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案范文

2022-05-17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人生教案范文

清廉人生教案

主题1 明礼:文明礼仪 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地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学习《小学生礼仪表和礼仪歌》,让学生明白大方的仪表能带给人自信、快乐。

3.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大方仪表的保持,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能知道尊老敬贤美德的传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礼仪大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传承我们的美德。

话题1:仪表大方

1、“仪”是指人的“仪态”,“表”是指人的“外表”,“仪表”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外表。“大方”指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仪表大方”意思就是人的外表,仪态要端庄大方。

有些同学在仪表的姿态、风度方面和大方的言谈方面做的不够好,上课发言时,声音太小或说话结结巴巴,站没站相,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其次会让人认为他没有自信,不含有更多的耐心去听,即使他的回答很精彩,因此,我们的大方语言,姿态很重要。

2、人生楷模

周恩来总理的注重仪表端庄大方的小故事。

思考:“精箴”的含义?你能对照“精箴”要求自己吗?

3、广见博闻

《小学生仪表礼仪歌》

学生齐读,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对照《小学生仪表礼仪歌》看看你能做到些什么?比一比,谁能做得最好!

4、成长导航

一是讲究清洁卫生,二是着装整洁大方,三是有良好的行为举止

5、走进生活

仔细观察图中的同学,看看他们是怎样做到仪表的规范的。

话题2 言行文明

1、你言我语

让学生讲讲对言行文明的理解 教师总结对“文明”的看法

2、人生楷模:夏衍的故事

探讨“叫”与“请”字的区别,深层次思考两字的差别更是人生态度的差别。

探讨我们身边的小楷模

3、广见博闻

从这个幽默小故事礼,谈谈我们的看法。 提问:你知道哪些常用的礼貌用语?

4、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文明礼仪的手抄报。

话题

3、尊老敬贤

1、你言我语

谈谈我们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尊老敬贤?

2、人生楷模:陈毅元帅

思考:你的父母为你做了哪些事?跟同学们说说最让你感动的一幕,并把你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广见博闻

(1)、面对贤能的侯赢,魏父子是怎样表达他的敬意的? (2)、历史上的“敬贤”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分小组讲一讲。

4、成长导航,生齐读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活动一:了解父母 活动二:关心父母

主题2 诚信: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

教学目标:

1.懂得诚实的含义,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2.知道拒绝谎言,重视承诺的要求和意义。

3.让学生树立诚实为荣的观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难点:

诚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的最重要的品德,为什么诚信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做?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解答的问题。

话题1:诚实做人

1.你言我语

你了解我们周围那些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 2.人生楷模:列宁的故事

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收到姑姑的称赞,你做到诚实了吗?跟同学们讲一讲你诚实做人的故事。 3.广见博闻:晏殊的故事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弱点,面对自己的缺点或缺陷,我们应该怎么办?

4.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自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第四页中的表格项目评一评。

话题

2、真诚待人

1.你言我语

生活中,有的人真诚,有的人虚伪,你是怎么理解“真诚待人”的? 2.人生楷模

孙兆林、孙东林兄弟的故事

孙家兄弟千里送薪、生死接力,用热血诠释出“真诚待人”的含义,真不愧为“信义兄弟”!你从中收到什么启发? 3.广见博闻

明山宾真诚待人的故事

你认为明山宾和买牛的人傻吗? 4.成长导航,学生齐读、齐思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讲故事,讲讲他们真诚待人的故事

话题

3、讲求信用

1、你言我语

古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个人立于世间,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这是做人原则和立身之本。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讲求信用”的?

2、人生楷模:宋濂讲信用、按时归还书籍的故事

宋濂为了讲信用夜以继日地抄书,想一想:我们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做到讲信用了吗?

3、广见博闻

世界冠军高敏的故事,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对你说的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每当遇到了这样的事,你有什么感受?会怎么做?

