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2022-09-29

第一篇:1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教案

张清河执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了解顾城诗歌风格。

(二)能力目标

1、 理解诗歌折射出的诗人的情感态度,进而理解诗人与诗歌的关系。

2、 掌握顾城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 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任性”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1、“任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顾城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完成以下步骤:

1、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及经历、思想、艺术风格,以知人论世。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童话意境。

3、增强学生的心智,抵御不健康心理的侵蚀。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导语】

十年文革,酿成一场文化的灾难。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一个盲目个人崇拜的年代里,在那个手举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看着样板戏的时代里,中国新兴的一批年青而叛逆的“朦胧诗人”茁壮成长。无数青年人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抄录并背诵着他们最新流传的诗句——虽然很多人说“读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人们追捧。那时所有的报纸副刊都有诗歌版面或着栏目,那时广播节目里播放的是诗朗诵,那时青年人聚会表演节目你可以读一首新诗。著名的诗人开见面会或签名售书,市民会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人群中甚至有人不断高呼诗人的名字,他们喊道:“诗人万岁”!朦胧诗人成为当时社会上耀眼的明星。这些诗人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人物有民间歌者海子、孤独的思想者北岛、温情诗人舒婷、童话诗人顾城等。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顾城这位诗人的这首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 写作背景:朦胧诗简介

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一个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朦胧诗”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迥异于传统规范的美学原则和艺术动力。各具艺术才情和个性的青年诗人以丰富多样的诗艺探索为诗歌的深度抒情带来了诸多新鲜的元素。其中,主体意识和现代主义品格是其诗学的核心。在具体实践“人的价值”与诗歌本体的结合方面,“朦胧诗”又形成了几种基本的类型,较有影响者有两类:一是以批判和反抗为价值取向的现代主义诗歌,代表者有北岛、海子等;二是以倡导人性为价值取向的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歌,食指是其先驱,顾城及舒婷等诗人的创作,较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特征。在这类作品中,“情感”所占据的位置至关重要,它既是审美对象,又是运思方式。通过“情感”的倾诉,呼吁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试图找到一种沟通心灵与外部世界的道路。在艺术格调方面,此类创作将浪漫气质、古典韵致和现代经验奇妙地融为了一体。(摘自张健主编:《新中国文学史 上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301页。)

“朦胧诗”作家主要有食指、顾城、舒婷、海子等,他们诗歌创作早在文革后期的“地下文学”中就崭露头角,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显著不同,主要展现当时的知识青年真实心态,其精神意志与艺术手法均不同程度地带有现代主义的手法,主要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在美学特征上更加迷蒙、多义,表达了这群诗人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代表作品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顾城的《黑眼睛》等。(结合幻灯片,介绍以上诗人诗作。)

二、 作者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后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1980年初失业。生活漂泊不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杀妻后自杀,引起很大的舆论争议。

顾城作品主要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梦幻的、童话般的生命境界,体现了独特的理想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暗含着深沉的、属于成年世界的忧伤。这忧伤是一代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而产生的忧伤,因此,这忧伤沉重最终压垮了诗人,使得诗人走上了“自毁毁人”的道路。

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激发情感)

四、作品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赏析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入手。形式上主要看结构,看“领字”,这些便于我们迅速了解诗作大意。而内容上我们则是要通过“意象”,进入“诗境”,也就是对诗人丰富的主观情感世界进行理解和探索。

首先,从结构上看,“任性”二字尤其值得玩味。全诗由九个小节构成,其中三次提到“任性”:诗歌起头诗人就写到:“也许/我只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中间第六节又写到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最后结束时候再次强调“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作者在诗中有意突出“任性”二字,辉映题目。在诗中这三个“任性”,支撑起了整首诗的框架。在结构形式上,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首尾呼应的效果。

其次,是“想画下”,作为每一段的“领字”,它领属着中间六节的主体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想画下“笨拙的自由”、 想画下“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想画下“没有痛苦的爱情”„„这些画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想画下“自由”。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如此恢弘的梦想,不只一次出现在他的诗中。“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分明是与混沌现实的决裂。顾城是现实的叛逆者,他只在幻想中生活、创作。诗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往往拥有最锐利的眼睛,最敏感的心。我相信,顾城分明已经看透了现实的复杂,黑暗,荒谬,肮脏,无耻,龌龊。可他执拗地闭上世俗的双眼,反而睁开了心灵的眼睛,打开诗人才有的那种心灵的窗户,寻找梦想中的洁净与纯粹。

