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教学计划模版

2024-04-22

劳技课教学计划模版(通用8篇)

篇1:劳技课教学计划模版

劳技教学计划(精选5篇)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劳技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技教学计划1

本学期的劳技课,为了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工材料、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和适应现代化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动手能力,劳动观念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将继续学习一些新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本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教材包括内容有,1、让电走入家门;

2、奇妙的电子世界;

3、布艺制品制作基础;

4、尝试制作的欢乐等内容。

本学期结合理论学习配合学校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当的内容。

三、主要教学措施及教改思路:

本学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教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还可提高学生兴趣。其次,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模仿式”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之切实提高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在课改中把“爱劳动、会动手,能设计”作为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总目标。

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知识,要进行教育思想、方法的更新,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要关注劳技教育改革的动态和热点问题。教学中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劳技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多向思维,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让学生了解电子电工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和实践这些技能是一个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掌握一些照明设备安装、简易电子制作的技巧,逐步树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独立实践能力,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4个教学班。其素质水平不一样,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九年级劳技课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课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精神,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准。本册教材包括:

第一章 安全用电

第二章 常用工具和仪表

第三章 照明设备的安装

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和焊接技术

第五章 简易电子制作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课改精神指导教学,运用新的教法、学法,把时间放给学生活动,发挥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信心。

2、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内容标准,理清知识点,实行集体备课。

3、注重实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

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力。

5、开展好活动课。按时开展好活动课,明确活动的目的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6、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大力进行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劳技教学计划3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一、指导思想:

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整合,探索出劳技创新教育的崭新模式,实现劳动技术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发展。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劳动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劳动技术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与加工”“服装裁剪与缝制”“家用电冰箱”共三章,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基础知识和怎样操作呈现给同学们。

三、教材简析:

劳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目前,本学期劳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从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劳动素质提高的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的是基础的、综合的劳动技术教青。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学会和掌握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使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劳动者和社会公民:这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八年级下学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总体上看,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差,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

1、劳动技术课实践性强,要以实践为主,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中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工农业生产和服务性的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从事简单的生产能力。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和适应现代的生活的需要打下基础。

2、联系实际,对学生加强劳动观念教育,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3、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事物的轮廓、大小、位置等,培养学生手、脑、眼的协调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4、强化劳动光荣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勇于开拓、创新,通过自编、自导、的锻炼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并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

5、培养其关心、农业、生产、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本活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劳动技术家,劳动技术史,介绍相应的劳动技术趣题,给出相应的劳动技术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尤其做到自己先动手,要求学生会做的,自己要先会做,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演示。

4、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劳动技术建模,野外测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6、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劳动技术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7、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劳技教学计划4

一、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包括“十字绣”、“种植”、“雕刻”、“饮食制作”,十字绣主要内容是十字绣的基本功和练习绣梅花;种植主要内容包括番茄的育苗、移植、管理保鲜与加工;雕刻主要包括果皮、萝卜、肥皂的雕刻和橡皮印章的雕刻;饮食制作主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菜的制作方法。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较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有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但部分学生劳动积极性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极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对他们应加强指导和教育。

四、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劳技教学计划5

一、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懂得怎样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专研技术的习惯。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普及劳动与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发展到基础。让学生明确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的伟大意义,并运用他来理解技术在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中的 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劳动与技术的教育,积极参与劳动,积极参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劳动安全和熟悉劳动法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现实中的劳动与技术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发家致富的列子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好教材。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劳动与技术知识课,以期把劳动与技术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劳动与技术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劳动与技术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竞赛。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劳动与技术书籍,看一场劳动与技术专题片,听一场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劳动与技术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5、为丰富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了解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平台,学校将联系并组织学生观看展览。

6、请劳动与技术——特别是劳动保护专家、民工维权工作者讲学。

7、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人的发展史与劳动发展史(联系初中历史中劳动内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技术。

3、民工工作现状(打工专题)。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护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护2)。

6、观看劳动与技术教育有关纪录片或者教育片。

7、实践,组织参加一次生产生活劳动(如植树、芽豆芽)。

篇2:劳技课教学计划模版

近年来,我国农村初中课程改革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与大多数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现在的课程重视为升学服务,忽视农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忽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初中教育的整体质量。

科教兴农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农业大国的基本国策。而农村教育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更加直接的作用。近年来,农村教育虽有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农村初中教育仍末摆脱以升学为目的的课程模式,脱离了农村大部分初中毕业学生必须回乡务农或就业的现实,导致农村初中教育未能有效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的状况。因而,这一问题就成了目前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焦点。