4、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1)齐读《诚信行为规范》

(2)评选:我们班的诚信之星。

主题3

博爱仁厚 胸怀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爱”的含义,理解“博爱”精神。

2.通过认识身边体现“博爱”精神的人和事,并主动思考今后爱的方式。

3.不仅爱人,还要爱国家,爱我们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爱自己身边的人、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意思是:博爱就叫做“仁”,博爱是对全人类的爱,包括爱生命,爱他人,爱祖国,爱自然,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话题1:关爱他人 1.你言我语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关爱他人呢? 2.人生楷模

张丽莉老师勇救学生的故事

张老师的美,美在心灵,美在行动,读了她的故事,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3.广见博闻

阿里帕(“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

我们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你还知道其他待人友善的故事吗? 4.成长导航

学生齐读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在关爱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付出自己的关心? 填写“感恩卡”

话题2 热爱祖国

1. 你言我语

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当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2. 人生楷模: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维护民族尊严的故事。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都不能做有损祖国尊严的事,吉鸿昌将军就是我们的楷模,跟同桌讲一个爱国的小故事。 3. 广见博闻

我国航母航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工作岗位上因突发疾病牺牲的故事。

罗阳用生命实现了他的报国梦想。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在全班开一个“唱爱国歌曲,抒报国情怀”的活动。

话题3 爱护环境

1. 你言我语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环境恶劣,必然导致疾病蔓延、事物短缺、人类的健康必然受到威胁。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爱护环境? 2. 人生楷模

杰桑.索南达保护藏羚羊,却被盗猎分子残忍杀害的故事。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你有什么好的主意? 3. 广见博闻

云南陆良“陆良八老”坚守荒山的故事。 地球只有一个,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走进社区、村庄去调查环境状况,探寻保护环境的办法。

主题4

坚守道义 弘扬正气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对待亲人朋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份情义。

2.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相信真理,勇担责任,坚守道义。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如何坚守道义,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道义”是指道德和正义,坚守道义要求人们在吹相互间的关系时,把对家庭以致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话题1 坚守道义

1. 你言我语

你认为为什么要坚守道义? 2. 人生楷模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供养着自己和妹妹 道义礼包含了勇敢、真实、敬业、责任、正义等这些基本内容,洪战辉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3. 广见博闻

杨绛夫人对钱钟书的“小事”的计较。 我们身边坚守道义的人还很多,你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4.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走进生活

想一想:我们如何做到坚守道义?

话题2 见义有为

1. 你言我语

你知道怎样见义有为吗?

2. 人生楷模:“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

说说你见到过哪些见义有为的行为? 3. 广见博闻

江西省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的夏娟的故事。

夏娟见义有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也有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怎么看待?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思考:怎样在行动中落实?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见义有为”还要“见义巧为”,你有什么好办法? 展开辩论活动“见义有为”与“见义勇为”

话题3 弘扬正气

1. 你言我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气的? 2. 人生楷模

“环保大使”-张正祥 3. 广见博闻

任长霞的故事

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观察漫画,看到下面的情景,你有何感受?用漫画批评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主题5 勤俭 天道酬勤 俭以养德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2.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财物,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从小事开始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勤俭即勤劳节约,勤劳就是辛勤地劳动,节俭就是在生活中要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财物。

话题1 勤劳为荣

1.你言我语

勤劳的人,是时间的主人,勤劳的人,可以不惧困难,勤劳的人,自古就受人尊敬。你是怎样理解“勤劳”的? 2.人生楷模 “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爷爷从一个茶农子弟一跃成为台湾的企业巨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 广见博闻

杨东平创建小蜜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创业故事。

思考:从杨东平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小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勤劳”的人呢?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思考:同样作为小学生,小强和汤姆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你更赞同谁的做法?你准备怎样做一个勤劳的孩子呢?

话题2 俭以养德

1. 你言我语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节俭是美德的伴侣,你是怎样理解“俭以养德”的? 2. 人生楷模

开国元勋彭德怀勤俭节约的故事。 说说你身边崇高节俭美德的人和事。 3. 广见博闻

袁隆平爷爷俭朴节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上做到“节俭”了吗?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节约应该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怎样节约呢?说说你的节约计划。

话题3.合理消费

1. 你言我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每天我们都在买着这样那样的东西,“消费”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什么是“合理消费”呢? 2. 人生楷模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合理消费的故事。

我们小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做到合理的消费呢? 3. 广见博闻

夏思光小朋友勤俭节约的故事。

统计一下你们家最近一个月的消费支出,看看是不是做到了合理支出。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回忆一下,你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请在表中填写出来。