2、想画下“快乐”。“快乐”是这首诗跃动的节拍,诗人正是顺着这个节拍,画下一切想要的东西:想画下“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以及大海无边无际的愉快的声音。„„”在诗里,顾城不愿背负任何公众或历史的负担,扔掉了责任或义务的包袱,寻求自我赤裸裸的“快乐的需求”——青春的生命、飞扬的梦想、纯粹的爱情、持续的温暖、永恒的光明„„以期达到返璞归真。

3、想画下“爱情”。这首诗写于1981年,在那个知识分子人文理想得到幻觉式膨胀的年代,尽管顾城已经失业,但他正与谢烨热恋,这使得诗人对爱情充满了童真的信念。他想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任性的孩子,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像童话中,公主和王子总会走到一起,邪恶者的干涉不过是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华彩。

最后,作者采用“逆挽”的手法完成全诗的结构,形成矛盾张力。所谓“逆挽”, 是一种反差强烈的诗文结构法,主要是指在一首较长的诗作中,后面的句子逆前面句子内风格特点而挽向相反的一方,从而使前后句子的风格大异其趣。然而,与传统的几乎全是由平、俗挽向奇、雅的作法不同,本诗却是由奇、雅挽向平、俗。前面七节,呈现出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但是在最后两节,作者亲手撕毁了这如诗如画、童真美好的梦幻,把我们硬生生带到了残酷的现实中,顾城亲手制造了幻想,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将它撕破。它给了这个孩子那么多美丽的梦,却不让他拥有“一个彩色的时刻”来实现这些梦。面对残酷现实,顾城无法采取其它的报复行为,他只有撕裂自己,他只能以自己梦的逃亡作为对现实的微弱的反抗。由于“没有领到彩色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诗人在灿烂的想象中画下许许多多的温暖与甜蜜后,更加确定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且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清醒让顾城走向了绝望。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赏析这首诗。我们一般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寄托的对象。通俗地说,就是诗歌中具体的形象,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诗歌不开意象。在诗歌的长河里,一些诗由于其卓越的典型化的意象而不朽。然而,顾城的诗里,我们却找不到某个特定的意象,找不到诸如北岛的红帆船、余光中的红莲、海子的麦地等此类的东西。在顾城的诗里,只有一堆独立又关联的意象,洋溢于诗中,从头至尾。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淡然镇静从容不迫地吐露出来,似乎理所应当。然而这些意象,在现实中并不是纯粹的,甚至是经过污染的。但在诗中,在顾城的眼中,它们都是纯洁无瑕的。这些意象美丽轻柔的外衣,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有时候也觉得这样的欺骗未尝不残酷,可是,在美丽面前,也只能眼动心动,屏住呼吸享受,而暂时遗忘现实的种种了。这些意象是最真的,最赤诚的,又是独特的。因为她们闪耀着诗人顾城独特的身影。在他那里,羽毛和树叶是属于天空的。羽毛脱离了翅膀,不能再飞翔,没关系;树叶从树枝坠落,不能再呼吸,没关系——它们还拥有天空,天空是它们表演的舞台。在他那里,夜晚是淡绿的,像苹果,温馨又和谐。在他那里,有露水能看见的微笑,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这就仿佛清晨的阳光,微弱慵倦,没有力气,但她悄悄拉开窗帘的一角,打在你半边的脸颊上,给你最初的温暖,深刻至心底。在他那里,有着晴空色眼睛的爱人,永远看着他,一生守候。可能么?永恒到极限,也许只是个零。但诗人相信绝对,相信永恒,那份执着难免不让人动容。在他那里,自然是最美最终的家园。法国自然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深深影响了顾城。人和自然的关系尴尬至极,忘恩负义的人类在自我虚荣心的满足中充分暴露了他们贪婪的嘴脸。被破坏了的自然遍体鳞伤,再也无法博取人类的同情。只是对孩子一样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朋友,是美丽的心灵之镜。自然也有灵性,有生气,是需要人用心呵护的宝贝。看吧,快乐的小河在歌唱,扬起青春的水波,而大海无边愉快的声音回荡;丘陵们彼此靠近,彼此温暖,它们相爱,许下庄重的永远的誓言;小花在春天静静地激动,枫叶在秋天热烈地燃烧。在他那里,人生一定会变得很美好,有幸福的婚礼,有欢腾的贴满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有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有东方民族的渴望,有很美的未来„„

