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2024-04-21

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通用9篇)

篇1: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根据市食安办通知要求,结合近几年我局在猪肉和酒类食品安全领域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要发挥已成立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牵头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灵敏、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二、宣传培训并举,提升安全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传单、标语、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逐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各监管部门应一方面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和心理,特别应重视对留守老人、儿童的教育引导。

三、建立公示制度,加大监管打击力度。

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上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公示不合格的食品,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各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难点问题经常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等名义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

四、健全社会监督,营造支持参与氛围。

要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等电话作用,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积极发动他们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掌握本区域内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

篇2: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药品安全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县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全县涉药单位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6月,上栗县涉药单位共有447家,其中药品(药用辅料)生产企业1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药品零售企业101家(连锁门店73家,单体药店28家),县级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9家,民营医院1家,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330家。

二、药品安全监管现状

(一)、民众药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近年来,我局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专栏、举办培训班、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安全用药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广大群众的药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份,各类药品宣传材料五千份,宣传教育群众6万人次,在各新闻媒体刊发食品药品安全专题报道100余篇,在上栗市场监管公众号发布消费警示信息100余条。

(二)、监管体制逐步完善

2015年1月,根据省、市、县有关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精神,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组建为上栗县市场和质量监督 管理局,设立药品器械监管股,主要负责全县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工作。在运行9个月后,按照一乡(镇)一局的模式,在长平、东源、杨岐、鸡冠山4个没有基层分局的乡镇新成立了四个股级建制分局,及时理顺了职能监管体系,整合监管力量,加强了基层监管力量。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有效推动了“三合一”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

(三)、积极履行职能,有效开展各类药械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结合省、市、县局药品管理职责和相关工作文件要求,制定我局药械日常监管工作计划和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各分局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本区域的日常监管工作,要求每月上报工作总结,并对分局进行抽查,切实做到全年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总结。

(四)、加强行政处罚,进一步助推药械监管

2017年药械办结案件数29件,其中药品结案26件,医疗器械结案3件,罚没款额共计25.2万元,有效打击和震慑了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员严重不足。

在机构改革之初,工商、质监、药监三局合一,人员总数大幅增长,目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有执法人员105名(承担全县工商质监食药监管工作),原药监工作人员仍然从事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人数由6人变为3人,却要承担全县400多家涉药单位的监管。各基层分局监管同志肩负着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领域的监管职责,监管对象从县城到农村,面宽量大、点多线长、任务繁重。而且分局的同志大多2 为原工商岗位的人员,对有关药品监管法律体系和业务知识较为陌生,难以满足监管队伍建设需要。

(二)、基础保障缺位。

虽然基层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但现行基础保障不全,成为监管主要掣肘。一是执法车辆严重不足。由于公务用车的严格控制,10个基层分局只有6辆执法用车,主要承担药品监管工作的药械监管股与县局其他几个执法部门共用1辆执法车,严重制约着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二是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老化严重,基层分局的装备更是相差甚远,使得基层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工作不能做到全面、及时、有效,不适应新形势下药品安全监管需要。

(三)、常规性违法违规问题亟待整改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药品安全质量的整治力度,我县涉药企业经过近几年不断的规范,均能较好的按照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但常规性的违法违规问题普遍性存在,按照药品监管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产企业对员工的岗位培训不够,员工未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或操作工不能按规范作业。新进的员工没有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就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二是部分药店负责人对药品安全隐患意识较低,在销售药品时,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或销售处方药不及时登记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部分村卫生所购进药品后不建立验收记录,不妥善保管购进票据,药品存放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比较常见。

四、进一步做好药品安全监管的思路和建议

(一)强化学习培训,培养复合人才。市场监管职能复杂,监管任务繁重,更需要集管理、法学、食品学、药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建议建立执法人员学习制度,加大对基层执法队伍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可以采取聘请专业人员现场培训,也可以选派执法人员到发达、先进的城市或地方兄弟局学习经验。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专业知识测试等方式,对成绩好的、能力强的,进行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干部职工自觉学习、专研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执法效能。