主题6 尚志 志存高远 锲而不舍

教学目标:

1. 树立崇高的理想,将祖国的强盛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

2. 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实现理想的历程中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于理想的确立应与现实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话题1 人贵有志 1. 你言我语

你是怎样看待理想的? 2. 人生楷模

钱学森爷爷一心报效祖国的精神令人景仰,请与同学一起分享钱爷爷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3. 广见博闻

伟人:《本草纲目》编著者:李时珍

古今中外,许多大有作为的人都能从小立志,你能讲一讲更多伟人立志的故事吗?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年少的我们,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把自己的梦想写在下面的圆圈里,从中确定一个最有价值的作为你的理想,涂上你最喜欢的颜色。 理想的实现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了哪些准备呢?

话题2 立足现实

1. 你言我语

我们该怎样树立理想呢? 2. 人生楷模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救国”的理想从未改变,变的是“救国”的方式。我们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立足现实? 3. 广见博闻

体操运动员邹凯的故事

理想和现实之间难免有差距,我们该怎么办?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剪出五颜六色的硬纸片,在心愿卡拟出自己本周的目标、本月的目标,然后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目标能否实现?

话题3. 坚韧不拔

1. 你言我语

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的理想能实现吗? 2. 人生楷模

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读了这个故事,你从张海迪身上学到了什么? 3. 广见博闻

“芭蕾女孩”李月的故事

坚韧不拔要求我们在学习上怎么做?坚韧不拔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做?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你还知道哪些为理想自强不息的人和事?说给大家听,再写一段话勉励自己。

主题7 敬事 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

教学目标

1. 纠正学生做事情的态度,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2. 在学习生活中,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敬事”一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1 端正态度

1. 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意思是: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2. 人生楷模

童第周刻苦专研的事迹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一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呢? 3. 广见博闻

王顺友伯伯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多年的跋涉飞雪传心,真令人感动!向王伯伯学习,我们怎么做? 4. 成长导航,学生齐读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我们身边有很大态度端正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找一找,学一学。

话题2 注重细节

1. 你言我语

人们常说:性格 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吗?

2. 人生楷模:许振超

灿烂星河是无数星星汇聚而成的,读了许振超叔叔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如果要提高做作业的效率,你有什么好办法? 3. 广见博闻

邱世邦福特应聘,民谣等。

细节对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想一想:我们在课堂上要注意哪些细节? 4. 成长导航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细节体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我最欣赏的一个举动: 我最满意的一个细节: 我要从这些细节做起:

话题3 持之以恒

1.你言我语

你怎么理解“恒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金钥匙” 2.人生楷模:孟子的故事

孟母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再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你在学习中有松懈的时候吗?讲一讲你是怎么战胜困难的? 3. 广见博闻

运动员许海峰的故事

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唯有坚持才是成功的基石,评一评班上哪些同学做事情最能坚持下去。 4. 成长导航。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1.)比一比,谁能坚持 (2.)玩一玩,甩胳膊游戏

让我们每天甩胳膊100下,都做好记录,一个月后,看哪些同学坚持做到?

主题8 自律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自律”是指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2.让学生养成自律、自觉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时刻要做到有自知之明,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自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1 自知自省

1. 你言我语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你能做到自知之明吗? 2. 人生楷模

爱因斯坦婉拒总统候选人的事迹。

爱因斯坦的自知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也来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请思考一下,怎样做才能扬长避短呢? 3. 广见博闻

唐伯虎的故事

有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我们来找一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制定一个改正计划。 4. 成长导航 自省。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有人说,人最不了解的往往是自己,你相信这种说法吗?画出心目中的自己,请同学看看像不像?

话题2 遵守规则

1. 你言我语

我们遵守规则,才会拥有良好品行的生长阳光、雨露和养分。你了解学习生活中的规则吗? 2. 人生楷模--刘少奇

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充满规则,规则对事不对人,规则人人都得遵守。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后果不堪设想,请同学们议一议:我们小学生要注意遵守哪些规则? 3. 广见博闻

遵守规则需要很强的自觉性,同学们回顾一下,哪一次遵守纪律感觉特别困难?你是怎么战胜自己的? 4. 成长导航:遵守规则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学习生活中有太多的规则,这些规则看似让人烦恼,却保证了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如果学习生活中没有这些“规矩”,会怎么样?

