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教案范文

2022-05-16

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也叫课时计划。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核酸教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核酸教案范文

高一生物教案:核酸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教案:核酸”,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生物教案:核酸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自学学案】

1.核酸由 等元素组成,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2.比较DNA和RNA 名称

项目 DNA RNA 全 称 主要分布部位 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 组成 碱基种类 核苷酸链条数 贮存遗传信息的生物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____使DNA呈现___________色,_________使RNA呈现____________。利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___ ___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 __与__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______________与染色剂结合。方法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课堂精练】

例1.若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最终可能观察到的结果是( ) A.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B.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C.仅细胞质呈红色 D.细胞基本不被染色

例2.噬菌体、烟草、HIV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 A.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 B.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 C.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 D.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

例3.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是DNA指纹检测的最主要依据,DNA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DNA分子具有特定的( ) A.氨基酸排列顺序 B.磷酸排列顺序 C.碱基排列顺序 D.五碳糖排列顺序 【课后练习】

1.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共同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 A.C、H、P、N、P、S B.C、H、O、N、P、 C.C、H、O、N、S D.C、H、O、N 2.将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 B.核苷酸、磷酸、碱基 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D.核糖、磷酸、碱基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氨基酸 4.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5、

2、8 B.4、

2、2 C.5、

2、2 D.4、

4、8 5.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8 B.7 C.5 D.4 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7.某同学利用甲基绿对大肠杆菌进行染色处理,若操作正确,则他会观察到的绿色部分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的哪一部分结构(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核糖体 D.拟核

8.下列不是DNA和RNA在化学结构上区别的是( ) A.五碳糖不同 B.碱基不同

C.空间结构不同 D.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 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有DNA和RNA两类 B.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RNA是少数细菌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0.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骼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所含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B.肌肉细胞的形状不同 C.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11.(多选)在洋葱的表皮细胞中DNA分布在(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线粒体 D.叶绿体

12.(多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细胞中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A. 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3.(多选)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类 B.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C.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4.(多选)下列生物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的是 A.细菌 B.SARS病毒 C.HIV病毒 D.酵母菌 二.非选择题

15.人体的遗传物质是 ,初步水解的产物是 ,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是 ,那么由A、G、C、U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种,其中核糖核苷酸有 种。

16.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2)

4、5分别代表 、 。

(3)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 (4)通常由______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__分子,真核细胞中分布在 、 和 。

17.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式为某种核苷酸,已知分子结构式的左上角基团为碱基——腺嘌呤。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核苷酸的生物学名称是 。

⑵该核苷酸是构成哪一种核酸的原料 。

⑶请在图中指出哪一个位置上去掉一个氧原子便可成为人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原料

18.日常饮食中或多或少含有核酸。据研究,每100g白米或面粉中含有核酸46mg。核酸含量较高的是鱼类、海鲜、猪肝和豆制品等食物,如100g鱼干中核酸含量高达1187mg。据报道,各种补充核酸的保健品以“基因食品”推出,其号称能补充和及时修复人体受损基因,迅速消除疾病、延缓衰老等,从而成为节日的新宠,而且价格不菲。

基因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杨焕明教授在很多场合说过“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受损有关”,而且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类似的表述。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你所学的新陈代谢和遗传知识分析上述资料中存在的不科学的说法。 参考答案 第3节

【自学学案】1.C、H、O、N、P 携带遗传信息 遗传 变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名称

项目 DNA RNA 全 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主要分布部位 细胞核 细胞质

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组成 磷酸 脱氧核糖 碱基 磷酸 核糖 碱基 碱基种类 腺 嘌呤 鸟 嘌呤 胞

嘧啶 胸腺嘧啶 腺 嘌呤 鸟 嘌呤 胞 嘧啶 尿 嘧啶

核苷酸链条数 2 1 以此贮存遗传信息的生物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有些病毒 另一些病毒 2. 3.甲基绿 吡罗红 甲基绿 绿色 吡罗红 红色 细胞中 细胞膜的通透性 DNA 蛋白质 DNA 制片 水解 冲洗 染色 【课堂精练】1.A 2.C 3.C 【课后练习】1.D 2.C 3.A 4.A 5.B 6.A 7.D 8.D 9.C 10.D 11.AC 12.CD 13.ABD 14.BC 15.DNA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A、G、C、T、U 7 4 16.⑴磷酸脱氧核糖 胞嘧啶 ⑵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⑶胸腺嘧啶(T)⑷2 DNA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17.⑴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⑵RNA ⑶略

