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说课稿

2024-05-22

说勤奋说课稿(共9篇)

篇1:说勤奋说课稿

《说勤奋》说课稿

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分析原理的议论文。文章起首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看法: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详细的事例报告学生:只有一生勤劳,才气有所作为,才气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孝敬。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举行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基于对第一课时的了解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联合学生的年事特点,我订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劳成才的故事,明白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的原理。

3)教诲学生从小要勤劳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本身应有的孝敬。

4)交换课外搜集到的名流乐成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诲或开导。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上节所学

桥梁好不气馁滚瓜烂熟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

勤奋好学。

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

(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教材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劳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劳有关的针言故事?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以为写什么比力好?为什么?

(这里的计划重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联合造就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总目的提出“学会利用常用的课文东西书,开端具备搜集和处置处罚的本领。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老师可凭据教学必要,计划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部署学生归去网络有关“名流乐成故事”笔墨资料。学生网络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差另外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的原理,为更好地明白课文内容奠基了底子。)

篇2:说勤奋说课稿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境界桥梁心血浇灌砸缸滚瓜烂熟枕头稍微编成巨著

生物学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习惯回顾名列前茅远渡重洋剥离

基础补拙良训改善有所作为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板书:

说勤奋

篇3:说勤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接待客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接待客人》是重庆市涪陵区地方教材初中《礼仪教育》,第四单元社会礼仪第二课第二节,本单元是前两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学校、社会的顺序扩展开来,第四单元着重围绕社会活动几个方面的礼仪展开。从教学内容看,本单元是对前两个单元—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的延伸与拓展,也和第一单元总论华夏文明重礼仪和生活中处处有礼仪遥遥呼应。我说课的具体内容是社会礼仪里面第二课访友待客的第二节接待客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接待客人,接待客人的禁忌,教材从知—悟—说—行—明几个过程加以阐明,让学生由知内化到行。因此本节内容在礼仪教育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待客人的禁忌。学生了解更多的接待客人的要求,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接待客人的能力。能够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和理解他人,树立友好待客的意识,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感情与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待客人的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礼貌地待客。

依据:礼仪教育要注重“导行”,让学生在行为上这么做,首先要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要求。也只有让学生对礼仪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化才能达到礼仪教育课的最终目的。

难点: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在行为上让学生真正学会礼貌的接待客人。

依据: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有不少家长只注重学生智力和学习的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不少学生也存在“热情待客在是家长们做的事情”的错误认识。所以让学生在行为上真正学会礼貌待客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模拟情景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③示范法 展示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产生践行愿望;④针对设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努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案列分析——内化践行。

1.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张叔叔第一次到我家》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看视频之后对学生提问:①视频中的中学生是怎样接待客人的?②他这样做对吗?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客人来我家后如何接待客人的课题。并对学生提出问题:接待客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接待客人有哪些禁忌?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这一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情景,借助这一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感悟到懂得接待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一:观看视频(蜡笔小新待客)——学生说不足,知道该怎么做?

提问:①蜡笔小新接待客人中有没有可取的地方?在哪里?②蜡笔小新应该怎么做才对?

各小组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个小组抢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同时,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掌握了接待客人的知识。通过学生说蜡笔小新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在生活中接待客人应该怎么做。

活动二:情景表演(10分钟)——“我做文明小主人”

军军星期六下午在家津津有味的看着动画片,突然,他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站在么的是妈妈的同事……这时,如果你是军军的话,你会怎么做?(演一演)

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四个组分别表演、然后小组自评和小组间互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礼仪教育课,不仅是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礼仪知识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只有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达到礼仪教育课的最终目的。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学生表演就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同学的优势,知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热情待客的礼仪习惯。

3.课堂小结——学生说收获

教师寄语: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篇5:《说勤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勤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的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自然段写的诗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路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让学生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懂得勤奋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每段的大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我采用的具体方法有: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上,我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方法有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勾画圈点法,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教学。

