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2024-04-14

2023年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共9篇)

篇1:2023年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一、主要活动形式

1.卖

2.社区所有成员的培训

3.展示并反馈培训结果

4.召开社区会议,组织成员与讲师会面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周三周四中午,活动平均每两周举行一次。海报等宣传都是前一周做的,活动需要的物品都是周末回家准备的。考试期间,活动暂停1-2周。

三、具体活动

第四周——举行第一次会员培训

第五周-收集会员完成的作品,选出优秀作品

第六和第七周——慈善义卖,展示优秀会员作品

第八周-cos组开会准备舞台和道具

第10周-社区日常活动:品味经典作品

第12周和第13周-欣赏优秀的静态作品,讨论上一次培训作品的优缺点

第十四周和第十五周——举办第二次社区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静态绘画

第16和17周-展览反馈培训作品

第18周——召集所有成员开会讨论这学期的活动

这学期我们俱乐部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会员或者同学的培训上,利用培训提高会员的绘画水平,及时反馈,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变,让星火动画俱乐部更上一层楼。

篇2:2023年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一、这学期心理社团需要进一步完善:

(1)社区的主要活动应由社区的核心成员承担,使他们逐步行使管理和组织社区的能力。

(2)社徽的设计。俱乐部的每个成员或者几个同学根据自己对阳光俱乐部的理解,组合设计了相应的俱乐部logo。

(3)协会负责人每周召开例会。主席和部长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会在周三之前确定俱乐部的周活动(谁负责?活动内容是什么?活动在哪里?)并总结上一次和之前的活动。会议地点初步定在俱乐部活动室。如果有其他情况,可以自行决定。

(4)规范社团请假制度。请假的学生必须写书面材料

形式会把相关原因写出来,不要以口头的形式或者让别人口头请假。向总统请假。

(5)俱乐部活动记录。每个人都会写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和经历,作为个人社团的档案保存。

(6)社区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进一步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内容,争创有特色的优秀社区。

二、社区活动的方式:

1、心理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从身边的事情入手,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真正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放下。通过心理剧的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打开心扉,演绎自己的故事,打动身边的每一个同龄人,共同维护心灵的净土。

2、校园面试录DV

可以配合爱拍光影的同学和播音主持,校园随机采访。询问学生和老师关于幸福和他们对幸福的定义。通过DV,让所有学生了解周围学生和老师的快乐想法,一起分享。最后可以总结相关内容,制作海报,上传相关视频到优酷。

3、辩论赛。

和普通的辩论赛一样,心理协会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热门话题开展相关的辩论赛。比如大学生能不能抽烟,过度玩耍是不是大学生应该做的。

4、精神瑜伽

开展一项关于放松训练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放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容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它可以帮助周围的学生。

5、同伴咨询

社区成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相关心理现象和困惑进行同伴咨询。

6、心理知识竞赛

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开展心理知识竞赛。所有俱乐部成员可分为两三组,优胜组或表现最好的个人可设置相关奖项并给予奖励。

7、演讲

提前两周通知社区成员演讲的主题。比如关于自信心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选几个学生当评委,然后把剩下的社团成员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选择优秀成员进行演讲,小组其他同学收集整合相关内容和资料。

8、小组交流会议

确定一两个话题(可能是学生咨询较多的案例)后,将社区成员分成三组,每组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讲述小组的理解和总结。

9、电影放映

选择励志、休闲或搞笑的电影来播放。放松,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10、脑筋急转弯。

沉重的学术负担是不是让成员脑袋转得越来越慢?来个脑筋急转弯。让成员们转过头来。在愉快的气氛中,让俱乐部成员心中的弦放松下来。

篇3:社区工作与社会控制探析

1. 社区工作的界定

1.1 社区工作的理论概念

社区工作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受到重视, 首先是得益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的社区意识。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 “家”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区, 由此衍生而来的“族”就是更大范围的社区。虽然现代社会“族”意义已经弱化, 但是“家”仍然作为社会的单元继续存在着。那么, 现代社会又由什么样的组织来代替“族”呢?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这个社区不仅是地域上的, 还可以是心理上的, 更加可以是文化上的。但是, 只要居民存在于社区之中, 就会产生于社区相关的问题。那么,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那就需要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的工作对象就是社区以及生活在社区内的居民。社区工作的工作原则在于让社区内的居民自觉, 自助。社区工作能够找到并满足社区需要, 解决社区问题, 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社区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操作

在这个问题上, 我想通过对一个现实运行的社区的具体观察来说明。

1.2.1 通过观察社区工作方式, 我认为社区居委会可以算是政府出资的准社会工作机构

首先,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由镇政府负担 (除开居委会社会保障所的一名由区财政直接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 。这表明居委会的经济主要来源于政府, 因而居委会的运行方式和处理社区问题时所站立场都带有官方性质。

其次, 社区居委会所面临的社区问题都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社区工作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的解决的问题。这从问题对象上表明居委会带有社会工作机构的某些性质。

再次, 尽管社区面临的问题都可以运用非专业的手段来解决或处理。但是, 现在的社区工作者们大都不具备专业社区工作者所具备的专业价值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会以政府的行政命令行事, 而非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1.2.2 通过实际参加社区居委会工作, 我发现基层社区工作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展现才华, 服务社会的大好舞台。

虽然居委会并非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 但是它所面对的, 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服务、社区环境保护、社区福利保障、社区公共建设、社区管理、社区矫正等) 都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能够更好的解决的问题。

因而, 专业社区工作人员进入居委会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建立都会成为社区发展的趋势。

1.2.3 社区工作是一项严肃而专业的社会事业, 政府应当规范并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加强对现有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从学历上看,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中, 只有两名具有法律本科学历, 其余都只有高中学历。

从进入程序上看,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除了党支部书记通过镇党委任命, 其他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居民代表选举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 在选举产生的工作人员中, 大多都有政府背景。

从职业之资格来看, 居委会有一部分人取得了重庆市组织考试的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工作的能力层次还有待提高, 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升。但值得肯定的是, 已经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出现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