理解顾城如此美妙的诗句,至少需要一颗尚未冰冻的心。那些老化油滑精于世故的心已经在世俗的蝇营狗苟中风干至麻木。他们听不见风的吟诵,看不到绿叶的呼吸,感受不出花开瞬间的骄傲,感觉不了任何孩子气的温情。只有孩子,肌肤白嫩脸庞红润的孩子,至真至纯毫不防备的孩子,才能在蒙昧混沌的世俗里一眼看破虚伪假饰,摘取了那朵自由呼吸肆意盛开的灵魂之花。想象的翅膀如此有力,这些意象在想象的飞翔中闪烁异彩。在童话诗人顾城的王国里,任何意象都变幻着灵动的色彩与气质,却又不失纯真无暇的本能。奇迹早已不是奇迹,什么幻想都要被实现为可能。连歌声也要舞蹈了,反正有诗歌作鞋子。

有人说,顾城是安徒生的徒弟,他们都带给人们许多关于童话的记忆,只是印象中童话里也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而顾城的诗里,却只和不幸刚刚崭露头角,还来不及蔓延,便被诗人的画笔涂去。舒婷在《童话诗人》一诗里是这样描述顾城的: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他像一个不设防的婴孩,用天真的眼睛注视世界,笨拙地等待彩虹升空,等待美好。

然而,对童话的坚持,也暴露了诗人的脆弱。在北岛向世界呼喊出“我——不——相——信”时,在舒婷勇敢地表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时,顾城回避了。他只是个孩子啊,只能驾驭自己理想的童话王国。复杂的现实像一张巨大的网,无情地吞没人最后的热情和最初的灵魂,将人千篇一律化,变成在网中弱肉强食的蜘蛛,编织着诡异微妙的人际关系。血腥、暴力、色情„„谁不是世间的一颗棋子?然而北岛和舒婷要挣扎,用坚决或温柔的方式,顾城,却只有回避。寒冷袭来,婴儿钻进母亲温暖的被窝,酣然睡去。顾城也是,他躲进自己营造的童话王国,用稚嫩的七彩诗句编织着深白的梦幻,任凭外部世界的风吹雨打。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任性的孩子,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像童话中,公主和王子总会走到一起,邪恶者的干涉不过是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华彩。诗行的背后顾城隐藏了自己的恐惧。夕阳西下的某个黄昏,也许会有一丝不快掠过这个任性的孩子的心头,只是一瞬,也足够回味。淡淡的愁飘散在美好的诗行之间,不太明显,不太清晰。“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正因为饱尝了泪水的酸楚,才懂得笑容的珍贵,才会希冀一双不流泪的看不到阴云的眼睛。诗人其实害怕泪水,害怕哀伤与不幸,于是他拿起画笔,涂去他不愿看到,不愿面对的种种。愿望诚然美好,却难免不是对自己善{意的欺骗。阴影就此生根,在任性的孩子桀骜而智慧的瞳仁里,生根。顾城还隐;藏了自己的脆弱。“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黑夜中跋涉的人们,定会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为此振奋也说不定。

然而,这种近似专制的举动,仅用孩子气来解释,似乎已经不够。诗人分明在掩饰,掩无法抵御黑暗的眼睛。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暴露在暖箱之外,否则,便要夭折。我们想知道,这些隐藏、回避,能坚持多久;顾城的死,跟它们是否有关。顾城站在诗行后面,思索,或沉默。他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发愣,瞪着很大很大的眼睛,放飞很多很多的浆果一样的梦。如此生动的描述,仿佛能让人听到一颗脆弱的心灵颤抖的声音。我们再看看顾城的照片,他总是睁着大而空洞的眼睛,凝望远方,好像寻找着什么,大概是在找漂泊的心吧!那颗在幻想与童话王国里徜徉而忘记回家的心。(参考雷鸣著:《二十世纪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选析》,贵州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五、艺术特征

比较同期的几首诗歌,概括一下顾城诗歌的特点。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中的隐喻表现手法与象征一样也是具有其暗指性,通过一个非直接的比喻来使情思或感觉具体化;通过隐喻创造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往往藏得很深,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仅仅是意象的直观世界,而要进一步体会“幕后”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段路程。

六、热点讨论

通过“顾城之死”,看待诗人与诗作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诗的情感特点。 提示:“任性”。对天真幻想的执着与绝望。

2、你认为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阐述。 提示:通过幻想组织意象、意象呈现的主观性、表达生命意识的独特性。

3、课后查阅有关顾城的资料,写写自己对顾城及其诗歌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篇: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关于顾城