(二)推进标准建设,落实基础保障。基层分局标准化建设是市场监管系统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代表着整个行业建设形象。在《江西省市场和质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规范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文件中指出,基层规范化监管机构要达到以下标准:机构设置科学、权利职责明晰、人员配备合理、设施设备齐全、监管网络完善、管理规范有序、运转顺畅高效。为向标准靠拢,亟需采取措施大力加快推进基层所标准化建设。

(三)充分发挥基层药品监管的积极作用

今年,我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基层市场监管网络优势,通过股所联动,县局药械股会同各个分局,整合监管力量,针对管理相对落后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违法情况严肃查处,药械监管新模式成效显著。建议加大对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的药械监管知识培训力度,使其充4 分发挥其全方位、广覆盖、最基层的监督作用,发挥其对农村药械市场的整治的作用,特别是在打击农村小药房、小诊所和游医药贩上的作用。

(四)加强经费保障。在现行人员少、任务重,监管面大而宽的环境之下,经费捉襟见肘,极大的影响了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的投入,建议政府增加财政预算,对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单位必须要有一定的专项监管经费来保障,确保市场监管系统各项业务工作正常运转,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3: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一、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力量不足。

因为现阶段人民银行政策问题, 各支行的人员只出不进, 导致各个部门的人员严重不足, 尤其是科技人员。多数支行的科技人员都是身兼数职, 缺乏系统性培训, 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各业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 对其他工作可能分身乏术。

(二) 业务培训机会少。

目前央行各重要系统大多都应用到县支行, 并且县支行担负着大量基层数据的采集工作, 但分行在系统推广培训时只考虑中心支行级技术人员, 县支行技术人员极少获得培训的机会, 使得县支行科技人员在系统管理上对中心支行依赖非常强。

(三) 计算机安全意识仍然谈薄。

一是部分县支行员工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认识不清, 安全意识淡薄, 日常计算机操作安全意识松懈, 密码口令设置简单, 甚至越权操作。备份数据未能做到安全保管, 随处丢失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极易造成信息安全风险。二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管理规定流于形式, 只是在上级检查时补充完善。三是科技人员兼岗不合理, 有些科技人员甚至还是业务操作员, 这样的岗位设置极易造成信息安全风险。此外, 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也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密码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介质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相关建议

(一) 优化人才资源, 改进科技培训方式。

将支行科技工作纳入中心支行科技工作范畴, 统筹安排县支行的科技资源, 以便形成合力, 从而确保县支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明确哪些系统的哪些技术工作由县支行技术人员负责完成, 哪些由中心支行科技部门负责完成。建议多举办辖内针对性强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 由上级行牵头, 在适当时机举办针对县支行科技人员的着重技术性操作的培训班。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稳定县支行科技队伍。

一是把科技队伍建设作为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合理配备科技人员, 尽可能把年龄轻、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安排到科技岗位。二是科技人员合理兼岗, 确立科技岗为主, 兼任一些时效性不强的工作。三是科技人员的岗位调整, 应该纳入到人事及科技部门共同管理的范畴, 让支行科技人员尽可能地稳定下来。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倡导县支行科技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增强县支行科技人员服务央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 加强科技规范化管理。

大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与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关。因此首先建议上级行全面规划, 统一规范计算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使基层央行执行制度的标准一致, 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按章办事。其次, 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继续完善县支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机制, 提高应急处理机制的可操作性, 有利于故障处理的流程化。

(四) 加强对县支行科技工作的指导。

篇4:基层畜产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畜产品 安全 存在问题 对策

1.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受利益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私下屠宰、加工和销售病死畜产品。通过商贩直接卖给餐馆或经着色、熏制等加工后出售。此类违法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查处有一定难度。同时,畜牧、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此类违法经营活动屡禁不止。