1.在分别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课和农技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加强文化课的课程改革,还应加强两类课程教学的整合性研究,以使二者更加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要提高“绿色证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并逐步改善对持证者的优惠政策,以增加证书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它的认可程度;激发学生获取“绿色证书”的动机。

篇3: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

传统教学是以教代学,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为此,我们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改变以往教学的封闭性,以及只给学生“鱼”而未授学生以“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的不良现象,学生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

另外,教师要吸取广泛的知识充实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这种知识的学习也应包括本学科以外的,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打开了,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劳技课时,要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用另一种方法解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其创新潜能。

如,在教小木盒的拉手操作时,我请大家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拉手的类型,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种拉手。结果有几十种风格各异的拉手作品出现:有的简洁、巧妙,有的做工精致、结构合理。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设计制作,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个性的品质。再如,《粉笔雕刻》这节课,可以事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 (如花、鸟、鱼、虫等) 。先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粉笔雕刻,学生欣赏完毕后,自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花瓣是怎么雕出来的?”“小鸟的头怎么雕出来的?”等等。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就可以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粉笔,想象设计一个造型(可以不仅仅限于课本中小白兔造型)。在学生想象设计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能作硬性规定,要让学生多自由发挥想象,并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性,标新立异,追求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品尝到学习乐趣与成功喜悦,才会有信心去追求更多的成功,创新能力才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另外,教师要善于借助原型(或原型的挂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例如:在教学《铅丝童车造型》一课时,在学生做好一个“铅丝童车造型”后,教师要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先拿出几辆童车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思考,去动手做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思考,去试试上色,找出色彩搭配方面的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最后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摸索,去探求,获得新创举。

三、充分交流,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劳技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尝试多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舞台。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成果展览,让学生展示,进行自我解说介绍作品,如在校科艺节中进行《艺术插花》比赛和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获得技术理念的提升,在成果展览中进行体验与技术反思,查找自身的得失。

充分交流的结果,必然产生评价,分出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要尽量多地进行积极、善意的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欲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用语方面,要用鼓励性话语启发诱导,调动他们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如“很好”、“行”、“就这样”等。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合情理时,不能简单地用“不对”、“太差”此类话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要用勉励性的话委婉地说出“不对”之类的话,鼓励学生勇于发问,鼓励他们敢想敢猜,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以引起他们探求结果的兴趣。

四、利用科技活动,注重课外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渠道,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给予运用和实践;只有通过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才能使学生自由反复地实践,达到激发灵感、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比如,初中学生大多喜欢航模飞机和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但多数学生缺乏制作技巧和飞行知识,只能做成而不能调准,往往飞不高、飞不稳。就此,可以对一批历次比赛中飞得较好的“小行家”进行培训提高,而后让他们在班中进行操作演示。同学们得到启迪后,在制作中都能注意两翅的对称性和平衡性、头尾的轻重比例等关键,各自想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当学生在杆升机飞行的成功性上取得一些成绩后,就可以因势利导,在如何提高飞机的留空时间上,再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篇4:加强初中劳技课教学

关键词:初中;劳技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68-01

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而坚定的进步。”要实现夸美纽斯的教育理想,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正获益,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是行不通的,劳技课中的教学尤为如此。这就对劳技课的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劳技课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师思想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素质教育的更新使教师教育观念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对教师观念的改革提出了一下要求:首先由单一的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转化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其次改变以分数论人的偏见,把人的发展作为劳技课教学的起点;再次从只注重优秀生和只对学生在校时负责转变到对整个学生群体和整个社会负责,以此让每个学生能公平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后通过劳技课培养学生素质并且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在转变教师思想的同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人是什么”是一个亘古延绵的哲学问题。从斯芬克司之谜到康德第一次提出人的主体性,可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时代的人都面临着现实的人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劳技教育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新时期劳技课教育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启发为主,而不是满堂灌。为了达到这一培育目标,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劳技课中管理与培养的关系,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

二、注重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要发源地,因此在劳技课中教师需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重视挖掘教材中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因素。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认真钻研教材并且虚心向各个学科的老师请教,这样不仅丰富自身知识,也对教育教学有帮助。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如何在劳技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则成为当务之急。例如在物理课上学生们学到了一些电学知识,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以至于学生只掌握了理论而缺少动手操作的能力。那么劳技课教师可以把学生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给劳技教室改换开关、安装灯泡、用电表核实电压、测量功率等。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也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物,学生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不少。而在授课时,还应充分利用能启发学生想象的条件,渗透发明创造的新元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教师应该注意到劳技课不是单一的,只有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广泛实践,才能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的。因此在劳技课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推动劳动技术课开展的重点,动手能力的培养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又促进了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