我窒息在顾城的诗里,有那么几天我感到一种抽离,一种荒凉而寂寞。明亮的色彩,淡淡的忧愁,深藏着一个诗人无以名状的人性。它像远方天幕上一抹浅淡的云,然而因为月色的缘故,它有了轮廓,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它像一方水草,在碧波中游荡,滚滚红尘倒影在它的心上,它终于无法隔绝着尘世自由的游来游去。于是,我感到痛,这痛像是童年时候做过的梦,一个日本士兵拿着武器瞄准我,在就要开枪的一刻,惊醒;于是,我感到春天和秋天一起来了,我没有想到,在秋天里,春天是这样的淡黄,我没有想到在春天里,秋天是这样的浅绿;于是,我做了一场梦,在阳光强烈得像尸体进入火海中的一个闷热下午,我离了我的尸首,在荒凉上奔跑,拼命的,拼命的,抵抗,或许是死亡。

顾城,这个名字在心底有了印迹,不是十三岁时,第一次遇见“黑眼睛”时幻想的黑暗与现实,光明与重生,也不是在此后偶尔会拾掇到的一些“弧线”,圆润温厚。这个名字淌着血,而又在微风吹拂的下午凝结成无数大大小小的血珠,滚落到岩石铺成的路面上,发出铿锵的声响。

如果,我不相信黑暗,我便不再沉睡;

如果我不再沉睡,我还有什么理由活着。

大概,你总是懂,懂得黑暗是一个不可逃避的现实,因此,你踏上征程,你的征程上总是浸透着鲜血,幸而是在黑暗中,所以总是美好的。可是,这样的美好却时常,哦,不,总是在幻想之中。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山中,芍药,一尾轻便的鱼。 良辰,荼糜,几许妖娆的绿。

读顾城会读出这样的画面。

也许是红了很久的心,在他起初遇见自然时便以身相许,也许是绿了很久的翼,在他

走了很长的人世后还一心描着。他说“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每一个时刻,诗人抽出这支蜡笔,他尽情的描着,描过多少色彩明丽的天和灰暗的夜!

“在粗糙的石壁上

画上一丛丛火焰

让未来能够想起 曾有那样一个冬天。”

时间轻易

地撒了一个谎言,以为,什么也不会改变,

以为它会为我们留下最真,最美的自己,可是,经过时间齿轮的背面,你会清楚的看到它粗

糙的硬壳上长着毛的青苔色调,它曾以为自己不老,但它还是老了。它曾以为刻在它背上的一切是真,是不会改变,但青苔长满原野,你到底还看得清什么。于是,诗人说“我用笔的木浆/去追赶时间/尽管是那样用力/还是被远远的抛在后头。”

可是不行,即使是赫利俄斯的那四匹火马拉的太阳车,每天沿着一样的方向,驾着一样的颜色划过天

空,也不能什么都没有,它必须留下些什么,比如天幕的云会为之变色,比如地下的花会为之红焰,比如,女孩脸上的汗珠会喷洒香淋淋。所以,顾城,借助了一只彩色的笔,他开始了描画,是固执的描画。

一 一个彩色的孩子

他调各种各样的颜色,“火炬,燃烧的旗,” “锈蚀的园门倾斜着,露出一片草青”“ 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他的颜色充满了鬼魅,是的,你难以说是明净或者黯淡,也无法分辨绿的明亮和绿的黯淡之间的距离,因为在诗人的心中,有一个连自己都分辨不清的色彩世界,不是红就一定红得热情像火,有时,你也可以在红中感受到一种僵硬“使血液结冰——那是伪币。”

调色的时候,诗人像一个正在搭建一座房子的工程师,带着一颗童稚的心,一种信念,相信着他的房子会是最美的。他有时候把房子描在树上,树枝为了带来灯火,伸张开来去撕裂天空,为他带来了星星和月亮。他有时候把房子描在土地上,像一个烟囱,思索着谁也不知道的事情。最后,他把房子描在了空中,离开了楼群,在空中独自行动。

“房子是木头做的

用光托住黑暗

在一束光中生活多久

是什么落在地上

你很美,像我一样

你很美,像我一样。”