1.2饲料中人为添加违禁药物。近年来虽然通过加大查处违禁药物的力度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使用其他违禁药物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药物中毒程度不一,因此难以察觉,加上目前畜产品残留监测体系和监测手段落后,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1.3治病时滥用药物。近几年越来越多,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已形成恶性循环。虽然农业部已经颁布了关于兽药的使用规定,但由于缺乏强制约束力和有效的监督手段,一些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只顾追求经济利益,在畜禽出栏前仍继续使用兽药,从而造成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

2.措施及对策

尽快制定并实施官方兽医体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先后颁布实施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食品安全也得到消费者的关注,按现在的管理不仅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的防治能力,而且不利于兽药、饲料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畜产品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首先必须对基层畜牧兽医体制进行改革。由“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尽快制定并实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确保金平县在2010年初完成改革。

2.1必须加快绿色畜产品的认证工作步伐。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未经认证或无认证标志的,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不断增强广大养殖户的畜产品安全意识,并促使其自觉地规范使用兽药。

2.2整合多部门管理职能,加大对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畜产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现有的部门对畜产品安全不闻不问,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由当地政府牵头,协调整合畜牧、工商等部门的管理职能,组建畜产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专班,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畜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最基本的畜产品安全。

2.3加大对畜产品兽药残留的监控力度。一是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机构,配备完备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规模养殖场(企业)进行兽药残留抽查,并将抽查情况予以通报;二是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违禁药物和假冒伪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不法行为。

2.4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要确保动物防疫经费,各级政府要将动物防疫经费及时拨付到位;二是在每年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做到月月补防,确保免疫密度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免疫注射时要切实做到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免疫证“三位一体”,确保防疫规范化;四是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使疫情能够早发现、早控制;五是加强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确保防疫质量。

2.5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不仅有利于提高养殖科技含量,而且利于畜产品安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扶持奖励政策,一方面鼓励发展企业化经营为主的规模化养殖场,另一方面选择养殖基础较好的区域,组织分散养殖户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小区。千家万户分散养殖是农村养殖的一大主要模式,因此,必须把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主题来抓。只有规范养殖小区建设,才能保证实现最广泛的畜产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全. 动物卫生、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案例与评析. 上海科学出版社.

[2]2007年8月颁布的动物防疫法.

[3]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法》.

篇5: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对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解决了之前食品监管执法依据不足问题,明确了食品经营者、地方人民政府、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具体责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称《特别规定》)实施以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仍存在薄弱环节,监管工作还仍需继续加强。

一、当前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不高。部分同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抓食品安全工作不会“弹钢琴”,把它等同于一般性工作来抓;二是把食品安全工作当成阶段性工作来抓,应付上级督查,缺乏建立长效机制的谋划;三是对食品进货台帐检查不够,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对违法案件查处不痛不痒。

(二)指导不够。一是培训指导不够。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工商总局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一般都转发至区县工商局,工商所具体承担监管工作的人员,却很难看到文件,导致“看文件的人不直接从事一线监管,从事一线监管的人却看不到文件”尴尬局面。二是工作指导不够。区县工商局具体科室,指导工商所时仅仅是转发文件或是开展督查,缺乏“手把手”指导。对台帐建立和规范指导过于笼统,使得工商所人员在从事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责任不明。一是“大锅饭”监管笼统化。食品监管工作没有划片到人,或把划片到人仅仅停留在公示栏上、文件上、汇报上,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一窝蜂”上,食品安全工作出了问题集体承担,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二是“网格化”监管绝对化。食品经营户划片到人,但却因工作中的绝对化造成了食品监管工作人为阻隔,各自为政,造成工作标准不一,无法提高整体监管工作水平。