三、情景交融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主观的内蕴实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社会生活图景。在劳技课中要注重情景交融即思想感情的熏陶,教育者在进行劳技课的教育过程中不要简单说教,而应该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我们的教育方法,不仅要关注道德认知的形成,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合作环境,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劳技课要以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例如在一节做简单饭菜的课堂上,学生们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最终勉强算是把饭菜完成。其后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这饭虽然没有爸爸做得那么香,没有妈妈炒得味美,但吃起来要好上千百倍,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看着自己做出的菜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也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也更理解了父母平日做家务的劳累。还有很多学生经历了这堂课之后慢慢地改变了偏食、挑食的习惯,也体会到了那份浓浓的父母爱。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作为母亲节的礼物。看着学生们精心设计的一张张贺卡,我仿佛看到了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在向自己的母亲倾诉着自己的感谢,感谢母亲的哺育之恩。情景的交融不仅使劳技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篇5:劳技课教学计划模版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阶段,开设劳技课顺应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而传统劳技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劳技的创造兴趣,调动积极性,是我们劳技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劳技课“在做中玩,在玩中做”。教学中要想还学生一个创造的灵感,应该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做,在做中玩,在玩做中有出更多的创作。

【关键词】传统劳技课堂新颖活动

在以往的传统劳技课教学中,教师惯用理论教学,照本宣科,条条框框。而学生则简单、机械地接受,在这种原始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性地学。这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阻碍和约束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背离了新课程、新目标、新型的教学,使劳技教学陷入一个死胡同,而学生则根本没有劳技作品的创造可言。而新型的在玩中做,在做中玩的实践性劳技课教学手段在劳技课堂中开展,使我们的劳技课教学得以改头换面,使我们落后的教学得以一次革新,给我们的劳技课堂主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还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

一、传统劳技课堂过于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

传统劳技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没有注重实践的操作性,教师提前,理顺方法、步骤,课堂上示范操作要做到规范、准确、熟练。这是小学劳技课的重要环节,更是劳技课教学的关键。教师像说教者一样把学科知识和劳技的理论技巧一点一滴地教授给学生听,而学生则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不差的走下去,不能有什么地方出错,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只要学生按老师的方案进行的你就是好的学生或优秀的学生。而这样的劳技课违背了原有的劳技课的创作性的特征,同时,这样的课堂它不是课,而是一个简单的作品抄袭课。这有点像这样的一种现象,名家的创作的作品是名品,而你仿照名家的作品的,不管你有多么高超的技能和水平,你的就是赝品。传统的劳技课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了本应该有的创作动力,而一味地被老师的课堂示范模式所占领,让劳技课堂缺乏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力和主动性。因此劳技课不能再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堂课中。还课堂一个动力和学生一个活力,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例:六年级劳技上册第四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刺猬吗? 1

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说:小刺猬可是个可爱的小精灵呦。瞧!当它饿了想吃食物时,它就在地上打个滚,它的身上就背回了一串;当它想睡时,它还是在地上打个滚儿,这回它的身上披的是厚厚的树叶“大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泥巴,用泥巴玩出一个刺猬来,再为它造一所房子。接着,让学生想想刺猬身上的刺是怎么做的?眼睛`、耳朵、小鼻子你又打算怎样制作?再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家......这节课,学生兴趣很浓,各种颜色的小刺猬在他们手中诞生,小刺猬的家也各具特色,有环保型的,有豪华型的,学生情绪高涨,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二、让老师“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在尝试“在玩中做,在做中玩”式教学中,我们必须先让老师“活”起来,而才使学生“动”起来。

1、课堂氛围。

老师要“活”起来,课堂气氛必须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也会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自制冰镇番茄》教学中,我们用了制作比赛的方法分组进行,我们要求他们采用分工的方法,如先准备好材料:糖、番茄、拼盘(工具:冰箱由老师准备)制定工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每一组的学生制作出来的冰镇番茄都要具有自己的创意和不同的特设,要把我们各组的番茄加工成一种不同的美味冷盘,这样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开放氛围,谨慎地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堂形式要多样。