通过以上的三点, 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本土化的社区工作主要的优势在于凭借政府已然构建好的社会控制组织来对社区以及社会进行控制。并且在这样的控制组织中虽然有新鲜的血液的进入。但是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还是相当的严重。

2. 社区工作在社会控制体系中的功能发挥点

2.1 促进社区居民顺利表达需求的“社区参与”

在对社区观察的过程当中, 我还发现一个由社区居民主动反映的关于社区环境的社区问题: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 日积月累, 形成一个垃圾山,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社区环境被污染, 还加速了居民公共道德下降。

在整个的事件过程当中, 居民的利益受损处在于有人在居民过往的道路上倾倒垃圾,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居民在面对利益受损, 并没有积极的联合起来, 而是听任这样的事情发展下去。在实在不能忍受的情况下, 有一些较为积极的居民向社区反映并希望尽快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虽然在居民反映之前也有发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直到有居民向他们反映, 才开始筹划如何解决这个事情。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 也没有一种社区参与的意识。而其, 居民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社区事务的解决在于社区居民的团结一致, 而不是各自为政, 互不关心。等到事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时候, 又将责任全部的推卸到社区工作者那里的作法是一种最大程度上破坏社区发展的行为。

通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社区工作能够做到居民利益顺利表达, 居民积极回应, 那么社会控制在社区这一层面实现应当是比较顺利的。

2.2 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也可以称为“社区服务工作”。社区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性服务, 它具有多重属性。首先, 它应该具有服务的公共福利性, 也就是说政府在社区服务中将要扮演主导性的重要角色, 其中包括了“社区就业服务, 社区保障服务, 社区救助服务, 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社区安全服务和体现政府观念更新的‘一站式’服务”[2]。既然是公共的福利的, 那么政府提供的这些服务, 都是不因该收费或者只应收取成本费用的服务。其次, 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因为作为社区服务, 定义就是在社区的范围之内, 如果失去了社区这样一个及本的范围, 就不能够准确的定义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标准。再次, 社区服务还有互助性, 作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其中也包含了社区工作助人自助的精神。在社区服务中就体现为居民之间, 居民与第三部门之间、企事业与居民之间的互助关系。

那么, 社会服务作为一种提供服务的方式又如何在社会控制当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呢?

从社区服务的福利性看, 社区服务孤有所托、老有所养、残有所扶、贫有所济、难有所帮,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基本上消除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 让社会的运行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

从社区服务地域性来看,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社区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社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互助互济, 协调关系, 转化消极因素, 缓解社会矛盾, , 稳定社会秩序, 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我相信只要大部分社区如果都能实现良性运行, 那么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也就在情理之中。

3. 作为社会控制体系中的一部分所发挥的功能

社区工作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平台, 承担多种社会控制手段能够在社区这一社会生活范围内更好的实现的作用

社会控制离不开强制, 或者说离不开刚性的“硬控制”, 同样, 社会控制也离不开柔性的“软控制”。“软控制”的基础是建立在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维系社区协调、良性发展的社区内部关系上。“软控制”主要是运用社区居民之间的帮助、关心、协作、支持等方式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所以, 在社区工作方法中, 不管是对已然产生并显现的问题的处理, 还是对隐藏的问题的排查解决, 以及对违反社会规范而造成的社会失范行为的纠正与帮助, 都存在这一种社区内部的关系, 使得工作者以及工作对象都能够接受, 并通过这种关系更容易接近对方, 进而达到问题的结局和化解。

结语

社区工作与社会控制的结合,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将社会控制的视角转换到了社区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并且将其中的居民视为社区的一分子。通过社区工作一系列的专业价值观来影响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内的其他组织, 不断发展居民自身的能力, 促使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沛.《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 2003年第6期:92—96.

篇4:社区精神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关键词:精神性疾病 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078-01

一、社区精神康复的产生与发展

社区康复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对社区康复做出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所在的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目前人们所说的社区康复,主要指残疾人在社区中的康复。其概念是:在城乡社区积极调动和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

现有的精神康复工作的研究基本上是医学和心理学取向的,没有涉及社区资源与精神康复的结合,从社区干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内地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研究精神健康的研究还很少,更缺乏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介入模式研究。

二、社区精神康复中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支持网络

精神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自身要遭受疾病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正常生活,也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使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除了患者的家人之外,社区内管理残疾人的社工也会在经济上给与精神病患者家庭帮助,同时还会寻找一些其他有效的帮助方法。精神病患者服务对象与周围其他人形成了一个人际关系网络,服务对象遇到了问题之后,他的关系网络中的人就会给与服务对象一些帮助。这就是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①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精神病患者服务时,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也要注重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网络,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有哪些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利用。

(二)重要帮助者

当精神病患者遇到困难时,他周围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只是每个人所给予的帮助是不一样的,在这当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帮助者,他们成为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极其重要的支持者。比如服务对象的父母亲、配偶、子女以及好友等,都有可能成为服务对象的重要帮助者。②这些重要帮助者是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重要帮助者,也就是充分利用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保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扎根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介入模式

(一)专业服务与非专业服务相结合

在精神病患者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服务:一种服务是由专业的服务机构所提供,这种服务具有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另一种服务是由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提供的,这种服务不同于专业的服务,但是却在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照顾服务对象的日常起居,监督服务对象服用药物等,这些照顾都融入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影响的时间也是持续的。社会工作者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应该整合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把专业服务融入到非专业服务当中。

(二)不同专业之间服务相结合

精神病患者在面临问题和困扰时,需要不同的专业服务,不仅涉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还涉及其他专业服务,例如医院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治疗等。在精神病的治疗中,服务对象的问题越严重,他所需要的专业服务就越复杂,所需要的服务的种类也越多。而且,服务对象往往需要先接受其他专业的服务,等服务对象的生理机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专业介入才会更加有效。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只是多种专业服务中的一种,它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有效的专业服务,而且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能否将服务对象所需要的不同的专业服务整合起来,让不同的专业服务相互促进。③

(三)社会工作不同专业服务方法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规划专业服务方法,将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整合起来运用与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为精神病服务对象规划、设计服务方案时,首先不是去考虑运用什么样的专业方法,而是要先去了解服务对象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促进服务对象发生改变。也就是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的运用需要围绕着一个服务焦点:快速有效地促进精神病服务对象的改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成熟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模式和方法还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工作者要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出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时,应当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将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二是要将同专业的服务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间接的专业服务;三是要将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

注释:

[1]Adams,R.(1996).Social Work and Empowerment. London: Macmillan Press, p.28.