(四)工作不实。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建立科学长效监管机制,随意性强,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性开展工作多。二是指导食品经营户建立台帐,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通过示范引导把工作做活、做细。三是对没有按规定建立台帐的经营户责令改正多、处罚少。四是开展食品安全巡查没有做检查记录,相关信息没有输入数据库,对食品台帐监管很少开展溯查工作,食品经营户分类监管仅停留在表面。

(五)奖惩不严。虽然已经推行了包保责任机,建立了奖惩制度,但当食品监管出了问题时,处理部门却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对涉案责任人给予象征性的批评,让广大监管执法人员产生了错误认识,缺乏了对食品监管工作责任的应有认识。基层工商所对个人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使得该项工作没有做到奖勤罚懒,难以提高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主观上,基层执法人员在思想上认识不足,监管理念没有转变,存有“厌战”思想,工作开展不适应新形势要求。辖区基本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致使执法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存在的风险点未引起足够重视。

客观上,基层工作繁重,而人员少,致使被动管理,缺乏创新。责任包保制度推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落实,但执行力度不够,履职尽责还未完全到人。出现问题时只是要求整改,责任落实也就打了折扣。

三、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以学习宣传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工商所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重点学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工商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执法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提高对食品监管风险点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推动食品监管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以提高工商所执法人员素质为目标,全方位打造高素质的监管执法队伍。

以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主线,结合市场准入、反不正当竞争、商标、广告、传销等法律法规,通过专题培训、网络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强化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工商所执法人员的严重“断奶”问题,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食品监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三)以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执行力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

篇6:基层“三转”存在的问题探析

基层“三转”存在的问题探析发布日期:2015-07-31 15:28

作者:左新军

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一项重要部署,既对加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三转”过程中,由于受习惯思维、外部环境的影响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三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是“乱”,管的多、任务多、牵头多,不知在干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和参与了很多议事协调机构,导致会议多、文件多,干部陷于文山会海,包办代替了不少本该职能部门做的工作,如参与招投标工作,虽参与了,但只知其面,不究其里,对幕后看不见的“操作”无法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事事牵头、样样参与”,导致“杂事”很多、主业很“乱”,既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也没有把该做的事做好。

二是“散”,到处跑、满天飞,不知在忙啥。有些部门为了体现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凡事都“惦记”着纪检监察机关。一些本应属于政府或其它业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均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监督,如招生、政府采购等,纪检监察干部与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监督似乎无处不在,实际上只是打了“下手”,成了“左右手”,犹如辛勤的“园丁”,整天跟着跑来跑去,帮着“播种、收获”,但监督效果并不好。

三是“靠”,其它部门依靠你,把你由“裁判员”整成“运动员”“共同体”。哪里阻力大、问题多,哪里就让纪检监察机关去负责、去参与,如征地拆迁、城市改造等,纪检监察机关陷入了“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怪圈,“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监督员”变成了“共同体”,而一些职能部门在推进工作时,习惯于背靠“大树”好办事,借力纪委好推进,出了问题好推责,有了问题不好查。

四是“冤”,领导安排,不去不行,去了不好,干了很多,老百姓埋怨还多。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经常要求,参与很多。不去算“违令”,去了属“越界”,辛辛苦苦干了许多,受职能人员所限,领导可能不满意,总结成绩还没你,老百姓还埋怨;一旦出了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就成了暗箱操作的“挡箭牌”、成了部门的“保护伞”、成了“替人担责”的“埋怨对象”。

五是“愿”,有利益、有好处、有形象,愿意去,借机关权威,但没行机关职能。过去,一些业务部门邀请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监督,会发一定的“会务费”“补助费”。这也造成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受利益驱动,积极性高,主动愿意争着去,至于监督职责则是在履行程序,做做样子。这对业务部门来说求之不得,既拉大旗作虎皮“吓”了别人,又明正言顺保护了自己。还有的纪检监察机关热衷树形象,立威信,凡是“面子上的工程”一律参加,凡是“中心工作”一律介入,影响了主责主业的行使。