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人数多,力争做到人人有份。七巧板、折纸片、五颜六色的碎布片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劳技课堂。让老师“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劳技课堂在和谐的“做中玩,玩中做”中开花结果。如在《制作小木凳》的教学我并不按简单的讲述和学生机械模仿来进行。为了吸引学生的创作兴趣,我先讲述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制作小木凳的故事。一张小木凳他做了很长时间才制作好,我们大家都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比他强。这样用适当的激励方法使学生有了创作的愿望。同时我再在课堂上出示式样千姿百态的小木凳,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样图,然后各组在班上作交流和讨论。这样就有许多学生想制作出新颖且与不同小木凳的激情。每组学生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动手能力,一边制作,一边改进。几天后,各具特色的小木凳展出在我们的陈列室,给我们一周一展览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设计新颖而具动力的劳技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整天在教师的指令下走,兴趣和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就不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课改也相违背。而新颖的 “在做中玩,在玩中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在而又兴趣百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

1、玩玩玩,从身边玩起,在课堂中玩转。

传统的劳技课都只有单一的材料,大多是单纯以纸质材料为主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材料,它们本身就是材料和玩物。在教学传统劳技课的时候,我们从我们身边的东西玩起,你会发现你玩的东西就是一件件可以供你改造的不同的多元化的美物。你在你的举手投玩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如你的饮料瓶,你的废纸片,还有你的圆珠笔等等,如在《漂亮的宫灯》中,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我们能不能不用纸盒作灯身,用其他的饮料瓶制作呢?我想不到有同学提出与书上不同的材料,我当场肯定并表扬了他,于是其他同学受到启发,纷纷讲还可以废纸片等,这样我们既可以环保又可以废物利用了。这样在这节课中,我就让学生从身边玩起,你喜欢什么就用什么?由于都是学生自己平常玩玩的东西或玩过的物体,在学生的手中,特别的亲切,在学生的玩转下,一件件废物都成了一件件艺术创作。当这些物品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就可以调动各种感观来体验美的存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产生多种体验,出综合性的作品。这样,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多种多样,小智慧可以玩出一个大世界。

2、妙手推推推,给学生一个创作的空间。

劳技课以动手为主,这可以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的方法,融折、剪、画、讲、玩为一体。在简单的启发后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并把难点抛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解决,学生在过程中互相讨论,创造出好多不同的方法,老师要用自己的妙手把学生的创作往更好的方向推进,给学生一个更美妙的空间。《在小提篮》的制作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玩转起来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完美的。当斜体的小提篮展出时,全班同学都笑了,我发现那位同学把头低的很低。这时候,又有一位同学站出来说,“我发现很有创意,我在电视里看过这种小提篮的,很漂亮”。接着,我就对他们说,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个别差异,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观察、评价我们自己的作品。在我们这样的评价中,那位同学开心的笑了,我们大家都夸他的小提篮做的有创意。在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的同时,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妙手,给学生一个更好创作的空间。这样,你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的美妙。

当然我们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在上课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点拨,并鼓励学生能大胆地选择、去发现、去感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我们还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使劳技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参考文献

篇6:劳技课教学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中学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一、整合与创新

(1)教学目标:

劳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的采用,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劳动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劳动教学旨在培养“开拓型”的劳动人才,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积累,停留于思维,想象阶段,创造性教学强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意识。

(2)具体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得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劳动课的内容丰富,学生接触面广,其教学模式也不应有统一的定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教

学情况采用新授和创作两种教学模式。

新授模式:

“授”:教师把教材中的劳动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练”:学生通过教师讲授的劳动技术的知识、方法动手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边“授”边“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评”: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法,教师及时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好调整工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自己劳动收获,并且可以学习别的同学在实践中的经验,使以后做的更好。

“练”:通过”评”学生回过头来再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做的比较好,最易做出”精品”。

“趣”: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创作模式: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技术后,我们就可以对学生对学生进行创作训练。

“趣”:这一教学模式中特别要创设富有鼓动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从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再实践。巩固形成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创新”: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出自己所设想的物品,在设计中加入“新思路”“新观念”,在生产中运用“新方法”,在评价中采用“新方式”,得出“新结论”,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思维更加开阔。设计这一过程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设计出自己想做的东西,在设计之前,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了解自己将要制作物品的特性、特征,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生产(实践):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物品付之于实践,生产出自己的作品。总结(评价):这一过程可采用学生总结方式,将设计思路与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收获对其他学生做个总结,教师在对他的作品加以肯定的评价,鼓励、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7:初中劳技课教学计划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施要注重体现基本课程基本理念,体现“全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正确认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为与之衔接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打基础的必修课程,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中,要明确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具有为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打基础的通识教育意义,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以及符合时代需要并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技术实践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批判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创造潜能、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开发,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依据

以“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作为劳动技术课程基本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教学依据,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作为参考。

