城市绿地规范等区域。其中主次干道涉及车辆停放、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占道经营、功能照明、专业管线、环境卫生废品收购点等13项整治内容,彻底整治全镇环境方面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三是规范建设审批程序,建设用地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农村自建房的审批程序,做到合理选址,使农房建设做到占地合理,规划统一,坚固实用。进一步理顺建设秩序。四是加大村容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强以农村“三改”(改水、改厨、改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环境整治。

(四)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我镇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今年新北山中学建设的落成,进一步优化我市初中教学资源。北山中学新校区占地143.6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5亿多元,办学规模、学校占地等均比原校区增长近1倍。整合小学教育资源,将连州镇七小、二小、五小,并入连州镇中心小学,四校合一后,利用市一级学校的品牌作用,办成80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人左右办学规模的规范化小学,进一步缓解市区小学学位紧张的现状。以广场文化为重点,别具特色的文化广场文化,跳舞、健身、瑜伽、滑轮等群众娱乐活动不断蓬勃发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宜居连州建设文艺宣传活动经常进行,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五)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加大,农房风貌改造、农民新村建设稳步推进,大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公路改造正在加紧施工,西岸过水塘至连州石角段公路改建工程正在进行中,届时将全面硬底化通车,彻底改变石角片群众出行不便的情况。又如龙口村委会在通路通水的基础上,集资10万多元安装路灯40盏,给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龙口新家村、白云高车墩村建成了村庄小公园,方便村民休闲健身。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建设资金缺乏。宜居连州建设涉及项目多,需要大量相应的资金作保障,我镇财政又十分有限,建议市里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资金渠道,通过项目带动,有效助推我镇宜居建设。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发展后劲不足。建议市里考虑我镇的实际困难,将适合宜居发展的特色产业大项目重点倾斜和优先布局在我镇。

宜居城乡建设是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我镇将继续积极探索创建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推动宜居城乡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我镇在创建宜居城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提高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建设幸福连州。

连州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篇2:2011年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总结

按照云调函[2011]16号,认真做好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县统计局根据市调查队7月27日下发的《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经过我局工作人员以及六都镇多名调查员半个多月来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对抽中的8个党政机关,8个事业单位,12个大型企业以及60名群众调查工作。现将我局对关于开展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准备,扎实周密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开展

7月28日,我局严副局长参加市调查队组织的会议,听取了市调查队何队长对此处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重要指示,明确了市政府对此次满意度调查的重视,并和云浮市各县(区)负责人就此次调查的方案的执行,调查员的培训,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抽选,群众调查如何开展,总结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明确了要求,为此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月29日,我局黄局长听取了严副局长的28日参加会议的汇报后,对此次调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各单位个人要高度重视此次调查工作,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调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

2、严格按照调查方案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为了完善和规范调查工作的流程,我局严格按照市调查队下发的《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案》要求,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细分,主要把调查分为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即对容易集中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集中调查,对企业实行集中和入户式调查相结合,对群众部分进行入户式调查。并对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保了调查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3、严把调查员培训,加强队伍的建设

此次满意度调查工作涉及面广,关联社会各界人士。因此,调查员的个人素质的优劣,责任意识的强弱,沟通能力的高低对调查工作尤其重要。对此次调查工作,我局就选调了14个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其中,统计局选调了8人,在六都镇选调了6人。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调查队伍,以保证此次调查的工作质量。

(二)调查工作,紧张有序,按时按质按量

1、名录上传及时快速,人员抽样严格把关

为了更快的执行调查抽样工作,我局29日下午,按照市调查队的要求,从县人事局和我统计局单位名录库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名录中,及时整理,严格挑选。并于8月2日下午进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名录,供市调查队及时的进行抽取。并于8月4日,我局收到市调查队的回馈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抽样框,我局积极响应,并马上在我县政府的电子公文平台,发布《关于配合做好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的函》并附上被抽中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录。于此同时,我局根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上来的名单,进行随机抽取被调查人员,并以多种方式通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被抽中的80人于8月5日星期五下午到我县县府会议中心做问卷调查。

2、实事求是做好我县各单位、群众问卷调查,按时准确的录入问卷

8月5日下午,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我县府会议中心对被抽中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顺利的完成了方案的一小部分,也为今后对企业单位、群

众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了问卷调查中的不足,确保了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市调查队8月9日到我县听取我局在此次调查中的方案,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给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局决定了对企业单位进行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群众进行入户做调查赠送纪念品的方式,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查行动,并于8月15日前把所有问卷做好,并组织人员以交叉形式对问卷进行录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此次调查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调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影响较大

1、部分企业单位提供人员名单过慢

我局联系企业桥梁是工业统计人员,该人员只是负责对企业进行工业统计,对企业其他业务没有权利做觉得,所以我局只能要求该人员上报我们的调查通知,该人员也要上报给企业领导审批,才能开展工作,因此,通知有可能不能及时到位生效,造成企业上报人员名单迟缓,对调查进度影响极大。

