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

2022-12-19

第一篇: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在走访中听到一些党员干部的议论,他们说现在是“民富村穷、民横官熊”。这句话虽然反映出个别干部存在缺乏群众感情、消极抱怨的问题,但也说出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村穷”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大部分村集体缺少公共积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些村甚至负债累累。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服务民生等大的政策背景下,农民群众日益觉醒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薄弱的村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这一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另一方面,使一些干部因为没钱办事而变得无所事事。

“民横”是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尤其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要求镇、村两级组织的职能由“管治”向“服务”转变。如果说“催粮收款”、“扒房牵牛”体现为当年的 “官横”,那么目前一些群众搅局“一事 1

一议”、动辄越级上访反映出的就是“民横”。这些问题一方面弱化了村级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干扰了正常工作和惠民利民项目的开展。

“官熊”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观念守旧、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一些党员干部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利益少,富小家、忘大家。二是一些老书记、老村长群众威信高、但创新管理的能力低,缺乏依法办事、民主治村的意识;一些年轻干部干劲有余、威信和经验不足,缺乏妥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一些基层组织执行上级政策不力,有的不学习、不研究,执行政策走样;有的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交差了事;甚至有一些干部谋求私利,导致群众不信任,影响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的开展。四是一些基层组织的带动、领导能力不强,不能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工作,基层组织成了摆设。这些问题使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平民化,使我们的基层组织离群众越来越远。

总结以上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一语中的,那就是在农村基层组织,我们也实实在在地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正确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村穷”虽然有历史的原因,但立足当下应该反思我们谋划农村发展的能力;“民横”虽然是群众素质提升问题,但反思自身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对中央和上级的要求还没有落实好,对群众还缺乏信任和感情。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主动正视矛盾,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和富民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的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为此,我认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把联系群众工作落实好。这段时间市委开展了“三帮扶”、“双促”、“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我想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先争优活动而活动,而是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基层缺思想、缺

人才、缺钱缺物,上一级干部的包保无疑会在思想和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帮扶;另一方面,面对基层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上一级的领导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本职岗位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出台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好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为群众和基层服务,而不是群众和基层“被”服务。只有这样,我们谈创新社会管理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老百姓对干部下乡有个总结“以前下乡到田边,现在下乡一溜烟”,其中的关键就是能否把这些联系群众的活动坚持住、落到实处,使其真正暖民心,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是把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好。自去年起全省在农村实施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活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党员群众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党员干部有家了、群众活动有窝了。通过村委会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能够达到吸引群众、组织的群众的目的。比如在我镇的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有的领导有顾虑,怕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活动质量,但实际情况是,各村开展的红歌比赛、体育竞赛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在选拔参加市级活动的选手时,原计划90人的合

唱队,最终达到了123人,减谁谁有意见;再比如我们镇政府门前原来是一片荒地,今年我们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文化广场,就是简单的铺上彩砖、安了几件健身器材,工程还没竣工,周围的群众就开始来活动了,他们自发地跳舞、扭秧歌,还带动了

四、五户小商贩来此经营。这两件事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群众是值得信任、值得依靠的,他们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组织和引导、关键在于我们为群众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这就好比农村的撂荒地,有人来收拾一下、撤上种就可能打粮食,否则就会杂草从生。

三是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 “民横”、“官熊”的症结就是“村穷”。解决农民致富问题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宣传和引导,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创业带富。就我镇的农民而言,绝大多数农民对参与劳务经济、发展非粮产业等心存疑虑,“化肥一炮轰、农药一扫清”、“小酒一喝、小牌一摸”的懒惰思想严重,这些问题,为基层组织如何组织农民开展创业思想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发挥党员创业带富作用提出了新课题。

总之,中央提出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要求,省委、市委实施了“三化”、“三动”战略,具体到基层,不需要我们做制度上的设计和理论上的论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能够为我们提供组织基础,密切联系群众能够为我们提供智力保障,在上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帮扶指导下,我们满怀希望。