劳动技术课程课时安排应依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来安排,满足7到9年级劳动技术课程100课时的要求。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劳动技术》作为主要参考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突出学校特色。

三、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研究《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明确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注重学生在技术理解、技术实践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和基础奠定。

2.认真备课,仔细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3.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中单纯的技能培训模式,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考虑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互动、谋求共同发展。

4.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评价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评价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态度与技术实践能力。评价方法注重多样化,将作品评价、访谈评价、书面测试、技术活动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5.增强科研意识,开展课题研究。以“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契机,引领劳动技术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寻求提升技术素养的方法;以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研究为核心,推动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6.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立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研讨、听评课、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本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加强校际之间劳动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7.固化教学成果。重视经验、成果、案例等积累,将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汇总成教学设计、活动案例、论文、研究报告等,同时将学生和教师作品进行整理。

四、教研活动

1.研读本学期教学计划和要求。

2.组织教材教法分析、研究课、专题讲座活动。

3.组织木工、电子传统工艺技能培训。

4.组织青年教师说课基本功交流与研讨。

5.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劳动技术教师研究意识。

五、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篇8:多媒体教学在劳技课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 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传递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符合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 教学《水果拼盘》,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 我演示了课前制作的精美的水果拼盘课件。随着悦耳的轻音乐, 大屏幕上显示出一盘盘造型独特、色泽鲜嫩的水果拼盘, 旁边还出现了趣味横生的名字。学生们个个全神贯注, 不时发出赞叹。又如, 在讲授《菊花栽培技术》时,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菊花栽培管理的过程, 结合教材内容, 我按照时间顺序, 分期摄录扦插、上盆、打顶摘心、矮化处理、治虫、施肥、设支撑、疏蕾等操作过程, 然后组合编制成教学录像资料, 让学生集中观看、学习。清晰的画面和本人直观性的描述, 不仅使这一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而且克服了由于季节、时令等因素造成的教学不便, 结果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 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 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如果说, 其他课程侧重让学生获得知识, 或者说是让学生记忆那些用文字、符号记载的“有形”知识, 那么, 劳动与技术课程则是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实践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并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归宿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实践表明, 对于一些操作要领、技巧, 如果仅靠教师抽象、枯燥的语言讲授, 学生很难理解接受, 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利用多媒体, 可以将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或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 既便于教师讲解和演示, 又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 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例如, 在教学焊接技术时, 由于焊接元件小, 焊接空间有限, 易造成虚焊, 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操作要求。针对这一现象, 我充分利用摄像机的功能, 对焊接过程, 特别是对焊接中的要领和技巧多角度、多层次地拍摄, 并利用录像镜头的“放大”作用, 对细节、难点进行放大突出, 同时把整个操作过程分解成清洁、搪锡、上松香、焊接等步骤, 上课时利用大屏幕引导学生观察、模仿, 指导学生操作,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 劳技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使学生更快地领会操作要领, 少走弯路, 提高作品的成功率。

●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 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客体, 而是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新课程主张学生应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探究, 在努力掌握现有知识的同时, 力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想。在劳技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利用多媒体提出和解决问题, 开展创造活动,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制作绳绘壁饰》一课, 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绳绘壁饰工艺品,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然后结合大屏幕演示讲解绳绘壁饰的制作步骤:设计—复印—粘贴—整理, 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能设计其他更美丽的图案吗?你能合理搭配毛线颜色和背景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电脑上设计壁饰图案。在设计过程中, 电脑为学生提供了最优的服务:可以随意修改图案;可以试着更换不同颜色的绳子;可以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一幅幅饱含智慧的草图诞生后, 同学们开始在布、纸上粘贴。经过一番努力, 学生的作品色泽丰富, 不拘一格, 形象生动, 几乎找不到雷同的模仿品。可见, 运用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问题环境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 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 能获得最大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 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增加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教学中, 笔者认为, 劳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一优势, 对某些技术信息、作品背景和相关资料等作一些补充,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讲到良种繁育技术时, 我查找了组织培养、太空育种、转基因技术等当前工农业生产上的最新繁育技术,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 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讲授《风筝制作》一课, 我查找了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和大胆想象的科学事例,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道路上的艰辛, 也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再者, 我经常将互联网引入课堂, 通过网上浏览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 给学生一个更为宽泛的成长与发展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尽情品尝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 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劳技课中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拓展学生视野等, 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劳技课,应用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维.利用INTERNET获取生物学资源.中学生物学教学, 2001 (4)

上一篇:水浒传名著导读中考题下一篇:学校文化活动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