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工作计划

2022-07-29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课改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中学课改工作计划

中学课改工作计划

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为重点,来推进我校课改的顺利进行。进行教改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前提,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我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念转变,在学习、反思、讨论的基础上努力进行聚焦课堂。为使我校的教改得到健康、持续、高效的发展,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从长远出发,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于此项工作,我们一定要长抓不懈,真作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我们的工作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课改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活动,扎扎实实地搞好我校的课程改改实验。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推进学校一期课改(两个级段四个班)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课改筹划工作。

如果没有理念的先行,就没有行为的转变,没有目标的达成。为有效地保证课改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地进行。以校长为组长,以学校教导处负责,以

六、七年级部分教师为组员的课改小组。制定学校的课改计划、活动计划、方案,定期召开课改小组会议,及时对课改进行总结、交流课改经验。了解课改教师的课改情况,关注学生的变化。校长必须参与课改实施,深入课堂听课改教师的课,组织课该成员开会,了解课改教师的课改情况,关注学生的变化,并提出建设性方,并对每周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等。

三、以校为本,加强学习,建设师资队伍。

我们在前期课改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敢于开拓创新、勤于学习、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师资队伍是推进一期课改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在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侧重于课改教师互动式的学习与实践的体会交流,及时发现并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课改教师谈在课改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或和体会。

四、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⒈学习优质的课改理论文章。课改组要多收集有关课改的重要理论文章供教师研读,教师摘录其中的精华集中,作为研究的指南针,课改组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以确保观念的真正转变,把握精髓。

⒉多参与课改讲课、听课。要组织课改老师观看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老师的讲课录相;组织课改老师外出听课,校内讲课,课后评议,能通过此类活动看到自己的不足,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新课程理念真正化作教师的具体行动,从而确保课改落到实处。

3.养成反思习惯。课改实验教师反思要求: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每月2篇教学随笔;每年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每周发一篇博文。

五、抓备课,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

我们从备课入手,加强备课策略的研究,强调必须集体备课,一改以往备课的模式。充分“利用”好教材,设计好学案。该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习等等。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积累素材。

六、抓好校本教研,提升课改水平和品位

提倡课改教师把教学中的收获、感悟、困惑,通过博客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反馈,以做好集体教研发言时的准备,利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心灵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要求人人都要发言,促进教师多想、多听、多闻、多做,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增进对新课改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

七、聚焦课堂,改变方式,培养课改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课改核心是聚焦教学,聚焦课堂。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1.是抓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播者、讲授者或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2.是抓课堂氛围的营造,积极构筑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应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提倡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交流、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

4.是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完善小组评价,多鼓励小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八、保障

首先是成立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对一期课改理论的学习;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师群体、深入课堂,关注并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及时掌握课程改革在课堂中的动态和进展情况,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总结和体会。一期课改出现较好的效果,再进行全校展开教改。

第二篇:中学课改培训计划

课改已进入第六个年头,本期我镇的课改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依据《罗田县基础教育课改工作计划》,一如既往的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新课程的教学研究,继续深入学习和验证验证《课标》和教材,积极撰写经验论文;继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和改革适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学校将课改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认真组织教师深化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将课改管理作为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管理模式,不断深化课改工作。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xx“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县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县级示范学校而不懈努力。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学习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和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实施新的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必须要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制,为此,我镇成立以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指导各学校重新最新课改精神要求修定《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改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和效益以及常规迈进。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联点带片制度,每个中心学校成员都带一个片区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中心学校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

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月报考核之中。

3、优化集体备课。新教材的使用还是实验阶段,对于和学生一样也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则在备课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因此,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双周则全辅导区集中,进行集体备课。

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4、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⑴、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⑵、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另一方面,将南通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一群先锋者。

⑷、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双周—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本学期将面向社会、家长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5、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加强理论学习,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师生成长。

要继续让教师认识课改的紧迫性、必要性,从而让教师明确职责,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深入课改的意识。