第二篇: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叔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近进一步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增加,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各阶层、集团利益的变革和争夺,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其中农村基层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现行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对农村基层组织能否监管到位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关联。但凡对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到位的地方社会稳定,信访问题少,发展较快,反之,社会各类矛盾突出,信访问题高居不下,甚至高速增长,近期笔者通过对多个乡镇的调查分析,在此粗浅的分析一下对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对策思考,以供参考。

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的缺失或乏力,对村级监管不到位,对组级却无从监督。

一方面是有制度不执行,监督乏力不到位。如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执行,作为乡镇党委政府也没有认真监督查处,造成村委会权力失衡,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引发出各类矛盾或群众上访。另一方面是无制度可依,规范不到位,村小组财务如何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缺乏有效监督,大量的村集体财产被少数村组干部掌握、挥霍,如一些村小组干部

利用公款吃唱玩乐,只需一张白条就可做账,做公益事业开支均可以白条、收款收据入账,甚至出现数千、上万元款项均用白条做账,群众意见很大,还有一些小组干部都喜欢挤占挪用组集体财务,时间一久,占为已有,群众对此也是非常气愤,经常为此而出现一些新矛盾和上访事件。

二、少数干部习惯了家长式作风,不喜欢受监管。

近年来,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有少数村干部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阅历和资格,习惯于家长式作风,老子“本村第一”,老子说了算,如笔者亲身经历一件事:某村发生了洪灾,上级下拨了一笔灾款,由于资金有限,通过了村民代表评议,把灾款分配到了一些重灾户家中。后来有一农户找到支书家来问:“我受了灾,灾款为什么没有我的份?”这位支书跳出来说:“我讲的就是不给你”。那位农户立即火了,幸亏我们旁边的人当即给他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但农户多少还是带着一丝郁闷离开了支书家。还有一些极少数村干部,看到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依仗着自家房头大,经济实力强,扮演者地霸角色,鱼肉在家的老人小孩,打着为集体修机耕道、修水渠的幌子,根本不找修路、修渠所要经过的田土的农户商量,任意毁坏农户的田土,毫无补偿。为了自己从中捞取利益,把非法采洗、冶炼等严重破坏植被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引进来,强行霸占农田土地,没给补偿,即使给也是象征性的给一点,你爱要不

要,群众敢怒不敢言,

三、部分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上的村务监督机构被人操纵形同虚设。

《村民委员会》第三十二条规定,村委会成员及其近亲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然而有部分村却反其道而行之,村务监督委员会直接安排自己的一些亲信,更有甚者干部自己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被干部自己操纵着,成为玩偶。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密切关注的事项公不公布也可以,或者形式上公布一下也无所谓,重大村事务活动和财务开支应由会议讨论决定也是走过场,权力、财务失去了监督,村民看不到真相。

四、有些临时性的民间组织刚开始信誉度高,受群众欢迎,但对他们很难监管到位,由于利益驱使,到后来有可能背离群众。

许多地方的干部和群众之间总有一层隔阂,干部做得再好,群众总不信任,或许是因为前几任有个别干部让群众“彻底失望”的缘故。特别是有集体经济的村群众凝心特重,许多干部无所适从,然而村总要发展,总要做事,于是在村民中应运而生某某项目筹备委员会,某某项目工作小组等民间组织,干部不参与其中成员,但为这些民间组织创造工作环境,这样党员干部自己蛮清白,群众对选出来的这些民间组织也蛮信任。然而,现在对这些临时成立的民间组织的监管

缺少有效的制度。监管机制一旦缺失,在利益趋势下这些民间组织一有机会可能背离职责,如虚报工程量,放宽质量监督等,从承包商上捞好处,占有、挥霍工程款等等。笔者了解到,有一个不到300人的自然村,人平集资了2300元,通过了各方筹款修通了一条造价近100万元的水泥路。路是通了,可经估算筹委会主任身上还有几万元集资款就是不肯结算,拖着尾巴,死活不肯拿出来,工程款就村里欠着吧,好像与他无关一样,大有其奈我何之意。