[2]Clicken, M.D. (2004).Using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Positive Approach for the Helping Professions.Boston: Allyn and Bacon, p.6.

[3]Macmillan, R. &Townsend, A. (2006).Landscapes of Volunteerism: New Spaces of Health, Welfare and Governance (pp.15-32).UK,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p.18.

参考文献:

[1]童敏.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N].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21卷第2期

[2]香港浸会大学课题组.精神病康复者对续顾服务意见的初探[R].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

篇5:2023年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自治组织的有效领导,开展“三社”联动,构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社区环境更加优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结合合江门街道工作实际,在钟鼓楼社区打造社区服务项目化社区品牌。着力推动建立项目化运作联动机制,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整合实施一批社区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打包予以实施。同时,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项目实施提供平台。

二、项目分工及工作计划

(一)项目分工

项目由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具体指导,社区主任具体落实。在钟鼓楼社区开展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打造“社区服务项目化”社区。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和社区资源,能提供开展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依托社区现有办公和服务场所,配备相应的功能活动室,结合项目主要内容、工作队伍、受益对象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合理编列预算资金。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和难题,依托三馆(康养馆、益智馆、贴心馆),引进社会治理多元力量,采取服务“项目化”运作方式,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扶老携幼、幸福钟鼓楼”的“社区服务项目化”特色。

(二)工作计划

引进社会治理多元力量,市场化运作,以“资源换服务”的形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服务支撑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市场化“中医诊疗服务”项目。主动对接宜宾市第二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和中心合作,引进优质中医资源,为居民提供电针、拔罐、刮痧、推拿、牵引等多种特色项目,把中医专家请到社区来坐班,为居民开展中医诊疗服务。让辖区居民特别是辖区老人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诊疗服务。二是引进市场化“贴心托管服务”项目。主要把青少年作为服务对象,以“公益化+市场化”的方式,主动对接教育机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低偿托管教育管理服务,长年开设美术、作业辅导、作文提升、文化课辅导提升、各类乐器培训、跆拳道、拉丁舞等培训课程,还在寒暑假开展爱心托管服务,解决辖区双职工子女托管难问题。三是引进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社区注册成立社区居民服务公司,整合辖区更多居家服务资源,开辟更多更广服务内容,不仅促进社区居民需求得到真正满足,也壮大社区经济为社区造血补钙,持续科学的为民服好务。四是引入公益化“文化养老服务”项目。社区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引入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市关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协会、市离退休干部桥牌协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涉老组织,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体队伍,带动社区老年人开展“进社区、亮身份、聚能量、献余热”主题活动,引导更多老同志、老党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三、时间进度安排

1、推荐申报阶段:(20__年5月底前) 结合平时工作掌握情况,严格把关、优中选优,推荐钟鼓楼社区为市级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2、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10月底前)围绕基层治理示范社区重点内容开展示范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20__年8月底前成立社区公司注册登记,并挂牌运营; 20__年9月初对接市区服务机构,确定服务项目,完成市场化运作项目的对接,确定合作方式及服务项目,与市场化运作项目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相关服务项目; 20__年10月:完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并投入使用;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体队伍;合理划分网格,完成智慧网格管理系统建立。

3、总结评估阶段。(20_年4月底前)认真总结评估,接受相关部门组织的评估验收。围绕社区治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进行适时研究、调整、规范,落实常态化的治理举措、工作责任和保障措施,推动社区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资金预算安排

1、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10万元;

2、社区基础设施改造:30万元;

3、服务项目购买:20万元

合计:陆拾万元整。

五、预期效果

篇6:2023年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今年来,社会事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按照“以人为本、强化保障、优化服务、创新管理”的工作要求,坚持强基础、抓重点、创亮点、提服务,使各项民生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一、抓长效、夯基础,推进健康某品质化

全力提升卫生管理水平。集镇片全面摸清动态保洁底数,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重点道路区域保洁强度。农村片持续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以“四无”为标准,坚持指导巡查,强化考核监督,全镇卫生面貌持续向好。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共202人成功献血,献血量达67000毫升。结合第72个“5·8”红十字日,设立AED两台。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年共组织普及培训8期,受益人数达429人,53人取得救护员资格证书。

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制定生活垃圾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除拆迁村外,全镇区域内全面施行垃圾“以桶换桶”清运模式,实现垃圾分类运输、减少二次污染。投用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实现其他垃圾压缩焚烧、厨余垃圾分解成肥、可回收物资源利用、有害

垃圾暂存处置,有效实现全年垃圾增量不超过1%。全镇累计开展入户宣传、入户指导达2万余户。社区坚持“党员带头、桶边督导、网格管理、合理激励”的工作模式,全社区动员督导员260余人坚持每日二次桶边督导,累计督导达14280次。并推出“桶宝宝”系列特色活动,居民参与率达、分类正确率达70%。各行政村按要求完成“一栏两图三点四桶五导”工作。积极创建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十七房村、沿山村创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示范村。

积极开展健康乡镇创建。根据健康乡镇创建标准,落实相关责任,沿山、十七房村积极创建省健康村。结合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健康食堂、健康步道创建。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工作,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9期,受益人数达452人次。积极做好庙戴、余严、广源、汇源四个村(社区)240户居民的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七彩古镇·健康某”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28次。完成汇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联合石化开发区共同举办首届机关运动会。

二、抓特色、强质量,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化

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中心幼儿园秉承“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办园理念,探索“某船鼓”园本课程,荣获省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1项,区级荣誉1项。觉渡分园顺利通过4星预评,探索“某农民画”课程。

