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2024-05-02

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通用8篇)

篇1: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彭剑锋重点知识第十章人力资源外包——题目+解答版

第十章人力资源外包

1、人力资源外包的含义?Page 561

定义:人力资源外包是指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募、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通过招标的方式,签约付费委托给专业从事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商的做法。

2、人力资源外包的原因?Page 562-563

成本的压力、对专家服务的需求、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的影响、人力资源只能部门再造

3、人力资源外包的作用?Page 564

在相对长期保持有效的情况下,能够转化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活动的风险和损失。

4、人力资源外包的优缺点?Page 564-565

优点:①降低成本;②外包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替代了大量技术投资;③专业人员;④企业重组后的首选;⑤较快缩小职能人员预算,迅速影响利润;⑥减少人员、成本以及法律风险

缺点:①如果该规划和分析不充分、合同条款不全、双方合作关系不好、服务商能力不足就会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②企业可能失去对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控制,以及与员工沟通、互动的某些途径;③建立外包关系最初阶段成本高昂;④现有部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可能会被裁;⑤选择的服务商不好的话,可能对内部员工的士气造成不良影响;⑥要对其守法状况进行严格控制;⑦聘用外包顾问增加费用;⑧可能使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丧失能力。

5、人力资源外包的步骤?Page 566-571

成立决策机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行研究和规划→寻找可能的服务商→起草项目计划书要求→进行服务商分析和选择→协商签订一份完善的合同→与人力资源职能人员及全体人员沟通→维护进行中的合作关系→监控服务商的工作绩效

6、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Page 574-577

人力资源外包领域逐渐扩展、企业利用外包顾问进行外包工作、外包服务商在结成联盟、人力资源外包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战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篇2: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一、主题:学习第十八次党代会精神

① 班主任指导学生关注党的“十八大”,学习党的十八大相关知识,及时领悟十八大精神; ② 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党代会知识(参见附件一第一点); ③ 班主任指导学生重点十八大会议内容(参见附件一第二点); ④ 班主任向学生介绍我国三大会议知识(参见附件一第三点); ⑤ 班主任向学生讲解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党代会(参见附件一第四点); ⑥ 班主任指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主学习十八大精神,十八大会议结束后,写一篇《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投入分院材料回收箱。

二、班级工作:

1、班级教室卫生清理检查:

① 继“美化教室”活动之后,请各班开展班级教室清理保持工作,分院每周检查一次,进行考评;

② 教室卫生评分标准(详见附件二),请班主任打印,在教室内张贴; ③ 政教课期间,请各班劳动委员到学办(3-420)进行教室卫生检查培训,组织班级卫生工作。

三、通 知:

1、毕业班班主任培训会

招就办11月9日(星期五)下午1:30-3:30在就业指导中心(15号公寓底楼)召开毕业班主任培训会议。请10级班主任带上笔记本做好会议记录,参会时找我签到。具体事项通知放班主任群共享。

附件一:

党的十八大学习材料 一、十八大的全称是什么 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时间 党代会介绍

十八大的全称: 十八大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几大,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时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党代会介绍: 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届中央全会的主题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要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并就当时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通常党的总书记会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例如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全会: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五年里开七次会,并不是每年一次!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七中全会”等。“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其中,一中、二中和七中不是常规会议。一中全会主要是选举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包括选举中央政治局等;二中全会在第二年的人大开幕之前,决定国家领导人人选;七中全会则在下次党代会前夕召开,筹备党代会的各项事宜;其他每年一届的中央全会,是常规会议,通常都是研究当时的重要问题。注意,七中全会、党代会和一中全会这三个是连着开的!加上三、四、五、六中全会正好够一届五年,一年一次。党代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一般都是每年十月份召开。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重点)

1、在科学发展观下构建中国(全民)幸福经济社会;(小康型全民幸福社会)

2、中华文明复兴,全面文明创新社会和稳定的生产关系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再发展(马列理论和市场经济的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式), 深化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努力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推向深入。1978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解放党员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民教育,目的:解放生产力。2012年,继续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改革上层建筑,构建合理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体系

4、政治体制改革(三个代表的发展)(人才制度、纯洁性,执政能力、政策方式)

5、发展新形势下的中国国际和平关系(国际新形势下的关系)许多重要内容还在研究之中,但经济发展不能不考虑人民幸福的需求。GDP作为仅作宏观参考变量,全新的经济评价体系需要细化。完善社会主义全新经济评价体系,取代单一的GDP评价体系。

三、我国三大会议知识介绍

我国有三大会议: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人代会和政协会放在一起称作“两会”,“两会”每年一次,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任期五年,“两会”的届次计算方法是“X届X次会议”。全国“两会”在每年三月份,没什么特殊情况就是3月3日政协会开幕,3月5日人代会开幕,如果和这个时间差个一两天也正常,政协会要比人代会早几天。“两会”我不多做介绍。2012年的全国“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全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四、历史上党的代表大会知识介绍

1、党的代表大会大家应该对“中共一大”印象是最深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共开了7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

邓小平在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邓小平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3、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 上海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上海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武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莫斯科;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延安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北京 ;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 北京 ;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北京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 北京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附件二

外贸分院教室卫生评分细则

1、门窗玻璃有污渍各扣0.5分,门框有灰尘各扣0.5分 共2分;

2、桌椅摆放不整齐扣1分,桌面有杂物扣1分(有饮料瓶、乱纸、衣物等)共2分;

3、地面不干净酌情扣分(有纸屑、粉笔头、白色垃圾等)共2分;

4、卫生工具零乱、倾倒扣0.5分,不按位置摆放扣0.5分(卫生工具摆放到卫生角,统一放在教室后面)共1分;

5、卫生角不干净(垃圾筐的垃圾三分之一以上扣0.5分,二分之一以上扣1分)共1分;

6、黑板不干净扣1分(有污渍、灰尘),黑板槽不干净扣1分(有粉笔末、粉笔头)共2分;

7、班级总体整洁附加0.5分。

注:基础分为7分,总分低于5分需立即整改

外语与贸易分院

篇3: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大家听说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说法吗?这四句听起来很像江湖黑话的切口,实际说的是老师的民族———土家族的吊脚楼的建筑特色风格。说起土家族,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但其实土家族的特色活动有很多呢,如民族运动会、女儿会、跳摆手舞(展示土家族活动图片),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晚上围着篝火跳摆手舞。

(学生们看到土家族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图片时,睁大眼睛,感觉很新奇。 )

师:第一次来到金郊初中,老师发现我们的学校也有很多特色活动(展示金郊初中学生活动图片),你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个呢?