二、推进“三转”对策建议

推进“三转”,应处理好“七个关系”:一要处理好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关系。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纪委应该严格区分监督和参与的界线,做到牵头不过头,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包揽,督促不代替,配合不撒手。二要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首要任务是保证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完成市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内容。要统筹协调,突出主业但不唯主业,完成副业但不影响主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牵头抓、协调抓、具体抓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处理好“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常常扮演“开山斧”、“挡箭牌”、“灭火队”的角色,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住的事。落实“三转”就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找准职能定位,回归本位、干好本职,决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当好“裁判员”。四要处理好“先转”“自转”和“共转”的关系。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三转”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纪检监察机关不能悄无声息地只在内部“自转”,还要广泛宣传,让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领导“先转”起来,使他们认识清楚,明白职责,重新定位职能,重新给检监察机关分任务。这样我们的“三转”才有基础,才有共鸣,才能“共转”。五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三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如果“三转”后,标准还没有质的提升,主业还没有成绩的显现,作风还没有明显的转变,落实“三转”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尤其要提升查办案件和执纪监督的专业水平,增强权威性。六要处理好抓与放的关系。“三转”的目的在于加强主业,而绝不是放松。对过去错位、越位的地方,要坚决放手,对以往缺位、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补齐短板,紧紧抓在手里,绝不能放松。七要处理好底线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关系。要实现“三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想,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同时,要克服“惯性思维”,加强对各层面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尤其是对一把手的思想引导,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银川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左新军

篇7:基层党性修养存在问题分析

无论是班上还是假期,从不把学习当成负担,恰恰相反,总把读书学习当成乐趣,当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各门类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近4年就积累了70万字的读书摘记和学习笔记,收获还是很大的。这是主流,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现象。涉猎面较宽,开掘不深;偏重人文,忽略科技;现用现学,系统性差。所以,用于指导工作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思路不宽,“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是理想信念坚定,但时有迷惘困惑。五六十年代,新生的中国群情振奋,英雄辈出,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做为在校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对社会主义的坚信、对共产党的热爱,已经深深扎根。在部队这所大学校22年,马列主义的正面灌输,政治建军的积极实践,工作岗位的长久磨练,使个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移。 从《共产党宣言》问世一个半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证明,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仍然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具有生命力的。

不管反对派的势力多么强大,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而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现阶段的实践,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点本人从不动摇,从未彷徨。但有时有困惑。全世界60亿人口,48亿人信教,而且发达国家的人口信教比例更高,他们或者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不认同马克思主义,或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8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城头变换大王旗”,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中国党内的腐败,人们深恶痛绝,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为什么产生那么严重的问题?对这些现象联系起来的思索,有时让人困惑,一时找不到答案。

三是宗旨意识明确,但时有患得患失。参加工作30多年来,多次变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但自己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服从组织调动,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从未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面对党的工作,我的座右铭是:一不讲价钱,二不喊困难,三不打折扣。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分配由大锅饭向拉开档次转变,自己思想上也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变过程。特别是看到价格“双轨制”暴富了一批纨绔子弟,坑蒙拐骗暴富了一批社会垃圾,贪污腐败暴富了一批党内蛀虫,而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却背负着改革的沉重代价,看到这些心里不平衡。

日前,看到一个统计资料,现在国内1.3%的家庭控制了31.5%的社会财富,44%的低收入家庭只持有4%的社会财富,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心里不平衡,有时党的大目标想的少了,个人小目标想的多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想的少了,福利待遇想的多了;不断进取岗位创新想的少了,把住底线不出问题想的多了,患得患失的苗头是有的。 四是积极努力工作,但时有畏难情绪。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后,环境变了,岗位变了,任务变了,已有的经验不再管用,一切都从零开始。尽管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加速追赶,绝不服输,但囿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信息渠道、人脉关系的限制,还是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来到远洋,对航运生产一窍不通,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调动所属员工积极性,带领员工完成好研究工作任务,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过畏难情绪,工作放不开手脚,谨慎有余,闯进不足,因而使有的工作平平淡淡,没有特色,自己也不满意。 五是群众观念很强,但时有管理不严。参加工作30多年,多是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因而对人的研究多一些,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对于自然人来说,我主张“性恶论”,倾向法家观点。