郑家幼儿园顺利通过3星预评,现全镇民办园有1所三星预评,4所一星级幼儿园,5所民均为普惠性幼儿园。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检查、每季度安全卫生检查,提高保教质量。严格落实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民办幼儿园的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的辅导帮扶措施,提升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稳定、有序地推进义务段招生“积分入学制”工作。在此基础上,我镇户籍人口小学义务教育覆盖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1%,小升初接受率达101%。某中心学校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成功创建成为某市级示范家长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单位。某中学把“传承礼序民俗文化,创新主体开放意识”作为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着力点,通过搭建

“快乐校园,多彩澥中”的平台,创设“一廊一园一馆,二室三厅四墙”为主线的主题式校园文化,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社区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整合政府、农场、学校、社会等各方资源建设“数字菜园

微耕农场”市民全程体验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农村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于8月9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走进社区教育》专栏播出。联合幼儿园等启动家长成长计划。维护并推进“海田阿姨”品牌提升,评选优秀“海田阿姨”62名,举办首期家政服务月活动。组织编写的某农民画

课程被评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一等奖。乡镇老年大学办学进一步规范,成功争创首批某市标准化老年大学,汇源社区教学点被评为某省首批村居老年教育示范点。全年共举办社区教育各类公益性培训631期,受益达22603人次。

三、抓服务、重管理,推进劳动保障规范化

扎实推进创业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648个,新增就业人数42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3人。56名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85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6.71万元。被征地人员农转非缴费补贴、参保补贴和生活补贴分别为83.5万元,119.6万元和122.6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4%以下。新培育各类创业实体359户,创业带动就业1123人。与石化区联合开展“春风送暖”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就业洽谈会4场,200多家用人单位共推出岗位2101多个,共有3500余人次求职应聘,1101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认真做好社会保障服务。各项社保工作有序推进,被征地人员认定927人,办理土保270人;办理城乡居保到龄参保56人;打印社保证明2438份,就业证明1082份,完成9127名人力资源调查任务。五险统征参保办理个人433人,单位1家;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开

展社保精准扶贫活动,积极开展困难企业社保返还宣传工作,共计110余家困难企业实现社保返还。

积极构筑劳资关系和谐。加强

“两网化”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无欠薪行动”,积极排查劳资隐患。截至10月份,辖区内日常巡查已达460余家企业。春节、五一及特殊敏感时期,集中力量对工地、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230多家企业进行排摸调查,对存在的劳资隐患进行梳理并整改。截至目前,我镇无一起恶性欠薪案件发生。积极化解劳资纠纷投诉案件,1-10月份累计33起,已经协调成功27起,涉及金额36.72万元。

四、抓规范、强监管,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

发挥社会救助精准托底职能。分层分类救助机制保障有力,至10月底累计支出各类专项救助资金32.1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约218户(次)。截至10月底,城乡低保对象151户173人,支出低保资金150.99万元。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拓宽善款多元化募集渠道,截至目前,共募集243.34万元,救助支出44.43万元,受助574人次。开展各项慰问帮扶工作,发放慰问金43.09万元,受助339户(次)。

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加强对“公建民营”敬老院监督管理工作,目前入住老人136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全镇633名老人提供每月3小时—45小时不等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累

计服务2.6万小时。依托“两个中心”对全镇101多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志愿者助老结对服务,基本实现空巢老人有人照顾、有人服务。大力推进老年配送餐、理发、教育、保健等十多项服务。

完善特殊人群救助关爱体系。深化残友家园建设,对54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乐等日托照料。全面落实残疾人小康工程,惠及662人,合计发放金额191万元。进一步规范庙戴村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完成汇源社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截至10月份共发放高龄津贴1031人136.05万元,困难老人补贴106人13.2万元。对全镇25户失独家庭组织开展帮扶慰问。

五、抓创新、建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共享化

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梳理社保窗口公共服务事项,并在线上线下完善办事指南,明确服务项目、申办对象和办事流程。紧紧围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目标,探索在镇行政大厅人社服务窗口推行“无差别受理”工作,社保和就业窗口各设置一位全科型工作人员。积极稳妥宣传各类社保政策,重点宣传被征地人员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转换、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变更和社保基数调整等政策。

稳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汇源社区“汇一家”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成功运行,“水岸一家亲”自治互助站基本完成内部装饰。依托镇社会组织活动中心场地,以

公益性为目的,成功开设全区首家采取“政府、学校、社会”联动模式的“小海娃”四点钟课堂,参与学生人数达200余人,有效服务了石化区职工,缓解了孩子接送难的问题。积极参与区公益创投项目,2个立项项目获得资金补助10万元。完成6个村的社会组织服务站建立工作。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截至9月全镇生育备案登记91例,出生101人,其中计划内一孩72人、计划内二孩28人、再生育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101%。发挥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全年新增奖扶对象113人,特扶对象14人,计生老年保障对象189人。积极发动、组织新婚、待孕夫妇127人参加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采集流动人口婚育信息648条,流动育龄妇女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母婴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成十七房景区二期游客服务中心母婴室一家。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农村环境卫生仍需进一步改善;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有待提高;教育资源优质化有所欠缺;社区治理水平仍需提升等等。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镇社会事务工作以抓基层基础,抓巩固提升,抓规范运作为主线,以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构建”大健康工作新格局

巩固国卫镇创建成果。以智能化为抓手,持续提升集镇片动态保洁、清运、处置全流程管理水平,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拉高标准保持常态;继续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善农村卫生动态保洁机制,开展示范路、示范小区(示范村落)、示范庭院创建活动,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教育。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品质某,从垃圾分类开始”主题行动,发挥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社区)的示范带头作用;社区联合中小学、幼儿园深化“桶宝宝”系列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评比创建活动。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指导、入户检查,探索垃圾分类红黑榜机制,持续开展桶边督导、每日晒桶,记录居民分类质量。社区结合实际,尝试探索定时定点投放和桶边督导相结合机制。