话题3 严于律己

1. 你言我语

严于律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严格要求自己了吗? 2. 人生楷模:邓小平

想想你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上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了吗?找一找放松要求自己的原因是什么?你准备怎么解决? 3. 广见博闻:邓颖超

严于律己要特别注意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用规矩来约束自己。讲一讲你在独自一人时严格要求自己的故事。 4. 成长导航

我们从小要养成严于律己的自觉意识。 5. 一缕馨香:名人名言 6. 走进生活

制作一张成长律己卡,认真填写,并在老师组织下,在班会课上全班交流。

第二篇:《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强乐观地面对挫折与苦难的心态。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作者及寓言介绍: (出示作者照片) 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寓言,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寓言吗?这些寓言都有一些共同点,谁能来讲讲啊?

(由学生介绍一些寓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寓言的特点)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huìxīnxīxìfēngyùnkāngkǎixiánshìchâxiāobǐnggàoâyùnzhãmïxíngqǐ 慧心嬉戏风韵慷慨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行乞 zhângsâluînànguīshǔliúluî 正色落难归属流落

四、研读《白兔和月亮》

1、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完之后合上课本,准备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复述之后师生共同点评)

从大家的复述中我们知道白兔的赏月心态经历了两处转折,出现了两种变化,现在请大家归纳一下,白兔在这两种心态下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你能不能结合自己在现实中的例子证明。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而白兔之所以会有不同心态的产生,关键在于它与月亮的关系发生变化。当月亮属于它一个时,它就有了独占月亮的欲望,生怕月亮会有什么闪失,所以才会紧张。)

2、分组研讨:

①白兔在最后为什么要请诸神之王撤销决定?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作者借寓言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因为白兔“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道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②文章在末尾为何要提到人类,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形成对比,讽刺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怎样也不放弃自己的利益)

3、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4、拓展延伸: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是否只有一无所有才会自在自得?

五、作业:

1、字词一个两次

2、预习《落难的王子》 附: 板书

白兔心态月亮形态 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 原因:月亮的归属不同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由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介绍《落难的王子》的写作起因:“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二、回顾复习相关字词

三、研读《落难的王子》

1、总体感知

(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并揣摩角色身份,分角色扮演。师生共评。)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2、分组探究研读文章 思考以下问题:

①课文写王子落难,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我”?为什么也让厄运落到“我”头上? ②文中的哪一句话是反复出现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有什么意义? ③王子落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安排一个“我”是因为“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同时“我”也和王子一样遭遇挫折,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安排了“我”来描述事件,显得更真实可信。“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安排厄运落到“我”头上,说明灾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可能面对不幸和灾难。提醒我们要像王子一样勇敢面对,乐观坚强。

②文中反复出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一句话,分别出现在王子对别人受难的感叹,“我”对王子受难的感叹还有别人对“我”受难的感叹中,说明灾难存在的普遍性、反复性和真实性。 ③王子落难前是“多愁善感”“流泪叹息”,落难后是坚强勇敢,还“正色”地安慰落难的“我”。说明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3、归纳小结: 本文通过“我”,点出了灾难与挫折的普遍性与反复性,见证了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变化,指出本文的寓意: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拓展探究: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以下问题:“只有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5、迁移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的内容,想一想王子后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以《落难王子后传》为题,你来安排一下王子的命运。

四、作业

1、收集有关厄运的名句格言。

2、预习《〈论语〉十则》,收集与孔子有关的资料,背诵课文。 附: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 板书

多愁善感坚强勇敢 流泪叹息“正色” 王子落难

寓意: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 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教学反思:

这两篇寓言是比较浅显的,再加上学生平时对寓言的理解,都能够较好地归纳寓言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此外,学生能结合平时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能力较好。但是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上仍有困难之处。另外,我发觉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内容未能很好突出,拓展训练过多,这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改进。

第三篇:《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义,品析优美的语言。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则寓言的深刻内涵,学会赏析寓言。 2.学习两则语言巧妙的构思。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法,分组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预设答案: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似乎自相矛盾。) 引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二、 文学常识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分析课文《白兔和月亮》

(一)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复述)

(二)赏析课文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白兔,标题是《白兔与月亮》,那么,白兔和月亮之间关系有哪些?