课前收集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

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中外名人成才的事例。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精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明白作者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作者又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2、3小节夯实基础。)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

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他是怎么取得这样的成就的?靠的是智慧吗?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关键词“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警枕”等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

(在这部分教学时,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其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即抓住关键词句精读领悟的方法、学习本段。)

1、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

2、小组交流讨论

(1)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理解“高难度青蛙剥离手术”,体会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绩。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举了中国古今名人成才的例子,如果谁也能像课文那样举个外国名人成才的事例,那就更具有说服力。指名学生补充介绍。(这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六)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作业是:

1、收集三则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

3、收集资料,开展成功名人故事会。

四,说板书设计

篇6:说勤奋评课稿

《说勤奋》是一篇议论文,说理性很强。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有幸聆听了蔡老师执教的《说勤奋》,那创新新颖的教学设计,那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真是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听课心得:

一、复习导入,理清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课伊始,蔡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课文的结构,即课文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了两个例子,最后对观点进行再次强调,由此引出了汉堡结构图,蔡老师形象地把这篇说理文比作了一个双层鸡腿堡,并告诉孩子们要学好这篇说理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品好汉堡中间的鸡腿肉,即学好如何举例子。这样创新的比喻,这样风趣的语言,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探究课文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品读课文的鸡腿肉——两个事例。

二、运用不同方法,学习事例,感悟勤奋

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蔡老师主要是让孩子们紧扣描写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两段话,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来自主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感悟司马光的勤奋,并通过朗读读出勤奋。在学习童第周的事例时,蔡老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们去找找童第周的事例和司马光的事例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相机找出相应的段落进行品读。在找不同之处的时候,蔡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去找,内容方面,蔡老师着重指导孩子们完成表格,写法方面,蔡老师让孩子们发现了两个写作法宝:引用名言和及时总结,并告诉孩子们运用这两个法宝写作的的好处。

三、补充故事、巧妙比较、总结法宝

在引导孩子品读完司马光长大勤奋的那段话后,蔡老师补充了《司马光与警枕》的故事后,并让孩子们和课文中的故事相比较,从而发现老师讲的这个警枕故事比课文中的故事要具体生动有趣,蔡老师接着追问孩子们:既然这么好,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塞到课文中去?为什么不能?孩子们说太长了。蔡老师又风趣地说:“对呀!我们的手枪腿又大又美味,能不能把它整个塞到汉堡中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这时,蔡老师告诉孩子们举例子的第三个法宝就是:简单概括。这样巧妙的比较,这样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让孩子们明白了说理文举例子和我们平时写记叙文事例不一样,必须简单概括。

四、读写结合,运用法宝、描写事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机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手段,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蔡老师在教学中总结了说理文写事例的四大法宝即紧扣观点、简单概括、及时总结、引用名言这四大写作法宝,并指导孩子运用这四大法宝去描写一个身边的勤奋小事例。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笔尖不停地飞舞,不一会儿,就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蔡老师让孩子们站起来读自己的片段,并要求孩子们抓住举例子法宝的使用来进行点评,孩子们争相举手,俨然一个个小评委一样认真点评。这一教学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写说理文事例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点评能力呢!真是一举两得呀!

篇7:《说勤奋》评课稿陈海燕[推荐]

陈海燕

评课前有几句题外话,说的想法十分迫切,请容我赘述:

昨天杨老师跟我说欢迎提意见,我答“没有勇气”,倒不全是说笑,“没有勇气”的主因是“没有底气”。说实话,工作十几个年头了,教学技艺的打磨方面,我只能算是大龄新手,出于对文字的钟爱与模糊的直觉,我更喜欢从阅读者而非施教者的角度去审视把握。来到附小的一年,修枝整叶再学习,有成长的幸福,也有消极的自我否定与彷徨。从昨天学习杨老师的教案到今天欣赏杨老师的课堂,内心禁不住涟漪阵阵。从某种意义来说,评课只能是一种个人的、局限的观点。此刻,我有足够的勇气直抒胸臆:这堂课,我喜欢!