全面提升健康城镇品质。各项健康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全力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大力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持续开展

“七彩古镇·健康某”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白衣守护”行动,开展残疾人上门关爱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

二、“深耕”社会治理共同体

助力基层“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受理事项办事指南。依托某政务服务网,积极推行线上办理,完善就近申报、多点办理、全域通办、多级联办等服务模式。以汇源社区为试点,为打造一支“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都通”的全能社工队伍。通过开展全能社工培训班、编印全能社工一本通手册、组织技能比武等形式,全面提升社工素养,提高受理和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的效率。

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指导广源社区做好社区用房建设和居委会选举工作。成立新兴岚湾小区筹建小组,谋划社区筹建、基础设施配套等民生实事。找准广源、汇源社区定位,精准规划社区发展,精心打造品牌社区。“水岸一家亲”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创建示范自治站。积极拓展“微民生,大服务”项目,实现政府服务按照群众需求“量体裁衣”。

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建立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深化社会组织活动中心“党建引领、自我管理、自我运作、服务社会”的运行模式。积极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重点培育文化传承、文体健身、社区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残友家园创新“1+X”模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整合“桶宝宝家庭”、“小海娃”四点钟课堂、“当家仔”,通过打造“三娃共治”品牌,加速外来人口融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培育”教育教学新品质

学前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中心幼儿园继续深化“某船鼓”课程,立足于幼儿“自然、发现、自信、创造”的教育理念,探索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觉渡分园继续探索“某农民画”课程。抓好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加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制定一园一策的帮扶方案。采取帮教、交流、竞赛多种形式,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实现“提质减负”。某中学以“崇礼守序、勤业务实”的校训、“三全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某中心学校继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更丰厚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莘莘学子。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推动我镇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社区教育品牌再上新台阶。深化“数字菜园

微耕农场”现代农业体验园,开发体验课程,开展区域游学体验培训。建设社区教育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助力打造学习型社会。联合某法庭,探索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努

力把“学院式”社区矫正教育打造成“某省成人教育培训品牌”。

四、“拓面”民生保障新体系

全面推进就业创业环境优化。推进“贷、免、扶、补”工作,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劳动者灵活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联企调查制度。建立健全“两网化”工作体系,继续以打造“无欠薪某”为契机,积极建立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协调机制。深入开展“双爱”活动,促进企业、职工双向关系良性发展。积极与化工区对接开展好和谐联动活动,组织好化工区与某镇两区域内就业援助工作。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服务水平。加快全民社保参保,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本镇户籍居民各类养老保险参保率争取达到9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率争取稳定在98%以上。推进各项救助,做到“困有所帮”。继续抓好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抓好慈善、红会、残联等募捐及救助工作。强化阵地建设,做到“弱有所助”。指导广源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创建工作;对敬老院“公建民营”、乐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情况做好辅导、督查、考核等工作;探索政府购买适老服务,增加适老服务网点。

篇7:2023社区妇联工作总结报告

一、围绕发展,创新创业,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有了新贡献

为了更好地积极引导我办广大妇女创业创新。帮助贫困妇女拓展就业渠道,助力贫困妇女早日脱贫,__妇联组织辖区妇女群众近20人参加了__母婴关爱中心公益讲座。__县__母婴关爱中心目前是__县妇联就业创业指导基地。__公司为我县广大孕产妇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月嫂、育婴师服务,为我县巾帼家政服务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我办广大的贫困妇女搭建了免费培训的平台、畅通了就业创业的渠道。

二、倡扬新风,积极参与,广大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进展

以创建“和睦家庭”为载体,倡导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优势,把创建和睦家庭作为妇联参与平安__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的切入点,深入广泛宣传,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提升和睦家庭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创建活动在采用家庭自荐、互荐、互推、互评和妇联组织择优推选的形式,引导广大家庭积极参与,通过深入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和睦家庭”及感人故事,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孝老爱亲、教子有方、热心公益、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以“和睦家庭”创建为载体,争做文明人,争办文明事,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__打造的更文明、更和谐,推动__办事处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20__年全办共表彰“和睦家庭”27户。

以学校教育为阵地,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为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办事处综治办、中心校、妇联在建国村小学举办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宣誓签名活动,全校近千名师生宣誓签名,为学生的暑期安全教育上了生动的一课。另外,为加强防溺水宣传,我们和综治办联合行动,在辖区内20多处水塘、渠坝等危险地段,拉起了安全防护带并竖立了警示牌。

三、履行职能,切实做好村妇代会改建及办事处妇联换届工作和两免筛查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5月上旬,办事处召开了村妇代会改建村妇联及办事处妇联换届工作动员会,要求各村、居积极行动,确保按时完成改建任务。6月底,办事处妇联如期圆满完成改建及换届任务。完成了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的妇代会改建任务,共选举产生了7名村、居妇联主席;办事处妇联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妇联主席,3名副主席,25名执委。新一届妇联班子的产生,为我办妇联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为今后的各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免费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工作要求,我办积极行动,狠抓工作落实。自7月中旬起,__办事处妇联和计生办共联合召开了6次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会。并在辖区内主干道、卫生室及学校附近悬挂宣传标语,开展与孕妇进行面对面的培训,把各项筛查的时间节点讲解清楚,把宣传手册发放到服务对象手中,并做好登记工作。对已自费做了筛查的人员,做好如何完善手续进行报销的工作。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也随之增加,导致病残儿出生概率加大的可能。少生一个病残儿,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通过努力,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分配的筛查任务。

四、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妇女在我办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喜迎党的__大胜利召开,办事处妇联和文明办组织人员参加了县文明举办“大众健身·公益扶贫”健步走活动。倡导绿色、健康、文明、公益的生活理念,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县城的创建,为五个__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结合“美丽乡村”工作,组织__志愿者共同参与打扫小区内的公共卫生,改善了居住环境,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了社区的和谐文明。