1、加强理论学习。

要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各科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用书》,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溶入自己的教学中,应该作为教师继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开展培训和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保护和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提高课改质量。要加强校本培训的质量,使校本培训切实能够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第三篇:中学新课改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们Xx五中现有12 个教学班,629 名学生,69位教职工。 近几年,我校按照市局和镇中心校提出的“打造高效课堂”课改要求,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本”的课改理念,确立了“深化、细化和提升”的课改目标。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校新课改的开展情况:

一、我校新课改的理论保障

我校在积极构建名师工程,每周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充电”;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学习和课改研讨,着力培养各学科的课改带头人;

每周规范进行课改公开课展示,评课活动扎扎实实,分包领导、教研组长坚持听课,每节展示课结束后,认真开展评课活动;

我们还效仿“百家讲坛”的模式,举办了“Xx五中名师讲堂”活动。

二、我校新课改的模式

近几年来,我校在充分学习杜郎口、太古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课改模式,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逐渐形成了“三环节五步教学法”。三环节:测----展----练(测:测预习内容、测上节内容、测知识储备;展:展风采、展成果、展能力练:练本节知识、练拓展延伸、练知识储备)

三、我校新课改的做法

1、坚持“教研常态化”,夯实新课改的基础。

每周四坚持召开教改研讨会,每周一个主题,每人一篇限时发言稿,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进行商讨;每月每位教师上交教学案例和反思;

2、重视预习和自学, 做好新课改的前期准备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高度重视预习,每天晚上第二节预习第二天上午的课程,中午预习当天下午的课程。周五布置下周学习的内容,假期前布置下一学期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教师的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和方法,及时收集预习信息,为下一步的自学打下基础。

为了落实该要求,教导处都对各科教师的预习布置和检查情况进行检查,将该项工作做为新课改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3、强化新课改意识,科学规划课堂结构

我们对我校的课堂做出了总体的科学规划,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思想的引领下,要求教师压缩课堂讲授时间,把学生自学放在课堂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练,具体要求如下:

(1)预习检测: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测上节课后布置的预习作业,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2)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结合导学案的“设问导读”部分先进行自主学习。

(3)交流展示:该环节要求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4)点拨延伸: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创设情境,用问题启发引导,引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讲解,降低难度,分层训练,直到学生能理解、掌握、运用为止。

(5)反馈练习: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典型习题,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4、科学分组,完善小组捆绑式评价。

在市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大力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先后出台了《Xx五中合作学习小组构建指导意见》,《Xx五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组织、评价方案》,对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要求。制作了“成长台”和“荣誉榜”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总结对“参与之星”和“优秀小组”进行奖励和版面展示。

5、充分利用“导学案”,三案结合。

要求教师把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案。把教学中的个案和共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清晰表明,充分加强导学案“导”的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前的教案中落实三环节五步教学法的同时,还要认真进行二次备课,扎实进行练案的准备。确保学生课堂练习的效率,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6、多角度入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面对后进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校的课改没有忘记他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我们将后进生分包给科任教师,校领导分包班级,对后进生的成长全程关注。用鼓励和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让每一个后进生在Xx五中找到自己骄傲的亮点。如小组评价中加倍加分,细化质量检测的评析等等。

(3)“乡村少年宫”的活动,让后进生品尝到学习和成长的甜蜜。

7、扎实做好课改的精细化管理

(1)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三环节五步骤;明确学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明确学生当堂练习的内容和效果。

(2)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出每节课的课后反思,着重反思本节课在学生活动的引导、组织方面的得与失,反思是不是分层教学,面向了每一位学生。

(3)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必须有小组合作和评价的内容。

四、我校新课改的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质的发展:成功举行了Xx镇课改展示活动,为Xx镇的课改工作树立了标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期末质量检测中,我校的各项指标较之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在全市初中已经悄然跻身前列!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我校的七三班,这个班级在班主任李艳丽老师的带领下,创造性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这个班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均取得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是英语学科,全班 50人,合格率100%,优秀率达到了86%。人均成绩达到了分。语文和数学的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和94%。这些成绩的的取得说明我们的课改已经初见成效。

