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2024-05-23

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精选15篇)

篇1: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产经】

1、工信部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保监会:同意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银行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批筹建。

3、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已公布半年报的138家上市房企总存货金额高达2.47万亿元,同比涨12%。

【IT界】

1、苹果:正加快招募人工智能专家,并大幅扩大其人工智能(AI)员工队伍的规模。

2、百度:将加大对印度和印尼市场的投资,旨在强化公司在移动搜索市场的地位。

【海外】

1、商务部:中国将加强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力争11月前完成。

2、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美国经济接近充分就业。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有着显著影响。如果风险消退,今年晚些时候或加息,不对美联储9月份的行动置评,提前加息比晚点加息有利。

3、欧盟委员会宣布总额达5亿欧元的一揽子措施,向因制裁俄罗斯而遭受损失的欧盟农民提供救助。对俄制裁已导致欧盟农民损失约55亿欧元。

【指数】

1、美股休市,欧股普涨,其中欧洲泛欧绩优300指数收涨0.5%,报1399.65点。

2、沪指跌幅2.52%,深指跌幅0.63%,创业板涨2.07%,两市成交额仅6026亿,创半年新低。

3、恒指收跌1.23%,报20583.52点,蓝筹股跌多涨少,大市成交671.93亿港元。

4、美国WTI 10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78美元,跌幅3.87%,报每桶44.27美元,最低触及44.25美元的9月2日以来新低。

5、ICE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87美元,跌幅3.76%,报每桶47.74美元,最低触及47.51美元的8月28日以来新低。

6、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04%,报96.1410。

7、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涨0.1%,至876点。

8、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结束6连涨,下跌100个基点报6.3659。

篇2: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亮点:消费者遭遇欺诈可获三倍赔偿

修改后的《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同时增加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解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今年8月发布报告显示,虚假促销、网络诈骗等问题成为今年上半年网友投诉最多的问题。这同样也存在于实体店,为此现行《消法》,在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金额为商品价或者服务费的一倍。但面对高额的利润,不禁有不法商家知法犯法。因为他们黑心牟利远比“退一赔一”的处罚多。而修改后《消法》增加的“退一赔三”、“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更为消费者着想,更震慑商家。

亮点:违法广告代言人有连带责任

修改后的《消法》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近年,名人代言问题产品、虚假广告屡被曝光。例如郭德纲代言无广告批号和卫生许可证的“藏秘排油百草减肥茶”;文清代言广告语夸大其辞的“眼保姆”;成龙在一款洗发水广告中宣称某洗发水没有化学成分但这是不可能的……而今年9月份著名艺人小S因代言“胖达人”面包无添加剂的事件被揭发后再次将明星代言推到舆论浪尖。不少人呼吁,我国现行《广告法》中虚假广告只对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等社会团体处罚的规定,让名人代言成了法制规则之外的一种特殊现象。利益诱惑之下,缺乏法制约束的道德教义苍白乏力,应该借助法律的力量,而修改后的《消法》做到了。

亮点:销售假冒产品进入信用档案

修改后的《消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诚信经营。违反者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解读:假冒伪劣产品或不合格的服务,这是在交易中消费者经常遇到的,而在维权时最常遭遇的就是店家指着告示或者宣传单上一行针鼻儿大的小字“最终解释权归店家所有”,以推卸责任,消费者被迫哑口无言。而3月15日以后这些“霸王条款”不好用了。最主要的是,一些抱着“一锤子买卖”想法视法律于不顾的店家再难轻松看待。因为修改后的《消法》已经明文规定“黑店家”将上黑榜公诸于众。这样不仅仅影响了它的消费市场还给它在未来办理一些手续的时候设置了限制,像个人信用记录一样如影随影。

亮点:消费者网购七天内有“后悔权”

修改后的《消法》确认了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赋予买家“后悔权”。经营者自收到退回商品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另有约定的除外。

解读:从20淘宝开辟网购先河之后到眼下的,越来越多的人网购。十年间,沈阳人网购消费能力在全国排第25名,辽宁省排名第二。不过,这里不乏有受骗的经历,但虚拟交易又让维权难上加难。投诉到本地工商部门,对方表示需要异地投诉。到异地投诉想做到实时监控又很难。所以遇到货不符实的问题,消费者可谓是一肚子委屈只能自己忍受。不过,今后消费者可以在修改后的《消法》的保护下向这些不公平的情况说“不”。

为公平,买家定制、鲜活易腐、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以及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除外。