18.文中说补充核酸的食品号称为“基因食品”,能够补充和修复人体基因,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核酸是大分子有机物,包括DNA和RNA,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虽然不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但是每种生物的核酸和基因都有其特异性。况且核酸食品不能以核酸大分子的形式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必须降解为小分子的核苷酸才能被人体作为合成核酸的基本原料。如果服用核酸食品就能改变或修复人体的基因,人体就会经常发生基因突变。可见服用核酸能修复人体基因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人每天的食物中有核苷酸的补充,完全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常人有目的地补充核酸或核苷酸是没有必要的。

第二篇:[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3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教学策略

本节虽然在题目中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完成。这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因此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1.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共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解决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材提到了“核酸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物质的存在具有可检测性,因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实验材料选择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主要是考虑到取材方便。教师还可以准备常见的动植物细胞供学生观察,使他们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核酸包括DNA和RNA。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教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观察1~2种材料,通过总结归纳,得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

3.联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图解,认识核酸的结构。 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还不知道DNA的结构。因此在讲述核酸的结构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需要。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二)旁栏思考题

第 1 页 共 2 页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

(三)练习 基础题

1.(1)√;(2)√;(3)√。 2.C。3.C。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三篇:2018年高一生物教案:核酸与细胞核-文档资料[模版]

高一生物教案:核酸与细胞核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教案:核酸与细胞核”,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生物教案:核酸与细胞核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一、学习目标: 1. 分析细胞核在生长、分化等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及推理的方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说出细胞核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 自学探究: 一 . 细胞核的功能

探究活动-----------细胞核在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阅读课本实验1和实验2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讨论

1. 伞藻嫁接后新生伞帽的形状说明了对伞帽的形状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胞的哪一部分? 2. 依据以上两个材料分析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__________和

第 1 页第 1 页 _________的场所,是细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主要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和________. A: 核膜

位于细胞的最外层,由________膜组成,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分开,形成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在核内进行; 蛋白质的合成在___________中完成,避免了彼此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井然,同时核膜 还能保护细胞的__________分子免受机械损伤. B:核孔

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的,在许多部位,核膜内外两层连接,形成了穿过核膜的小孔,成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都是通过它进出细胞核. C:染色质

染色质: 主要指细胞核内易被__________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真核细胞中染色质是由_________与__________组成的. 染色质与染色体: 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_________且交织成______________;当进入分裂期时,染色

第 2 页第 2 页 质高度_________,缩短变粗,成为棒状的或杆状的_____________.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____________的两种形态. 染色体数目: 不同种的细胞内具有特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染色体. 人类体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玉米体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果蝇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D 核仁

是____期细胞核中存在的 或 个球形致密小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仁周期性的 和 。它的大小、形态和数目随 ___、 ___和 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和卵细胞的核仁较 。

三、典型例题:

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酵母菌 C.团藻 D.色球藻

【解析】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里的一类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团藻是多细胞的绿色藻类植物;色球藻属于蓝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此题用排除法,除去已知的A、B、C三项,也会得到正确答案D。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病毒的非细胞结构。 【答案】D

第 3 页第 3 页 例2.(2018年上海高考题)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 D.显微镜倍率不够

【解析】染色体存在于分裂旺盛的细胞中,且只在分裂期出现,而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故不能检视到染色体。 【答案】C 例3.下列物质中,必须从核孔进入核内的是 A.氨基酸 B.RNA酶 C.呼吸作用酶 D.葡萄糖

【解析】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而氨基酸和葡萄糖为小分子物质,呼吸作用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RNA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答案】B 例4.如下图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 根据上述结果回答:

(1)正常细胞中核与质的关系是

第 4 页第 4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生活一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去核后仍能存活一段时间,是因为细胞质中已合成的蛋白质仍能发挥作用,变形虫因失去核,不能继续合成蛋白质和酶,不久便会死亡。单独裸露的细胞核失去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很快死亡。 【答案】(1)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2)已合成的蛋白质仍可发挥作用 (3)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

四、拓展创新

2018年2月英国科学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莉”诞生。克隆多莉的过程如下: 母羊(甲) 乳腺细胞 去掉细胞质 供核 电脉冲 母羊(乙)

第 5 页第 5 页 卵细胞 供细胞质 刺激 丙母羊子宫 早期 胚胎 重组细胞 去核 妊娠 多莉 出生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克隆羊性状与母羊_________基本相同,性别是_________,说明遗传性状主要受_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所控制。