(学生看到自己学校的活动照片,从拘谨到有些兴奋,和组员小声讨论起来。 )

生1:我喜欢运动会。

生2:义卖会。

生3:我最喜欢的是校园文化艺术节。

生4:我最喜欢去郊游。

(学生抢着举手,教师板书:运动会、义卖会、艺术节、郊游。 )

师:你们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呢!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在这四个活动中,我们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知道结果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式统计喜欢各个活动的人数。

生2:我觉得可以用问卷调查。

生3:统计喜欢各活动的人数,画统计图来看。

师:你们的办法很不错,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调查的内容。

(板书课题10.1统计调查(1))

(评析:设计本环节既能为统计调查创造基本的情境导入课题, 也能很好地消除外校借班上课与学生的陌生感 , 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

二、合作探究,分层推进

(一)设计调查问卷

师:请问举手表决在什么场合用得比较多?问卷调查呢?

生1:在班级里面调查的时候可以用举手表决。

生2:学校为了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会用问卷调查。

生3:我在商场里填写过调查问卷。

生4:人少且相对集中时我们可以用举手表决来调查。

生5:人数众多且较分散时我觉得应该用问卷调查。

(评析: 学生在交流中逐步认识两种调查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师:说得真精彩!

如果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就需要一份调查问卷吧?

生(一部分在思考,一部分答):是的。

师:现在请小组合作,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设计在组长的导学单上。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最有创意。

(小组合作讨论,设计调查问卷)

师:好,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得意之作呢?请介绍一下你们的问卷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上台展示)

第三小组展示:我们小组设计的问卷包括标题、日期、需要调查的问题和问题的答案选项。

第五小组展示:我们小组用ABCD来代替四个答案选项,统计起来比较方便。

第九小组展示:我们还写清楚“要求是单选,并将问卷交给数学课代表”。

(评析: 在学生的踊跃展示中完善调查问卷,替代了教师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调查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

师: 各小组表现得很不错。如果老师还想了解男同学和女同学喜欢的活动的差异,应该添加什么内容?

生:性别选项。

师:现在我们就用第九小组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来展开调查吧。

(评析: 用学生设计的问卷去开展调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 收集数据

师:请将你的答案写在纸片上,贴到组长手中的纸板上,组长收齐后,把你们组的答案贴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将答案写在纸片上,并由组长收集贴到黑板上)

师: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收集到全班同学的58个数据。这就是统计调查的第一步: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评析: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师优化了收集数据的过程,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如何收集,让每一个数据都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快速直观地收集到数据,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整理数据埋下伏笔。 )

(三)整理数据

师:(示意) 现在能清楚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项活动的情况吗?

(学生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据)

生(大多数答):不能!

有学生小声说:可以,选C的比较多!

师:你怎么知道选C的比较多呢?

生1:我一个一个数的。(有学生笑)

师:你为什么笑呢?

生2:这样做太慢,还容易出错。(大多数学生点头)

师:那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2:我们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如果有一个A,就在A选项下画一笔,最后得出这一项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

生(齐声):第二种!

师: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做划记法。我们用正字的每一画代表一个数据,一个正字正好代表五个数据,方便记录。这就是统计调查的第二步: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师:(贴表格)我们一起写好活动项目。

师:接下来我需要四个工作人员上台完成,谁愿意上来?

(学生们非常活跃,教师请甲乙丙丁四个学生上台)

师:谁的声音最响亮?

(甲同学得意地举手)

师:好,甲、乙同学合作:甲同学唱票,乙同学监督,甲同学报一个,乙同学勾掉一个;丙同学划记,丁同学监督。其他同学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在自己的导学单上完成划记。

师:嘘!(全班立即安静下来)

师:请认真听甲同学唱票。

甲生:A。

师问台下学生:A,画好了吗?

台下学生(齐声):好了。

师:甲同学控制好速度。

(全班活动:将58个数据进行整理)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把人数算好,与台上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师:核对无误,说明我们都很细心和有耐心,做统计调查工作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评析: 全体学生一起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唱票、计票的乐趣,知道整理数据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

师:这就是我班同学最喜爱的活动的人数统计表(贴表头)。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活动是什么呢?

生:艺术节!因为它的人数最多。

(四)描述数据

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各组数据的多少,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生:画条形统计图。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进入统计调查的第三步:用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板书:描述数据,统计图)

师:请拿出导学单,借助网格,画出条形图。

(学生画条形图)

师: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画的条形图。他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画得很完整:横轴标注了活动项目,纵轴标注了人数。各个长方形上面标上了人数,看得很清楚。

师:说得真好,老师觉得你们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根据这幅图完善自己的条形图,由此能直观看到我们班最喜爱的项目是什么吗?

生:我们班最喜爱的活动是艺术节,因为表示它的长方形最高。

(评析: 学生小学阶段对条形图比较熟悉,画出条形图并不困难。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找出优缺点, 从而达到完善自己所画条形图的目的。这里如果对前面收集的数据加以利用, 将A、B、C、D整理分别贴在四块纸板上,纸板纵向放置就是学生所画的条形图,知识的生成会更自然。 )

师:你们还会画哪种统计图呢?

生1:扇形统计图。

师:怎样画扇形图呢?

生2:先用各项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出各项的百分比。

师:那我们分工求一求,各组求一个,精确到百分之一。

生3:老师,我们发现各项的总和是101%,怎么办呀?

师:这是我们在四舍五入的时候出现的误差,通常我们会将最大的百分数做调整,使得总计是100%。为什么调整最大的那个呢?这个问题留给聪明的你们课后去思考解决,行吗?(生自信地点头答应)

师:百分比求好了,下一步怎么办?

生4:求圆中心的那个角的度数。(教师画一个圆,请学生上黑板指出。 )

师:这个角叫做圆心角。

(评析:学生没有学过圆心角的概念,也说不出圆心角这个名词, 教师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要求的角就是圆心角。 )

师:怎样求圆心角度数呢?