首先喜欢简洁明了的环节设计,导入、自学反馈、整体感知,教案内容不满一页,方寸之内天地广,不见刻意,唯余大气:

1.由勤奋的人、勤奋的词导入,紧承一句“说到勤奋,我们都有很多话要说”直接指向题眼“说”,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与众不同,是说理文。“议论文”独特罕见的体裁特点,就这么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喜欢杨老师的开门见山、一语中的;

2.读词学字简述故事,自学反馈层次浅显而清晰,却稳健朴实地练了读、写、思、说的语文能力;简述故事不只是练了概括能力,我想,更多是为下一环节整体感知“举例”的说理方法做导向与铺垫;

3.快速浏览全文后,先自由阐述感知的道理,再引导聚焦中心论点的导读设计极富智慧,寥寥数语,层层递进,直奔中心;“怎样把道理说清楚?”引出说理方法“举例”,“举谁的例子?为什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深入浅出告诉孩子“举例要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想起了议论文最关键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整体感知环节,杨老师已轻松化解了论点论据重难点,而论证方法也已定位为“举例论证”。

还喜欢杨老师的语言,干脆利落却揭示了学习方法。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知同学们在预习时将课文读了几遍?”“这些道理都是同学们读到的,但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观点。”

篇8:动物繁殖说课稿

1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动物繁殖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 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 紧扣任职岗位要求, 重点强化学生对动物繁殖综合技能的培养, 并且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通过动物繁殖课程学习, 可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要求, 以及经营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繁殖基本技能和繁殖生物新技术。

2 达到的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的性质与定位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订本门课程的三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理论, 并能将其合理应用于畜牧生产实践中。

能力目标: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操作技能, 达到能独立将动物繁殖技术应用到职业岗位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现场教学磨练学生意志, 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3 课程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依据的课程设计理念如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跟踪国内外职业标准,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设计学习情境;创造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创新的能力。在课程设计理念的引导下, 按照岗位需求, 以主要工作情境把本课内容分成以下10部分:生殖器官的识别与检查;生殖激素的识别;发情鉴定;采精;精液品质检查;人工输精;妊娠诊断;助产;繁殖障碍的检查与处理;胚胎移植。

4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4.1 教学方法

(1) 现场教学。动物繁殖课经常到牧场、胚胎中心上课,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 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助产”模块, 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但课堂讲授枯燥, 学生兴趣不大, 教学中教师提出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学和到畜牧场调查, 然后写读书和调查报告, 最终使学生对此内容掌握更为全面。

(3) 课堂讲授与随时提问相结合, 做到师生思维同步。课堂上教师对已讲授的知识进行提问, 并将提问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激励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 开展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讲“生殖激素识别”模块时, 结合学生自身发育特点, 提出“为什么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等, 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然后讲解生殖激素分泌的特点、生理作用及调控规律, 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 从而对生殖激素有很深的理解。

4.2 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 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 虚心探索。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和演讲法等, 培养学生“看、听、想、做”各方面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及创新精神。

5 教学过程

以模块六中工作任务“牛的人工输精”为例, 设计2个学时, 共80 min。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7个环节:

第1个环节: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3 min) 。

上课开始, 教师提出问题:牧场有公牛与母牛在一起饲养, 现在牧场主想不饲养公牛, 但还要生出我们想要的世界上顶尖的奶牛, 需要什么技术呢?这里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感觉好奇并开始思考, 这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之后, 各抒己见, 答案不一。比如人工精输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教师不同程度地肯定学生的答案, 最后归到人工输精技术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之后学生又好奇了, 问:这个人工输精技术如何操作?引入新课, 教师说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第2个环节:分组自学, 贯穿讨论 (20 min) 。

自学之前, 教师给出3个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里体现了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第3个环节:提前预测, 现场检查 (3 min) 。