是的,你很美,像我一样,诗人调着调着就跳进了他的颜色里,他跟他的颜色一样多彩的美丽起来了。

你是一个孩子,着墨不多却都是七彩的,你是一个孩子,你一头栽进颜色里,那时你像遇见了伊甸园,你想到了你,你也是美的,很美。

二 一个绝望的孩子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像许多刚开始读《一代人》的孩子一样,十三岁的时候,我读到了这两句。那时候,才知道什么是诗,那时候,才是豆蔻年华,有了少女怀春的情怀,有了诗里杨秋,几番明眸皓齿的钟情拳拳。那时候我们也开始做诗,捏一个泥人,悄悄地把他们放进屋角,每天定时给他们送来问候。那时候读到《一代人》,对这样的文字感到新奇,怎么可以,怎么可以把文字这样翻来覆去,黑的,黑的,在黑中寻觅它的相反。我反复读者,反复地捏这个泥人,翻来覆去的捏,好似一个小人,在它奇诡的幻想中抽出一只手来到达光明,那只手断了,我还曾经骂那不知名的泥土,你怎么不把希望握牢一些。又似一个土坟,高高隆起在某个山麓当中,在每个清晨,它唱着寻觅的歌,唱啊唱啊,喑喑有韵,宛如秋水淙淙。可是,我看见妈妈的乳房干瘪了,像那个唱歌的土坟在一场暴风雨之后倾颓。我还在捏着那个泥人,捏着捏着,

把少年时光度过了,却还是不曾明白黑的色与光明。

许多人大概也和我一样,认识顾城,是从这两行诗开始的。那时候,你们是否也都在怀着虔敬的心情等待下一句再下一句呢,那时候,总觉得它只是从哪首诗里面抽出来的两句经典。可是,后来,有人告诉我,没有了。我说,什么没有了。他们说,不管是黑暗还是光明。我的心一沉,仿佛等了很久的支票,结果发现是一张白纸。于是,我丢开那诗,咬着牙说,什么破诗,我早背熟了。

我当然背熟了,熟到可以成为我生命的一部

分。然而,我问自己,我是否懂得它。

像许多人主张的,这是一首写希望的诗,诗人在黑暗的年代(这个年代带上政治色彩便是文革)有不死的信念,它把黑暗化作一双犀利的眼睛,去到处寻找着光明,寻找着希望。

这是一首多么易读的诗啊,无论你加不加入政

治色彩,它都总离不开希望。

可真的是这样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每一次读,都会发现一种沉痛,有时候读着

读着便觉得有一种英雄末路之感,觉得那是楚霸王临死前那首悲天动地的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怎么就会悲伤起来?

或许,我容易感到绝望,或许在现实中,我总

是遇到失望的多,可是顾城呢?是否,他也是悲观的呢?一个坐着伊甸园一样的梦的孩子,它的心灵无比纯净,他的想法又是无比的单纯,“你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在编一个寓言小说。”他的心灵是一个不曾被污染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童话和寓言的世界,因此,他崇拜安徒生,他称安徒生为尊师。

他的理想多么单纯,只是希望回到大自然中,静静的活着,养几只鸡,布置一所房子,在威克岛旖旎的风光上。

可是,他生活的世界毕竟不是童话的世界,他

生活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你要工作,不然你就会被饿死。“姑娘说话:姑娘本是一枝花,什么花,没钱花。”这样的句子,有点调侃的意味,却真实地透露了生活的无奈。

顾城理想的世界是跟他所面对的真实的世界

格格不入的世界。

“尽管拥有叛逆黑夜的意向,但由于所用的手

段——黑眼睛是黑夜的派生物,它与目的——寻找光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背离,由此注定了一种困境,带着力量企图改变处境却又不得不受制于这一意欲的处境的悲剧意味。”直到多年后读到这么一个句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慷慨激昂的叫喊深深隐藏着这个诗人的悲伤。

诗人其实是失望的诗人,他是一个孩子,永远这么相信着自己孩子的身份,然而,他终于还是渐渐长大,啊,他拒绝长大,他拒绝长大,也拒绝承担生活的重担。可是他又必须承担起生活,因为没有人为他承担,因为这毕竟不是桃花源。所以,他失望,他是一个失望的孩子。

三 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

“我知道有些事情降临并不悲伤。”也许,像一只在城市里面行走的鬼,害怕踩到石头跌了一跤,变成人。但是,他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石头变成了人,在他初初撞开母亲怀抱的一刻,也许已经注定了这样的悲剧收场。

他那么任性。

文革的夜门撬开鬼影的手,那手是诗人的手,那时他的爸爸也是诗人,因而带上了高帽子,那顶高高的帽子是在告示,嘿,小家伙,别做你诗人的梦,趁早吧,面对现实。可是,他选择性地遗忘这样的警告,像个老练的巨人,他站成了烟囱,想谁也不知道的事情。于是,他桀骜的拿起了笔。他那么任性。