亮点:网交平台承担先行赔付责任

修改后的《消法》提出如果在网购时出问题,在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直接找网络交易平台交涉,网交平台先行赔付然后再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追偿。

解读:这和现行《消法》中“谁经销谁负责”相呼应。在过去这条法规只限于实体店交易中,未覆盖网购,这样导致刚刚进入市场的交易平台为了增加商户数量而忽略验证商户的资质和信誉。等到消费者利益受损时,不法商户一旦推诿或下线,就会找不到人维权。近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导致部分网购交易平台已经意识到严重性,设立商户保证金制度,即让愿意加入“先行赔付”的商户可以先向交易平台交保证金。但这种做法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商家未必都参加,其次消费者必须在收货的前提下,可有时候付了钱没收到货才发生维权。改后的《消法》让过去电商自主性行为变成一个法律机制,更有约束性。

亮点:经营者禁擅自泄露消费者信息

修改后的《消法》还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篇3: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新亮点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这次的大部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进行的第六次机构改革,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以来的一次全新的改革,必将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那么,这次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哪些新亮点呢?

一、价值点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描绘了新一轮改革的蓝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大部制改革方案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说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并将迈出重要步伐。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及重要领域的管理,促进科学发展。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工业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管理机构,保障能源安全;改进交通运输管理,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建设;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落实食品综合监督责任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整合完善重要行业管理体制,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结合职能部门的调整和整合对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精简和规范等。

二、核心点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在行政管理体制中,职能、结构、功能是有机结合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方面。三者中,职能是核心起点,职能决定组织、结构和机制,最终体现为效能。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实现政府职能根本转变,必须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职能转变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务重点。三是要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的职责,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避免职能交叉重叠。

从这一要求出发,大部门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在合并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相近的政府部门,转变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审批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职责权限,拓宽职能,整合机构上花力气。正如华建敏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这次的大部制改革,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适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三、落脚点是构建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的转变,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的工作。这次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全部是围绕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方面。比如:改革后宏观调控部门的配置更加合理,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教方面的综合实力,可以进行全国范围内资源整合,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新组建的部门主要管规划、政策、标准、服务,不干预企业微观活动,确保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四、切入点是改善和提高民生质量

检验机构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否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老百姓是否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标准。这次的大部制改革,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突出改善和提高民生质量,把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主要是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体制。主要是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三是完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主要是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五、侧重点是建立“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架构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职能相近的部门加以整合,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方案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推出了若干个大部门。

比如,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一个大部门,它不是以往工业管理部门的回归,而是按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和军民结合的要求,负责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部门,但不干预企业市场经营活动。又比如,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民航融为一体,对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再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将从体制上打破“白领”和“蓝领”的区分,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方案关于能源管理机构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大部门体制的思想,高层次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新组建的由发改委管理的国家能源局。能源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安全,离不开宏观经济战略的指导,离不开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这样的架构就将这两方面有机整合到了一起。

六、着力点是形成科学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形势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国情特点、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看,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非常艰巨,宏观调控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为此,大部制改革方案指出: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增强宏观调控合力,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七、动力点是坚决消除“人事”和“劳动”的鸿沟

以前,我们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劳动和人事两个部门,劳动者带上了不同“身份”,以至人力资源市场难以统一。而这次的改革方案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再保留。因此,统一了人力资源管理,为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提供了更好条件。同时,劳动者凭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上岗,没有了歧视和界限,这样也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应。另外,置国家公务员局是必要的,因为对公务员有廉政、纪律等特殊要求,需要单独加强管理。

我们可以预见,改革后将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激发起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八、结合点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建设

根据改革方案,新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监督管理建筑市场、建筑安全和房地产市场等。我们注意到,改革方案中建设部的名称变长了,突出了两个词“住房”和“城乡”。从字面看,这是名称的改变,实际上却蕴涵着深刻的涵义。

首先,体现出中央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加强了工作力度,强化了政府对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责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具体体现。新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第二,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以前国家搞建设,存在着城乡割裂的现象,城市搞城市的,农村搞农村的,各自为政。现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要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更好地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九、突破点是加大环保力度,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如不转变现行发展模式,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将严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次改革方案,国家环保总局将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强调了环保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中的地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表明国家对环保事业更加重视。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我国环保事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更多期待!

十、提高点是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篇4:燃油税费改革究竟有什么好处?