通过提问, 发现学生理解偏差较大的问题:一是母牛生殖器官的识别, 这也是这个模块的难点问题;另一个问题集中在人工输精的操作步骤,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个模块的重点内容, 当然还有个别没有预测到的其他问题。

第4个环节:难点剖析, 纠错解疑 (15 min) 。

对于母牛生殖器官的识别这个本模块的难点, 一定要重点剖析, 因为它是能否顺利掌握人工输精技术的关键, 尤其是子宫颈的结构。课前教师从屠宰场取回牛的整套生殖系统, 每组3套, 教师1套。先让学生寻找并触摸卵巢、输卵管和子宫角, 找到之后教师再用1~2句话简短概括它们的主要功能, 这里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触摸并寻找子宫颈, 并谈谈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接下来又问学生, 为什么输精时输精枪不容易通过子宫颈呢?现场教师通过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 通过解剖子宫颈的内部结构, 来解开这个谜。先剪开阴道,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输精枪开始插入阴道时要斜向上方。之后再剪开子宫颈, 让学生观察内部有很多皱褶的结构。这个环节主要运用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启发式教学还有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 环环紧扣, 引导学生。

第5个环节:现场示范, 重点练习 (25 min) 。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示范, 重点讲解一些细节问题和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之后, 学生开始分组练习操作, 教师全程进行指导, 边指导边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6个环节:互动表演, 展现自我 (10 min) 。

教师要让每组的学生都上台进行展示, 要求同组学生要互相配合, 有学生操作, 有学生解说, 有学生看时间, 有学生当助手等。

第7个环节:教师总结, 学生互评 (4 min) 。

这里教师主要总结在练习过程当中和展示时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比如在人工输精时直肠把握的位置以及松紧度, 位置靠前或靠后, 这些都会影响输精的顺利掌握, 这时候教师要将正确和不正确的做法对比讲给学生。另外, 还有些未预料到的问题, 比如操作时学生问:是不是输精几次之后, 输精枪就容易通过子宫颈呢?这时, 教师让学生停止操作练习, 着重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正好能解释在实际生产中为什么经产牛容易输精而育成牛不容易输精的现象。总结之后, 进入学生互评阶段, 最后的平均成绩作为学生对这个模块掌握程度的一个考核成绩。

6 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之后要进行反思, 反思有哪些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反思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篇9:综合英语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内容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程以及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学内容中的第一环节——课程地位。

“综合英语”是商务英语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开设两年。商务英语的职业能力分为外贸业务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语言应用能力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是基本的专项技能,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培养商务方面的英语能力。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模块中,综合英语重点培养读和写的技能,它是阅读与写作能力模块的主要支撑课程。综合英语培养的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信息的提取、理解、筛选等能力,以及略读、速读、详读等阅读方法;培养的写作能力包括对所获取信息的重组、再创作等能力,以及套写、改写等写作基本方法。

从课程的前后续关系来说,综合英语是后续的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公认的英语水平能力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证和剑桥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考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获得职业资格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英语中的重要知识点是上述职业资格考证的必考内容,其培养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上述职业资格考证重点检测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本次课的地位。

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1,9,10单元作为college板块,2,3,10单元为family板块,4,6单元为job板块,5,7单元为society板块。

本单元的话题为Body Language,在外贸行业中体态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在这门课程中地位重要。而本次课的话题为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为这一单元的第一次授课,它属于读写课,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第二次阅读课和第三次习题课打下基础,那么从综合英语课程的目标来说,本次课是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环节,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整体英语水平较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在信息的提取,筛选以及重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根据综合英语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整个课程是采取以学生实践为中心,通过案例呈现、项目分析、任务设置、讨论实施以及评价反思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本次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生-生滚动交流为主要互动方式,以任务教学法为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现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

第二个板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与完成任务相关的词,词组和句型

单词:conscious,encounter,interview,focus;

词组:rang from,be committed to,lighten up,take seriously;

句型:a: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evidence / study / facts / experience / data) show(s) (proves / suggests / indicates)that…(

b. sb. does one thing, does another thing, …(a list of examples).The secret / basicproblem is that…(作者的观点)