五、我校新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校在新课改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课改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思想还不够解放,课堂结构虽有所改变,但讲、练比例还不尽合理,学生练习的“量”和“质”都还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存在有一定的应付心理。导学案虽已经使用,但与教师的讲衔接不够自然,对导学案的理解和领会不够透彻。

2.小组合作的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科和教师在小组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 今后课改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对于今年的课改工作,我校的目标是对新课改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进行“细化和提升”,让我校的新课改出现“质”的变化,并向纵深处发展。具体措施是:

1.对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 进一步加大教研研讨的力度,鼓励教师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打造高效课堂!

3. 强化课堂指导,加强教师课改的交流

各位领导,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Xx五中的老师们一定会秉承我们先人的优秀品质,以务实的态度把课改进行到底!谢谢大家!

第四篇:长阳中学体育学科课改计划

一、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教研组为基地,以各种活动为阶梯,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深入了解《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钻研教材教法的能力,熟悉体育教材,确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观念,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逐步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更新学生观,创新学习方式,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思想,形成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现代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认真研读《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梳理教材、精选各年级教学内容、集体备课等途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严把质量关,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做好阶段性监测,分析问题及时补救。

4、以科研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开展主题教研,提升教研的有效性。加强行动研究,提倡反思教学,将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转化为研究专题。

三、工作措施

(一) 初中体育男女生在教学大纲中,内容项目不一样,难度要求也不一致。在参与学习中,由于性别差异,兴趣爱好不同,练习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在以往的混合教学中,经常出现个别学生与异性学生比较,认为教师偏向男生或女生,教师要分出部分精力来解释和开导学生。基于此,针对本校特点,制定如下计划。

1、 第一阶段:初

一、初二男女分班,初三仍为混合教学。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减少低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喜爱体育而不是单纯的玩耍。

2、 第二阶段:初一为混合教学,初

二、初三为男女分班教学。这样,即有利于初

二、初三的有效衔接,也利于对初三中考项目做针对性练习,提高课堂效率以及练习效果。

(二)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提高

课外活动是体育技能掌握的延伸,在体育课堂上学习到的技能,在课外活动中能够很好的体现,各个班级在活动中会涌现出一些体育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培养好这些体育骨干,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带动全体学生向着全面掌握体育技能的方向努力。

(三)严格执行区教委《关于学校大课间活动安排意见》

做到上午的广播体操每天必做 ,下午是全体师生参加的跑步和当天没有体育课班级在跑完步之后进行的其他体育活动内容。

在新学期里,我们全体体育教师将同心协力,一如既往地发扬务本求实的工作精神,促进我校课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马桥中学课改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实施的六年来,我校教师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积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构建多样化、现代化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现将我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中的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在新课改启动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学习、动员培训,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先培训,方能上岗。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到来,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校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精神,组织全体行政领导及每年进入新课改年级的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培训;组织各课改年级的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并进行考核。通过宣传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2.走出去,寻经问道。为了及时地了解并学习其它课改地区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先后选派了多名学科教学骨干,赴省内外参加新课程培训或研讨会议。如到北京、上海、浙江等课改区学习经验、参与研讨。他们回校后把培训内容向全校教职员工作详细的传达,让全校教师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区教科培中心举办的新课程培训,学校更不放过,培训参与率达百分之百。