而对于文明社会成长的社会人来说,我主张“性善论”,倾向儒家观点,相信绝大多数员工积极上进,愿意在岗位上奋发努力,具有奉献精神。我还主张“无碍组织目标论”,对于员工的个性给以空间,只要不妨碍组织目标,就不去过问,不横加干涉。我更相信“群众英雄论”,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正由于此,在工作中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遇事愿意听取群众意见,在反复研究群众意见基础上部署和开展工作,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但问题的另一面是,有时对员工管理不够严格,点到为止,力度不够。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二:根源剖析 通过两个月的回顾和反思,既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对存在问题的产生根源有了新的认识。关起门静下心好好想一想,用党员8条标准一对照,惊出一身冷汗。为了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下面再分析一下原因。一般说来,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应从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今天只从个人思想角度剖析原因如下: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特别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不强。

篇8: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一、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内控机制不够健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达到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合理性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缺失, 内控制度应包括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操作流程3个部分, 但一些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全面, 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网络管理、安全控制等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二是制度修订不及时, 不能根据业务变化情况、上级行新出台的有关制度、办法和规定以及审计和检查情况, 及时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使内控制度缺乏有效性、合理性;三是岗位责任制不够健全, 不能根据业务管理情况合理设置岗位, 岗位职责不明确, 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二) 信息安全管理不规范

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 有章不循, 如对重要业务系统维护、外来人员进出机房等不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设置不能严格做到双人在场, 系统维护登记簿记录不详细等。二是客户端管理薄弱, 存在安全隐患, 表现为:不能按要求安装客户端安全软件, 或者软件升级不及时;存在使用盗版软件、与工作无关软件的现象;一些客户端用户不能按要求设置开机密码和屏幕保护口令, 或者密码口令弱。三是数据备份保管不规范, 不能达到及时备份、双备份、异地备份等要求, 不利于系统的应急恢复。四是监督检查不到位, 检查工作流于形式, 不能彻底发现安全隐患。

(三) 安全防范措施不足

一是机房环境不达标, 存在安全隐患。机房达不到相应防护技术标准的要求, 特别是县支行机房环境更难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 缺少必要的防雷、防水、防静电、监控、消防、门禁等设施。二是网络安全防范不到位。目前人民银行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非法外联检测、防病毒、CA认证等技术措施加强网络安全, 但在具体管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如不能针对资金类业务系统单独划分虚拟子网, 访问控制管理不严谨;访问控制列表设置管理不规范, 部分重要业务系统服务器访问控制列表设置不完整, 不能完全发挥访问控制的作用;对入侵检测系统、非法外联监控主机安全策略设置不规范, 未启用本地安全审核策略, 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很难达到安全检测的要求;计算机防病毒管理不规范, 部分客户端防病毒软件更新不及时或客户端防病毒软件程序、扫描引擎或病毒定义文件版本过时等, 达不到病毒防范的目的。三是安全设置不合规, 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为了强化信息系统安全, 人民银行针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制定了安全配置指引, 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落实, 如对个别重要业务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没有配置和启用审计功能, 个别重要业务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账户安全设置不规范。

(四) 应急管理工作薄弱

一是应急意识淡薄, 没有树立“应急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应急管理组织不够健全, 缺乏一个有效的联动机制, 应急处置协同能力差。二是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应急预案不全面, 不能涵盖所有的网络、计算机系统和机房环境等方面。预案内容不完整, 缺少必要的项目。应急处理流程不具体或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归纳, 不能反映真实的应急处理流程情况, 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三是应急演练有待加强。应急培训不足, 相关部门人员对应急管理的相关文件、应急预案和案例不能熟练掌握,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将很难及时有效进行。应急演练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为完成演练任务而演练, 不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演练, 演练达不到应急处置效果。四是缺乏应急管理总结评估。不能定期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不能根据人员、信息资源等变动情况以及演练情况适时予以更新和完善, 影响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灾难发生时的可获取性。