篇8:浅谈社区社会工作发展

什么是社区?社区就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 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 社区这个实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休闲等活动的平台, 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1]社会工作起始于追求着相互扶持、和谐相处、生活安稳的美好理想。以乡村建设为代表的社区社会工作在解放前盛行一时, 尽管乡村建设运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区社会工作, 但是在国内, 这种建设运动在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推行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政府的职能正在逐渐发生着转变, 转型成为占有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全能型政府, 由于其不是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来处理社会问题, 从而使社区社会工作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存在的必要。[2]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年时间里, 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教育才逐渐恢复, 逐渐改善。

二、社区社会工作在国内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由于国内在解放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通过这种体制, 忽略了社区和社区服务机构的内在功能与价值, 社会工作得不到人们的了解与认可, 社区社会工作被等同于社区的服务与管理, 认为社区社会工作者与居委会大妈职责等同。这种理念则恰恰说明了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正处在发展的中低级阶段。目前我国的社区服务主要局限在为数较少的大中型城市中, 而中小型城市以及乡镇等社会服务条件相对落后。城市的社区相比于农村的社区, 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密集的人口, 便于进行集中管理和服务。虽然农村人口基数巨大, 但与城市相比居住分散, 为其服务时存在着种种不便使我国所开展的社区服务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异。[3]尽管最近几年社工机构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但我们不能否认在职业化方面, 这些机构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 当前社会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 甚至有一些机构打着社会工作机构的旗号在聚敛财富。

三、社区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的必要性

能否做好社区社会工作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进程。第一, 社区社会工作虽然是近几年才被归为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 但是在其具体发展过程中, 在工业社会早期, 社区社会工作就已经粗具雏形。通常认为, 在世纪初期, 人们才把社会工作当做是一门专业, 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的产生, 与社区在世纪初和世纪末发展变迁是紧密相关的。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与团体社会工作一同组成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第二, 社区的主要职能就是分配社会资源, 影响社会相关政策。社工的一个主要职能便是可以影响社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产生。政府与社区成员的相互沟通与协调, 都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引导, 通过协调, 为所服务的社区争取更多的利益, 从而进一步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在社会工作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进程中, 应该把谋取自身职业地位放在首位。另外, 社会工作者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从而直接或间接利用政府所提供的社会资源来帮扶那些有需要的弱势群体。

迄今为止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建设发展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 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及职业化的水平, 将对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协调了社会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建成一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系, 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4]

四、总结

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里, 由于政治和经济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 政府对于社区的管理职能也在不断弱化, 社区服务的意识从无到有, 并且不断加强, 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这些新生的社会服务形式提高了社会的管理水平。要对社区社会工作持续加以完善, 要求我们对社区社会工作不断进行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 不断充实着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队伍, 完善并实践着社区社会工作与之相关的体系和制度, 本着把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念, 再从我们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实际出发,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才能使社会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使我国的社区社会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芬.社区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J].社会工作, 1997.01.[1]邓晓芬.社区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J].社会工作, 1997.01.

[2]王雪晶.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 2010.06.[2]王雪晶.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 2010.06.

[3]徐云, 鲍风亮.浅析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J].社会工作下半月 (理论) , 2009.11.[3]徐云, 鲍风亮.浅析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J].社会工作下半月 (理论) , 2009.11.

篇9: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析

关键词: 社区发展; 发展性社区工作; 社区实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1-0012-07

无论时代和社会结构如何变迁,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变,社区依然是构成整个社会系统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一个由个人、家庭、社区组织乃至各类社会机构团体等次系统集结而成的独立系统。一方面,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聚居地,承担着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治理以及社会服务保障等多种功能,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社会运作的机制,凝结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及身心障碍者等社会服务人群的出现,他们大多生于社区、长于社区、甚至终老于社区,因而社区又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社会服务体制有着互为一体的关系。为了广泛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品质,促进各个地方与整体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自18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来,各个国家莫不借由推展各类社区工作来培养基层社区民众民主参与、自助自决与邻里互助的力量,尝试通过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一、社区发展与发展性社会工作

社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社区发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1915年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的;1960年由联合国出版的《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一书中将社区发展定义为,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社区居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政府部门、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积极配合,共同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社区的发育程度,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1]“社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起源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直指贫困问题,旨在改变贫困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演变成为联合国所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目的是结合国家政府及社区的力量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福祉,重点在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以及国家建设,强调社区自助与互助精神,运用和调动社区本身的资源以提高生活素质与水平。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为回应新自由主义对制度性福利的挑战,米奇利等学者把发展观点引入社会福利领域,逐步形成发展性社会福利理念,同时在社会福利的传递系统、社会工作领域逐步形成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2]米奇利所强调的在社区层面进行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3]30-55:(1)在理论方面,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变迁、优势视角、增权等概念,注重社区整合与正常化,其直接目标是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于社区;(2)在实务方面,发展性社区工作促成服务对象在社区生活所有层面的融入,注重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区文化的发展,经由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精神的培养和互动,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3)在工作技巧方面,强调动员当地社区居民从事发展性计划的社会工作技巧,包括协助动员当地的地方领袖并培养其领导才能,强调社区能力建设和社区问题解决。

因此,从社区发展的角度去回应居民的需要,采取“发展性”模式的工作方法来建立支持性社会关系网络,增加国家与政府同社区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以提升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对于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有着广阔“社区”土壤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而这无疑为发展性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介入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从而给专门从事社区发展的社会工作者带来了曙光和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性社区工作者秉持社区发展性的社会工作取向,从社区本身出发,扎根于社区,动员和整合社区的资产、资源、优势和能力,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进步,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参与行动。通过自下而上的形式,评估社区的共同需求,协调、整合和利用社区内外部各种资源和力量,采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以达到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促进社区居民协调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社区的发育程度,建立和谐的关怀型社区,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二、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讨论与社区实践运用

在总结其他学者对于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探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在社区层面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务内容和实践,笔者试图在实务领域的层面上梳理和建构一整套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从“个人层次——经济层次——社区层次——社会层次”出发,搭建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社区发展模型(见图1)。从中对发展性社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回应米奇利在社区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的探索。