他那么任性。 他做小孩的时候,色彩那么明丽,他那么快乐和自由地徜徉于他的诗国童话中,于是,他便不愿意长大,他不愿意长大,就算长大,他不愿意承认他男子的身份,他讨厌这男子的身份,像红楼故事里的贾宝玉,讨厌这须眉浊物。他希望自己是一个女儿。于是他爱,爱那最美的“女巫”。他的爱情从来不需要隐藏,即使这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不公平之爱,即使,或许他的所爱会悲伤,但是,他觉得他的爱是真,不管是谁,他离不开她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他坦诚“你们是我的妻子”。“ 我要对小女巫说,你走不出这片国土”。他是那么任性。

他是那么任性。

他自私的占领着他的“女巫”,不要谁来把她们抢走,他要把他的“女巫”关进伊甸园里面,每天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生活里面不容许有毒蛇,不容许有罪恶和包袱。可是,包袱,一个活生生的人,谁能够离得那现实的斫刀。他的占领能力比不过现实强,他或许憎恨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抢走了一半他来自妻子的母爱,但是,这

个男孩却是他的孩子。他大喊,走开,我才是一个孩子,被妈妈宠坏,不想被别人破环这一份唯吾独尊。他赶跑他的孩子。他谩骂那个抢走英儿的男人,然后就骂英儿这个小女巫,骂她的贪欲,骂她的水性杨花。他从来不替别人着想,他那么任性。

他那么任性。

纯净的心灵的近旁是一个分裂的人格,分裂的两边,一边写着美好,一边画着残忍。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只是始终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不是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这个世界太多残忍。“我被出卖,卖了多少钱,谁能知道。”他不信任这个世界。邻居说他养的鸡太吵,他痛恨那样的指责,他像发了疯一样的把鸡们杀了,为了腾出证据,他把鸡头染着血,洒向了人间。英儿走了,背叛了他,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有没有一把斧头已经不重要。可是,他的爱人,为什么又要走,他把所有的信任和活着的力量都交给她保管,如果他走了,不是带走了他的一切,那就,那就,一起走吧。这么一个任性的孩子。

“杀人是一朵荷花 杀了,就拿在手上

手是不能换的”

其实,在顾城的心里,深深藏着一种暴力美学。

他只是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即使是任性,也是诗人的任性,是万人皆可以理解的任性,“任性美学”,在顾城这里一方面表演着天堂湛蓝的颜色,一方面欣赏而热恋着人间血色的红。

我在希望 在想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第三篇: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感

放心去飞

勇敢的追逐

——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顾城的这首诗,莫名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幼儿时代,想起了那段任性妄为的可笑的时光。

那时任性,不懂事的样子,常被妈妈视作野孩子。我是个不听任何意见的孩子,任着自己脾气干,错了也觉得理所应当着。我害怕别人说我的不是,总是找到一些借口去搪塞自己的错。那些错的都换作对的来说。无语,可以说是妈妈对我最好评价。而妈妈爸爸都会体谅我,也可说是宠爱我。没有哪一次不听我的意见。可是如果是在学习上面的话,我可是作不了主的。除了学习,他们什么都会答应我。我真的是在学习里面不自由着。现在我都五年级了,我还是任性,还是这样口无择言地说起我的愤怒或是悲伤。还是那样小孩子气般把气头出在妈妈爸爸身上。之后就是他们来开导我,倒是这样的容忍才只有父母能做到。别人不能,至少我认识的人不会也不愿意受这样的气然后再来讨好我„„呵呵,自己很没有孝顺可言吧,现在想想:自己不免自私了些,总是先想到自己,再想到父母。别人说这些很正常,主要是如果自己成了人母了,就会知道这其中的内涵了。我纳闷,或许以后会吧,至少现在还在父母的关怀下面,快乐着„„

正如没有阴云,怎能见得阳光的美妙;没有黑夜,又怎觉得黎明炫目。快乐,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然而永恒的快乐也未必就是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真纯净和优美纯洁的笔调里飘洒着诗人淡淡的忧伤。 他还要天真的画满窗子,许多能透进光明,照除黑暗的窗子。让那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一片憧憬的光明。他渴望去流浪,带着他的梦去流浪。