生4:用360°乘百分比。(板书:圆心角的度数=360°×百分比)

师:为什么乘360°?

生4:因为一个周角是360°,求的是占360°的百分之几。

师:说得非常清楚!然后呢?

生4:然后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画出相应的扇形。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完成扇形图的制作了!

(学生笑着点头。 )

师:请组长带领组员,分工完成角度计算,并画出扇形图,组内交换欣赏,如需要完善,请用红笔,看哪个组通过合作画出的扇形图最美。

(小组活动:完成扇形图)

师:觉得自己组很棒的,拿到展台上。

(各小组举手很踊跃)

师:同学们都非常自信,我们一一来欣赏。

师:从扇形图中看出我们班最喜爱的活动项目是什么吗?

生:艺术节,因为它的扇形最大。

师:对,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刚才我们一致认为第五小组的扇形图最美,我们把它展示到黑板上。

(评析: 扇形图的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中首先全班一起交流扇形图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心角, 并学会如何计算圆心角的度数。然后以小组互助的方式解决难点,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

三、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师:今天的活动,让老师知道了我们班级的同学真是一群阳光自信的孩子。

下面请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是通过哪几步活动,完成今天的统计调查的?

生:首先我们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从各组的人数上知道了最喜欢的活动是艺术节;最后我们用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我们最喜爱的活动项目。

师:好的!这就是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

师: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板书:全面调查),你能举出全面调查的例子吗?

生1:全国人口普查。

生2:了解班级同学对体育课的喜爱情况。

师: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果我们只抽取班级的10个或者20个孩子来进行今天的这项调查,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抽样调查。它们都是统计调查。

师:通过今天的统计调查,你能给校长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呢?

生:我会建议校长多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让我们拥有更多展示才能的舞台。

(评析:让学生体会统计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作用。)

师: 好的,你的建议坐在后面的校长已经收到了!

(学生大笑,鼓掌)

师:我们常借助统计调查来了解现实生活,做出重要决策。(放视频)新闻中房价在下跌,我们可以建议没房的人们……

生笑说:赶紧去买房子。

师:还有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等,啊,我们发现……

生: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统计调查,处处离不开数学。

(学生会心地笑起来)

(评析: 本节课经历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教学的最后环节点出了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对调查对象作了比较, 引出两个概念———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其中抽样调查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

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师:同学们今天都非常认真,你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相信下面的小练习肯定难不倒你,请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师:请拿出红笔,交换批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学生大多数举手)很好!老师知道你们都出色地完成了检测。这是统计调查吗?

生(开心地):是!

师:今天与大家的合作非常愉快,老师收到你们送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你们的热情开朗,你们的善于思考、团队合作,谢谢你们!

篇4: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关键词:健美操 混合双人 世锦赛 难度动作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项年轻的国际体育项目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发展史,但它却以自身的魅力和项目特点风靡全球。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虽然起步晚,但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正一步步走向成熟。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2008年4月在德国举行,中国队派出了最强阵容,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我国选手获得了六人第一、三人第二、男单第三,女单第五,混双第五的成绩。我国的混合双人项目仍然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的运动队难度动作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存在的问题,以及与高水平国家的差距,以期为我国混双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前八名队伍的成套难度动作。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和期刊,为论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2.2录像观察法 观看2008年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录像,对研究对象的成套动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难度动作分值的统计与分析

由表1统计可以看出,各国选手选择的难度分值大多集中在0.5~0.7之间,高难度分值很少,而前七名国家1.0和第八名国家0.9的B组难度动作均是通过动力性配合完成的。由此可见,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分值的难度动作越来越多,但是各个国家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还是定位在比较有把握的难度动作上。我国混双选手没有选择0.8和0.9的难度动作,说明我国选手在完成高难度动作上和高水平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由表1还可以看出,我国选手选择的难度动作价值与高水平国家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完成率却远远低于他们,仅达到88.8%。分析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整体身体素质差,在完成难度动作时仍然存在着落地不稳、动作没有准确到位等现象,导致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明显下降。俄罗斯队虽然不是冠军,但他的完成率却达到了100%,这是由于他所选择的难度动作较简单,分值适中,其中0.6的最多,这表明选择有把握适合选手的难度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直接决定了难度得分,如果不顾技术水平一味的选择高难度动作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国混合双人操项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加大难度动作训练的比重,在选择高难度动作的同时,争取完美的完成。

2.2难度动作组别及分布特点的统计与分析

FIG2005-2008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收录的难度动作共有300多个,分为四类:A-动力性力量(俯卧撑、提臀起、旋腿与分切类);B-静力性力量(支撑类);C-跳与跃;D-平衡与柔韧。规则中规定在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不能少于12个,不得重复难度动作,不能缺类,地面上的难度动作不得超过6个(包括俯撑/劈腿落地),成俯撑/劈腿落地的动作不得超过2个。

由表2可以看出,各国在难度动作的组别的选择上没有很大差别,C类动作最多占44.79%,而B类动作最少仅占17.70%,A类和D类持平占18.75%。每套动作的12个难度动作当中C类占了将近一半,主要是在新规则中,C类难度动作最多,且难度分值高。此外,C类难度动作为跳与跃类型的,最能充分体现对地面、站立、腾空三维立体空间的使用。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前8名的成套动作中采用“2个A类,2个B类,6个C类,2个D类”结构模式的有四个国家,占了一半,说明总体趋向于这一结构模式,我国顺应了这一模式。

2.3 难度动作类别的统计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各国家均以C组难度动作为主,动作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并且同组动作各不同根,而A、B、D组动作仅集中在两类动作上,缺乏均衡性和多样性。C组虽然动作多,但是缺乏高分值动作,仅有一个0.8的最高分。相同类别的动作之间迁移性高,训练中难度会降低,比赛中也能提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率,但是类别重复的多将会导致难度动作的布局有失均衡,因此,在难度动作的编排上应注重其他难度类别动作的选择应用,使难度类别动作的布局更加协调。我国选手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争取在成套编排中选择其他类别的难度动作,以达到创新。