白兔赏月(1) 白兔得月(2-4) 白兔还月(5)

2.得月前后,月亮在白兔眼中各是怎么样的?白兔的心情分别是怎么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赏月: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得月: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感受一下白兔得月前后的不同心情吧:

(1)风韵:原意是指优美的姿态神情,在这里作者将月亮阴晴变化时的神态拟人化,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白兔眼中的月亮之美。

(2)慷慨:指不吝惜,这里是暗示白兔承受不了诸神之王的这个决定。

(3)“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这句话写出了白兔赏月时欢快、闲适的美好心境。

(仿写:每逢周末,我都来到茶馆饮茶,或是悠闲自在地听听音乐,或是津津有味地品品茶!)

(4)“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两个“盯”能换成“看”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盯”字生动地刻画出白兔在得月后极其紧张、惟恐失去的神情和心理,而“看”没有这种表现力。

(5)“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句话连用两个比喻,将白兔紧张不安的感受具体化,“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与前文的“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形成鲜明的对比,心理描写十分到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只时刻担心月亮丢损的白兔形象,真实可感。 3.白兔得月前后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得失之患 4. 这种得失之患是怎样产生的?

(1)得月前后,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中,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 得月前,白兔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心情闲适。

得月后,在白兔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和损害上,对月亮抱着功利态度,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由看待事物的眼光上升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些人遇事总是计较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比较超脱,心胸宽广,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2)(引导:试想白兔得到一把青草,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吗? 不会,白兔拥有青草,是心安理得地拥有,决不会担心紧张。)白兔的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是如此的渺小,拥有与能力并不相符,白兔实在不配拥有月亮,因此紧张不安。

(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他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因此可见,有些拥有并不是幸福。) 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6.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7.这一则寓言为什么提到人类?

(赏析“慧心”)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它讽刺了人们贪婪的欲望。

(三)拓展延伸

1.由学生分组讨论启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和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产生得失之患。关键在于:(1)该不该拥有,不该、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2)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联系现实生活讨论,拥有财富就一定有得失之患吗?)

3.既然拥有并不一定幸福,会产生得失之患,那么,难道一无所有才自在吗?“与其拥有不如没有”的观点对不对? 不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面对厄运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一起来看看第二则寓言《落难的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吧!

二、分析课文《落难的王子》

(一)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王子)——王子怎么了?(遭遇厄运)——王子遭遇厄运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怕、抗)

(二)赏析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王子与厄运之间经历了怕、遭、抗三种关系,那么,本则寓言是如何来写这三种关系的呢? (1)怕:<1>课文第一段 这一段的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了王子什么性格特点?极其脆弱 <2>有什么好处?第一段写王子极端脆弱的性格,为下文王子性格的转变作铺垫。 (2)遭:<1>王子遭遇了怎么样的厄运? 用课文原话回答。

“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这一系列的厄运为下文做铺垫,同时呼应了标题中的“落难”,王子从怕厄运到遭遇厄运,说明人的一生中,苦难是难以避免的。

(3)抗: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2>落难之后,王子得到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请用原文回答)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本文中心句)

(理解:这是因为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凡是„„无论„„,无条件复句,强调王子人生感悟的成立是无条件的,并充分反映了王子在经历磨难之后,性格已由脆弱变得坚强。)

3.本则寓言的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探究 1. 既然“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那么,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1)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显然不能成立。

(2)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2.赏析文中三个奇妙构思。(详)

(1)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人物:王子。王子身份尊贵,但性格极端脆弱。同时作者还设定了一个极端的情节:厄运。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变成残废,行乞度日。王子由“天堂”掉进了“地狱”,这种大起大落的命运给读者以强烈的反差,更加突出文章主题:厄运使人坚强。

(2)(谁看见了王子落难? “我”本文写王子落难,为什么要提到我?)“我”的出现:<1>使用第一人称,表明“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2>(文中为什么写“我”也遭遇厄运?)有王子的经历在前,又写“我”也遭遇厄运,这样的故事在重复发生,揭示了厄运在现实中的普遍性,苦难是人生中常有的,我们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3)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的叹息,反映王子极端脆弱的性格,为下文铺垫。 第二次出自“我”之口,是“我”对王子落难的叹息,反映了“我”对厄运的惧怕。 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深化主题。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这种对厄运的叹息在现实中具有普遍性,害怕厄运并不是个别人,人们对厄运的认识具有相似性。

(四)拓展延伸

1. 王子落难是不是偶然?如何对待苦难?