(2)了解面试技巧和礼仪,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体态语言。

2.能力目标:

(1)阅读能力目标

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摘录要点;

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能利用上下文猜测新词汇。

(2)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用从课文中提取、筛选的信息重组信息,

表达意图,构写短文。

(3)职业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正确使用肢体语言,

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的面试问题,激发学生完成实际任务的成就感,同时了解人际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培养职业精神。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

(1)掌握与完成任务相关的词、词组和句型

单词:conscious,encounter,

词组:rang from,be committed to,

句型:sb. does one thing, does another thing, …(a list of examples).The secret / basicproblem is that…

(2)运用信息筛选和提取能力。

2)难点

运用信息重组的能力,即撰写短文。

5.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总的是运用任务教学法,通过模拟面试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6.教学资源包括学生用书,综合练习,自学光盘,网络课程,教师用书以及教学课件。本次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授课。

7.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按照以训练阅读和写作技能为主、听说能力为辅的课程要求,我设计一个写作任务,以如何顺利通过面试为主题,写作一篇短文,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解决这个问题来实施。首先提出任务,以招聘广告和面试视频为导入提出此次课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和找寻具体信息的阅读任务,深刻理解课文、把握作者意图,接着通过模拟面试的形式,让学生运用与解决任务相关的所学词汇、词组和句子,达到熟练使用它们的目的,最后以相关的词汇、词组和句子进行信息重组为基础,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个板块、教学进程

Pre-task:

Pre-class: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job interview(课前准备:收集面试的资料)

While-class:(7 分钟)

1.Lead-in(导入)

通过一则招聘行政助理的广告导入,观看一段面试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How can we succeed in an interview ?

What qualities are preferred?

从而引出本次课的任务: Task: Write an essay: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写篇如何顺利通过面试的文章)

这是任务前阶段,目的是激趣与引入,使学生认识本节课总任务,同时也是为完成总任务扫清认知障碍的阶段;通过激活已有信息,使学生具备摄入新信息的心理定势。运用视听法,观察图片及录像这些辅助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视觉化,有助于记忆与理解。

Task-cycle: (3 steps)

Step 1: Reading:(38分钟)

1. Fast-reading: (8分钟)

A: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找出文章大意)

B: Fill in the form. ( 分析文章结构)

2. Detailed-reading:(30分钟)

A: Find out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How do we show our true feelings during the first seconds when we meet someone?

(提问在第一次与人会面时,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自我?)

B.Language points.

(通过翻译法以及介绍词缀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词汇、短语以及句型)

C. Retell the text (口头复述)

这是教学的重点,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略读、详读的方式,培养各种阅读技能。在对信息进行分类、理解和重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智能则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语言交流过程得以提高。

Step 2: Job interview (20分钟)(角色扮演方法)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6.

3 Ss are interviewers and the others ar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They are applying for the job of A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

(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在表演时对于学生的肢体语言和面试技巧进行评价与总结,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个部分属于教学的难点。采取面试情景的设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活动使学生能实践语言知识,语言的实践与讲练结合,才能使知识及学生的才能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讨论,在纠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同时这也是以对学生学习的小检测。

Step 3: Writing (20分钟)(写作短文)

You are allowed 2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on the following topic.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How can we succeed in the interview?

(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写作范文)

这是本节课的任务后阶段,写作不是课文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力的扩展、知识的再生与运用。整节课输入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了写作信息框架, 从而完成写作任务。

Post-task:

Present what has been finished by groups. (任务的展示与交流)

作文评分标准

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但多数为严重错误

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过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错误;

11分—— 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

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误。

Further Sources

1.Websites: http://www.job-interview.net/

http://hotjobs.yahoo.com/

2. Books: Ace the IT Job Interview!

Great Answers! Great Questions!

第四个板块:考核评价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评价: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评价

上一篇:项目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Java开发工程师的职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