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数据”挖出老鼠仓的启示

2022-09-11

1 引言

“大数据”源自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 他在书中提到:“大数据时代是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的过程”, 我国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已涵盖了多个领域,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 大数据在我国的投入, 竟开始于“捕鼠活动”, 而两者的渊源也奠定了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产生更加剧烈的蝴蝶效应。

2“老鼠仓”遁形

2.1 概念

所谓“老鼠仓”, 主要指基金经理等人通过自有的资金买入股票, 并用他人的资金提高股票价格, 后通过售出个人购买的股票从中赚取差价, 以获得盈利的一种行为。此行为很像是坐庄, 券商通过坐庄, 从各方融入大量的资金, 哄抬证券价格, 从中坐收渔翁之利。然而由于股票拉升后, 大量地盘老鼠仓蜂拥出货, 券商又在高位接盘, 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券商连连亏损, 而老鼠仓却赚个盆满钵满。

2.2 特征

第一, 性质特征。“老鼠仓”从本质上讲, 就是一种变相的财富转移, 与贪污、盗窃等没有区别。券商通过投股形式, 将公家资金转化为私有财产, 不但影响到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严重时还会对其所服务的机构造成亏损, 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第二, 技术特征。“老鼠仓”的K线走势通常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例如, 当全天的最低价低于全天均价10%以上时, 基本可判定为“老鼠仓”K线。此种K线通常分为长下影线与大幅跳低开盘形成的长阳线两种, 且出现两种线性的上市公司并没有遭遇特大实质利空, 股价的走势大都处于低位徘徊或温和上涨形态, 当涨幅至一定程度时迅速暴跌, 没有任何征兆, 且暴跌的结果也不会带来任何的负面影响。

2.3“老鼠仓”的危害性

基金“老鼠仓”是一种内幕交易行为。我国有关法律规定, 金融机构利用基金拟买进或卖出某种证券的信息, 事先买进或卖出该种证券以谋取利益的行为, 属于违法行为, 据此推断, “老鼠仓”确为内幕交易, 触犯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国家规定, 基金的管理者不得通过职务之便与资金、持股优势, 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私自与客户合谋买卖证券, 如此会影响到证券的交易价格, 同时损害到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老鼠仓”的行为与上述情况吻合, 因此可推定其为一种操纵市场的行为。

我国有关证券的法律规定, 基金管理人不得私自调配基金财产, 使资金持有者之外的第三人牟取到利益。“老鼠仓”涉嫌人员, 就是通过此种方式为自己或关系户牟取不法收益, 从而扰乱交易市场秩序, 侵蚀基金利润, 由此可见, “老鼠仓”为一种严重的欺诈客户行为。

随着捕鼠行动与清仓事件发生后, “老鼠仓”被不断的监视, 国家对此行为严防严打, 致使基金市场得到了短暂的安定, 机构投资者也能够全身而退并进行盈利。然而掩藏在太平盛世下的表象并不能维持太久, 一旦发生股市逆转, 基金持有人的亏损将立即显现, 因此, 为了杜绝“老鼠仓”再次为基金证券机构带来危害, 应当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 严厉打压, 遏制其翻身的可能。

3 基金“老鼠仓”的防治措施

3.1 落实金额实名制

“老鼠仓”危害的根源来自于基金持有人丰富的人际关系及资金关系, 因此防治措施的第一步, 就是要确保资金持有人的实名制, 只有严格落实客户的证券、资金以及银行等存款账户实名制, 才能有效地从根源上遏制“老鼠仓”的投机行为, 实现对证券交易的有效监管。

3.2 改善分配制度

金融机构应当改善当前的资金分配制度, 减少基金管理者的固定薪水, 以提成或绩效奖的方式分配薪水, 提升增值空间, 改善企业的内部风气, 杜绝拿死工资造成的腐败;此种分配制度还可视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能够鼓励基金管理者更好的投入于工作当中, 为企业长期贡献精力与智慧, 从而加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此外负责人也可考虑利用股票期权的方法鼓励从业者在固定岗位任期内购买固定数量的基金份额, 获取交易差价, 从侧面有效的促进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

3.3 改进监管措施

任何的基金交易都须持有凭证,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抵制“老鼠仓”行为,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基金交易凭证的检查力度, 设置专门的交易信息归纳与检查人员, 对每个基金日常的交易活动及散户投资者的交易信息与交易种类进行对比, 确保时间、数额等信息符合要求, 一旦发现“老鼠仓”线索的, 必须重点查处, 绝不放过。

有效地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对证券机构进行监察, 赋予证券机构监听监视的权利。“老鼠仓”的行动通常不为人察觉, 发展速度快, 经常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以及各项社交软件等进行不法活动, 若想实现有效的根究, 就必须投入现代技术的使用, 在“老鼠仓”的活动场地安装监控, 监听其通话内容, 实时对其动向进行掌控。

对于举报的群众, 应给予奖励, 并扩大宣传力度, 倡导全民“捕鼠”;加大惩治力度, 对于“老鼠仓”的相关人员, 采取连带责任制度, 做到杀一儆百, 净化证券市场, 还基金业一片安宁。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投入使用, 使得“老鼠仓”得到了暂时性压制, 然而金融市场仍然有不计其数的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受到金钱的诱惑而不惜以身犯险。因此, 在未来的基金治理道路上, 应加强完善法律制度, 大力倡导职业文明及专业素养,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从而实现我国金融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老鼠仓”事件不断升温, 基金行业黑幕被大肆曝光, 华夏基金等公司内部“老鼠”一一被揪出, 大有“一锅端”的势头。在涉嫌人员的调查中发现, 个人原因占大多数, 这是否预示了“老鼠仓”事件暗藏蹊跷。笔者将对“老鼠仓”的危害进行分析, 并抓起大数据这一利器, 制定相关的“捕鼠”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老鼠仓,法律

参考文献

[1] 许琦, 侯猛龙, 姜洁.基于博弈论的基金老鼠仓模型分析[J].沈阳干部学刊, 2015 (3) .

[2] 黄欣荣.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3) .

上一篇:对施工用电安全定律的研究与分析下一篇: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