(1)绝非偶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2)第一,苦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做好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积极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2.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你对厄运的理解吗?(也许可以省略)

(例: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比较《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

(1)在主题上,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一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一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前一则寓言写好事可以变成了坏事;后一则寓言写坏事可以变成了好事。

(3)在表现形式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记叙故事。前一则在叙事的基础上,更侧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寓言成分更浓厚;后一则重在叙事,写得更像是事实。 4.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第四篇: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学习复述本文的两则寓言,并能把握两则寓言的寓意。

3、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得与失,幸与不幸。 .教学重点

积累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自读与点拨结合法。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得与失,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二 文学知识介绍:

1、寓言

(1)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东施效颦,画蛇添足) (2)介绍寓言这种文体。

(3)你喜欢寓言吗?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一是故事性强;二是能说明一定的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今天我们就从故事和哲理这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两则寓言。 (4)出示学习目标。

三、合作学习,字词积累。

1、小组内订正、交流预习的字词、解词。(2分钟)

2、课件检测;练习检测(《阳光计划》p22)

四、复述故事,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1、导学《白兔与月亮》。 自学指导

(一):复述故事。要求:a、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故事。b、尽量用到文章中的词语和语句。

师: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赏月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请找出相应的描写白兔前后赏月心情的词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用一句话来回答,用一个词来概括。(突出心理描写)

学生齐读文中的关键语句。“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师: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2、 自学《落难的王子》。

师:再看萧伯纳的这句话,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生自读《苦难的王子》)

自学指导

(二):自由阅读《落难的王子》后小组内交流下列问题:a、简要的复述这个故事。b、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衍生的问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到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声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定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俗语以自勉。

师: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与“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第五篇:人生教案

人 生·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高塔”等四种情景纯属虚拟,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议论,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

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阶梯时,步调和速度并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步履维艰。有的人在登上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慧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中的障碍,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总之,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a.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c.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d.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②过程与方法:a.反复阅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b.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c.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在本文中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因而可以鼓励学生续写第

四、五种甚至更多的人或更多的场面,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标题是“人生”,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学方式

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及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等。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②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反思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鼓励有“独特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④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⑤鼓励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有效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⑥重视教与学的互动性,实行师生同读、同讲、同评、同议、同写,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构思

①导入激趣。联系生活,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②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③合作探究。四边互动,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④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张扬学生的鲜明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课堂实录 师生活动 导入激趣

师:你知道你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

生1:有出生庆典、周岁、十岁、三十六岁、花甲。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2:还有满月、婚庆、古稀。

师:是的,人每走一段时间,总有一次庆典,直到你离开人世,你的后人还要为你举办一次隆重的告别典礼。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

生3:为亲朋好友相聚。

生4:庆祝这个人走完了某一阶段。

师:很好,谁能说说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

(生小声议论)

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丹麦作家勃兰兑斯的《人生》,看看勃兰兑斯是怎样看待人的一生的。

板书:人生 勃兰兑斯 丹麦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生迅速浏览课文)

师:我们读了一遍课文,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一个自然段,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勃兰兑斯是怎样理解人生的?

此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生轮流朗读)

师:谁能说说勃兰兑斯在本文的一开头把人生比做什么?

生1:他把人生比做高塔。

师:为什么这样比喻?

生2: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是一步一步攀登高塔一样。

师:不错,语言很简练。可是,勃兰兑斯却用了好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用了几段呢?

(学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

生3:勃兰兑斯一共用了四个自然段。

师:刚才那位同学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这个事情说得比较明白了,勃兰兑斯为何要用四个自然段呢?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生4:四个自然段尽管都在写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但各有侧重。

师:好!说说看。

生4(继续说):第一自然段是说人类攀登高塔的总的情况“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生5:第二自然段谈的是人类在攀登时的心理活动,先易后难,“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新鲜而且留恋,到最后则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了。

生6:第三自然段好像是在谈攀登时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人类对生命的珍惜。

师:“情感体验”一语用得好!接着说。

生6:第四段带有总结的意思在里面。“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是不是说,人的一生尽管千差万别,但人的精神世界却有一致性呢?