2.4难度动作组合的统计与分析

随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变化,通过难度动作组合取得高分已成为健美操竞赛项目的一种趋势。FIG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规则中要求:成套难度动作选择的12个难度动作任意两个相同组别或不同组别,但必须是不同根命名的难度动作,可以以组合的形式完成,这将被视为两个难度动作,但这两个难度不得重复出现在成套中。如若这两个难度动作在难度动作评分表中有编号和分值,并且达到了最低完成标准,除动作本身分值外还得到0.1的连接加分。这样给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将有把握的难度动作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获得难度动作连接加分是提高难度得分的一种途径,在成套动作的编排和训练中要更加重视。

由表4可以看出每个队都采用了难度组合,我国选手采用了3个难度动作组合,说明我国充分利用了这一加分机会。各个国家难度动作的组合形式主要有成俯撑落地后接提臀起或直升飞机和连跳组合,难度组合形式比较单一,需要创新。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各国选手选择的难度分值集中在0.5~0.7之间,我国健美操运动员在难度动作选择分值上居于第一,但是高分值难度动作少,而且难度动作完成率仅排在第六。

3.1.2在难度组别的选择上呈现出“2个A类,2个B类,6个C类,2个D类”的趋势,我国选手顺应了这一趋势。

3.1.3在难度动作类别的选择上各国运动队差异不大,各国家在难度动作选择上只有成俯撑落地后接提臀起或直升飞机和连跳两种组合,缺乏创新,我国采用了3个难度组合,占有优势。

3.2建议

3.2.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难度动作完美完成的保障,教练员应注意加强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使男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达到平衡。在加强素质训练的同时要选择适合运动员的难度动作。

3.2.2在训练时教练员要注意在难度动作组合上寻找突破口,提高难度动作组合的创新性和新颖性。

4.参考文献:

1.FIG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规则[M].2004.9.18.

2.李翠玲,石春霞.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项目决赛成绩及难度动作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1):107-109.

3.王丽君.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混双项目技术水平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96-106.

4.焦阳,刁在箴.第九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单人项目难度动作分析比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7):34-55.

5.李全.当今世界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难度动作的编排特点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46-47.

6.石春霞,李志勇.从历届世界健美操锦标看混双项目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2):57-58.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篇5: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古屯学校

许宝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警觉、触动、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他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形象细致的描写。教法与学法

教法: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对比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的不同。

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世界吗?见过小松鼠没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学习。(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学习,同学研究、3、集体交流

三、自主阅读,适时点拨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 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

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

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过水方法

用尾巴当帆和舵 警觉性强

逃 跑跳敏捷

善于爬树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果我们在生物课上面来学习认识松鼠,你还会喜欢吗?为什么? 对了,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把松鼠拟人化了。你能否找出这些句子或词语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呢?

2、本文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本文的语言也符合这一基本要求,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吗?

学生思考、交流。

五、小结

作者笔下的松鼠可爱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大千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对待它们,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

六、作业

你肯定也有喜欢的小动物吧?请你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松鼠

驯良(活动)

乖巧(搭窝)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上课前,我创设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活动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利用学生对松鼠的第一印象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而且对课文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查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我设计了交流资料这一环节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松鼠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感知,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为了体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文体”,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会:.个人思考到教师小结 —— 让学生先读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课件填空,教师进行对本段小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找时间词,加以运用 —— 让学生划出课文中的表示顺序的词,并出示顺序词,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说一段话,可以同桌试说,再在班上说。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阅读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文本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读和自己感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励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篇6: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北京的美,爱北京,爱祖国。

二、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10个字。2感受北京的美,爱北京,爱祖国。

三、品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出示天安门的图片)

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什么? 生:天安门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在哪个地方呢? 生:北京

师:你们有谁去看过呢?觉得漂亮吗? 生:漂亮

师:这么多去看过的同学都觉得他很漂亮,还有同学是没去过的,今天我们请了个导游—喜羊羊,让我们随她一起去看看我国首都北京的迷人风光吧!(二)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北京》,全班齐读。

(三)复习旧知

我们去北京可能会迷路,我们先来熟悉一些字宝宝吧。(1)教师带读

yāng

zhuāngyán

kuò 中央

黄瓦

庄 严

宽阔

chù

bēi

zhōu

tǎn shì

矗立

纪念碑

四周 绿毯

似的

pīn

àn

tán

shà

拼成 图案

花坛

名胜古迹

高楼大厦

(2)测读生字片

既然我们熟悉了字宝宝,有导游喜羊羊,游玩北京计划开始咯!

(四)理解课文

(出示喜羊羊的图片)大家好,我是喜羊羊,今天我会带大家去首都北京看看,你们愿意吗? 生:(大声叫)愿意

师:喜羊羊要带我们去北京,那你想去哪里呢?、生:(举手回答)

师:这么多地方想去呢,那我们来看看喜羊羊带我们去那把。(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师:这是哪里啊? 生:天安门

师:你去看的是一样的吗?那我来考考大家,墙是什么颜色,瓦是什么颜色? 生: 红墙、黄瓦(板书)

师 天门门的城楼挂着毛泽东主席的像,看起来庄严、神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段吧!(出示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师烦读,生读。(出示天安门的整体图片)

师:喜羊羊站得地方是天安门的前面,谁能说说他在哪里? 生:广场

(板书)

师:顺着喜羊羊的眼睛看过来,你可以看到什么? 生: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它是由毛泽东主席梯题字,周恩来总理书写碑文的人名英雄纪念。(出示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氏英雄纪念碑。)师范读,生读。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广场的中间有条马路,它是北京的重要交通要道,长880米,宽500米。这么宽这么长,可以用第三自然段的那个词来概括。(出示马路图片)

生:又宽又长(板书)

师;你们观察下,马路的二边有什么呢? 生:花、树、草

师:这里的花多嘛?树多嘛?书上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花多,树多呢? 生: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示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师范读,生读。

师:喜羊羊去那了,赶快找下他,千万别掉队哦。(出示喜羊羊站在立交桥上)师:是哪里呀? 生:立交桥

师:立交桥全称“立体交叉桥”,词典释义为: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一眼望去立交桥的四周都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你们猜猜看。绿色的部分会是什么呢? 生:(举手回答)

那你们看桥上的都是什么呢?每天有很多车来来回回行驶,可以找找那个词语来说呢?