千呼万唤始出来

早在1 9 9 4年,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燃油“费改税”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初步的设想。1999年,新修订的《公路法》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开征燃油消费税,并在这基础上不再收取养路费。到这个时候,可以说燃油“费改税”已经得到了法律认可,具备了实施的条件。但是,从那时起燃油“费改税”却一直没有能够真正实施,甚至连具体的方案都没有出过。为什么呢?

原来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要正式进行燃油“费改税”,必须有两个操作前提。其中一个是解决好国内几十万养路费、路桥费征收人员,不至于因为燃油“费改税”而引发就业困难。另一个则是基于不能因此增加消费者负担的考虑,必须在国际油价比较低的时候进行。也就在这个时候,国际油价开始了上涨并且不断攀升。这样的局面,显然是国内准备进行燃油税费改革时未曾预料到的。当时,有关负责人就几次表态,希望在油价有所下跌,至少是平稳下来以后进行燃油的“费改税”。

但是,近7、8年来,国际市场一直没有给出这样的机会。为了避免提高燃油价格影响通胀水平,国内在燃油价格调整方面也变得十分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更谈不上进行燃油税费改革了。于是,也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国家因为进口石油价格高而不得不对境内消费者进行事实上的补贴,另一方面,不合理的税费政策又导致境内石油浪费现象严重。显然,这种状况是无法长期延续的,因此也就在2008年夏天国际油价上涨得最厉害的时候,在理论界以及实业界,都形成了强烈要求进行燃油税费改革的呼声。

有意思的是,就在国内加快进行燃油税费改革之际,国际原油价格也从高位开始回落。这种回落的速度甚至是再有想像力的人也预期不到,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暴跌了约2/3。预想不到的低油价的出现,为我国进行燃油税费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现在的状况是,国内的燃油价格是世界上最贵的,具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结合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整,同时进行燃油的“费改税”,既能够满足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基本条件,同时也能够在体制上理顺价格,并且实现从征收养路费等向开征燃油消费税的转型,从而一举完成这一项拖了10来年的重大改革。

燃油税费改革究竟带来什么

那么,燃油税费改革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在资本市场上,有相当多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燃油税费制度密切相关,改革又会对它们带来什么呢?

的确,在最初设计这项改革的时候,也许人们更多是考虑到税费体系的完整以及与国际接轨,但必须承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预感到了它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将发挥的积极作用。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中国居民的收入也不高,基于这样的现实,当轿车进入中国家庭时,应该是以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为主,但实际情况却是此类轿车在中国的销售状况并不理想,相反大排量豪华型轿车却十分畅销。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在现行的税费制度下,不管是经济型轿车还是豪华轿车,它们所缴纳的养路费等都是一样的,在处于相对低油价的情况下,显然开豪华型轿车所占用的社会资源多而付出少,相反,开经济型轿车所占用的社会资源少而付出相对多。因此,客观上鼓励人们开豪华型轿车而不是鼓励开经济型轿车。而实行“费改税”以后,这实际上用油越多,支付的成本就越大,这无疑会引导人们更多地使用耗油较少的经济型轿车,而不是耗油较多的豪华型轿车。在这里,公平税赋是“费改税”的一个目标,同时还起到了推动节能、促进环保的作用。事实上,市场人士关心燃油的“费改税”,就是出于它在引导社会消费、改善市场结构方面的重大影响力。

不过,燃油税费改革还有一项很大的功能,就是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现在,国内各项商品中,仍然由国家控制的已经不多了,而成品油价格就是其中尚存的一项。长期以来,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制定,虽然在定价原则上也明确要参考海外三大市场的价格,但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是为了服从宏观调控的目标,所以其市场化程度是不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很难进行燃油税费的改革,否则非市场化的价格再加上法定的税率,由此生成的含税的燃油价格,必然是畸形的。鉴于这样的实际,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当今一项重大的价格改革任务。所以,燃油税费改革,事实上在倒逼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有报道说,这次有关方面就设想两项改革同步进行,即建立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得目前条件下燃油价格出现20%以上的下跌,同时按30%左右的税率开征燃油税,并免收养路费等。