社会,是不容许一个幼稚,毫无心计的,单纯的孩子,一直单纯下去的。 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陷入深入骨髓的绝望,但诗人仍然会做执着而又无力的反抗。

蝴蝶飞不过沧海,梦想也许会破灭,但诗人对梦想的向往和憧憬是永远的。

第四篇:曾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定稿)

曾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任性的以为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谁的,我们终究只会,属于我们自己。《第一封》❤

如果这一生我可以有999次好运,我愿意把997次都分给你,只留两次给自己:一次是遇见你,一次是永远陪你走!《第二封》❤

明明已经错过你,但我却还在想念你。当我想念你的时候,但我不能再拥有你。明明已经别离,却又再次相遇。当我们再次相遇时,却不得不说再见。《第三封》❤

 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更好的。《第四封》

 你的承诺,曾是支撑我为爱义无反顾的全部力量。《第五封》我以为只要很认真地

喜欢,就可以打动一个人。原来,我只打动了我自己。《第六封》❤

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

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第七封》❤

 鱼哭了,水知道。我哭了,谁知道?如果我是你眼中的一滴泪,我会滑落在你嘴上,

因为我想吻你。如果你是我眼中一滴泪,我不会让你留下来,因为我不想失去你。《第八封》❤

 当你真的在乎一个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变得重要起来。因为爱,所以在

乎,因为重要,所以爱。《第九封》❤

是你的,就是你的。越是紧握,越容易失去。我们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他的,交给命运。《第十封》❤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因为你,我认真过,改变过,悲伤过……我不想再为过去而挣扎,我不想再为思念而牵挂,我不想再卑微自己了。你若不惜,我亦不爱。《第11封》❤

 到最后,你总会明白,谁是虚心假意,谁是真心实意,谁为了你不顾一切。《第12

封》❤

 其实,我很容易笑,也很容易哭。只是笑的时候没心没肺,而哭的时候却是痛到窒

息。《第13封》❤

 哭的时候没人哄,于是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于是学会了勇敢;烦的时候

没人问,于是学会了承受;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于是学会了自主。一个人,如果不坚强,软弱给谁看?《第14封》❤

 我们总是在最不懂爱情的时候,遇到最美的爱情,然后错过。《第15封》❤  我的世界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秘密,关于你,却只属于我。《第16封》❤

 不管一个女孩有多坚强,她总是有脆弱的时候。有时候,所有她需要的,只是一个

拥抱而已.....《第17封》❤

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必定见人心。有时候也怕,时间会说出真话.....《第18封》  每晚睡前听你说的晚安,是属于我的,最简单而持久的幸福。《第19封》

 那一次,你说爱我。那一瞬间,我以为是永远。《第20封》

 你爱我,我会陪你;你不爱我,我给你自由。这就是傻傻的我,那个在乎你的我。

《第21封》❤

 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有人爱; 有事做;有所期待。《第22封》❤

 即是说一千遍我爱你,但只要一句分手就可以结束。这就是爱情。《第23封》  

 偷偷地看你,偷偷地想你,偷偷地爱你,最后,偷偷地哭了。《第25封》❤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缠绕,不牵绊,不占有,然后相伴,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如果我遇见你,就会紧紧抓住你。《第26封》❤ 有时候,露出笑脸,只是不想让你担心或难过。但其实,我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坚强。

《第27封》❤

第五篇: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感

清醒记

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孩子的幻想杀死了顾城,但执着是杀不死的。

一直在思考,倘若顾城生活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他是否还会如那般给自己以及世人构筑这么一片理想的王国。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基于当下的人情世故。在北岛的印象中,顾城就像个孩子,腼腆寡言。他刻意和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的生活空间是自己搭建的诗的空间。若是置之当下,这种隐世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但幸而那个时代是宽容的,愿意包容他的任性,使他的那些幻想得以延续,最后走向覆灭,则完全是一种命运的的必然,与他人无关。许多人无法原谅他杀妻自杀的行为,但更多的人还是投以了同情和叹息。一直很感慨他和谢烨之间的无解爱情,单从结局来看,这段感情无疑是个巨大的悲剧。但我还是想抛开这些,细数那些温暖的情节。这段好友的回忆或许会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感受:“顾城曾经深深吸引过谢烨,谢烨再也碰不到顾城这样用梦幻加现实、艺术加生活的方式和她交流的人。谢烨个性很强,是诗人,懂文学,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王安忆回忆与顾城在德国聊天时,谢烨会取出一架小录音机,录下顾城交谈的整个过程,“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不致遗漏,而被珍惜地收藏起来”。他们之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默契,而这也让彼此更深的依赖着对方。我一直都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同情顾城甚过海子。海子是因孤独到无以自拔才选择自我毁灭,顾城则不同,他短暂拥有过自己想要的美好,最终却因理想破灭的无情冲击而心如死灰。这份强烈的落差其实比长久的压抑更为悲痛,毁灭也便如期而至。顾城用童话对待世界的方式并不为人所理解 ,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但他给这个世界带来的那抹温暖和爱恋却将长存 ,他的“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和广陵绝唱的嵇康一样,是我认知里对中国文人最绚烂的覆灭记忆。上述这些单薄的文字,献给顾城,一个任性的像被妈妈宠坏,一个干净的如同一张白纸的大孩子。