生:来来往往(板书 车辆来来往往)

(示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师范读,生读。师:北京的并不止这几处的风景,还有很多哦.(出示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师范读,生读。出示图片,然个学生了解,还有其他景点。

(五)小结

(出示课件)今天喜羊羊带我们去了美丽的北京,你想对北京说什么呢?写一写,请生起来朗读自己的感受。

(出示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师范读,生读。

篇7: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广州白云区金桂园小学

月华容收藏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美术作品种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

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课前准备:

准备人物情感的图片、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艺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二、欣赏活动

1.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流民图》

A. 谈谈对《流民图》的第一印象或总体印象。

B.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与人物画技法的简要介绍。

C.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场景气氛。

D.画家和画家的创作动机介绍。

E.对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龄、性别、衣着、道具等方面的分析。

F.作品中人物造型、肢体动作、五官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G.作品如何通过人物情感的表达来解释作品的主题。

2.活动二:观察与思考——《说唱俑》赏析

A.作品第艺术形式与诞生年代。

B.人物身份、动态分析。

C.作品人物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是通过那些造型要素来表现情感的?

D.用对比手法谈谈对《说唱俑》与《流民图》的不同观感。

3.活动三:体验与评价

A.举例说明美术作品通过那些方面来表现情感?

B.用恰当词汇表达欣赏某幅人物作品的感受,如欢乐、悲伤、轻松„„

C.画出生活中人物某种情感的头像,或临摹他人作品。

三、板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流民图》

《说唱俑》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作品的感受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课前准备:

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二、欣赏活动

1.活动一: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手执鹅毛笔的人士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神情专注,突出了写信的主题。周围的人各具情态,有的冷静,有的蔑视,有的微笑,由的捧腹,有的忘形„„把各种人物的情感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

细节观赏启示1: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睿智的头脑。

细节观赏启示2: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2.活动二: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

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外国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中间的长者,步履沉重,低头沉思,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右一中年男子,挺胸而立,神情悲愤,毫不畏惧。左一举手的义民,仿佛在谴责上帝未能主持正义而愤愤不平,细节观赏启示1: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

细节观赏启示2: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教学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作品的感受。

3、浩气长存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能欣赏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纪念历史任务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联系的可行性。

课前准备:

相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课前预习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简单说说辛亥革命,你知道多少辛亥革命中的革命领导人或英雄烈士?

有谁参观过纪念辛亥革命的有关建筑或展览,能说说吗?

这些建筑有什么艺术特征?

当时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事件时发生在我们的家乡?

二、欣赏

1.观察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拱门牌坊与七十二烈士墓》:

a.你看到了什么?

b.该建筑主要是用什么材料来建成的?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

c.纪念性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而建?

d.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2.欣赏中山纪念堂与南京中山陵有何感想?他们的建筑有何异同?

3.观赏建筑浮雕作品《武昌起义》的艺术美,并从中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欣赏感受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艺术美设计理念。

5.欣赏了解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深刻含义。

三、表现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纪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四、小结

学生互相评价。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感受到历史革命人物的英雄气概,并能尝试绘画。

4、烽火岁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2.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和王和平的想法。

教学难点:

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相关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或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活动一: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第欣赏。

A.欣赏油画《淮海大战》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月,国民党何基沣、张克侠率部队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圩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百韬。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邓小平为数极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的第十二兵团。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推却。12月1日,敌弃徐州往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律明,击毙邱清泉,李尔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史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是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勇猛及雷霆万钧之势的歼敌大场面,从中体会人民解放战争的强大力量与正义的伸张。

画面构图饱满,动感强烈,表现了人民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柯勒惠支的版画《战场》的造型表现如何?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欣赏感悟悲壮的“人性美”:从反面揭露战争的残酷,以版画技法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与场景,虚实结合,突出重点,表现了一种悲壮的人性美。

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品压抑、沉闷,埋藏着一股仇恨的力量,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抒发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感受学生作品

1: 以手绘线描图象的具象表达能力,直接生动地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动感画面。

2: 从头脑中虚拟出对战争的印象,以点、线、面、色彩等构成元素,组成立起破碎、动荡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朦胧的、伤感的美。

3: 分别用不同的才智、色彩,不同的构思和手法来表现战争题材。

活动二:

以不同材质、不同形式和手法完成一幅作业,其中线描形式较为简易,手工制作形式易于操作,色彩画形式易于通过色彩表达感情。

或以连环画形式来表现一些战争的场面,以宣传画,文字、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

作业要求:

基本能画出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战争场面。最好能抓住人物动态特征,把握战争场景气氛来表现画面。

活动三:

战争题材美术作业的评价

以自评、他评等方式开展评价活动,还可以把好作业保留下来,以便和下一课作业结合,办一个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业展览。

课后反思:

能在欣赏中感受到画总战士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5、我们爱和平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

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在体验和创作的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身边的社会与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课前准备:

发明应战争的图片和影视片段及表现和平环境的图片。

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

导入:

播放战争电影片断喝图片,感受战争场景的残酷、悲惨,再观察和平年代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提出问题: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珍惜和平?

学生思考,联系自己收集的新闻图片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说出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想。

讲授新课:

1.欣赏范例作品,蒋介作品的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探讨哪些是与和平主题相关的事物,及其在画面中的象征性。

和平的面容:

感受线描装饰手法:线描形式表现的妇女面容与鸽子,表达了人类与和平相通相容。作品线条流畅,简洁而有装饰味。

儿童与鸽子:

感受对角构图手法:以中国画形式表现的儿童与鸽子,表达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作品用对角线构图,平衡中有动感。

和平少女:

以雕塑形式表现的少女与鸽子表达了和平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安康。作品构图饱满,有慎明李的血肉之躯显示了高超的写实手法。

愿世界人民都如此鸟:

感受国画写意手法:齐白石的大写意鸽子笔墨简练,设色单纯,是意象的表达、和平的象征。画面以醒目的书法题款突出作品主题,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

2.画家简介:

齐璜(1863--1957),字濒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别号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

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潘鹤,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曾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和广东分会副主席。曾参加石雕《和平少女》的设计和制作。铜雕《开荒牛》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质奖。有《潘鹤雕塑作品选集》、《潘鹤水彩纪游》。

3.教师布置作业与巡回指导:

能简单描绘或以线描形式表现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业评价

作业能否传达热爱和平的意愿?