(2) 从生殖类型来看,克隆属于_________生殖。多莉的培养成功证明动物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

(3) 科学家断言,肯定不会克隆出一个“希特勒”,因为多莉的遗传物质还有一部分来自母羊__________,即生物的遗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 6 页第 6 页

第四篇: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教案7(第5课时) 苏教版必修1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3、说出核酸的重要作用

4、说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重点、难点】

1、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2、核酸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某一刑事案件背景,警察从犯罪现场发现了非受害人的一根头发,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DNA指纹法,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并破获案件。

人的细胞中含有DNA,而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显示出来的人的DNA模样就会因人而异,人们就可以像指纹那样分辨人与人的不同了,这也就是DNA指纹一词的由来。

(1)为什么利用DNA可以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鉴定技术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 师生共同讨论:

(1)DNA是人的遗传物质,每个人的DNA都有所不同,因此,从犯罪现场发现的头发、血液等,都能提取到DNA,从而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鉴定技术还可应用在亲子鉴定、一些灾难事故中遗体的鉴定等。如在印度洋海啸中我国就派出了DNA鉴定专家组支援有关国家的灾后救援工作。

推进新课

板 书: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是细胞中的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它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那么核酸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化学上常运用降解法研究物质的组成,人们研究发现核酸的降解产物是核苷酸,将核苷酸进一步降解可生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2)画出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的三种小分子物质连接示意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3)组成核酸的基本元素有哪几种? 生

(1)核苷酸 (2)(学生板演) (3)C、H、O、N、P 教师利用投影显示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RNA分子异同表。 师

DNA分子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有什么相同之处?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生

相同之处是组成核苷酸的磷酸相同,有三种碱基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含有的五碳糖和一个碱基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而RNA含有核糖,DNA含有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尿嘧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2事实1,讨论如何判断某样品核酸是DNA还是RNA? 生

测定样品核酸中碱基数目,若核酸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则为DNA,若不含胸腺嘧啶,而含有尿嘧啶则为RNA。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2最后一段。 师

(1)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有什么区别? (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 (3)遗传物质有什么功能? 生

(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只含RNA,遗传物质是RNA。 (3)遗传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板书设计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板 书:

五、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演示淀粉、脂肪、蛋白质、DNA分子结构示意图。 师

(1)四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有什么异同点? (2)组成四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否相同?

(3)四种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有的呈链状、分字、分支状或环状结构,形成这些结构主要依靠哪种元素?

(1)相同点是都有C、H、O三种元素,不同点是蛋白质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还含有N、P等元素。

(2)基本组成单位不同。 (3)主要依靠C原子。 师

C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之一,C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C原子可与多种原子结合,主要与C、H、O、N、S等结合。C与C之间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课堂小结

五、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与探究

探究题目:尝试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马铃薯,花生种子,豆浆或其他自选材料。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学生每3人一小组,每小组从实验材料中选择其中一两种,预测其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再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测,用“+”或“-”记录实测结果。 成 待

对应表格内先填上预测结果,实验后再填上实测结果。 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①用试管取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以花生为例)。 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4)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分

还原糖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4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 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结果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探究结果,可设置下列讨论问题: (1)小组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预测是否一致?

(2)全班共检测了哪几种生物材料?它们含有的有机物种类一样吗?

习题详解

1.解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可产生砖红色的沉淀。 答案:C 2.解析: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能与低浓度的CuSO4溶液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B 3.解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储备遗传信息。 答案:B 4.解析:葡萄糖既可参与形成麦芽糖、蔗糖、乳糖等二糖,又能形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等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元是动物所具有的多糖。

答案:A 5.解析:核酸水解终产物中含有五碳糖,胰岛素是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纤维素和淀粉是糖类。

答案:B 6.解析: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D 7.解析:该分子为有机小分子物质——丙氨酸,C与H、O、N原子之间,N与H之间,O与H之间都以共价键相连。

答案:(略)

8.解析:人体内遗传物质是DNA,它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又是由4种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9.解析:蚕丝是由桑蚕所分泌的蛋白质。 答案:D 10.解析: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元,植物细胞中是淀粉,它们又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细胞中储能物质是脂肪,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1)葡萄糖 糖元 淀粉 (2)脂肪 C、H、O (3)氨基酸