改革中巨大的发展机会

既然是如此大的改革,那么就不可能不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一般认为,这种影响将从以下多个方面反映出来:首先,由于燃油税费改革的前提,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因此将会推动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现在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今后在国际油价处于大体平稳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应该实现高度市场化;而在国际油价出于极端状况时,为了维持经济运行的平稳,也还是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但不管怎么说,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会比现在大大提高。而这对于已经上市的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两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这两个石油“巨无霸”,受制于国家对成品油价格的管制,难以实现自主定价,企业效益与经营水平不能直接挂钩。特别是在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它们只能赔本炼油出售,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必然影响到投资者对它们的估值。在燃油税费改革后,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了,两大石油企业也因此取得了市场化运作与发展的机会,从而真正回归其作为上市公司的本原,获得合理的价值评估。考虑到它们在市场上巨大的权重作用,其股价的合理定位,对大盘行情是有很大影响的。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燃油税费的改革,实际上也是中国能源产业改革的一环,它的实施对于相关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简单来说,届时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就被赋予了相应的优势,生产厂商可望在政策的推动下,取得较大的发展。另外,新型动力的机动车辆,因为少用乃至不用燃油,实际上将是燃油“费改税”的最大赢家,它们能够摆脱现在使用成本高的不利局面,得到市场的青睐。在本质上,燃油税费改革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它在倡导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是突出的。还有,如果这次税费改革进行得比较彻底,普通公路的过路费也能够并入到燃油税之中,这对于提高这些公路的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收费公路里程最长、收费站点最多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燃油税费改革的深入,必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机会。因此,不仅仅是相关上市公司能够从中受益,任何关注中国经济成长的人们,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这一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会。

作者: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

篇5: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采访人:记者姜洁

解读人: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

2014年07月14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久前,中央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出台有何重大意义、有哪些亮点?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

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深层次问题

记者:为什么要出台《实施方案》?

高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从巡视制度改革到网络监督拓展,从职能定位转变到内部机构调整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实施。《实施方案》是这些有效举措的集成和优化,是反腐败理论认识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制度建设成果的提升和固化。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作出重要部署,列出了一系列“任务清单”。中央纪委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落实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深入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改革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实施方案》起到了改革“后评估”和落实再督促的双向功能。

此外,目前一些制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比如查办腐败案件的机构、资源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与老百姓的期待还有差距等。《实施方案》直指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纪律检查体制“病灶”,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深层次问题,是反腐败攻坚克难、取得实效的根本路径。

体现了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和执行导向

记者:《实施方案》在哪些方面对纪检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

高波:《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和执行导向。其改革重点有以下几点:

——“两个责任一起扛”。明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要求“两个责任一起扛”,种好“责任田”。各级党委要成为权责对应、名实相符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

全责、首责、总责,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都扛起“一岗双责”。纪委在深化“三转”背景下,牢牢锁定“监督、执纪、问责”三个关键词,把更多力量放到主责主业主项,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两个‘上’为主”。把纪委两项重要权力——查办案件的事权和干部提名的人权“上提”,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改革“落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更好地支持和指导下级纪委聚焦主业、履行职责。

——“两个全覆盖”。一是加快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现全覆盖,强化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实质性监督。二是实现巡视工作全覆盖,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推动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同步深化。

——“两个人群一起管”。一是对领导干部“本人”即权力行使者加强监管,如完善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谋取私利的法规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任职回避方面的法规制度等,强化党内诚信和党内监督。二是对领导干部“家人”即利益相关人加强监管,如重点关注和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情况,加强对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等。

着力构建反腐败工作的“无缝网络”

记者:《实施方案》呈现出哪些亮点?

高波:我感觉,《实施方案》有不少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构建治党管党的责任落实体系。《实施方案》着力构建起党内治理、党内监督的责任链条、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特别是对“谁来负责、如何问责”作出了清晰界定,提出了工作要求。如根据十八大之后的实践进展,要求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着力构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无缝网络”。

——进一步传导上下联动的党内监督压力。《实施方案》提出的一些重要改革举措,都是从中央纪委机关首先改起,自上而下推动整个纪检监察系统的改革工作。一方面,要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层层传导压力,制定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实行纪委书记向上级纪委报告履行监督责任情况,各级党委向上级党委报告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等,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纪检机关内部监督机制,防止“灯下黑”、确保自身硬。

——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的主业主责。明确纪委职责定位,清理有关议事协调机构,把不该管的工作交给主责

部门,把应该管的工作切实管好。调整纪委机关内设机构,聚焦中心任务,把更多资源力量投放到反贪惩腐的主业上,使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定位更加清晰。如中纪委先“做减法”,将中央纪委监察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从125个清理到14个;再“做加法”,通过机构改革增加查办案件的机构力量,做大做强主业,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模板”。

——进一步强化对腐败和特权的治理高压。体制改革是“投入”,打击贪腐是“产出”,要通过相关改革提高效率、形成震慑、保持高压。如通过巡视制度改革、网络监督提速等,形成正风肃纪的强大舆论声势等。