五、许多群众对村里的事务,财务习惯于听从干部安排,缺乏监督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青壮年进城务工的农民队伍进一步壮大,留守在家的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小孩不懂事不参与村里各项事务,在家的许多老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心存余悸,对村里的各项事务不闻不问,习惯于村干部说了算,干部说什么,自己做什么。至于为什么要做,怎么个做法,做到一个什么程度,他们很少追问,对干部的监督更是意识浅薄,少了群众的监督,干部在侵害群众利益方面就在所难免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思考对策:

一、 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力度。

乡镇党委和政府是监督和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机制,将党务、政务、村务办事

等各项公开制度和涉及群众参与监督的工作具体化、细节化和常态化,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及时的介入、深入调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勇于严厉处置违法违纪行为,要对村组干部特别是有集体经济来源,资金较好的村时刻敲醒警钟,经常深入群众家,了群众心声,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做到防微杜渐。

二、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延伸监管触角。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抓住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村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不仅是对公开制度的完善,更是对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的完善,从而可以避免干部的家长式作风,充当地霸行为等不良现象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行村情发布,村民点题发布,建立村务主要信息平台等做法,让群众看得懂,分得清。在村级设立纪检联络员延伸乡镇的监管触角,同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小组干部或临时性成立的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如出现挥霍、侵占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群众可依村规民约的约定诉之以法。

三、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机构,让其真正发挥好监督作用。

有些地方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看成是把村委会成员选出就万事大吉,至于其他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小组等机构成员的推选就不当回事了,即便要推选也是工作粗糙、随意性强,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多数被村干部兼任或他们的亲信当任,与《村民委员会村组法》的精神背道而驰。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受村民会议委托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评议村委会成员的工作,撤销或变更村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因此村民代表、村务监督机构成员的推选尤为重要。多数地方以前的做法是,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或村务监督机构成员,但还是让热中于操纵的操纵者有可乘之机。如果把这些代表或监督成员名额让农户自由组合进行推选,那效果就会不一样,都是相互信任或有一定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组合到一块,那么所推荐出来的代表或监督成员肯定会负责得多,从而也就会对基层组织形成有效的监督。

四、转变干群观念,让基层组织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数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对村里的各项事务、财务都是漠不关心,一切事

务都是干部说了算,这样很不利于基层组织接受监督。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干部群众转变这种思想观念,如可以在广播上、墙报上、标语上、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上反复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热情,使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到关心村里的各项事务上来,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家乡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监督村干部办事。

五、加强奖励和处罚力度,让基层组织自觉接受监督。

在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经济待遇很低,他们的工作动力只能靠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支撑,从而使相当部分村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压力下消减了干事激情,弱化了工作责任心。因此要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第一,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加大激励措施,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第二,为解决长期坚守在基层的村干部后顾之忧,可结合当前的新农保工作为村干部投保,可以采用定岗不定人,村五大头由上级党委政府一年投保若干钱,不够年限卸任的由本人续交。第三,在政治待遇上,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工资成绩优秀在群众中威信高的予以表彰。对工作出色的村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或招聘到乡镇工作,对工作不努力,或存在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村组干部要敢于下决心进行严厉处置。

第三篇: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华网 ( 2012-10-09) 稿件来源: 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作者: 黄 强

农村基层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承担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党务必一以贯之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现就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如下问题分析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镇村工作事务繁杂,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少,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与经济工作 “两张皮”现象。镇、村两级承担着落实县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责任,事务较为繁重,客观上导致镇、村两级党政不分的现象,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研究少,创新措施不多;存在就党建工作抓党建,忙时无暇抓,检查时抓突击。同时,党建工作的考核导向使基层组织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体现为“资料工程”。