二、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基层央行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起“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核心、以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安全综合防御体系。

(一)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加强领导, 要把信息安全列入领导议事日程, 实行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形成各部门有效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培训, 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要牢固树立“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管理理念, 进一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 提高内控建设效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有效屏障, 制度建设是搞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基层央行要根据业务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体系。二是要重视制度的后续修订工作, 使制度贴近工作实际, 真正发挥制度指导和约束具体工作的作用, 使制度的变化与上级行要求同步、与业务发展同步、与风险变化同步。三是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岗位职责, 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谁运行, 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部门和个人安全责任制。

(三) 深化信息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按照总分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以及本部门的内控制度的要求, 严格管理, 规范操作。二是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 健全信息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切实整改, 防患于未然。三是狠抓系统和项目建设安全, 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四是加强服务外包管理, 做到风险可控。

(四) 提高技术防范水平

一是加强对支撑性基础设施、边界区域、网络通信的技术防范, 要提高技术防范手段, 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网络系统和机房等方面都要运用最先进的防范技术。二是在项目规划、立项、建设及运行等环节都要将计算机安全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确保实体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三是通过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电子数据审计和系统稽核等技术, 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四是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配置指引》的要求, 做好系统的安全配置, 确保重要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 树立应急管理的常态化理念, 增强忧患意识和应急观念, 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二是建立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组织应急培训, 善于调动资源, 做好各项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准备。三是定期组织IT系统应急演练, 检验应急机制的有效性, 充实应急资源, 增强业务和技术部门的协调能力, 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对应急管理的总结评估, 根据人员、信息资源等变动情况以及演练情况适时予以更新和完善, 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灾难发生时的可获取性。

(六)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篇9:基层国家安全存在问题

[关键词]护理质量;评价分析;存在在问题;对策

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一个永恒主题和核心。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这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不断改善和保证医疗安全重要举措。医院护理工作者不但要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要有效防止各类护理差错的发生。通过医院横向检查,落实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建立防止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和制定可行规章制度,健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医疗安全。

我市卫生局2009年2月24日~3月4日,落实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行专项检查活动,在市内各医院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检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按照卫生部百日安全检查内容和结合广东省卫生厅护理“中期”评估护理质控标准督查,从中了解各医院管理现状、质量现状,确立改进目的,寻求改进办法。

1存在问题

1.1护理管理意识淡薄:(1)部门功能及职责不明确,管理者意识无与事俱进,管理意识认为完成常规的治疗,管理工作无落实。(2)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没有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内容和标准无更新或缺,全面质量控制不能做细、做实,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无追综落实。(3)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临床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医院30岁以下护士占50%以上,职称过低,部份医院没有中级职称护士。排班模式传统上下午上班制,中班、夜班单人值班,人员搭配没有按“能力强弱、老少搭配”,没有实行弹性排班。人员、学历普遍中专。没有落实层级管理制度。(4)制度落实无监督和鼓励机制,护理全年没有不良件事件报告,对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处理措施不恰当;医嘱执行制度落实不够,无执业证医生开具医嘱护士照常执行,医嘱执行单没有严格双人核对,执行的治疗不能体现谁执行谁签名,没有建立追踪机制;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昏迷者、意识不清者没有手腕带标识身份,注射、输液加药存在有自行取药加药,加药后没留下安瓿经另一护士核对,治疗执行时无被动呼叫患者姓名。(5)健康宣教流于形式,简单介绍入院病区基本设施。护理人员对宣教知识水平不高,对患者影响力不强,无说服力,无落实相关告知制度。(6)后勤支持系统不完善,护士从事较多非护理工作,如环境卫生管理、护士到仓库、药房领物和领药、代医生录入医嘱、核价收费等。