2、部分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固定人员过少,难以集中调查

由于一些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真正固定人员非常少,且有一些只是以临时工形式聘请的,在调查期间,这部分企业难以抽调人选来我局做集中问卷调查,极大的拖延了调查工作的进度。

3、群众调查,入户调查困难

由于此时正值农忙时期,群众入户调查对象多为农民,入户调查必须根据农民的休息时间进行,对调查人员作息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4、部分群众,不愿提供真实的联系方式

由于近来社会上发生的多起电话诈骗事件,群众对提供电话等联系方式有了戒心,这样对我局调查人员入户调查的进度,质量影响极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切实做好以后有关调查工作,针对本次调查工作的现状与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调查工作是一项很大的社会动员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配合和参与,这就需要各级县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本次调查,市、县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调查队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培训工作。到各县区亲临指导工作,为圆满的完成这次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气氛

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是一项关于对我县县委县政府这一年来的努力的肯定的调查,意义重大深远。在本次调查中,各级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完成问卷,从实际反映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对我县这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从而为我局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起到助推的作用。

(三)积极密切协调,加强部门合作

篇3:2011年连州镇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总结

(1) 目标任务:建立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片1万亩, 亩产较上年增加10%, 平均达到158kg;在高产示范片内创建两个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 亩产达到160kg。

(2) 完成情况:完成大豆高产示范片创建10489.5亩, 涉及10个村、38个组、3576户。

经过随机多点抽样调查, 万亩大豆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60.5kg/亩, 比上年平均单产增10.4%;其中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168.9kg/亩, 比上年平均单产增15.8%,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 主要措施

(1) 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一是2011年大豆纳入除水稻、玉米外的第三种种粮综合直补品种。二是在龙头企业扶持中把忠州豆腐乳公司作为首个龙头企业申报补助, 提高龙头企业参与大豆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大豆核心示范片实行大户直补, 亩平补贴1 3 0元, 确保政技物配套。

(2) 组织措施。

成立大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由镇政府分管副副镇长万联钊任组长,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蒋兵、陈登河任副组长, 土肥站下派技术人员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任成员, 负责项目组织指挥, 综合协调;负责解决大豆生产中技术问题。

(3) 技术措施。

实施了“三推六改”综合配套集成技术:即推广高产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 推广钼肥拌种技术, 推广拉绳定距、合理密植;改迟播为适时早播, 改多次人工除草为播种后适时封闭式一次除草, 改不防病虫害为病虫综合防治, 改只施底肥为底追结合, 改传统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 改自由生长为适时控苗。针对4~6月份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因地制宜适时提出并落实“开沟排湿、抢晴播种除草、壅土上厢、根际追肥与叶面喷施相结合、大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及时对症下药防治蜗牛、豆蝽蟓、豆荚螟等病虫危害”等科技防灾避灾措施, 实施效果良好。

(4) 工作措施。

(1) 采取有效的运作方式, 实施产业化经营。大豆高产创建实施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为主, 辅之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租赁承包”等模式。做到大豆“生产、管理、销售”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

(2) 领导小组制定并监督实施项目岗位责任制。高产创建领导小组与项目村签订岗位责任制, 落实人财物, 组合行政、技术力量, 确保大豆高产创建关键环节事事有人督促, 而且督促有力。

(3) 科技人员创新工作方式, 确保技术指导到位。技术人员分布到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的10个村, 抗“低温、阴雨、寡照”不利天气, 战“炎炎烈日、高温酷暑”, 反复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全体群众会议, 统一思想行动, 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匀苗定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除草上厢、统一控苗、统一病虫综合防治。

整个播种、管理阶段, 实行“面对面、点对点”服务, 实施“六结合”, 即实施区域取样化验分析与评估整体耕地地力状况相结合, 试验与示范相结合, 基地蹲点与巡回指导相结合, 党员干部带头与帮助农民群众相结合, 大面积发放“技术明白卡”与全面检查督促相结合, 分片召开院坝、山头动员会议与分期现场集中示范、培训相结合, 确保技术培训到家、指导到地块。

3 项目实施效果

10489.5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60.5kg, 比2010年大豆产量145.4gk/亩增产10.4%, 实现了预期目标;亩增产值70.6元, 万亩示范片合计增产15.4万kg, 增收60.2万元;997亩核心示范片, 平均产量为168.9kg, 比2010年大豆产量145.4kg增加23.5kg, 增产15.8%;合计增产2.34万kg, 累计增收8.9万元。

4 项目实施问题与建议

(1) 旱地耕地地力差异较大, 建议高产创建与旱地地力改造相结合。我镇65%的旱地集中在丘陵缓坡、丘陵中上部, 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差异较大, 旱地作物产量相差较多, 建议高产创建区域与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相结合, 解决抗旱排涝, 增后有效土层, 形成高产稳产农田。

上一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下一篇:榜样就在我身边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