篇6:教育供给侧改革有什么内容

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而公平和立德是教育质量中最本质的内容,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是关键。

历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教育改革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基本的走向和最终的归宿。这其中,学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和消费者。改革要取得成效,要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就要使各项改革举措既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这正是教育领域“群众路线”的最终落脚点。学校要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平等、公平的发展机会,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内,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学校治理和服务供给要对每个孩子发展提供支持和促进,为学生成长一生、和谐地进入社会奠定身心基础。政府是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决定着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目标与过程的吻合度等,影响着资源供给和服务质量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还决定着教育政策和治理方式的供给。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解决当前教育领域痼疾顽症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原因导向,均衡与公平问题、质量和效率问题、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问题、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问题等,这其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因为说到底,学生最终是要离开学校的象牙塔,遨游驰骋于社会的。这就具体落实在对教育领域原有供给、服务的改造和转型上,在培养方式、学段衔接、专业部署、课程设置、考试评价、就业指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等众多领域,努力调整改善原有教育供给中的僵化、单

一、缺乏个性和吸引力、脱离学生实际、不尊重和保护学生爱好和成长的做法,实现育人减负的“降成本”、人才培养的“高效率”、评价考试的“扬长与补短”、就业创业的“产能提升”等。只有教育的供给端实现转型升级了,有效的教育供给、精准的教育供给、创新的教育供给才能够真正解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问题,仅仅靠减少、降低和限制手段,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和需要的。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因为教育最核心的质量不是擅长“加工”而是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禀赋,并进一步保护、支持其成长,这是教育应有的属性。这就具体落实在诸如教育领域的“学区制下的区域教育供给”替代和优化“单一学校教育供给”,“9年、12年一贯制和普及高中教育”替代和优化“对学生分段加工层层选拔”,“考试科目自主选择”替代和优化“文理分科统一科目的考试”,“面向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拓展资源的社会实践”替代和优化“统一开设的课程和程式化的社会实践”,“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替代和优化“职责不清的教育管理”,“高精尖创新中心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替代和优化“僵化管理科研项目和计划分配”,“普职高的贯通培养”替代和优化“规定分配职普比例”等等一系列改革的着力点上。只有教育的供给侧实现丰富多元可选择,才是对学生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最大尊重,才有可能不再用规定、纪律和号召去“引导”需求,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协调、持续,改革的成果才真正能够让人民群众乐于分享,而不是“被分享”。

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就必须努力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尊重和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努力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

教育供给侧改革该如何入手?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顽固堡垒,教育计划应该满足市场需求。”1月26日上午,“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创业研讨会暨„云谷创新社‟教育成果鉴定会”在北京经济日报社举办。本次会议由《经济》杂志社中国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赛云九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创业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全球性的教育学概念

会上,中国陶行知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滕纯分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1984年,美国的一份报告《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引起轰动,美国进行了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在德国,职业教育占教育的70%,科研学术只占30%,这才造就了„大国工匠‟的体系。中国目前也处在教育改革之中。”

滕纯认为,创业不能仅仅被视为创办一个企业,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创造性地开拓或者破坏旧有规则,进行针对性教育,以促进社会的创业氛围,培养创业者的方式。可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全球性的教育学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员)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知识等,承担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员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高等重要支撑作用。凡是经济发达区域,创业教育都发展迅猛,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种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梁葆真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与途径》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创业教育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走依靠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责任。

梁葆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需扩展功能链条,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的联动,集成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天使投资等;构建多元主体,充分发挥高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作用,强化创业教育机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各种相关资讯服务;注重内容开发,加强实践与调研,加强创业实训,加强创业精神培养,激发创业热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根本转变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洋作了《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路》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学生是公共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和消费者。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而“高精尖创新驱动和鼓励学生创业创新”丰富和替代传统僵化、过时、单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其中的关键。

刘洋分析说,产能过剩、就业供给不足倒逼创业创新,而创业创新也面临着传统教育模式、创业扶持监管不足、高校未能发挥充分支持作用、社会创业教育还较少等现状,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点突破、经验示范,加快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转型,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创业教育,构建包容创新的学习型社会,普及中小学创业教育。

“与九年义务教育之于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一样,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与政府责任,扶持创业教育优先、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吸引更多人关注创业、主动创业,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来说无疑是一条破局良策。”刘洋总结说。