2、党员先进性作用体现不足,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足,导致农村党员发展难,所发展党员质量不高。一是大量年轻人、能人外出,党员发展对象少;二是一些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素质不高,党内党外差异性缩小,削弱了符合条件的人们的入党积极性。三是机关支部无党员可发展。乡镇机构改革后定编定员,镇机关人员只出不进,没有发展对象,一些机关支部已数年未发展党员。四是村、组党组织有职党员去职化趋势加剧,由于任职增加工作任务,权利、义务不对等等原因,党小组长去职较频,村干部不愿担当村党组织职务,宁愿作无职党员。

3、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削弱了村级自治能力。由于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畅、政策激励不足等原因,使村级集体经济较弱,村级对本级的发展投入严重不足,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和行政隶属关系一样,村级组织只得依附镇级组织,发展能力和自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彰显。

4、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不正常、不平衡。在调研中发现,村支部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组织生活会、支部活动较为正常,但发展不平衡。而村支部以下的党小组党的活动和组织生活基本未开展,形同虚设,且无经费支持。

二、对应措施及建议

1、以“双晋”、“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为抓手,筑牢基层基础,优化服务资源,增强组织活力;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和班子能力建设。

以“党员晋星,支部晋级”为主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党员素质和基层组织的活力。“双晋”活动建设是凤冈县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载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是巩固提高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符合我县县情和实际。为此,乡镇要把“双晋”活动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和生机,发挥基层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采用“党员晋星五带头积分量化标准、支部晋级五个好量化”考核,对党员实行星级管理;分阶段有步骤的做好支部调查摸底,分类定级、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一是认真对照《关于党员干部作“五个标杆”开展“五带头”活动意见》的相关要求,及时组织镇、村、组干部对该文件进行学习和讨论,拟定出符合本镇镇情的“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的实施方案,并逐项抓落实。二是加强对干部职工 “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内容的学习培训力度。即要通过反复的精心筹备,加强对干部职工及党员、部分群众“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的学习培训,让他们了解、掌握“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实施目的和意义,有哪些具体内容,从而实现思想和认识的高度统一,为顺利推进党员干部作“五个标杆”开展“五带头”活动扫清障碍。三是将党员干部作“五个标杆”开展“五带头”活动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将此作为干部工作方法的总要求和干部素质考核的标准,突出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四是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性得以长期保持。为保证党员干部作“五个标杆”开展“五带头”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就必须建立过硬的督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开展党员干部作“五个标杆”,开展“五带头”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并辅之以奖惩规定,促进党员干部作“五个标杆”、“五带头”活动的正常开展。

2、以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制度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该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健全学习制度,确保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镇党委要进一步健全中心学习组制度,重点结合本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来开展学习讨论,为本镇特色产业发展探明方向。同时镇党委还要督促指导各单位学习制度得以正常开展,并通过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来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干部素质的目的。二是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断健全党委会议制度、党委重大事项研究制度、党委人事研究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党委的办事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三是健全分管工作负责制,确保各司其职。除要明确界定班子成员各自的工作分工外,还要建立责任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时也要建立补台补位机制和奖惩机制,让班子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促进自身建设。镇党委和支部要分别组织召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切实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重新调整和部署滞后的工作,从而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继续推进以村干部述职述廉、群众代表点题为主的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政务、党务公开制度,促进村级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入。五是是落实干部管理制度。对履职不实,工作不力,拖懒散的干部予以重点教育帮助,对屡教不改的干部严格按照省委“四要十不准”、县委“24条规定”及时处理。六是健全村组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重点通过让利于基层的方式,对村干部在经济和政治上给予关心,让村干部充分感受到在村工作既有工作压力,又有盼头和想头,能安心在村工作。对组干部则主要通过提高工资报酬和待遇,来解决组干部报酬低和留不住人的情况。

三、以健全党内关怀机制为载体,确保党的先进性建设得到真正体现

一是继续完善农村党员“四类管理”联系机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定期联系帮扶机制,重点解决贫困党员无人关心,科技党员无人帮助,流动党员无人知晓,党小组长不懂党的政策、不开展活动的问题。二是深入推进“四关”(关心外出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关注贫困残疾人)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通过这种方式,重点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和返乡创业的问题,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和家庭监护问题,空巢老人的思想寄托和生活困难问题,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三是继续实行本镇对民选干部计生临聘绩效工资考核。鼓励和激励民选干部、计生临聘人员安心踏实工作,为民办实事。