3.请进来,释疑解难。为了让我校教师在新课改中少走弯路,并尽快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近几年来,邀请全国课改专家、教授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给老师们答疑解难。积极争取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教科研课题开题会等在我校进行,为教师提供听课、交流、学习名校名师先进的教学经验的机会,对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4.学同行,共同进步。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同时,立足于学校,深入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真正形成同行互学互助的局面。如“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教师电脑培训班”,教科室组织的学习专题“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自主发展提高灵性”、 “解读‘以学生为本’”、“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让教师在讨论中认识,在切磋中提高。先后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公开课、优质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的活动,实施了“推门课”活动和“教学常规”研讨课,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5.广宣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我们广泛开展了“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家长看课改”活动,组织教师、家长学习专家、媒体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报道,让社会、家长理解课改;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家长和全社会支持课改;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课改,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改。

(三)突出课堂,优化教学,全面发展

1.深入课堂,跟踪指导。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为了使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领导经常深入到课堂,检查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落实情况,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措施,师生对新教材实施的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办法等问题,通过听课,对检查中出现的好做法收集积累、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学法,培养能力。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力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3.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们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

4.加强科研,推动课改。学校重视以教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课改,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近几年来,学校围绕新课改进行课题研究,选题务必切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以确保教师能够广泛参与。实施新课改以来,积极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但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改善了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教师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培养了一批青年

骨干教师,营造了一种读书、科研的气氛,从而边教学、边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了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5.转变角色,融洽关系。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情感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不断努力、改进,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6.密切合作,加强交流。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这就要求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和不同的人合作。形成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共同合作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7.多元评价,全面发展。课程评价是实施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各学科都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及评分表,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并在实践当中进行验证和完善;注意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从实际操作中扭转“一卷定乾坤”的应试倾向,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情况给予客观科学评价,对未来发展予以指导、引导,鼓励学生从德、智、体诸方面建构自我,完善自我。

(四)整合资源,拓展课程,突出特色

1.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我校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把敬老院等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劳动、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结合时代需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积极开发使用《马桥中学德育》等教材,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与实施,学校将写进先进教研组的评比条例中,作为教研组、教师评比的内容之一,这将更好地推动校本课程的落实,形成体现我校学生实际及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3.创新开设活动课程。我校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根据追求学生在活动与发展中完成教育的建构性教育理念,倡导师生一起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个体价值。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努力拓宽课程渠道,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了“参与、互动、探索、创新”的活动课模式。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兴趣,学校广泛开展了包括电子钢琴、合唱、美术、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电脑等专项和中、英、数、政、史、地、科学等知识学科类主题讲座共30余项活动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全校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美术、腰鼓、体育等品牌特色。 4.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之初,我校根据实际先后成立了马桥中学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等社团组织,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讲座、参观、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环保、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绿色家园创建、法制与安全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增加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5.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实行“五全教育”,形成自己的德育管理特色。“五全教育”即是“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全方位育人、全程管理、全面发展”。我校始终坚持德育工作为首,通过“五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全教育”中的“全员参与”不仅是全体教职工参与德育活动,而且要求全体家长也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共同担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还要求全体学生更是要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接受良好的规范要求,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转而表现为具体的行为。

6.创建绿色家园活动。我校“绿色家园”创建活动是家校协作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家庭、社区环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7.推行“一师一优课”活动。学校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带着研究课题教学,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二、新课改已见成效

1.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五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3.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教育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几年来,尽管教师们先后接受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课程改革培训,并参与了新课改的实施,但是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所形成的观念、态度和习惯等,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的。同时,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本身也需要深入探索,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教师观念的更新。新课改中不仅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新家长的观念。尤其是家长,他们受了多年被动教育,思想上也会有不少不合时宜的东西。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步伐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课程改革双赢的结果。

2.如何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中考虽然在不断革新,但笔试成绩仍然起决定性作用,广大的师生仍然淹没在题海战术中而不能自拔。可以说,现行的中考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仍存在较大的距离,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全面考核。中考成绩对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现阶段是不可低估的,怎样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始终是困扰课改实践者的一大难题。因此,真正体现能力,重视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中考改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并且容易操作。 当然,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生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主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其所倡导的民主教育,鼓励人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马桥中学

2016.07.09

上一篇:自行车赛品牌策划下一篇:中学地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