篇7:方案和计划有什么区别

而施工组织设计则是整个工程具体、详尽的组织和设计,要涵盖工程的所有工种、工序以及所有相关问题。例如关于施工安全问题,在施工方案中就可以写成“从公司到工程项目部层层狠抓安全工作的落实,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在工程施工期间,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但在施工组织设计就必需详细的制定出搞好安全工作和加强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例如安全组织、人员都要明确的列出来,又如“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都必需戴安全帽,否则不允许进入工地。”

篇8:为什么需要有“改革六十条”

为什么改革动力只能源于基层和顶层?因为社会矛盾最终集结为顶层感受到的政治压力,中间厚重的官僚群体本质上只有压力上传和下达的功能。

事情当然远比上述的复杂许多。例如,顶层的结构,我的观察,不是铁板一块,从来不是。尤其因为,中国的政治从来不是规则政治而是人情基础上的政治,犹如中国的理从来不是“法理”而是宗法基础上的“情理”。所以,中层的利益派系必定要反映为顶层关系—“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我常想的一项研究工作,与口述党史密切相关,采取的方法,称为“网络社会科学”方法。这样,我们可能更科学地描述权力结构及其代际变迁。

在很多年里,我记得第一版《美国与中国》的结尾处(但目前的版本都没有这一结尾),费正清写过一则预言:中国两千年政治传统的最沉重包袱就是官僚政治的包袱,很难相信目前的政权能够长期回避这一问题。可惜,我始终找不到这段文字,以致我必须怀疑它是否存在过。好在它表述的这一判断,十分真切。例如,王亚南写过《中国官僚政治》,费孝通和吴晗写过《皇权与绅权》,都可支持这一判断。尤其是皇权与绅权的探讨,让我们有足够理由推测,乡绅阶层的消失极大强化了官僚政治的官僚性。因为,绅权代表局部利益,以往的政治,有许多冲突着的局部利益,通过绅权上传至顶层。宗法基础消失之后,法律—它要求“齐一性”—倾向于取消局部利益,而齐一性的最佳执行者就是官僚—俾斯麦意义的“好官僚”(而不是贪腐官僚)。因此,中共改革需要破除的官僚阻力,远比以往的政权要强大许多。也因此,任何“六十条”,看起来都是必须的,比任何简约但符合“法”的消极本质的“十条”更符合中国政治状况。

篇9: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18世纪在音乐界中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剧改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新体裁,更重要的是宣扬了启蒙主义的思想观念,表现了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它采用的新题材来源于市民群众新生活,它塑造的新人物具有理想主义的新形象。它的出现和取代正歌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格鲁克一生共创作歌剧百部以上,虽然他的改革影响颇深,但仍未能使歌剧脱离与现实隔绝的虚构世界。

意大利正歌剧在走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后,进入了“没落期”。到18世纪初叶,意大利剧作家塔西奥的30多部歌剧脚本,被作曲家们数百次地配乐,使正歌剧形成了标准而固定的模式:题材基本上是历史正剧,结构一律为3幕多场,人物往往是一对情人、一位暴君和几个配角,咏叹调和宣叙调一成不变地轮流出现,宣叙调不用乐队伴奏,音乐创作也陷入 了固定的格式。这种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理所当然地引起观众的不满和厌烦,也最终扼杀了正歌剧的活力与生命。18世纪初,曾经辉煌的意大利正歌剧寿终正寝了。

与此同时,歌剧的演出情况更糟。阉人歌唱家在舞台上占据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尤其是担任女高音的演员,不仅可以随意向作曲家、指挥提出各种古怪离奇而又必须满足的苛求,并且根本不顾剧情和人物的规定,在第一次上场时一定要骑马,要佩带羽毛头饰,要有侍从跟随其后,不能担任稍微次要一点的角色,不能扮演暴君、叛徒,甚至不能扮演可能有损其美好形象的上年纪的人物,不能在舞台上“死”去。同时,他们还必须享有在舞台上吃水果、喝香槟酒等特权。这种近乎胡作非为的荒谬行为,把歌剧的戏剧性完全抛弃了。歌剧舞台简直成了阉人歌唱家的私人宅邸。在这种情况下,正歌剧只能加快其衰败的过程。

正歌剧的消亡与新歌剧的兴起,并不是“和平过渡”的。在新旧势力之间,围绕着歌剧的改革,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激烈争论。在改革派中,格鲁克是最杰出、最重要的一位。他的贡献在于使歌剧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获得了新生,并为大歌剧和浪漫派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篇10: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代替457的新工作签证(Temporary Skill Shortage,TSS)预计203月开始正式推出,也就是说457签证还将继续存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自4月19日起,包括 457在内的技术移民签证职业清单将发生巨大变化!