用心

爱心

专心 5

(4)核苷酸 DNA (5) 生物大分子 主要组成元素

E C、H、O F

C、H、O 用心

爱心 G

C、H、O、N 专心 H

C、H、O、N、P

第五篇:核酸教学反思

蛋白质和核酸教学反思

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的两性常作为高考的命题热点,尤其是成肽反应与生物学科联系密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明确蛋白质的官能团(肽键)、氨键、羧基的性质;掌握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如变性、颜色反应,烧焦的气味;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应用。篇二:核酸反思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反思 本课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7分钟,学生分组实验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篇三:《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反思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反思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反思了什么(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平面结构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2)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对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怎么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 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 → 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从课堂的学生表现来看,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今后应该调整自己设计问题的方向和角度,首先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然后引导学生调整角度和方向,寻求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思维习惯。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查阅资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本节课利用了一课时完成,时间有些紧张。课中把“吡罗红”写成“吡啰红”,应当纠正。教学过程中,利用提问、板书、探究等形式剖析学生思考的过程,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在利用给出的核苷酸连接模式画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模式图,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对实验的熟练程度和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陌生。在这点上学生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问题设计不符合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是答案不符和要求,看dna的结构式不明就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有机化学知识可有适当补充。篇四:高三复习蛋白质核酸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三周教案 (上课时间:8.30-9.4)

1、2课时: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趋势分析:高考对蛋白质的考查可能集中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及蛋白质的相关计算两个方面。 2.备考指南:(1)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特点、功能。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焦点,复习时要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析,理清形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有关细节。

二、教学重难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析

2、理清形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完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二)考点复习

考点一氨基酸及其脱水缩合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1)写出图中a、c结构名称:a.氨基;c.羧基。 (2)通过比较图中两种氨基酸,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不同的氨基酸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两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b、d(用字母代号表示)。 教师着重强调: (1)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中有个碳,伸出四手向外连,下面连着氢原子,上面顶着r基团,左手拽的是氨基,右手还把羧基牵。

(2)八种必需氨基酸。

一(异亮氨酸)家(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两(亮氨酸)三(色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 2.二肽的形成 (1)过程①的名称:脱水缩合,其场所是核糖体。 (2)物质②的名称:二肽。 (3)结构③的名称:肽键,其结构简式为:—nh—co—(或—co—nh—)。 (4)h2o中h的来源: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 (5)多个氨基酸发生该反应,产物名称为多肽。 判一判 (1)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2014江苏,t2c)()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有20种,有些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 (3)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 (4)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2012上海,t6d)() (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6)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酶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2010江苏,t3a)() (7)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m>n),这些氨基酸缩合成一条多肽链,氨基数为m-n。() 通过学习,学生自主归纳:

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方法 (1)判断依据:氨基酸中氨基、羧基的数目以及连接位置。 (2)判断方法。

①从数量上看:至少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下列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a.h2n—ch2—ch2oh?缺乏羧基(—cooh) b. ?缺乏氨基

②从位置上看,必须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下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氨基与羧基未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蛋白质形成过程分析 (1)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和羧基在r基上。

(2)h2o中的h来自于—cooh和—nh2,而o则只来自于—cooh。 (3)参与脱水缩合的分别是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

错混辨析①氨基酸的r基中既可能含有氨基,也可能含有羧基。

②肽化合物的命名是依据含有的氨基酸的总数,即2个氨基酸形成二肽,3个氨基酸形成三肽。

例题(2014山东菏泽模拟)下图为某细胞中一条肽链的结构简式,r

1、r2和r3是3个不同的化学基团。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肽链中的肽键数是2 b.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2分子水缩合形成的 c.该肽链中一定只含有1个羧基 d.该肽链水解可产生3种氨基酸

课堂在线

1.不同的氨基酸是如何区分的? 提示: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 2.1条肽链一定只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吗? 提示:1条肽链至少含1个羧基。

考点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的多样性 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2.蛋白质的功能

将下列实例与相应的蛋白质功能连接起来。 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2.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dna(基因)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错混辨析(1)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并非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3)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 (4)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加工后,才能形成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蛋白质相关计算解法突破

一、蛋白质中氨基酸数、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及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可将肽链看作“c”与“—co—nh—”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在“c”上连接着r基和h,在肽链的两端分别是游离的“—nh2”和“—cooh”,如下图所示 : 结合上面的示意图,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1)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中氨(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羧)基数=各氨基酸中氨(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注意: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氨(羧)基;若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氨(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去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h)。 (4)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二、多肽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在一个氨基酸中,除r基以外的部分,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水分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 (1)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3)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4)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5)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三、多肽种类的计算