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美感如何?

课后反思:

能以各种形式为主题表达对和平的理解,画面构图较完整,主体突出。

6、做个胸卡送老人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2.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3.通过作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4.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

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教学难点:

制作什么样的胸卡才能让爷爷奶奶喜欢。

课前准备:

1.准备各种胸卡的样本、相关图片。

2.准备与胸卡有关的相关故事及显示案例。

3.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吊绳及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做一张别致的胸卡送给爷爷、奶奶吧,感谢他们大半辈子的辛劳;让他们多一些安全感,能够自在地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变迁。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赞同。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银发浪潮”带来的挑战,让老年人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sp;“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一群妇女儿童、老公公老婆婆。有的老人快80岁了还得下地干活,真难啊!”提起老龄化,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黄龙县八家梁村党支书乔占山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没有别的养老保障,就得靠自己种田。“子女要是在外头挣钱多,老人还能少辛苦点,农忙时雇个人;要不然,什么农活都得干。”

城市里的老人同样有难处。“我身边就有不少‘空巢老人’。即使有退休金、衣食无忧,但孤独和失落总是困扰着他们。老龄化问题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矿业公司孔令宏说。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2020年将占17.2%。“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而且是‘未富先老’。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刘豫阳这样认为。她说,老年人为社会作出过贡献,他们大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工资低,如今又面临诸多困难,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

2.讲述、感悟。

分组谈谈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事,进而了解老人的生活所需,所好,老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情况等等,从而感悟个人胸卡的重要性。

3.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式各样的胸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从中领悟胸卡的造型元素,足以胸卡制作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的技能要领,明白胸卡的设计内容、方法等。

4.尝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情表现。制作时注意胸卡设计美观实用的特点。

能恰当的选材,工具的正确使用,操劳过程中画、剪、刻、折叠、切割、粘贴等手艺的灵活运用。

三、小结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

我知道手工制作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课后反思:

通过做胸卡,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渗透人类社会知识,引领学生知道关爱社会、关爱生活。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习近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

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8、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

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

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

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

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线条表现:用细而尖的线条表现尖利、刚硬的刺。用有区别的点与波浪线条表现粗糙的墙和木材表面。用有序而松散的线条表现毛茸茸的表面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课后反思:

能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9、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

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表现感受: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五、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课后反思:

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线条与色彩,由于通过大量的欣赏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10、变幻的色彩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推移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推移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教学重点:

运用色彩推移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教学难点:

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推移方法去设计。

课前准备: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意义

热情、艳丽、兴奋、喜庆、高贵、奋进、血液、注目、火焰、恐怖

光明、温暖、愉快、激烈、活跃、甜美 阳光、食欲、妒嫉、疑惑

明朗、希望、贵重、愉悦、黄金、收获 华丽、富丽、警惕、猜疑

绿

活力、舒适、和平、新鲜、青春、温和、和平、春天、无知、平凡

清泉、凉爽、安宁、秀气、高洁、沉静、清淡、轻柔、淡漠、酸涩

冷静、深远、透明、开朗、理智、天空、海洋、智慧、严厉、凄凉

高贵、庄严、神秘、豪华、思念、温柔、女性、朝霞、忏悔、悲哀

纯洁、洁净、明朗、透明、纯真、简洁、白银、清爽、投降、失败

阴天、烟雾、随便、沉着、平易、暧昧、抑郁、普通、消极、失望

黑夜、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压抑、消极、沉没、悲感、死亡

色调的意义

相同色相的颜色在变化时,可看到变淡、变灰、变深时不同效果。

亮色调 明快、纯粹、高贵、浪漫、鲜明、昂贵、光辉、华丽、新鲜、魅力

鲜色调 新鲜、艳丽、热闹、华美、活泼、外向、兴奋、热情、刺激、浪漫

深色调 奥秘、深沉、高深、理智、高尚、深邃、简朴、传统、忧郁、无聊

暗色调 坚硬、持重、刚毅、朴素、坚强、沉着、刚正、无私、消极、沉默

灰色调 稳重、质朴、老成、消极、成熟、平淡、含蓄、沉着、顺服、中庸

色彩三要素、色调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即指各种色彩的相貌,也是区别各种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色相由光的波长决定。一般是以色相环上的纯色为准。通常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40色等色组成。培养识别色相的能力,是准确表现色彩的关键。

2、明度

明度又称亮度、光度、深浅度。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物体都存在着色彩的明暗状态。一般说来,色彩浅其明度就高,色彩深明度就低一些,见表5-1

服装设计中,服色的明暗差别是配色的关键。明度差别大小,在色彩学中称明度对比。

3、纯度

纯度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也称饱和度,即指不搀杂黑、白、灰的颜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加入其他色越多,纯度越低。人眼对色彩纯度的感觉能力较强。

色调

制色彩外观的重要与基本倾向。色调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而决定。

从色相方面来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等。

从色彩的明度来分,有明色调、灰色调、暗色调等。把明度与色相结合起来,又有对比强烈色调、柔和色调、明快色调等。

从色彩的纯度来分,有清色调(纯色加白或加黑)、浊色调(纯色加灰)。把纯度与明度结合起来,有分明清色调、中清色调、暗清色调。

三、欣赏课本范画,表现。

装饰画

太阳是由红到黄的色相推移构成;“伞形树”是由紫到白的明度退役构成;“铅笔形塔”身世由黄道率的色相退役构成;大地主要由“黄—橙—红—紫”的色相推移构成,其纯度也从高到低起了变化。

感受学生作品:

有平面装饰、立体装饰,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了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等原理和手法。

四、表现

自己设计作品,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设计。

五、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能掌握色彩推移的三种方式,运用色彩推移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11、重复与渐变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重点:

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

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渐变是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驶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

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表现: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装饰手提袋。注意选好骨骼,截取基本型。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与渐变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能运用所学的重复和渐变的知识设计所需图案,今后还要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象,养成勤于观察、敢于表现、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