? 新的中长期战略技术职业清单(Medium and Long-term Strategic Skills List,MLTSSL )将取代现有的SOL清单,申请189,485和489(亲属担保)签证只能提名该清单上的职业,其中有16个职业只适用于这3类签证。

? 新的短期技术职业清单(Short-term Skilled Occupation List,STSOL)将取代现有的CSOL清单,其中200个职业被彻底移除!

? 该清单加上MLTSSL清单(但是有16个职业除外)构成一个combined list,申请457,186,190,407,489(州领地担保)签证可以提名上面的职业。

其中STSOL上有24类职业只适用于偏远地区的457,186和489(州领地担保)签证。

篇11: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三网融合将带来5大好处:

1.提高了日常信息处理水平

三网融合后,用户只要安装一个网络,便可同时完成上网、看电视、打电话、发短信等几乎所有的日常信息处理。用户可以按着遥控器打电话,打开电视机上网冲浪,盯着电视屏幕玩网络游戏,握着手机看电视新闻、实况转播等。

2.享受优质业务服务

对用户来说,三网融合最直观的是融合业务。用户是来消费业务的,不会关心是谁给他提供服务,更关心是否能随时随地享受业务、享受优质业务服务。如果用户在路上用手机、在办公室用PC、在家里用PC或者机顶盒都能够欣赏到同样的节目,并且能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无缝切换,这样人们就不会为不能及时看到世界杯比赛而遗憾了。

3.极大的生活便利与节省费用

三网融合使用户不仅过上了电视、电话、电脑三电一体的信息化生活,而且通过使用融合业务,思想观念也会更新,素质也会提高。推进三网融合要以用户的利益为最大利益,广大消费者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让用户得到实惠,节省信息费用。

4.拓展业务提供范围

三网融合是业务的整合,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

5.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篇12: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日前,上海市在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政策指导下,推出该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上海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实行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明确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职业保障制度;推行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机制,进行市财政统一管理。

“上海方案”是上海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中央顶层设计与发挥地方自主性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促进了司法专业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司法人员实行与普通公务员基本相同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司法职业特点,不符合司法队伍专业化要求。“上海方案”提出了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对法官、检察官实行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严格了法官、检察官的任命条件与晋升条件,这些举措均有利于解决法官、检察官队伍庞大、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同时,“上海方案”通过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符合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司法工作人员职业特征的职业保障机制,这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既有利于提升法官、检察官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吸引高素质法律人才加入法官、检察官队伍,提高司法队伍的专业素质。

二是摒弃了司法“行政化”。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等司法“行政化”问题,不仅有悖于司法的规律,而且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及公正性。“上海方案”提出的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突出了法官、检察官办案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法官、检察官的权力和责任,规定法官、检察官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严格错案责任追究,这一措施与法官、檢察官“员额制”相配合,将有利于解决司法的“行政化”问题,提高司法的权威,建构权威的司法。

三是削弱了司法“地方化”。

司法“地方化”问题的根本在于地方法院、检察院经费按行政区域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体制,严重破坏了法制统一和社会正义的实现,解决之道就是剥离司法管理及其经费与地方人大、政府的关系。但是,我国有3500多个法院、近20万名法官,如果规定法院的人财物都由中央统一管理,操作上尚有一定难度,所以,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相对务实之举。“上海方案”试行市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对人财物统一管理,并且让司法管辖与行政管辖适当分离,对于司法机关去“行政化”,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上海方案”的肯定之处毋庸置疑,但是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上海方案”提出了司法职业三类人员33%、52%、15%的构成方案,这一规定弹性不够,应当设定动态比例,以照应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遴选委员会的性质、隶属关系、权利等问题,“上海方案”规定也不够明确;“上海方案”对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待遇及其变革的具体方案并未提及;对通过本次司法改革促成我国法律职业群体不同职业间的良性流动的制度设计不足;对于改进司法职权的配置,建立与司法人员责任制相关的配套监督机制,健全司法分工、制衡以及整合的机制考虑不周;对如何合理、有效地重构各级法院、各级检察院之间的协调机制,尽可能避免上级司法机关通过人员晋升、财政控制等方面破坏下级司法机关的独立性缺乏思考。