师:你说得很好,理解也不错,那么你同意勃兰兑斯的比喻吗?

生6(继续说):同意,他将人生比喻成攀登高塔,且先易后难,就像我们一样,小学六年级都很轻松,现在到了初三,压力越来越大,好像生活得很艰难似的。(学生笑)

师:哦!(老师也微笑着说)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呢!

生7:我不同意勃兰兑斯对老年人的看法:“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我觉得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老年人也更加珍惜生命。

师:说得很好。其实,我也不同意勃兰兑斯的这种说法。这只是作者一家的观点,他强调的是老年人的弱点、缺点,而对老年人的心理意识、洞察力却忽略了,其实多数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盲从作者的观点,大胆质疑,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8:我认为他把人生比做高塔,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看法。

师:你说说看。 生8:好像是哪位名人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师: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在这一点上,勃兰兑斯与马克思有很相似的看法。

合作探究

师:勃兰兑斯不仅仅是把人生比做高塔,他还将人生比作什么呢?

生1:他还将人生比作“地洞”。

师:他是怎样把人生比作“地洞”的呢?

生1:他将人生比作地洞,洞越深,人生越精彩,反之,人生就没有多大意义。

师:很好。请你将比喻成地洞的文字读一遍。

(生读

5、6两段)

师:这种比喻你同意吗?

生1:他先将人生比做高塔,现在又成了地洞,我有点不明白。尤其是第6段的最后一句“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呀?

师:哦,这可能首先要知道阿基米德是什么人,谁知道?

生2:他是个科学家吧!

生3:数学家。

师:是的,他是科学家:不仅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他的关于浮力原理的发现很有名,被称作阿基米德定律。“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也是他说的。他生活在古罗马时代,相传罗马人攻陷他所居住的城堡时,他正在沙地上画几何图形,罗马人残忍地杀了他,在杀害他之前,他提出的惟一请求是“不要弄乱了我画的圆圈”!

生4:是说他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吧!我有点明白了,勃兰克斯是指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越钻研就越深入。

生5:我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

师:是的!有的人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这样,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谁能说说勃兰兑斯还将人生比作什么呢?

生6:他还把人生比“广阔的领域”。他对那些无休止的征战的人们好像持肯定的态度。

师:是吗,你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并说说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的态度。

生6:(读后回答)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

生7:“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这一句也可以看出他的这个态度。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

生8:征战,搞侵略,还爱争斗,老师好像不赞同吧!

(生笑)

师:是的,这与我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单一的规范化教育,同学们现在处于一个多元的社会,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老师也不会强求你。

生9:其实第7自然段与第

5、6自然段是相对的,前面说深度,这里说广度。

生10:他还将人生观比作工场。

生11:工场中的劳动的人们,刻苦勤奋,吃苦耐劳。

生12:作者写他们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了他们工作的琐碎、微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长。 生13:我觉得这些人的工作性质和他们的性格好像都是对立的。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琐碎、微小,另一方面他们必将经过漫长的道路才能成为大师;一方面他们的工场不大,另一方面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

此环节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为个性化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是啊,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另一方面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

生14:老师,文章的最后一句“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这句话我还不太明白。“一只可爱的手”指的是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为他解答一下吗?

生15: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而沙漏计之所以延缓转动,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

生16:我觉得“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沙漏计延缓转动”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师:你俩说得都有道理,都是正确的。与前几类人相比,作者对这一类的描写显然更为充分、细致。

拓展延伸

师:勃兰兑斯将人生所作的后面三个比喻:地洞、广阔领域、工场,分别照应的有三种人,谁说说看是哪三种人?

生1:地洞里挖掘的人,就是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政治家、军事家;工场劳动的人,就是普通的劳动者。

师:说得很好。勃兰兑斯的三种人是不是将人类全部概括进去了呢?

