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规定性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共产主义: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个人占有产品的权利,而只是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奴役他人的权力。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应当在保留个人正当占有的前提下而不使之发展为奴役人的权力。这就是本文的核心观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科学内涵,是基于对私有财产的阐述、分析和批判,论述未来共产主义财富分配、占有以及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内容。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界把消灭私有制和消灭私有财产等同起来遮蔽马克思肯定私有财产合理性内容的维度,经常地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理解为对一般物质利益关系的批判。可是对私有财产的批判不能变成对占有财富的否定,因为私有财产经历肯定自身、否定自身到扬弃外化向人类自身回归的辩证发展过程。这表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把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过程统一于向真正的人和社会的财产回归。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是向其对立面即真正的人的财产的归还,不仅把私有财产批判研究转化为个人占有财产的限度的研究,而且从私有财产自身的扬弃逻辑中使消灭私有制得到科学说明。本文除绪论外由五章组成:首先,必须明确私有财产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历史概念,追溯私有财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发现私有财产在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不断丰富其自身。私有财产从产生起就推动婚姻家庭、国家以及所有制关系的生成和变化,从不动产到动产、从占有到所有、从私人领域到社会领域的变化更是从在内容、属性、空间等范畴进一步确立私有财产的规定性。可以说不同时期私有财产具有不同的历史形式,恰好是从中获得关于私有财产本质规定性的重要依据。其次,进一步明确私有财产的构成,我们从不同派别的学者关于私有财产论述的分析与批判中发现,他们是在寻求财产占有的合理性基础、合法性内容以及正当性主题中建构起财产私有的逻辑。这恰恰为我们批判和扬弃私有财产提供新的任务与方向:必须破解关于私有财产存在的前提问题。第三,回到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关系本质的揭露上,我们发现正是基于对私有财产本质的揭露,马克思实现了其哲学任务的最终转向——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和国民经济学中,马克思表明私有财产的本质不是一种法权关系,而是生产关系,资本关系。不论私有财产在历史上体现为皇帝意志、自然权利还是一种社会权利,作为一种财产权归根结底是社会关系的表现。马克思在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关系中首先揭露私有财产的法权外衣,因而从法权关系推进到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描述财产关系的一般性内容不具有批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功能,因而需要进一步从生产关系推进到资本关系认识私有财产的本质进而实现对私有财产的批判。第四,马克思揭露私有财产本质的过程也构成了其对私有财产人道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批判的路径,遵循“哲学成为现实”以及“现实成为哲学”两个原则统一起来建构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逻辑。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人道主义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结合,一方面突破国民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前提,揭露“物与物”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实现对私有财产的人道主义批判;另一方面突破古典哲学“概念自我规定”的思辨逻辑,揭露“人与人”的关系背后“现实的规定性”,使私有财产向人复归的扬弃逻辑在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获得现实的规定性。没有这二者之间的结合,就无法实现对私有财产科学的社会主义批判,也无法辨析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关于私有财产的批判。最后一章阐明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不再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中介的人的本质的实现。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在于人类社会不再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内容,因为消灭财富的权力内容但不破坏个人占有,在劳动中个人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社会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共产主义;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私有财产权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私有财产的历史演变

2.1 私有财产的起源

2.1.1 私有财产与家庭

2.1.2 私有财产与国家

2.1.3 私有财产与私有制

2.2 私有财产的范畴变化

2.2.1 从不动产到动产

2.2.2 从个人占有到个人所有

2.2.3 从私人领域到社会领域

2.3 私有财产的历史形式

2.3.1 私有财产的古典形式

2.3.2 私有财产的封建形式

2.3.3 私有财产的现代形式

第3章 私有财产的“积极构成”

3.1 私有财产的历史“合理性”基础

3.1.1 自然所得

3.1.2 身份所得

3.1.3 劳动所得

3.2 私有财产的历史“合法性”内容

3.2.1 国家意志

3.2.2 自然权利

3.2.3 社会权利

3.3 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主题

3.3.1 正义

3.3.2 平等

3.3.3 自由

第4章 私有财产的本质澄明

4.1 作为法权关系的私有财产

4.1.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4.1.2 作为观念的法权关系实质

4.1.3 法权关系的市民社会基础

4.2 作为生产关系的私有财产

4.2.1 人的关系取代物的关系

4.2.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4.2.3 私有制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4.3 作为资本关系的私有财产

4.3.1 以商品和货币为内容

4.3.2 以剩余价值生产为目的

4.3.3 以雇佣劳动为手段

第5章 对私有财产积极的社会批判

5.1 对私有财产的人道主义批判

5.1.1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5.1.2 私有财产异己的对象性本质

5.1.3 私有财产向人的本质复归

5.2 对私有财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5.2.1 资本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形式

5.2.2 私有财产的事实是资本和劳动分离

5.2.3 扬弃以资本为逻辑的私有财产

5.3 对私有财产的社会主义批判

5.3.1 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

5.3.2 对“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

5.3.3 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第6章 共产主义是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

6.1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解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介

6.1.1 占有生产力总和

6.1.2 积极的共同所有

6.1.3 重建个人所有制

6.2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

6.2.1 人的需要的本质

6.2.2 劳动成为人的本质

6.2.3 劳动和需要实现同一

6.3 “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社会”的自我否定

6.3.1 “真正共同体”的回归

6.3.2 人的个性的回归

6.3.3 基于平等的自由联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消费心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成人专科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