总之,“上海方案”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先驱者,既面临很大的机遇,也要应对很多的困难。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何调动利益受触动者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如何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进程,使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篇13: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目前实施新高考3+2+1的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采用3+3科目组合的省市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山东。

新高考模式“3+3”与“3+1+2”相比,最大的优点之处就是满足学生更多的选择组合项目。但是针对于选科组合项目来说,表面上能够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配置完全跟不上现行新高考模式的选择组合。而且较多的组合会导致选择科目混乱,考生没有办法进行完整的教学测评。选择的余地多固然是比较好的想法,但是很多情况都是在理想状态之下,具体实施起来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完善。

新高考模式的改革,给与考生更多的选择,实则是加重考生的负担,而不是减轻考生的压力。面对于“3+3”与“3+1+2”两个组合来说,考生能够选择的余地越大,那么他们在高一高二就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习压力,因为只要没有确定选择的科目,那么每一个科目对于自己来说都是重点学科,都不能有松懈。相比“3+1+2”来看,“3+3”模式的考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

采用新高考“3+1+2”模式的省份也都是高考教育大省,比如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等省份。“3+1+2”相比于“3+3”属于跨度比较小的新高考改革,它们在考虑“3+1+2”模式之前应该是借鉴浙江的新高考模式。浙江新高考模式推行的是“3+(七选3)”,在新高考实行的前几年出现较多的漏洞,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物理考生选择考试的人数持续下降。而对于很多高校的理工科类专业来说,一般都要要求有物理背景。所以采用“3+1+2”模式来说,还是以传统的文科理科为界限,让考生能够选择的组合相对较多,应该是一个相对突破又保守的方案,有利于稳步推进。

高考合并二三本的省份

1高考二三本合并的利弊

利处:

1、 以后三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可以统称为本科毕业,不会再有观念上的歧视。从而淡化模糊二三本的等级界限。

2、对三本高分段考生而言,按原来二本、三本分别划线,只能上三本的考生,由于二、三本的合并,现在就有机会读公办的好一点的二本院校。

弊端:

1、二、三本合并最直接的影响是可能会增加填报志愿的难度。合并后,二本分数线会规模化下降,三本并入二本,原有的三本和二本的批次分数线就不存在了,随之而来,将会出现一个新的“二本线”。为了使二本和三本考生都在这个线内,这个新的“二本线”会低于原二本线。

2、对二本踩线生而言,二三本合并,上二本线的考生数量将扩大,原来略高于二本线的考生受到冲击最大。这部分人在分开招生的时候,有机会录取到二本院校,合并后这部分人再想上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困难,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会读到好学校、好专业。

3、三本并入二本,院校范围更大,体系更庞杂,地域分布广泛,办学特色各异, 好多学校从名称上相近或相似,难以区分。这对缺乏院校常识的考生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哪些省份已经合并了二本三本

高考录取批次分为高考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提前批、专科一批和二批等。其中部分省份合并了本科二批和三批,部分省份合并了本科批次。

截止目前已经合并本科二批次和三批次,仅有本科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录取的省份: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和自治区。

合并了本科批次录取的省份:北京市、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广东省、上海市和海南。

篇14:国企改革方案有什么亮点?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中共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恩的个别理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做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的开辟了一条社改之路。今天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的做法,都会给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带来损失。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今天的改革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障。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我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今天从事的改革事业前无古人,更需要加强和坚持党的领导,更加充分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必须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

篇15:年年有进步 期期有亮点

过去的几年里,诸多的法制类刊物纷纷改版、改刊,改版、改刊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理由是旧的版式或内容已经不适应读者的需要。改刊改版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让读者满意。

《蓝盾》在成千上万的刊物中之所以能赢得读者的喜爱,我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蓝盾》具有自己的特色,这特色,这风格,不仅仅表现在刊物的装帧设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刊物的内容上。《蓝盾》的内容和组稿、选稿的标准,取决于办刊的理念和编辑的水平。那就是:《蓝盾》坚持大众市场的定位,贴近百姓,贴近现实,旨在鼓励和倡导公民关注、参与法制建设,以最终实现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蓝盾》力求从茫茫人世间发掘那些精彩曲折、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故事,并用最优美的语言、最合理的结构、最精当的剪裁,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这两年,《蓝盾》杂志年年有进步,期期有亮点,特别是2010年第一期杂志,装帧印刷更是精益求精,封面出彩,栏目优化,内文耐看。

上一篇:如何经营一家小而精的社区便利店下一篇:公路挡土墙设计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