1.2消毒隔离制度:(1)管理知识无更新,如酒精瓶每周消毒一次,高压灭菌包有效期执行14天。(2)消毒液配制、监测不到位,如开启储槽敷料无开启时间,容器卫生差,有较多不干胶渍。(3)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和打包、灭菌质量把关不严格,使用铝制品装载器械消毒。

1.3病房管理规范方面

1.3.1环境管理物品存放没有固定位置和一定基数,没有实行标识管理,无按使用频率摆放,不懂安全警示牌使用,科室物品存放标志不明显。

1.3.2安全管理不到位:(1)有陪人和病人在病区吸烟,无禁烟火警示牌,床旁吸氧装置用后无及时取走,长期安放病房。(2)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不严格,较多床单位无床头卡,患者没有手腕带。(3)运送患者的平车安全措施不足够,高度不利于患者上、下平车,个别医院平车没有护栏设施,运送工作人员没有意识上护栏。(4)危险品管理,氧气、酒精管理不规范,存放位置不符合要求。(5)没有按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3.3急救器械的管理存在隐患:(1)仪器保管人员职责不到位,没有定期检查、记录,设立资料档案本,缺使用说明书、操作流程、使用情况、维修情况。(2)设备没有定期检查和监督落实,心电图机、监护仪无直流电,没有标识。(3)急救车没有按“四定”管理,帐物不相符,有过物品和药品,包布有破损并且变黑色。(4)物品和药品过于简单,糖类液体种类、输液管和头皮针头型号不足够。(5)呼吸囊与面罩分开放置,呼吸囊与咽喉镜无统一放置,呼吸囊无专用氧气接管。

1.3.4药品管理:(1)药物有混放,肌肉注射、静脉用药、外用药物无分类,氯化钾针与其它同等剂量药物混放。(2)需要低温保存药物在常温下存放。(3)无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亦没有设立有效期药品检查记录部。(4)毒麻药管理“专柜”、“专锁”、“专人”管理方面执行较差。

1.3.5基础护理:(1)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和服务意识不强,患者生活护理依靠陪护人员完成。(2)输液管理没有严格流程和指引,监管力度不足够,只求完成治疗不求质量,输液过程各环节质量不严谨,药物配置时间过长,时间、顺序、速度不准确,无双人查对。(3)压疮的预防,护理用具缺乏,几乎靠人力预防,对压疮高危人群无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落实具体措施。(4)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和体位引流位等护理措施执行较少。(5)护士对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缺之,造成管道摆放不正确、不通畅,更换时间不恰当。(6)患者安全、舒适管理措施不健全,卧位要求、预防跌倒、防病人走失、防火、加护栏没有制定相关指引。

2对策

2.1认真落实广东省卫生厅《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以三本“规范”作为临床工作指南。同时市卫生局结合本地区实际和省卫生厅医院评价准则,制定各项质控标准,内容要求细致、全面、可操作性,下发到各医院,加强监控措施,定期督检各项质控标准落实,卫生局以指导、指引、培训等形式进行督查。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的培训:可采取进修、外出参观学习、举办护士长培训班等方式,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使护士长管理步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二是建立护士长考核机制,加强对护士长管理质量的考核,在工作中要求护士长必须进行目标管理,制定周密护理质量考核体系及制度,严格按制度进行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标准检查、督促、指导,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并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鼓励护士长、护士进行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自学等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2.3调整管理模式: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开展连续排班,按层级使用人员。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形成一种行政、后勤人员围绕临床一线人员转的良好氛围,使护士长和护士从大量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护士,从而把护士还给病人。

2.4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针对护理质量、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开展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质量控制模式,让质量控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并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一个质控循环。

3小结

上一篇:出师表读后感500字下一篇:X机关庆祝建党83周年文艺演出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