在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里,第一层次是个人发展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层次,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发展性社区工作主要回应的是社区中的个人需求。这一层次主要包括知识普及、能力建设和意识提升层面等,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微观层面实现的“助人自助”。第二层次是经济发展层次,主要强调以资产为本。发展性社区工作主要回应的是社区中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求,直指社区的贫困问题,旨在改变社区居民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升其物质生活水平。这一层次主要包括实物、资金和社区社会企业的建立层面等,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中观层面所实现的“助人自助”。第三层次是社区发展层次,主要强调以社区为本。发展性社区工作主要回应的是社群和社区的需求。这一层次主要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社区领袖的培养以及社区互助支持网络的建立等,也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中观层面实现的“助人自助”。第四层次是社会发展的层次,这是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主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本,回应社会问题。个人需求、经济需求和社区发展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上下贯通并相互发挥作用,从社区治理上升到社会治理并达到善治的目的。社区中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事业都能实现长足发展,社区居民的意识、能力和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得以加强,和谐共荣的社区氛围得以形成,社区事务和社会事务得以积极参与,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得以实现,最终实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宏观层面所实现的“助人自助”。endprint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层次虽然内部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但在发展性社区工作的实务模式里每一个层次并不是单一独立的存在,也不是逐一被满足后递进的线性关系,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挥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经济和社区发展层次相互影响,并上下贯通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能够反作用于各个层次,使得各个层次本身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各个层次之间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并不是臆想,而是在现有实践和具体的社区实务工作中都能探寻到发展性社区工作的痕迹。如果能够把彼此串联起来,共享经验和相互借鉴,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模式,无论对发展性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本身,还是对现实中的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个人发展层次:以人为本,注重社区居民能力提升和社区参与

1.知识普及层面

个人发展层次是发展性社区工作中最基础的层次,而知识普及又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实务中最基本的工作。这一层面在19世纪初的南方地区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梁漱溟、晏阳初和李景汉等老一辈社会学家针对中国农村社区进行开发民力、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等乡村建设运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都开展实施了“群众识字”方案和贫民教育运动,主要通过识字训练以及各种农业知识的普及,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社区中心、学校与诊所的创设。而到了现代的城乡社区,知识普及除了传统知识技术的普及之外,主要以成人教育、老年大学等形式呈现。比如在社区中开展成人技能培训班,举办各种知识普及的讲座(老人身心健康、卫生、孕产与儿童保健等内容)和进行社区知识文化的教育、社区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等。知识普及不仅能够超越其他部门所提供的传统补救式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之后其他层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2.能力建设层面

能力建设是个人发展层次中的重要一环,包括整合资源、组织协调、方案规划、建立网络和政治领导能力等。发展性社区工作者需要通过赋权与增能的方式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能力建设。一是将社区治理的权力下放或授予社区居民,倡导社区“自下而上”进行自我决策,让社区居民决定社区的公共事务。二是使居民具有能力。社区居民通过人与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增进其改善社区的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激励并提升自我效能。通过增强权能的方式,唤醒居民潜在的社区意识,鼓励居民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社区的行动,激发居民对社区切身问题的关心和重视。因而,社区能力建设的具体手段主要是通过社区教育和管理培训的形式实现,提升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社区整体的能力。例如,在实践中开展的就业培训、能力提升训练、职业发展规划等针对不同居民需求的能力发展,将被视为发展性社区工作在个人发展层次上的一个重要途径。

3.意识提升层面

发展性社区工作是一种组织和教育社区居民的工作,其目的在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和社区发展相关的工作,通过运用社区资源,采取社区行动,来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进步。这些组织、教育、参与、协调和自助互助等策略的有效运用需要依赖于社区意识的凝聚和提升,需要他们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而,在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需要增进社区居民彼此互动的机会,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例如,发展性社区工作可以通过社区各种活动的举办(大型社区拓展活动、社区探访活动、文娱趣味活动、社区摊位游戏活动、社区室内小组活动等),增进社区居民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和发展性社区工作者本身的认同,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增加相互了解及互助合作的机会,最终发展出社区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成社区意识。

(二)经济发展层次:以资产为本,强调资产建设,培育社区资本,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1.实物层面

对于社区经济发展来说,实物层面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性社区工作者要组织、协助和指引社区居民完成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解决具体的社区问题。例如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社区桥梁道路建设、社区水利设施的建设、社区垃圾处理、社区供电设施建设、社区房屋道路的规划、社区绿化公园维护、社区活动设施、社区福利服务设施,等等。而发展性社区工作者除了在实物层面进行以上的尝试和努力之外,香港食物银行也许会给发展性社区工作带来不同的启示,同时增加了实物层面的社区服务内容。在面对社区贫穷及饥饿问题时,香港的“食物银行”从贫穷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向超市、食铺和富裕家庭等地收集临近保质期的食物。针对低保、低残、流浪等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士,为他们提供暂时性的膳食支持,减缓贫困问题,维护粮食安全,实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保节约的目的,有助于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区发展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

2.资金层面

资金层面是社区经济发展层次中的一个核心层面,也是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发展性社区工作者要想实现社区的经济发展,必须经由这一层面才能得以实现。在资金层面促进社区发展的尝试中,早有学者涉及并进行探索。例如,现金转移支付、“小额贷款”的方式发展可持续生计、社区经济的利用开发,等等。美国学者谢若登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的“以资产为主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个人发展账户”无疑是重要代表。[4]个人发展账户的理念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积累资产本身对穷人的心理促进、意识提升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等均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有助于促进其长远生计的维持。在社区发展实践中,扶贫领域普遍开展的小额贷款、“母亲水窖”项目和社区个人发展账户等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3.社区社会企业层面