12、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线材

教材分析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重要部分。本课是用平常的细线按照某种规律缠绕在底板上,设计出具有韵律感的平面构成的作品。在平面构成中,线构成属线材工艺范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时可以看到这种线材构成的形式,如课本列出的照片,把细竹枝捆扎在一起,再以螺旋状扭转散开竖放在地,就会出现这种具有韵律感的构成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不少新型建筑物前面也安置上用金属线材造成的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物成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和现代感。

右下图是三件学生作品,是根据课文提出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形象。图1底板是深蓝色的圆形,使用单纯的橙色(浅色)线绕成,因有交叉重叠,所产生的色彩及肌理变化与底板形成强烈对比。图2是四边形浅色底板,用两种色相深浅不同的色线交织而成,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图3是在三角形底板上用色线绕成,绕线法不同便构成另一种形式。三件作品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绕线法:

圆形各点间的连接;

四边形对边上点的连接;

三角形邻边各点的连接;

只要顺着直线看去,很容易找出相对连接的两个点。制作步骤向我们清楚地说明了整个伤口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只要精心细致地工作,便可设计出美丽的线构成。

教学目的

通过线构成的制作使学生认识到,用常见的普通的线材料可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的造型原理和方法,并给以心灵手巧的训练。

作业要求

每人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线构成两件(一件用单色线,另一件用两种色浅)。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示范教具(或选用优秀学生作品)。

教师统一准备学生作业用具:稍厚的咭纸两小块(不同颜色),色线三至五种(采用稍粗的缝衣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线构成的范作,结合课本图例,说明什么是线的构成,指出其装饰作用。出示学生作品,诱发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发现

讨论制作方法:先把剪好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几何图形贴在黑板上,是什么几何形(底板的纸材要较硬,经得住线的拉扯而不变形)。然后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图演示制作过程: 剪一小块几何形,在相对的边上分出数量相等的小格,格数要多,距离不能太宽,剪刀剪的深度要统一.将两边的小格找出相应的点,从相反方向绕线.拉线时应从最靠近边的点开始.同时介绍课本提出的三种常见的绕线法.线的粗细要适中,线与底板的色彩关系也要考虑.线头、线尾要固定,把线拉紧在剪出的缺口处即可,最好能一次完成。若反复拉、更改多了,会把缺口拉松,这样完成的构成也变得不精巧了。此外,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洁。

三、学生作业:每人精心制作两件形状、绕法都不同的构成。

四、教师辅导:注意制作的精细、准确。

五、讲评:抓住制作及效果两方面给予评价。

第一课时:立体构成 教材分析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形式之一,插接造型是立体构成形式的一种。本课的插接是以硬纸片材料作造型练习,通过学习插接造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使学生初步接触构成艺术,认识到美术表现形式除了具象还可以抽象。

本课选取的美国艺术家丁劳的现代雕塑作品《聚焦点》(左图),就是采用插接造型的形式创作的。几块不同形状而色彩鲜艳的片状材料互相交叉穿插,形成一座很有现代感的艺术品,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十分协调。右上图的学生作品也属同一形式,随意剪成的几块硬纸片,交接在一起,组成比较美的造型。右中、下图是两种不同的插接方法的分解示意图,请注意每块纸片的插口或插片的高低与长度要吻合,插接后,作品基底保持平正,并能站稳,这是关键之处,而各块纸片的形状既可相同,也可不一样,但应注意其参差错落的变化。课本展示的学生作品分别采用了相同开头形状纸片和不同形状纸片的插接构成,具有

新颖的造型效果。

本课作业可让学生任意发挥,插接造型要注意高低、长短、曲直等对比,也可以利用色彩对比使造型更美。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养成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作业要求

完成一座能站得稳,美观而和谐统一的插接造型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几件插接造型作品及几块已剪好的插接硬纸片供演示之用。

学生作业用品:硬纸片、剪刀或界纸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谈论好看与否。

二、讲新课: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很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根据课本内容范围说明插接造型的制作步骤,先设计插接造型的基本部件,插口与插片要互相吻合,基本部件可随意增减。出示插接硬片给学生看,然后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两款示范作品分解开来,着重讲清纸片形状的设计(见教材分析),并作插接演示。

三、学生作业:每人制作一件插接造型。要求插片有三片以上,教师辅导时应留意上列要求,发现有误,及时纠正。

四、讲评:让学生观赏作业后,以这种造型发表观感,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养成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13、生动的纸造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浮雕”是雕塑的一种,并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

2.运用剪贴、卷曲、折叠、雕空及压线屈折等技巧制成纸浮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纸张的特性,增强对雕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纸浮雕的五种基本造型方法塑型,并能对其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发挥纸张的特性,做出多样化的“浮雕”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的演示、作品范例、剪刀、胶水、美工刀、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 教授雕塑的基本知识,引出课题

1.看图片,猜一猜(游戏)导入新课

幻灯1,显示多张雕塑的图片,请学生猜哪些是圆雕,哪些是浮雕?

2.指导区别浮雕和圆雕

圆雕是立体的,可以从四面八方看

浮雕是平面的,表面有凹凸感,只能从正面看,是雕塑中的半立体作品。

3.了解浮雕制品的材料(金属、塑胶、石料、木、纸„„)

同学们说得真好,在那么多的材料中,老师最喜欢用纸来做浮雕,因为这种材料制作时最方便,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4.出示课题:纸浮雕

二.教授新课

1.欣赏台湾著名插画艺术家的纸雕作品《十二生肖》和《虎姑婆》

2.教授5种制作纸浮雕的方法

①媒体演示“剪贴法、卷曲法、折叠法、雕空法及压线曲折法”的基本造型

②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介绍

③教师具体介绍雕空法和压线曲折法

实物投影仪演示方法完成后的效果,教师引导提问:是什么方法令平面突起呢?