生2:我觉得还没有。比如说像我们,全世界的学生也是人类的一员,而这三种人中却没有我们啊。

(生大笑)

师:同学们不会是笑这位同学说错了吧,其实他说的是对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模仿勃兰兑斯的语句来一段,给他补上去?请注意,勃兰兑斯每个比喻的开头都有提示语:“这里有一座高塔”“这里还有一个地洞”“还有一个„„广阔领域”“还有这样一种工场”。

(学生开始仿写)

师: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仿写,有多少就说多少。

生3:这里还有一条小溪„„

师:你为什么要把人生比作小溪呢?

生4:小溪不停地流淌,就像人的一生,从狭窄的山谷,流经宽阔的大江,直到汇入浩瀚的大海,一路饱经风雨,历尽沧桑。始终坚定:生命不息,奔流不止!

师:你说得真好!(鼓掌)

生5:这里还有一棵小树„„

师:你把人生比作小树?

生6:小树生长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阳光,贪婪地吮吸雨露,拼命地摄取养分,希望快快地长成参天大树,给大地送去绿阴,或者给高楼撑起大梁„„ 师:太精彩了!(全班鼓掌)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读了勃兰兑斯的《人生》,使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理解,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关于人生的思考,还有许多经典的名篇,哪个同学还知道哪些名人对人生做过经典的论述?

生7:我记不得是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好像是一个叫劳伦斯的说过一句,在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大意好像是这样的。

师:劳伦斯是英国的作家吧,他的作品我不很熟悉,希望你能利用课前推荐的时间给我们推荐,行吗?

老师不避讳自己知识上的缺陷,诚心诚意地拜学生为师,让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生8:行!(很得意的)

生9: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师:很好,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说到这里,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个人,他就是英国哲学家和文学家培根,他写的《论人生》很有名气,有可能的话,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这本书。我们国家也有不少的优秀作家对人生也有很精彩的思考,比如冰心、鲁迅等,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相关文章,并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然后我们来一起交流,看谁写得最好。

对人生的思考,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立足于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效果较好,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开头用生活现象导入,取得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效果。结尾的练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做到了读写结合。

(铃声响起,师生道别)

教学反思

①2001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显然,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是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就其深层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对话式”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体式”阅读教学。它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索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鲜活而新异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主体作用。

②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主体作用发挥上的正、负向性,它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一味迁就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作为阅读主体存在,同时还兼有阅读计划的拟定者、阅读信息的提供者、阅读情境的设置者和阅读过程参与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地运用问答、陈述、撰写等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因此,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作壁上观。

③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力避空洞的训诫,要在现实的情景之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时代背景

作者源于直接或简接体验,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3.名家品评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牙牙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借助于本能,不需要多少智能,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 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阶梯时,步调和速度并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步履维艰。他们或是受贫穷所迫,或是被厄运所困,或是由于智能与体力的局限,不得不在到达某一级阶梯之后停止攀登。那一级阶梯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以后的生命进程中,他们不得不长久地停留在已经达到的那个位置上,为生存而付出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只能勉强应付世事,维持生存。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但他们大多乐天知命,在他们到达的位置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有的人在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这些人一部分由于胸无大志,眼前的风景使他们迷醉,他们便不愿再冒摔跤的风险或吃攀登之苦;一部分人则由于因缘时会或阴差阳错,在社会的阶梯上步步登高,或青云直上,他们志得意满地陶醉在繁华景象之中,大多以为风光无限,数十年停留在那里,直到脚下那虚幻的社会阶梯忽然消失,才发现自己所达到的高度竟是那样虚幻。

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能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中的障碍。他们的生命之火并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减弱,至死都在熊熊燃烧,在一往无前的攀登过程中,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人登上塔的最高层,有人即使未能登上塔顶,也如萨特所言,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梅桑榆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忙碌lù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zèng ②词语积累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

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 2.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一(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人 二(5—6):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生 三(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四(8—9):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讨论解惑

①“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②“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③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对这类人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充分而明确,可以作为概括要点的训练材料。试从两大方面来概括:

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些都是课文的原话节录,或是从原话提炼出来的。 ④“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⑤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似乎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要弄清三点:①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与;②读懂和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③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学生说出关于人生的名言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同桌之间交流读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

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章第十二课、人生 教学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重要著作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é)取:掠夺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4、深入研讨,问题探究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5.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6、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上一篇:入警感悟范文下一篇:水晶方法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