多肽的不同取决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对于氨基酸数目相同的多肽来说,则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可以借助下面的示意图(代表要安放的氨基酸的位置),结合数学中“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推导出相关的计算规律。(以20种氨基酸形成的四肽化合物为例 ) (1)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04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0种,

2、

3、4号也是如此,即20×20×20×20=204种)。 (2)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 (20×19×18×17)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0种,2号位置安放的氨基酸只能在剩余的19种中选择??即(20×19×18×17)种]。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共用了两个课时,恰好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并穿插了练习,时间上安排较合理。(4)班、(5)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稍好,在内容的回忆、问题的回答上表现较好,通过练习反馈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只是在关于蛋白质脱水缩合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变化及水分子数量变化需加强指导。(8)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稍差,很多同学连基础知识都忘了,所以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就要详细得多。相对的,提高题就适当减少。总之,这节内容是很多知识点的基础,所以讲解时需详细,练习要有适当难度。

第3、4课时:遗传物质——核酸及生物大分子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 1.趋势分析:高考对核酸、糖类和脂质的考查可能集中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两个方面。 2.备考指南:(1)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特点、功能。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焦点,复习时要对核苷酸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理清形成核酸分子的过程中有关的细节。

二、教学重难点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特点、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苷酸的结构特点,形成核酸分子的过程中有关的细节。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学生自行回忆核苷酸的知识,并写出核苷酸的结构简式,教师纠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考点一核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结构 (1)化学元素:c、h、o、n、p。 (2)单体——核苷酸。 ①填写单体的组成成分。 a.磷酸、b.五碳糖、c.含氮碱基。 ②填写有关组成成分的种类。 b.2种,c.5种。 ③单体的种类。 (3)比较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区别。

①dna特有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 ②rna特有的组成成分:核糖、尿嘧啶(u)。 2.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巧记: dna组成结构的“

五、

四、

三、

二、一”

五种元素,四种单体,三种小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一种双螺旋结构。 学生自主练习

判一判(1)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2013全国课标ⅱ,t1a)() (2)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是五碳糖、碱基、磷酸。() (4)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5)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能够携带遗传信息;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呈现绿色。() 教师着重强调: 1.核酸结构层次及相关名称 ()篇五:核酸的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2009-09-17 14:25:52| 分类: 苏必修1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1课时)

沙县第一中学生物组 姜君花

一、 教材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学生一般特征: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核酸的感性认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的初始能力:对dna已有了初步的印象,并初步具备自主调查、思考、辩论、分组讨论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目标定为:

(一) 知识和技能:

⑴ 说出核酸的种类。

⑵ 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⑶ 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 过程和方法:

⑴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⑵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⑶ 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⑵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难点 1.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

(1)广州陈旭然被杀事件相关资料及图片。

(2)核苷酸分子结构图。

(3)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长链动画演示。 3.实验材料的准备。

五、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广东省著名主持人陈旭然被杀案件的背景资料,从而引出dna指纹鉴定法。 学生认真看和听材料,并陈述自己了解的关于dna指纹鉴定法的知识。

广东省著名主持人陈旭然被杀案件的背景资料。

引出核酸的内容,从生活引入至课堂。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材料试剂设计实验。 小组协同合作,根据现有材料试剂拟好实验方案,并设计出完整实验过程。

实验试剂、实验材料

锻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其理解实验结果。

准确引导并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认真操作,掌握实验要领

实验仪器、材料、试剂等。

锻炼实验能力。

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显微镜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核酸的分子结构

讲解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使用卡纸模型演示五碳糖、含氮碱基和磷酸拼接成核苷酸。 观看演示

理解核苷酸的分子结构

卡纸模型

模型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直接的视觉感观加深学生的印象。

鼓励启发学生上讲台展现自己,并帮助学生理解连接过程。

学生代表上讲台用脱氧核苷酸卡纸模型演示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

多个脱氧核苷酸卡纸模型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供上台展现自我的机会。

多媒体播放核苷酸结构,并连接成dna长链。

观看动画并加深核酸分子结构的理解。

多媒体动画

准确总结,巩固新知识。

教学总结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dna与rna的区别。

学生画表格归纳dna与rna的区别,在归纳中同时理解。 dna和rna区别表格。 学生自己动手,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掌握归纳总结能力。

上一篇:婚前调查范文下一篇:红尘有约范文