④教师演示过程,并出示用这两种方法制作完成的作品,学生交流讨论

⑤教师出示用综合法完成的作品,学生交流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a.学生准备彩色纸,定出作品主题

b.多所学的5种方法综合运用、做出凹凸效果

c.小组成员集中作品,进行拼帖,并命名

d.小组代表交流

三.学生在规定的五段音乐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A 安全使用工具

B 合理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 C 找出满意构图再拼

四.学生代表交流小组作品,教师讲评,并及时鼓励

五.学生最后完成“我学会了”和“自我评估表”

教学反思: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纸工制作的奇妙之处,了解到纸工制作的基本早些能够技法,今后还需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别致的灯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别致的灯是纸立体构成——柱体设计的练习,是用剪、切、折手法造型。用一张较厚实的纸作不同方式的切割(直纸、斜线、曲线等),然后按照一定方式卷接,会产生意想不到、奇妙多变的艺术效果,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装饰物。讲授本课的设计制作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立体造型设计能力和工艺制作水平。

三例不同构成形式的学生作品,都是用切折的加工手法制作的。上图的两例是折线式设计,卷接后改变了原来的平面形式,产生了变化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设计制作需要学生将线进行细致、严格、等分、工整、划一的切割以及精确的卷接。下图是将切割后的上部柱面向内弯转卷接而成,取得弯曲、密集的形态体量变化的美感,这是两类不同的剪切、卷接形式,作业时学生不应拘泥于以上两种,在掌握剪切和卷接方法后,多动脑筋,设计展开

图,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有特点的柱式立体纸工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立体纸工,运用剪切卷接的造型手法,制作出多变的柱体纸工,培养他们现代设计意识和严格、精巧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术,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恰当地把不同形体进行组合,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灯饰。

作业要求

运用剪、切、折方法,制作出一件柱式立体造型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的范品两三件及课堂演示用品(展示图),界刀,直尺,铅笔。

学生作业用品:

色咭纸两块(规格约30CMX20CM)、铅笔(削尖)、直尺、界刀、粘合剂(白乳胶、浆糊等)、小铁夹。

教学过程:第一节

一、复习提问:

前一课学习用纸制作浮雕。用什么手法使平面的纸产生凹凸的立体感?出示范品,指出这是用纸制作的纸工柱体设计。

板书课题:立体纸工(制作)

二、讲新课: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灯饰,感受美化生活的学习目标。

对比观察比较两组灯饰:感受不同造型的灯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

指导学生观赏丰富变化的立体纸工(教师的范品,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其奇妙多变的艺术美。

说明这种立体纸工可以面面观,与纸浮雕对比,使学生认识这种柱体是圆雕的一种。提问:用什么方法才能制作也这种立体纸工?(答案:方法很简单,用卷接法。)

解设计制作步骤:用一张平面的纸能制成柱体吗?在纸平面上画上曲线、弧线、折线、并用割、切、折的加工方法制作及卷接后,便产生多变的立体纸工(如课本中的图例及教师的示范作品)。

学生参照课本的展开图或随意设计简单的展开图,尝试制图及用刀切割成型的方法。设计纸工制作稿时,凡要切割的,用实线,要折的,用虚线。使用界刀进行切割时,应注意这些线,要紧靠直尺,沿线切割,收刀位置要同位,不要把纸条切断,手指按尺时要注意安全。

讲述设计方法(讲演结合):

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展开图,准确地在纸上画出间距相等而又平行的折线、弧线,并用虚、实线明示加工的方法,然后按图加工。

强调说明在设计时要注意纸片边缘连接都要吻合,最好在平等线外留出粘合的接口,卷接时要注意切割出来的纸条不能在拼接时重叠——将切割好的展开图卷接成型时,认真观看接口的情况。

在接口涂上粘合剂,然后卷接,用小铁夹在两端夹牢,待牢固后再除下夹子。

三、学生作业:本课完成设计柱体展开图。

第二节

一、检查设计展开图的情况,教师作点评。

学生继续制作。要求学生用割、切、折、卷的方法精心按图制作,因为艺术效果有一半是来自制作工艺的精致程度的。

二、讲评:

1.掌握加工手法情况。

2.设计能力。

3.艺术效果。

课后反思:

通过欣赏和制作,增强了学生对灯的认识和感受。

15、手拉手的动物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具准备:

多种手拉手的动物、幻灯片、卡纸、剪刀、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按顺序插合。

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课后反思:

了解到动物的群居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16、彩车大巡游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二、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三、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训练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与创造,养成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教学难点:

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师用具:

电教媒体,教学课件,汽车范作,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用具:

自备的制作汽车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种蔬菜、瓜果,橡胶泥,剪刀,小刀,钻子,牙签,旧鞋,袜子,玩具赛车车轮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

(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板书设计:

选材:巧妙

外型:美观

课后反思:

篇8:财务管理分析第10版

按低、中、高三个开机键中的任意一个能开机, 但没有功率输出。

2 故障检测

2.1 A35 模拟输入板+15V电源故障检测

正常时, 发射机的低压开关S11 闭合时, 220V电源经过T2 变压器耦合, 在次级输出交流17.6V和交流6.4V两个电压。这两个交流电压经过VD13、VD1两个整流桥整流后送到A39 低压电源分配板4 个电压, 分别是:±8V、±22V, 其中一路+22V由X5-1 送至A35 模拟输入板。此+22V经过阻流圈V7、保险F送到三端稳压N1 的输入端, 在输出端输出+15V电源。再由稳压二极管VD15 稳压出一个+5V, 此时模拟输入板的X4-3输出一个高电平“H”送至显示板的X7-11。此高电平经显示板X7-11 送至比较器N57:A的反相端, 同相端为+2V的基准电压, 此时比较器N57:A的反相端电位高于同相端, 比较器N57:A输出低电平“L”, 这个低电平“L”经过非门N61:C送到双色二极管DS18, 使得二极管为绿色, 此时可在显示板上观察到A3模拟输入板+15V电源正常。同时, 比较器N57:A输出的低电平“L”经过反相器N61:E变为高电平“H”送到与非门N6的4 脚, 当与非门N66 的其他11 个输入端均为高电平“H”时, 与非门N66 输出低电平“L”, 此低电平“L”使得发射机正常工作, 不关功放。

当三端稳压N1 输出的+15V电源消失时, 稳压二极管VD15 无法稳压出一个+5V, 此时模拟输入板的X4-33 输出一个低电平“L”送至显示板的X7-11。 (图1)

2.2 A32 显示板+15V电源故障指示及处理电路

上一篇: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下一篇:耶!我升级了!_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