四、以树立先进典型为突破口,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体现

通过对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党员先锋模范的挖掘和塑造,改变党员在少数群众中不良印象,吸引各类人才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党员发展难的问题。一是认真按照县委关于加强乡土人才建设的相关要求,全面清理我镇现有的乡土人才,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训和引导,逐步发展成我镇的科技示范党员。二是抓好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报道,树立先锋模范党员。通过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普遍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机关党员推行岗位承诺制度的方式,加强为民服务理念,让群众充分感受党的关怀和关心。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特别突出的党员给予重点宣传和报道,提升党组织在群众的地位和形象。三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年系列活动为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以庆“七.一”活动为主题,积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文艺活动,以活动促建设。四是开展以“三送三帮”为主题的农民大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通过拟定宣传方案,重点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与党的惠农政策相结合,与发展产业相结合,组成宣讲团逐组召开群众会进行宣传,确保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五、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发展方向,增强村级自治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一个村级能为群众办多少实事,休现基层村级组织“龙头”作用的关键。一是组织各村(社区)开展全面细致的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对清理出来的村级集体资产(土地、山塘、山林等)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的积累。二是鼓励村干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个人和单位共同集资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达到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三是通过创新工作方式,积累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收取部分管理费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第四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大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农村的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是我们搞好农村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当务之急。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1、领导能力不够,缺乏模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缺乏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缺乏应有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凝聚力,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办法不多,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能走出传统而老化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服务意识淡薄,脱离人民群众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力推进,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来开展农村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简单粗暴、行政命令等“家长”式的工作方法,“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往往造成事倍功半。有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随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宗旨淡化,观念扭曲,逐渐丧失了政治热情和前进的动力,思想空虚,不劳动致富,幻想一夜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思想状况的不纯影响了他们的服务热情,导致脱离人民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3、村支两委不顺,影响工作效能

具体表现为,有的基层党组织包揽村中大小事务,将“领导核心”片面的理解为对农村的各项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本应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或召开村民大会决定的重大事项,却由基层党组织决定;有的基层党组织涣散,软弱无力,村里的大小事情均由村委会决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无法体现;有的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由”了,就可以不要党组织的领导;有的认为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是十几名党员选出的,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的,村里的事业就应该由村委会说了算,党组织只收收党费,管管党员就可以了。

4、党员结构失衡,导致后继乏人

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薄弱环节。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党员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老年党员多,青年党员少;老党员多,新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相当少或者没有,有些地方连续几年都没发展新的党员,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由于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5、集体经济薄弱,制约职能发挥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由于一些配套改革措施没有到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乡镇债务负担普遍较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资金缺口较大,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缺乏经费来源,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近年来,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明显增多,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级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党和政府的政策才能在农村得到更好地贯彻,从而

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因此,必须正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致富能力

首先要选准配强班子,特别要选准党组织支部书记。要把那些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责任心强、公道正派、有开拓奉献精神、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能力,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选拔充实到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重要岗位上来,要真正做到让最优秀的党员任党组织支部书记。其次要指导督促农村基层党组织支部班子认真学习理论,敢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根据本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善于培育和壮大适合本地经济发展、有广阔市场的地方特色产业,通过示范引导做强做大产业规模,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一片的效应。

2、整顿后进组织,增强服务意识

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还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基层党员。但是对于那些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意识缺乏,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的基层党组织,应进行重点整顿,强化责任。要求工作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树立良好的形象,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和法纪监督,对于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把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要善于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及时有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等系统化服务,改变过去那种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3、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

选好村支两委班子,特别是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村级组织建设中的关键。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作为两委的带头人,要紧密团结,明确分工,正确处理好村支两委矛盾,协调村支两委关系,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工作机制,党组织要领导和支持村委全依法开展工作,村委会必须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实行村支“两委”成员依法交叉任职,实现优化组合,尽量避免因体制造成的“两委”矛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