换个话题,其实我很喜欢代入感这个词,无论是个人的体验还是社会的情节。我喜欢把不同的历史人物和情节带入到自己所在的时代,为他们设想可能发生的故事,每每在这之后,我多会告诉自己:算了,还是不要糟践他们了。我不算愤青,但我确实热衷于说时代的坏话。这一点上,柏杨和韩寒对我的影响显而易见。柏杨先生的”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是我对文人直言的信仰基石,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诺奖演讲时这么说道: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是他那段长长的演讲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说若是顾城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或许不会落的陨灭的结局,因为现实给他的幻想空间必将被压榨的极其有限,甚至于一丝全无。他没有那么多构筑自我的机会,因为他得到的生活体验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天差地别。我不能轻易下定论这是好是坏,但我相信,给顾城一个机会,他还是会选择在自己的时代再来一次。扯得有点远了,我想表达的无非是我们的时代对理想与信仰的排挤确实有些过了,美国文学史史上有“The Lost Generation”之说,意指一代人的彷徨与失望。其实当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实对理想的挤压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当一个民族的年轻人都在为了谋生而挣扎时,当大学文凭成为功利又无用的一纸空文时,当一个只不过说了几句真话的勇敢的年轻人就让当局恐慌不已让主流集体反思时,真的就像白岩松所说的:这个社会病重了。我希望这个时代能够更包容一点,更民主一点,更温情一点。我希望特权能再少一点,腐败能再少一点,年轻人的挣扎能再少一点。借用韩寒的一段话作结:“我只是希望这些人,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响力,而我们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当年建造这个剧场的人,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那种光明,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我个人觉得内心无论如何的心存不满,都不应该丢掉对理想的追求和期待,尤其是年轻人,如此,这个国家的未来方才会有希望。你在那里,中国便在哪里,确乎如此。 我一直特别讨厌两种人:一种是不负责任的写作者,好吧,我直说,就是中国的那些所谓的主流媒体人。我无法容忍他们见风使舵的态度,出自他们之手的报道总是与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和一个新闻工作者诚实独立的态度,热衷于掩盖真相,为官方唱赞歌,试图控制民众的舆论导向,他们失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与鲁迅先生笔下抨击的丑陋的国民党文人没有两样。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确实比较恶劣,一者是由于国民普遍的读书低潮,二者则是“有关部门”近乎病态的文化审查。有人说在中国被禁掉的电影的都是难得好电影,被禁掉的书都是文字中的经典。虽然说的有些偏激,但也不失客观。另外一种是那种总是试图向身边的人炫耀自己那本来就没多少的智商,总也不能安静下来的人。朋友大多说我心性有些冷漠,我承认。很多时候,当有人在我面前滔滔不绝炫耀自己的拥有,企图让我认可他的观点时,我会沉默到死寂。说真的,从小到大,我只羡慕两种人,一种是那些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从不盲从之人,一种则是热爱读书,谦逊又有才华之人。除此之外,任何人想让我把心低到尘埃里都很难很难,因为你们没有什么令我羡慕的所持,你们所拥有的若是我喜欢自当努力去追求,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但一个人的修养与气质确是学不来的,这是真正的人生沉淀,是你唯一能够让人仰望的所在。就说这些。

我崇拜韩寒在朋友圈众所周知,朋友说她最欣赏韩寒的一点是他把自己喜欢的事做成了事业,我深以为然。我要感谢生命中的那些榜样,他们给我指引又告诉我要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终极追求。有人说他们愚蠢,口无遮拦,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就像马良说的,在我看来这无情世界,因为有热情的蠢货,才有些浪漫。时间本无多,只能用来做喜欢的事。

上一篇:中国联通4g套餐资费下一篇:镇一套表先进事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