社会企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它以社会责任为使命,以商业运营为手段,同时创造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从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是一种将生产与福利相结合并使其相互促进以实现共赢的组织形式,其灵魂是“助人自助”。[5]发展社区社会企业是对发展性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拓展,社区社会企业是立足于社区的社会企业,是通过企业策略以及商业运作的手段,达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目的的社区服务组织。在发展性社区工作实务中,香港的母婴康逸协会有限公司(社会企业)是社区社会企业的代表。[6]该社区社会企业向较为贫困的社区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培训其成为月嫂,为婴幼儿和孕妇提供家政服务。强调社区资源网络的建立和资源共享,承担社区责任,促进社区就业和社区发展。但是,社区社会企业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它的成长以及社区建设功能的发挥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及发展性社区工作者的不断发掘。endprint

(三)社区发展层次:以社区为本,主张社区自助互助体系和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

1.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

发展性社区工作视域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所延伸,在这里更强调以满足社区居民生计发展需求的居民自助互助工作坊和合作社形式为主的社区社会工作组织。这类社区社会组织注重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性,突出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和能力提升,实现助人自助下的可持续生计建设。最有代表性的是由陈涛等人所主持的绵竹青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其在灾后重建恢复实践中,以团结社区、发展生计为核心,通过妇女手工作坊、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发展性社区服务,将其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引入社区生计发展项目之中,对社区生计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7]同时,张和清、古学斌等人所主持的绿耕城乡互助社,将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本土情境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动当地妇女组建羌绣互助小组、鼓励当地居民组建种植养殖小组和民宿小组等,以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和民众自助与互助。[8]无论是绵竹青红还是绿耕的模式,都是在社区发展层面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的有益尝试和创新,都在社区实践中注重绿色发展的可能性,强调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生态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城乡共同体的建立以及生计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与主流或者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不同,发展性社区工作注重地方性生计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将发展重新放到了人类活动的核心,最终回归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区域发展相互协调的层次,真正实现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领袖的培养

社区发展是一种借由邻里团队组织运作,来引发社区居民持续参与社区事务的行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位或少数几位积极公正且具有人格魅力的社区领袖不但能够激励社区居民,给予其信心和动力,也能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发资源,寻找发展机会,共担社区责任,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改变和社区建设。因此,作为社区发展的灵魂人物,社区领袖对于社区层面的发展性社会工作实务来说尤为重要,社区领袖的发掘和培养也将作为发展性社区工作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的发展性社区工作实务领域,发掘社区领袖方面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类似于“社区领袖之家”“社区领袖培养”的专业服务。以培育和发掘社区领袖为服务目标,通过开放空间、案例交流、参与式讨论、社区行动工作坊以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促进社区领袖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培养社区领袖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形成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联络感情、经验分享、互助成长和社区发展。

3.社区互助支持网络的建立

伴随着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和理性化而来的社区变迁,社区居民间共通性的减少和异质性的增多,使得我们很难再强求社区内部的统一和拥有共同的意识和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在社区发展层次注重社区自助互助体系和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对于社会支持网络缺乏或羸弱的社区居民,发展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协助其争取资源,消除影响其生活和发展的不利因素,针对其需求,利用社区这一个“动力场”来恢复信心、信念和动力,挖掘其优势和潜能,重新构建相应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助体系。使得他们能够获得组织或网络的信息、资源和支持,同时也实现自助式和互助式的社区发展。在此方面,香港“同路人社区互助网络计划”[9]可以作为有益参考。它通过互助网络的扩大带动了社区人际关系的重新构建,是链接社区并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借由回应社区内贫穷及低收入人士的需要,开办以社区为本的社区互助项目,改善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并透过交换才能、技术和经验,互相服务,共营生计,重建自尊和生活意义,使得一个守望相助和睦邻友爱的社区得以重现。

(四)社会发展层次:以社会为本,个人、经济与社区层面的发展及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层次是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整个模式的最高层次,从个人发展到社区经济发展再到社区发展最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层次中主要是以社会为本,回应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当个人、经济与社区层面的需求得以发展并且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上下贯通时,才能共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在此层次中,以发展取向的社会工作服务应当采取以社会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策略,更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利用社区内外部资源提升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解决社区问题,在更宏观的层面实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等等。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培养居民互助合作的精神,协调社区力量以增加社区关系,提倡守望相助和邻里关爱,促进和谐的社区秩序,最终渐进式地实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的福祉。

三、结论与讨论

从仅强调物质性的社区建设逐步演变为物质与精神协调互动的社区发展,再拓展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发展,时间已悄然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与发展性社会工作紧密相连,其最大意义在于对民众福利的保护方式从被动型、事后补救型、消费型向积极干预型、促进型和投资型转变。而发展性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介入并发挥重要作用将是未来社区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社区工作注重社区能力建构、社会服务规划或社区行动不同的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则既注重运用经济与社会投资,满足贫困社区的物质需求,又能够促进社区居民能力和意识的提升,既满足社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建立一个患难相恤、邻里互助、睦邻有爱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总之,无论在社区当中是以人为本、以资产为本、以社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从总体上来说,都是以发展为本,这就是发展性社区工作的核心要义所在,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依靠发展。发展不应该仅仅只在贫困领域得以实现,其应有更广阔的内涵和拓展的空间,发展一样能够延伸到其他领域,在不同层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发展性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特别在社区发展层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努力能够为社会发展埋下一粒种子,假以时日,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1]陈涛.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J].社会学研究,1997(2):18.

[2]马凤芝.流浪青年的发展性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社会企业介入模型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4(3):32.

[3]MIDGLEY J,CONLEY A.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ories and Skills for Developmental Social Work[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30-55.

[4]冯希莹.社会福利政策范式新走向:实施以资产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对谢若登的《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的解读[J].社会学研究,2009(2):216.

[5]李伟,梁刘艳.社区社会企业的责任承担及培育发展[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5):34-35.

[6]母婴康逸协会有限公司[EB/OL].[2015-04-03].https://www.mbaby.org/.

[7]陈涛,陈锋,王小兰.震后社区生计项目实践与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索——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站的经验及反思[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2):14-24.

[8]张和清,斐谕新,古学斌,等.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香港同路人社区互助网络计划[EB/OL].[2015-04-03].http://www.ktmss.org.hk/node/710/.

上一篇:陈正邦在全市三才三千推进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初一父母亲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