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地统一起来。

4、改善党员结构,强化激励机制

发展农村新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目前显得比较迫切,我们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要拓宽选人视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重点是面向青年、女性、复退伍军人、经济致富能手等,将那些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班子,并注意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让那些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老支部书记与年轻干部结成对子,工作中交任务、压担子,手把手地搞好培养和引导,以逐步改善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努力建设一直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同时也要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责任最重,事务最多,应该适当增加补贴,并且要增加干部报酬与完成工作任务挂钩的比例,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5、发展集体经济,加大投入力度

村级集体经济既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拓宽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寻找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不断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高效、良性运转。

第五篇: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对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乡村两级班子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逐步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村“两委”干部领导发展能力弱应加强培训

在深入基层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我市村级组织换届后,虽然市、县党委政府都组织了村“两委”干部培训,但他们认为培训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够强,讲政治理论的内容偏多、适用技能内容较少,村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有积极性、有吃苦精神、也想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但办法不多,不知道怎么干、不会干;有的强调客观困难多,等靠要思想较重,工作消极应付,不求进取;有的甚至软弱涣散,私心严重,在处理群众利益时优亲厚友,带头作用差。

面对这些问题,一是应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的意见,使培训具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通过分批次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真正使他们懂得怎样当村官、当好村官,能结合村情会干、能干,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改变家乡面貌中有实招,在关心群体、为群众服务中有奉献。二是应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年轻优秀的村干部,在招录公务员中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关照。同时,在各级财政逐渐向好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对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要下决心进行调整,选好一把手至关重要。

二、部分村远程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好应尽快改进

群众盼发展、求信息、快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利用好远程教育为群众提供政策知识、市场信息和种养殖技能等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市农村利用远程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一是由于并村后大多数村的活动室较狭窄,远程教育设备安置在小学校,学校白天上课,无法组织村民收视,晚上村民又不愿意出门,时间无法对接,集中教育无法开展;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有故障就摆着,操作员培训面窄,会操作的人少,已经培训能操作的人员由于没有报酬不愿意干或外出打工,导致设备闲置。要使远程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村干部和村民提高素质教育的平台,省、市和县应专项投入,为村扩建活动室,将远程教育设备从学校转入村活动室。同时,应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村干部培训时把远程教育设备操作知识作为一项内容,使村干部人人都会操作,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三、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应逐步转变

村(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组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办理本村(居)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但当前普遍存在把村级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延伸机构的现象,乡镇把所有工作都布置在村,有些本不该他们做的工作,硬性安排下达,填报表格繁多,尤其是对村级的考核、评比、检查等内容繁杂,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致村干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工作量大,不堪重负,以致自治功能难以发挥,思发展抓发展的精力不足。有关部门应依法行政,乡镇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基层工作上,切实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明确职责,改变工作方法,多深入实际履行职责,逐步解决上级政府对村级组织的指导领导化和基层组织的自治行政化问题,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考核、评比、检查项目,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职能作用。

四、扶持农村发展是解决基层诸多问题的关键。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问题最多的是贫困村,大多数村无村级积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运不出村,现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村干部补助标准低,年轻人不愿干,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难;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女性党员少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多,发展党员难度大等等。

发展是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要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在大发展中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一是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落实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夯实基础,使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发挥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导作用。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关部门要下功夫,花力气,结合乡情、村情,一个乡一个乡、一个村一个村地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责任到机关、到企业,并实实在在地支持抓好落实,促进发展。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全市形成抓基层、谋发展、抓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力度,重点是整合培训资源,改变目前部门培训不协调、技术人才从外地引进的状况,培养出本地的种养殖技术人才。同时,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惠民政策,整合支农资金,支持农户发展种养殖业项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进一步发挥我市工业企业集中的优势,积极引导工矿企业定乡定村定项目帮扶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步伐,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实现构建和谐六盘水的宏伟目标。(作者为中共六盘水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基础教育改革意见建议下一篇:建材销售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